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栏目

袁隆平事迹材料心得(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24 21:40:02 热度:92

袁隆平事迹材料心得

袁隆平事迹材料心得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1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稻菽千重浪,杂交最闪光。您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杂交水稻之父。“稻”念袁隆平,千古永流芳。

您是伟大的理想家,激励中华民族为梦想而奋斗。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理想如灯,照亮人生;理想如水,滋润征程。从植物园中理想的诞生,到对农学专业的选择,到对杂交水稻的伟大梦想: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对事业的伟大理想让人敬仰,对人类的伟大理想让人仰慕。“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近年来,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袁隆平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突破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大关,每年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伟大的理想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让人生永恒。您是当代“神农”,是奋斗榜样,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您是伟大的实干家,启迪中华民族实干成就伟业。梦想引领方向,实干成就伟业。您是一位伟大的实干家。您说:“搞育种的就是要坚持在第一线,这样才会发现新品种,才会接近灵感”。把脚步留在三尺稻田里,把身影留在稻香中。夏天的烈日、秋天的泥泞,冬天的冰雪,春天的风沙,都阻挡不了您行走在田间地头、试验场地的脚步。挽起裤腿的双脚,拿起稻穗的双手,满脸皱纹的面孔,睿智的目光,您是最伟大的农民,您用双手牢牢托起了中国饭碗的充盈。您说:“我的工作主要在试验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您是真正的耕耘者!您的耕耘风采,启迪我们在复兴伟业创造新的奇迹。

您是伟大的科学家,助增中华民族志气、骨气、底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敢于冲破桎梏,敢于创新探索,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从几万稻苗中寻找,从几颗稻苗中培育,三系法诞生,杂交水稻诞生,海稻诞生,从“南优2号”到超级稻,从杂交水稻茁壮生长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到杂交水稻在世界多国“生根开花”。“要提高粮食单产,只能依靠科技”“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在中国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的目标,前景很美好”。一粒种子充盈了中国饭碗,精彩了世界粮食。您用一生的事业解决农业科技的卡脖子问题,助力中国农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走上世界舞台,您是增强中华民族志气、骨气、底气的伟大科学家之一。您是中华民族的丰碑。高大的丰碑赋能中华民族浩然正气,走向伟大,昂首阔步世界舞台。

五月田野丰收在望,您走了,给我们留下“东方魔稻”稻浪飘香。5月22日晚,联合国官方微博发文悼念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作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社交平台推特上写道,“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今天,我们一起“稻”念袁隆平,袁公必然千古永流芳。

袁隆平生平事迹材料简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4位用户喜欢。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决祖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饭问题上谁的贡献呢?几乎全部的人都知道标准答案:袁隆平。他是80年头就上了历史课本至今健在的老科学家;他是创建水稻亩产1200多公斤神话的当代神农;他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是年已九十依旧战斗在科研第一线的杂交水稻之父……大家知道他的幻想吗?他的追梦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他的一个幻想是“禾下乘凉”:超级水稻个头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他这个幻想真够高的——不但水稻长得高、产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饥荒刺痛,他探讨水稻是为了能让大家都吃饱饭。他这个幻想也够远的,遥远得像一个特不现实的神话。从1960年7月发觉奇异的稻子,采花药进行镜检,反复种植、试验,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远的幻想,是他的使命和华蜜的源泉。

科学无国界,他的另一个幻想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头起,他领导的团队为近80个国家培育了14000多名技术员,40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杂家水稻700万公顷,普遍增产20%以上。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地,因为种植他改良的.杂交水稻,亩产从每公顷3吨增加到10.8吨!他还牵挂着吃大米全靠进口的利比里亚,每年花掉两亿美元,国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广杂家水稻,让大家每天打牙祭。

因为长期在泥里水里穿梭,不用特意健身减肥照样健康。他身家千亿照样开几万块钱的车仅为代步,甚至穿着20几块钱的衣服。他根本没心思对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几亿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为吃饭发愁,这种普济众生的欢乐是任何吃穿、豪车别墅都无法比拟的。他九十高龄依旧踌躇满志,一息尚存追梦不已。袁老用一生的时间追求幻想,高远的幻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价值。

