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范文 > 事迹范文 > 个人事迹
栏目

任溶溶个人事迹介绍(10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2-08 20:25:02 热度:60

任溶溶个人事迹介绍

任溶溶个人事迹介绍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14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柳林风声》《木偶奇遇记》《长袜子皮皮》《夏洛的网》这些都是中国孩子耳熟能详的童话,几乎每一个孩子的童年和睡前故事里,都会或多或少伴随着几篇安徒生童话,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把这些经典童话带入中国的幕后英雄就是任溶溶。

2022年5月19日,是这位百岁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的100岁生日。他带着数十年凝心原创的散文集《任溶溶画本系列·散文篇》、童诗集《任溶溶画本系列·童诗篇》送给孩子们。这套散文精选了近200篇散文,追忆了童年舌尖上的风味、儿时游戏的趣味、家人亲情的温暖、读书学习的乐趣、周游世界的快乐和多年友谊的韵味;200首儿童诗,全彩插画演绎经典儿童诗,包含他的代表作品、获奖作品和入选课本的作品。百岁顽童带着孩子们用心灵感悟快乐、真挚和美好!

深受小读者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儿童文学大家,儿童文学泰斗、第一位100岁的儿童文学作家。他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了儿童文学的翻译和创作。他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被誉为建国后最优秀的短篇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儿童的长成的经典作品。

任溶溶一生获奖无数,他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宋庆龄樟树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翻译奖、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等奖项。

这位100岁的世纪老人,总是乐呵呵像个顽童一样,他的作品总是贴近孩子,透露着孩子般任性的个性,符合孩子的阅读趣味。

任溶溶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如今已经100岁高寿了,他从40年代开始从事翻译和创作,他能用俄语、日语、英语、意大利语四种语言翻译,人们从任溶溶的译作中了解到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儿童作家和作品。任溶溶在翻译这些作品时,也是精挑细选,不仅要在语言和表现形式上具有艺术性,还要具备对孩子有着深刻的思想启蒙的功能,因此,经过他翻译而来的数百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历经半个多世纪,依然闪闪发光!

任溶溶不仅翻译了很多深受孩子喜欢的外国童话故事,也创作了许多伴随中国孩子长大的童话,比如被拍成美术电影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儿童诗歌和散文:《爸爸的老师》《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我成了个隐身人》《土土的故事》《丁丁探案记》等等。

任溶溶一生笔耕不辍,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宋庆龄樟树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翻译奖、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等奖项。任老著作等身,孩子应该先从哪本开始阅读呢?

在任老100岁生日之际,磨铁星球专门出版了全新版本的任溶溶童诗和散文,就是《任溶溶画本系列·童诗卷》和《任溶溶画本系列·散文卷》,这两套书新在哪里呢?首先,这套童诗,方形的开本,展开都是满版全彩插图,颜色鲜明,充满了童趣!其次,这套书精选了200多首任老的经典儿童诗,这些诗歌读起来像儿歌一样,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读着读着就能笑起来,读着读着就能唱起来!这些儿童诗包含了他的代表作品、获奖作品、入选课本的作品,《你们说我爸爸是干什么的?》获第二次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又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宋庆龄樟树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亚洲儿童文学奖;《爸爸的老师》入选沪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教材。

任老不仅自己创作的儿童诗,还翻译了许多世界著名诗人的经典诗歌,比如《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马尔夏克的《笨耗子的故事》等等,这些诗歌充满了欢乐和童趣,是“老顽童”任爷爷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而这套散文呢,一共分了6类主题,分别回忆了童年舌尖上的风味、儿时游戏的趣味、家人亲情的温暖、读书学习的乐趣、周游世界的快乐和多年友谊的韵味。任溶溶小时候生活的年代,充满了战乱和困苦,但他的散文里却更多地展现了一个被童真和快乐包围的孩子。这些回忆贯穿了任老的一生,他把这些温暖的记忆和幸福的童年,分享给现在的孩子们,亲切而真诚地和孩子们交心。

