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科学家事迹
栏目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最新(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19 16:40:03 热度:79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最新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最新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69位用户喜欢。

他,就是这么一个默默的为科学做出奉献的巨大伟人,可是,却遭到了命运的可怕的残酷,艰辛的磨练。他,究竟做错了什么?命运,为什么,要对他如此的残酷,答案,是否定的!他从来没有做过错事。

或许,命运和生活永远都不可能公平吧,有些人,一出生,父母就是富贾豪绅,就得到了百般宠爱,将儿女,视为掌上明珠,有些人,父母在年轻时,就红透半边天,拥有无数的粉丝,也拥有巨大的财富,儿女还未出生,就在银行里为他存上了属于他的巨款,有些人,从小就生长在山沟里,就是个又苦又累的穷娃子,命运,是多么的不公平。

命运,对待他一样是令人吃惊而感叹的!就在他21岁的时候,他不幸的患上了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的雷咖卢氏症,不久,因为全身完全瘫痪而被禁锢在轮椅上了,从此,他失去了自身永恒的自由,犹如一个犯人似的被永远的禁锢在充满黑暗的.轮椅上。就算到了这个地步,残酷的命运依然没有就这样放过他。在1985年,他,又因患上了肺炎,不得不做了穿气管手术,又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活动,演讲,评论或说话,都要依靠着巴掌大小的语音合成器。

可是,乐观向上,充满信心,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他,并没有对生活就如此失去了信心,他力图能像正常人一样顽强的活着,勇往直前的去迎接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令人感叹的不仅仅是他的才华横溢和顽强的毅力,他,还拥有着永恒的魅力。他,总是对人笑呵呵的,如果有人对自己的讲解或回答有疑问,他马上就会回给对方一个灿烂而充满魅力的微笑。

他,就是发现了黑洞的奥妙,撰写了科学著作:《时间简史》的科学巨人,物理天才——霍金!他的全名,就叫做:史蒂芬·威廉姆·霍金。他靠借着顽强的生命力,活到了今天:2016年10月份,没错,他72岁了,尽管他已经到了这么高的高龄,可他依然在不屈不饶,顽强不屈的为科学,为物理,为人类,为社会,为世界,为宇宙做出卓越而超乎想象的巨大贡献。

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9位用户喜欢。

圣诞节前夕就是平安夜,在中国流行吃苹果,寓意平平安安。那作为“平安果”的苹果,你知道它和哪些科学家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呢?

被苹果砸中的牛顿

英国的科学家牛顿,在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来被人们流传为牛顿是坐在苹果树下思考时被苹果砸中脑门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其实对于这个科学段子,数学家高斯有着不一样的解读,“一个好打听的人问牛顿怎么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意识到他不得不应付一个只有小孩智力的人,就随口说一个苹果掉下来砸中了他的鼻子,这个人非常满意并且大侧大悟的走了。”

毒苹果与计算机怪才图灵

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24岁时为计算机科学奠定理论基础,二战期间协助英国军方破译德军密码,38岁时成为人工智能理论的开创者,而这位数学界的怪才在42岁时被发现死在了家中的床上,床上放着一个咬了一口的苹果。经法医检验图灵死于氰化物中毒,死亡原因为自杀。这就是数学家图灵与苹果的关系。现在人们广为人知的苹果则是乔布斯创立的苹果公司,其苹果产品也得到人们的喜爱。殊不知乔布斯创立的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图标正是为了纪念数学家图灵。

寻找苹果“祖先”的瓦维洛夫

20世纪20年代,苏联作物学家瓦维洛夫对中亚地区做了全面调查,找到苹果真正的祖先——新疆野苹果。新疆野苹果主产天山山脉和邻近山地,虽然是地道的野生种,果实的个头却远远大于苹果属的其他野生种,有的果实更是好吃得可以和栽培苹果媲美。瓦维洛夫还推测,新疆野苹果之所以又大又甜,很可能因为取食它的果实的主要动物由鸟变成了熊。和习惯一口吞食小果子的鸟类不同,熊和人一样喜欢大果子,加上熊的口味和人差不多,由熊代代挑选出来的野果,自然比靠鸟进行自然选择的野果大得多、甜得多了。

中国伟大科学家的典型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2位用户喜欢。

在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没有实验数据,他们就自己计算;没有实验器材,他们就去垃圾站淘,去自己造;没有科技人才。他们就自己培养,总而言之,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搞建设,团结一致创辉煌。

