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栏目

关于写伟人事迹的材料(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15 08:20:01 热度:94

关于写伟人事迹的材料

关于写伟人事迹的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3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詹天佑于1861年3月17日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谁也没有想过日后他会有怎样的出息。

少年时代的詹天佑对机器的操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和村里的伙伴玩闹时,会用泥巴做出机器的模型来玩。甚至还将家中的自鸣钟偷出来私自的拆解,来研究钟表机械的内部结构。詹天佑聪颖早慧,少年时便已经靠聪明才智名扬乡里,邻居们都说小詹天佑将来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他生长在中国晚清,那是个政局动荡的年代,当时的大清帝国已经是日薄西山,帝国主义纷纷入侵。清政府处在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不仅要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还要维护大清朝的统治。国内争端不休,农民起义肆起,清政府还要抽出一部分的势力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暴涨。于是,清政府采用道光年间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说法,展开了洋务运动。在造枪造炮抵御外敌的同时,清政府大力发展留学教育,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

在此背景下,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一个人来到香港,他考人了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詹天佑带着一颗爱国之心,远渡重洋去美国读书。

当时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行了多次工业改革,完成了资本主义革命’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之后,欧美的经济国力暴涨,特别是工业基础,发展速度让人瞠目结舌。而当时的中国,却仍处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社会之下。詹天佑在见识到了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巨大差异后,心里感慨颇深。同行的留学生对内忧外患中的中国表现出悲观的心情。只有詹天佑暗下决心,他要努力地学习科技知识,将来报效国家,为国家修建铁路、建造轮船、巨舰,以此来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

在美国期间,詹天佑先后就读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77年,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在纽海文中学毕业,同年的五月份,詹天佑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攻读铁路工程。在大学中,詹天佑带着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刻苦学习。1881年,詹天佑以各科第一名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完成名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论文。当时中国留美的120人中,仅两人获得了学位,詹天佑是其中一人。

詹天佑回到了中国,他准备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中国的铁路修建行业。但是,拥有铁路工程学位的詹天佑却受到清廷的冷淡。当时的清朝官员在修建铁路时一味地相信洋匠师,对咱们中国自己的工程师反而很不相信。于是,朝廷没有重用詹天佑,而是将他送去了福建的水师学堂。詹天佑成为了旗舰“扬威”号的炮手,这让詹天佑心情大为失落。

1883年,中法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争夺大清属国越南的控制权,法国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派兵进驻越南。清政府为了维护对越南的主权,也出兵驻守,并下令黑旗军刘永福带领部队抗击法军。法军以此为名,增兵越南,由于清政府一味的避让妥协,加上越南清兵指挥不一、装备陈旧和清政府消极防御的思想,清兵一败再败,直到退人云南境内。朝廷内部主和派发言,他们决定在上海同法国侵略者进行和谈。

在议和期间,法国军舰驶人中国领海——福建马尾港。一心避战求和的清政府对此竟是没有任何的、或者抵抗的行动。按照当时的国际法律,一国军舰若没有获得对方国家允许,私自在对方国家军港停靠超过两艘军舰,停泊时间超过两个星期,那么均为自行宣战,而清政府却对法国将军舰开到自己领海的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关于写伟人事迹的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撰写伟人个人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732个字,有5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2分钟,有258位用户喜欢。

__不吃山珍海味,唯一爱吃红烧肉,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红烧肉,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却也是色香味俱全的人间美味。

尽管红烧肉的做法各不相同,口味不一,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有着共同的爱意,尤其是在贫困年代,能吃上一口红烧肉,绝对是世界上最难忘的事情!

__一生生活简朴,对吃饭很不讲究,山珍海味都不在乎,但是唯独对红烧肉,__却是情有独钟,他与红烧肉之间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1948年8月,陕北战场上,沙家店战役正在紧张地进行中,__对这场战役很关注,时刻都在关注着战场的动态,三天两夜都没有踏出过门外一步。

当前线发来捷报,报告歼灭敌36师6000余人时,__特别高兴,就对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说:“银桥啊,这几天我用脑子太多了,有些累了,去给我搞点红烧肉来,我解解馋,补补脑。”

__吩咐完之后,李银桥立刻去了厨房,告诉了厨师高经文师傅。

高经文也很高兴,因为自从沙家店战役以来,__的胃口一直不好,吃得很少,现在打了胜仗,__的胃口也就变好了。在高经文的简单烹饪下,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就被李银桥端到了__的面前。

看着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__立刻拿起筷子吃起来,没过一会儿就都吃完了。

李银桥见__吃得意犹未尽,就说:“主席,要不要再给您弄点?”

