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栏目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优秀事迹材料(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10 07:00:03 热度:46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优秀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优秀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1943年,邓小岚生于河北阜平县。出生后的她被寄养在当地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整整3年,这个被她视为“第二故乡”的马兰,从此与她的生命紧紧相连。

邓小岚1970年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毕业,1994年取得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1999年退休后,邓小岚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常常回到马兰村,默默为村里做事。先后帮助该村翻建学校、修路种树、改建水冲式厕所、救助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发展旅游等。

2003年清明节,邓小岚回马兰村为烈士扫墓。活动结束后,本想和孩子们一起唱支歌的她却发现这里的孩子什么歌都不会唱。“我从小就爱唱歌,也喜欢音乐,我觉得没有音乐的人生太苍白了,当时我特别心酸。”

第二年,她从亲朋同事那里募集乐器,成为村里第一位全才音乐老师,教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邓小岚利用周末和假期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当年没有高铁和高速公路,她需要一大早赶公交、换地铁,从北京西站乘火车到河北定州,再换乘班车,赶到马兰村经常是傍晚6点多。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优秀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2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1998年,中国女子空中技巧队开始出征冬奥会,24年了,共获得5枚银牌,因此有了“收银员”这么一个戏谑的称号。

2014年徐梦桃出战索契冬奥会时获得了银牌,也成为“收银员”中的一员。

徐梦桃:我当时会感觉到这枚金牌,就是触之可及。

索契冬奥会之后,徐梦桃开始积极备战平昌冬奥会,但在2016年全国冬运会的赛场上,徐梦桃受了重伤,左腿膝关节韧带断裂,她不得不接受手术,切除了将近70%的左膝外侧半月板,并在膝盖中打了3根钢钉。

徐梦桃:整个2016年当中都在用电击片,提高你的肌肉质量,那个腿电完之后,就会疼好久好久。这种疼痛,就会让你感觉到一直在抽筋,好像触电了一样。

重新回到国家队的徐梦桃,为了不影响平昌冬奥会的发挥,她一直没有做取钢钉手术。就这样,徐梦桃带着钢钉如期站在了2018平昌冬奥会的赛场上。

平昌冬奥会成了徐梦桃的噩梦,这一次她摔得更重,无缘夺金。

徐梦桃:我当时会感觉到,天啊,我真的是拿不了冬奥会冠军,我现在已经28岁了,冬奥会是四年一届,青春有几个四年,尤其是空中技巧女运动员又有几个四年,可能未来我没有机会了。我是不是就注定了与冬奥会金牌无缘。

在平昌冬奥会摔倒后,之前缝合的半月板再次裂开,原本被切除了大半个外侧半月板的左膝,又再度被切除了60%的内侧半月板。

那段时间,徐梦桃的情绪非常低落,她真的打算退出冬奥赛场。为了备战冬奥,别说结婚了,就连父母都难得相见,也就在养伤的这段日子里,才有了父母久违的陪伴。

徐梦桃的父亲徐学君经营烤串店为生,却酷爱体育,正是他发现女儿在体育上的天赋,在小梦桃心里种下了当奥运冠军的种子。在普通人看来,他是一个狠心的父亲。

徐梦桃:我爸爸也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万里长征都走过来了,不差这一步了,北京冬奥会我们再坚持一下。其实没有任何一件事是比我能参加自己家门口的冬奥会更让我向往的。

备战北京冬奥这四年比之前更艰难。年龄越来越大,加上切除掉如此多的半月板后,膝盖没有了缓冲带,基本上是两块骨头在摩擦了,当从高台上跳跃落地时,无法想象会给腿部带来多大的冲击和伤害。

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徐梦桃在空中技巧世界杯分站赛芬兰和加拿大赛场先后夺冠,个人职业生涯的世界杯冠军数达到27个,成为世界第一人。只差一枚冬奥会金牌,来成就她职业生涯的全满冠。2022年2月14日,她站在了北京冬奥会的决赛场上。

