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烈士事迹
栏目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18 15:05:03 热度:49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连日来,舒兰市抗洪牺牲烈士周昆训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为继承烈士的遗志,学习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赤诚情怀,双井办事处结合“周四大学堂”活动,集中学习周昆训烈士先进个人事迹。

学习会由组织委员耿春翔主持,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上,首先对周昆训抗洪抢险个人事迹进行学习,随后共同观看相关新闻的视频报道,大家心情无比沉痛,纷纷表示要学习周昆训烈士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对人民的无限情怀。

周昆训,1977年5月出生,确山县三里河街道南泉社区人,生前任吉林省舒兰市人民武装部上校政治委员。2023年8月4日,周昆训在舒兰市参加抗洪抢险救援被困群众期间壮烈牺牲。在此次救援中,他以实际行动彰显爱岗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用生命诠释新时代革命军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忠诚,他把岗位当作战位,将使命视为生命,是人民的英雄,革命的烈士。

抗洪英雄周昆训烈士事迹心得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1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3位用户喜欢。

英雄壮举,山河动容,天地同悲。一心为了人民的人,人民永远铭记在心。

“致敬无畏逆行的勇士”“缅怀战友,致敬英雄”……在舒兰市人武部门口,记者见到许多前来悼念的群众。群众送来的花朵中,一张张卡片上感情真挚的留言,写满对周昆训的钦敬和不舍。

舒兰市人武部政工科干事李云鹏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每天都有群众前来献花,还有外地群众在网上订购鲜花让快递员送来。

记者遇见刚从抗洪抢险救灾一线下来的退役军人屈雷宇。他告诉记者,他曾是周昆训的战友,得知舒兰市汛情和周昆训失联的消息后,第一时间驱车从外地赶来,加入当地民兵分队参加抗洪抢险。这几天救灾任务还在继续,他抽空过来送战友最后一程。“英雄还活着,他活在后来者的行列中。”屈雷宇说。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他们的精神,勇往直前,接续奋斗。

吉林省军区文职人员王嘉楠,曾在周昆训带领下参与筹建吉林革命军事馆。汛情发生后,他主动申请奔赴抗洪抢险救灾一线,“周政委牺牲了,我们要继续和洪水战斗。洪水不退,我们不退!”

护江河安澜,守百姓无虞,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据舒兰市抗洪抢险指挥部消息,8月6日起,舒兰市各个水库、主要河流水位开始回落,保持安全运行。舒兰市积极组织各方力量,持续开展道路抢修、人员安置、过水村屯防疫消杀、雨情水情监测等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近日,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追授周昆训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最美国动人”,追记一等功,并作出深入开展向周昆训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吉林省军区党委批准周昆训同志为烈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周昆训同志“吉林楷模”荣誉称号。

巍巍长白山,滔滔松江水。英雄虽已逝,精神永不朽!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61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36位用户喜欢。

1991年7月14日,由于连日暴雨如注,仙桃市剅河镇范关办事处张马垸堤坝发生倒口,时任范关办事处副主任的张友军,跳到汹涌的洪水中,打桩堵塞管涌洞口时,被凶猛的洪流卷走,不幸牺牲,年仅23岁。

乡亲们将张友军的遗体安葬在英雄工作过的范关办事处,并将他生前日夜守护的张马泵站改名为张友军泵站。他牺牲后,中共湖北省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省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共青团中央授予他“抗洪救灾模范青年”称号。

友军,今天是你的52岁生日,然而你却这样永久地离去了!

按家乡的习俗,在你的冥诞之际,应该为你敬上一杯酒,然后轻轻地洒在地下……可在这轰雷掣电、风雨交加的夜里,我只能竭力去寻觅一些关于你抗洪排涝英勇事迹的回忆。

一、

1991年7月上中旬,大暴雨来袭地势低洼的范关一带,改道河水位猛涨,多处堤垸告急,农田严重受涝。

“张马东垸倒口了!”

“跟我来!”你第一个跳进激流中。

7月14日,一个天气转晴的日子,就在那个黑色的夜,你巡查到张马泵站,只见改道河水翻着浪花灌向张马排灌渠。你一次又一次抱起装满泥土的草包,向溢口扑去,跳进汹涌的洪水中。

仅仅是那么一瞬间,随着同伴们几声凄婉的的呼喊,你被卷入了浑黄的激流之中,湍悍的漩涡卷走了你年青的生命。

河水呜咽,大地哭泣!

你不是一只不会凫水的“旱鸭子”,只是洪水太暴虐了,你太累了。

人们不愿相信,一个年仅23岁的大学毕业生,会过早地离去!

友军,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在你悠长的睡梦中,是否还留着排湖范溉关一望无垠的稻田,那一阵阵稻花馨香的回忆?

二、

张友军,1968年6月出生在仙桃市陈场镇印咀村一户农民家庭。1987年参加高考,跨进了湖农的校门。三年学业期满后,张友军作为优秀大学生中的选派干部,分配到剅河镇农委,1991年初,组织上任命他到偏僻的湖区范关办事处,担任副主任一职。

追寻英雄短短23个春秋的成长道路,我们可以看出,张友军是靠党和人民哺育成长起来的,应该理所当然的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才能以至生命奉献给人民,在与洪水搏斗的关键时刻,他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你是一块好钢。

我知道:暴虐的的洪水夺走了你的生命,你为自己谱写了一曲悲壮的青春之歌!我也知道:“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只要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在那里生根开花。”你心中装的是人民:“友军是为我们死的,我们不能忘记他。”青春是你熊熊燃烧的烈火,进取是你理想飞翔的翅膀;你是一颗诚实而坚强的种子,在春天的阳光里激荡着你的生命;你是一棵带露珠的小草,为大地带来春色,增添一份绿意。

友军,我在静静地、默默地读着你的《青春之歌》……

三、

沿着那蜿蜒的洛江河,我来到你的纪念碑前,用一束黄菊凭吊你的英灵,难抑悲痛。父老乡亲缓缓地呼唤着你的名字,回忆着你与洪水搏击的情景,碑文把你的英雄事迹永远的镌刻在人们的心灵。你的情操,你的精神,却永远地扎根在这片沃土,你是人们永远的骄傲。烈士的精神品质,将永远激励着人们执著地走着你未曾走完的路。

又到一年荷花盛开的季节,然而你短暂人生的花季虽已凋谢,但留给人们的是一阵阵淡淡清新的芳馨。

英雄的壮举孕育出伟大的抗洪精神,张友军抗洪救灾,舍生忘死的精神为时代树立了榜样。学习抗洪英雄,弘扬抗洪精神,是夺取防汛抗灾胜利的正能量。近段仙桃普降大到暴雨,排涝抗灾工作责任重大。

友军,请放心,你的同志,你的乡亲,一定会继承你的遗志,发扬你的精神,打好抗洪抢险攻坚战,夺取排涝抗灾的伟大胜利!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心中的英雄!你离开范关人民转眼间已是整整的29年!不,你一天也不曾离开过,你的音容笑貌在张友军泵站,你熟悉的身影屹立在那风雨中。你热血男儿,永恒的青春,榜样的力量,将永远驱策人们奋力前行!

