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个人事迹
栏目

张海迪个人事迹素材(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19 14:00:02 热度:79

张海迪个人事迹素材

张海迪个人事迹素材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8位用户喜欢。

命运对于五岁的张海迪来说,并不公平甚至是很残忍的,在五岁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无忧无虑的玩耍,不开心了埋进妈妈的怀里,苦恼这个时候的张海迪被确诊为脊髓血管瘤。她小小年纪不得不以轮椅作为代步的工具,在一次手术后坐轮椅都成了奢望,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这样的小海迪依然保持着坚强乐观的情绪,她的床边有一个大的立柜柜子上镶嵌了正面的镜子。张海迪就利用镜子来躺在床上看书,通过顽强的执着她自学成功了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课本。张海迪并不满足当前的状况,当时英语渐渐显露头角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语言。张海迪就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天一定要背十个单词如果完不成任务,她就狠狠地咬一下自己的手指头作为惩罚。有一次她从医院做检查回来已经累得虚脱眼皮子都要抬不起来了,但是她依旧没忘记这个任务强撑着精神背完了十个单词。

张海迪终于拿下了英语,不但学会了英语还成功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海外的'书籍。当她被家人用轮椅推着到出版社,她捧着厚厚的翻译稿呈现给编辑的时候,出版社的所有人都被张海迪顽强不屈服于命运的作弄所感动了。

但是张海迪并没有满足于现在的成就,她继续翻阅各种翻译的相关的书籍为国内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来自国外优秀的精神食粮。张海迪的一生是丰富跌宕的,也是身残志坚的典型代表。

张海迪个人事迹介绍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92位用户喜欢。

读到张海迪的故事,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身残志坚”,“顽强拼搏”这样的词语,因为,张海迪本身就已经代表了一种精神。她的故事感染着无数的人,给众多奋进中的人以无尽的力量。

她在五岁时因脊髓病,只能坐在轮椅上面自学那些正常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就能学到的知识。不久,她因高位截瘫手术只能一动不动的躺在床上了,甚至连脖子都不能扭一下。她恳求妈妈在桌上支一面镜子,这样她就可以从镜子里面看书了,就这样她学习了小学、初中的知识,更以惊人的毅力开始自学英语,她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定:每天背熟10个英语单词,如果背不全,忘了几个就狠狠的咬几下自己的手指。在这样的学习后,她翻译了一部小说——《海边诊所》。十五岁时,张海迪随同父母到农村生活。她看到乡村缺医少药,就立志学医。开始时她专攻针灸,按书上的穴位在自己身上扎针,接下来她又自学了医学院的部分课程,掌握了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方法。后来还自学了日语、德语等,并攻读了研究生的课程,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在残酷的命运的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放弃,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一个个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在人生的路上绽放着一朵朵成功的花朵。

当张海迪受到挫折时,她没有放弃,而是抬起头来,做生活的强者。当我读完这个张海迪的故事时,我已感受到生命的美丽,我能看到在绝境中一个坚强的身影在前进着。乐观、不屈服、坚强,这些词语远远不能表达出张海迪那些奋斗的日子。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我们始终会遇见大大小小的困难。现在的我们生活在阳光下,享受着父母、老师、学校给我们的呵护,在蜜糖般的生活中远不知什么是磨难,我静心想了想,如果我遇见了这样的苦难,我还会不会像张海迪那般用百折不饶的意志获得生命的光辉?我的答案是:不能。所以张海迪的故事教会了我们,有了生命,就有了希望,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只要有颗坚强的心,只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你的生命也可以这样的绚丽。

大作家萧伯纳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张海迪做到了,她说:“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如果你奋斗着,你也可以。因为,人不能选择命运,但能改变命运!

张海迪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038个字,有2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7分钟,慢速需要24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张海迪轮椅上的梦

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的一代楷模,自学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文著作。她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她用顽强的意志粉碎了医生对她生命长度的预言,她用积极的态度努力过好每一天,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在上世纪80年代,她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全国年轻人看到了奋斗的力量,鼓舞了一大批中国青年。她就是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的张海迪。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似小燕子般到处飞翔。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

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魔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学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更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学。努力是加倍的,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通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她还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来到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的农村生活。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

