>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栏目

感动中国人物故事(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0-22 13:20:02 热度:37

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1位用户喜欢。

第一颗人造卫星设计者——孙家栋,在当时,科技比较不发达,什么仪器都没有,也没有多少钱,但是还是制造出来了。随后,孙家栋又担任了许多人造卫星,孙家栋中国航天达到五十八年。

王峰火海救人的故事让我非常震惊。王峰用自己的命换取了四十多位邻居的命,自己却被烧黑了,楼道里都是他的血迹脚印。经过一百多天的抢救之后,病情恶化,因肺栓塞去世。

支月英是小学教师,别人都认为支月英是傻子,但是支月英说:“是,我是傻子,大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学校里的孩子没有学习用品的时候,支月英走二十多里地去买学习用品,她退休的时候还要去教学,她说:“我感到干不动时候为止。

秦月飞是大学生村官,他一开始来到村庄不习惯,所以他改掉了那些习惯。并从一个月一千多块的工资里挤出来钱修建水渠,修建路灯。并去发展当地的特产。

张超是飞行员它是最优秀的。但是,因为一次事故去世了,因为它离地面只有十几米,所以降落伞没有撑开,整个人重重的摔在地上,在他临去世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团长,我还能不能上飞机。”我钦佩他的精神。

李万君是大国工匠,他说:“我手里拿着焊枪,就想上战场一样,拿着枪杀敌。”他还说:“这是门艺术,就像练功夫一样。”

郭_是校长,它是一家医院的院长,他专治艾滋病,后来,郭_发现,所有学校都不收留患有艾滋病的孩子,所以,郭_创办了红丝带学校,后来,郭_把三家医院的主任职位辞掉了,郭_希望尽量让那个学校消失。

我看了感动中国以后非常感动,感动他们无私奉献,感动他们乐于助人,感动他们勇敢!感动他们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感动他们坚强不屈!我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时期的古巴队,屈居第二。后来郎平辞职了。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简介概括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0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告别仪式啊,你慢一点吧,让我们再多看看她,多看看挑起莘莘学子希望的瘦弱肩膀。告别仪式啊,你快一点吧,让我们的王娅安安静静地走好吧。

单身的王娅,一直不孤单!

我们是你的儿女,是你的兄弟姐妹,是你的挚友,也是你的'战友。我们是你善良勇敢的仰慕者,是你精神感召下的志愿者,是把爱的接力一直传递下去的西青人!

亲爱的王娅,你没有走。你化作种子,把大爱播撒在这片热土上,你化作旗帜,把高尚插进这希望的田野。在西青大地上,无数的志愿者都饱含你的名字。无数西青好人与你一样,在学校、工厂、社区和万家灯火中传播爱与希望。

单身的王娅,永远不孤单!

无数的西青王娅,会继续用渺小塑造伟大。王娅,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西青的良心。

历届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70位用户喜欢。

王娅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电力退休职工,她致力慈善事业三十余载。今年2月16日,与胰腺癌抗争了11个月的她静悄悄地走了。在弥留之际,王娅听说资助的学生家里发生变故,不仅从治疗费里拿出2000元捐赠,还再一次和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签订了20万元的债权捐赠协议。2月20日,王娅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天津市红十字会向王娅的家属颁发了她公益路上获得的最后一张证书——《遗体捐献证书》,她成为今年天津市第十九位遗体捐献者。

王娅从1985年开始致力于慈善事业,30余年奉献爱心、捐款捐物,从西南旱灾、青海震灾、南方水灾、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处处都有她留下的爱心。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让王娅深受感动,随后她通过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资助西部地区多名贫困学生。去年3月,当66岁的王娅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放弃使用昂贵的化疗药物,却向基金会捐款3万元,更将名下唯一房产无条件捐出用作助学。

王娅在遗赠书里写道:“我一生行善,已将生前主要财产捐赠,帮助了很多贫困的孩子,而今卧于榻上,每念及此,终觉欣慰之至,此生无憾。”

近三年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0位用户喜欢。

人生要有不服输,逆袭的精神。成功的花儿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他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作为当代新青年,面对开启困难模式的我们,要如何凭借着惊人的努力一路逆袭呢?

