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栏目

医生的个人事迹材料(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06 19:00:03 热度:50

医生的个人事迹材料

医生的个人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36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27年前,他怀着“精医重德,用心服务”的信念献身于妇幼保健事业,开始了从医之路。多年来,他初心不改,始终秉持着一颗赤诚之心,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坚守在临床一线,以永无止境的攀登精神和创新意识,潜心于儿科临床的研究和发展,对医术精益求精,对患者视同亲人,为全县妇幼健康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坚持热情服务,对患儿施以慈母之心

从医二十多年来,在他心中第一位的永远是患者,他始终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每一位患儿,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去年冬天全国各级医疗机构都经历“流感”导致的“病人潮”,我院儿科的日门诊量以及住院患儿人数都达到了平时的数倍,为尽快帮患者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刘主任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由于太过劳累,他病倒在了儿科门诊。视患儿如己儿,每当看到患儿受流感的折磨,他就心急如焚、心如刀割,尽管自己病倒了,但他仍坚持带病上岗,日以继夜的工作。在患病期间,他每天都是夜间进行输液治疗,输液结束后再巡视一遍病房,查看完患儿之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正是由于他无私的奉献,忘我的工作才保证了在流感流行期间未出现一例医疗差错事件,保证了每一个患儿的医疗安全。

以真心换真情,化解医患矛盾于无形

作为科主任,常常要调解科室里的一些医患纠纷,有些纠纷其实没什么大事,既不是诊断错误,也不是用药问题,仅仅是几句话不投机。患儿家属因孩子生病而焦虑,从而因一点小事情责怪医护人员,经过解释常常能解决问题。有一次,一对母女夜间因孩子不退烧大闹,值班护士、医生都不能解决,一定要科主任出面,还扬言要投诉,他凌晨2点多钟来到医院,谁知家属一看到他来了,就不闹了。家属说:“要的就是主任来看她的孩子。”值班医生、护士哭笑不得。但他很淡定,耐心仔细地给孩子看病,同时做好解释工作,化解了一场纠纷。久而久之,患儿及家属逐渐对这位“医生爷爷”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不仅可敬、可亲,而且还很可爱。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他有自己的沟通技巧和秘籍:先道歉、打招呼、再赔不是。在他的安抚之下,一个个“纠纷”总是在无形中被化解,家属们最终都能够宽慰和理解。

为了妇幼健康,他无惧雨雪无畏风霜

无论春夏秋冬,哪怕已进入梦乡,一有电话,便迅速赶往医院。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由于高龄产妇较多,分娩时出现异常情况的几率就较平时升高,因此因新生儿情况不好,深夜被叫往医院是常有的事。记得年前下雪的那个晚上,一产妇产程停滞,胎心率不好,要他来医院做窒息复苏准备。接到电话,立马冲出家门冒着风雪赶往医院。到达医院时患儿还未娩出,他就在产房等待胎儿娩出。由于产程过长,胎心持续不好,出生后孩子窒息了。他立即实施了窒息复苏,复苏成功了,孩子得救了。他常说“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家长的无比喜悦是给他最好的回报”。

热心公益活动,他与妇女儿童成挚友

日常工作之余,刘主任经常参加县里组织的义诊活动。深入乡村社区为辖区患儿义务看病的同时,为患儿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解一些育儿常识及儿童保健常识。由于其经常义诊的原因,许多乡村社区的人对他都十分熟悉,以至于每次下乡都有很多抱着孩子的妇女围坐在他的身边认真的听他讲解育儿知识。也正是因为此同事们,宝妈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妇女儿童之友”。

用心做人做事,为妇幼事业殚精竭虑

作为儿科主任,他医术精湛,每当工作中遇到问题都会认真阅读相关医学杂志和书籍,寻找最佳诊疗方案。他坚持不断地学习,并注重临床实践,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断能力日益增强。同时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认真带领科室内10名年轻医生共同钻研业务、培育医德,在他的培养下,科室里年轻医师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他始终以宽厚仁慈之心珍爱生命,用良心、良知去关怀病人;

