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5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61位用户喜欢。
这些科学家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锲而不舍的发奋研究,细心观察,历经种.种磨难,最后获得成功。比如电视的发明者贝尔德,从小身体就不好,但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考入大学,经过长时刻的研究实验,最终将人的形象搬上屏幕,为人们的学习、娱乐做出很大贡献。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爱观察思考,总是不停地问各种问题,有了答案,他就亲自验证。爱迪生的一生,是在不断创造发明中度过的。他的一生,竟有1000多项发明。列如,发明留声机、碳丝灯泡、电车、有声电影、电话机、发电机、电动机……宇宙之谜的探索者霍金,小时很爱动脑筋,做作业时,最不喜爱别人在旁提示,无论多难的题,他都要独立去完成。有一次老师留了13道相当难的习题让同学们去做,有几个人费了好大劲才做出一道,多数人都泄气了,而霍金一口气做出了10道,还感到十分遗憾。霍金这种不怕困难、独立学习、爱动脑筋的好品质,我很感动。还有勤勉敬业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思想超越时代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能工巧匠的祖师鲁班;还有令人敬仰的全才张衡;外科的祖师华佗……
读了《科学家的故事》不但学到了知识,还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从小爱学习、爱读书,对科学都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总能坚持不懈,直到成功为止。我要向科学家们学习,从小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将来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学习科学家遇到困难时,不退缩,要认真思考,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有成就的科学家都不是在父母的威逼下苦读出来的,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悟性。童年常常是一生中决定去向的时期。只有从小爱科学,方能长大攀高峰。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1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走上科学之路
走上科学之路,对颜宁来说多少有点阴差阳错:上高中时文理兼好的她更喜欢文科,文理分班时她选了文科。但她的班主任关仪老师认为,成绩全年级第一的学生当然要学“数理化”,就把她拉到理科。
在清华,她度过了最为丰富多彩的4年:担任过生物系学生会主席,组织过许多课外活动,学国标舞、打乒乓球、学游泳……同时还要保持课业的优秀,忙得不亦乐乎。
决定颜宁未来人生道路的,是从2000年8月起,她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7年留学生涯开始的。
“普林斯顿真是太美了!”颜宁说,“那里保留了大片的森林,还有一条运河。秋日的黄昏凭窗望去,周围是红色、金色、紫色的树,夕阳下的湖面波光闪闪,成群的野鸭在暮色中飞翔……”
除了自然之美,颜宁更领略了科学之美。“给我们上课的大都是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他们能把每个科学发现讲得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会让你觉得:哇!原来生物科学这么好玩!”
让颜宁难以忘怀的,还有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对教授夫妇,他们都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丈夫还是1995年的诺贝尔奖得主。
“我是个夜猫子,很多时候晚上11点了,还能看见他们夫妇在各自的实验室里观察显微镜下的果蝇,那种淡定从容、简单执著让人感动。我觉得自己将来就是要这个样子,很简单地做自己喜欢的研究。”颜宁说。
在3个实验室轮转一年之后,颜宁到施一公的实验室做博士论文,先是从事抗肿瘤方面的研究;2005年继续做博士后,转而从事膜蛋白研究。“一公常常说:‘不要整天想着柴米油盐,只要你现在努力做到最好,未来的路就会越走越宽,根本不用为找工作发愁。’实验上遇到苦恼,和他谈过之后,我就会觉得自己好像很行,肯定能成功。最后还真的没有失败。”颜宁说。
在施一公的指导下,颜宁做得顺风顺水。2004年12月,她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2005年度《科学》杂志和通用电气医疗评选的北美地区“青年科学家奖”;2006年10月,她带着师弟师妹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出了实验室的第一个膜蛋白结构。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2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6位用户喜欢。
高斯智断瓶中线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年)是德国19世纪着名的数学家、理物学家。高斯不到20岁时,在许多学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高斯接二连三的成功,邻居的几个小伙子很不服气,决心要为难他一下。
小伙子们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道难题。他们用一根细棉线系上一块银币,然后再找来一个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银币悬空垂放在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线的另一头也系在瓶塞上。准备好以后,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瓶子,在大街上拦住高斯,用挑衅的口吻说道,“你一天到晚捧着书本,拿着放大镜东游西逛,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你那么有本事,能不碰破瓶子,不去掉瓶塞,把瓶中的棉线弄断吗?”