在导弹的研究建设当中,不仅钱学森,还有很多科技工作者也付出了自己的毕生的精力。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半路出家的张工农。军人出身的张工农,勤奋刻苦,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张工农作为工农阶级的代表,象征着为了祖国的腾飞,无数人都在积极向上的努力着。有这样的干劲,让人对新中国的导弹事业的腾飞,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钱学森,留美博士,在美国生活二十年,曾任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在美国有着很高的名气和优越的生活,然而在祖国建设的召唤面前,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些优越的待遇,并且通过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险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邓稼先伟大科学家的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邓稼先先生是一位中国核物理学家,他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了更加了解他的人生和贡献,我在这个周末看了关于邓先生的电影——《邓稼先》。

邓先生的家庭并不富裕,他还需要照顾老婆和孩子,即便如此,邓先生还是接下了他的任务。研发核武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邓先生当然也知道,那会导致他难以和家人在一起,但邓先生却果断的答应了帮助。从此,我们可以看出邓先生的爱国和不会退缩的精神,即使身负重任,与家人两地相思,邓先生也不会退缩。

再次就是邓先生对工作的投入。接了重任的邓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里,他带领着大家刻过度疲劳,思路中断时,他着急着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除了熬夜研究和研发,邓先生不仅在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炎热干燥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核试验现场对人的身体并不健康,可为了研究,邓先生顾不上自己的健康,一心用在研发武器。

邓先生应成为我们的榜样,虽然我们不能像他一样制造核武器,为国家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但是邓先生的精神却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不要在困难面前退后,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努力做一件事,就会得到回报!

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7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5位用户喜欢。

923年,赵承嘏回国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不久并入国立东南大学,即中央大学的前身),任数理化学部教授,讲授工业化学课程。

化学家吴学周院士、柳大纲院士、朱任宏教授等都曾经上过他的课。

柳大纲院士回忆:

赵承嘏针对20世纪初煤焦工业的兴起,着重讲授精细工业化学,包括煤焦油出发的中间体及其含氮、硫、氧、氯衍生物的制备,并进一步讲述纯制方法以及合成染料、合成药物、消毒剂、炸药、照相药品的方法。为增进学生对化学应用的了解,赵承嘏还带着学生去上海参观化工厂、轮胎厂、天厨味精厂、搪瓷厂等,让学生们获得一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知识,课程设计巧妙而罕见,深受学生喜爱。

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协和医学院是当时国内研究中药的主要机构,被誉为“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创始人”的陈克恢(K.K.Chen)当时也在协和医学院做助教,并开展中药麻黄的药理研究。

陈克恢从中药麻黄中提取麻黄素,但药理作用不恒定,无法发表。赵承嘏首先用重结晶法提纯,重结晶25次之后,熔点仍不恒定,证明是混合物。后用溶媒法将其分离成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经药理临床试验,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新药,最终麻黄素成分拟交感作用的研究成果震惊了世界。

两人志同道合,从此建立了默契的合作关系,即便后来陈克恢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又任职于礼来公司,赵承嘏依然将自己从中药中提取的几乎所有的生物碱都寄给陈克恢,请他开展药理研究。

陈克恢后成为20世纪国际药理学的一代宗师,曾任美国药理与实验治疗学会主席、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主席和国际药理联合会(IUPHAR)名誉主席,是当时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药理学家之一。赵承嘏和陈克恢两人的合作可谓化学和药理的“双剑合璧”,为用现代科技的手段研究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机制开辟了新路,扩大了世界对中药的了解。

在协和医学院,赵承嘏开始了应用化学方法对中草药进行系统研究。自1928年起,赵承嘏还开始了中药延胡索的化学研究,陆续提取出13种延胡索素,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来表示。猜测其有镇痛作用成分。当时获得的生物碱结晶分量不多,赵承嘏视为至宝,一直小心珍藏,期待条件成熟之际进行更为深入的药效研究。

著名伟大的科学家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大师级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物理问题都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找到答案。费米每次讨论时都问问题,让李政道回答。

有一次,费米问李政道:太阳中间的温度是多少?李政道答:大概是一千万绝对温度。费米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李政道说:是从文献上看来的。费米问:你自己有没有算过?李政道答:没有,这个计算比较复杂。费米告诉李政道:作为一个学者,这样不行,你一定要自己思考和估计,你不能这样接受人家的结论。李政道问:那怎么办?这里面有两个公式,看起来倒也不是最复杂,真要算起来,却并不那么简单。费米说:你能不能想一个其它的方法来计算?李政道说:想什么办法呢?没有大计算器。费米说:我们一块来做一个大的计算器。费米教授当时正在做着很重要的物理实验,跟做计算器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他放下手中的实验,与李政道—起做了计算器。