江梦南——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对于青少年来说,最容易引起共鸣,也最容易引发感动和深思。她在半岁的时候便已经双耳失聪,但是她的父母仍然秉承这对女儿不放弃不言弃的精神,从小让女儿学唇语,这也是后期她可以在课上通过唇语来完成逆袭的重要利器。逆袭人生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电视剧里穿越逆袭的戏码总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羡慕嫉妒恨,怎么我不是主角呢?怎么我没有主角光环呢?

人生往往不如意,请你在你的人生中逆袭。出生普通,家庭不富裕,学习就是你唯一的出路了。可能大多数人看到这里就不想看了,学习在你的身边无人不说。但这也是唯一一个成功率最大的逆袭方法了。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如果学习放弃太早,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错过写什么。学习的路泞泥坎坷,逆袭的路遥不可及,相信自己,你能作茧自缚,就能破茧成蝶。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才能,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粉饰,被世俗所忽视,被人性所明灭,被时光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就是比从小残疾的人有更大的优势,而你甘愿被埋没,浪费这几个十年。放手一搏不计后果,人生就那么短,为自己拼一次。

勇敢逆袭,是荒无人烟的沙漠中,鼓舞我们穿越千里黄沙寻找希望的绿洲;勇敢逆袭,是张开翅膀让心飞在天上,追逐梦想的方向;勇敢逆袭,是帮让我们扬起梦想的杨帆,助我们踏过万里波浪,接近理想的彼岸;勇敢逆袭,是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达梦想的巅峰。

我们正当青春年少,如朝日出升,未来一切光明,何不放手一搏?。逆袭需要你心怀梦想,放手拼搏。

感动中国励志人物故事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20个字,有3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35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

35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

35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

35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那片深山。今天,她做到了,用35年的坚守做到了。

她就是20__年度“感动奉新士佳人物”,20__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__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__年张丽莉式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龚全珍式好干部、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的女教师支月英。

一、山村讲台,默默地坚守

1980年,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通过考试,毅然选择宜春地区(现宜春市)奉新县澡下乡泥洋村小学当了一名深山孩子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不通班车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目的地,她发现那里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的多,学校地处奉新和靖安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这里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有20多里,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老师象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做饭。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家长们不但是看到支月英硬是坚持下来,还看到她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一个个送孩子回家,跟他们聊聊,像自己亲弟弟、妹妹一般对待,他们才信任这位姑娘了,于是议论开了,“嗨,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风言冷语说的,莫想啊,你看咯,顶多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的姑娘啊!

二、孱弱身躯,为山村孩子遮风挡雨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她留在大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大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经常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嗯,这姑娘不错,是位好老师……”当然,这个“好”不是短暂一两天、一月或是一年的,更不是一个、两人或几个人说了算的,要得到长久的口碑并非这么简单。

八十年代初,她的工资只有二十几块,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支老师总是为学生垫付学费、买文具,有时甚至把自己买米买菜的钱都垫上了。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薄膜等,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八十年代初,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迟迟不让孩子来报名,支老师总是自己为学生垫付,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她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

两年后,她被提拔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既要承担比别的老师还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做好下面两个教学点的管理工作。

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

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硬是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有一回,也是最后一回,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老师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还是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把深深的爱藏在心里,客观现实没让她有这个机会。

三、忘记自我,心系山里娃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能够正常使用。更让人揪心的是,20__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住院几天,她心里想着学生,刚从医院出来,支老师又出现在教室里。

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四、更苦环境,彰显着本色

20__年2月,组织上考虑到支老师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决定再次调她到中心小学任教。就在此时,一个距离泥洋村十多里的更偏远山村——白洋村村民也是她当年的学生联名请求支老师到白洋村任教。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三十多年都干过来了,何苦还要打退堂鼓呢?”她还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她再一次做通家人的工作,承担起白洋教学点全部工作。