抗洪英雄周昆训烈士事迹心得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7位用户喜欢。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连日来,舒兰市抗洪牺牲烈士周昆训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为继承烈士的遗志,学习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赤诚情怀,河南省长垣市人武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和辖区全体专武干部开展“学习周昆训同志先进事迹、建功新时代国防动员伟业”活动,以实际行动缅怀在抗洪救灾中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舒兰市人武部上校政委周昆训同志。

活动中,该市人武部党委副书记、上校部长田万林组织宣读了追授周昆训同志“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最美国动人”,追记一等功的通报,并从学习周昆训同志“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的忠诚品格,恪守初心、践行宗旨的为民情怀,知重负重、勇毅前行的担当精神,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四个方面开展了随机教育,特别是当说到周昆训同志在他的主题教育读书笔记里写道“为党尽责,是一生的事业”、“吾将吾身献吾党”时,全体人员无不为之动容,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强军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国防动员的执着坚守。

随后,各党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围绕“牢记使命、不辱使命,奋力扛起强军兴军时代重任”为题进行讨论发言。“周昆训烈士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来诠释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要向周昆训烈士学习,学习他对党忠诚、人民至上的坚定信念,学习他的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新任职的武装部长,我一定会担当使命、献身使命,立足本职岗位为国防动员事业作出自己的最大贡献。”长垣市魏庄街道办事处武装部长韩利坤满含深情的说道。

据悉,长垣市人武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学习活动与学习贯彻__主题教育和“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完成好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学习活动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力量。

抗洪英雄周昆训烈士事迹心得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54位用户喜欢。

在舒兰市人武部周昆训的宿舍里,桌面上至今还留着他牺牲前完成的一幅书法作品:“军民同心协力,共守舒兰安宁。”

音容犹在,习作已成遗作;墨迹已干,赤子丹心可鉴。

周昆训喜爱书法,爱写笔记。翻开周昆训放在办公桌上的主题教育笔记本,“吾将吾身献吾党”“为党尽责,是一生的事业”“越是艰难处,越是考验时”等字句映入眼帘。一句句、一行行,体现的是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对人民的无限深情,也印证着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我是一名军人,我穿这身军装就是为老百姓的。”

2022年5月,周昆训任舒兰市人武部政委。报到第一天,他在工作笔记本上写下一首小诗《舒兰,你好》:“从军二十九,今日到舒兰。履职人武部,工作待从头。上校扛上肩,责任大如山。小城有山水,心中存天地……待到初有成,武装舒兰城。”

8月1日起,舒兰市遭遇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降雨。接到抢险救灾命令后,周昆训一边紧急研判险情,科学调控救援力量,一边协调军地各方,筹划偏远山区抗洪抢险准备工作……

“那段时间,周政委天天忙到凌晨两三点。”贺庆向记者回忆说,早在今年6月开展防汛部署工作后,周昆训就从气象部门提前了解到今年降水量偏高等情况,深入一线险工险段进行勘察。制订抗洪抢险行动方案后,他特意将辖区救援力量按照预案在地图上逐一作标记。

8月3日10时,在舒兰市金马镇拉林河流域险情告急地段,周昆训与舒兰市人武部部长潘卫辉分兵把口,冒着瓢泼大雨指挥民兵装卸防汛物资25吨,蹚着齐腰深的泥水封堵决口30余延长米,紧急抢修险工险段130延长米,配合当地政府转移群众2000余人。开原镇、七里乡等地汛情告急后,他奔赴民兵备勤点,集结救援力量、装载物资器材、进行战前动员……

周昆训曾在干休所工作4年。干休所医生王伟向记者回忆起这样一件小事。2021年,一位老人在干休所门口散步,忽然下起大雨。看到老人打着伞不敢在大雨中贸然前行,周昆训走到他身边,把他背回家。

“这位老人不是干休所的保障对象,从这件小事上,我看到周政委内心深处的责任感,看到他把群众放在心上的‘大爱’。”王伟说。

抗洪英雄周昆训烈士事迹心得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8位用户喜欢。

为了见周昆训最后一面,张见源从广州驱车十几个小时赶到确山:“我要见周大哥最后一面,在他遗像前深深鞠一躬,为他放一首《驼铃》……”

“周大哥是一个非常温文尔雅的人。”张见源说,2010年,周昆训在空军某部担任大队教导员时,自己是营部文书。在张见源眼里,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周昆训更像一位老大哥。“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他照顾我一晚上,隔一段时间就摸一下我的额头,看看还发不发烧……”回忆起这件事,张见源的眼睛又湿润了。

“2011年,我退役时,周大哥为我清唱了一首《驼铃》,他唱得很好听。”周昆训的歌声一直留在张见源心底,伴他拼搏奋进。得知周昆训牺牲的消息后,张见源悲痛不已。“我妻子不太理解,和一个仅仅共事两年的人,怎么会有这么深的感情。她不知道,周大哥这个人有多好……”在周昆训遗像前,张见源用手机播放了《驼铃》:“任重道远多艰辛,洒下一路驼铃声……”熟悉的歌声中,张见源泣不成声。

舒兰市人武部部长潘卫辉告诉记者,周昆训任舒兰市人武部政委还不到一年半时间,但部里的各项工作上了一个台阶。比如舒兰市民兵训练基地建设问题,人武部多年前就提议建设,但一直没有落实。“周政委来了后,我俩就怎么建、建在哪里进行多次研究,与多个部门协调,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光选址就跑了很多地方,终于在今年6月完成了选址工作。”

周昆训的军校同学钱光明回忆,读军校期间,周昆训学习工作特别积极,什么活都抢着干,能真切感受到他发自内心对部队的热爱、对军装的珍爱。

“昆训那时候就经常说‘我是一名军人,我要对得起这身军装’,20多年过去了,他无愧于这身军装。”钱光明说。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35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1分钟,朗读时长33分钟,慢速需要47分钟,有142位用户喜欢。

党旗飘扬、堤坝巍然、水波浩渺、村庄泽国。冲锋舟划开水面,驶向石大圩,那是安徽省消防救援总队合肥支队庐江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陈陆为营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英勇牺牲的地方。

波平如镜,从高压线上挂着的杂草、二楼墙壁上醒目的退水痕迹,仍依稀可见当时的惊涛骇浪。滔滔洪水定格了陈陆生命的终点,也勾勒出他牢记初心使命的起点。立秋刚过,闷热潮湿,记者来到安徽省庐江县走访陈陆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听他的亲属、战友,周围群众介绍他的光辉事迹,其36载闪亮的青春在回望中越发夺目。人民至上,陈陆用生命诠释;铮铮誓言,陈陆用本色践行。

“我熟悉情况,群众还等着我们呢”

7月22日,安徽省庐江县石大圩突然漫堤溃口,周边4个行政村全部被淹,群众被洪水围困,亟待救援。“我今年78岁了,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洪水。”连河村村民许咸来说。溃口后,他在防洪堤上等待救援,只见水位越涨越高。危急时刻,陈陆带队赶来,将他和另一名村民运送至安全地带。连河村第一书记赵莉告诉记者,决堤后,在连河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松的指引下,陈陆率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给灾区群众极大的希望。许咸来和另一名村民是第一批被救上岸的。

然而,就在陈陆率队开展第二次救援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了。在连河村村委会附近,水位落差突然从40多厘米猛涨到3米多,救援队遭遇了最容易发生亡人事故的险情——“滚水坝”。

“掉头,快掉头!”千钧一发之际,陈陆连声吼道。话音刚落,陈陆乘坐的橡皮艇猛然侧翻,艇上5人全部落水。

“听到他喊掉头,我们立刻掉头。”合肥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说,正是陈陆打了头阵,提前预警,后面的搜救艇才躲开了危险区域,避免了翻艇的悲剧。

