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栏目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材料实用(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06 08:10:03 热度:48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材料实用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材料实用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54位用户喜欢。

祖国在日夜强盛,从当初的衰败到现在的强盛经历了多少岁月,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从原来的不懂,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人们现在懂得了电脑,懂得了如何上网,这又是文化的一大进步,是一历史的改变。现在的科技发达了,人们开始用电磁炉·微波炉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好了,祖国也富饶了。

在这些年的变化里我们经过了许多的灾难,最近有512地震,还有“莫拉克”台风等等,但人们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团结起来克服困难。当初在建国之初,经济发展缓慢,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跌倒过,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坚强的爬了起来,现在改革开放,壮壮高楼拔地而起,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港澳的回归,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样坚不可摧,面对雪灾,地震,无情的灾难我们团结一心,挺起了坚实的脊梁骨

在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后人们依然顽强,在克服困难之后,人们又快乐的生活着,和往常一样,非常高兴非常快乐,因为我们的祖国又更加强盛富饶了!

这些年的故事说都说不完,但这这些年的改变太让人惊讶了,所以,请大家相信我们的祖国会变的更加强大和富饶,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高兴!我们要努力的建设家园,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更强大,中国有我则更强!

感动中国刘秀祥人物先进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3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另一片天地。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20-年到20-年,望谟县中考成绩40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平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这些学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平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们学业有成,回到故乡,望谟县的贫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谟县的贫困率已经不足3。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今年,刘秀祥被成功评选为“最美教师”,这个曾经睡猪圈,背母上学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改变了无数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在被评选为“最美教师”之后,刘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门对老师的德育进行培训,他说只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在望谟县的8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一名学生,他说:“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

无论是扎根望谟的刘秀祥,还是为学生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这些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这些“最美教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28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80位用户喜欢。

丁晓兵,男,1965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83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730部队政治委员。他在1984年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荣获为他特批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被誉为“独臂英雄”。20多年来,他牢记使命,献身国防,以伤残之躯续写了人生的辉煌篇章。他结合工作实践创造的鲜活经验,有105条被上级肯定和推广。

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部队评为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

2006年12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他是一位独臂英雄

1984年10月,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

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他,不忍就此让他而去。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C血浆。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他因此荣立一等功,荣获为他特批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

他是一名残疾的正常人

凡是和丁晓兵接触过的人,无不从他身上感受到那种不甘平庸、永不服输的锐气和力量。伤愈归队后,他到军事学院学习。从军事学院毕业后,他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凤凰山窝里担任连指导员。他上任的第二天,连队组织紧急集合训练,全连都集合齐了,他的背包还没打好。当他最后一个出来,站在全连面前的时候,面对的是一片同情的目光。他感到极度羞愧,暗下决心:一定要用一只手创造一流的业绩!

为了练好工作技能,他从用左手拿筷子、系腰带、练写字等生活技能练起。为了练好打背包,他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脚、嘴和左手并用,练得手指磨破了皮,嘴角流出了血。掰手腕,全连人双手没有一个掰得过他的;就连开摩托车,他也“有一手”,至今没人知道他是如何控制右把手油门的。在八大军事科目中,丁晓兵七项优秀,一项良好。

正是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执著精神,丁晓兵走到哪里,就把红旗扛到哪里。从当指导员到当团政委的多个岗位上,丁晓兵和他所带领的单位获得的奖牌、证书和奖杯累计达288个,这些都真实地记录了丁晓兵为党的事业自强不息,追求不止的奋斗轨迹。

他是一名与时俱进的领导

丁晓兵历任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武警团政委,在武警某团官兵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别看政委一只手,抓部队建设他确实有一手。虽是一句戏言,却道出了官兵对丁政委的由衷赞赏。作为部队的一线带兵人,丁晓兵始终关注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创造新办法,解决问题,带领部队与时俱进。

比如他创造的“心理自我调节12法”。当他发现官兵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时,就主动到同仁医院向专家请教,潜心学习心理学知识,细心观察心理疾患的表现特征,与身为军医的爱人一道研究心理疾患早期发现预防和疏导调节的方法。他的“心理自我调节12法”得到武警部队心理专家的充分肯定。