徐梦桃直接挑战三周台BACK/FULL-FULL-FULL,向后空翻三周加转1080度,这也是女子赛场的顶尖难度。

108.61分,这是女子决赛的最高分,这一次徐梦桃是第一,她为自己和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队赢得了首枚冬奥金牌,终于破除“收银员”魔咒,创造了历史。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0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46位用户喜欢。

江门村山多地少、交通不便,长期陷入贫困之中,村里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杨宁的父母也不例外。杨宁和弟弟从小便跟着奶奶生活。

2010年7月,杨宁大学毕业,在收到南宁市一家农资公司录用通知的同时,也了解到家乡正在选聘大学生村官。当时,为了照顾生病的奶奶,她选择了回家,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到任的第一天,村主任就“分配”给杨宁一个屯。在一次次入户走访调查过程中,亲眼看见的贫困,让杨宁百感交集。

一边是热闹繁华的城市,另一头是尚未脱贫的山村。“进城还是返乡?我彻夜难眠。”几经思索,杨宁决定拼一把: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江门村改变落后面貌。

然而,回村工作伊始,压力重重。贫困发生率达20%、村集体经济为零……杨宁准备大干一场,在村里带头吸纳贫困户发展竹子粗加工、辣椒和葛根种植。但由于作物病害、交通不便等原因,这些产业的收益都不及预期。

担心杨宁气馁,老支书张有权和她谈心:“城里少你一个大学生不怎么样,但村里多你一个大学生会很不一样。”杨宁也坚定了信心:“年轻,摔倒了可以再站起来。”

经过深入调研,杨宁决定带领村民按照“稻+鸭+鱼”共作模式,探索发展特色水稻紫黑香糯。可开动员会的时候,村民们却默不作声。“你种什么赔什么,我们怎么相信你?”村民张海慧直言。

在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山区,想蹚出一条致富路并不容易。也有村民劝她,不如回城里找个轻松点的工作。但是,一心想改变家乡面貌的杨宁没有放弃。她多方请教专家,带领大家一步步摸索,找到了适合当地资源条件的特色产业——紫黑香糯稻米和高山泉水西瓜等。

为了让村民安心,杨宁再一次豁出去。她偷偷把家人为她准备的婚房卖掉,筹集了30多万元,作为产业启动资金。“我免费提供稻谷、鸭苗、鱼苗,你们负责种养,我负责回收,国家还有针对贫困户的产业奖补资金,尽管放心!”她对村民说。

在她的带动下,全村63户贫困户参与其中,种了120亩紫黑香糯。一年下来,每亩紫黑香糯增收1500多元,极大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高山水果、高山蔬菜、农村电商……山里步履不停,杨宁的鞋子磨旧了一双双。“这几年,江门村成了‘明星村’。”安陲乡党委书记管斌说,在杨宁带领下,江门村创办“苗阿嫂”品牌,销售农产品,户均增收3200多元;一些农村创业青年成立“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年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2020年,江门村脱贫摘帽,她又带领大家搞起特色养殖和深加工。

杨宁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7年8月,江门村两委换届选举,杨宁成为村里第一个有大学学历的女村委会主任。2020年,江门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000多元,全村实现整体脱贫摘帽,杨宁被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感动中国度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1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89位用户喜欢。

空灵、纯净的童声响起。44个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们身穿虎头服、脚蹬虎头鞋,一身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服饰,用来自太行山深处最纯净的、天籁般的嗓音演唱着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这一刻,深深打动了全世界人的心。更令人动容是,这支“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来自革命老区太行山脉—河北保定阜平县的五所乡村小学,是真正的“山里孩子”。朴实的他们从大山深处的山沟沟走向首都“鸟巢”的舞台,一曲“冬奥天籁”,不仅传唱了奥林匹克精神,更是邓小岚同志心系山村,坚定自己的信仰,一如既往地为群众做实事的赞歌。