庐江大队庐城消防救援站消防员李俊杰说,他被洪水卷入水底,不停地翻跟头。等他浮出水面时,发现教导员不见了。

早在翻船之前,陈陆已经和队员们连续奋战了96小时,出警411次,疏散转移群众2665人。由于长时间泡在水里,陈陆的膝盖乃至全身都开始浮肿,双腿肿得裤子都脱不下,疼痛难忍。战友们纷纷劝他休息,他却摇摇头说:“我熟悉情况,群众还等着我们呢。”

落水49小时后,陈陆的遗体在下游距离落水点2.3公里处被找到。合肥支队支队长王劲峰在陈陆遗体上发现了他颈后的肿块,顿时悲痛不已。

陈陆后颈长了一个血管瘤,已经有几年了,原本只是一个小疙瘩,2019年突然变成拇指指甲盖般大小,医院建议立即手术治疗。但陈陆怕耽误工作,在县医院开了几服中药服下后,肿瘤变小了,病情暂时得到控制。

“谁知去年底,陈陆颈后的血管瘤又复发了,越来越大,变成像鸡蛋一样大小,还化了脓,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眼看着汛情来临,他一直推脱,说等汛情结束之后就去做手术。”说到这里,庐江大队大队长方锐抬眼望向了窗外。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是所有熟悉陈陆的人对他的评价。庐江县司法局副局长刘书虎是陈陆多年的好友。提起陈陆的身先士卒、冲锋一线,他敬佩不已。2016年陈陆参加在乐桥镇金桥村的那场抗洪抢险,尤其令他印象深刻。当时,1000多名留守老人和儿童被洪水围困,在外务工的家人在电话中得知险情后,哭喊声一阵接一阵。陈陆紧急率队赶赴一线救援,由于冲锋舟不够,只能用橡皮轮胎一个接一个往外运。群众运完了,陈陆却晕倒在现场。“医生让他至少休养一个月,但陈陆只在医院待了一周,便又回到工作岗位。”刘书虎说。陈陆的妻子王璇回忆道,在家休息时,陈陆通常只换上装,下身仍着制服裤、队鞋。在家睡觉,脱下来的衣服往床边的地上一放。“我怪他邋遢,他就笑嘻嘻地说‘习惯了’,这是他常年养成的习惯,为的是听到警铃,随时可以穿衣出发。”陈陆的时刻冲锋在他人看来不可思议,但于陈陆自己而言却是本能反应。2008年,汶川地震,陈陆第一个写下请战书。肥西大队代理教导员吴胜平还记得,在汶川救援时,陈陆被毒虫叮咬,全身长满水泡。在背着30多公斤的装备徒步行进中,水泡被磨破,鲜血顺着双腿往下流。陈陆咬牙坚持,跟随队伍第一个把红旗插在震中。“当时,陈陆放弃了给他安排的观察任务,而是坚持深入废墟开展搜救。”吴胜平说,受灾群众在陈陆心中永远是第一位,因此他总是带头冲锋。“陈教总是说,自己是教导员,必须带头。”庐城消防救援站指导员邵将说,“我们都愿意跟着他一起干。” 母亲最了解儿子:“陈陆说他就是救人的,看到救人就要冲。”

陈陆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冲在一线,难道让别人的孩子冲在前面吗?干消防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陈陆一直铭记在心。

“我喜欢在基层锻炼,愿意在一线成长”

总是冲锋在前的陈陆,遇到名和利时却总是往后退。从事消防工作以来,陈陆有14年扎根基层一线。

2015年,陈陆在合肥支队纪保科工作1年后,主动提出到基层去。“他当时说,‘我喜欢在基层锻炼,愿意在一线成长’。”王劲峰说,支队把陈陆派到了庐江大队担任政治教导员,虽然那儿火灾形势严峻复杂,但派陈陆去,“放心”。

2007年入伍的曹健,是庐城消防救援站一班班长,他至今还记得陈陆上任时的情景。“当时,教导员和时任大队长坐车来到大队,还没下车,他们就接到了警情。教导员立即掉头,赶赴事故现场。”

刚上任的陈陆,面对的是大队装备器材老旧、营房住宿条件差、队员衣服晾不干等问题。摸清情况后,陈陆立志要让大队“旧貌换新颜”。“教导员一来就说他有三个愿望。第一,提高政府专职队员的工资待遇;第二,改进装备;第三,在汤池镇、同大镇、龙桥镇建消防站。”方锐说,在陈陆的积极争取下,政府专职消防员的工资水平大大提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旧的装备严重制约了灭火救援工作,陈陆对此心急如焚。“当时教导员来的时候,大队在装备这一块几乎是空缺。”方锐说,陈陆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为大队争取到了6辆底盘是进口的水罐消防车,还采购了2个消防机器人,“现在队里有24辆消防车,装备短板基本补齐了。”转制后,针对队员结婚、孩子上学等问题,陈陆积极争取帮助解决,消除了队员们的后顾之忧。2019年,经过陈陆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备勤公寓楼开始动工建设。住宿解决了,队员留下了。可5年来,陈陆依然睡在办公室小隔间的小床上。他说,睡在办公室不仅便于出警,也便于随时帮队员们解决问题。陈陆经常找队员谈心谈话,耐心地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们,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__亲自缔造的,转制后肯定会越来越好。要充分认识到这份职业的价值,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陈陆符合转业条件,但他坚定地选择留下。队员们看到教导员在转制后依然选择留下,更加坚定了从“橄榄绿”到“火焰蓝”的信心。曾经和陈陆共赴汶川救援,如今已转业的龚壮志在2019年偶遇陈陆时,十分感慨地说:“我问他为何这么多年一直留在基层,他说他喜欢基层,喜欢带兵,能够救民于水火,他很自豪。”“陈陆曾经对我说,在哪儿干都一样,关键是把工作干好。”陈陆的好友刘同乐说。他有时也不理解,陈陆的父亲是第一代安徽边防军人、外公是抗美援朝老兵,有着军人家庭背景的他,为何选择长期扎根基层。陈陆的父亲道出了其中原因:“转制后,我们问他是否选择转业。他说对消防有感情,还想在基层干,直到退休。”安徽省训保救援支队支队长徐长青曾在瑶海中队与陈陆搭班,对陈陆的家庭情况很熟悉。“家人的潜移默化养成了陈陆简简单单、为人随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徐长青说,陈陆不看重个人荣誉,整天和战士们摸爬滚打,很快把瑶海中队从后进变成了先进。翻开陈陆的简历,会发现陈陆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实际上,陈陆能获得的荣誉远不止于此。2008年的雪灾、震灾后,队里开会讨论记功,要替陈陆报三等功,被陈陆推辞了,说自己已经是干部,不如把立功机会让给队员,“对他们的发展有帮助”。不争功名是庐江县冶父山镇魏岗村村党支部书记章传友对陈陆的定义。“他从不与人多说救援的艰险。”章传友说,“在汶川救援时,他脚底被钢筋穿透。回来我们问他救援的经过,他只简单说了一句,‘差点回不来了’。”今年清明节,庐江县东顾山发生山火。在家休息的陈陆来不及换上作战服,穿着衬衣就赶赴火灾现场。炽热的火炭从领口落入前胸后背,他的身上被烫起了泡,衣服被烫出了好几个窟窿。扑灭山火后,庐江县县长许华为给陈陆送来一件新衬衣。陈陆几番谢绝后,终于接受了这件代表人民群众崇高谢意的礼物。

“原则性问题,你找人我也不给你办”

