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68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27位用户喜欢。
哈罗德·艾格顿(HaroldEdgerton),1903年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弗里蒙镇,父亲是个小镇律师和报人。哈罗德从小就爱动脑筋,10岁时,他就用一个铁皮桶制成的一盏探照灯,轰动了整座学校。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他半工半读地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读到毕业,当过电器匠、架设电线员、运煤工人和电影放映师。大学毕业后,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
在攻读硕士学位时,他发明了一种光线强烈的测量马达旋速定时灯,而这种频闪闪光灯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此后的时刻里,哈罗德·艾格顿与“灯光”紧紧联系在了一齐。二战期间,哈罗德被派往英国去开发一种超强灯光,供盟军飞机夜间在纳粹占领下的欧洲上空进行侦察飞行时使用,而他在两个星期内就完成了任务,为盟军及时了解敌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外,他还发明了一种使电流透过一个装有氙气的电子管,制造出耀眼的快速闪光的频闪闪光灯,被他自己称之为“万能上帝的罐装闪电”。还有那些装在摄影机和复印机中、机场跑道两旁、摩天大楼上以及汽车引擎点火定时器内的频闪闪光灯,也都是他的杰作。
然而,哈罗德·艾格顿最让人们熟知的,却是他作为摄影师拍出的“跨世纪照片”。
他使用百分之一秒的闪光,拍摄到子弹射穿扑克牌的瞬间,一点牛奶落到桌面上时产生的优美皇冠状图样,一只蜂鸟仿佛在空中静止了的那一刹那,凭借着他所开创的“跨世纪照片”,我们此刻已经知道猫舔牛奶时是舌的两面都使用的,蝙蝠是尾膜捕捉猎物的,枪的后座力是不影响瞄准的——正因后座力是在子弹射出之后才产生影响。
多年来,艾格顿那些令人看得眼花缭乱的照片已成为科学及现代艺术的经典作。美国大都会现代艺术馆差不多像对待毕加索的绘画那样对待它们,经常把它们挂出来展览。
“别把我当作艺术家看待,我是发明家和工程师,我追求的是事实。”话虽如此说,他还是扔掉了好几十张牛奶滴落的照片,才最后拍到了那张有个牛奶皇冠的迷人照片。
哈罗德·艾格顿还是一位肯把自己的发明成果与人分享的人。在他看来,分享知识就是共同发奋去发现新知识,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自我则能够完全抛开。他的一个学生回忆说,有一次,他得意洋洋地向老师提出了一个有关自动频闪闪光的新构想。哈罗德微笑着说:“这个构想不错,让我们共同来开发吧!”而之后那位学生发现,哈罗德在多年前便已经有了这样的构想。
事实上,在哈罗德的成就中,有大部分是从他和他的学生间随便交谈中得到的。例如有一次,在对蝙蝠进行试验时,哈罗德想不出怎样才能把活的食物以相当于蝙蝠疾飞猎食时的速度投掷给蝙蝠,但是之后他的一个学生想出了一个用发射炮弹的方式来发射蠕虫,这对之后改善地对空导弹的性能起到了必须的作用。而许多学生日后也成为他在科学事业上的伙伴。他在他的实验室外设了个展览厅,把他的新发明都放在里面任人参观。他说:“申请专利是合情合理的,但不就应搞技术保密。”他还说:“如果你能搜罗到聪明人帮忙,工作便会容易得多。”
同时,哈罗德·艾格顿也能称得上是学生们的“心理医生”。一次,他从实验室回家时,看到一个中国女学生坐在长椅上低泣。他在她旁边坐了一会儿,然后带她回去一齐吃晚饭。到家后,他叫他的妻子艾斯特带她去看他的书房,那名学生惊奇地发现,在墙的一面都是学生的签名。艾斯特对她说:“这些人都是博士的学生,并且都曾一度失败过,但大多数此刻已站起来了,如果你也属于这种状况,请签上你的名字吧!”那名女学生默默地签上了她的名字。
哈罗德·艾格顿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教的是电子仪器学,实验室是他经常呆的地方。他也很喜爱他的学生在午茶时刻到他家中小叙,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小型科学论坛。实际上,整个世界都能够称得上是哈罗德的实验室。上世纪50年代,他曾和法国著名海洋探险家古斯托乘坐“卡力索呆”潜艇一齐到海洋深处探险,他还曾在撒哈拉沙漠追踪本世纪历时最久的日蚀;他又用声纳来探测威尼斯圣马可水道,寻找相传已久的大名鼎鼎的勒克索柱是否在水道底下;他也曾把在恩尼威托克岛进行的核弹爆炸摄入镜头,又在加勒比海探查西班汽船所载的黄金。他还一再去搜寻苏格兰尼斯湖水怪,正因他深信其中确有奥秘之处。他精力旺盛,常常坐在楼梯扶手上从3层楼一向滑落到底下。“要是你在早上3点钟还不醒来做点事,那你就是浪费时刻。”这是他很爱说的一句话。
1968年,哈罗德年满65岁,已经到了校方强制退休的年龄。但是他却半开玩笑地说:“要我退休,恐怕我的脑子不会答应。”事实上,他只是从讲台上退了下来,更加专心致志地搞他的科研,他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在他取名为“闪击奇妙的光”的实验室中跑来跑去,口中吹着贝多芬和莫扎特乐曲。就这样,他继续在科学领域探索了近20年。
在他83岁那年,中风和一次心脏病猝发使他的脑子和动作都迟钝了下来。每一天傍晚他从实验室走向他的住所时,他要在校园的长椅上坐上几次,学生向他打招呼时,他只是微笑着点头回答,看来此时说话已经变成他的一种负担了。
1988年12月,他发表他的一年一度的“灯光学”演讲时,忽然脑子变成一片空白,讲话结结巴巴,之后好一会一句话也讲不出来。随后他咧嘴笑道:“嗯,我本来是知道的,事实上,我还写过好几本书,但是,我此刻已经老得有些忘记了,因此你们去看书好了。”
1990年1月4日,哈罗德·艾格顿平静地去世了,终年87岁。追悼会上,当时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致悼词说:“他非但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也是一位划时代的摄影大师,更可贵的是他乐善好施,肯帮忙别人,尤其是失败者,在他身上真正体现出了基督爱人知己的精神。”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54个字,有3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19分钟,慢速需要27分钟,有288位用户喜欢。