高斯对他们这种无聊的挑衅很生气,本不想理他们,可当他看了瓶子后,又觉得这道难题还的确有些意思,于是认真地想着解题的办法来。繁华的大街商店林立,人流如川。在小伙子为能难倒高斯而得意之时,大街上的围观者越来越多。大家兴趣甚浓,都在想着法子,但无济于事,除了摇头自嘲之外,只好把期冀的目光投向高斯。高斯呢,眉头紧皱,一声不吭。小伙子们更得意了,他们为自己高明的难题而叫绝。有人甚至刁难道:“怎么样,你智力有限吧,实在解不出,就把你得到的那么多荣誉证书拿到大街上当众烧掉,以后别再逞能了。”
高斯的确气恼,但他仍克制住,不受围观者嘈杂吵嚷的影响而冷静思考。
他无意地看了看明媚的阳光,又望了望那个瓶子,忽然高兴地叫道:“有办法了。”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面放大镜,对着瓶子里的棉线照着,一分钟、两分钟..人们好奇地睁大了眼,随着钱币“铛”的一声掉落瓶底,大家发现棉线被烧断了。
高斯高声说道:“我是把太阳光聚焦,让这个热度很高的焦点穿过瓶子,照射在棉线上,使棉线烧断,太阳光帮了我的忙。”
人们不由发出一阵欢呼声,那几个小伙子也佩服得连连赞叹。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3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2013年1月初,在美国纽约一家普普通通的小酒店,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为一名在科学史上默默无闻,而发明成果远远超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塞尔维亚人”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纪念活动。他是谁?有什么值得传世的科学发明和贡献?又何以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感动?他,就是被后人尊称为“天才发明家”的尼古拉·特斯拉。
1856年7月10日,尼古拉·特斯拉出生在克罗地亚斯米湾村一个塞族家庭,是五个孩子中的老四。父亲米卢廷·特斯拉是位牧师。由于家境贫寒,父亲希望小尼古拉子承父业当一名神职人员,但小尼古拉却对神灵无动于衷,立志当电气工程师,并因此常常和父亲发生冲突。十七岁前的特斯拉“中了邪”般地浸淫在发明创造的幻想里,脑袋里经常浮现出种种异常奇怪的现象。他后来常说,童年时代的幻觉使他痛苦不堪,脑海里常常出现强烈的闪光,这,恐怕正是“天才发明家”的“天才”之处。
1875年,特斯拉考入奥地利格拉茨科技大学,1878年毕业。1883年,特斯拉进入斯特拉斯堡的爱迪生大陆公司,实现了自己当一名工程师的愿望,并成功设计出第一台感应电机模型。次年,他前往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工作,从此留在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1885年,特斯拉离开爱迪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生产“多相交流电机”和发电机。 1890年他公布了一项“高频电对生理影响”的试验结果。随后前往伦敦、巴黎等地巡讲并发表题为“极高频率交流电实验及其在人造无线发光中的应用”、“发光及其他高频现象”、“高压高频下的交流电实验”等高端科学报告,还在美国申请了“共振传送器的星形振荡器”的专利。1893年在芝加哥世界展览会上,他向公众演示高频电流,通过自己身体展示“可逆磁场”模型,即所谓的“特斯拉的旋转铁蛋”。正当特斯拉踌躇满志,事业蒸蒸日上之际,1895年5月13日,一场大火烧毁了他在纽约的实验室。但特斯拉没有被击倒,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1897年,他注册了20项无线电工程技术发明专利,1898年注册了无线控制技术。他一生获得了交流电、特斯拉线圈、粒子束武器特斯拉涡轮发动机、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地面固定波、双线线圈、无线技术等千余项科技专利发明,他的发明与科研高产期主要在46岁前。1943年1月7日,终生未娶的特斯拉在纽约一家酒店因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7岁。
1997年,一个名叫格雷戈里·比肖普的科学家发表了题为“尼古拉·特斯拉的地震机器”论文称,如果利用特斯拉的共振原理和机械原理,很多大型建筑物和桥梁可以免遭强烈地震摧毁。他说,过去人们把特斯拉的设计当作笑料,但现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自那以后,特斯拉的各种科研原理开始慢慢浮出水面。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如此超前高产的天才发明家和科学家为何被世界遗忘?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特斯拉与爱迪生的合作,以及他和爱迪生的行事风格迥异所致。爱迪生善于商业运作,有经营头脑,而特斯拉只顾埋头发明,从不考虑用自己的专利发财。据说,在给爱迪生“打工”期间,特斯拉的发明创造价值无法估量,而爱迪生仅支付他5万美元,并称这笔钱相当于他52年的工资。5万美金在当时的确不是个小数目,按当时的工价也确实很多,但对一个伟大的天才发明家而言,发明创造的花费巨大,这笔钱还是让他时常捉襟见肘。还有人认为,象,有的甚至将他的成果称为“伪科学”。也有人感叹道,特斯拉生不逢时,“伟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光环遮住了“有争议”的特斯拉。特斯拉逝世后,有关他的许多资料和数据大多遗失,即便在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里收集的15万件展品中,也几乎没有关于特斯拉的科研数据资料。