对功名利禄看得很轻的陈陆,却对原则性问题看得很重。

陈陆有个朋友在2018年开了一家火锅店,火锅店的操作间设置在地下室,但只有一个安全出口。陈陆检查后,要求其必须增加一个出口,否则不允许营业。朋友给他送烟,不要;倒茶,不喝。最后,只有整改。“教导员在开展防火检查、服务群众方面,原则性很强。他说只要是原则性问题,不管是谁,必须整改。”方锐说,庐江县政府要发展民宿,但既没有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也不符合规定。陈陆建议政府开会研究,否则他不予审批。次日,庐江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商定民宿发展事宜。“政府上午开完会,下午教导员就批了。”方锐说。2017年4月,庐江县建设的安置房急需交付使用,那是庐江县重点项目,但在验收时发现因一期水泵房损坏导致二期水泵房无水,陈陆坚决不同意验收合格。“教导员让项目负责人必须签一份整改承诺书,承诺9月之前完成整改。”方锐说,等他们8月去验收的时候,该项目通过了验收。“教导员总说,‘原则性问题,你找人我也不给你办;不是原则性问题,你不找人,我也给你办’。”方锐对此记忆犹新,在检查一家宾馆时,他们发现大的问题没有,只是应急照明灯不太亮。陈陆让宾馆负责人抓紧时间整改,第二天就发放了相关证件。2019年8月,在处置一起砂石车起火事故时,因为司机没买火灾险,保险公司不予赔偿。陈陆现场勘验发现,是车辆爆胎导致的摩擦起火,即先发生交通事故,后发生火灾,保险公司应该赔偿。事后,保险公司多次找陈陆,希望其改变勘验结论,变为先发生火灾,后发生交通事故,但陈陆始终坚持自己最初的结论。陈陆不仅对外讲原则,对内同样刚直不阿。“教导员说,我们来自人民,一定要给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方锐告诉记者,陈陆要求文员受理材料时,必须一次性受理结束。“我们受理材料后,绝不会超过3天,肯定去现场进行验收。”当陈陆发现有的队员在班里没人时也不关空调的现象后,他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并对不关空调的队员进行批评教育,要大家厉行节约,不能浪费资源。现在,班里没人还开着空调的现象已经杜绝。尽管陈陆事事讲原则、处处守纪律,严肃凛然、刚直不阿,但在队员们心中,他却是个无微不至的“大哥哥”。队员们出警归来,无论多晚,他办公室的灯一直为他们亮着;外出吃饭,必定打包一份,带回来给值班的队员……一件件小事温暖着队员们的心。一次偶然的机会,陈陆发现大队文员在午休时只能趴在桌子上睡觉。他关切地问道:“你们平时睡觉就这样吗?没有睡觉的地方吗?”对方回答:“没有。”陈陆当机立断,经过积极协调,在大队二楼设立了文员宿舍。文员们终于摆脱了冬冷夏热的窘境。一名叫方晶晶的文员在工作体会中写道:“我感觉他(陈陆)不是个领导,而是个热心肠的前辈。”王璇说,有一天凌晨2点,陈陆的闹钟忽然响了。王璇大惑不解,陈陆告诉她,那是他去查岗的闹钟,看队员们是否睡得安稳。“他说别的父母把孩子交给他,他要照顾好他们。”王璇说。庐城消防救援站二班战斗员徐廷超说:“教导员像大哥一样,引导我们把工作干好。有他参加的任务,不管多危险,他都冲在最前面,让我们也变得更加勇敢。”方锐曾和陈陆探讨,认为教导员是大队的主心骨,不要轻易以身犯险。但陈陆告诉他,他在基层工作的时间长,作战经验丰富,跟他去战斗的都是他的小兄弟,他不能对不起那些把孩子交到他手里的父母,他自己受伤没关系。每次救援告一段落的时候,陈陆总会提醒队员们停留在离岸近的地方,以便可以上岸休息调整一下,而他自己却选择离岸最远的地方。想起陈陆牺牲前的救援情景,李俊杰极力克制着悲痛的心情。在陈陆的遗体找到前,李俊杰一直觉得他们的教导员肯定是游到了哪个地方,在那里等着他们。

未了的心愿

方锐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陈陆提出的3个愿望:提高待遇水平、改进老旧装备、建立乡镇消防站。如今,前2个愿望已基本实现,第3个愿望却成了陈陆的遗憾。

“教导员在建立乡镇消防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详细的规划。”方锐说,陈陆之所以这么想建乡镇消防站,是因为2018年龙桥镇的一起火灾。2018年,庐江大队接到龙桥镇的一起火警,一名姓郭的村民家里着火,接连烧了附近5户人家。大火被扑灭后,一名村民气愤地对陈陆说:“你们消防队在干什么?这么长时间才来!”陈陆立即道歉,见这名村民仍然气愤不已,他让这名村民坐上消防车,并告诉他消防车里的水已经打完,现在是空车回消防队,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结果空车归队用了40分钟,而这名村民也发现,陈陆他们从接警到到达现场,用时约45分钟。事实摆在眼前,这名村民沉默了。同样沉默的,还有陈陆。方锐说,这件事之后,教导员最大的想法,就是今年一定要建2个乡镇消防站,一定要解决第一时间扑火的问题。说干就干,陈陆和方锐立即找相关部门协调,着手建设龙桥镇特勤消防站,并为盛桥镇、罗河镇、乐桥镇、白山镇的派出所采购了4辆消防车,作为消防执勤点。庐江县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54公里。庐江大队在中间,但要到达远一点的乡镇,需要1小时左右,对处置初期火情极为不利。2019年3月,陈陆和方锐代表大队跟政府协调,在汤池镇和同大镇建2个乡镇消防站。“教导员利用乡村学校、卫生院等老旧或废弃的房屋改造成消防站,够十来个人住,能停放2辆消防车。一旦发生火灾,消防站能第一时间处置。”方锐说。2019年8月和10月,同大镇、汤池镇2个消防站分别投入使用,覆盖10个乡镇。至此,庐江县17个乡镇只剩7个未纳入乡镇消防站覆盖范围。“如果龙桥镇特勤消防站建好,现有的庐城是主站,龙桥、同大、汤池是分站,正好对整个庐江县实现全覆盖。”方锐说,陈陆设计得很周密,下一步他还想把同大、汤池2个乡镇的消防站升级为二级消防站,下面再覆盖乡镇消防站,“可惜这个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改制后,一些政策还没有落地。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陈陆要建立乡镇消防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王劲峰说。对此,刘书虎深有体会。“陈陆建立乡镇消防站是从零开始,要沟通的部门太多,困难重重。他也曾想过放弃,但想到对地方群众有益,他又笑嘻嘻地‘觍着脸’让我找相关领导协调。”刘书虎说,陈陆告诉他,要干一点“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章传友要到魏岗村工作时,陈陆叮嘱他牢记入党誓词,做的事要对得起党员这个身份,并让他多了解贫困户的情况。一段时间后,陈陆向章传友问起贫困户的情况。章传友告诉他,有一户贫困户养殖土鸡,销路不太好。后来,陈陆用自己的钱,买贫困户的鸡和鸡蛋,却始终不让章传友告诉贫困户。“陈陆说要帮忙找投资商,他牺牲之前,我们还一起谋划这些事。”章传友说。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洪水带走了陈陆,也带走了许多他未完成的心愿。母亲再也不能在生日时收到儿子送的玉手镯,妻子办的海洋馆年卡一次也没去,儿子也收不到爸爸亲手送给他的玩具消防车了……7月27日,应急管理部批准陈陆为烈士、追记一等功。殡仪馆内,照片上的陈陆笑容温和、眼神坚定。刘书虎说,他们想为陈陆塑一座雕像,然而当他看到庐江人民自发穿上白衬衣、黑裤子,送英雄最后一程,千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在陈陆的灵柩前深深鞠躬、致以哀思,陈陆的战友们像陈陆一样仍然奋战在抗洪一线时,他知道,陈陆在人民心中、在这块土地上已经铸起了一座丰碑。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9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推出五集系列纪录片《绝笔》(第三季),全片通过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新时代的十一位英烈所留下的绝笔展现,深度挖掘不同历史时期的英烈故事,彰显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展示他们不畏强暴、勇于担当,视死如归,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