__,__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主任,全国五运六气专家协作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__推广工作站负责人,__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__市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陈权主任的学术继承人,现拜师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成为龙砂医学流派首批出师的主要传承人。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率先将五运六气理论拓展到危重症救治领域,屡获奇效,多次在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和膏方临床应用培训班、__省中医临床骨干人才培训班、__省五级师承培训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五运六气培训班及台湾慈济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医学院等讲授五运六气在重症救治中的应用,广受关注。
她,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后又师承名门,在中医传承的熏陶下精研医理医术,为探寻中医文化之源不断努力;
她,平和典雅,医者仁心,从医20余载坚持临床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救治方法,始终以救治和扶正病痛为己任;
她,积极上进,孜孜不倦,勇于开拓危重症中西医合作救治的新领域,效果卓著;
她,乐于言传,善于身教,擅长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和龙砂膏滋方调治未病,努力将龙砂医学流派发扬光大……她就是__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主任——__。
中医世家渊源深厚,师承名门溯本追源
“我家五世中医,祖父李秀庭先生曾是我院中医科第一任主任。因为对祖传中医的敬畏和对祖父医术的爱慕,我们后辈自然而然对中医产生了较深的感情。”大学毕业后,__如愿加入到__市人民医院中医科这个大家庭。
最初,__侍诊于国家第一批名老中医姚子扬先生,约6年余;
后考取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陈权主任的学术继承人。
“李姚两家为世交,又同为中医世家,子孙后代有着共同的中医情结,传承中医文化,坚守中医临床,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__坦言,姚老“唯医知药,学医贵精,业医贵专,治病法活,取效贵捷”的家训至今鞭策着她。
一次偶然的机会,__与恩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一的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相识。恰是此次偶缘让__认识了五运六气理论,进一步明确了她研习中医文化的方向,成为她溯本求源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里程的转折点。
“20__年,我跟随陈权主任去杭州参加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训班,有幸聆听了顾植山教授关于中医原创思维理论及其预测体系的讲座,第一次深刻认识到从太极图阐述阴阳的本意、从‘时序’相生解释五行生克的真谛。”__当时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曾经在物质层面难以理解五行相生的疑惑瞬间释怀。“当时我激动不已,着实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触动。我深刻感受到顾老师的一堂课至少节约了我二十年的时间。尤其是当顾老师从‘开阖枢’理论解释‘七损八益’,阐述太极河洛思想时,研习太极拳开合训练多年的我,蹭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这不就是多年来我苦苦寻觅的理论体系和明师吗?”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__心灯点燃,北斗已明。20__年,经中医科任继东和陈权两位主任医师举荐,__拜入顾植山教授门下,开始学习五运六气理论并在临床推广应用,运用龙砂膏滋方调治未病,率先将运气理论拓展到危重症救治领域,视野由此进入新的维度。
精研五运六气理论,临床思辨把握先机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凝聚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思维。而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是五藏六腑、三阴三阳六经、十二经络等中医概念形成的基础,是解读《黄帝内经》和中医理论的钥匙。”__对顾植山教授的这种见解非常赞同。正是明晰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创思维的渊源,和龙砂医学流派系统承载五运六气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使命,她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运气理论的学习中。
初学运气理论,__如邯郸学步,临证常常举棋不定。“在运气方和辨证方之间我犹豫不决,即使用运气方也会习惯性地以辨证思路加减。”一次偶然,她茅塞顿开。“我的一位挚友,罹患子宫肌瘤多年,术后三年复生多枚,但她拒绝再行手术,转寻中医。20__年(壬辰年)初春,我请恩师高诊。顾老师初诊带下有血丝,面部色斑,余无不适,舌暗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每次开方寥寥数味,逐渐血丝消失,色斑变淡。约5个月后,挚友例行查体,b超报告显示子宫肌瘤全部消失,她欣喜若狂。”
为此,__专门研究了病案,一探究竟。“见病初以治带下的易黄汤化裁,后转为壬辰年三因司天方静顺汤,其中并无一味消积化症药,不见半克活血化瘀药,缘何肌瘤全消失了呢?”__既震惊又疑惑,经过一番请教,顾教授以企业管理通过加强内部体制的疏通来解决问题为例,引导她的思维由单纯的针对病证向“司天、司人、司病证”综合模式转变。
“通过运气方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其恢复身体正常的气化功能,从而使病患得以消失。原来,临床高手可以是这样治病的!”__的临床思辨力有了质的飞跃。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__活学活用五运六气“开阖枢机之要,气机升降出入”的核心思想,在临床的推广应用上取得显著疗效。20__年开始引入龙砂膏滋方,重视肾命理论和“冬藏精”思想开展膏方服务,为中医养生治未病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一时间,龙砂膏方被医、患者广泛关注和接受。
开创危重症救治新思路,打开中西医合作新局面