热情接待每一位小患者,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病例,用“爱心、仁心、耐心”来真诚的为患儿服务,并谆谆告诫青年医生要以德行医,要坚持多奉献、少索取,要带着亲情看患儿,想着病人去开单,根据病人病情合理开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不开大处方,不做不必要的检查。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伟大出于平凡,他的辛勤付出结硕果

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他减轻了无数患儿的病痛,也拯救了孩子的生命,他默默的奉献着,忘我地工作着,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他常说,对他影响最深并一直指导他从医理念的是我国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的一句话:做一个好医生,必须具有“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艺术的服务”之理念。从医27年来,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娴熟的专业技术,努力践行着其座右铭--“精医重德,用心服务”。在他的带领下,2017年儿科年门诊量18072人次,住院病人1077人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先后多次被评为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医生”等多项荣誉称号,并担任x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x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科分会委员、x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x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x市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等多项职务。

多年以来,在不辍的工作中,他不畏艰难,勤奋好学,一身正气;

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到了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用汗水和心血为妇幼保健事业谱写了华丽的篇章。

医生的个人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65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19分钟,慢速需要26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他,有着医者的慧心巧手,更有着医者的良知厚德,三十余载坚守临床一线,甘之如饴,如痴如醉,以不懈的技术钻研赢得了同行的尊敬,以无私的爱心奉献换来了病人的爱戴。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从不喊累;

技术上,他精益求精,从不满足,他就是x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x。

他自幼立志做一名医生,对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有着神圣而美好的向往。1987年大学毕业后到x地区胸科医院内科工作,1992年到x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工作。大家都知道,急诊急救,是生命的绿色通道,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是一个工作繁忙、急危重症病人多、突发事件多、纠纷多发的科室,工作加班加点到深夜是家常便饭,很多医生都不愿意干这个科室,但是他依然服从领导安排来到急诊科。当时的急诊科刚刚成立不久,还不成规模,业务发展还很渺茫,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劝他找找领导调到骨科或者心内科工作,但他憨厚一笑,说工作总得有人干,急诊科也需要医生,就这样他来到急诊科一干就是二十六年,他从一个年轻的医生成长为一个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在他的不懈努力与带领下,x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已经成为x山区急救医学中心,是x市重点学科,这些年他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急救医疗人员,为x市北部及周边市县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急诊科收治的往往都是病情发展迅速、病种复杂、诊断困难的急危重症病人。对这些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抢救病人更是需要争分夺秒,无论是值班还是在家休息,他接到科室求救电话,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第一时间为病人救治,无论遇到什么样病人,他总是沉着泠静应对,科室医护人员常说,只要李主任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他常说患者来到我们医院就诊,把健康乃至生命交给了我们,是对我们莫大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遇到那些不能描述自己病情的重症患者,他总是认真查体,仔细诊断;

遇到那些由于着急而暴躁激动家属,他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解释;

遇到那些因醉酒打架闹事的患者,他总是尽力安抚,想方设法让病人尽快得到救治;

遇到那些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病人,他总是帮助翻身脱袜从不嫌弃;

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总是放弃在家里的一切冲锋在前,2003年他为抗击非典与家人隔离,在医院一待就是一个月,由于工作突出他被沂水县人民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农村出身的他,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体谅病人的疾苦,更体谅病人的难处,他从来不给病人在经济上增加负担,他从来都是能用便宜药品治好病的,不给病人用贵药,从来不给病人过度化验检查,点点滴滴为病人节省,在同行中有很好的口碑。他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中,无怨无悔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死亡线上拉回不计其数的病人。看到一条条生命从自己手中活过来,他时常高兴的像个孩子,他总是说救活一个病人自己的灵魂也可以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在他心中医术可以前行,但医者不能忘本,“有病人,才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成了他的口头禅,因此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坚守,他看得比什么都重。他说,至今病人一声真情的“李医生”,依然会让他动容,因为那样的呼唤满含信任与理解,是最纯朴的东西,融入血液,化作生命。