不久,全世界惟—的、专门用来做大计算的计算器做好了,李政道用自己的计算器,用新的方法计算出了太阳中间的温度。

李政道博士在一次讲演中专门讲到这个故事。他说,费米教授看重的,并不仅仅是做这样一次计算,他是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科学家,你不能轻易接受别人的结论,你必须自己亲手实验,而且要尝试使用新的方法。

这件事情让李政道博士一生受益无穷。李政道博士说,自己是幸运的,在学生时代有幸碰上了费米教授。这件事情使自己得出任何事情都要以身作则的人生结论。使自己在以后无论学术研究还是做人处世当中,都始终坚持脚踏实地,想新方法,同时也启发了自己对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李政道博士说,自己现在带研究生沿用的就是费米教授的教学方法,用一定的时间与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兴趣,因为一个人,只要当他对所从事的事业有了浓厚兴趣的时候,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够有所发现。

收集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1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陈能宽以擅长填词作诗扬名学界。在许多重大试验成功后,他常以诗词抒怀,认为这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高品位精神享受。这些内涵丰富的诗句,也是核武器研制集体在极艰苦的环境下工作的真实写照。

1964年10月16日,在第一颗-爆炸现场,激动不已的陈能宽赋词: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

中子弹原理试验再获成功,他书《七绝》一首:东风报喜北山场,戈壁玉成‘合金钢’。巧夺锦囊藏浩气,天机不负苦心郎。

1992年冬,他应邀出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召开的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受朱光亚、王淦昌、彭桓武、程开甲等科学家的推举,兴致盎然地泼墨挥毫。其中最为人传诵的句子有:许身为国最难忘,神剑化成玉帛酒,共创富强。

陈能宽喜爱古典文学,文学功底深厚。核试验前夕,指挥者和负责人总是高度紧张,有如临深渊之感。在一次核试验现场的讨论会上,他有所触动,忽然脱口背起了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在场的于敏先生亦感慨万千,接口背诵:“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两人一句接一句地往下背诵,在座诸人无不肃然恭听,感情随之波荡起伏。

陈能宽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真谛。有着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澎湃激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永不言弃的鲜明个性。这已成为他赢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遗憾的是,自2011年起,他卧病301医院,缓慢但持续发展的疾病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老人已经无法与人交谈。但是,在医生、亲友和同事面前,他依然表现出令人动容的坚定与执着。

2011年,在他病情还不算太严重的时候,小儿子陈子浩为他念诗,他最爱听毛主席诗词,每当听到《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老人就会捏紧右拳锤击自己的胸口,轻声地说:“我们,我们!”

到后来,他已不能说话应答,但是每当听到年轻时喜爱的那些慷慨激越的诗句,眼神中依旧会闪现无与伦比的神采。

2013年,他在病床上迎来了九十华诞。

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汇总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4位用户喜欢。

我最喜爱的科学家就是爱迪生。他的一生激励我遇到困难时不畏惧,不退缩,要勇往直前;她的经历教会我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不气馁,不打退堂鼓,要坚定执着。

我的幼儿时期如其他的孩子一样,伴随着妈妈讲的经典故事茁长成长。至今还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那时的我总是在想象爱迪生在鸡窝里蹲在鸡蛋上的孵蛋时的憨态可掬,为此也不下几次的去模仿他。

长达以后,我在一次比赛中没能获奖,心里非常难过。妈妈就给我讲了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的故事。小爱迪生在书数多次失败的打击和众人的怀疑下,并没有放弃而选择了坚持,经过了1600多次的试验后终于成功了!是啊,我豁然开朗,这不就是一次小小的比赛嘛,失败了又怎么样?要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

爱迪生的童年也正是如此,自幼家境贫寒的他没有太多的金钱去购买实验器材,都是从生活中寻找到的。他是一个调皮的小孩,但对于科学的钻研精神却一丝不苟。也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在母亲生病光线不够时,他会想到用镜子反射微弱的灯光,使灯光聚集起来,方便医生病……

我时常想:爱迪生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充满了新奇,是他后来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的基石。如果他的生命无限,那他岂不是会有更多的发明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来造福人类吗?可这只是如果,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药,爱迪生也不可能永远造福人类。他只是科学发明的先行者,是我们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我相信爱迪生的这一生一定会永垂不朽,他的善于观察、勇于发现、刻苦钻研的精神感染了我,也必将会感染下一代人!