本期推出第一集节目《李向群 邱军》,聚焦“最美奋斗者”李向群的光辉事迹,了解这位出生于海南琼山县(今海口人)的抗洪烈士是怎样用年轻的生命践行入党誓言……

1998年夏,连续降雨导致长江水位暴涨。8月初,荆江大堤沙市水位达到44.65米,超出警戒水位1.65米。

8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塔山守备英雄团”抵达长江抗洪前线荆江大堤,20岁的李向群便是其中一员。

洪水拍打撞击着堤坝,一浪高过一浪,李向群和战友们到达后顾不得休息,就迅速投入到抗洪抢险战斗中。

部队到达不久,荆州市幸福闸一带就出现了管涌。李向群跟随部队奔赴出事地点,眼见水位越来越高,他主动请缨,跳入浑浊的江水,填堵渗水位置。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排除了险情。

鉴于李向群在部队和抗洪一线的出色表现,党组织将他列为入党发展对象。8月13日,李向群正式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入党志愿。

敬爱的党支部: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在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作为一名军人,我将用我的生命和鲜血去保卫我的祖国,保卫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请党支部把最危险、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我将以我的实际行动向党组织汇报。请党组织考验我,在这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刻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8月14日,李向群和其他九名战友火线入党。当天晚上,他郑重在救生衣上写下四个大字——“全力以赴”。

1998年8月16日,长江第六次洪峰来袭,长江沙市水位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45.22米。松滋河水位随长江暴涨,洪水漫过大堤。“塔山守备英雄团”接到命令,誓死保卫南平镇。

由于连续疲劳作战,李向群的体力严重透支,多次晕倒在大堤上。指导员再三劝阻他,一定要以身体为重,不许他再上大堤。但听到紧急集合的哨音,李向群又不顾阻拦地奔向大堤。

1998年8月21日,在他写下入党志愿书八天后,李向群扛沙袋时重重地摔倒在大堤上。

战友们紧急将李向群送往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抢救,并转往武汉总医院救治。

1998年8月22日10时10分,李向群永远闭上了眼睛。

几天后,李向群的父母来到了抗洪一线,替儿子完成未尽的职责。李向群的父亲李德清穿上儿子生前穿过的救生衣,加入了抗洪抢险的队伍。李向群的母亲王立琼带着对儿子的思念,为九连的官兵们缝被洗衣。

2018年,李向群成为全军十位挂像英模中的一员。

2019年,李向群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抗洪英雄周昆训烈士事迹心得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2位用户喜欢。

8月4日凌晨1时30分,舒兰市金马镇汛情告急。已连续奋战15个小时的周昆训,放下刚刚端起的盒饭,马不停蹄赶赴现场应急处置。

2时许,周昆训乘坐的指挥车行进至七里乡庆安屯时,突遇洪流,导致车辆失控、漂移、侧旋坠入水中。生死关头,他果断指挥司机弃车避险,自己却被洪水冲走,光荣牺牲。

“如果他不是因为连续奋战,可能不会牺牲……”回顾周昆训的牺牲经过,舒兰市人武部副部长贺庆十分痛心。

记者走访周昆训生前的战友亲朋,试图还原这位抗洪英雄的人生轨迹,许多人告诉记者,那还要从他的红色家风讲起……

周昆训的家乡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那里是革命老区,也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乡。

周昆训的爷爷是位老革命。周昆训的大伯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主动报名参加抗旱救灾,不幸牺牲。在红色家风熏陶中成长,周昆训从小就胸怀参军报国的理想。1994年,周昆训如愿入伍。1999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吉林省长春市,记者见到杨靖宇将军的孙子马继志。他告诉记者,与周昆训相识后,周昆训曾向他表达对杨靖宇的崇敬之情:“家乡出了杨靖宇这位英雄,我一直以他为榜样。”

了解到周昆训牺牲的事迹,马继志告诉记者:“确山出了周昆训这位英雄,我也很自豪。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也是为了理想和信念舍生忘死的人。”

来自杨靖宇家乡、崇拜杨靖宇的周昆训,把生命献给了这位爱国将军为之战斗和牺牲的白山松水。

抗洪英雄周昆训烈士事迹心得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17位用户喜欢。

周昆训烈士追悼会上,舒兰市人武部职工、司机丁文龙来到了现场。为了送别恩人最后一程,丁文龙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在追悼会前一天出院。“在车辆进水的危急时刻,政委把我先推了出去,自己才从车窗爬出来。”两人好不容易从车里爬出来,周昆训对丁文龙说:“我会游泳,你先撤,不用管我……”转眼间,两人被洪水冲散了。后来,丁文龙抱住一棵柳树等待救援,最终获救,而周昆训不幸被洪水冲走,壮烈牺牲。

“那天晚上,政委一直叮嘱我慢慢开车,注意安全……”丁文龙告诉记者,“虽然政委嘴上这么说,但从他的表情动作中看得出来,他当时非常焦急,一直挂念群众是否都安全撤离了……”

周昆训牺牲后,消息传到他曾工作过的吉林省军区长春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不少已是耄耋之年的老首长、老阿姨都哭了。这个河南好儿郎,不论有什么需求,只要找到他,都是一句“中,您放心……”门诊部医生王伟告诉记者,周昆训是一个心怀大爱的人。有一次,一名地方人员突发疾病,情况紧急。周昆训发现后立刻走上前询问,了解情况后立即呼叫门诊部的医护人员采取急救措施,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还联系了其家属。“那名患者不是我们的保障对象,但周昆训热心相助,他是一个见不得别人有难的人。”王伟说。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87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13位用户喜欢。

1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评定在抢险救灾工作中被洪水卷走的匡美建、邓旭、程扶摇同志为烈士。

事件回顾

2017年6月24日凌晨,江西修水县全境遭遇强降雨,杭口镇双井村水源塘水库出现险情。镇党委书记匡美建带领邓旭、冷春生、程扶摇、郭礼华、唐文等人参与了救灾行动,途中乘坐的皮卡车被洪水冲走,程扶摇同志壮烈牺牲,匡美建、邓旭同志不幸落水失联并于同年10月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

其中,我校优秀校友、生命科学学院2006届学生,修水县杭口镇副镇长邓旭同志的事迹受到人民日报、江西日报、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

人物履历

邓旭,江西永修人。1985年12月出生,2006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江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毕业。2016年任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杭口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以下是邓旭当年大学部分老师、同学和他工作过的当地群众的点滴回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邓旭同志。

谈起邓旭,他当年的辅导员邓荣根老师说:“他对学院和班级的工作很积极,是个很热情、坦诚的学生。当年在学院学生会当了宣传部部长,综合能力很强,成绩也不错。”