又比如他创造的“群众性教育20法”。根据青年官兵思想活跃的特点,为提高官兵参与教育的积极性,1999年,丁晓兵带领政治处的同志吃住在基层,半个月时间内,他一个连一个连地进行调研,归纳了实话实说、一事一议、新闻点评、模拟法庭等“群众性教育20法”,被武警总部在全部队推广。

丁晓兵当兵的这二十多年,是我国社会发生大变革的二十多年。部队环境任务有新变化,丁晓兵必然潜心研究应对之策。部队有了新装备,丁晓兵必然潜心研究驾驭之法。丁晓兵常说,思路决定出路。他的思路很宽,办法总是很多,总能够不断用创新精神解决部队建设中的难题,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他是党的形象代言人

一位将军称赞丁晓兵:“他把党的形象看做自己的第二生命,他死过一次,所以更加珍惜生命;他珍惜生命,所以更加珍惜党的形象。”丁晓兵正是这样时时处处维护着党的形象。他下连蹲点、检查工作,绝不允许摆放香烟水果搞特殊;他外出办事,都是自掏腰包请随行的工作人员和司机,绝不到团里报销;团里谁要是敢给他送礼,他绝不给情面,所以全团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过任何形式的礼物。

在丁晓兵珍藏的为数不多的军旅纪念品中,他对一张褪色的军用吊床格外珍视,一有闲暇,他就会静静地躺在上面,摇一摇,想一想。促使他这样做的,是当年一个非常有名气的战斗英雄经不起利欲的诱惑,沦为人民的罪人的例子。丁晓兵还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他会常到烈士陵园看看,看着长眠的战友,他就能找到自己作为党员干部,为谁掌权、怎样做人的答案。

他是一位英雄,在战斗中屡立战功;他是一位斗士,坚强的意志铸就了他铮铮的铁骨;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丁晓兵家的客厅里,挂着他用左手书写的诗句:“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我愿做一竿翠竹,有骨有节,顶天立地。”这是丁晓兵对自己的鞭策和要求,而在他人看来,这正是对丁晓兵崇高品质的生动写照。

感动中国魏青刚先进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70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07位用户喜欢。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古今往来,所有的仁人志士,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舍身求义”,令人十分动容。

曾经有一名朴实的河南小伙,在别人身处海潮险境时,立刻三次扎入水中营救,最终顺利救出落水女子。

那么,这名不顾个人安危的正义勇士魏青刚,在救人离去后,现状如何?

一、乐于助人

魏青刚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他虽是贫穷孩子,却有一项技能,那就是游泳。

他天性善良,酷爱乐于助人,每次别人遇到困难,即使没有向他求救,他也会站出来,默默帮忙。

因为家境贫穷,魏青刚17岁时,就外出打工,虽然生活充满心酸苦楚,但他积极向上,从没退缩。

2005年的8月8日,他来到青岛,在这个旅游城市,“麦莎”台风引发的海潮十分壮观,却也带来了危险。

二、危急时刻

一名女子正在青岛崂山海岸边玩耍,突然,巨浪毫无征兆将她席卷,眨眼之间,她就被陷入冰冷的海中。

场面一度陷入慌乱,众人都被眼前一幕惊呆,纷纷逃离,四下奔跑,谁都没有注意到卷入海中的女子。

魏青刚却不一样,他注意到了她,在危急时刻,他心系女子,又因自己颇懂潜水法,便从一人多高防浪墙上跳下。

三下两除二,魏青刚就赶到了女子身旁,抱起奄奄一息的她,就使劲往岸边划去。可是,一个大浪又开始袭来。

三、三次救人

魏青刚不敌巨浪勇猛,两人都被重重拍晕,女子被拍回海里,魏青刚体力渐渐不支,只能暂回岸边休息。

只须片刻,他就调整好自己,重返黑压压的海水中,在浪花间找寻女子的踪影。

找寻无果后,海水汹涌异常,为保存体力,他又再次回到岸边休息,只得一会儿,他突然发现一个身影,那便是落水女子!