虽然现在人们记得的仅仅是“特斯拉线圈”、尼亚加拉水电站和纽约长岛的瓦尔登克里夫塔,但特斯拉是个传奇,他的千余项发明已逐一变成现实,转化为生产力,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福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斯拉是伟大的,他的发明与创造并未付之东流。我们在享受前人科技成果的同时,绝不应忘记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特斯拉”。特斯拉的发明创造过于超前,在当时很难被人接受,他本人及其成果成为科学界争议的对象,有的甚至将他的成果称为“伪科学”。也有人感叹道,特斯拉生不逢时,“伟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光环遮住了“有争议”的特斯拉。特斯拉逝世后,有关他的许多资料和数据大多遗失,即便在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里收集的15万件展品中,也几乎没有关于特斯拉的科研数据资料。
虽然现在人们记得的仅仅是“特斯拉线圈”、尼亚加拉水电站和纽约长岛的瓦尔登克里夫塔,但特斯拉是个传奇,他的千余项发明已逐一变成现实,转化为生产力,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福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斯拉是伟大的,他的发明与创造并未付之东流。我们在享受前人科技成果的同时,绝不应忘记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特斯拉”。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3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贫苦家庭,15岁进修道院,在那里他读了很多书。24岁成为牧师,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逐渐对宗教产生怀疑。他大胆地批判《圣经》,因而冒犯了罗马教廷,只好逃出意大利,到法国、英国等地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批判托勒密的地心说。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在太阳以外,还有无数个类似的恒星系统。太阳不过是一个恒星系统的中心,而不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把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由于布鲁诺广泛宣传他的先进哲学思想,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1592年,罗马教廷采用欺骗手段,把他骗回意大利,并立即逮捕。刽子手们使尽了种种威胁利诱手段,想让布鲁诺屈服,但他坚贞不屈地说:“我半步也不退让”。经过八年的折磨,他被处以火刑。162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布鲁诺面对行刑的刽子手,庄严宣布:“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到判词还要恐惧!”布鲁诺被处死了,他的科学精神永存!1889年,人们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竖立起他的铜像,永远纪念这位为科学献身的勇士。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我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我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教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教师面前,肯定地对教师说:“有,教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我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教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我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终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我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我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我的潜能充分发挥。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很多同学都有自己崇拜的科学家,如:发明电话的诺贝尔;发明原子弹的爱因斯坦;发明孔灯的诸葛亮和发明固定连续摄影机的马莱……