起初,她在白菜疙瘩上、在萝卜上扎。在白菜疙瘩上进了几天以后,就在她自己身上进针,她觉得医生就是要这样,首先要自己感觉。曾有人问她,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没有知觉,你的胸以下没有知觉,你在自己身上扎针不痛苦啊?她说:“恰恰相反,我最开始针灸的时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脸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要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天才在痛苦中诞生

后来,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

1981年,张海迪的事迹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当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张海迪身残志坚、勇斗病魔的事迹,她那坚韧的斗志像火一样迅速点燃了人们的激情。随后,当地共青团组织、妇联、党报都纷纷报道她的事迹,各级单位也力邀她去座谈。

1983年2月28日,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亲自主持召开“首都新闻单位听取张海迪同志事迹介绍会”;3月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了《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一文,再次重点报道了张海迪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全国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张海迪学习”的旋风。

在鲜花、掌声和赞誉的包围中,张海迪面临人生道路上新的抉择。经过深深的思考,她认为:生命的最终意义是要努力实现在精神上的追求。

1985年,张海迪拿起笔来义无反顾地投入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的创作之中,这一写就是五年。由于长时间坐在轮椅上,导致她身体多处长了褥疮,长时间用胳膊支撑身体,她的衣袖磨破了一只又一只,肘关节的老茧掉了一层又一层,右胳膊也因长时间支撑身体导致血管变粗而残疾。

夏天的济南,有“火炉”之称,没有知觉的下身排汗本来就困难,小电扇吹出的又都是热风。为了降温,每隔一会儿,她就将头发用自来水浸湿,再坐到电扇前猛吹;一到冬天,房间里又冷得像冰窖一般,就是穿上厚棉衣,每年也要冻感冒几次,而她一感冒就要发烧好几天,甚至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对此,张海迪从不后悔,反而认为,寒冷能让人头脑更清醒,增加更多的人生感悟。

1990年,《轮椅上的梦》出版后全国发行。紧接着,张海迪又进行了第二部书《生命的追问》的文学创作。为了满足读者的购书欲望,这本书连续印刷了十次。张海迪感慨道,“作为一名作家,还有什么比读者喜爱你的作品更能让你幸福的呢?”于是,她又笔耕不辍,创作出了长篇小说《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等,同时翻译了多部国外优秀文学作品。

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

2008年11月,张海迪当选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她说:“我要振奋精神,让自己的精神飞翔。我也希望在困境中的残疾人兄弟姐妹要有信心,生活正在改变,一定会越来越好……我和很多同志都会尽最大的努力,为残疾人拥有更好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直在为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不懈努力的张海迪,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残疾孩子唱歌,在世界妇女大会上呼吁关爱残疾女童,她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她以自己的事迹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多次为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撰写提案。在2004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她提交了《关于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提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张海迪多年来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些事迹让人们记住了张海迪,记住了那个说过“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的“灰姑娘”,记住了那个数次打破医生对她生命期限的预言、昂头笑对人生的“弱女子”。“爱美爱笑爱生命,至情至性张海迪”,这是一位采访过她的记者的感言,也是对她最精到的描绘。

年过五旬,当年的“海迪姐姐”已不再年轻;时过境迁,如今的“80后”、“90后”对她的事迹可能不再耳熟能详。我们重温海迪的故事,是为了见证一个道理:成功不是“中彩”,人生梦想需要汗水和心血的浇灌。从这个意义上说,张海迪依然“年轻”,“海迪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张海迪个人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岁月无声地在身旁穿梭,时光不停地在身边流走,人生在世,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突然降临到头上。但只要保持乐观心态,顽强奋斗的精神,就可以迎难而上,实现人生最高价值。张海迪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当我们在朦胧的月色下,看见迎面走来的残疾人时,会想到什么?他如何被人救助、照料?还是他那一片黑暗的前程?张海迪虽然高位截瘫,没有进过学校。她童年时就开始自学,当健康的同龄孩子在玩耍、嬉戏,度过最天真,最快乐的时光时,她就坐在窗前,对着厚厚的泛黄的书页,埋头努力……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还自学了许多门外语,获得哲学硕士学位……这也许是许多人苦苦奋斗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吧?