“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自然界周期性变化而总结出来的规律。”拜入龙砂医门后,__深刻感受到运气理论对中西医临床诊治的指导性意义:“把握五运六气的变化动态,既可对重大疫情的预测预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亦可对危重症的日常救治有指导价值。”
她相继与__市人民医院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小儿科、外科、心内科、妇产科等科室开展了众多中西医合作项目,开创了中西医配合在危重症救治领域的新思路。在中西医合作救治病案中,__处方灵活奥妙,化裁得当,疗效颇为突出。
20__年2月15日,__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了一位非常危重的病人。该患者当时怀孕7月余,外感后发热,出现黄疸,病症迅速加重,就诊时已胸闷呼吸不畅,经检查发现急性肝坏死,腹中一对男胎已死亡。经手术取出死胎,但孕妇已经昏迷不醒,送至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经呼吸机、人工肝、血液滤过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病情未能控制,生命指征仍不稳定。重症监护室周廷发主任邀请中医科会诊,寻求救治思路。
“我在会诊时见病人神志不清,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色鲜明如橘,呼吸机维持呼吸,行床边血液滤过,急性肝衰、呼衰、肾衰。脉沉细无力。此案病发于20__年癸巳年初,从运气病机看风气太过易伤肝木,实际气候与运气相合,其病在肝,影响脾土生化,进而致五脏气机闭塞。思虑良久,决定从中焦入手,救肝扶脾,疏通气机,恢复中焦气化功能为主,给予当年运气司天方敷和汤结合大柴胡汤化裁。3日后再会诊,神志已转清,全身黄染色鲜明,大便通畅,中焦气化初步复苏,诊得舌暗苔黄厚腻,脉沉细无力,在前诊思路基础上,加以清利湿热。药后病情继续好转,生命指征稳定,黄疸减轻。经中西医悉心救治20余天,撤除呼吸机,转肝病科继续调治。患者家人非常满意。”
经历这次联合抢救,周廷发主任由衷感慨:“重症抢救虽是西医的优势,但在非常危急的时刻,请中医在关键的时机拉一把,还是有扭转乾坤的机遇!”此后,连续有重症胰腺炎、急性心衰、重症肌无力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经中西医合作救治转危为安,两个科室之间配合愈加默契,危重症工作快速开展,并申请了省级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项目。
由于认识到中药的疗效和中医的发展优势,重症医学科有两位主任拜入龙砂师门学习应用五运六气理论,周主任指导女儿学习中医,考取了中医药大学。
20__年春节,本是万家团圆的欢庆时节,但重症医学科的值班医生没有休息,他们连续5天4夜奋战在危重症抢救第一线,__及其团队积极参与其中,成功将一位突发爆发性心肌炎心脏停止跳动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像这样中西医联合救治危重症取得神效的病例不胜例举。如今,在全省乃至全国综合性医院中,__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发展走在前列。20cc年,全国综合医院中医科现场工作会议在__召开,会后,中医专家们专门去__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参观交流工作经验。
爱心待患,尽心尽责,奉献岗位
“我妈妈没时间管我”这是孩子对妈妈__的话,“老师您太累了,是该找个时间好好休息休息了”这是学生对老师__的话。除去每周四天的繁重门诊工作之外,每周五和周一两天她都要去相关科室会诊,周日还经常到外地学习、开会、会诊等。她把自己奉献给了病人。对待病人她经常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说:“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对待病人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尽管有时做不到感同身受,但是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患有重症的病人要尤其注意,如有时间一定要守着他们,观察他们瞬间的病情变化,收集资料,随时遣方用药,方能帮病人寻得一线生机。”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54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学森的读书故事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考卷
在交大的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试卷,做这份试卷的人就是钱学森。在这样一份普通的试卷之后,却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原来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品学兼优,各门学科都得90多分以上。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答对了所有的6道题,他的任课老师金老师很高兴,给了钱学森100分的满分成绩。但钱学森却发现自己答题时把一处符号“Ns”误写成“N”了。钱学森主动把这个小错误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把100分的试卷该为了96分。任课老师金老师一直保存着他的爱徒的试卷,即使在战乱的迁徙中也一直保存在行李箱中。在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再次回到母校的时候,金老师拿出了这份珍贵的试卷,赠与了母校。这份小小的试卷也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学习、科研的一丝不苟、虚心诚实。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二、克服重重阻碍艰难回国
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肯定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的怀抱。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在漫长的远古时代,人类没有镜子,但人类还是用“土”办法看到了自己的身形,那就是在平静而清澈的水面上观看自己的倒影。后来,原始人类在打制石器工具时,发现有一种叫“黑曜岩”的石头可以磨平照人,这就是所谓的“石镜”。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掌握了青铜(铜锡合金)的生产技术,同时,他们发现把青铜板打磨光滑后,可以照出人形来,这样,就发明了“青铜镜”。