业务上一步一个脚印,不懈追求,精益求精,从不满足

对他来说,技术没有止境,追求不能停步。他潜心临床诊疗的同时,对科研和技术总是身先士卒,带头攻关,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承担x省科技厅科技发展项目一项,获x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十余篇,其中中华级论文五篇,参编著作四部。2016年他所带领的急诊科加入x省胸痛联盟,并进行了全国胸痛研究,2017年9月他有幸参加了由中华医学会在北京组织的中国胸痛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编写。近年来他作为x省急诊界著名专家经常在学术交流会上进行讲座,受到同行好评。

虽然他的业务水平在行业中已经得到了认可,但他从不不满足,一直不停的学习,他经常说,精湛的业务水平才是为人民服务的有力保障。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他善于开动脑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x山区农药应用广泛,有机磷农药中毒也是常见的急症,传统治疗是清除毒物,应用特效解毒剂治疗,解毒剂是指抗胆碱药阿托品及复能剂,应用阿托品的原则是快速达到阿托品化,然后再维持一定量的阿托品应用,一般病人的治疗也得常达七至十天时间,危重病人时间会更长。他研究发现抗胆碱药及胆碱酯酶复能剂都不能解除体内农药,只是对症处理,他通过认真研究中毒机理,创新的规范了救治用药,使大部分有机磷中毒患者,由住院十几天减少到二至三天左右,死亡率由原来的7%以上,下降到2%以下,花费由原来的一万元左右,减少到一千元左右,该项目通过医院科学委员会鉴定为国内首创,推荐到x市科技局立项研究,获x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推荐到x省科技厅,x省科技厅作为x省科技发展项目立项研究,省内专家鉴定为世界先进水平,该项目在省内外各级学术会上介绍引起轰动。

在3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他诊治了无数的病人。见惯了生离死别,但他始终保有爱心。他常说“没有爱,就当不了一名好医生,急危重症患者尤其需要关爱”。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医生的职责,诠释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他成功抢救了大批急危重症患者,经常收到来自患者及家属的表扬信和锦旗。曾有一位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好,医生曾告知这个病人无治疗价值,劝其回家,但这位患者家属不愿意放弃,慕名来到x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找到他,经过他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仔细检查后明确诊断,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疗,病人奇迹般的好了起来,至今多年未曾复发;

还有一位敌敌畏中毒患者,一直昏迷,在某三级医院住院治疗十天不见好转,后转入某省级医院治疗近一个月仍不见好转,专家讨论结论是该病人治疗价值不大,但家属仍不死心,询问该院专家还有没有擅长治疗中毒的医院,专家告诉家属说x市中心医院治疗有机磷中毒水平最高,你可以过去试试,但一定要到急诊科找一个姓李的主任,家属辗转来到急诊科找到他,经过他精心治疗后痊愈出院,当时在同行业引起轰动;

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一口服一斤甲拌磷(3911)自杀患者,该院对此类患者治疗没有成功的经验,听说x市中心医院急诊科x主任治疗这类病人效果非常好,洗胃后用救护车直接送来我院急诊科,经过十几天的精心治疗痊愈出院,家属出院时掏心窝子说:“我们当时从大城市向县城医院转诊时心里没有底,没想到李主任水平这么高”。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就连省内专家谈起x主任治疗有机磷中毒时,都说李主任治疗有机磷中毒全省第一。

北方地区冬天农村习惯于煤炭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很多,严重的中毒患者治愈后常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轻者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重者昏迷,治疗难度非常大,他积极开动脑筋,在总结国内外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加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这一改革收到了巨大成效,使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病程缩短,治愈率明显增加。