中国伟大科学家的典型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1955年那次演讲,他讲述了他在师大附中的学习情况。

他说“学校分文科和理工科,我在理工科学习。正课和选修课有大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非欧几何;物理学用美国当时的大学一年级课本;还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工业化学;有些课用英文讲,到了高二要学第二外语,设有德语、法语;伦理学课是由校长林砺儒先生教。此外,音乐、美术课学校也是重视的,我们的美术老师是国画大师高希舜先生。毕业时考第二,在选择大学志愿时“可上清华也可上交大,当时清华刚建校,师资可能差些,就选择了老资格的交大。交大毕业后,到美国留学,改学空气动力学”。

钱学森上小学和中学时是在厂甸,住家是在东绒线胡同。当时北京有两个火车站,一个东站,一个西站,分别在前门的东西两侧。所以他能经常看到火车驶过。轰鸣的火车给钱学森巨大的震撼,这也是钱学森选择交大机械系的`原因。在55年那次报告会上,钱学森最后提高嗓音,用他那标准的北京话激动地说:“20世纪有两位伟人,一个是爱因斯坦,一个是列宁”。

一些伟大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96位用户喜欢。

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教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教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教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教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本事。

有一次,教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当能够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可是教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我想不出来,教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著名伟大的科学家先进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65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亨利·庞加莱(JulesHenriPoincaré)是法国数学家、天体力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1854年4月29日生于法国南锡,1912年7月17日卒于巴黎。庞加莱的研究涉及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天体力学、数学物理、多复变函数论、科学哲学等许多领域。

提到庞加莱,可能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著名的“庞加莱猜想”,不过这一小节我们聊聊庞加莱一段真实又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理解数理统计中假设检验这个模块很有帮助。

我们买一些食品时,食品的重量多少会有些浮动,例如面包包装袋的重量标识可以这样写:

表示面包的重量应该是1000g,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有50g的误差。庞加莱是个每天都会吃面包的人,他也遇到了同样的事,一个面包师声称卖给庞加莱的面包平均重量是1000g,上下浮动50g。这位面包师每天都会卖个庞加莱一个面包,面对这位忠实的顾客,他没有丝毫的防备,按照自己的买卖方式每天卖个这位数学天才1个面包,不过这位面包师的噩梦也从此开始。

在庞加莱眼中,面包应有重量1000g,上下浮动50g,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就是:面包的重量服从期望为1000g,标准差为50g的正态分布。作为一个严谨的数学家,庞加莱每天都会将买来的面包称重,前9天的记录数据(单位g)如下:98197296699210101008954952969

这组数据的期望(平均数)为x=978.2,尽管期望小于1000g,但也有50g的浮动,从感觉上尽管有些不爽但也难说有问题,不过对于身为数学家的庞加莱有8成的把握认定面包师在制作过程中偷工减料。但此时证据难说确凿,庞加莱决定按兵不动,继续记录了16天,累计25个数据如下:

25天的记录数据的平均数为978.7g,略有增加,但此时庞加莱有95%的把握认定面包师在制作过程中偷工减料。

庞加莱果断举报给质检部门,当质检员到来时,面包师百般抵赖,声称自己做的面包就是以1000g为基准做的,最多有上下50g的误差,从庞加莱提供的数据中,全部符合他描述的规律,一时间质检工作人员也无可奈何。但这位面包师可能还不认识他的对手,一位精通假设检验的数学家,下面是庞加莱的证词:

第一点.如果面包师的说法的正确的,则每个面包的质量X服从以1000g为期望,50g为方差的正态分布

这点倒是没什么问题,好像25个面包的每一个都服从这个规律。但是25个面包的平均值也服从正态分布,这就是重要的第二点。

第二点.25个面包的平均数也服从正态分布,期望依然是1000,不过方差却改变了,计算公式如下:

也就是说25个面包的平均重量服从以下正态分布:

面包师和质检人员表示没听懂,这能说明什么?庞加莱给出了通俗的解释:一个面包的重量波动的会大一点,多个面包的平均重量的波动范围就会小很多。就想你投掷骰子,投掷1次可能的点数是1到6中的任意一个,但是如果你投掷100次骰子,这100次总数的平均值基本就是3.5这个常数,不信您可以试试。面包师和质检员基本理解了这个道理,继续听庞加莱的第三点说明。