袁隆平先进事迹感想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81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们还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凉梦”成为现实,真正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爱国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9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1位用户喜欢。

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立志学农,躬耕田野,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民以食为天,“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多年以来,袁隆平始终没有放弃对杂交稻的研究,哪怕耄耋之年,仍然锲而不舍在稻田里搞研究。为了让人民远离饥荒,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袁隆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孜孜不倦、一以贯之的坚守,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源于坚定的信仰,源于福谋天下的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厚植殷殷爱国情,培育拳拳赤子心,以信念为笔,初心不改,担当作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丰硕的“幸福果”必然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从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从湖南、云南到海南,他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哪里有希望就去哪里。如同大海捞针一样,袁隆平奔走在田野,埋头于实验室,靠着吃苦耐劳、不断探索的精神坚持、靠着矢志不渝、奋斗以成的无私奉献。即使鲐背之年,袁隆平依然谈笑风生称自己是“90后”,他说,“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涵养有“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担当精神,经得起挫折、耐得住辛苦、忍得受寂寞,坚忍不拔、拼搏进取、勇挑重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高产、再高产、更高产、超高产!”这是袁隆平毕生所求的梦想,更是支撑他敢于创新的信念。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全世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学者数不胜数,但大多数人都在攻坚过程中被固有思维局限,导致失败放弃,错失了发展机遇。而袁隆平院士却一直甘于当好开拓创新的“有心人”,依靠科学理论、发扬创新精神,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在采集过程中发现了新机遇,找到了雄性不育野生稻,为杂交水稻开辟了“新品种”,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从袁隆平身上汲取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持独立思考,敢于突破自我,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与豪情,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一粒种子,一生追梦;一种情怀,一生坚守。您是真正的英雄,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向您致敬,愿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生平优秀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袁老去世的消息令人痛惜,我们终将没有等到媒体的二次辟谣。今天上午,一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今天去世的消息全网炸裂,好在媒体随后进行了辟谣,直到噩耗再次传来,我们依然希望“这不是真的”。对袁老稍有耳闻的人都会明白,先生的离世是我们的哀痛,更是国家的损失。

袁老的一生献给了农业科学事业,他的生平也因此写满辉煌。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说誉满中外,毫不夸张。

如果说这些荣誉的表达还不够真切,那么我们再用一组数据来说明。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2020年11月2日,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3000斤攻关测产在湖南衡南县启动,最终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达到1530.76公斤。从700公斤到1500公斤,其意义不言而喻。

其实我们敬仰袁老不光是因为成绩,更因为情怀。袁隆平院士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万公顷(种杂交水稻),那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他的奋斗梦,让他守护了“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这句话近70年。

稻菽千重,禾下留梦。袁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梦并没有结束。今天下午,长沙市民夹道送别袁隆平院士灵车,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这场面与“十里长街送总理”异曲同工。大家打开朋友圈,总有几条动态属于袁老,留言支持降半旗的声音随处可见。“从今以后珍惜每一粒粮食”的质朴表达,像极了晚辈对弥留长者告别……民众的自发行动说明了一切。

袁老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把自己遍洒在祖国大地之上,也把他的两个梦余下的部分留给了我们来完成。始终端在自己手里,就算我们中的大多数不能把农研的冷板凳坐热,但我们能做到光碗、光盘,一日三餐、必不相忘。我们此后都会做一粒“好种子”,喜看稻菽千重浪。

袁隆平的个人介绍事迹资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70位用户喜欢。

袁爷爷您好,写这封信没有特殊的含义,只是因为敬佩您,出自内心的向您表示一声感谢。感谢你的无私,朴实的品格不时地鞭策、教育着我,感谢你一直作为一个平常的劳动人民来看待社会,看待手下的每一颗水稻。

在我们看来,您的成就是非常惊人的,可有多少人了解这巨大成功背后的辛酸苦辣,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呢!我们不能人人成为袁隆平,但您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您那种脚踏实地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当代青少年所缺失的吗?您那种淡薄名利的情操不正是我们当代青少年慢慢抛弃的吗?