邓小岚同志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时代愚公”,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岁月的风吹白了她的黑发,为了一个承诺,奉献了一生。1943年,战火连天。晋察冀日报深入太行,驻扎在阜平县马兰村,一个女婴在这样的反“扫荡”时期出生了,时局动荡,邓小岚被留给了阜平村子里一对老夫妇养育,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才把她送回父母身边。后来她两次回到出生的地方,当乡亲们亲切地呼唤她的乳名,她的心里默默地感动着。可五年过去,这个荒凉偏僻的山村依然是破旧的村舍、落后的教育、简单的吃食。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里酝酿着、沉思着,她决定在这里搞红色旅游,一定要让乡亲们在大山里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

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她一定会跟着党坚定地前进。退休后,她默默为村里做事,帮助马兰村翻建学校、救助贫困户和贫困生,还帮助村里打造“红色旅游”,她每年的退休金三万多元,有两万元用来帮助马兰村。对需要帮助的村民她总是“慷慨解囊”,对自己却是“一毛不拔”、省吃俭用,真正做到日行一善。邓小岚本着“不忘本”“不忘恩”的初心,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用一生来回报“第二故乡”的养育恩情。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用音乐启迪了山区孩子的心灵,打开了孩子们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

一次她和报社的老人们回马兰扫墓,刚巧碰到当地的少先队员也在扫墓。她提议说让少先队员给爷爷奶奶唱歌,但他们什么歌都不会唱,这件事她放在了心里。

转年来,她就来兑现承诺。回到马兰村,教孩子们唱歌并学习乐器。从北京到太行山深处河北省阜平县的马兰村需要10多个小时,这条路,邓小岚已经走了18年。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羊肠小道”变成了“康庄大道”,通往马兰小学乡间路上的那颗初心却亘古不变。她用“初心”照亮了音乐舞台,让每个乡村孩子的音乐梦想发光,“酒香不怕巷子深”,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团队看到了媒体关于马兰童声小乐队的报道,他们决定让这些“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孩子们在开幕式演唱奥林匹克会歌。随后的几个月,孩子们进行了紧张而密集的训练,邓小岚总是坐在教室一角,默默地凝望着,陪伴着孩子们。开幕式正式演出那天。马兰花乐队专注投入,勇敢而闪亮,这朵深山里的小花悄然绽放在奥林匹克舞台,他们用精湛的演出,打动了全世界。一句承诺、一生相托。邓小岚用一生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的价值追求,她用行动践行基层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她用初心浇灌梦想的花田,只为他人芬芳。我们向邓小岚老师致敬,也致敬每一位点亮乡村教育的筑梦人。

认真学习了邓小岚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学习邓小岚先人后已、无私奉献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扎根基层一线的精神,学习她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扎根基层一线的精神,用“一颗心、一根筋、一股劲”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人生价值,书写基层一线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会多一分热情,对于学生,多一份爱心,对于学生家长,多一份耐心。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认真上好网课,关心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和家长做好自身的防疫措施,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马兰村,有一位北京来的邓老师,从2004年开始,在这里义务教孩子们学习音乐。这里距离北京有350多公里,在高速公路开通前,邓小岚每次要从北京坐一个半小时火车到河北定州,换长途车三个小时到阜平县城,再换乘公共汽车走一个小时山路到马兰村。十几年来,风雨无阻。

最初来到马兰时,邓小岚发现村里的孩子都不会唱歌,缺少童年该有的欢乐。

当时,村里的很多孩子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生活显得尤其寂寞。

邓小岚:我就觉得这样的童年太……不说凄凉吧,反正是太寂寞了,我想我要有时间,我一定教他们唱。

邓小岚一家两代人,和马兰村有着一份特殊的情缘。这里在抗战时期是《晋察冀日报》报社所在地,邓小岚的父亲邓拓就是报社的社长,在敌后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1943年,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19位马兰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壮烈牺牲。在报社突围的过程中,邓小岚降生,此后三年,她一直被寄养在附近的老乡家。邓拓曾署名马南邨发表文章,以示自己对马兰村战斗生活的怀念。邓小岚也一直珍藏着两枚印章,一枚是父亲的马兰村人,一枚是母亲送给她的马兰后人。