我崇拜的科学家而是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
在爱迪生小时候,别人都叫他阿尔。小时候的阿尔很爱发问,常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很烦,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发问题的对象,如果他对于大人的答复感到不满时就会亲自去实验,例如有一次阿尔看到了一只母鸡在孵蛋,他就问妈妈为什么母鸡总是成天坐在那里呢?妈妈就告诉他母鸡在孵蛋,阿尔便想如果母鸡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过了几天爸爸妈妈发现阿尔一直蹲在木料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当家人发现阿尔在孵蛋的时候每个人都捧腹大笑了起来……
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做事情没有像爱迪生这样坚持不懈:每次,我做数学作业时碰到了一点点难处,心里就会想:管他呢,这题我回家再做!就这样,许多难题都是妈妈亲手帮我解决的,我根本没有去做。现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这几件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哦!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90位用户喜欢。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毕业后的实习期间,钱学森充分地感觉到作为弱国国民的辛酸。当时的中 国,在历经了百余年的贫弱之后,中国人在国外留学,被欧美列强国家的人 极端的轻蔑,中国人饱受美国人的歧视。
1936年10月,钱学森进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成为美国籍匈牙利人科学家冯·卡门的得意弟子。师生二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和科研研究中, 彼此磨合,留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的冯?卡门先生是刚刚兴起的航空科学 中的顶尖科学家,是动力学上的教授。初次和钱学森见面的冯卡门对这位仪表庄重的年轻人倍加赞许。他提出了很多问题,不过都被才思敏捷的钱学 森回答出来。之后的几年中,钱学森先后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航空工程硕 士学位、航空博士等学位,并成为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主要 成员之一。
40年代初,钱学森和另一个航空科学家马林纳合力发表了重要的研究 报告《远程火箭评论与初步分析》,这一论文成为美国研制对地导弹和探空 火箭的理论基础。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美国核武器研制的"哈拉曼工程"。
1945年到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停息后,国内解放战争也在节 节胜利,钱学森先生意识到民族解放、复兴在即,他决定要回国投身到祖国 的建设中,但是归国路途确实是想象不到的坎坷和艰难。
1950年,因为怀疑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美国取消了他参加机密研 究机构的资格。钱学森以此为契机,用回国探亲这个理由准备回到阔别许久 的祖国。正当他要动身的时候,却被美国移民当局扣押,幸好被同事以一万五千元美金保释出来。但此后,美国屡次阻扰他回国,钱学森遭到了美国长达五年的扣留和迫害。
据钱学森晚年时候的讲述,在美国羁绊的五年中,他时刻不忘回国,每 一天都在准备着行李。由于美国政府的刻意压制,家中的生活条件很差,还 要经常搬家。好在妻子蒋英贤良淑德,抚慰了他那寂寥无助的心。妻子蒋英 毅然辞退家中所有的女佣,一个人包揽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
在这五年当中,钱学森先生并没有放弃回国的打算,他在美国加州学院 任副教授,在教书之余,不忘继续研究自己的学术,并在1953年发表了《从 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一文,1954年出版的《工程控制论》更是引起了行业 领域的轰动。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这天早上我写完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后,看了一本书。书名叫《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它一共写了4位无人不知的着名人物。分别是:祖冲之、爱迪生、达尔文、李时珍。除了祖冲之以外,爱迪生、达尔文、李时珍这3位,我们都在语文书上学过。那我就说一下大家语文书上没学过的祖冲之吧!