2月的山村,久雨低温,支老师除了教学工作,还经常在泥泞的山路上接送学生,孩子们进步很快,令家长们赞叹不已。

20__年暑假前,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决定新建校舍。支老师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领导看到学校没有活动场所,决定再建新校舍,她又像建自家房子一样,再一次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当地老百姓说:“从未见过这样的好老师。”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家长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支月英的事迹感动了许多村民,20__年春节,在外打工的村民李自良回家过年,听着村里人述说支老师为学校为孩子做的点点滴滴,主动捐钱4000元为学校购置了一批新的课桌凳。

五、潜心学习,认真教书

为了教好书,支月英老师除了自学外,她每年都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近几年,她一人一校,为了提高效率,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她采用了动静搭配的教学方法,即一个班级上课,另一个班级做作业。支月英老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她认为学生不能以好坏区分,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六、不灭红烛,大山的女儿

支老师现已年过半百,家人都希望她退休,好好休息,但村民们有许多的不舍,有的村民甚至问她,支老师,你退休后我们还要求你继续到这任教。她感动地回答: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

支老师常常思量人生的价值,得失两衡,她觉得自己虽然没有别墅,没有宝马,但她感到自己活着心底比千万富翁还舒坦,当在千里之外创业的学子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有多少人能够品味到,这才是价值无限的享受,这才是涌动心弦的韵律,这才是青春奉献的报偿!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支老师虽然因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坚守自己岗位,夜晚还在灯下钻研教材,帮助学生做梦、圆梦,做一个智慧性的好老师,支老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学平平凡凡地工作三十多个春秋,人的人生有多少个三十多年,而且是青春焕发的三十多年,她的故事感动了学生、同事和家长。

支老师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党和人民也看到了她的付出。近十年来,她连续十年被澡下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镇、县优秀老师等。

感动中国郭明义人物故事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5年前,郭明义家有一台25吋的三洋牌电视机。一天,矿动力车间刘启涛找到郭明义说:“俺们班组的电视机被盗了,大伙感到很不方便。”过了几天,刘启涛和班组工友就看上了25吋的三洋牌电视机。大家都夸郭明义有办法,可他们却不知道,这台电视机是郭明义家的。

家里没了电视机,郭明义又从旧货市场上“淘”了台国产旧电视机。不久,他到从齐大山医院退休的张师傅家串门,看到生活拮据的张师傅没有电视机,就把刚买的电视机搬到了张师傅家。

后来,郭明义妻子孙秀英的一个要好同事换新电视,便把旧电视抬到了郭家。郭明义了解到一个贫困家庭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能看上电视,他又把家里的电视机送给了这个家庭。

郭明义三送电视机的事感动了鞍山团市委的同志,他们给他送来一台32英寸的电视机。团市委领导明确告诉郭明义,这台电视机是团市委的“固定资产”,你只有使用权。就这样,郭明义有了一台不属于自己的电视机。

张海迪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48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80位用户喜欢。

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够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够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够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是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够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够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是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是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屏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够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是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一个在黑暗与孤寂中成长的女子像一朵美丽的奇葩,用她那独特的清香为光明世界的人们打开遮掩双目的屏障,让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故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鱼儿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你的怀抱中;水对鱼儿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目中。鱼儿懂得了感恩,才能明白大海的博爱;大海学会了感恩,才会懂得鱼儿的深情。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我耳畔不断回荡,呆望远处,不禁让我想起了那部《感动中国》的影片,令我充满无暇的联想和深思。

在此次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见义勇为的方俊明。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__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而这些年,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为儿无私奉献。

也许,有人认为,方俊明很傻,为何救人没成反自己撞石骨折,完全是自找麻烦,活受罪。而我却不那么认为,因为在他心中做这件事也会有自己的理由,那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在漫长的岁月中饱受委屈。面对家人,却不愿拖累,结束生命却终应无果,他不后悔那次行动,即使不是这样,如果当年那小孩是真落水,而他见死不救,这是否有唯呢?生命宝贵,也只有一次,历尽艰辛,这一切都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在他背后他承担了许多,也许不为人知,可是谁又能明白他的痛苦,明明想做却又无能为力。