邓小岚从小热爱音乐,一把小提琴一直陪伴着她。几十载人生岁月,音乐一直是她最好的旅伴。

新校舍建好后,来参加音乐课的孩子,从20个增加到上百名。孩子们对音乐表现出的热情,让邓小岚有了新的想法。

邓小岚开始组建马兰小乐队。她从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家里搜罗来各种闲置的乐器,并委托退休前的单位,将乐器运到了马兰。

对于这些从未见过的乐器,孩子们都表现得爱不释手。

从五音不全,到能完整演奏一个乐曲,孩子们用音乐回报了邓小岚的坚持和付出。

在邓小兰不懈努力下,马兰的孩子们终于登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2008年,马兰的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北京演出,之后他们的足迹延伸到湖南、浙江等地。十几年间,一批又一批孩子从拘谨怯懦变得自信阳光,而在他们的背后,邓老师温暖的目光始终未曾改变。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2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山花烂漫,歌起太行——邓小岚

“没有歌声的童年,是很寂寞的。”2004年,邓小岚来到河北马兰村义务支教,教授音乐,募集乐器,组建合唱团。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44位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用天籁之音演唱了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这群在鸟巢体育场内唱响世界的孩子们背后,是默默耕耘十余载,无私奉献的音乐教育志愿者老人邓小岚。十几年间,一批批孩子走出大山,站上更大的舞台,而邓老师温暖的目光始终未曾改变。为改善当地孩子的读书环境,让山里的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好而尽自己的一份爱心努力。 如今,邓老师又“回到”了马兰,守望着她牵挂一生的地方。

感动中国度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87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学习了邓小岚老师的先进事迹,她那一心只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震撼着我。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我深知,我们应该有同样的教育精神、同样的教育信念、同样的育人态度和同样的职业操守,那就是淡泊名利、甘做人梯、创新育人。在邓小岚老师的示范和启迪下,我为以后的教育生涯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即努力增强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心,争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一位有理想有信念的好老师,才会在学生们心中播下理想与希望的种子。

邓小岚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在乐队成立之初,资金不足,硬件设施薄弱,困难重重,她不怕困难,修建教室,置办乐器,拿自己的退休金、亲友的捐款及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来发展乐队,参加比赛。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她十几年如一日的在大山里坚守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真真切切的改变了大山里孩子们的成长轨迹。这种信念令我十分钦佩。图片

我要努力做一个像邓小岚老师那样的好老师,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朝着一个理想信念努力奋进的人。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邓小岚老师义务支教18年,不图名利、不求回报,只为用音乐来点亮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她真的做到了,这是何等的大爱与坚持。图片这种对教育的坚守、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对学生渴求的满足,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再一次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肩负承载着着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如果不时刻提高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做一个好老师,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锲而不舍的学习研究,以源源不断的进取创新,才能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邓小岚老师用自己扎实的学识打造的“马兰小乐队”多次获奖,远近闻名。举办音乐节,为小山村带来了“国际范儿”,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到极致的归属感、自豪感。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不舍的关怀,爱是真实的行动,爱是责任和付出,不是空口说一说。我深深感受到了邓小岚老师的对孩子们的仁爱与坚持。邓小岚老师家住北京,但她一心扑在马兰合唱团孩子们的身上,坚持每个月去两次马兰村,手把手的教,面对面的指导,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但她为了一份承诺一份惦念一份责任一份爱心,长年两地奔波往返。我想这就是主席说的仁爱之心吧。只有真心付出,才会有丰硕的成果,这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也在飞速的发展,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对教师的综合要求也在不断的严格化,身为新时代教师,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十分艰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邓小岚老师坚守支教18年,从北京往返马兰的路程达20万公里,她用她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她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我引以为傲,并发自内心的钦佩。图片

邓小岚老师这种精神,深深的鼓舞了我,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高尚、优秀的品质,她把她的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铸就了永恒的、发光的、不灭的师魂。她的精神为我的教书生涯指引正确的方向。正如这句话,斯人已去,风骨长存!我会以邓小岚老师为榜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衡量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争做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继续把这份光与热延续下去!