任溶溶的散文语言真挚,幽默风趣,充满启发性的语言不仅有助于孩子思考,还有助于孩子融会贯通,对发展孩子语言能力,提升阅读写作技巧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散文自于任溶溶真实的生活经历,是生活中的细小事件,为孩子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语言材料,全面助力孩子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儿童文学家任溶溶个人事迹范文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5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5位用户喜欢。

无论身处什么年代,无论是创作还是翻译,无论童话还是诗歌,任溶溶的作品有一个似乎不够深刻伟大的共同点——“令人发笑”。他认为,幽默能让人坦然地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他自己是这么想这么做的,他的作品中也充满了这样的幽默。

他写《好大一个大剧院》:“好大一个大剧院/它——空空的。/要开场了,/观众来了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好大一个大剧院,/一下子,人——满满的。好大一个大剧院/人——满满的。/要散场了,/观众走了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好大一个大剧院,/一下子,又是空空的。”

都说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讲究语言的精致与含蓄,但在任溶溶的儿童诗中,我们看不到华丽的辞藻,更像是日常的大白话。作家怎么看大剧院我不知道,但孩子看大剧院的感受,我敢说简直就和这首诗里写的一模一样。

对孩子来说,文学作品有意义的前提是要有意思,如果没意思,恐怕意义也无法深入人心。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太想“寓教于乐”,讲故事是为了夹带出“深刻寓意”。任溶溶这样颇有游戏精神的作家,并不太多。

任溶溶有一首诗,是他一次到香港讲学,在一个清晨听到狗叫后写的,诗的题目很直白,就叫《狗叫》:“我对门是一排别墅,/偶然一声狗叫:/欧欧!/猛一下子到处狗叫,/从别墅这头到那头。//难道对门家家养狗?/我忍不住往外瞅瞅。/不,不,/养狗的只有一家,/其他叫的,/是小朋友……”

从《狗叫》中,再强的阅读理解大师,恐怕也解不出什么人生奥义,但小诗如同轻快的素描,勾勒了生活的情趣。

能写出生活情趣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比如,任溶溶热爱美食,是文学圈段位颇高的美食家。只要手头一有点钱,他就和朋友轮流做东去饭馆。点菜总是他来,菜一上桌,看一眼,吃一口,他就知道做得地不地道,可见功力深厚。

200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从延安中路搬到福州路,据说当时80岁的任溶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福州路地区的大小餐厅的特色菜肴仔细研究了一遍,并做了实施计划表。在过90岁生日时,任溶溶那段时间最大的兴趣是学韩语,起因还是吃——他在商店里看到卖韩国的点心,想知道上面的韩语都写了啥。

一代一代的孩子在任溶溶的作品中定格童年,然后长大,只有任溶溶稳稳地在那儿迎接着下一代读者,“我跟小孩子没有隔阂,因为他们现在是小孩子,我也曾经是小孩子,他们的心理我晓得”。

孩子的幸福是很简单的,就像任溶溶在《什么叫做幸福》的诗中写的:“碰到我牙,牙,牙,牙疼,疼得我都跳跳蹦蹦,我弟却大吃麻花,嘎蹦嘎蹦,嘻嘻哈哈——我不由得捂住腮帮羡慕:‘唉呀,他是多么幸福!’”

任溶溶的幸福在于,100岁了,孩子依然爱他的书,而他依然能体验到孩子的幸福。

任溶溶个人事迹介绍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88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任溶溶刚刚过了100岁生日。

孩子们可能记不住这个老爷爷的名字,但这不妨碍他们热烈地读着《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小熊维尼》……哦对,还有那俩活宝——“没头脑”和“不高兴”。也不知道爬了半个多世纪的楼梯,他俩有没有赶上忘装电梯的225 层的那场戏。

孩子的父母,甚至父母的父母,可能也是读着任溶溶的童话长大的,这么一说,就显得比较沧桑。不不,不要这样,100岁的任溶溶大概沾染了笔下童话主人公的神秘能力,童心童趣,从未因为年龄增长而消逝。

任溶溶1923年出生于上海,在广州念私塾和小学,1938年回到上海,在一家英国人办的初中念书。学校除了国文、中国地理等课程,其他都是英语授课,这为他长大后成为翻译家打下扎实的基本功。1942年,任溶溶考入大夏大学念中文系,但喜欢外语的他,仍在课余跟他的中学同学、著名翻译家草婴学习俄语。