张海迪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海伦凯勒。一个因疾病而失明失聪的人。她永远看不见美丽的月光,连天边若隐若现的星星也难以窥探;她永远听不到美妙的声音,连动人的音乐也无法享受。但她却靠着惊人的毅力,学完了一个又一个的字,读完一本又一本书。还出版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名著。

我想,在灰暗的夜空里,最亮最亮的星就是她们吧!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嫩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没错,她们借助苦难,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苦难对她们来说,不再是痛苦,不再是绊脚石,而是她们展现惊人毅力、磨炼自我的舞台,是奋飞的垫脚石!她们之所以能克服如此巨大的苦难,是因为她们面对世界带给她们的枷锁——苦难,她们不怨天尤人,她们坚强不屈!奋斗不息!拼搏不息!

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让我们每一个人以张海迪为榜样,面对大风大浪的考验,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乐观,以顽强的精神迎难而上,奋斗不息,从而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张海迪个人事迹素材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13位用户喜欢。

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海迪姐姐的故事》。这本书里记载着海迪姐姐就算坐在轮椅上也毫不灰心。

海迪姐姐在5岁时得了一种病,名叫‘脊髓血管瘤’,这个不速之客使她终生坐在了轮椅上、使她的童年世界不再五彩缤纷、更使她的亲人蒙上了一片阴影。

正是这个不速之客,使得海迪姐姐的童年不能像其他的小朋友那样,在草地上做游戏、摔跤,更不能和小朋友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哎!真是一个寂寞的童年啊!

但是,海迪姐姐没有泄气。她在轮椅上用功的读书,从而学会了英、法、日、韩等四个

国家的语言。

这让我想起了海迪姐姐曾说的一句话:“我每天都想放弃生命,可我又小心翼翼的把它拾起来,像看护一簇小火焰一样看护着它,生怕它熄灭。”是啊!生命很宝贵,我们应该珍惜生命。

《张海迪的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坚持,那他(她)就没有做不到的

事情。坚持是胜利,同样,坚持更是成功。

张海迪个人事迹素材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03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7分钟,慢速需要24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童年时许多生活场景,她都清晰记得,独独不知道腿是怎样活动的,人走路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十分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最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但是正因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己。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学完了。但是很难哪,得走不少弯路,多耗费很多时刻。一道算术题,她做12遍,得出的竟是12个答案!她本来就不喜爱算术,得啦,丢开不学算了!但是不行,硬着头皮也得学会它。第13次最后算对了。发奋是加倍的,但是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呀。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潜质,便随着知识一齐增长起来了。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亲张坦夫、母亲毕江娇,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十分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忙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发奋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

“书上写着怎样样进针,能够在白菜疙瘩上、在萝卜上。在白菜疙瘩上进了几天以后,就在自己身上(进针),我觉得医生就是要这样,首先要自己感觉。有人问我说,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没有知觉,你的胸以下没有知觉,你在自己身上扎针不痛苦啊?我说恰恰相反,我最开始针灸的时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脸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要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后掌握了必须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曾有医生嘱咐过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疮,我会正因感染而死去。我给别人当医生,我也给自己当医生。15岁在农村的时候,我生了褥疮,晚上点着小油灯,对着镜子,我把自己身上溃烂的肉剪掉——因此,此刻最怕听的就是剪刀的声音。”

当年,张海迪作为一名待业青年,也曾有过自卑感。“1年多的时刻里,我四处报名,八方写信,常常在招工单位的门口一待就是半天。我真想能为社会做点事,可就是没有一个单位要我。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废人。”于是,当年,张海迪想到过自杀。

1974年7月14日,张海迪趁父母出工,收拾好东西,写好遗书,说自己不愿做沸腾生活的旁观者,然后一次性吃了30片冬眠灵,又给自己打了6支冬眠灵。在静静地躺在那儿等待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张海迪忽然想到了尚楼村的乡亲们,真舍不得离开他们;又想到了保尔在海淀公园自杀的情景,他也绝望过,但最终还是战胜了懦弱和病残,成了生活的强者。想到这些,张海迪挣扎着爬起来。可药物起作用了,爬不起来了。于是,她拼命地喊:“快来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经过五六天的抢救,张海迪最后苏醒过来。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医生护士,她惭愧极了,对大家说:“我错了,从今以后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日后,曾有记者问张海迪:如果你能拥有第二次生命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张海迪说:“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会实现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当一个医生,这也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我15岁时就自学医术给乡亲们治病,但没有机会真正穿上白大褂当一名白衣天使。”

