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栏目

袁隆平先进事迹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07 08:10:02 热度:45

袁隆平先进事迹读后感

袁隆平先进事迹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手里掌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

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欢去田垄,一有时间就到实验田去观察,去呼吸田野的气息。如果说事业的成功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到实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来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他觉得这玩意儿轻便、快捷。没料到,玩摩托车、飙车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结实了……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蹿上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矫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茏或金黄灿烂的稻田里。十多年来,他先后换过_辆不同品牌的摩托车。如今,虽已70余岁高龄,他还是经常骑着摩托车在田间转。

2001年底,在朋友们的劝说下,袁隆平买了一辆赛欧牌家用汽车。朋友对他说,骑摩托车是“肉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肉”,还是开汽车安全一些。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感觉还不错。有时,他把汽车开到了田边。他还笑着说,要去考一个驾驶证哩。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事迹简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19个字,有3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3分钟,朗读时长21分钟,慢速需要29分钟,有146位用户喜欢。

1.袁隆平的童年故事

1931年~1936年,仅仅5年之间,袁隆平随父母辗转北平、天津、江西赣州、德安、汉口等地。2岁到6岁,人生最稚嫩美好的阶段都是在动荡迁徙中度过,不能不说是个悲剧,可是坚强乐观的袁母,并没有因此而忽略了对孩子们的教育。让人惊讶的是,当袁隆平蹒跚学步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开始给他读尼采的书了。

“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宝库,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这是袁母常说的一句话。教师出身的母亲,在辞去工作后,就把她平生所学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完全放在了教育5个孩子身上。她非常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材施教以开发孩子的智商。

袁隆平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失败了不气馁,找到原因从头再来就是啦!”乐观开朗的性格,对事物不服输的精神,对于生命如火般不灭的激情和热爱,正是袁隆平小时候母亲给他的最好礼物。

后来,孩子们长大一些能听得懂故事的时候,袁母就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听。袁隆平在5个兄弟中是爱动脑筋爱提问的一个。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常常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适时的教育。

夏日的夜晚,母亲带着孩子们在院子中乘凉,这时是母亲固定的讲故事时间,兄弟们搬个小凳子围绕到母亲身边。袁隆平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他不会像其他的兄弟那样老实地坐在那里听故事,看见身边萤火虫飞舞,美丽异常,他就找来玻璃瓶,把萤火虫抓来放进去玩。玻璃瓶被萤火虫映照得通体明亮,煞是好看。

小隆平乐在其中,母亲看在眼里,便不失时机地叫过他来,给他讲了一个“京娘千里报恩”的故事。

“少年赵匡胤(宋朝的开国皇帝)从盗窟中救出少女京娘,结成兄妹并护送她回家。千里路上,赵匡胤扶京娘坐在他的马上,而他自己却牵马步行。

“然而就在这次送别之后,京娘在战乱中死去了。后来,赵匡胤在一次夜战中迷了路。忽然,飞来一只萤火虫为他引路,一直把他引出了险境。传说这是京娘死后为报答赵匡胤相送之恩,化为萤火虫,在他有难时,特地赶来相救。”

袁隆平静静地听着,他被这个故事感动了。知恩图报的萤火虫原来是美丽善良的京娘的化身!善良、懂事的二毛听了这则传说以后,再也不忍心捕捉那可爱的萤火虫了。

袁母就是这样,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并适时地给予教育。袁隆平印象最深的一则故事是母亲讲的一则哲理故事:

一天,一只胖胖的狐狸正在觅食,听见一群雏鸡在围栏里唧唧喳喳地叫着,馋涎欲滴,便四处寻找进口。终于,在围栏一角它发现了一个小洞。可是洞口太小了,它那肥胖的身躯进不去。于是,这只狐狸便绝食5天,饿瘦了自己,终于穿过了那个小洞,贪婪地吃光了小院的雏鸡。可是,这时它发现自己那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却出不去那个小洞了。无奈,它又绝食5天,再次饿瘦了身躯。结果,回到院墙外的狐狸,依旧是原来那只狐狸。