不是每一个作家在起点就深谋远虑,任溶溶说,自己从事儿童文学纯属偶然,从小到大压根儿没想过。只是在1941年,他看了左拉的小说《屠槌》后很感动,将其改编成剧本。他的一个朋友想把剧本拿到圣约翰大学演出,没想到家中着火,剧本也被烧掉了。任溶溶与文学的第一次触电,卒。

1947年,一个在儿童书局办《儿童故事》杂志的大学同学,请任溶溶帮忙翻译。任溶溶答应下来,跑到位于上海外滩的别发印书馆找资料。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装帧精美的外国童书,其中迪士尼的书更让他爱不释手。

从此,任溶溶开始翻译儿童文学,《小鹿斑比》《小飞象》《彼得和狼》……都译自迪士尼的英文原著。他还自费出版了一套彩色童话书,收录这些作品,这是他的译作处女作,由此用了“任溶溶”的笔名。其实,任溶溶原名任根鎏,后来改为任以奇,而任溶溶也确有其人,是他女儿,他挪来己用。

任溶溶选作品,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经典的外国儿童文学。这些能流传不衰的作品,往往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有趣。当时也有人找他翻译别的作品,但任溶溶只爱儿童文学。

上世纪50年代,任溶溶还翻译了不少儿童诗歌,俄国的叶尔肖夫,苏联的马雅可夫斯基、马尔夏克、楚科夫斯基、米哈尔科夫、巴尔托,意大利的贾尼·罗大里……这些作家的诗歌经由任溶溶的译文,来到中国孩子身边。

1958年11月,《少年文艺》的封面是两个孩子的漫画头像,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作者任溶溶。据说当时编辑催稿如催命,只给了任溶溶两个小时时间。而上班总要拐到南京西路的咖啡馆喝一杯的他,就在喝咖啡的时间里,写下了这个5000字的童话。

这部童话在1962年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成为几代人的童年共同记忆。里面有一句经典的“套娃”台词:“你不高兴跟他玩,他可是不高兴你不高兴跟他玩。”

曾有人问任溶溶,为什么要搞儿童文学?他说,因为儿童文学就好像在跟小孩子聊天、讲故事,而自己喜欢随便聊天,也喜欢用大白话创作。任溶溶曾很自信地说:“我是最适合搞儿童文学的。”因为他深知自己的性格——开朗,活泼,几乎没什么事能让他忧心忡忡。

任溶溶也从来不辜负自己,“_”初期他就被“靠边站”,于是有空自学了意大利语,“_”后期电台里开始教日语,他又跟着学日语。任溶溶很得意,这两门语言后来都用上了,他从此成为一个能用英、俄、日、意大利等多语种为孩子讲故事的翻译家。

任溶溶个人事迹以及简介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5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98位用户喜欢。

孩子的父母,甚至父母的父母,可能也是读着任溶溶的童话长大的,这么一说,就显得比较沧桑。不不,不要这样,100岁的任溶溶大概沾染了笔下童话主人公的神秘能力,童心童趣,从未因为年龄增长而消逝。

任溶溶1923年出生于上海,在广州念私塾和小学,1938年回到上海,在一家英国人办的初中念书。学校除了国文、中国地理等课程,其他都是英语授课,这为他长大后成为翻译家打下扎实的基本功。1942年,任溶溶考入大夏大学念中文系,但喜欢外语的他,仍在课余跟他的中学同学、著名翻译家草婴学习俄语。

不是每一个作家在起点就深谋远虑,任溶溶说,自己从事儿童文学纯属偶然,从小到大压根儿没想过。只是在1941年,他看了左拉的小说《屠槌》后很感动,将其改编成剧本。他的一个朋友想把剧本拿到圣约翰大学演出,没想到家中着火,剧本也被烧掉了。任溶溶与文学的第一次触电,卒。

1947年,一个在儿童书局办《儿童故事》杂志的大学同学,请任溶溶帮忙翻译。任溶溶答应下来,跑到位于上海外滩的别发印书馆找资料。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装帧精美的外国童书,其中迪士尼的书更让他爱不释手。