__还在回味着红烧肉的美味,一听李银桥这话,立刻摇着头说:“这可不行,银桥,说是解馋补脑,多了可就不好了。”

李银桥看着__认真的样子,心里既心疼又感动。

在随后的三大战役期间,__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有时伏案起草报告命令,有时挑灯仔细察看地图,非常辛苦。李银桥看在眼里,觉得要为__补补身体,于是就想起了__最爱吃的红烧肉。

可是,在当时的解放区,连粮食都很稀缺,上哪里去弄肉啊?

一天工作后,__端着小米饭,就着辣椒,正吃得津津有味,突然对李银桥说:“银桥啊,你要是给我隔三天弄一碗红烧肉,我肯定能打败蒋介石!”

李银桥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定无论如何也要给__做一碗红烧肉吃!

两天后,__的餐桌上果然多了一碗红烧肉,这让__高兴不已,来不及整理桌子上的文件,就夹了一块送到了嘴里,一边吃一边说:“银桥啊,这红烧肉的味道真好啊,这肉怎么这么鲜呢?”

李银桥说:“主席,昨天我和警卫连的战士们去山上打野猪,可惜的是,让那头大的跑了,只打到了这一只小的。”

__听完后,哈哈大笑,对李银桥说:“银桥啊,谢谢你啊,解了我的馋啊!赶紧过来,你也尝尝这野猪做的红烧肉!”

李银桥连忙拒绝,但__催他说:“赶紧过来,尝尝啊,这几个月,你也没见过什么荤腥。”

李银桥不好拒绝,就拿了双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

__又问:“银桥,剩下的猪肉,你们准备怎么办?”

李银桥抹了抹嘴,说:“主席,剩下的肉都给您留着,方便您以后解馋补脑。”

__摇了摇头,笑着说:“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可这野猪肉啊,不能让我一个人吃,你吃完后,去给伙房说,剩下的肉就让同志们分了吧。”

这件事,李银桥一直记忆犹深,直到晚年时还经常跟人说起来,每次说完都会流泪。

红烧肉中的红色,厨师们一般都会用酱油来上色,但在__身边工作长达22年之久的厨师程汝明,却用糖色来代替,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954年,著名大厨程汝明被调到__身边做厨师长,当时李银桥就对程汝明说:“程师傅,__吃的饭菜,不用太讲究,平常人家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您就照这个来,还有,__最喜欢吃红烧肉。”

程汝明记在了心里,没过多久,由程汝明掌勺的红烧肉就端上了__的餐桌。

__放下手里的工作,端起了一碗“二米饭”(大米加小米),夹了一根辣椒,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可是当他要吃红烧肉时,手中的筷子却不动了。

__看着红烧肉,愣了一会儿,随后叫来李银桥,说:“银桥,你问问伙房,今天的红烧肉是用什么上色的?”

李银桥去了伙房,问程汝明,程汝明回答说:“用酱油上的色,怎么了?”

李银桥恍然大悟,说:“都怪我,程师傅,忘了给您说,主席他不吃酱油。”

程汝明有些疑惑,主席为什么不吃酱油啊?李银桥给他解释说:“__小时候家里开过酱油坊,有一次他看见那酱油缸里有白色的蛆虫,觉得恶心,从那以后,__就再也不吃酱油了。”

听完李银桥的解释,程汝明这才明白过来,急忙和李银桥一起去见__。

__看见程汝明来了,说:“小程啊,你做的饭很好吃,只是我要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我这个人不吃酱油,以后的红烧肉里,就不要放酱油了。”

程汝明听完后,连忙点头答应。

可是,红烧肉如果不用酱油,颜色就出不来,怎么办?程汝明就想了个办法,用糖色代替酱油,这样做出来的红烧肉,不仅甜咸兼备,而且鲜嫩无比。

从此,每次做红烧肉时,程汝明都用这个法子烹饪,端上去之后,__也非常爱吃,因此,程汝明后来自豪地说:“只要上了这道红烧肉,__保准不会剩下!”

虽然__爱吃红烧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吃红烧肉会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保健医生也给厨房下了“通牒”,不要再给主席做肥肉吃。

__听说后,摇着头说:“医生的话,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我这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了,你们不要强迫我改变。”

当然,医生的话也不能都不听,__的红烧肉就做了一些改变。

首先是在红烧肉的数量上,每次做一小碗就够了,其次是瘦多肥少,以瘦肉为主,肥肉为辅。__虽然吃得不过瘾,但也坦然接受了。

在女儿李敏的回忆中,建国初期,在__的餐桌上很少能见到红烧肉,因为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人民生活水平非常低,__自然要以身作则,与人民同甘共苦。