此时不救,她变会彻底落入海底,再无任何生机。思考下,他毫不犹豫游向女子,与海水搏斗,终于,他抓住她的手,把她拉上了岸。

四、现状

当时,有人询问魏青刚的名字,他只说一句:“我是河南的,在这里打工。”后来经过多次打听,才找到他。

落水女子感激不已,想拿出500元钱,感谢魏青刚的“三次救命”,但被他拒绝,他表示,他只想救人,自己再穷也不收这个钱。

2005年,魏青刚的事迹感动全国,因此,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魏青刚的救人事迹已经过去了15年的时间,他已经不是那个站在青岛观海的少年,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现在,他已经在一所轻工业学院,从事着与绿化管理相关的工作,作为一名“退化“的普通人,他表示,那只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2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36位用户喜欢。

虽然每年只有十个人,有真正打动我的,也有让我无感的,但是今年的张丽莉--一个危急关头舍身而救下了学生的老师。这个看似普通的人却让我潸然泪下。

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张丽莉不用后退一步,哪怕是站在原地不动,她都没有生命危险。可她毅然选择了飞身向前,将即将被车撞到的两名学生奋力推开,而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重重碾过,造成双腿高位截肢。她今年刚满29岁,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所有人,她的病情更牵动了人心,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女教师”。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支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的女教师,用行动谱写着最伟大的赞歌。他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女教师”。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我们听到和看到的那些不愿听到和看到的丑恶事情,曾经让我们甚是困惑迷茫。当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轧过,而身旁18人路过竟视而不见,被车二次碾轧致死;当地震来临第一个跑出教室的老师“范跑跑”还在振振有词;当“彭宇案”一度让人不相信这世上还有好人在;当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怕遭反诬……一件件冲击这做人的道德底线,人们不禁叹息当今社会的浮躁不堪、人情的冷漠和道德沦丧。连温总理也曾在一次紫藤花上感叹:“如今社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当我们这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次次遭受挑战与冲击时,我们的身边也在不断涌现出人间大美大爱的感动事迹和感动人物。像奋不顾身用手臂借助此时楼坠落的两岁女童而受伤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像深圳打工的19岁女孩不惧危险用“天使之吻”救下轻生男孩的“最美少女刘文秀”,像发生在生死关头奋不顾身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在丽莉”……正是他们的大美大爱,犹如一根擎天柱,撑起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天,让我们在灰暗的感叹中惊喜的看到一道道人性光辉的闪耀。也正是他们一次次善良和美丽的义举,在一次次激发我们整个社会一种向善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一块块铺路基石,当这样的基石一天天多起来时,我们前行的路就会越发的平坦,我们的内心就会生发更多的希望和鼓舞,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温暖和感动,我们头顶的道德天空也就会更加蔚蓝,我们这个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我相信,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定能凝具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样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感人先进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顾诵芬对航空的兴趣始于燕京大学附属小学读书时期。当时,哥哥顾诵诗就读于市区里的崇德中学,学校里的学生用硬一点的纸板做滑翔机,用橡皮筋弹射。哥哥把学校里做好的滑翔机拿回家里,带着弟弟顾诵芬在空旷处放飞。在天空中翱翔的飞机模型吸引了年幼的顾诵芬,他以极大的兴趣与哥哥一起开始制作,一起在外放飞。入读中学后,他又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本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传记——《一个飞机设计师的故事》。这是苏联飞机设计师雅科夫列夫的自传。

“1937年七七事变,有天早上把我炸醒了,日本飞机排得很整齐往西边去,紧接着就是炸弹响。1939年我们到上海,二战快结束的时候上海(日军驻地)经受了美国飞机的轰炸,所以我知道二战美国人之所以占优势,就是他们的空军厉害,所以航空非常重要。”

不久后,顾诵芬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1951年,顾诵芬大学毕业。因为_,我国急需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上级组织决定,这一年的航空系毕业生要全部分配到中央新组建的航空工业系统。面对母亲的不舍,怀揣着航空梦想的顾诵芬,踏上了北去的火车。与他同一批的毕业生都被分配到飞机设计和航空技术研究部门,唯有他被留在了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机关。一心想设计飞机的顾诵芬,因此还有一点小小的不开心。