从此,任溶溶开始翻译儿童文学,《小鹿斑比》《小飞象》《彼得和狼》……都译自迪士尼的英文原著。他还自费出版了一套彩色童话书,收录这些作品,这是他的译作处女作,由此用了“任溶溶”的笔名。其实,任溶溶原名任根鎏,后来改为任以奇,而任溶溶也确有其人,是他女儿,他挪来己用。

任溶溶选作品,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经典的外国儿童文学。这些能流传不衰的作品,往往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有趣。当时也有人找他翻译别的作品,但任溶溶只爱儿童文学。

上世纪50年代,任溶溶还翻译了不少儿童诗歌,俄国的叶尔肖夫,苏联的马雅可夫斯基、马尔夏克、楚科夫斯基、米哈尔科夫、巴尔托,意大利的贾尼·罗大里……这些作家的诗歌经由任溶溶的译文,来到中国孩子身边。

1958年11月,《少年文艺》的封面是两个孩子的漫画头像,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作者任溶溶。据说当时编辑催稿如催命,只给了任溶溶两个小时时间。而上班总要拐到南京西路的咖啡馆喝一杯的他,就在喝咖啡的时间里,写下了这个5000字的童话。

这部童话在1962年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成为几代人的童年共同记忆。里面有一句经典的“套娃”台词:“你不高兴跟他玩,他可是不高兴你不高兴跟他玩。”

曾有人问任溶溶,为什么要搞儿童文学?他说,因为儿童文学就好像在跟小孩子聊天、讲故事,而自己喜欢随便聊天,也喜欢用大白话创作。任溶溶曾很自信地说:“我是最适合搞儿童文学的。”因为他深知自己的性格——开朗,活泼,几乎没什么事能让他忧心忡忡。

任溶溶也从来不辜负自己,“_”初期他就被“靠边站”,于是有空自学了意大利语,“_”后期电台里开始教日语,他又跟着学日语。任溶溶很得意,这两门语言后来都用上了,他从此成为一个能用英、俄、日、意大利等多语种为孩子讲故事的翻译家。

儿童文学家任溶溶个人事迹范文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5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改革开放之后,整个出版环境为之一新。上海译文出版社成立,任溶溶没有回到少年儿童出版社,而是开始在译文社编辑《外国文艺》杂志。与此同时,进入中年的他也迎来了翻译生涯的第二个高峰。

他首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把意大利文的《木偶奇遇记》直接翻译成了中文,他的翻译版本成了这本书流传最广的中文版本。他还重新拾起安徒生童话,在丹麦首相哈斯穆斯的授权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安徒生童话全集》摆上了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的书店,成为了惟一的官方中文版本。

在出版界日益开放的30年中,任溶溶翻译了瑞典作家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等十部重要作品,英国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女巫》等小说,还有《彼得·潘》《假话国历险记》《柳树间的风》《小飞人》《随风而去的玛丽波平斯阿姨》《小熊维尼》等让无数中小读者都喜爱无比的经典童话,直至最近几年,年过八旬的他还在翻译一线上耕耘,翻译了《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等畅销儿童书。

任溶溶老爷爷的译作《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

不过,他并不喜欢现在大红大紫的《哈利·波特》,“我只喜欢第一部,后来全是讲和妖魔打来打去觉得没意思。不过我不喜欢它不代表我否定它,还是一句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现在,不断还有出版社请任溶溶翻译,“我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译了。”翻译了一辈子,86岁高龄的任溶溶终于说。

另一方面,他也很担心现在国内的儿童文学创作情况。“外国儿童文学我感觉比较稳定,每本童话书看下来都很自然,没有什么很怪的,但我们国内的一些作品看着感觉很无厘头,变动得很厉害。”

他说自己创作其实并不容易,尽管儿童文学看起来很简单。“你得站在小朋友的立场上,不仅得让小朋友看得懂,还得动点脑筋。”

有人说,人生是绕了一个大圈,到了老年,又变得和孩子一样了,而任溶溶却不大赞成“返老还童”等说法,“我跟小朋友从来没有离开过。”他说。

任溶溶个人事迹以及简介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05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79位用户喜欢。