袁母讲这则故事时,袁隆平还小,不理解母亲的用意。长大成人以后,经历了一些功名利禄的引诱后,才渐渐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聪慧的母亲是在用这则故事告诉他,要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他也渐渐地体味到了古人说过的“无欲则刚”的道理。母亲讲过的这个故事,年幼的袁隆平一直都牢牢地记在心里,母亲从小给他的那些潜移默化的教育,也一直影响着他以后的发展。

2.最初的土地启蒙

1936年,受时局影响,袁家移居汉口,在那里居住了近两年。1936年8月,袁隆平进入汉口扶轮小学读书,成为一名小学生。

汉口位于汉水、长江交汇之处,古代就有九省通衢之说,水上交通极为方便。港口贸易十分繁荣,贩卖各种商品的摊贩沿江一字排开。夏天,每天早晨乡下的姑娘都会背着竹篓,装上满满一竹篓各色各样的花来卖,轻盈的花瓣还带着剔透的露珠,煞是好看。

插花几乎是那个时代所有女子学校的必修礼仪课。自幼在花红柳绿的江南长大的袁母,更是对花卉有着天生的喜爱,良好的文化素养让她对插花艺术具有更多的领悟。

“晕酣神敛,烟色迷离,花之愁也。欹枝困槛,如不胜风,花之梦也。嫣然流盼,光华溢目,花之醒也……”稍有闲暇,袁母便会一边吟诵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插花论,一边将修剪好的各色花朵插到一个装满水的大玻璃瓶里。“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房间,配上母亲流光溢彩的插花,整个小房间总是熠熠生辉,孩子们在花香中快乐地成长着。

冬天,袁母又在瓶里插上一两枝松柏枝,那松柏枝也给斗室带来满屋清香,几个孩子围着松柏枝写作业。母亲常给花瓶换水,有时见孩子们写作业累了,就给他们讲松柏树的风格。这位贤达的母亲,不只是希望孩子们努力读书,还希望他们有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一年四季,袁母的花朵从未断过,即使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她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汉口码头上随处可见的野花,对于袁母来说是不小的诱惑,所以每逢从码头回来,她总要捧回一束很便宜的野花,放在向阳的窗台上。娇嫩的花朵在敌机的狂轰滥炸、弹片纷飞里,依然美丽地盛开。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已不仅仅是一种爱好。那满室流淌的花香,更彰显出母亲从容乐观的人生态度,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袁隆平性格的养成。

如果说袁母闲时弄花是怡情雅兴,那么有意给孩子进行国耻家难的教育,则是内心夙愿最深沉痛切的表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诗句充分描述了安史之乱带来的民不聊生的凄凉惨景。与之相比,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民的精神创伤更加难以估量。在那个国土沦丧、尸横遍野的年月里,国家、土地是人们心中最为敏感和热切关注的话题。为了让刚上小学一年级的袁隆平记住国耻家难,袁母总是有意给孩子们灌输国家、民族尊严的概念。

孩子们放学后,袁母就会让他们在桌子前坐成一小排,给他们另外再加一堂课。“人是从泥土里来的。女娲把黄土和成泥,然后捏成一个个男人和女人,捏完后,她朝着那泥人吹出一口法气,于是,那一个个黄土泥人便有了鲜活的生命。从那时起,人类便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无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归根到底,我们人类都是从黄土地来的。我们吃的粮食是黄土地里长出来的,我们穿的衣服是用从黄土地上收获的棉花织成的布做的,我们住的房子是用黄土烧成的砖盖起来的……总之,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所以说,土地是生命之源。”饭后庭院里,当袁隆平问母亲人类从哪里来这个话题时,母亲如此回答的。虽然没有站在讲台上,可是声音依然铿锵有力。

土地似乎是个被烧烫的词汇。只要一沾染,就会点燃母亲的激情,像当年在摇篮中给二毛读尼采时候的激情!可能是触景生情吧,看着窗外远处日本战机轰炸留下的残垣断壁,母亲特意给袁隆平讲述了民族英雄岳飞为了捍卫国土,浴血疆场的故事。“国土是神圣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多少仁人志士浴血沙场,他们演绎了多少壮怀激烈的历史篇章,都与国土紧紧相连。”“土地是万物的母亲。'