感动中国人物钱七虎先进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13位用户喜欢。

“我是1937年出生的。那时,民族灾难深重,母亲在逃难途中的小船上生下了我。七岁时,父亲因贫病离世。”回忆起早年的往事,钱老深情地说,“时代这个词,在我们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亲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跨越,从此就死心塌地跟党走。”

“要是没有1949年江苏的解放,我就会和我的兄、姐一样失学、失业,是政府的助学金支持我念完了中学。”

高中毕业时,作为上海知名中学的高材生,钱七虎有直接选派到苏联学习的机会。但这时传来消息:国家急需一批军事人才,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将在应届中学生中招收一批优秀毕业生。

一边是前途光明的留学生涯,一边是使命召唤的家国责任,钱七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明白,自己是受过苦的乡下穷孩子,能走到如今这一步,靠的是党和国家,现在正是回报祖国的机会。

从哈军工毕业不久,钱七虎又被选拔赴苏联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留学深造。学成回国后,他一头扎进了我国防护工程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

当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科研事业举步维艰。某大跨度钢架、钢筋混凝土防护门研究设计任务下达,国内对于大型防护门的变形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钱七虎加班加点翻译整理出10多万字的外文资料,还学习了计算机语言编程,并开设系列讲座。“当时,没有大型计算机,就用穿孔纸进行数据输入。由于穿孔机打孔不圆,经常引起停算,我后来索性进行手工穿孔。”钱七虎回忆道。

两年后,这项国内防护工程领域首创的科研成果通过鉴定,运用于当时我国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钢筋混凝土防护门,并获得成功。

感动中国名人先进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9位用户喜欢。

1971年,朱彦夫开始为张家泉架电而奔波。没想到,这场“仗”整整打了7年。架电器材短缺,供电部门爱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到处联系架电器材,原本要两个小时卸一次的假肢,经常一捆就是十几个小时。

7年间,朱彦夫拖着残疾的身体,先后乘火车跑上海、南京、胜利油田、陕西联系材料来解决村里的用电问题。有太多这样的酸甜苦辣,但终究,两万多公里的奔波,换回了15公里的架电材料。1978年张家泉村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成了全乡第一个用上了电灯的村。

清廉公正,用抚恤金接贫济困

六七十年代的张家泉村,家家日子过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饱、穿不暖,有的无钱看病。只要朱彦夫知道的,他必会想方设法尽力去帮助乡亲渡过难关。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个,家里人多地少,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1971年,家里实在是吃不上饭了,四弟饿得干瘦如柴。朱彦夫了解到情况后,回到家立即让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干,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粮。

朱彦夫当村书记期间,出出进进为村子里办事,从来没有在村子里报销过一分钱,帮村子看水利的、架电的上级来人,没有地方吃饭,都是他掏钱在自己家招待。25年来,他不仅没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组织伸过手,而且多次谢绝组织的照顾,主动用自己微薄的抚恤金为集体办事情、接济困难群众。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18岁失去双手双脚和左眼,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却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面对群众的期望和家乡的'落后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书记的重担,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张家泉村山山水水间,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滚行的“痕迹”。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换来了张家泉村“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景象。这都源于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源于他对祖国满腔热血、对乡亲们一片真情。

感动中国魏青刚先进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92个字,有4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20分钟,慢速需要28分钟,有245位用户喜欢。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世界上总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在这其中,有的人恶贯满盈而受到大众唾弃,而有的人则舍身为民成为了老百姓的英雄。

正如河南小伙魏青刚一般,虽然出生于贫困潦倒的农村地区,却在父亲的教导下,从小就树立起了好善乐施、助人为乐的坚定信念。每当遇到身边的人处于困境时,魏青刚总是愿意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人。

甚至当情况足以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时,他也从来不会选择躲避。十五年前,他曾三次下水救助他人,事情过后却依旧生活平淡、始终保持自己的淳朴和初心。

他生性良善而乐于助人

魏青刚,出生于1976年1月,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魏青刚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每年都只能盼着风调雨顺来保证地里的庄稼丰收。因为家境贫寒、又是农村人而没有过强的读书概念,所以魏青刚在完成国家基础义务教育之后,便毫无意外的走上了辍学并且外出打工的道路。