感动中国度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96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45位用户喜欢。

“胭脂河水长,从那天上来,要问去何方,宁静的村庄……”太行山深处,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流着泪唱起《马兰童谣》,用歌声为至亲至爱的邓奶奶送别。3月19日下午,正在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筹备音乐节的邓小岚突发脑血栓,在当地紧急治疗后被连夜送往北京,2天后医治无效,溢然离世,享年79岁。

马兰村党支部书记孙志胜说:“邓老师把所有牵挂和关爱留给了马兰,她永远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她变成了一颗星,永远注视着马兰村的孩子们。

马兰花多生于荒地、山坡草地,花期长、根系发达。有人说,邓小岚就像这种花,她的根在这里,她把音乐的种子撒在这里,也把她的爱都留在了这里。

斯人已去音容在,海棠花开魂依旧。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流泪,总有一些故事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分别让我们心痛。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的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

邓小岚老师扎根大山,把情与爱奉献给人民教育事业,她淡定的坚守,执着的追求,努力改变学校面貌;用爱心温暖学生,她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无私地奉献了全部的爱;她默默耕耘,终身不悔,让“爱与责任”和自己同行。我们要向邓小岚同志一样,为爱而歌,追求卓越,谱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之路!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92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移民扶贫情意浓,闽宁合作暖人心,双孢蘑菇致富快,多亏福建扶贫队。”

这首宁夏老百姓自发改编的山歌里所唱的种蘑菇的扶贫专家就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他也是热播的脱贫攻坚剧《山海情》里凌一农教授的原型人物。

而远在6000多公里外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成百上千的当地居民,经常用盛大的仪式,载歌载舞地欢迎着他。

林占熺:看到我去,那是比他亲人回去还要兴高采烈。一叫林老师来了,一叫就整个村非常多人就跑过来。

为什么从宁夏的小县城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村落,这么多普通的老百姓会对他如此感激?因为正是他,解决了全世界资源匮乏地农民种蘑菇的难题。

众所周知,全球绝大多数的食用菌都是用砍下的树木做成菌棒来栽培菌种。要种蘑菇,就得砍树。菌林矛盾一直是世界级的难题。1983年,在福建农学院工作的林占熺,在考察中亲眼见证了很多贫困地区,不仅没有因为种蘑菇致富,反而因为砍树导致土地沙化,进一步加剧了贫穷。

林占熺:用牺牲生态的代价来发展经济,不是贫困地区应该走的路。

他突发奇想,能否用草来取代树木栽培菌类,然而,这在全球都没有先例。在他月工资才46元的年代,他向农学院工程队借了5万块钱来进行各种实验。

林占熺:那个是要豁出去的,说实在压力是非常大,就说借款我这辈子还不清,连小孩子都担心到了他那一辈来还。因为没有任何资料,我们国家3万多种草,有哪几种草是可以用来栽培食用菌的呢?

他采取三级系统法,用配方来筛选,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1986年,林占熺在成千上万种野草中选择的芒萁,真的长出了香菇。

林占熺:第一次看到第一朵香菇长出来的时候,我都兴奋得不得了,我就觉得真是像发现新大陆那样,非常兴奋。

林占熺发明的以草代木培养食药用菌的方法就叫做“菌草技术”,也因此他被誉为“世界菌草之父”。

为了壮大科研队伍,20世纪90年代,林占熺把研究生刚毕业的亲弟弟林占华也拉进了菌草队伍,却万万没有想到,弟弟在安溪县指导菌草栽培时遇到锅炉爆炸,不幸身亡。

林占熺:我们村到我这23代,一万多人,第一个研究生,没了。非常悲痛,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把我弟弟没完成的任务,他那一份工作我一起做。

由于常年奔波,有一次他自己也在出差时发生翻车事故。

林占熺:我也以为我会死掉,当时就想,现在就死了?菌草现在就告别了?太早了,我还要做很多事。我们全国为扶贫事业牺牲在岗位上的1800人,1800人啊。

就是带着这样的韧性与决心,林占熺研发的菌草技术在全国31个省推广应用,给数百万户的农牧民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方案。