"民以食为天",衷心感谢您袁爷爷!

袁隆平人物事迹材料简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世界科学院院士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在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中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截止2009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中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7年4月29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

袁隆平突出贡献人物事迹材料通用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09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可以说没有他,我们老百姓还是吃不饱,还是会挨饿,但是为了让人民吃饭,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知道吗?1960年7月他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从此便开始独自研究杂交水稻,那时他的家人都不支持他,认为他一个大学生去种什么田。后来1997年,他才有了自己的团队来研究。而1960年——1997年这37年间,他都独自一人奋斗,在稻田与实验室间。

听过一个故事,就是在_时期袁老将他保护级的实验品种在4分田中,后来,稻株被收,他看见一口深井中,竟还有几株竟奋不顾身地跳下去。可以说没有这几株实验稻就没有今天的杂交水稻,袁老奋不顾身可以说今天的粮食是袁老拿生命换来的呀。

袁老在采访中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简简单单几句话虽使用了夸张却难看出他的雄心壮志。袁老,您逝世了,我们一定会完成您未完成的梦想的!

采访中,记者问袁隆平“如果您再次看饥荒您会怎么做……”主持人话音刚落袁隆平院士便马上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这是一个人对他产品的最大自信,也足以看出,他对杂交水稻的用心良苦体现了他的初心。

5月22日13时17分32秒袁隆平院士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当时许许多多的人站在医院门口目送车对远去路过之处设有几辆车,就算有也是停下鸣笛致敬。场面,一度十分壮观。本来我还想什么时候能见他一面,因为离得比较近吗?这下,可是再见不到了。

雨,落下来,又慢慢下大。这场雨带走了袁隆平院士,都将他印在了我们的`心底。

关于袁隆平的经典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1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

袁爷爷逝世的消息令我措不及防,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间愣住了,不知所措。望着眼前热气腾腾的米饭,想起了袁爷爷说过的话。他说:"一粒食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年纪轻不知道,上个世纪的60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饱饭哪,我都亲眼见过。”心头为之一震,眼泪夺眶而出。

袁爷爷临死前还关心着稻子的长势,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报投入到杂交水稻之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端起的每一碗饭,饭碗里的水稻,那是袁隆平院士的心血,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北极星,喂饱了十几亿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杂交水稻之中,用自己的事业去拯救了整个国家,他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是我们的脊梁骨。

望着袁爷爷的照片,他脸颊上布满皱纹,眼角含着笑意,显得和蔼可亲。我的内心百感交集,是悲痛至极,是为之一振,交织在一起,脑海中想着这位可敬的老人。仍然是那位慈祥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了全中国,他是中国发展的奠基石。我们所没经历过的,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是袁老内心深处的痛苦,他知道,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需求,所以,他把自己投入到了人民之中。

致敬袁爷爷,替我们负重前行,给了我们最好的生活。致敬袁爷爷,您用自己的双手让我们屹立这片土地。您来时,世间饿殍遍野;您走时,世间稻米满仓。禾下乘凉梦,十里稻花香!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袁爷爷千古……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6位用户喜欢。

“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91岁。巨匠陨落,举世哀恸。他的辞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袁隆平突出贡献人物事迹材料通用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2001年12月初的一天,袁隆平刚结束对委内瑞拉的应邀考察,就乘飞机直抵香港,出席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理学博士的仪式。平时穿着极随便的他根本没带领带,为了出席正规场合穿西装配领带,他就和同行的人上街买领带,同伴都劝他买条金利来领带,他嫌贵,不肯买,拉着同伴到地摊上去,买了一条花100元港币能买到6条的领带。他拿过领带,在胸口上比试着,笑笑说:

“蛮漂亮嘛,怎样样,精神吧,这叫价廉物美,比名牌差不到哪里去,来来,你们都来买……”

“不买,不买,袁教师,你当然啰,身份不一样,再差的东西穿到你身上,都成了名牌,我们不行啦,要靠名牌撑门面。”

见同伴都不愿买,他只好自我买了几条,调侃道:“哦,我晓得了,你们不买是舍不得掏钱,我老袁大方得很,见人白送一条,怎样?”