其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近三年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2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81位用户喜欢。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_强调: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最早听到彭士禄这个名字,感觉是沉甸甸、响当当的,因为他是中国首任核潜艇总设计师,而核潜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受尽百年屈辱的大国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和两弹一星一样,它为我们祖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又一个不倒的丰碑。2022年3月22日,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为深切悼念彭士禄院士,中核集团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学习彭士禄院士先进事迹,本人通过观看视频及阅读《彭士禄传》对彭士禄院士有了深入了解并对其事迹深受感动。

浏览网上资料,百度百科里对彭士禄院士的介绍是这样的: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中共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四届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环保与资源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彭士禄院士有四个让人难忘的身份:一是革命先烈彭湃的儿子,二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三是中国核电的开拓者之一,四是核工业系统与王淦昌、王承书等卓越科学家齐名的最杰出院士之一。纵观彭士禄院士一生,他作为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为国铸造核盾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算出来的。彭士禄回忆说。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人才奇缺,但彭士禄和同事们士气高昂。核潜艇研制成功后,彭士禄从军工转入民用领域,投入到核电站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为大亚湾核电站以及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用自己的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饱经生活磨难考验的彭老,形成了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知恩图报、爱党爱国爱民、淡泊名利的科学家可贵品质。对于对党的回报,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到:我坚信共产主义必胜无疑,作为共产党员,我将为之奋斗终身!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群体团结,是合力,至关重要,最怕窝里斗,分力抵消,越使劲越糟糕,最后变成负力,悲矣!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折服。

鲜花因汗水而绽放,事业因实干而兴旺。新时代需要工匠精神,站在巨人的肩上,承接前辈的使命,作为一名核二代,我亲眼目睹父辈们一批一批像彭士禄院士一样的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核工业事业,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作为新时代核工业建设者,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要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立足岗位、奋发作为,把工匠精神倾注于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任务,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核工业的持续壮大贡献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郭明义人物故事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5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我们身处一个需要英雄而又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中,有为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科技创新做出特殊贡献的杰出人物,也不乏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在服务群众中书写辉煌的普通人。辽宁的郭明义无疑属于后者,他只是鞍钢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的一名公路管-理-员,但他的先进事迹一经宣传迅速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就在于这个有着金子般品德的人可敬、可亲、可学,他与我们寻常在街头巷尾碰到的人没什么两样,普通得像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一样毫不起眼,但他的精神品格和道德操守,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深深感染和打动了亿万人民。

将这样一个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英模人物搬上银幕,是群众的期盼、社会的呼唤,是当代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必要性紧迫性显而易见,关键是如何进行艺术呈现、如何展现出郭明义精神的内涵,从而产生预期的效果,这是最令每个关心郭明义题材文艺创作的人牵挂的问题。看完影片《郭明义》,人们松了一口气。看得出,影片创作严格遵循艺术规律,有着明确的思路、清晰的理念,其创作在忠实于主人公郭明义的先进事迹的基础上进行,善于调动各种艺术手法开掘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着眼于彰显这位当代英雄的楷模作用、示范作用和价值引领作用。看得出,其拍摄紧紧抓住郭明义这个产业工人一员的精神实质,立足准确把握和诠释一个普通人不凡的精神品格,深刻挖掘他决心持之以恒地做一个好人的内在动因,影片所成功塑造的郭明义形象,对于目前这样一个价值选择多样多元,价值标准容易偏移,价值尺度不时变异的现实,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引领作用。影片通过几组极富代表性意义的具体故事,形象地展示给人们,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光大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他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实践着、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际行为的新规范,在这个从不说大话的人身上,一个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是个把道德信念的坚守与人生的充实、快乐、幸福统一起来的人,是把助人为乐变为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人,他用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有力地启示着人们认真思考“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看似简单实则绝不简单的问题,引导着人们深入思考怎样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家,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从根本上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自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这是当代中国人在跟随祖国走向伟大复兴道路上最值得珍视的价值选择。影片《郭明义》首先从主人公的价值选择入手,以写实的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了郭明义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国家利益为重,敬业奉献、时刻准备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追求。郭明义日复一日地沿着道路延伸的方向走上自己的岗位,他在辛劳的工作中得到无穷乐趣,工作给他带来的满足增强了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他的嘴里不曾有过豪言壮语,但他所做的一切表明他甘愿在时代进步的熔炉里锤炼自己,通过电影看得出他立志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献出自己全部智慧和力量。他以自己的劳模父亲作为第一榜样,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工作在他眼里没有高低贵贱、重要次要,他干一行爱一行,总是踏踏实实地从每件小事做起,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发出光和热。他在当翻译的时候全心全意,为国家挽回了10万美元的损失。组织上安排转岗他二话不说,而是以“甘当矿石”的奉献精神对待矿山公路管-理-员这份工作。他风雨无阻、吃苦耐劳,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捍卫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真正做到了把个人远大理想与日常生活、平凡工作完美统一起来。在我们这样一个张扬个性、彰显个人价值的时代,如何处理好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影片《郭明义》为我们无疑提供了形象的范本。