第三点.既然25个面包总重量的均值服从期望为1000g,方差为10g的正态分布,我们先看看正态分布数据的分布特点,如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95.44%的数据落入以期望1000g为中心,2倍方差为浮动(即20g)的范围里,即[980,1020]。换句话说,如果面包师严格按照1000g为基准,50g为浮动制作面包,那么25个面包质量的平均值,将有95.44%的可能性落入[980,1020]这个范围里,相反低于980g或者高于1020g的概率还不到5%,所以面包师一定故意偷工减料了。

听过了庞加莱对假设检验的科普,质检员对面包师做了处罚,面包师也承认自己确实是以980g为基准做的面包,并同意做出改正。

邓稼先伟大科学家的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65位用户喜欢。

“一代巨匠,谱写中国强国之梦。两弹元勋,照亮世界历史天空。”在庆祝党的89岁生日之际,集团公司党委组织观看了爱国主义史诗献礼片《邓稼先》,广大党员共同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涤荡。

影片借助简洁的场景、朴实的语言、入微的细节,真实还原出这位“中国原子弹之父”的至爱真情。他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他身上集中体现出赤诚的爱国情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淡薄名利的无私奉献和勇于创造的事业追求,实实在在打动了我们的心。

能够成为大师,本身的经历定是足以被称之为“风云”或者“传奇”的,邓稼先就是这样的传奇。心怀强国梦想的他,早已将个人的名利得失置之度外,甘愿隐姓埋名于戈壁荒漠,一扎就是数十年,环境恶劣超出常人想象。但他为了神圣的事业,义无反顾选择了坚忍。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组织上严格要求他对外界甚至是自己至亲的家人都不能透露半点风声,他深知利害,忍了下来;原子弹爆炸成功,他不能照相留下终身遗憾,不能发表研究成果,更无法与亲朋好友分享喜悦,他严守秘密,忍了下来;明明是为国家立了大功的人,却因为这不能说的秘密被抄家以致连累妻子儿女,他心痛且疚,还是忍了下来;美籍华侨杨振宁教授回国探亲,他被点名参加接待,面对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得主的热情关切,他依然是恪守纪律,讷讷地推说“不知道”、“不方便”。昔日同窗好友,今日遭遇反差如此鲜明,旁人看着心酸,他仍旧可以淡然地搪塞过去。可是在“中国的原子弹听说有两个美国人的帮助”这样的问题上也不得不含糊其辞,却让他闷闷不乐,“感到不舒服”,因为这严重伤及的是他最珍视的民族精神和中国气节!幸好周恩来总理及时作出了明确指示,邓稼先连夜写信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成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饯行晚宴上,杨振宁看到这封特快专递来的信,激动得泣不成声。那一刻,我们读懂了“中国心”的涵义,更为无数像邓稼先这样“中国的脊梁”式知识分子而扬眉吐气。

心有大事业,成就大目标。世人看见的多是壮丽辉煌的果实,又有几个人能了解这过程的曲折艰辛。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朝着既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历经磨难终不改其志,无怨无悔奉献毕生,又怎能成就这伟大神圣的事业呢?邓稼先作为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楷模,虽然他经历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他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与他的宽广无私相比,当前倍受职场白领追捧的“杜拉拉”们内心里那点卑微的一己之私,恐怕是要自惭到尘埃里去的。浮华时代,我们更需要向邓稼先学习,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财富,踏实做人,认真做事,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的人受得起委屈。纵然不能成就惊天伟业,也要无愧于一个大写。

科学家的伟大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大家好: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伽利略是谁吗?他是一位着名的科学家,他提出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新定论,从而改变了人们陈旧的思想。所以,他是我最敬佩的科学家。下面,我们来听一个他的故事吧。

在以前,人们都听从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定论。但伽利略并不认为“两个不一样重的铁球,重的先落地。”这条定论是对的。于是,他反复试验证明了他是正确的。之后,又到埃菲尔铁塔上做公开实验,证明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他让我敬佩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因为他对科学、对工作都十分严谨认真。因为他在想到这个定论有可能不正确时,并没有盲目下结论,而是反复进行试验,才下了结论。而我们时常都不这样认真,只是匆忙下结论,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失误。

第二是因为他有坚持真理的精神。因为他在进行公开实验前,遭到他人唾弃,但他始终坚信真理,而使他成功。但在我们之中,有人经常做“墙头草”,始终依靠强势力,从而让真理渐渐消失。