当时,袁隆平的三儿子和三媳妇正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听说此事后特意上街买了条金利来领带,晚上到老爸下榻的宾馆给他系上,嘱咐老爸明天出席仪式时,系他们买的这条,但第二天,他还是系上了自我在地摊上买的那条,到香港中文大学去了。事后,他将儿媳买的那条领带留给了儿子。

袁隆平人物事迹材料和精神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99位用户喜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偶像,有的同学崇拜电影明星,有的同学崇拜飞行员,有的同学崇拜歌星……而我的偶像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省。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饥荒,使袁隆平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清楚地意识到:国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是人类的生存法则。

他暗自立下誓言:一定要研究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让天下受苦的百姓都能吃饱饭,让人类远离饥饿!依据对生物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同时仔细观察和反复推敲,他论证了天然杂交稻。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他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袁隆平爷爷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了,他还努力地为中国的水稻事业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年华。

我也要好好学习,像袁隆平爷爷一样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

袁隆平人物事迹材料和精神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2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东方魔稻”,不知道养活了世界上多少人。他前前后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等诸多奖项,并且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和“共和国勋章”等等。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袁隆平有句名言,“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他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既是一名科学家,更像是一位农民,于是他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一衣水,与大地贴的近,与百姓贴的近,更与实践贴的近,在贴近中,有他的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为了中国14亿人民,他在田野里看到了希望,实践到了真理,获得了民生。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让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之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在成功培育了超级稻和海水稻之后,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又开创了新的佳绩,他们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亩产超过了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这一成果将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袁隆平的经典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特别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从此自己下决心要学会游泳,今后能遇难救人。9岁逃难到了重庆,每到夏天,放学回家后自己就要去长江边的“龙门浩”戏水。渐渐地,他掌握了熟练的游泳技术,甚至可以搏击嘉陵江和横渡长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去试一试。

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汉口的预选赛中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而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接下来,袁隆平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时,袁隆平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了多次。

这件事给予袁隆平很多启迪:凡符合实际的“不服气”思想,不一定是消极因素,有时可以变成积极因素。正是这种“不服气”的思想,催他积极进取,克服困难,努力拼搏,去争取胜利。也正是这种“不服气”的思想,在他科研实验中遇到更大困难时,总是给他精神力量,促使他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攀登高峰!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和精神启示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9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袁隆平的感人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31位用户喜欢。

德安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乐新钧说:“德安县隆平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以袁隆平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希望隆平学校继承和弘扬隆平精神,带头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全县各中小学也将以此活动为契机,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隆平学校自2016年创办以来,就把弘扬袁隆平精神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安排3天的时间专题学习袁隆平精神。学校每学期都开展讲袁隆平故事比赛,表彰一批“隆平好少年”,并颁发“隆平奖学金”。自开展-学习教育以来,学校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让袁隆平精神进入课堂。“每周安排了两节课的时间,讲袁隆平故事,宣传袁隆平精神:隆平与学校、隆平与德安、隆平与中国、隆平与世界……一个个学习专题把隆平精神讲深讲透。目前,学校正在编写袁隆平精神的校本教材。”校长吴敦旭说。

袁隆平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为此,隆平学校投入120万元打造“隆平文化”景观。吴敦旭向记者介绍,项目工程已经开标,分“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四大块,让学生在这里体验农耕之乐。

像隆平学校一样,德安全县各学校都组织力量开发传承袁隆平精神的课程资源,让袁隆平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每一个学生立志“要做一粒好种子”。

《袁隆平事迹材料心得(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