刚开始的他年纪尚小,根本找不到老板愿意用他,魏青刚就呆在家里尽自己所能帮父母分担农活、家务。等到自己稍微长大些,魏青刚就在亲戚的介绍下,跟着大人学起了装修活儿。期间,魏青刚虽然年纪轻轻却从来不会偷奸耍滑,每天除去完成师傅交给自己的任务,还要坚持帮助大家把手里的活全部干完,才愿意坐下来休息。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魏青刚总是忍不住会想家、想念父母,而在家时父亲常常念叨的话语,也不断的回荡在魏青刚的脑海。魏青刚的父亲在三岁时便成了孤儿,所幸有乡亲们帮助,他才得以长大。所以从魏青刚懂事开始,父亲就常常叮嘱他要乐于助人,毕竟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一辈子不需要别人。

有了父亲的教导,生性良善的他更是见不得别人身处困境,每次看到有困难的人们,但凡自己有能力,魏青刚便会去踊跃帮助。在魏青刚年仅十五岁的时候,曾经在家乡的水库旁边看到一个小孩儿不慎落水,而刚好会游泳的他,几乎没有多想就跳进去把小孩儿救了出来。

26岁的时候,魏青刚恰好在河南信阳打工,再一次遇到一名12岁的孩子滑落水中,同样的,魏青刚依旧不假思索便跳入水中将孩子捞了上来。然而事后,他却没有因为自己的见义勇为而大肆宣扬,反而只是像往常一样迅速进入自己平淡的生活之中。

关键时刻奋不顾身

从小热心肠的魏青刚,兢兢业业地奔赴在自己的打工之路上,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与妻子组建了温馨的小家庭,还在2004年的时候,迎来了自己新生的女儿。女儿的到来让魏青刚欣喜不已,可无奈福兮祸所依。

仅仅陪伴了父母几个月的女儿,却被医生确诊患有先天性肝病。并且糟糕的是,女儿可以进行手术试图治疗,不过治疗结果医生却无法给予保障。

父爱的深沉让魏青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手术,可筹备之际,医生告知的巨额手术费却再次让魏青刚一筹莫展。正当他与妻子为高昂的手术费感到焦心时,同村的乡亲们竟然东拼西凑,给魏青刚送来了皱皱巴巴的一万多块钱。

因为大家都知道魏青刚从小就是个善良又无私的好孩子,多少年来,没少为乡亲们帮忙解困。如今魏青刚遇到困难,大家自然二话不说都愿意解囊相助。

拿着勉强凑够的手术费,魏青刚感动不已。可即便大家如此努力,魏青刚的女儿却还是不治身亡。女儿离开

很长一段时间里,魏青刚和妻子都经常泣不成声,只是即便充满荆棘,生活却还是要继续。

整理好情绪的魏青刚,重新踏上了前往青岛打工的道路。2005年的某一天,在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在海滨广场的防浪堤坝周围散步,恰逢刚过去不久的台风“麦莎”余风阵阵,使得海边卷起了好几波大浪。而同在周围散步的一名女子,一时没注意到,竟然瞬间被卷进了变得波涛汹涌的海水之中。

看到这一情景的魏青刚,还是来不及多想什么就跳进了海水之中,对于魏青刚而言,仿佛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产生立马想要出手相助的条件反射。

因为浪潮十分激烈,使得周边的群众都为落水的女子以及魏青刚捏了一把汗。从小就会游泳的魏青刚,以自己多年的下水经验,很快就找到了落水的女子并且将其手部握紧。

正当魏青刚使尽全身力气,准备拉女子上岸时,一阵巨浪就好像在跟魏青刚作对一样,将魏青刚和女子一拍而散。

然而此时的魏青刚早已体力耗尽,为了恢复体力,他只能暂时上岸。待稍作休息之后,接到报警的民警也赶到岸边。当民警准备下水救人时,魏青刚却说自己已经下去过一次,对其环境比较熟悉,说完便穿着救生衣和救生圈纵身第二次跳进了水中。

然而此时此刻,落水的女子早已在浪潮的推动下卷到了更远的地方,魏青刚四处寻找,却找不到女子的身影。一番挣扎过后,魏青刚又一次精疲力尽,而且由于没有找到女子的踪影只能无功而返。