随着一带一路,中国的菌草走出国门,至今已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在非洲的很多地方,菌草被称为“中国草”。因为这种迅速生长的草,既可以防风固沙,又可以做菌菇培养料,还能为牲畜养殖提供高品质又低价的饲料,真可谓一举三得。

一位巴布亚新几内亚原警察部部长甚至给女儿就取名叫“菌草”。因为这株小小的菌草,凝聚的是不分国籍、不分地域的所有人,对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

巴新东高地省居民 布莱恩·瓦义:很短时间内,你几乎可以每天收割,你不停收割,就不停有钱进账。

种植户 陈镇忠:挣钱挣到有时候会躲起来笑,简直是跟零成本一样。

林教授说,30年前他给自己定的使命就是: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因为这是他的中国梦,也是他的菌草梦。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优秀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10位用户喜欢。

2006年,邓小岚成立了马兰小乐队,这正是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前身。邓小岚想办法给孩子创造机会,带他们外出表演。2008年,邓小岚带领小乐队第一次走出大山,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马兰小乐队小型音乐会”,演出很成功,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此后,孩子们登上了很多电视台的舞台。

2013年,邓小岚决定在马兰村的山谷里举办森林音乐会。县里帮着建舞台,邓小岚常骑电动车去盯进度。有一天,她急着去看工地,不小心栽进路边大坑,左腿摔成骨裂……养伤期间,她坚持每天用电话“指挥”音乐节筹备。最终,首届马兰儿童音乐节成功举办,歌声再度飞出大山。

2014年,邓小岚带领孩子们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华,孩子们参观了二校门、工字厅、水木清华,到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参观、做客,并在近春园遗址公园表演了精彩节目。孩子们表演的器乐合奏《欢乐颂》等乐曲,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音乐,打开了山里孩子通往未来的一扇门。

邓小岚的到来也让马兰发生了变化。她号召兄弟姐妹捐款4万元,把马兰村4间破烂的小学教室翻盖成7间新校舍。她还自筹资金,为孩子们建造了月亮舞台,让他们有了自己的“音乐城堡”。在马兰生活期间,她发现农村的旱厕不卫生不方便,看到谁家盖房子,她亲自跑去动员盖水冲厕所。遇到村民看病,她帮忙在北京联络医院,有个村民的特效药长期难寻,她无偿为其从北京买药长达9年。“邓老师把所有的牵挂和关爱都留给了马兰,是我们永远的亲人。” 马兰村党支部书记孙志胜说。

3月16日,在北京录制完节目,邓小岚连夜返回马兰。回来之后,她又马不停蹄投入到工作中,讨论月亮舞台配套设计、周边绿化和施工进度,思考如何发展红色马兰、生态马兰……

3月19日下午,邓小岚在马兰村做音乐节准备时,突发脑血栓,经医治无效,于3月21日晚在北京天坛医院溘然离世,享年79岁。

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将对马兰的祝福写在纸上,留在马兰家里的案头:“祝愿勤劳、朴实、热情的马兰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好,红旗飘舞,绿水青山,鲜花遍野,歌声飞扬……”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优秀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0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4位用户喜欢。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两度唱响《奥林匹克颂》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引发全球瞩目,合唱团创办人邓小岚的事迹也引起广泛赞誉。邓小岚的父亲是老一辈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邓拓,1940年起担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驻地就在马兰村。1943年,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19位马兰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壮烈牺牲。在报社突围的过程中,邓小岚出生,此后三年,她一直被寄养在附近的老乡家。为了纪念这个英雄的村庄,邓拓后来以“马南邨”为笔名,并刻了一枚“马兰后人”的印章给邓小岚。长大后的邓小岚没有忘记马兰这片热土,在生前最后的18年里,她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阜平县马兰村的儿童音乐教育上,先后帮助该村翻建学校、修路种树、救助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带着一批又一批山里孩子走出大山,并为马兰村设计打造了“音乐马兰”“红色马兰”“生态马兰”三张响亮名片。在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训练期间,她不顾年事已高,全身心参与其中,助力孩子们圆梦世界舞台。