13世纪初,意大利的玻璃工业格外发达,特别是威尼斯城生产的玻璃驰名世界。1317年,他们在试制彩色玻璃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加入二氧化锰以后,会使混浊的玻璃液变得清澈,从而发明了透明玻璃。
有了透明玻璃,玻璃工匠们便开始摸索用玻璃制造镜子的方法。他们先将金属板磨得既平整又光滑,然后将它和玻璃合在一起,试图制成玻璃镜子。刚做好的时候确实不错,光洁照人。可是没过多久,镜子里面的人像就变得模糊不清了。原来这是由于水分和空气从金属与玻璃之间极细的缝隙中钻了进去,金属板被氧化了。后来,他们又开始将各种金属熔化后倒在玻璃上,以期与玻璃结合而制成镜子,结果都失败了。
1508年,意大利的玻璃工匠达尔卡罗兄弟终于研制成功了实用的玻璃镜子。他们先把锡箔贴在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是液态金属,能够很好地溶解锡,随后,玻璃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锡与水银的合金(称为“锡汞齐”),这种锡汞齐的本领高强,能够紧紧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为真正的镜子。
然而,制造水银玻璃镜子需要花上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这太费事了。况且,水银有毒,镜面也不太光亮,于是,人们又设法对它进行改进。1843 年,德国科学家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子。这种银玻镜子背面发亮的东西,是一层薄薄的银层,这层银不是涂上去的,也不是靠电镀上去的,而是利用一种特殊而有趣的化学反应———“银镜反应”镀上去的,它是在硝酸银溶液里,加上一些氢氧化铵和氢氧化钠,再加上一点葡萄糖溶液。由于葡萄糖具有“还原”的本领,能够把硝酸银中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微粒,这些银微粒沉积在玻璃上就制成了银镜。为了增强镜子的耐用性,通常还在镀银以后,再在银层上面涂刷上一层红色的保护漆,这样,银层便不容易脱落和损坏。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又发明了铝镜,其制造方法是:在真空中使铝蒸发,让铝蒸汽凝结在玻璃面上而成为一层薄薄的铝膜。这种镀铝的玻璃镜,比镀银的玻璃镜便宜、耐用,也更为光彩照人,在镜子的历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3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92位用户喜欢。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科学进步特等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是安徽人,在同一个中学上学,从小两人在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就是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邓稼先等科学家研究的-和氢弹就是非常厉害的核武器。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核武器在爆炸时,可产生几亿摄氏度甚至几十亿摄氏度的高温,能快速融化一切。光辐射只要涉及到人的皮肤,皮肤就会立即变成焦黄或黑色,并致使人体死亡。
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震动传播能量。核爆炸冲击波与普通-的震动波性质相同。一枚当量为100万吨TNT的核弹在爆炸时会即刻摧毁5.6公里范围内的全部建筑。冲击波直接作用于人体可造成各种直接冲击伤。
早期核辐射,又称贯穿辐射,是核爆炸最初十几秒内放出来的Y辐射和中子流。它是核武器特有的一种杀伤破坏因素。人体在早期受到核辐射影响时,易出现休克和中枢神经系统失调,造成器官损伤、内脏组织损伤和免疫系统功能退化等症状。
瞬间电磁波,核武器在爆炸时,可使空气发生电离,产生巨大的电磁场,电压为几百千伏。瞬间电磁波可破坏各种武器装备的电子设备,杀伤人员。
放射性沾染,这是核爆炸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地面、空气、人员和武器装备等各种物体的污染,主要释放粒子的Y辐射。这些放射性裂变的小微粒悬浮在空气中,造成地面、人员和物体表面沾染,可引发人体引起造血障碍、眼睛白内障、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生育能力下降或胎儿畸变等症状。
既然核武器有这么多的危害,为什么我们国家还要研制它呢?以下是我国政府在爆炸第一颗-时发表的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并不是由于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
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而为的,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为了防止核战争,消灭核武器。
此后,中国政府又多次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就如何防止核战争问题一再提出了建议。中国的这些主张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赞同和支持。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1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66位用户喜欢。
走上科学之路
走上科学之路,对颜宁来说多少有点阴差阳错:上高中时文理兼好的她更喜欢文科,文理分班时她选了文科。但她的班主任关仪老师认为,成绩全年级第一的学生当然要学“数理化”,就把她拉到理科。
在清华,她度过了最为丰富多彩的4年:担任过生物系学生会主席,组织过许多课外活动,学国标舞、打乒乓球、学游泳……同时还要保持课业的优秀,忙得不亦乐乎。
决定颜宁未来人生道路的,是从2000年8月起,她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7年留学生涯开始的。
“普林斯顿真是太美了!”颜宁说,“那里保留了大片的森林,还有一条运河。秋日的黄昏凭窗望去,周围是红色、金色、紫色的树,夕阳下的湖面波光闪闪,成群的野鸭在暮色中飞翔……”
除了自然之美,颜宁更领略了科学之美。“给我们上课的大都是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他们能把每个科学发现讲得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会让你觉得:哇!原来生物科学这么好玩!”