对于邓旭的坦诚与热情,班长曾伙庆也十分认同。他回忆,班上同学都很喜欢跟邓旭相处,虽然表面上比较腼腆,但其实为大家做了很多事。冷正祥说:“他很认真,爱学习,对很多事情都会追根究底,同时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记得他那时候很喜欢看逻辑推理的小说,真的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在班级中为人低调,这么多年都很忙,微信头像一直是原始的灰色头像。”

个性积累造就非凡人格

“他是一个任劳任怨、善良热心的人。”

只要是别人拜托邓旭的事情,他都会尽力去做到,很少拒绝别人。同时,邓旭的善良和热心,也在点点滴滴里体现出来。他多年的好友黄文文说:“当年我们隔壁班有一个姑娘得了抑郁症,一个人半夜跑出去了,隔壁班的很多男生出去找了。邓旭他很热心,即使根本就不熟,听说之后也出去找了。”

“他是一个耐得住寂寞、信念执著的人。”

对于邓旭毕业后在家备考公务员那段时光,黄文文说:“周围都是熟悉的人,可能会有些指指点点,在这种环境下一个男孩子能静下来考五年,我真的很佩服他。也许正因为他内心有这一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执著信念,所以当他考上公务员,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平台之后,他倍加珍惜、兢兢业业、起早摸黑、一心为公,工作很快得到当地干部群众认可,也很快升上了副镇长。”

“他是一个值得信赖、善于倾听的人。”

黄文文说:“我们这么多年朋友,不管找他吐槽什么事情,他都很愿意开导,这也为他任职干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乡民的意见再多再杂,他都会很认真地去听,这符合他的个性。”

“他是个受我们内心尊敬爱戴的人。”

邓旭失踪期间,曾任职过的三个乡镇的很多居民都自发到附近地寻找他,期望生命的奇迹的出现。黄文文说:“我觉得这就是他长期的群众积累的反应吧。他孩子才三岁,老婆只是一个县城的护士,父母也只是很普通的公职人员。他家里条件其实并不算很好,从大学他就从来都没用过什么名牌,工作后也是绝对的清水衙门。现在希望渺茫,希望他的家人能够得到妥善安置。”

党性之魂 师大之光

六年来,邓旭不计回报,不图功名,用心血和真情在群众中发光发热。他带着塑料水杯,背着旧挎包,穿着雨衣,骑着电瓶车下乡的身影,依旧印刻在大家的回忆里。他不怕苦,不怕累,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工作,深受村民好评。黄田村征地拆迁时,邓旭经手的每一笔补偿费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从未出过差错......

六年扎根基层,这位以民意测评第一名上调任职副镇长的年轻干部,熬过了寂寞的岁月,挺过了工作的枯燥,以身作则地成为了共产党员的表率。

“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的师大校训,在邓旭同志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这种被洪水拷打过的师大精神,这种危难时不辱使命、不放弃、踏实肯干的乡镇干部形象,必将照亮一方百姓,也将点亮整个师大。

身为当今大学生,让我们众志成城,在危机时刻毫不退缩、迎难而上,带着这段记忆,带着这种骄傲,向匡美建、邓旭、程扶摇三位烈士致敬!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1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38位用户喜欢。

李劲松,四川阆中人,1968年出生,1987年10月入伍,1992年7月入党,1996年任扎囊县武警中队指导员。在11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等职务。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勤奋敬业,先后带出一个尖子班、两个优秀排、一个先进中队,曾荣立三等功1次,受到嘉奖10次,是部队官兵和藏族群众爱戴的好战友、好干警。

1998年8月以来,位于雅鲁藏布江沿线的山南地区贡嘎、扎囊、泽当等县连降暴雨,洪水成灾。8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扎囊河河水猛涨,肆虐的洪水夹杂着折断的树枝和石块从山谷奔泻而下,不断冲入早已奔腾汹涌的河流中,使离县城不到2公里处的扎囊河河堤撕开长达10米的豁口,如果不及时添堵加固,洪水蔓延堤下60多户群众住房、数百亩成熟待收的庄家以及拉萨至山南地区的公路、县中学,都面临着被冲毁的危险。灾情传来,扎囊县武警中队全体官兵心急如焚,一致表示“不惜生命,力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指导员李劲松当即冒雨赶到县委请战。接到县委、县政府的紧急命令后,李劲松迅速组织中队14名官兵奔赴决堤现场进行抢险。面对滔滔洪水,李劲松带领中队党员和业务骨干组成突击队,率先跳入汹涌咆哮的洪水中,接过战友和乡亲们递来的沙袋,抛向决口处。但是,这并没能阻止洪水的狂泻。于是,李劲松与其他战友、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筑人墙、垒沙袋、填堵决口。由于水势太猛,官兵们组成的人墙很快被冲散,11名突击队员随着沙袋在洪水中一沉一浮。就这样,李劲松和战友们在洪水中浸泡了几十个小时,然而咆哮的洪水来势凶猛,筑起的河堤和人墙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洪水中的战友们冻得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随时都有昏厥的可能。李劲松和共产党员杨勇多次被洪水冲倒,但他们凭着顽强的毅力,爬起来又继续站在洪水中,先后将9名战友推上河岸,直到大家都脱离了危险,他俩才最后爬上岸。为了让堵住缺口的沙袋不再被洪水冲走,李劲松顾不上喘口气,咬紧牙关又带领战士同群众一起,抬来一根废弃的汽车大梁,投放在河堤决口处。为防止大梁被洪水冲走,他和10名战士再次跳入水中,站在最危险地段,组成人墙,顶住大梁。突然,一个巨浪将拦堵缺口的大梁打翻,向官兵撞来。危急关头,李劲松顺手将身边的战友用力推开,他和另外9名战士被大梁撞入洪水中。李劲松从大梁下挣脱出水面,拼出全身的力气,将战友们一个一个地推向岸边,在岸上4名战士和群众的帮助下,落水的战士很快获救,然而疲劳过度的李劲松和杨勇却被河水冲到了河心。李劲松和杨勇同志拼命挣扎着,努力游回岸边,此时,汽车大梁却被洪水冲了过来,一个猛浪将他俩压在大梁下面卷入水底。几分钟后,在下游30米的地方,汽车大梁露出水面,官兵们立即跳下水,救起紧紧抓着大梁的李劲松和杨勇,当即送往山南地区人民医院抢救。17日又转到武警西藏总队医院,但李劲松因伤势太重,胸部严重挤压,肺部吸入大量泥沙,抢救无效,于18日14时停止呼吸,为西藏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李劲松同志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敢于对抗洪魔,带领官兵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铜墙铁壁”,充分展现了人民子弟兵的责任和担当。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党委决定授予李劲松同志“高原抗洪勇士”荣誉称号,同时,武警部队政治部批准李劲松同志为“革命烈士”。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0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学习周丽平,献身为人民永不磨灭的英雄誓言,再次响彻云霄,7月19日第71集团军某旅隆重举行“抗洪救灾模范”周丽平烈士牺牲32周年纪念活动。

周丽平,浙江省丽水市人,1968年7月出生,1986年11月入伍,曾3次受嘉奖。1991年7月11日从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毕业分配到某坦克师任见习排长,当晚就坚决要求随部队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连续奋战8天。19日下午,为救援遇险民船而牺牲。中央军委追授其“抗洪救灾模范”称号。

“老排长,今天我们在战位向您报告……”在周丽平生前所在连第33任指导员周昊的带领下,全连官兵用成绩向老排长报告连队建设情况。连队先后11次被集团军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标兵”,连续31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被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立集体二等功4次、集体三等功5次。近3年来,多人受到集团军以上表彰,在集团军、旅各类比武考核中先后有10余名官兵取得优异成绩……