2022年3月21日,在马兰村筹备儿童音乐节时,邓小岚突发脑血栓,因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9岁。在马兰出生、在马兰谢幕,邓小岚用温暖真挚的坚守,回报了这片生养过她的土地。邓小岚去世后,家人决定把她安葬在马兰村“晋察冀日报社革命烈士墓”旁,让她永远守望着她牵挂一生的地方。《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邓小岚的颁奖辞是:“你把自己留给一座小小山村,你把山村的孩子们送上最绚丽的舞台,你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离开。山花烂漫,杨柳依依,为什么孩子的歌声如此动人?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感动中国度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邓小岚老师是马兰小乐队的创立者,心系山村的党员楷模。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唱响了《奥林匹克颂》,展现了山区孩子动人的风采,惊艳了世界。

不忘本,不忘恩。邓小岚同志退休后,默默为村里做事,帮助马兰村翻修了学校、救助贫困家庭,每年的退休金都用来帮助村子,对需要帮助的村民慷慨解囊,自己却省吃俭用。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养育之恩。

谋幸福,谋未来。她兑现自己的承诺,回到马兰村教孩子唱歌,学习乐器。从北京到马兰村需要10多个小时,这条路走了18年路边的风景一直在变,但她那颗初心恒古不变,用初心照耀舞台,让每个乡村孩子的梦想发光。正是她这份坚持,我们在冬奥会看到了这些“眼里有光,心里有梦”的孩子们在开幕式演唱。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打动了全世界。邓小岚老师用一生回答了:“怎么做人,为谁活着”的价值追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起标杆,用自己的初心浇灌孩子们的梦想。

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在基层一线,先人后己,无私奉献,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好老师没有统一模式,是各有千秋、各显身手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必不可少的特质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向邓小岚老师学习,做一名四有教师,点亮孩子心中的梦。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我没想到能跟著名天文学家、大学教授等知识分子一同获奖。”4日晚上9点,王广杰在家里观看央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当王广杰看到自己与欧阳自远、戴建业等退休教师共同荣获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集体奖“银发知播”时,他感慨地说“我没有他们的贡献大,做得还不够。”

在网友们看来,王广杰这话说得谦虚了。“王老师的直播间,现在不只是属于他了,更是电工电子电路等电学知识,交流分享的平台。”网友留声机说,王广杰的直播间里集聚了来自广东、江苏、四川等五湖四海的朋友,有的是求知若渴的青年、有的是电学领域的教授以及电路操作的一线老师傅。

“有问题的网友可以上麦,诉说困惑。热心的老专家们会示意我,这是他的专长,我就会把他请上麦进行讲解。现在除了讲解《电工电子电路基础》这本教材之外,我更像是一个主持人了。”王广杰笑着说,直播时间定在每周一至周五晚7点半到8点半,开播时能达到千人同时在线。“面向青年电工,直播间是学习传授知识的平台;面向老电工、老教授,则变成了大家相互切磋、一起研讨的渠道。”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王广杰口中反复念着沉甸甸的颁奖词,沉吟片刻后说,“虽然我的贡献不如著名学者专家们,但我也不自卑。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一直拼搏、终身奋斗,就足以无愧人生。这份荣誉既是对我的肯定、认可,更是勉励。激励着我向他们学习,努力发光发热,做出更多贡献。”同时,他也勉励青年们,应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奋斗,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优秀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马兰,这个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的小村庄,是邓小岚父亲——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邓拓带领晋察冀日报社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1943年,邓小岚出生于此,随后被寄养在当地村民家中。在马兰的这段经历和父辈的情结,让邓小岚对马兰眷恋不已。

2003年清明节,邓小岚回到马兰为烈士扫墓,遇到马兰小学20多名小学生也来扫墓。活动结束后,她想跟孩子们唱支歌。然而,只有一两个孩子能哼唱出国歌,孩子们的眼神中流露着羞怯、躲闪。“我觉得没有音乐的人生太苍白了。”她坚信音乐是打开人心灵的钥匙,想通过音乐帮马兰的孩子树立信心,她决定定期回马兰任教,教孩子们学习音乐。