之后,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完美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忙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一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七八个年头的发奋,她不仅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修改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当初,为了给张海迪治病,母亲变卖了手表、衣服等物品,还欠了一身的债,从无怨言,默默地尽着母亲的神圣义务。尽管家里穷,但父母总是尽最大发奋满足她的要求。凡张海迪喜爱的书,不管花多少钱,跑多远的路,父母总要想方设法给她买到。生日或节假日,书成了父母送给她的最佳礼物。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之后还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1年,张海迪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称号,这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2年,张海迪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和“三八红旗手”称号……

这天,张海迪总在说,人就得有勇气与生活中的不幸抗争。人的一生总会有坎坷,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张海迪喜爱豪言壮语,正因她将自己的生活与座右铭式的豪言壮语融合在了一齐。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十分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领导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张海迪个人事迹素材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32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220位用户喜欢。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今天,我就来写一写我们又熟悉又陌生的人——张海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海迪事迹感悟,欢迎来参考!

张海迪说她熟悉,那是因为她是我们山东人,就住在济南,离我们不算太远,我们很早就听过她的故事并且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听过她的故事;说她陌生,那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见过她。

海迪阿姨的事迹我以前听过,但是并没有全面了解。读了她多事迹后我才全面的了解。在海迪阿姨五岁那年,灾难降临到了她的身上。一天,她正在幼儿园里做游戏,忽然觉得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上。爸爸妈妈把她送进医院,医生们反复检查后得出诊断——脊髓血管瘤。这种病会使人高位瘫痪,一生都会站不起来。但是,可怕的病魔并没有使幼小的海迪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她几次要求上学,都因为各种原因被一所所学校拒绝。学校进不去,她就在床上铺开了课本。同时,她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和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努力锻炼身体,认真学习。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了著名的作家和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读了她的事迹,我想到了我,我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优越的学习环境,还有那么多的好老师,每天耐心细致的教会我许多的知识。可是我却没有海迪阿姨的那种坚韧不拔、勤奋学习的精神,我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学会更多的知识,取得好的成绩。

读到张海迪的故事,我们就会想起“身残志坚”,“顽强拼搏”之类的词语,因为,张海迪本身就已经代表了一种精神。她的故事感染着无数的人,给众多奋进中的人以无尽的力量。 她在五岁时因脊髓病,只能坐在轮椅上面自学那些正常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就能学到的知识。不久,她因高位截瘫手术只能一动不动的躺在床上了,甚至连脖子都不能扭一下。她恳求妈妈在桌上支一面镜子,这样她就可以从镜子里面看书了,就这样她学习了小学、初中的知识,更以惊人的毅力开始自学英语,她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定:每天背熟10个英语单词,如果背不全,忘了几个就狠狠的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在这样的学习后,她翻译了一部小说——《海边诊所》。后来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等书籍。在残酷的命运的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放弃,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一个个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在人生的路上绽放着一朵朵成功的花朵。 当张海迪受到挫折时,她没有放弃,而是抬起头来,做生活的强者。当我读完这个张海迪的故事时,我已感受到生命的美丽,我能看到在绝境中一个坚强的身影在前进着。乐观、不屈服、坚强,这些词语远远不能表达出张海迪那些奋斗的日子。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我们始终会遇见大大小小的困难。现在的我们生活在阳光下,享受着父母、老师、学校给我们的呵护,在蜜糖般的生活中远不知什么是磨难,我静心想了想,如果我遇见了这样的苦难,我还会不会像张海迪那般用百折不饶的意志获得生命的光辉?

我的答案是:不能。所以张海迪的故事教会了我们,有了生命,就有了希望,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只要有颗坚强的心,只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你的生命也可以这样的绚丽。 大作家萧伯纳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张海迪做到了,她说:“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如果你奋斗着,你也可以。因为,人不能选择命运,但能改变命运! 每一个童年都是快乐而纯真的可是张海迪的童年却充满了艰辛,痛苦,她5岁就得了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在别人眼里这个看似令人可怜的人生没有前途了。可是张海迪却做了一件让人才吃惊的事。 她无法上学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和沮丧,他自己在家自学多年来她一直以顽强毅力与疾病做斗争。她不抛弃不放弃自己把小学,中学,大学,学的课程全部读完并学会了日语法语还获得了硕士学位。 张海迪在小时别人眼里就是平凡的废人,可是谁知他是一个不平凡的才女。 张海迪在自己清贫的家中努力考上的硕士可是有的大学生却在优越的条件下还考不上大学而且张海迪是残疾人别人比张海迪少什么。