祖冲之:他是生活于1500多年前的南朝伟大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等等,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祖冲之真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古代人民的骄傲!他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方法,求得了3。1415926和3。14159927之间。祖冲之计算出来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是世界上第一个最精确的圆周率。定制了一个新历法——《大明历》(就是每391年便安排144个闰年)。提前两个月精确的推算出月食的日子
这四位名人,是不一样时刻,不一样地点,不一样职业的人(祖冲之是“全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都有恒心,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有永不放下的精神,都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都从身边的事物上得到发明另一个东西的灵感、启发。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都刻苦钻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都是他们祖国的骄傲,他们都超越了前人。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5位用户喜欢。
结构生物学家、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自然》杂志“年度中国科学之星”、“影响中国”2017年度科技人物、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普利斯顿大学教授、博士导生、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士兼职教授。
如此众多荣誉,相信很多读者心里面都有这样两个感受:“第一、我这辈子要是有其中一两项荣誉,这辈子也知足了,清华大学、科学院院士、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普斯林顿大学教授,这其中任何一两项荣誉已经令我们遥不可及,这么多荣誉集一身,这位女结构生物学家一定是位了不起的科学家;第二、这位女科学家是谁”?
她就是曾被誉为“清华最美博导”——颜宁,这位70后女科学家带领平均年龄30岁的团队攻克50年不解的世界难题,在生物学领域作出的贡献不亚于老一辈科学家屠呦呦、陈薇,按照这个成就下去,颜宁在国内未来前途不可限量,然而2017年5月,颜宁辞去了清华大学任职10年的职务,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40岁颜宁再次踏上前往美国的飞机,消息传开,千万网民对颜宁这一选择褒贬不一,有人说她“不爱国”,有人为她感到惋惜,有人觉得科学无国界,每一个都有自己选择权利,我们应该尊重颜宁女士的选择。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中子弹之父
中子是卢瑟福的学生、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1932年发现的。中子是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子弹是继原子弹、氢弹之后的第三代核武器。
中子弹,因“裂变——聚变”的结合而在爆炸中产生大量快中子而得名,实际上是一种小型氢弹。世界公认“中子弹之父”是美国著名的核科学家寒缪尔?科恩。
1943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正酣之际,美国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一片寂静。可是,一位青年学生,由于疲劳而旷课,正在床上午睡。突然,他被一位跑得满头大汗的美军中士从床上拉起,什么也没说,便把他拉到学院官员面前,要他参加一项绝密的“曼哈顿计划”。于是,科恩以戏剧性的开头,走上了研制热核武器的道路。后来,科恩来到了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参加研制工作。由于他自己的创见和刻苦努力,终于成为美国中子弹的主要设计人员。今天,他已年逾花甲,他饶有风趣地说:“我成为核子学者,是因为旷了一堂课!”利用伪装迷惑敌人
<孙子兵法>说:“兵不厌诈。"军事上的伪装是一种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成功战术和出奇制胜的手段。古往今来,中外优秀的军事家,巧妙地运用伪装,导演出了许多克敌制胜的活剧。,
伪装的基本内容和任务,就是有计剡地实施隐蔽自己、欺骗敌人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措施,造成敌人的错觉,使其陷入被动,而我则处于主动地位,待机歼敌,赢得战役,、战斗的胜利。<三国演义>中讲过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很成功的凭借伪装诱敌制胜的战例。用今天的伪装术语来说,那扎制的草人就是假目标;“擂鼓呐喊”就是音响伪装;“江面漫天大雾”就是自然烟幕伪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伪装成为与敌侦察作斗争的主要手段,大规律地运用到战役、战斗之中。苏军在发动白俄罗斯战役时,为了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对部队的集结、行军、宿营地和阵地工程设施等,都采取了严密的伪装。