当时买肉都是凭票供应,如果__以自己的名义去买猪肉,完全不是什么难事,但他一次也没有这么做过,也绝对不允许身边人这么做,__如果真要解馋时,往往会把李敏和李讷的指标挤出来一些,用来买肉。

在一次家庭生活会上,__的举动更是把女儿李敏给看哭了。当时参加会议的,除了李敏、李讷以外,还有警卫员、厨师等人,__在那里算账,算他们一天饭钱多少、菜钱多少,算完之后,__说:“老百姓一天吃多少,我们就吃多少,我们在吃喝这方面,要和他们去比,坚决不能搞什么特殊。”

到了三年困难时期,__的饮食更是简单到了极点,除了日常的“二米饭”和辣椒之外,像一些野菜,比如马齿笕、蕨菜,还有烤红薯,都是餐桌上的常客,曾经连续7个月都没有吃过一口肉,连他最喜欢的红烧肉也谢绝了。

厨师长程汝明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样下去,__的身体准会出问题,于是他就把猪肉熬成了猪油,又把一些肉剁成了肉丁,放在葱花饼里,给__吃。

起初,__对这葱花饼赞不绝口,对程汝明说:“你的葱花饼做得很好吃啊,没想到你还有这个手艺。”

可是时间久了,__就发现了其中的“蹊跷”,就找来程汝明,对他说:“现在正是困难时期,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我怎么能吃肉呢?你以后不要再做葱花饼了。”

有一次,周总理来汇报工作,特地带了一点猪肉,给__补补身体。__看了看那块肉,问他:“你平时也吃吗?”

周总理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说:“主席工作太辛苦,我让小程做一碗红烧肉,补补脑。”

__摇了摇头,说:“你自己不吃,却让我来吃,我就这么特殊吗?要我说,大家都不吃,送给需要它的人吧。”

这就是__的伟大之处,即使是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也绝不能搞特殊!

关于写伟人事迹的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撰写伟人个人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3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屈原,一个可与日月争辉的人,一个为国为民的英雄,也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乱世

天地不仁。当春秋战国天下大乱之时,才人辈出,百家争鸣。而屈原,就在这么一个战争纷纷的年代出生。是上天设计好的命运,还是他自己注定得承受这痛苦:空有一身的理想,却不能得到施展;一身正气,却被小人陷害;一颗爱国之心,却最终只能看着国家灭亡……然而他在不断奋斗,奋斗,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帮助国家兴旺起来……

一首离骚,让天下人知道了帝王权贵的丑陋;一阙天问,唤醒了天下人沉睡的'良知;一曲九歌,传唱了世间一切可传唱之事。他的诗词,没有李白的洒脱,没有李清照的婉约,没有辛弃疾的豪放,但正是他那脱俗的诗词,让人领略到了语言的精妙。“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我仿佛感受到身穿战甲手拿武器的战士,抖落厚重的征尘,把战友的头颅搁置颈项的惨烈。这是屈原在悲歌,在祈祷。

爱国英雄

他,怀着报国的理想,带着满腹经纶来到政治舞台。这是英雄展示自己的舞台。他励精图治,大整朝纲,然而,正是他的正直,给他带来了灾祸:蒙受小人祸害,被两次流放,亲友相继被迫害……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造就了这么一位举世无双的英雄。

结局

然而,他也是人,即使他有卓越的贡献,脱俗的才华,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结局:他走到汨罗河边,望着那滔滔的江水,“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苍凉的声音刺破了黑夜,弥漫在风雨中。万声寂静,星光早已隐藏起来。夜,更加幽寂;风,更加放肆;雨,更加张狂。屈原抱着一块石头,纵身跳到水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声音,在大地上空,久久盘旋。

这难道就是英雄的结局。

撰写伟人个人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爱因斯坦是一个美籍犹太人,出生于1879年,地点在德国乌尔姆市,在1900年的时候入了瑞士国籍,其在物理学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并且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的事迹有许多都是流传比较广泛的。

1905年,在爱因斯坦26岁的时候,这一年他提出了三大理论,对物理学史来说具有一个划时代的意义,那就是光量子假说,他也就是凭借这一假说,获得了1921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他提出狭义相对论以及布朗运动的统计性解释,并且他做了相应的验证性实验,让当时许多不相信原子是真实存在的知名科学家改变了观点。

狭义相对论建立以后,爱因斯坦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希望把相对论的原理更进一步的推广到另一个领域即非惯性系,并在1907年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等效原理。从此以后,他向着广义相对论进军。终于在1926年的时候,爱因斯坦经过11年的研究,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雏形,在今后一段日子中,他做的都是对这个理论的完善工作并且进行一些具体的计算,还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了宇宙学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爱因斯坦开创了宇宙学。