注重专科建设,打造一流急诊急救团队

急诊科经常承担大型车祸、集体中毒等事件的抢救工作,因此团队的协作至关重要,救人于水火,救人于危急,生机转瞬即逝,因此必须加强团队协作,作为x市急诊急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他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他时常说“一个好的团队可抵得上千军万马”,因此他对塑造团队精神、凝聚团队合力高度重视,一直致力于打造急诊急救专科团队,承担着科室住院规培医师、全科医师、进修医师及实习学生的教学工作,手把手的严格带教,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2007年急诊科被评为住院医师规培先进科室,他被评为优秀教师。

“浴火重生”,行板如歌。对于病人,那是一首首生命交响曲,对于医者,同样是经历生与死考验的人生之歌、灵魂之曲。医生,对于别人也许只是一份简单的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对他,却是一份为之倾注、热爱一生的事业,他扎根于临床一线,不求虚名,无私奉献,用精湛的医术带领他的团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他古道热肠,见义勇为,受到当地群众称赞;

他兢兢业业,以纯真质朴的医者情怀救死扶伤;

他说艺多不压人,干技术需要有学无止境的精神,是做医生职责和本分;

他人到中年考取博士,成为县级医院为数不多的博士医生。他就是x市见义勇为英雄、x县道德模范、x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x。

医生的个人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__X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多年,一直都是把“医者仁心”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从医风格,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在医疗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视病人为亲人,为无数的患者解除病痛,也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良好赞誉。

2020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晚饭后,有一位老病友突然打电话说自己的家人出车祸,胸部严重外伤。听说他现在在__X市人民医院工作,直接把亲戚把他送市医院抢救的。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就跑步来到医院ICU病房。患者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肺挫裂伤、血气胸、创伤性休克,伤情非常严重,给病人检查后积极组织、参与抢救工作,因为诊断明确,抢救及时,病人很快脱离生命危险,体征趋于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每天再忙都要去ICU病房查看患者病情,为患者进行精心的治疗。病人伤情恢复的很快,快出院时,其女儿将两千元红包塞到他的手中,说是无论如何都要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当时__X推脱不了,就先收下了,之后叫护士长把这钱交上病人住院费。

来到__X市人民医院工作后,这样的例子,在__X的工作中数不胜数,不胜枚举。__X一如既往的坚守着自己三十多年从医风格和医者情怀,把自己仁爱之心通过精湛医术撒播于广大的患者心田,多次收到病人和家属送来的锦旗和感谢,然而他始终如一,带着一颗仁心,为病者去除伤痛,为医者传播德风。

医生的个人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70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我是一名乡村医生。为周围的乡亲们作预防保健,治病疗伤工作。我拖着重度残疾的双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务于社会,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却是那样的精彩。

1975年,一场萧瑟的秋雨后,我不幸患上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走过一步路。贫寒的家境,苦闷、彷徨、无助甚至绝望伴随我度过了本该是无忧无虑,从满天真与童趣的童年。

也许是命不当绝,上天虽然没有给我一双健全的腿脚,却赐予了我能吃苦耐劳而又自强不息的好父母,我们真情无私的呵护,不向苦难低头的可贵品质,还有那些好心村民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开导,使我逐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别是看书学习,驱走了我心中久积不散的阴霾,感受到阳光的明亮和灿烂。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开始尝试着自学。家里有《小人书》和一本撕的没有部首的《新华字典》。我就把《小人书》上的字一页一页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标到《小人书》字的旁边,然后一遍一遍的去读。不到半年我就认识一千多字。之后,我借来旧课本开始按照课本学习。

这就是我自学的开始,从a o e开始念起,从一笔一划开始写起,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算起。学习使我过于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有了乐趣,当然这背后要付出比常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劳。

学习更给我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了对生存和生命进行深刻思考的营养,特别是我知道了许多残疾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保尔、张海迪,他们也是残疾之躯,处境也非常艰难,但是他们没有因为身带残疾就失去对生活的勇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迷茫不振,没有逃避现实,而是勇敢地直面人生,昂起头,挺起胸,自立自强,向命运挑战,向不幸抗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触动着我,感染着我,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为我的人生信条:虽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奋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不成为社会包袱、不成为家庭拖累的人。张海迪不是说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生活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吗?那么小小的我就要为了自身“站起”、改变命运而刻苦学习。就这样,白日苦读,夜伴孤灯,七年辛勤自学,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知识照亮我前进的航程,信念赋予我攀登的勇气。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乡村,远赴千里之外的省会石家庄,自费在一所医学院跟班学医。