同时,在战线的南翼,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显示了一个拥有8-9个师的假集中地域。并且利用游动的火炮,从假炮阵地实施射击,用拖拉机模拟坦克发动机和履带的声响,用部署高炮和出动歼击机巡逻的办法来显示整个假地域的对空防御。这样规模很大的严密伪装,蒙住了德军的耳目,而苏军在其伪装下迅速集结了143万人,31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5000架作战飞机,输送了120万吨弹药、油料和粮秣,一举取得了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有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联军也实施了大规模的战役伪装,从而“瞒天过海”,“暗渡陈仓”。德军也千方百计剩用伪装迷惑联军。在汉堡,德军成功地使用掩盖遮障,使飞机制造厂和车站大楼长期未遭到英军航空兵的袭击。
现代侦察技术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使各种各样的伪装手段应运而生。如反光学侦察的伪装,反红外线侦察的伪装,反雷达侦察的伪装,烟幕伪装以及假目标伪装等。第四次中东战争时,美军派出的战略侦察飞机和专门发射的两个侦察卫星,都没有识别出埃军设置的假导弹阵地,直到以军偷袭扑空,才恍然大悟。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电话的发明者叫贝尔。他原是苏格兰人,生于1847年。24岁时移居美国,不久加入美国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顿大学语言生理学的教授。一次,他企图经过一根电报线来同时传递几个信息。他的设想得到了妻子梅布尔。哈伯德与岳父的支持。梅布尔是聋子,以前是贝尔的学生。她父亲较富有,为女婿的科学试验慷慨解囊,供给必要的经济支持。
贝尔的不少朋友却期望他钻研电报术。但发明家不以为然。他心里唯一惦记的事,就是要完成传递人声的工作。他先试制成“谐和电报”——在一根导线上连接由带电芦苇组成的两个竖琴模样的集合。每根芦苇在导线的那一头都有同频率的对应者。贝尔把两个“竖琴”挂在磁性薄膜上。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种装置。
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忙,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贝尔经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22位用户喜欢。
见证国家脱贫奇迹的陈贝儿
20__年,由香港媒体人拍摄的纪录片《无穷之路》“破圈”。主创陈贝儿深入热带雨林、戈壁沙滩,跨越6省10地记录下脱贫地区的真实面貌。再次回想这条“无穷之路”时,陈贝儿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许他们可能就是一个老村民,一个扶贫的书记,他们碰到困难时的那种坚持跟他们对于生存下去的那种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
陈贝儿颁奖辞: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洞庭泛波亦哽咽,天下苍生俱失声,那位伫立在田间的瘦弱身躯虽然已经消失,但那股蕴藏在内的精神和力量,将永驻人间;身虽远去志永存,高风亮节照后人,这种精神将会永驻青史,也将激励着后来人在各自的事业中不断攻坚克难,再创新高。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0位用户喜欢。
近一个世纪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连遭西方列强侵略、压榨,思变兴邦的中华志士前赴后继奋斗不已。20世纪上半叶,负笈远行的中华儿女,大都抱定学成报国、振兴中华、为民造福之目的,郭永怀便是其中之一。
1933年暑期后,郭永怀来到“五四运动”发源地的北大,师从光学大家饶毓泰先生读书。1937年在北大读研究生的郭永怀被7月7日的日军炮声中断了学业,不得不回到家乡威海谋生。1938年3月威海被日军侵占,他又被迫辗转来到西南联大。联大师生绝大多数来自沦陷区,对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无不仇恨满腔,因此奋发学习,科学救国的激情高涨。于此,郭永怀放弃了他心爱的光学专业改学航空工程以为国防出力。当年自感无力救国,带着惭愧的心情跑到国外,在美期间他致力于空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并做出重大贡献而受到优厚待遇,他对申请接触机密资料、加入美国国籍一概不理,因为他始终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回到祖国,完成科学救国梦。
19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急需恢复经济,建设国防,迫切需要的是工程技术人才,为此郭永怀在回国前夕便从他心爱并擅长的理论研究移到最实际的技术工程方向来,为发展中国的高速流动试验作准备。1956年回国后,他以主人翁的态度全力以赴组织领导有关科研、培养人才,几乎完全没有时间从事他心爱的理论研究。当年为了国家需要而放弃原来卓有成就的事业者大有人在,如“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院士等。郭永怀先生的话也代表了他们的心声,他说:“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祖国的科技事业,他多次说自己甘愿作“铺路石子”,并提醒他的学生和助手:“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二三代,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08位用户喜欢。