一幅幅历史画,一件件遗物,官兵们驻足沉思,久久凝望……英雄已经逝去,但精神依旧延续。在周丽平生前所在连,能让人深深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磨灭英雄的精神光芒,他献身为民的精神已经深深烙刻在一代代官兵的灵魂深处。

“老排长牺牲后,战友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他的日记本。发现他在4年多的时间里,写下了数万字的日记。抗洪出发前夕,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1991年7月11日,星期四,雨……米袋和煤袋都已经上车了,雨越下越大了,全身湿透了,晚上终于让连长同意带上我一起去灾区,一想到受灾的老乡,真希望现在就飞到灾区……”正值新兵下连,该连指导员周昊再一次为新战友们讲述周丽平老排长的光辉事迹。

时间可以冲淡很多记忆,唯有精神永不褪色。32年来,他们每天晚点名都第一个呼点“周丽平”,每次执行重大任务前都会来到周丽平雕像前,向老排长庄严承诺,他们把弘扬周丽平精神、当好周丽平传人作为必修课,让“周丽平”精神成为官兵的精神图腾。

32年前,周丽平老排长为了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英雄虽然离开,血脉基因却依旧延续。2020年7月,全国各地洪水肆虐,该旅官兵听令而动,奔赴抗洪一线。在周丽平精神的激励下,接力传承“献身为人民”的精神。他们不分昼夜始终奋战在一线大堤,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学习周丽平、献身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纪念仪式结束后,连队官兵与远在浙江丽水的周丽平家人进行视频连线,重温老排长的英雄事迹并向英雄的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一定大力弘扬老排长的精神,牢记献身为民的本色,苦练本领,用责任担当不负人民期望。”周丽平生前所在连第31任连长杜仕涛说到。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5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1位用户喜欢。

2023年8月17日,舒兰抗洪牺牲烈士周昆训安葬仪式在河南驻马店市竹沟烈士陵园举行。仪式上,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决定追授周昆训烈士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清晨,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大门外就聚集了自发前来送别周昆训的确山县群众。“周昆训烈士,一路走好!”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序地站在陵园外两侧的道路边,手拿着鲜花,拉起条幅,送别确山的好儿子——周昆训最后一程。

驻确各部队指战员代表,消防指战员代表,县直有关单位干部职工代表,烈士家乡干部群众代表,烈士亲属、战友,部分媒体代表,自发来到陵园的人民群众等社会各界5000余人参加仪式。

县长蒋贵印在悼词中说,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周昆训同志用鲜血和生命铸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坦荡的一生。

随后,全体人员向烈士三鞠躬,与烈士作最后告别。伴随着婉转低回的《思念曲》,在烈士亲属和礼兵的护送下,周昆训烈士的棺椁在墓地安葬,长眠在确山县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周昆训,河南确山县人,是舒兰市抗洪救灾期间为人民献出生命的英雄。他的牺牲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感动。

舒兰市发生了罕见的暴雨洪灾,人们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周昆训义无反顾地参与到抗洪救灾行动中。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挽救被洪水困扰的群众。

然而,他在抢救一名被困群众的过程中,周昆训不幸被洪水冲走,不幸离世。众人为他的英勇行为感到无尽的敬佩和惋惜。

8月17日上午,周昆训的骨灰被安放在家乡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在道别的瞬间,亲人朋友离去,只有周昆军留在那里独自默默祭奠,给弟弟敬上最后一杯酒。

周昆训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他的英勇事迹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思考。在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舍小家顾大家、救民于水火的伟大精神。

他的牺牲给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尊敬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壮丽的诗篇。他们的奉献和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和传承。

周昆训的英勇事迹令人动容。他义无反顾地冲上受困群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对人民的无私奉献。他的英雄形象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愿周昆训安息,愿他的家人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同时,愿这样的英雄事迹能够激励更多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10月18日上午,在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抗洪抢险救援任务中英勇牺牲的王松烈士悼念仪式在庐江县殡仪馆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钱岩松,与王松烈士的亲属、各界人士和群众代表共400余人一起参加悼念仪式,共同缅怀烈士英灵。

上午10时整,悼念仪式开始,全体人员脱帽肃立,向烈士默哀致敬。仪式上宣读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评定王松同志为烈士的《批复》和省、市、县各级表彰决定。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参加仪式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依次向烈士敬献鲜花。

王松出生于1982年,牺牲前任同大镇连河村党委副书记。2020年7月22日,受巢湖高水位顶托,支流白石天河连河段突发漫堤溃口,王松同志在执行抗洪抢险救援任务时,乘坐的橡皮艇突遇激流被卷入漩涡侧翻,英勇牺牲,年仅38岁。

王松同志在部队服役期间,勤奋好学、积极上进,5次荣获嘉奖,3次被批准为“优秀士官”。参加镇、村工作以来,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各项工作,挑重担、干重活,察民情、解民忧,始终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王松同志的英雄事迹在省、市、县各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他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烈士,并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好人”“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合肥青年五四奖章”“合肥市最美退役军人”“合肥好人”“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庐江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英雄虽逝,精神长存!在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面前,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王松同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洪魔的“红色堤坝”,用年轻生命诠释了党旗下的庄重誓言,用忠诚与担当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壮丽赞歌,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战胜困难,奋勇向前。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26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20分钟,慢速需要28分钟,有118位用户喜欢。

王云岭,1970年3月出生在山东省棣县河沟乡王白杨村一个朴实的农民家庭。他没有天真烂漫的童年,有的是更多的人生坎坷和生活磨难。王云岭全家七口人,有年近八旬的祖母,疾病缠身的父亲和母亲,单身多病的叔叔,还有痴呆的二哥和患有精神病的弟弟,这是一个多么不幸的家庭。为了给家人治病,家里债台高筑,家庭的悲苦处境和生活的艰辛,使他没有享受到少儿时期的欢乐与幸福,而迫使他过早地成熟。1985年,刚满15岁的王云岭含泪告别了他留恋的老师、同学和充满欢乐的校园,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磨炼了王云岭坚强、刚直和无私的性格。村里的父老乡亲,都夸王云岭是个懂事、有出息的好孩子。

王云岭有一颗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村里高位截肢瘫痪在床的孤寡老人王成明,生活难以自理,王云岭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挑水、磨面、打柴、做饭,甚至为老人端屎端尿,凡是能为老人做的事,他都做了。老人寂寞了,他就抽空陪老人聊天,并将自己家里的收音机,搬到老人家中。老人想吃肉了,王云岭就自己掏钱从10公里外的县城买来送给老人吃。平时自己家里做点好吃的东西,他总忘不了给老人送去一份。1986年隆冬的一天,老人因患感冒,气管炎又犯了,王云岭忙前忙后,为老人请医熬药,日夜守护在老人床前。在他的精心侍奉下,老人的病情很快得到好转。

王云岭有一股英勇无畏的劲头。1988年,王云岭被批准参加了民兵组织,成为一名基干民兵。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实践着雷锋精神,成为一名学雷锋积极分子和业务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优秀民兵。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王云岭的身影。1988年深秋的一天傍晚,村民宋月华家失火,当时正刮着五六级东北风,火借风势,越烧越大,王云岭发现火情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着熊熊火焰,破窗而入,冲进火海。他六进六出,先后抢出了耕牛及粮食和箱子、被褥等物资,但他的身上却多处被烧伤,眉毛、头发被烧光,衣服被烧焦,左耳旁留下了一道伤疤。