爱因斯坦一生中的事迹有不少,在各个领域像社会、政治、教育以及战争与和平方面都有所涉猎,并且发表了许多文章,其中有些观点是非常深刻的,例如在《为什么要社会主义》这篇文章中,他就对社会主义体制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其有着滑向专制的危险。爱因斯坦的事迹对于我们了解这个人有着极大的作用。

撰写伟人个人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他很爱作诗。字太白,是唐代诗人,他出生于盛京时期。他在青年时,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许多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性格豪放,所以写出的诗既豪放。浪漫又赞颂了祖国山河。如果你也把它当作心中的伟人的话,可去看看他的诗———<<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我说了那么多,你可知他是何许人物??不错,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

大家都不喜欢诗。因为得学诗,解释诗意,了解诗人情感...可不得,你的用心体会。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也可以更深地了解李白。

大家不一定知道李白小时候并不喜欢读书。

李白,并不爱读书,他也逃学。有一天,他有偷偷跑出来玩了。忽然,他看见一个老婆婆在磨杵,他怀着好奇心,跑过去问“老婆婆你在干嘛?”老婆婆说:“我在磨杵,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不禁地笑道:“杵能磨成针,真是天下一大笑话。"老婆婆回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事办不到的。”从此,李白勤奋苦读,不再由性子胡来。

是的,许多成功人士并不是从小就喜爱读书。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只要努力,没什么事办不到的。”我把它化为一个格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成了我的警告,座右铭。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我并不聪明,被别人笑话,他们还曾叫过我“笨蛋”。那是因为,有一天,我起床晚了,来到学校。早读已过,我平抚了紧急的心情后,出去,去忘了放下书包。同学们看见了都纷纷叫我“笨蛋。”

自从同学们叫我“笨蛋”以后,我很努力,特别是我知道了李白的故事以后,我勤奋苦读,而摆脱了”笨蛋“这个称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伟人,都有独特的喜欢的理由。就像李白的故事给我的启示让我改变我的命运。可能没有这一切,我的命运就有所不同了。我也不会有现在的我。

撰写伟人个人事迹材料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4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5位用户喜欢。

__的故事

__出生于湖南。据说那个年代、那个地方又偏南方,人们的身材都不是很高大,超过一米七的男生少之又少。

但他的身高竟高达一米八三,这就意味着他超越常人,出人头地。__带领我们走向新中国,而__的历史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国界,他不仅领导我国人民前进,奋斗出如今的大好河山,而且确定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他的的功绩与日月同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__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克己奉公,一生坚持只用普通竹木筷子和餐具,可见一斑,让人佩服不已。

1949年9月,__招待国民党的起义将领,手下擅作主张去招待科借新碗筷,让__十分生气,卫士长被__严肃批评

北京和平解放后,__等领导人入主中南海。临近开国大典,__主席的应酬也就多起来,难免要遇上请客吃饭的时候。

十分罕见的,__请国民党的起义将领在家吃午饭。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同志十分重视。由于__家的餐具太过普通,竹筷子都霉变了,斑点怎么都洗不干净。杨尚昆觉得这样招待起义将领恐怕会招惹客人的笑话。便让__的秘书和侍卫长去招待科借来一套新碗筷,筷子是十分高档的象牙筷。

开饭前,__提前前来察看午餐的布置情况。发现了餐桌上的象牙筷子,严肃道:“谁让你们摆象牙筷?赶快给我拿下去!”

秘书见__十分生气,委屈地解释道:“主席,这是从招待科借来的……”__不听他解释,大声道:“我叫你撤你就撤!”说完拂袖而去。

在侍卫长解释清楚事情原委后,__自我批评自己没有事先交代清楚后,严肃声明,今后不管来的客人是什么来头,都要像平常一样,不摆阔,更不能铺张浪费,待客也一律用竹筷。

1956年,__去广州视察路上卫士疏忽忘了带筷子,临时借了一双象牙筷,__坚决不用

1956年,__去广州考察,由于是临时决定,时间匆忙,随行工作人员准备不充分。忘了给__带筷子。__用餐前,卫士才发现此事。专列招待部门只有象牙筷,卫士只好硬着头皮借一双。开饭时,__看到象牙筷,怒火中烧,随行人员被严厉训斥。__任凭随行人员怎么规劝,坚决不用象牙筷子,进行“罢饭”。卫士通过车上的工作人员,费尽周折,才找到一双被淘汰了的粗糙不堪,还长短不齐的竹筷。忐忑地汇报。结果__很满意,拿过竹筷开始用餐。

__主席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决不贪图享乐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关于写伟人事迹的材料(8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