有一天明文全球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回家时,边走边想问题,不知不觉走道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地发现自己迷了路时,想问别人,却偏偏忘了自己家的住址。幸好他还记得他的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就往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他怕秘书笑话,就假装别人询问:“请问,爱因斯坦的家住在哪里?”秘书没有听出是爱因斯坦的声音,就说:“对不起,爱因斯坦博士不愿别人打扰他,他的家庭地址是不能奉告的。”这时爱因斯坦不得不说:“我就是爱因斯坦呀。”他的话使秘书大吃一惊。
无独有偶。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也发生过类似的事。
巴尔扎克常常外出散步。有一次他怕有人找他,临出门时在大门上写上了几个字:“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请来访者下午来。”
他一边散步一边构思小说,几个小时后他饿了,就开始往家里走,突然发现大门上的字,他十分遗憾的叹了一口气说:“原来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呀。”说完他掉头又往回走,继续构思他的小说。
一个是大科学家,一个是大文学家,为什么有时连自己家也不知道呢?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并不奇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人嫉妒迷恋于某件事时,在他的脑部神经中枢产生了一个极大的兴奋点,其他的一切都暂时被抑制住了。他此时已进入忘我的境地,除了它所思考的问题,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他们暂时忘记自己的家庭住址是完全可能的。他们的这种‘迷恋’状态,正是他们的创造精神达到高峰的体现。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81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02位用户喜欢。
颜宁在生物领域天赋异禀的表现很快引起国内著名生物结构学家饶子和的青睐,饶子和教授邀请她加入自己的实验团队,这段经历对于颜宁女士今后发展以及成就至关重要。在这里,颜宁女士接触了更系统的学习,参与了许多之前从未研究过的课题研究。
在饶子和教授精心培育下,颜宁女士如同打开了生物学领域的“潘多拉的魔盒”,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生物学领域论文,伴随论文发表,颜宁在生物学领域冉冉升起,成为生物学领域的后起之秀;大学还未毕业就已经收到国内很多知名大学、企业邀请。
面对国内外众多知名大学邀请,颜宁女士大脑十分冷静,她选择了一直梦想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师从施一公先生;施一公教授是享誉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早已听到颜宁这个生物学后起之秀的大名。
闻知颜宁女士选择到普林斯顿大学生物领域继续深造,施一公教授甚至高兴,初次见面颜宁女士和施一公教授相见恨晚,凭借优异成绩和施一公教授推荐,2000年颜宁女士顺利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学习,四年后颜宁女士以优异成绩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凭借优异成绩,毕业后颜宁女士继续在普林斯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照此下去,颜宁女士若继续在美国研究下去,未来前途不可限量,美国也开出了优厚的待遇与实验室,希望她可以留在美国。
面对美国开出的优厚待遇,颜宁女士并未选择在美国继续工作,她选择回国,2007年,颜宁女士出任清华大学教授,这一年她30岁,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自2007年回国后,多年来颜宁女士一直致力于结构生物学中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2014年,37岁的颜宁女士带着平均年龄30岁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攻克50年不解的世界难题——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这一重大发现引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领域革命变革。
2015年,颜宁女士带领团队进一步获得了具备更多构象的GLUT3结合底物和抑制剂的超高分辨率结构,从而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转运这一基本细胞过程的分子基础。
除此之外,在她带领下,她的科研团队在:“离子通道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解析了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此外还有利用最新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最大钙离子通道RyR1的高分辨率结构”。
9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