从译者转型为作者

长期翻译外国文学的经历,使他具有开阔的视野,并学到一些儿童文学创作的技巧,平时与孩子们的共同相处,又让他攒了一肚子的故事要讲,于是当时机来临的时候,任溶溶又开始拿起笔创作。

“没头脑”记什么都打个折扣,糊里糊涂地造了999层的少年宫,却把电梯给忘了;“不高兴”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上台演《武松打虎》里的老虎,他不高兴了,导致武松怎么也“打不死”老虎。这两个形象生动的角色和故事里诙谐的笑话,让几代读者笑破了肚皮。《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创作者正是任溶溶。

《没头脑和不高兴》1958年11月第一版封面

当时《少年文艺》编辑急等稿件上版面,只给任溶溶两小时。那时,上班前总要拐到咖啡馆喝杯咖啡的他,利用喝咖啡的时间提笔疾书,一篇5000字的经典童话作品诞生了。这篇发表于1956年的童话,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带去了快乐。其中最好玩的一句话是:“你不高兴跟他玩,他可是不高兴你不高兴跟他玩。”

任溶溶在回忆《没头脑和不高兴》作品创作之初时谈道:“角色都从生活中来,我自己就是那个‘没头脑’,常常糊里糊涂的。‘不高兴’嘛,我的孩子有点儿倔脾气,叫他做什么,他就会说:‘不高兴!不高兴!’有一次,我和孩子们一起在少年宫,这个故事突然自己就跑出来了。”196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没头脑和不高兴》拍为美术电影,成为中国童话幽默夸张最成功的典范之一,更成为几代中国少年的集体记忆。

动画《没头脑和不高兴》

在这之后,任溶溶又创作了《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同样获得成功,与《没头脑和不高兴》堪称姐妹篇。虽然只是试水创作,但这两篇作品在风格和技巧上都已成熟,并“与世界儿童文学接轨”,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相比之下,儿童诗是任溶溶最钟爱的文体,也为之投入最大。从1962年起,任溶溶创作了《我的哥哥聪明透顶》《爸爸的老师》《弟弟看电影》《强强穿衣裳》《我给小鸡起名字》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儿童诗。在他看来,创作儿童诗要从“诗人本位”向“儿童本位”转换,使用尽量清浅、好读的语言,教训意味不能过重,应该“不能只写要儿童做什么,同时也要写儿童要做什么”。

近十来年,任溶溶又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散文的写作之中。他的散文辨识度很高,简洁、干净、明快,不拖泥带水,不冗长啰嗦,不矫情,不无病呻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性情宕开,适时打住,自然天成。强调作品让人看得懂,看得明白,看后又不觉乏味,并为之着迷,这是任溶溶一以贯之的追求。

“虽然我的头发开始白了,但我也是看任老的书长大的。”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魏育青曾回忆说,自己出生于1956年,正是任老写下《没头脑和不高兴》的那一年。“刚来到世界上,就有一个人为你写了这么多让你在几十年后读起来仍然觉得很有意思的书……非常感谢任老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那么多快乐,他的翻译著作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岁月匆匆,转眼间,那个带给孩子们快乐的任溶溶到了百岁高龄。任溶溶曾说过:“我的一生就是个童话。”对此,他的解释是:“人的一生总会碰到各种各样机缘,这是不是像一个童话呢?”

儿童文学家任溶溶个人事迹范文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您身在上海,根在鹤山,情系家乡,报效祖国,是家乡的骄傲、后辈的楷模。您期颐之年仍笔耕不辍,八十余年的文学创作、翻译和出版工作,成绩斐然,著作等身,誉满文坛,译著《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和原创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等众多作品脍炙人口,成为无数人童年的美好记忆,为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家乡人民为有您这样的文学大家而倍感荣幸和骄傲!