我想做一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疗伤,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石家庄学习了的三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环境变化和身体残疾给我带来了许多困难,功课的压力我要坚持顶住,迎头赶上。日常生活中,上楼下楼、打饭打水、洗衣服、上厕所等一些琐事,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可是对于我而言却是何等的艰难。但我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仍然以坚韧挺过每件难事,用微笑迎接每个黎明。

我的学习成绩在全系也是很优秀的,教授们对我的经历既感到惊讶又很是赞赏。惊讶的是我的自学历程,赞赏的是我虽是自学,但成绩却一点也不比正式参加高考学生的成绩差。05—06我连续两年被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的荣誉。

三年寒窗苦,不付有心人,我拖着瘫痪的双腿,以一个跟班生的身份,圆满完成了医学大专课程的学习,留给老师和同学的是身残志坚的感动和优秀的学业成绩,留给自己的是沉甸甸的收获和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力量。

踏着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脚步我也回到了哺育我成长的故土。

记得我刚回来就赶上夏秋季节时的腹泻流行,这种病几乎每年都会流行。原因就是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的不良。乡亲们知道我回来了,有的人试着来找我看病。望着乡亲们那种期盼已久的眼神,我既是怜悯又是同情。他们太需要懂得医学知识的医生为他们服务了。我把带回的药品无偿的分发给了已发病的人们,然后向健康人群宣讲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腹泻流行期间应注意的起居饮食。人们很乐于接受我的宣讲。同往年比较,这一年的腹泻发病率明显的下降。

开办诊所,对于一个靠手摇三轮车才能出行的残疾人而言,困难可想而知。办各种手续的周折,特别是开始资金仅有500块钱,所进的药品数量少,品种单一,每周都得往十几公里外的县城跑一趟进药,每趟都要花上半天的功夫。这里的土路并不平坦,斜坡坑洼随处可见。路上每逢斜坡坑洼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气,摇着车努力向前冲,因为只有靠这一点点的冲劲儿惯性才可能冲上斜坡,穿过坑洼,滑下来了还得再来一次甚至两次三次四次,胳膊累得抬不起来,即使在冬天也累的浑身是汗,好多次赶上手摇车坏了,不管寒冷、暴雨还是狂风,就只能在路边等,等着路过的好心人来帮忙推一推,或者给家里报个信儿……命运是不公的,生活是无比的艰难,但是我没有因此而流泪。当手摇车坏了,有人路过时我还是以微笑来邀请帮忙,决不把痛苦与无奈表露在外,因为我不愿意在人们的同情中活着。

医生的个人事迹材料怎么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病毒我不怕你,你快给我走开!”1月29日,小余在日记中给自己加油。从这天起,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浙江支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疗队队员。

凌晨3点上班,上午9点下班,连续工作10多天,这个25岁的姑娘声音略显疲惫。“疫情发生后,我每天都刷微博、看新闻,眼瞅着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心里又急又难过,当时就报名来支援。”没过多久,小余便被选中。

入院后,小余与另外两名护士照顾40多名患者。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上药抽血补液……十几天奋战下来,如今的小余心里有底、手下不慌。“戴着两层手套,也能快速摸到静脉抽血;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也不影响倒水送饭。”小余说。

2月14日,小余护理的两名患者治愈出院,她非常兴奋:“特别开心,这是我们团队战斗的成果。”

最近几天,小余明显感觉许多患者变得更积极乐观。“前两天给一位大叔送药,他突然说了句,你们都来了十几天了,想家吧?等疫情过去,再来武汉我给你们当导游。”小余鼻子一酸,却还是露出微笑:“当然想家,但这里更需要我!”

《医生的个人事迹材料(5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