缺什么还是张海迪他天生天就是这样啊不普通人比张海迪缺少汗水,毅力。竭尽全力的付出必有丰厚报酬张海迪就是这样的。她用汗水,毅力竭尽全力的付出所以她得到的是赞赏是别人的佩服还有丰厚的知识。 我们总是在抱怨,抱怨学习太忙,工作太累;抱怨今天的饭菜不合口味;抱怨没人关心,人与人之间冷冰冰。当我想到张海迪,这烦躁的心被梳理,我重新学会感谢生活。 张海迪曾说过:“生命很痛,但痛我也要活得好好的,我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虽然她在5岁时就因得了脊髓病而导致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但她并没有因此沮丧、沉沦,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坚实的脚樱”就像张海迪,虽然在她面前的是一条泥泞的道路,可是她却在这样一条路上,坚定不移地一直走到了今天,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赢得了宝贵的人生。 看到这位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我不由地想到了那一群群“千手观音”们。他们虽然失去了听觉与说话的能力,但是他们却用一颗颗乐观的心灵完美地演绎了《千手观音》。

他们仿佛用自己的表演在告诉我,人生只要充满希望,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是啊,他们这些听不到音乐的舞者,在训练时要克服多大的困难埃而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他们那种不怕险阻,勇于磨练,永远保持乐观的精神。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屈不挠地前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定能被我们打开,科学的高峰定能登上。 但我们决不能做“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遇到困难就被关叹气,失去前进的信心。其实,我们常常不是被困难绊倒,而是被我们自己绊倒。当困难来临的时候,要保持那一份勇气,给自己找一个支撑,要始终相信风浪会过去,雨后一定会有彩虹划过天际。 遇到困难永不退缩,这是张海迪给我的启示。她让我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张海迪个人事迹介绍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0位用户喜欢。

大家认识张海迪吗?张海迪小时候五岁时患上了脊髓管瘤,最后使得她高位截瘫。因为下身瘫痪,由此她总羡慕别的孩子,心灵非常痛苦、脆弱。在父母的鼓励下振作起来。1970年张海迪自修学医,后来又从事文学创作。

张海迪就是这样一个身残志坚,时刻为人民服务的人。 当张海迪心灵受到创伤时,张海迪并没放弃,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决心振作起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当我读到最后一句时,让我感受到只要有一颗坚强的心,生命绝对是美丽的。当一些患上严重的病时的人,他们根本不知道生命是如此美丽,不像张海迪一样那么乐观,只会终日想着,我的生命就要到此结束了……可张海迪决不会这样,她仍然那么乐观,做一个生活上与正常人一样的心去面对生活。

在人生的道路上是坎坷不平的,在遇到生命的折磨时决不退缩,一定要迎难而上。张海迪虽然下半身已瘫痪,但她并没能对生命放弃过,她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夺得了生命的光辉,使她感到生命是多么的美丽,似花儿展开花瓣时美丽;似薄公英漫天飞舞时美丽;以毛毛虫变成蝴蝶时美丽。有了生命,就有了希望。鲁迅曾说过:人之所以值得活下去,是因为有一个灿烂的将来,一种伟大而永久的自由。的确张海迪就是这样为自己的前途而付出,不想现在,只顾未来,张海迪不但坚强起来,而且学习刻苦,没想到一个双腿瘫痪而且总是会发病的她并没有被病魔打倒,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努力学习,像张海迪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人的生命往往就是那么美丽,生命美丽固然要像张海迪一样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张海迪以坚强的生命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一大笔“财富”。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从小必须锤力和培养的。

张海迪个人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6位用户喜欢。

张海迪小时候是个快乐、活泼的孩子,可是在她五岁时突然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五年中做了三次大手术,最后只好高位截瘫。但她并没有向病魔屈服。她努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张海迪又读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并为群众无偿治疗。1983年张海迪走上创作文学的道路,后成为山东创作学会一级作家协会主席。

读完张海迪的故事,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张海迪没有退缩,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病魔作斗争,并终获成功。她珍惜有限的时间,珍惜生命,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她是生活中的强者。张海迪虽然是一位身体有残疾的人,但是她那种对知识不懈的渴望与追求;面对困难时无畏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不正是我们学习的吗?