您对家乡桑梓情深,多次捐赠个人作品及藏书,写信鼓励江门的孩子们“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全力支持家乡举办以“任溶溶”名字冠名的童书节,为家乡文化事业发展贡献颇多。您高尚的人格魅力、勤奋的精神品格和心系故土的事迹在江门广为传颂,为后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您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任溶溶童书节”,还把每月28日定为“江门读书日”,目前,正筹备出版《粤港澳大湾区江门站•原创童话精品集》等。

侨都江门,日新月异,稚子翘首,盼客归乡。我们期待您和家人再回到家乡走走看看,指导工作,共谋儿童图书品牌建设,共同推动家乡儿童文学和出版事业繁荣发展,助力“书香岭南”和江门“阅读之城”建设。我们号召全市文艺工作者以任老为楷模,学习传承弘扬老一辈文学家崇高的精神品格,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为新时代中国侨都文学事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任溶溶个人事迹以及简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25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4位用户喜欢。

“与儿童文学结缘是我一生的幸运。”明天(5月19日),中国儿童文学界泰斗任溶溶迎来百岁诞辰。

近日,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向任溶溶致贺信,代表中国作协向任溶溶百年华诞表示祝贺,并委托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进行慰问。

贺信指出,任溶溶学贯中西,童心永驻,八十载笔耕不辍,在儿童文学翻译、创作和出版领域成就斐然,为儿童文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任老精通英、意、日、俄等多种语言,译作洋洋大观,把《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夏洛的网》等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带到了中国读者手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孩子的精神成长,也为众多创作者开启了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中国翻译协会曾授予任溶溶“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正是对任溶溶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赞美。

1923年5月19日任溶溶出生于上海,1942年发表第一部翻译作品——乌克兰作家台斯尼亚克《穿过狄士郡的军队》。1946年翻译的第一个儿童文学作品《黏土做的炸肉片》在上海出版。此后,他陆续翻译《安徒生童话》《夏洛的网》《柳林风声》《长袜子皮皮》《小飞侠彼得·潘》等,八十年来全身心投入儿童文学事业。原创作品《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等童趣盎然,赢得了无数小读者的心。

凭借文质兼美的翻译和创作,任溶溶恰如其分做到了“紧贴儿童的心”“让娃娃们觉得快活”,他把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儿童文学人物带到中国孩子面前,打造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

去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任溶溶译文集》全二十卷,这是任溶溶译著迄今最大规模的汇集和出版。全套文集共收录任溶溶翻译的全球近40位知名作家的80余部作品,总字数近千万字,编辑出版共耗时三年多,填补了国内该领域之空白。

今年5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出版《任溶溶文集》,由任溶溶修订,共计8卷约240万字,包括童话小说故事1卷、散文4卷、诗歌3卷。

任溶溶虽至期颐之年,却依然笔耕不辍。上海诗人赵丽宏一直关注任溶溶发表的新作:“他这种对于生活的爱、对文学的爱、对他的事业的爱,就是一种回报,我想他种下了爱的‘因’,回报的就是他到100岁还能写作的这样一个‘果’。祝他能够一直这样健康地活着,为孩子们创作更多的作品!”

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说:“任溶溶先生怀有纯真的童心,手握灵动凌云的健笔,引领读者走进世界儿童文学的园地,童年的阅读,一生的记忆。”

任溶溶翻译的《夏洛的网》的结尾是:他,是独一无二的,很少有人能同时既是真正的朋友又是天才的作者,而夏洛却是。

——“我愿意用这句话来形容任溶溶先生本人,向他致敬。”作家简平如是感慨。

儿童文学家任溶溶个人事迹范文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6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我为什么搞儿童文学?因为儿童文学就好像在跟小孩子聊天、讲故事,我喜欢随便聊天,我用的文字也是大白话。”任溶溶的创作信条是,“生活中有意思有趣的可写东西多的是”。

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就是聊出来的。

20世纪50年代,任溶溶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经常去少年宫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我自己就是那个‘没头脑’,常常糊里糊涂的。跟小朋友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这个故事竟然自己就跑出来了。”

“没头脑”记什么都打折扣,糊里糊涂地造了三百层的少年宫,却把电梯给忘了;“不高兴”任自己性子来,上台演《武松打虎》里的老虎,他不高兴了,武松怎么也“打不死”老虎。

这两个角色,在小朋友中流传极广,让几代读者笑破了肚皮。1962年,还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美术片,成为亿万中国人美好的童年回忆。