一开始,不少人认为邓小岚只是象征性来上几次课,但她一坚持就是18年。当时阜平的高速公路尚未贯通,阜平县城到马兰的道路经常泥泞不堪,从北京到马兰,邓小岚要辗转走一整天才能到达。每个月少则十天,多则一整月,邓小岚每年往返北京与马兰20余次,18年来回奔波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周。“马兰是我的家乡啊,我做这件事很快乐,我一点不觉得累。”邓小岚说。

她在北京筹集资金,将手风琴、小提琴这些山里孩子们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乐器置办回来。有了音乐教室,邓小岚开始教孩子们认识五线谱、学习乐器、唱歌。总是在山里疯跑的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2006年,邓小岚带着孩子们成立马兰小乐队。2008年,邓小岚自费带孩子们到北京看天安门。2010年8月,马兰小乐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开幕式……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广阔。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穿着虎头鞋的44名阜平孩子组成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了《奥林匹克颂》,惊艳了世界。

感动中国度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62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02位用户喜欢。

今年1月3日,到北京参加集训前,邓小岚对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深情地说:“山里孩子保持着天然的纯真,目光清纯,像天上闪闪的星星那样,你们的声音像天籁之声,像山泉水那么好听。你们最能向全世界人民展现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真诚和友爱,这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认为这种热爱和积极向上的品质也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这些话,凝结着她对孩子们真挚的爱。2003年清明节,马兰小学20多名小学生参加了为烈士扫墓活动。活动结束后,邓小岚想跟孩子们一起唱支歌。然而,只有一两个会哼国歌,却都跑调……“没有音乐的童年是苍白的,我想让他们的童年变成彩色的。”邓小岚深知音乐的力量。在清华乐队6年,音乐滋养了她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在山东工厂工作25年,音乐是最好的抚慰。见女工们闲暇时无所事事,她领着学习乐器。女工们结婚有了孩子,她又成了孩子们的“邓老师”。

马兰村怎么能没有歌声!邓小岚决定通过音乐,帮马兰的孩子树立信心,快乐成长。2004年,61岁的邓小岚号召兄弟姐妹捐款4万元,把4间破烂的小学教室翻盖成7间校舍。她从亲朋同事那里募集乐器,成为村里第一位全才音乐老师,教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从北京到马兰,在2010年高速公路修通前,邓小岚早上8时出发,晚上8时许才到。为让孩子们能反复练习,她每年往返于北京与马兰20多趟,一趟约600公里。18年来,她来回奔波了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周。勤学同时,邓小岚更注重启发孩子。她教孩子们玩出一些“非常规乐器”,用勺子、铃铛和铝合金锯条奏出动人旋律;孩子们没有走出过马兰村,甚至连镇上都没去过,邓小岚带他们去北京,看奥运场馆,去游乐场,去动物园……“马兰的孩子一样聪明,只是缺乏机遇和舞台。”为此,2006年,邓小岚成立马兰小乐队。从此,指甲缝带泥的小黑手弹奏着西洋乐器,世界名曲回荡在大山深处。2008年10月,她带领小乐队第一次走出大山,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马兰小乐队小型音乐会”,受到晋察冀日报社老同志们热烈欢迎。此后,他们的足迹延伸到湖南、浙江等地,也登上了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更大的舞台。2013年8月,70岁的邓小岚发起“马兰儿童音乐节”,成为彼时全国罕见的儿童音乐节。当天,马兰小乐队同将军后代合唱团、清华艺术团乐队等20多个演出团体同台演出。孩子们空灵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城里孩子有迪士尼乐园,有公主城堡,马兰的孩子也可以有。”2015年,在学校旁的山坡上,邓小岚亲自设计、自筹资金打造了一座三层音乐城堡。孩子们在浪漫的“城堡”里,心生美好,希冀未来。18年来,邓小岚培养了200多名学生,很多上高中、读大学,其中10余人在大学里读艺术专业,或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优秀事迹材料(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