让颜宁难以忘怀的,还有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对教授夫妇,他们都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丈夫还是1995年的诺贝尔奖得主。
“我是个夜猫子,很多时候晚上11点了,还能看见他们夫妇在各自的实验室里观察显微镜下的果蝇,那种淡定从容、简单执著让人感动。我觉得自己将来就是要这个样子,很简单地做自己喜欢的研究。”颜宁说。
在3个实验室轮转一年之后,颜宁到施一公的实验室做博士论文,先是从事抗肿瘤方面的研究;2005年继续做博士后,转而从事膜蛋白研究。“一公常常说:‘不要整天想着柴米油盐,只要你现在努力做到最好,未来的路就会越走越宽,根本不用为找工作发愁。’实验上遇到苦恼,和他谈过之后,我就会觉得自己好像很行,肯定能成功。最后还真的没有失败。”颜宁说。
在施一公的指导下,颜宁做得顺风顺水。2004年12月,她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2005年度《科学》杂志和通用电气医疗评选的北美地区“青年科学家奖”;2006年10月,她带着师弟师妹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出了实验室的第一个膜蛋白结构。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54位用户喜欢。
赵承嘏,字石民,1885年12月11日(阴历十一月初六)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北门一个中药铺主家庭。自幼努力学习经史之义,清末考中秀才,国学根基深厚,毕生喜爱书法。
1905年,赵承嘏刚好年满二十,他弃文从理,官费留学。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瑞士日内瓦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曼彻斯特大学有机化学首席教授小潘金(William Henry Perkin, Jr.)非常赏识赵承嘏的学识和才能,指导赵承嘏从事萜烯类化合物合成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1911年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志,这篇十山页的长文可能是中国学者在西方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在日内瓦大学有机化学家毕诞(Amé Pictet)教授指导下,赵承嘏完成了紫堇碱(延胡索甲素)的全合成,并于1914年获得博士学位。据考证,赵承嘏是我国第一位化学博士。1916年,赵承嘏前往法国罗克药厂应聘。临别前与日内瓦大学导师和同事合影
1922年,国内传来北洋政府摧残中医学的消息,他婉拒药厂的诚恳挽留以及老师和同事的再三劝阻,决定回国工作,实现中草药化学研究的理想。他说:“祖国需要,刻不容缓,我不怕苦”。由于夫人不愿意离开法国,赵承嘏便毅然只身回到祖国。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始终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著作为自己的人生坐标,始终把让患者满意作为自己在技术水平上不断创新,在服务水平上不断提高的精神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改善、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社会因素要求剖宫产的孕妇越来越多,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在日常工作中她大力宣传自然分娩,使孕妇及其亲属懂得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生息必然的生理过程,产妇和胎儿都具有潜力能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产妇子宫的挤压、收缩,不仅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而且对于产妇的体能恢复、哺乳等都有好处。剖腹产只是解决难产和重症高危妊娠、高危胎儿需要终止妊娠的有效方法。经过宣传有一部分孕妇改变注意要求自然分娩。对于产程观察我也是一丝不苟,部分头位性难产的孕妇,经侧卧位、曲大腿法、徒手转头法、适当加强宫缩后转变为顺产,明显降低了剖宫产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为病人减轻了思想负担及经济负担,使病人满意而归。
县医院收治的病人大多是来自农村的病人,到了医院,她们往往感到陌生、紧张。查房时,我认真听取病人的叙述,耐心给每一位病人讲解病情、治疗,需要完善的相关辅助检查及疾病的预防等,消除她们的不安情绪。并针对不同原因做好解释工作。
有人说过,医生"需要一个科学家的头脑和一颗传教士的心灵"。从医以来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生命怀有更深的悲悯之心和敬畏之情,对患者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用真情、知识和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一生的追求。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人生的理想,也正是为了这个理想,我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我认为选择了医生职业,就注定了一生的平凡与奉献。只要病人平安,再苦再累我也不后悔。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美好的医疗卫生事业,我愿意奉献自己的青春。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9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经过40年的天文观测,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公转。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实验证明,它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3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看不见一条船。可是,当他拿起望远镜往远处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断地改进和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32倍。
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远镜观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后来又开始观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集而成的。他还发现,太阳里面有黑斑,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伽利略埋头观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地球在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恒星,从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的《星空使者》。人们佩服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科学革命的先驱
伽利略在人类思想解放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为争取不受权势和旧传统压制的学术自由,为近代科学的生长,他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并向全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因此,他是科学革命的先驱,也可以说是“近代科学之父”。虽然他晚年终于被剥夺了人身自由,但他开创新科学的意志并未动摇。他的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和成果,永远为后代所景仰。
对伽利略的实验感兴趣了吗?
想来试试伽利略的实验吗?
来看看我们的实验吧~
伽利略做出了望远镜~试试看你能做个望远镜吗?