让我们展望未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像张海迪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海迪个人事迹简介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勤奋是一扇门,打开它,你就开启了全新的道路;勤奋是一盏明灯,照亮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读过很多的红色经典小说,《张海迪》就是其中一本,在寒假里,我读完了这本书,她的事迹让我深有感触。

张海迪生下来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女孩,聪明、大气、天真、活泼,但在六岁时意外发生了,她得了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在那残酷的命运挑战下,她没有沮丧和沉沦,始终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她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站起来,她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工作着,学英语、写小说、画油画、拍电视、读硕士、唱歌、学医......不幸并没有把她压垮,通过勤奋和努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反而使她走向人生的.最高峰——在1983年3月,她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此后,全国各大媒体对这位二十八岁的姑娘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她也获得了“当代中国的保尔”,“八十年代的新雷锋”的称誉。她的名字,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响彻中国;直到今天,依然矗立在人们的仰望之中。

即使她在痛苦时,都笑的十分灿烂,她说“我很痛苦,但我一样可以让别人开心!”。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她发现自己高位截瘫时,并没有放弃,她把痛苦变成动力,不服输的她向命运发起挑战,遭受挫折也不放弃,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她当选了中国第五届残联主席!

在这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当她成为了残联主席时,一定感慨万千,一定体会了辛勤耕耘后收获的喜悦。张海迪当选全国残联主席,树立起了“海迪精神”的丰碑,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品质,在燃烧的岁月里,不断激励着他们的那一代人,在当下,更是激励了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成为我们的“精神偶像”。

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已经不再年轻,但她的形象依然清晰。同学们,我们要像张海迪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像她一样,不因命运和挫折而放弃,像她一样,通过勤奋和努力,不断的超越自我。让我们穿越时光,重回30年前重新认识一下那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一起读一读《张海迪》这本书吧。

张海迪个人事迹素材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6位用户喜欢。

岁月无声地在身旁穿梭,时光不停地在身边流走,人生在世,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突然降临到头上。但只要保持乐观心态,顽强奋斗的精神,就可以迎难而上,实现人生最高价值。张海迪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当我们在朦胧的月色下,看见迎面走来的残疾人时,会想到什么?他如何被人救助、照料?还是他那一片黑暗的前程?张海迪虽然高位截瘫,没有进过学校。她童年时就开始自学,当健康的同龄孩子在玩耍、嬉戏,度过最天真,最快乐的时光时,她就坐在窗前,对着厚厚的泛黄的书页,埋头努力……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还自学了许多门外语,获得哲学硕士学位……这也许是许多人苦苦奋斗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吧?

张海迪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海伦凯勒。一个因疾病而失明失聪的人。她永远看不见美丽的月光,连天边若隐若现的星星也难以窥探;她永远听不到美妙的声音,连动人的音乐也无法享受。但她却靠着惊人的毅力,学完了一个又一个的字,读完一本又一本书。还出版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名著。

我想,在灰暗的夜空里,最亮最亮的星就是她们吧!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嫩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没错,她们借助苦难,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苦难对她们来说,不再是痛苦,不再是绊脚石,而是她们展现惊人毅力、磨炼自我的舞台,是奋飞的垫脚石!她们之所以能克服如此巨大的苦难,是因为她们面对世界带给她们的枷锁——苦难,她们不怨天尤人,她们坚强不屈!奋斗不息!拼搏不息!

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让我们每一个人以张海迪为榜样,面对大风大浪的考验,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乐观,以顽强的精神迎难而上,奋斗不息,从而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张海迪个人事迹素材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62位用户喜欢。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感动中国》,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五岁时患脊椎病,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他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发奋学习,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又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看了张海迪的故事,我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比张海迪那时好多了,我们不仅有健康的身体,爸爸妈妈还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学习用品、资料等,可我们却没有好好珍惜时间……想到这些,我真是惭愧啊!

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克服困难,不再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要勇往直前!