助人为乐、甘于清贫,是中华民族最为推崇的美德,能否安贫乐道、善于舍己为人,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标尺。影片《郭明义》以细腻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工人以实际行动接力传承雷锋精神的崇高境界,热情弘扬了郭明义助人为乐、以苦为乐、“追求纯粹”的价值观。郭明义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将自己的物质生活享受降到了最低。从影片我们可以看到,郭明义总是发自内心地做每一件好事,他把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当成自己的最大快乐,最让人钦佩之处在于能够自觉地把道德完善与人生的充实、生活的快乐和家庭的幸福统一起来。在他那里,助人为乐不是偶一为之的权宜善举,而是自己的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女儿郭瑞雪说他总能看到生活得不如自己的人,是的,他历来不以善小而不为,眼睛最见不得贫困的人、生病的人、不如意的人。他看到生活得不如自己的人就坐立不安,就要下决心想方设法去帮助。郭明义把应该得到的住房让给比自己更困难的同事,他为社会上自己相识的、不相识的人无私地送去温暖,他助人为乐,以能够帮助别人为最大幸福,他坚信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快乐,影片十分形象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去追求真正的幸福。影片还具体展示了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恒心,这才是最可贵、最了不起的,比如,他每天都提前两个小时上班,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他累计捐款十几万元,花3年时间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儿寻找合适的配型,他在这些善举中获得巨大精神满足。影片《郭明义》是安贫乐道、助人为乐幸福观的一曲嘹亮颂歌,它能够形象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幸福的含义、追求博大的幸福,也启迪我们以自己的爱心和善举,在帮助他人、温暖他人中找到真正的快乐、获得人生的美满。

华罗庚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1位用户喜欢。

读了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我知道了华罗庚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数学家;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家里很贫穷,他幼时爱动脑子,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称为“罗呆子”,他上初中后,他的数学才能被王维克老师发现,而尽心培养他,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而退学,他一生都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但是华罗庚并没有放弃学习,他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的数学知识。1928年,华罗庚不幸得了风寒病,落下左腿残疾,可华罗庚依然刻苦研究数学,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读到这里,我很惭愧,我有华罗庚一半的精神,我的数学肯定也很棒的!

在1992年,他在上海的杂志《科学》里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并得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熊教授的重视,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1936年,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发表了十多篇论文,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1950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副主任等职务,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读完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我了解了一位大数学家一生的不平凡经历,他能在坚苦的条件下学习,而且家里很穷,他不能上学而自学,他学的知识比上学的人学的知识都多,他的数学才能都是靠着勤奋和刻苦,以至于后来还能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当教授,他真了不起啊!我的学习条件这么好,我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呢!想到这里,我的脸刷的红了!我想我现在要好好学习数学,不能老想着数学学不好,不下功夫,遇到拦路虎想逃脱,还有做数学作业还特马虎,把会的也能做错,题也抄错,所以数学老考分少,现在我要记住,要拿出华罗庚的学习数学精神来要求自己,争取把数学和各科都学的棒棒的,我要加油!