在岸上休息片刻之后,魏青刚先是在岸上确定了女子的方位,接着又一次下水救人。第三次下水,魏青刚终于找到了落水的女子,并且将其死死地拉住拖向岸边。而岸上的民警则配合魏青刚向其扔出了救生圈。

经验丰富的魏青刚游至岸边,迅速抓住拴在绳索上的救生圈,接着,魏青刚与落水女子皆顺利上岸。女子在民众的协助下很快被送往医院,而魏青刚则稍作缓和便起身要走。当民警拦下问其姓名住址方便以后褒奖时,魏青刚却只说自己是河南人来这里打工的,名叫魏青刚,随后就匆匆离去了。

后来等安顿好女子,民警想要找到魏青刚奖励其见义勇为行为时,却发现除了姓名,大家竟没有他的其他任何信息。如此一来,想要找到这位民间英雄,就更加难上加难。幸运的是,周围附近有一户人家,刚好在房屋外面装了用来防盗的摄像头,恰巧拍到了那天魏青刚见义勇为救人的画面。

接下来的时间里,为了找到魏青刚,其模糊不清的监控视频不断在新闻节目中播放,最终通过大众一传十、十传百,才找到了魏青刚本人。在经过事情的反复调查记录之后,魏青刚被青岛市崂山区认定为见义勇为的先进个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先进个人,并且颁发了两千元人民币以资鼓励。

8月15日,被救女子携家人前来感谢魏青刚,除去接连不断的感激不尽外,还拿出了五百块钱送给魏青刚。可魏青刚却始终不愿意接受,并且告诉大家,他救人不是为了钱,不管自己生活条件多差,都不会接受这个钱。

几番交流之下,魏青刚还告诉大家,他之所以会愿意无条件去帮助别人,除了父亲从小到大的尊尊教诲,还有去年女儿的去世,让他更加坚定的决心做一个无条件帮助他人的好人。

女儿的性命虽然没能挽回,可乡亲们为他筹集手术费的举动却让他时刻铭记。从那一刻开始,他告诉自己,要用更多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从而让这个世界增添一丝温暖与关爱。

如今过得还好吗?

经过那件事情的魏青刚,后来过得怎么样?会不会顺势乘着一时的轰动成为名人?有没有利用大众的感激和敬佩赚取不义之财?

事实证明,魏青刚始终如一、坚持初心,并没有因为一时的受人追捧而改变自己。在救人事情过后,有装修公司请魏青刚前往公司直接做经理,可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却被魏青刚一口回绝了,反而依旧像往常一样去做自己的装修工。

即便行为感人的他被评为了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可他还是保持着自己贫寒、疲惫的工人生活,而那一次三进三出救人的英雄经历,则被他当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抛在了脑后。

当然,魏青刚本人可以不以为然,不把自己的无私举动当一回事儿,但是其他人却无法就此让这一崇高精神落入尘埃。知情的青岛市相关部门,为了大力宣传魏青刚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专门为魏青刚开设了各种演讲、座谈交流大会,从而呼吁大家都向魏青刚学习,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充满温暖和感动。

此外,青岛市以及河南很多高层领导,也前来向魏青刚表示慰问,希望他能够协助相关部门,完成其英雄精神的宣传。刚开始,魏青刚还勉为其难抛开工作配合大家的工作,可久而久之,频繁的演讲、会议等活动让他感到疲惫不堪,因为在他眼里,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如此般重大。

于是,向来不爱言语的魏青刚,竟然主动跟负责其相关工作的人员说道:“我是普通人!我就是会点水,这事儿闹恁大是不是过分了?”