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魏育青至今印象深刻:“我记得我是小学一年级,就看刚刚拍好的同名美术片《没头脑和不高兴》,到今天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任溶溶尤爱写儿童诗,到了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他希望每一首诗都能给孩子们一些快乐,一点意想不到的东西。他用大白话来写诗,把日常的甚至有些琐碎的生活写成了诗,也因此把诗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活。

“我所有的诗,全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我可以一首一首告诉你们,生活中是怎么回事。写文章只是聊天而已。只要活着就聊啊聊,写啊写,不会有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的时候。”他说。

2013年9月,儿童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荣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他也以90多岁高龄成为有史以来获得此奖项年龄最大的作家。

颁奖词这样写道:“这是一部将奇异的童心发挥到极致的诗集,它以老者大清澈、大纯粹的生命状态为视角和切入点,将儿童的积极游戏精神和世纪老人的智性通透深度融会贯通。童话式的幽默,童谣式的天真,口语式的朴拙,是对中国本土儿童文学诗意文本在语言、方法和美学探索上的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拓展。”

有人说,人生是绕了一个大圈,到了老年,又变得和孩子一样了,而任溶溶却不大赞成“返老还童”的说法,“我跟小朋友从来没有离开过”。

他始终认为:“我的工作是给小朋友写书,这个工作太有意思了,万一我返老还童,再活一次,我还是想做这个工作。”

在任老百岁华诞之际,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任溶溶文集”八卷本,共240余万字,收录文章1100余篇,全面展示任溶溶在童话、小说、故事、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的创作成就,记录和映照中国儿童文学的百年发展进程。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邵若愚表示,任溶溶的作品是我们社原创儿童文学的品牌标志,全社一直精心打造,全力维护,在翻译和原创两方面做了百余个品种。前几年还成立了“任溶溶儿童文学译创出版中心”。今年正值百岁华诞,以八册精装文集祝贺任老百岁生日,实在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任溶溶个人事迹以及简介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11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84位用户喜欢。

100岁的老顽童,怎么都快乐

1.笔名的由来

有人问任溶溶: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儿童文学翻译的?他回答:“只要晓得我女儿的年纪就好啦。”任溶溶原名任根鎏,1947年,他的大女儿出生,他为她取名“任溶溶”。喜得爱女,任老满心欢喜,他也特别喜欢“任溶溶”这个名字。1948年他翻译出版《列麦斯叔叔的故事》时,就署上“任溶溶”这个名字。自那以后,“任溶溶”这个名字就与童话有了不解之缘。所以他们家就有两个“任溶溶”,有朋友到他家找任溶溶,对方就会问他:你是找老任溶溶,还是小任溶溶?也因为“任溶溶”这个名字比较女性化,很多小读者给任溶溶写信,信封上常常写的是:任溶溶阿姨收,令任溶溶哭笑不得。

从这一件小事就可见任溶溶童心未泯。

2.咖啡馆半小时创作《没头脑和不高兴》

任溶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没头脑和不高兴》,当时,还在出版社担任编辑的任溶溶,经常要去少年宫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他本来讲的都是翻译过来的外国的儿童故事,没想到讲着讲着,自己脑子里也开始形成了一些儿童故事。当时正值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原创作品太少,《人民日报》出了篇社论,希望文学界多写儿童文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坐在南京西路著名的“文艺俱乐部”——上海咖啡馆里,半小时就写出了被看作中国儿童文学代表作之一的《没头脑和不高兴》!

任溶溶说:“角色都从生活中来,自己就是那个‘没头脑’,常常糊里糊涂的。不高兴嘛,我的孩子有点倔脾气,叫他做什么,他就会说:‘不高兴!不高兴!’有一次,在少年宫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这个故事竟然突然自己就跑出来了。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后来出版社也听说了,他们就让我写下来,我在咖啡馆里半个钟头不到就写出来了。”

后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同志找到任溶溶,希望把这个故事改编拍成美术片,任溶溶本身就是电影迷,有人肯把这个故事改编成美术片多好啊!所以当时马上答应了。