王云岭有一腔正义无私的热血。1989年10月9日,他进城赶集时,捡到了一个装有500元现金的手提包,这对于家境贫寒、生活拮据的王云岭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而他却丝毫没有动心,经多方打听,得知是庞集乡路杨村村民张长俊在集上卖牛的钱时,主动找到失主家中,把钱如数交还。张长俊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当即抽出一叠钱来酬谢王云岭,王云岭婉言谢绝道:“咱庄户人家来个钱不容易,拾到钱归还失主理所当然,不用谢。”

1990年7月无棣县连降了10场暴雨,其中降雨量的130毫米以上的有两场。7月23日的那场特大暴雨,一夜之间就降雨156毫米,最严重的河沟乡降雨量达230毫米。截至7月25日,全县平均降雨量达526毫米,降雨量量多的河沟乡达792毫米。降雨量之大,降雨次数之多,造成的危害之慎重,在无棣历史上实属罕见。特大暴雨之后,由于济南、德州、惠民等地的洪水凶猛涌入无棣境内(水流量达1800立方米/秒),致使幸福河、朱龙河、青坡沟等几条主要排水河道顿时暴涨漫滩,洪水泛滥成灾。全县有200多个村庄被洪水围困,12220多间房屋倒塌,85万余亩农田严重积水……损失惨重。由于排水泄洪困难,使全县156个村庄被大水围困达半月之久,灾民中曾一度出现断炊现象,处境十分危险。紧急关头,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的紧急动员令。河沟乡立即成立了基干民兵抢险队,体格健壮、血气方刚的基干民兵王云岭自告奋勇第一个报了名。他和队友们不分昼夜轮流巡视着河堤的安全,密切注视着险情。7月24日凌晨,天又突降大雨,巡视了一夜河堤的王云岭和朱松新因没带防雨工具,两人均被大雨淋湿。朱松新用商量的口气对王云岭说:“云岭,雨下得这么大,咱们是不是回村避避雨?”“雨下得越大,越容易出事,这个时候可不能回去,”王云岭坚定地说。于是两人冒着风雨谨慎地巡视着河堤。突然,他俩发现河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转眼间就上涨了20多厘米,并且水流湍急,河水随时有漫堤的危险。“不好,要出事,得马上通知民兵连加固河堤。”王云岭嘱咐朱松新守着河堤,自己锳着水迅速回村鸣锣报警。当他带领着大家赶来时,河堤已经被冲开了一个三米多宽的大口子,洪水像脱缰的野马一涌而下,装满土的草袋子扔下一个就被大水冲走一个。怎么办?王云岭急了,不顾随时有被大水冲走的危险,二话没说,扑通一声跳入水中,两手紧紧抓住岸上扯起的绳子大喊:“快扔草袋子!”在他的带动下,其他队员也纷纷跳入水中手挽手组成了一道人墙,用血肉之躯死死顶住填满土的草袋子。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搏斗,终于堵住了决口,排除了险情。当人们把王云岭从水里拖上来时,极度的劳累使他的脸色蜡黄,嘴唇泛青,一下子瘫倒在地。

为了加快泄洪速度,保住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鉴于青坡沟上游洪水继续上涨、下游排洪严重受阻的实际情况,7月26日,县防汛指挥部向河沟乡发布了务于7月27日19时前,完成青坡沟清障任务的命令。接到命令后,河沟乡迅速成立了由244名民兵组成的清障队,负责清除青坡沟排洪主河道中游的15亩芦苇。26日下午,王云岭回家拿扎制木筏的工具时,发现家里的南屋趴了架,院墙也被大水泡倒了,正在家修房子的父亲见王云岭回来了,高兴地说:“云岭,你来得正好,快帮我把屋修修,要不然可就堵门了。”爹,现在我没有空啊,明天清障,今天下午扎木筏……”“好了,好了,别说了,快去吧!”理解儿子的父亲在这个节骨眼上,当然知道哪头轻哪头重。王云岭急匆匆地从家中拿走了三根仅有的绳子和两根木头,临走时留下一句话:“爹,你别着急,等我清完障一定帮你把南屋和院墙修好!”在大队部,王云岭与其他队员一起紧张地扎制木筏,直到晚上10点钟才回家休息。

7月27日,这是一个悲壮的日子。上午8时,清障战斗打响了,王云岭撑着自制的木筏驶向清障地点。这里的芦苇和蒲草连接南北两岸,密不透风,使上游来的洪水在这里严重受阻。清障事不宜迟,大家迅速分头行动,三人一条木筏,一个撑筏,两人拿着长柄的镰刀割苇。由于水流急,木筏上下颠簸得厉害,这对从未有过撑筏经验的人来说,更增加了工作难度。他们采取“歇人不歇马”的办法轮流作业,顶着湍急的洪水,紧张地工作着。按预先规定,每两个小时换一次班,而王云岭却连着干了两个班,别人劝他歇一会儿再干,他笑笑说:“这点活算啥,没事儿,累不着。”直到下午6时,王云岭已经连续干了近10个小时。由于村子被大水围困,断炊断火,午饭还没有送来。眼看清障任务就要完成了,王云岭强忍着饥饿和劳累,勒了勒腰带,再次站到了木筏上。苇障只剩下20多米了。由于苇障的逐渐减少,洪水的流速加快,水流由2米/秒迅速增加到35米/秒,水势更加凶猛,浊浪不断翻卷,木筏颠簸得更加厉害了,清障到了最紧要关头。饥肠辘辘的王云岭,由于连续奋战,已经体力不支,队长孙连富见此情景大喊:“云岭,赶快上岸歇歇吧,现在水流急,太危险!”“没啥,俺身子棒,水性好,能坚持!”王云岭于是与队友王俊东、朱松新一起又继续挥镰清障。就在芦苇即将清除完毕之时,突然一股强大的漩流急卷而来,木筏失去平衡,被掀翻入急流中,三人全部落水。经奋力抢救,王俊东和朱松新安全脱险,而王云岭却因超强度作业体力耗尽,加之饥饿,失去了与洪水的抗争力,被汹涌的洪水卷入河底后,始终没有露出水面……

王云岭,这位朴实憨厚的农民的儿子,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毫不犹豫地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生前,王云岭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他以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和英勇无畏的传统美德,谱写了自己的生命华章。

王云岭牺牲后,中共无棣县委、县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到其家中进行了慰问和安抚。7月30日,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张志坚中将听到了有关王云岭事迹的汇报后,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王云岭的事迹;省军区司令员易元秋少将和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张伟闻讯后,专程赶赴河沟乡王白杨村,慰问看望了王云岭的家人。

根据王云岭的生前表现和在抗洪抢险中的动人事迹,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山东省人民政府和省军区授予他“抗洪民兵英雄”荣誉称号。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王云岭“抗洪救灾青年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中共无棣县委、无棣县人民政府、无棣县人民武装部作出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向抗洪救灾民兵英雄王云岭同志学习的决定》,并在全县广泛掀起了学英雄、颂英雄的热潮。《解放军报》、《前卫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农村大众》、《山东青年报》、《山东法制报》、《黄河民兵》、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对王云岭的事迹都作了详细报道。

王云岭的一生平凡而普通,他平凡得像一棵草,普通得如一粒沙,但平凡中孕育了伟大,普通中蕴涵了崇高,他用生命和青春谱写了一曲时代颂歌,在人们心中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王云岭走了,但那片黄土地不会忘记他,那里的人民不会忘记他,那里的一草一木不会忘他。安息吧!我们的青年英雄——王云岭烈士!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