伽利略证明了地球围着太阳转~你能用这个实验认全八大行星吗?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今年42岁的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志田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志田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志田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志田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志田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张志田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水翼船因将船体出水面而减小了阻力。与气垫船将船体提在空气垫层上不同,水翼船的船体是被提升在掠过水面的翼板上的。当船停止进行时,翼板隐藏在下面。但当船开始较快移动时,船体就升出了水面。
出生于俄罗斯的法国贵族坎特·德·兰伯特在1897年建造了以这种方式工作的第一艘船。但它几乎鲜为人知。
伸出的水辗推动船体正好离开水面。结果是摩擦力减小,而速度与效率却大为提高。这艘水翼船正在把来自怀特郡群岛和乘客快速运送到英国大陆。
过了1年后,意大利发明家恩里科·福拉尼尼继续思考这一设想。1905年,福拉尼尼建造了他的第一艘水翼船。它能以每小时80千米速度航行,相对于那时的船来说是非常快的了。
1911年,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来到意大利,并观看了玛吉奥里湖上福拉尼尼的一艘水翼船。贝尔建造了他自己的水翼船,其他的建造者相继仿效,尽管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大量制造水翼船。
水翼船现在仍在许多地方使用。它们尤其适合于高速的海上短途航行。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09位用户喜欢。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1947年,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顺利地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读物理系。他的导师荷兰人德尔·哈尔是搞核物理研究的,所以邓稼先很自然地也做了核物理方面的研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闻知消息,邓稼先激情满怀,当即朗读了别人创作的一首长诗:当一场暴风雨过后/祖国已迎来灿烂的黎明……我们就要回到你身边/祖国啊,母亲……
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获得了博士学位,那一年,他只有26岁,被人们称作“娃娃博士”。同年8月29日,邓稼先与一百多名学者一起,历尽艰辛,启程奔向新中国的怀抱。
1958年8月的一天,时任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把邓稼先叫到办公室,幽默地对他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大炮仗?”从事核物理研究的邓稼先稍一沉吟,马上明白——国家要研制原子弹。“我能行吗?”邓稼先似乎还没有从吃惊中回过神来。当钱三强谈了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之后,邓稼先全都懂了。不过,这项工作之艰巨、自己后半生将为此付出的代价,一切的一切,在当时他都不得而知。
那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夜晚,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夜,他一反常态地无法安睡。到后来,他跟我说,他要调动工作。我问他调哪去,他说这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说。后来,我说你给我一个回信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说也许这都不行。”“当时我们聊到了十几年前,国家备受侵略者蹂躏、日本的飞机肆无忌惮轰炸的情景。往日的情景或许触发了他。过了一会儿,他突然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第二天,邓稼先像变了一个人,从不喜欢照相的他,带着妻子、四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全家福。这或许是他要留给亲人的纪念吧!
之后,邓稼先走了。他的妻子许鹿希感到一种莫名的伤害,因为,除了丈夫那些简短的话,没有一个人给她解释什么,丈夫就这样活生生地从身边“消失”了。其实,她哪里知道,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的无悔选择,不仅对她和家人是一种伤害,即使对邓稼先本人,也是一种伤害啊!他的一切都将不告父母不告妻儿,没有个人的行踪,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作报告,不能出国,不能与朋友随便交往,工作成绩再大、功劳再大都将无人知晓,一辈子都不会看到自己声名的成长,甚至到死也只能默默无闻!
但是,为了自己的祖国,邓稼先认了,宁愿伤害自己和自己的亲人!
1958年,邓稼先从许鹿希身边“消失”的时候,邓稼先34岁,许鹿希只有30岁,幼小的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在许鹿希的记忆中,邓稼先几乎从未休过探亲假。“从1958年他被调去搞原子弹,到1986年他去世,前后28年间我们聚少离多。他的工作保密性太强了,而且当时纪律十分苛刻、严格,他不能多说,我也不能多问。甚至我的北京医科大学的同事都不能来家里,免得出事。至于他突然回来和突然走以及什么时候回来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走的时候,一个电话,汽车马上就在楼底下等着,警卫员一来就马上走了。”
那是一个几乎从零开始的事业,艰难可想而知。然而,毕竟成功了。1964年10月6日和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研制爆炸成功!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
钱学森生于杭州,落地不久便随父母移居上海,3岁时,全家迁居北京。