张海迪个人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命运是坎坷的,命运是不确定的,命运也是充满曲折的。在这样的命运中,你是否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命运,成为生活的强者呢?这是我读了《张海迪》后油然而生的感慨。

《张海迪》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张海迪10岁的时候因病瘫痪了,但是,张海迪并没有悲观自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学习。最后,她不仅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还取得了硕士学位。

啊,张海迪阿姨是多么坚强啊。命运如此不公平,让她小小年纪就瘫痪了,一生都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可是,张海迪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向命运发起了挑战,虽然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是,也许是她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了命运,她战胜了命运,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霍金是一个21岁就被医生诊断患了绝症的人,后来居然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和全世界人民的榜样。他不向命运低头,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虽然突如其来的病魔给了霍金沉重的打击,就如同那刚刚盛开的花朵遭到严霜的打击。

如果说霍金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霍金的坚强意志,它变得繁花似锦、光彩夺目;如果说霍金的命运如同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霍金的坚强意志,它变得繁星闪烁;如果说霍金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霍金的坚强意志,它变得一片生机。

是啊,命运有时候是不公平的,像霍金、张海迪一样,命运让他们成为了残疾人,可是他们不向命运低头,他们用坚强战胜了命运,把命运打倒了,就像贝多芬说的一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人生的旅途是充满曲折的,就像那浩瀚的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掀起阵阵惊涛骇浪。那些畏惧风浪,不愿意拼搏的人,只会无所作为,虚度年华。我们要以张海迪姐姐为榜样,从小培养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遇到困难和挫折不畏缩,不低头,不流泪,永远昂然奋进,永远不向命运低头,做一个生活中永不言输的真正强者。

张海迪个人事迹素材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89位用户喜欢。

张海迪是我最敬佩的人,因为,她的事迹让我感动。当我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以后,便被她执着的精神打动了,立志要做一个像张海迪那样的好同志。

张海迪,从小便患有残疾,胸部以下失去知觉,医生说,这种高截瘫病人最多活不过27岁,张海迪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但却不甘心庸碌一辈子,她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让人们记住她,张海迪。

张海迪决心学好医术,减轻别人的病痛,她为了学好医术,在小动物身上做实验,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张海迪已经能熟练的掌握医术了。

因为张海迪平常很乐于助人,所以,周围的人有什么困难都找她寻求帮助,又一次,一位老人拿着一瓶进口药,来找她,请她帮忙翻译,但是张海迪也看不懂,她看着这位老人失望的走了,便下决心学好外语。经过她的努力,她的外语已经学得非常好了,她翻译了外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拿着译稿去找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激动地流下了两行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位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这就是张海迪,一位不愿意向命运低头的姑娘,她一直激励着我们。

张海迪个人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热爱生命是人类的`基本,像一些服毒自杀,患了白血病、非典、艾滋病就等死的人就是不热爱生命的。像张海迪她患了那么重的病但她并不放弃生命,仍然那样坚强地面对生活。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瘫痪,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庆15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张海迪的这种热爱生命的精神令我震惊。是什么东西促使着张海迪这样地热爱生命呢?想了很旧我才明白,其实这是要靠自己的思想:我要好好的活下去,不能只睡在床上等死,那一生就活的没有任何意义了,那样我这个人生下来有什么用呢?像张海迪一样乐观的人也有,像海伦凯勒等。

我知道了人的生活是要创造的,好好创造,生活肯定会!

张海迪个人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中国人总是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受了一丁点儿小伤就着急的不得了。但美国和日本人不一样,孩子摔倒了,不但不上前扶起,反而很严厉地叫孩子自己起来,久而久之,孩子懂得了如何坚强。日本孩子从来不睡床,一张被单,几条棉被,就变成了他们简单而舒适的床。美国的孩子虽自由,但从不依赖大人,放假的时候,还会自己赚钱交学费。

我并不觉得父母对儿子们的那种似乎有点过份的爱是不对的,而如果这种爱让孩子们忘记了什么叫痛苦?泪是什么东西?更忘记了怎样坚强的话,那这就会变成世上最害人的爱——溺爱。

张海迪,她五岁的时候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希望之火已完全熄灭,她成了一个废人!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始终对人生充满了信心,使希望之火再次熊熊燃起。身残志坚的她勇于与疾病顽强搏斗,真不愧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读起她的故事,都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里的宝,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摔了。上小学了,还是父母早一次,晚一次地接送,有些是父母不让,有些是自己不想,但还是父母不让的占多数。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单独回家,怕出事,这种情感是每个父母都会有的,可是不是有些多虑了,起码得给孩子一个机会嘛!您总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越来越懦弱吧。我不仅需要知识,而且更需要坚强,让我们去尝试,在困难中学会坚强吧!

人生有很多种可能性。没有必要尝试一种就得到满足。在你无路可走的时候,你是否察觉到上帝又为你开辟出了一条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只要你够坚强,仍存有一线希望。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张海迪个人事迹素材(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