一句质朴的河南话说出来,让无数工作人员哑口无言,顿时觉得魏青刚比之前更加值得尊敬。明明他用自己的热心举动,救回了一条差点被海水吞噬的鲜活生命,而且前提是,情况紧急,每一次下水都意味着他自己也将面临严重的生命危险。

可这件事从魏青刚的嘴巴里说出来,却好像是帮别人,从地上捡起了一张纸一样无足挂齿,让人不禁感叹,他那看似笨拙的身体中,究竟隐藏着多么纯真且善良的灵魂。

如今,一晃眼,十五年过去了。新闻热度散去之后,魏青刚慢慢恢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辗转在一所学校当绿化工人。从此,魏青刚的生活境况在自己的努力下越来越好,当然因为救水事件,魏青刚也得到了很多改善生活的工作机会。不过每一份收获,都还是熔铸了魏青刚十二分的付出。

毕竟魏青刚时时刻刻都清楚,不劳而获只会让自己更加堕落。所以既然在这次机会中受到大家的欣赏,他便会尽自己所能完成份内的工作,以求不负众望。

在魏青刚的认知里,生活的好坏,都应该由自己来亲手创造。而且他在救人时,本来就没有产生过这些纷乱的杂念,只是单纯地想要保护一条脆弱的生命而已。希望在以后的时光里,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像魏青刚一样,心存善良而没有过多奢望。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自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

樊锦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长,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2015年1月起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88年任副研究员,1994年任研究员。1995年为兰州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为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名誉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40余年来,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撰写的《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是对20世纪敦煌石窟研究的总结和思考。由她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则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她还推动立法和制定莫高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大发个人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学习了“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楷模。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落实在工作上。共产党员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坚持胸怀大局、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乐于奉献。要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情,融会贯通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之中。要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处处表露先进性,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冲得出、危机时刻豁得出”,各项工作跑在前、干在先,自觉为群众作好表率。

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新世纪伟大实践的需要。今天艰苦奋斗,明天的事业就会更美好;世世代代艰苦奋斗不断前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艰苦奋斗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且坚持不懈的用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激励、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克服困难、振奋精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4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亚洲人。这种突破创造了历史,这种突破振奋人心,而苏炳添的那种坚持“进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亚洲人的一大步。但是这“一点点”是突破极限的挑战,是要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自我突破上。苏炳添说,自己从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此后,他又为自己制定接下来的0.01秒的目标,“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

为此,他保持严格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2岁还保持在巅峰状态。就是为了能不断实现“进步一点点”。

在知乎上回答“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时”,苏炳添也说训练很累,“很枯燥,有时候确实练着练着就会想,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啊太累了,还要练那么多年,怎么坚持啊……”但他也说,“这样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再次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苏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成功闯入奥运会决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人,刷新了亚洲纪录。这背后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始终如一的坚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记录可喜,但这些站上世界顶尖赛场的运动员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更可宝贵。“进步一点点就好”不仅是苏炳添的追求,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座右铭。

我们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不期速成,从“进步一点点”开始,坚持“进步”,必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龟兔赛跑的故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坚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说要减肥,然后呢,就一顿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饿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这种状态明显不可持续,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减肥”仅仅成了一句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号;有人说要阅读,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了两页之后觉得“太有深度”,弃之……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同样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学会循序渐进、持续发展。“进步一点点就好”,就是这样。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们也应该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即使只有“一点点”,但只要能坚持下去,数年如一日,十数年如一日地“进步”,就算我们破不了中国纪录、亚洲纪录,但终归能挖掘出自己潜力,实现更好的自己。

最新感动中国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颁奖辞

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传家宝,奉献还是家常饭。人们都在向着幸福奔跑,你们偏向艰苦挑战。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你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

人物事迹

国测一大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先后完成和参与完成了全国大地测量控制网布测,中蒙、中苏、中尼边境联测,京、津、唐、张地震水准会战,20__国家重力基本网的布测,全国天文主点联测,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南极中山站建站和第21次南极科考测量,国家GPSA、B级网、国家高程控制网、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的建设、施测和管理等国家重点测绘项目,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测绘保障。

珠峰高程测量工作是由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完成的。这是国测一大队第七次深入生命禁区测量珠峰,并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

20__年5月,国测一大队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最终测定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自1954年建队以来,国测一大队徒步行程累计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建队以来,有46名职工牺牲,还有许多人姓名难以寻找,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他们的生命传奇唯有大地作证。