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90位用户喜欢。

最近,观看了《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一个个感人的事迹,让人潸然泪下,其中乡村教师张玉滚的事迹就非常让人感动。

为了“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托起大山的希望”,张玉滚老师凭着内心的那份执着,扎根伏牛山深处黑虎庙村小学17年,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绽放在深山的教育事业上,一个人撑起了一所学校,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17年来,张老师犹如大山深处的一弯明月守望着这片希望之花。

山外的世界很大,山外的精彩很多,但山区教师张玉滚难以挪开他的脚步——他割舍不了这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最难割舍孩子们纯真的眼睛;他身披山村乡民希冀的目光,似缕缕阳光,一腔至爱至诚的火焰在心中燃烧如山花烂漫;扎根深山十六载,张玉滚正是凭着内心的那份执着,犹如大山深处的一弯明月守望着这片希望之花!张玉滚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人民教师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和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我们要像张玉滚那样,牢固树立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任何时候都要坚定理想信念,无私奉献。

张玉滚敬业奉献、坚守担当、甘于牺牲,体现了时代呼唤的宝贵的园丁精神。张玉滚为了山区教育事业,甘守清贫、默默耕耘,在大山深处为孩子们点燃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践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愧为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做张玉滚这样的“雷锋精神”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更扎实地履行社会责任,更忠实地服务人民群众。

乡村教师,又苦又累待遇又差,只有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有一颗甘为孺子牛之心的人,方得始终,向张玉滚老师致敬。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1位用户喜欢。

三度飞天,荣誉等身。景海鹏收获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他仍然十分清醒:“我是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名航天员,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教育培养的结果,我没有别的方式来回报,只想尽我最大的可能多干几年、多飞几次。”

如今,航天员中有7人已是年过半百的将军,每次训练他们仍然带头参加,高难科目抢着上,航天生理功能、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备战“神九”任务的那年春节,刘洋在模拟器训练馆遇到了正练得热火朝天的聂海胜,他笑着说:“年纪大了,只有多花点时间才能不落后你们年轻人啊!”

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荣誉属于祖国,属于全国人民,属于每名航天科技工作者”;他们做得最多的是回报国家、回报社会。20年来,航天员们走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社会,用上千场报告、数百次公益活动,宣传航天精神,播撒科学种子,诠释了肩负的社会责任。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完美的太空一课让“教师”成了航天员王亚平的第二职业;这些年,她到过全国近百所学校,与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短短的一堂太空授课,点燃了无数中小学生心中的航天梦想。一个孩子在给她的来信中这样写道:“我的梦想也是当一名航天员,请放心把接力棒交给我吧!”王亚平觉得,这是除了作为航天员飞上太空以外最美好的记忆。

计利只计国家利,留名只留集体名。“归零,归零,还是归零……”发射前的读秒倒计时没有“零”,但每次任务结束后,航天员们的心里都会补上这个“零”。“归零”让他们一次次放下个人的成绩、经历、得失,轻装上阵,始终以从零开始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张海迪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88位用户喜欢。

在中国名人故事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感动的故事,从古到今,一个个名人身后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张海迪是一位残疾人,她五岁时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没有办法上学,就在家中自学完了中学课程。还自学了中医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她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最后从事文学创作,编写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张海迪怀着一颗“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们,以自己的言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她的这种始终积极乐观的精神,始终不懈努力地精神,不断超越自我,克服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中的人物故事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4位用户喜欢。

苏炳添不仅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及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进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及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能力。在国内,苏炳添面临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尽管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个人心得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2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94位用户喜欢。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60年的隐姓埋名,60年的默默奉献,沈忠芳是我们每一位航天人的楷模,沈老的精神品质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航天人学习。从无到有,从近到远;隐秘而伟大,平静而神圣。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我们每一个航天人的真实写照。“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党忠诚,不负民族。”我们作为新一代航天人要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开拓创新。我们牢记使命,不忘 初心,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故事(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