钱学森的母亲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子,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一套。钱学森很小就有自己的作息表:清晨,准时起床,锻炼身体;早饭后,母亲教儿子背诵唐诗;休息时,钱学森自己看一些儿童读物;下午,或者画画,或者写毛笔字。每日如此,从不间断。钱学森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记忆力尤其出众,3岁已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及一些启蒙读物,如《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还能心算加、减、乘、除。所以,钱家的聪慧“小神童”打小便名声在外,走到哪里都能得到长辈们的喜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钱学森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旺盛。父亲买的儿童读物已经不能吸引他了,他开始将目光转向父亲的大书橱,常常自己抱着厚厚的大书专心致志地看。
有一天,钱学森问父亲:“《水浒》中的108个英雄,原来是天上的108颗星星下凡的。人间的大人物,做大事情的人,是不是都是天上的星星变的呀?”父亲认真想了想,回答说:“《水浒》是人们编写的故事。所有的英雄和大人物,像岳飞、诸葛亮,还有现在的孙中山,都不是天上的星星,他们原本都是普通人,只是他们从小爱学习,有远大的志向,又有决心和毅力,不惧怕困难,所以就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钱学森听罢大受鼓舞,他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95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1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一则“‘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逝世”的消息令国人悲痛不已,这位老奶奶是我国集成电路和芯片事业的首批创建者之一,“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黄令仪50多年如一日,始终奋斗芯片研发的第一线,因此被誉为“中国‘芯片之母”。这位经历了旧中国任人欺凌的女性,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净祖国身上的耻辱”!70多年来,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她以柔弱之躯打破了美国芯片的垄断,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位广西籍女科学家人生,看看支撑她奋斗一生为祖国擦净身上耻辱的感人事迹。
黄令仪的故乡在广西桂林全州县两河镇鲁水村,上世纪30年代父亲带领全家到省城南宁谋生,1936年,生下黄令仪。小时候的黄令仪聪明好学,但是没有一片清净的国土可以安放下她的小小书桌。此时日本帝国主义正进行着罪恶的全面侵华战争,尽管广西处在中国西南,但这里不是大后方。1939年、1944年日军从越南两次攻陷广西,侵略者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年幼的黄令仪经历过山河破碎的绝望,见证了国弱遭人欺的悲哀,所以从那时起,她就立下了救亡图存、立志报国的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黄令仪终于可以安心的学习了。1954年黄令仪怀揣科教兴国的理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1958年毕业时,由于成绩优异,被推荐进入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继续深造学习。毕业后回到母校,一边教书,一边开始半导体的研究工作。当时全国正经历罕见的三年自然灾害期,物资非常匮乏,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黄令仪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研究实验室,并研发出了我国的首个半导体二极管。新中国自诞生之日起,西方就全面封锁中国,1958年起中苏关系破裂,中国的“两弹一星”研制只能靠自己了。在这种情况下,崭露头角的黄令仪在1962年被调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为“两弹一星”研制控制系统所需要的集成电路和元器件,从此开启了芯片研究的人生。
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中国又在1966年迎来了__,30岁的黄令仪和同事们,排除一切干扰,克服重重困难,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半导体三极管、集成电路、空间计算机等三项重大突破在短短的数年间完成。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微型化的硅片集成电路(即芯片)由于体积小、成本低、能耗小,已经开始被应用到计算机电路中,中国也在1973年开始研制芯片,中科院计算所的黄令仪就是主持研究的成员之一。当时我们与世界水平的差异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大,黄令仪团队的研究成果在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到1984年时,她们的晶体管研发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国的集成电路和芯片发展已经无限接近世界水平。
但是芯片研究毕竟投入大,见效慢,当时中国社会正经历改革开放,一切都以经济效益为重,在这种浮躁的背景下,全社会都充斥着“造不如买”的思维,于是黄令仪已经初现成效的芯片研究项目被叫停了。听到消息的黄令仪蹒跚的走出计算所大楼的北门,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她不是为自己哭,是为中国社会的短视而哭。
虽然黄令仪的芯片研究项目被取消了,但她在国际芯片研究领域已经闯出了名声,1989年,美国的一家芯片公司邀请黄令仪参加国际芯片展览会。在会上的上千家芯片生产企业中,竟然没有一家中国的企业,这令黄令仪深感悲伤和忧虑,她在日记中写到:“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虽然国外企业愿意高薪聘请黄令仪继续研究芯片,但她毅然拒绝了橄榄枝,回到国内继续从事芯片研究。没有了国家的支持,芯片研究缓慢,许多同行都放弃了研究,转行做其他见效快的事情,只有黄令仪仍然在坚守。他曾经对学生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净祖国身上的耻辱”。正是这种精神让黄令仪坚持了下来。
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与美国、日韩等在芯片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真如欧美人嘲笑我们所说的:“中国人制造八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我们被摁在低端制造领域,沦为世界廉价工业品的制造工厂。放弃自主研发芯片的恶果开始显现,每年我们要花费几千亿美元来购买芯片,别人漫天要价,我们只能无条件的接受。这种状况终于引起了国家的警惕,2000年国家出台知识创新工程扶持中国芯片的研发。2001年5月中科院计算所争取到了知识创新工程的扶持,成立了龙芯课题研发组。