第三是因为他有创新精神。因为他在亚里士多德的定论下,有自己的思想从而改变了世人的观点。创新这种精神,往往很重要。因为如果人们总沉浸在陈旧的思想中,就会形成错误的观念。而往往有一些人,提出新的观点,改变了人们的错误,使人们慢慢地进步。

我认为,我们要学习伽利略的认真、坚持真理和创新精神!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作文大全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6位用户喜欢。

为人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数不胜数。有:伽利略、居里夫人、钱学森……有的人喜欢钱三强,有的人喜欢袁隆平,有的人喜欢陈景润,有的人喜欢爱迪生……你知道我喜欢谁吗?是钱学森?不是,是爱迪生吗?我喜欢、尊敬的科学家物理学界的巨人——牛顿。牛顿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数学家。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牛顿十分努力,谦虚地学习。一次上课,老师问他:“水车为什么能转动?是什么道理?”他答不出来,同学们笑他:“笨蛋,道理都说不出来,还玩什么水车。”从此,牛顿便下决心把书读好,牛顿爱上了学习,他总是做完功课才去做木匠活。上课的时候也认真听课,记录下老师讲的每一个重点内容,老师的问题,他总能对答如流。有时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牛顿非常爱动脑筋,自从对功课产生了兴趣,便把精力全部投入在学习中。学习有了动力,他的成绩便赶了上去。后来成了班里数一数二的学生。正因为他下定决心努力去学习,才取得这么大的收获。如果他不努力就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如果他不下功夫决心去学习,也不会成为班里数一数二的学生。牛顿他还创立了微积分学,发现光的奥秘,设计并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他真棒。

在我尊敬的科学家面前我自愧不如。我去学习英语,刚开始英语老师教我们认读英语单词,老师只教一遍我就会了,课本上的英语单词我全部都会读。每一个单词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因此我非常高兴。上课老师讲的语法我没认真听,我认为我会了。一次进行英语考试的时候,试卷一发下来,我一看,呆了,有好多不懂做,结果那次只考了50多分,英语老师大发雷霆,说:“王康茹,你平时读书,背单词都很好,为什么这次考试考那么差,我平时讲的语法,你认真记下了吗?”是啊!我才懂一点点,就骄傲自大,就不认真学习,我跟牛顿比,真是天地之差。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这样的科学家难道不值得尊敬吗?我敬佩他,佩服他的努力、谦虚。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0位用户喜欢。

爱迪生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获得发明专利的就有1328项。平均每15天就会有一项新发明。在发明的高峰期,更是三天两头就有一项发明,他因此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的发明对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爱迪生在小时候好奇心特强。无论什么事都会问为什么,而且只要有可能,他喜欢动不动就做实验,为此经常闹出大笑话来。有一次他看见热气球会飞就想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会不会也飞以来,他让伙伴吃下了一种会产生气体的药粉,结果差一点就闹出人命,他爸爸也狠狠地打了爱迪生一顿,但他的好奇心却没有因此而减弱。他在上课时也经常会问一些连老师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老师就骂他“笨蛋”“低能儿”等,最后被学校开除了,不过他妈妈也是一位教师,从此以后就是他妈妈在教他了。

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要数发明了电灯了。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用的是昏暗的煤油灯,在他仔细的研究了一个刺眼的电弧光后,他找了1600多种耐热金属和6000多种植物纤维,但都失败了。终于有一天爱迪生想到了用棉纱试一试,之后他们日夜盼望的情景出现在了眼前:灯泡发出了金色的光芒。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定为电灯的发明日。

爱迪生他是一位多么勇于实践,敢于发问的人啊!只要我们也能向爱迪生学习,我们也可能会有像他这样的成绩的。

关于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及时地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只有丢弃错误,才能走上一天通往成功大门的路。

据说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说:“我看,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管理人员奇怪地问:“为什么要大的?”爱因斯坦答道:“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每个平凡或伟大的人都会犯错误,只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人,不断的丢弃错误,才能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也是一样嘛!

当我们选择用学习时间来看电视,玩电脑时,我们便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就还是好学生;当我们以生病为借口不出去上间操时,我们便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我们不再逃避做间操,我们就还会受到老师的好评;当我们在小测验中遇到了难题便选择抄袭时,我们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停止这个手段,用心去思考这道题,我们便还是清白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样,每天反省自己,及时地发现并丢弃错误,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尤其是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观还没有定位的我们,更需要及时地发现并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最新(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