1962年,动画片公映了,影响更大了,成为中国童话幽默夸张最成功的典范之一。

3.戴上“八戒”面罩

2016年5月的一天早上,任老昏昏沉沉起不了床,被迅速送到华山医院。随后,任老就被医生要求时刻戴着吸氧面罩。任老属猪,他写过一首诗《我属猪》。没想到,这下真像猪八戒了。即便带着氧气面罩,任溶溶也没闲着,他在病房里找到一张病号饭的菜单,在上面写东西。同病室的病友、昔日的朋友、有趣的往事、美味的佳肴。在三个月的住院期间,任溶溶不停地写。

任溶溶对生活观察很仔细,他的诗歌和散文,绝大多数是取自于生活。住院期间,任溶溶发现同病房的一位病友胃口很好,于是写了一首诗《老爷爷,九十九——记医院里一位老病友》,诗里描述:老爷爷/九十九/身骨硬/好胃口/早晨一个蛋/吃一大碗粥/中午两个大馒头/再加两块红烧肉/晚上一碗烂糊面/呼噜呼噜吃进口。

还有另一首诗:《各吃各的骨头》:隔壁一只猫/我家一只狗/这只猫和这只狗/它们是一对好朋友/狗请猫吃它心爱的肉骨头/猫啃不动/猫请狗吃它心爱的鱼骨头/狗吃不来/于是狗还是啃它心爱的肉骨头/猫还是吃它心爱的鱼骨头/它们各吃各的骨头/它们还是一对好朋友。

这首诗入选磨铁星球2022年5月出版的《任溶溶画本系列·童诗篇》中。

4.一辈子喜欢吃,喜欢戏曲

任溶溶是广东人,出生在上海,5岁时他随父母回广东,在广州生活了10年。任溶溶特别怀旧,尤其怀念教会他品尝美食的四公,怀念爸爸妈妈回上海时留给他的留声机……这些记录了小时候在广东、上海吃到的各种美食,以及他身边可爱的亲人朋友的散文,在《任溶溶画本系列·散文篇》中,有多篇作品入选。

任老一辈子爱吃,广东的腊味饭、潮州菜、荔湾艇仔粥,上海的本帮菜、面馆、菜饭,还有北京的涮羊肉和全聚德,都是任老笔下的美食。在这套书里,他用美滋滋的笔调写的是美食,读者品的却是深深的感情,和潇洒恣意的人生。

任老爱听戏曲,他每天通过平板电脑收看粤剧和京剧。在这套散文集中,《在天蟾舞台看戏》《看京戏忆旧》《我是怎么迷上京戏的》《看到梅兰芳》《杨宝忠的胡琴》《金少山的嗓子》《初识谭元寿》等篇目都是任老回忆自己痴迷戏曲的故事,在这些文章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位可爱的老人,在戏曲中,他摆脱了“八戒”面罩,捕捉着词曲中的诗情画意。

他用快乐魔法,点亮了这个平常的世界

任溶溶一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孩子,他一生快乐,拥有童心,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拥有一个无比幸福的童年。在这两套任溶溶画本系列中,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位无忧无虑的孩子,他着迷于读书,愿意尝试各种新奇的事物,他享受着家人的呵护疼爱,从私塾里跑回家也不会受到责备……正是这些闪着光的幸运和爱意,让任溶溶一生备受滋养。

任溶溶说:“我为什么搞儿童文学,因为儿童文学就好像在跟小孩子聊天,讲故事,我喜欢随便聊天,我用的文字也是大白话。”任溶溶创作诗歌和散文,就是用孩子们的语言,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来讲故事。他的文字看似都是大白话,但大白话有深意,有诗意,是最高级的一种表达。

任溶溶有一首儿童诗,题目叫《下雨天》,这首诗讲述了在下雨天坐飞机,起初外面天昏地暗,像世界末日一般,但是几分钟后,飞机穿过云层,却看到外面晴空万里。在诗的最后,任溶溶写道“大雨倾盆时候,你也不妨想想:就在你头顶上面的上面,依然有个太阳。”任溶溶善于从日常事物中发现生动的哲理和诗意,读他的散文和诗歌,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平平常常的世界,原来这么奇妙,这么有趣。

《任溶溶个人事迹介绍(10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