特别致敬抗疫英雄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感动中国》把这一年的特别致敬,献给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们。此外,要致敬的还包括14亿人当中的你我他,我们应该为自己点赞,因为每个人都了不起!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7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夏天特别热,但还是热不过苏炳添,亚洲飞人、中国短跑男神……这些称号让苏炳添成为微博、微信上的热词,成为频频刷爆朋友圈的当下红人。这位仅仅有着1米72身高的大男孩,让国人刮目相看的同时,更让世界侧目———黄种人的“极限速度”是怎么突破的?全球短跑专家纷纷惊叹小个子跑出的“中国速度”。

当苏炳添正被世界瞩目时,他回到了家乡———中山,见到久别的父母,他说,很想念家里人,想好好陪一下父母,安安静静休息一下。没有荣归故里的张扬,没有载誉归来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家人的牵挂,对未来体育事业的思索。这就是中山人,敢想敢思敢为天下先,这是中山先贤留下来的精神特质,它被中山人很好地继承,而苏炳添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在百米赛场上将这一精神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苏炳添一次次创造奇迹。

苏炳添说,一开始,他的短跑事业并不顺利,而自己的进步源于起跑技术和前半程跑法的改变,即从以前先出右脚改为先出左脚,并且重点训练了30米至50米,以及50米至70米两段途中跑技术,两项技术的改变让他进步飞速……看起来,这里面似乎没有太多秘密,更多的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尝试改变,甚至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是9秒99,而我们看不到的是9秒99背后的汗水与泪水、煎熬与奋斗,苏炳添用成绩证明亚洲人同样能站在百米决赛的跑道上,用成绩展示出“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苏炳添精神”。

“添仔回来了!”家乡人在朋友圈里欢呼、祝福,平静下来,作为苏炳添的家乡——中山需要这种“苏炳添精神”,它带给家乡人骄傲的同时,带来希望,激励着中山各行各业砥砺前行。

中山,曾创造出可喜的成绩,但成绩代表着过去,如今的中山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有机遇同时面临挑战和压力。如何破局,是否能从苏炳添的身上看到些什么,是否能像全球短跑专家研究苏炳添一样来研究学习些什么,“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像苏炳添那样发现问题的同时敢于改变,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从而推动中山新一轮大发展。

我们相信,香山先贤们留下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不仅仅在苏炳添身上传承,同时会在每一个中山人的身上传承,成功没有秘密,成功靠的就是这种在苏炳添身上完美呈现的“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精神。

我们希望这种精神不仅是带来9秒99的快感,朋友圈里的雀跃,而是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凝心聚智,将中山推向最美的巅峰,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一天都感受到9秒99被不断刷新的愉悦!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素材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16位用户喜欢。

洪战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事迹在 一夜之际感动了每个人,在一夜之际感动 了全中国。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 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 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 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 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 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 仍然文弱,但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在他12岁那年,他爸爸神经病突发。一 向慈祥的爸爸突然无缘无故地发起火 来,他瞪着眼睛,任何人都阻挡不住他 砸碎了家里所有的东西。最可怕的一幕 出现了,爸爸突然抢过他疼爱的妹妹, 他妈妈哭叫着来抢妹妹,但是被他爸爸 一脚踹倒在了地上,然后将妹妹高高地 举过头顶,狠狠地摔了下来。 他妈妈不堪他爸爸的殴打。妈妈不见 了,家庭重担、丈夫的拳头让她不堪重 负,最后她选择了逃离。洪战辉哭喊着 和弟弟在周边村落寻找妈妈,夜已经深 了,妈妈那天没有回家… 就这样,他、父亲和他弟弟三人一起生 活,父亲的病情也不段反复。 在偶然的的一天,父亲捡到了一个婴 儿,她就是现在的“小不点”。 洪战辉带着妹妹去读书,年小的妹妹似 乎也知道哥哥的难处,很懂事。

洪战辉. 一个响亮的名字,一段艰苦的生涯路, 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

感动中国吴天一先进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20_年担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学会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黄文秀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20_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黄文秀以满腔的青春热血走上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把个人价值与党的事业相对接、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相连接,脚踩大地,胸怀祖国,用青春扎根基层、把深情奉献乡土、以行动诠释赤诚,用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作出令人景仰的时代回答。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材料实用(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