但此时黄令仪已经在2001年年初退休回桂林老家养老了。龙芯课题研发组成立不久中科院的胡伟武教授向全国研究芯片的同志们发出了打造中国龙芯的集结令,胡伟武教授亲自到桂林来请黄令仪出山。国家召唤,67岁的黄令仪二话不说,放弃了含饴弄孙快乐生活,再次披挂上阵,主持龙芯的研发工作。幸亏这些年没有放弃研发工作,在黄令仪的指导下,龙芯研发神速,当年8月份,龙芯1研制成功,10月份龙芯1号通过了中科院的鉴定;2003年10月,龙芯2号研制成功;2006年9月,改进后的龙芯2E研制成功,并获得了全球销售权。
在随后的几年中,70多岁的黄令仪不辞辛劳,亲自在电脑上查阅资料、设计电路,不断攻进龙芯2号性能,研发出可以和Intel、AMD等相媲美的芯片,其中的龙芯2G被应用在笔记本电脑,可以长时间的平稳运行。龙芯系列芯片的成功研发,打破了美国芯片的垄断,结束了中国无芯可用的历史。
2004年68岁的黄令仪准备正式退休,回桂林安度晚年,但是龙芯课题研发组又遇到困难,已经回到桂林的黄令仪再次被召回。老人家没有怨言,拖着疲惫的身体毅然回到北京,开始新的征程。为了设计出性能更加优秀的芯片,黄令仪长时间的坐在电脑前,亲自设计,她的学生心痛的劝道:“这些事交给我们年轻人来做吧,您给我们把关就可以了”。虽然她接受了建议,但是在工作中,仍然会情不自禁的亲自上阵,在她的感染下,学生们学会了独立钻研的风格,逐渐成长为芯片事业的接班人。
这一干又是10几年,在黄令仪和中国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到2017年,龙芯3A、龙芯3B、龙芯2K、龙芯1H等一系列性能优良的芯片相继问世。有了这些芯片,我们国家的安全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国家全部换上了中国自己的“心脏”——龙芯!复兴号高铁换上龙芯后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减少了来自外部的隐患;歼20战斗机和配套的相控阵雷达有了龙芯可以减少敌人的干扰,增强了战斗力;北斗卫星装上龙芯,可以放心的将这套导航系统全面运用于军事和经济建设生产。
2020年1月1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2019颁奖大会上,将CCF夏培肃奖颁发给黄令仪,这是对她一生从事中国芯片研究工作的肯定。八十四岁以后,黄令仪才从一线退下来休息,但她哪是闲的住的人,仍然会到计算所中指导年轻人的工作。没有享受几年悠闲的时光,黄老师就病倒了,2023年4月20日早上5点, 黄令仪老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去世,享年86岁。“两鬓斑白终不悔,路途艰辛已无惧,一腔热血赤子魂,铸就一颗中国芯”!黄老师生前发下的心愿“擦净祖国身上的耻辱”早已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已是不可阻挡的的洪流,愿黄老师在地下安息!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07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一天早上,着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卢瑟福接到了一位同事的电话。同事说他准备给一个学生的物理答卷判零分,而这名学生却声称自己应该得到满分。于是,师生俩决定找一位不偏不倚的裁判,结果选中了卢瑟福。整份试卷只有一道题,试题如下:“如何用气压计测定一栋大楼的高度?”学生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楼顶,用一根长绳系住气压计,将气压计垂到地面,然后提上来,测量绳子放下的长度,该长度便是大楼的高度。”
这位学生的确有充分的理由得满分,因为他的回答严丝合缝准确无误。但另一方面,如果给满分,无疑表明他在物理学方面能力突出,而这个答案并不能证实这一点。如何裁决呢?思虑良久,卢瑟福建议让学生再试一次,给他6分钟时间,让他必须用物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5分钟过去了,学生什么也没写。卢瑟福问他是否想放弃,他回答说,他有好几个答案,正在想哪个是最好的。卢瑟福对自己干扰他的思考表示抱歉并请他继续。在接下来的1分钟里,他迅速写出了如下答案:“将气压计拿到楼顶的边缘,松开手,让其自由落下,用秒表记录气压计降落到地面的时间,然后运用自由落体公式h=0.5×g×t2(高度=0.5×重力加速度×时间的平方),计算出大楼的高度。”
看了学生的答案,卢瑟福问同事是否还坚持刚才的意见。同事哈哈一笑,然后夸赞学生做得非常出色,并且给了他满分的成绩。当卢瑟福正要离开同事的办公室时,他突然想起那个学生说过他还有好几种其他的答案,便好奇地问他那几个答案是什么。学生答道:“借助气压计测量大楼的高度,有许多种方法。例如,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把气压计拿到户外,测量出气压计的高度和其阴影的长度,以及大楼所投射出的阴影的长度,通过运用简单的比例法,就可以算出大楼的高度。”
“好极了,”卢瑟福说,“其他的方法呢?”
学生微微一笑,答道:“还有一种经典的方法,你也许会喜欢用。方法是:拿上气压计,开始爬楼梯,并在墙上依次标出气压计的长度,记住你一共做了多少个记号。这种方法简而言之就是用气压计当尺子去量大楼的高度。”
“很直接的一种方法。”卢瑟福笑道。
“当然,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方法,你可以把气压计系在绳子的一端,让它像钟摆一样摆动,分别测算在地面和在楼顶上的重力加速度g。理论上,根据这两个g的差值就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根据同样的方法,把气压计拿到楼顶,用一根长绳系住气压计,将气压计放下,接近地面,然后让其如钟摆一样摆动,根据摆动周期便可以计算出大楼的高度。”
“总之,”他总结道,“还有许多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最好的一种方法或许是,带上气压计到大楼地下室,去敲大楼看门人的门。看门人开门后,你就对他说:‘先生,我这儿有一个很好的气压计,如果您能告诉我这栋大楼的高度,气压计就归您了。’”
说到这儿,卢瑟福问那个学生,他是否真的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最常规的方法。他回答说他是知道的,但他说从中学到大学,老师们总是试图教他怎样去思考,对此他实在感到很腻烦。
这个学生的名字叫尼尔斯·玻尔。多年后,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24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90位用户关注
89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
5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