我们民族自远古时代就对土地怀着虔诚的信仰,我们的祖先总是以隆重的方式祭祀土地。历代皇帝在年末岁首都要净身素食、叩拜土地。清朝皇帝每年三月,总要到先农坛,亲自扶犁,演示耕作一亩三分地。土地始终是人类的血脉所系,衣食父母,所以,我们要怀着最虔诚的敬意来叩拜土地。”面对眼前深重的国家灾难,母亲一改往日的温婉,一下子变成了慷慨激昂的诗人。看着母亲被热情烧红的脸颊,袁隆平深深地受到了感染,他的胸中涌动着一股莫名的热情,他第一次知道土地对于人有着如此伟大的意义。6岁的袁隆平眼前第一次感觉到沉重,他的眼前似乎出现了扛着大包逃难的人群,桃园镇那被战火烧焦的桃林,原来土地是这么伟大圣洁的载体。

这是袁隆平母亲对袁隆平第一次关于土地概念的启蒙,这次经历在袁隆平脑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3.第一次参拜神农

如果说上述母亲对于袁隆平关于土地的启蒙只是“言传”的话,那她带领孩子们参拜神农洞则算是一种“身教”了。

神农氏即炎帝,是人类的始祖。相传5000多年以前,人类多食用肉食,饱受疾病之苦。为此,神农氏,创耕耘,植五谷,训禽兽,尝百草,为民疗疾,是人们万世敬仰的先贤。1936年秋天,袁隆平一家迁居到汉口不到一个月,平时就注重孩子德育教育的袁母,借此机会带他们兄弟游览了距汉口不远的“神农洞”。

“神农洞”相传是神农炎帝出生的地方,这里供奉着炎帝的塑像。这里青山环绕,香火鼎盛,时值秋季正是农民即将秋收的季节,来这里祭拜的人络绎不绝,许多农民准备好了三牲美酒,来祭拜祖先,祈望这一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爱提问的袁隆平看到这么多人朝向神农的塑像虔诚祷告,禁不住问母亲,为什么神农这么受到人们的爱戴呢?于是母亲便给他们兄弟讲了神农诞生的故事。

传说上界神仙,见人民疾苦,欲救苍生,于是便化作一个英俊青年,投入到一个牧羊女的梦中与之相爱了。这个牧羊女梦醒之后,便怀孕了,几个月,临产前她又做了一个梦,梦见这男子交给她一本神农书,嘱她将这本书交给他们的儿子,等儿子长大了,一定要按照神农书的点化,兴修水利,耕地播种,收获五谷,造福百姓。于是,便有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繁衍史。

“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当年神农氏教给人们种出来的!”看着来往祭拜的人群,再听到母亲讲的故事,袁隆平听得痴了。不禁在母亲的引导下向这位光耀九州的神农恭恭敬敬地行了三个鞠躬礼,以表达他们一家人对这位先贤的景仰之情。

这次是袁隆平第一次听到神农的传说,通过这件事,在袁隆平的心里深深地打上粮食和民生疾苦的烙印。看着周围人们祈望和虔诚的表情,他似乎懂得了一点“民以食为天”的含义。

袁隆平优秀事迹简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17位用户喜欢。

今天的中国,发生了一件让人非常悲伤的事情,有一位爷爷他离开了,他的名字叫做——袁隆平。

5月22日13时零7分,袁隆平院士老爷爷因为病逝世,今年91岁。

以前我并不认识他,自从我们共读《稻田里的发现》这本书,我知道了中国杂交水稻走出了国门,来到了东南亚;来到了美国;还来到了非洲……杂交水稻种子洒遍了全世界。它们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袁爷爷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在过去,我们中国许多人在忍受着饥饿,吃不饱饭。而少年时的袁爷爷就开始了研究水稻,他用神奇的魔法种子,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超级杂水稻、海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对全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袁爷爷走了,为了纪念他,我们更要珍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是我们最好的纪念方法。

袁爷爷,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先进人物事迹范文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

袁隆平先进事迹有感个人心得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最好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这句话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社会的物质财富也空前高涨,社会成员萌发了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维也开始泛滥。如果任其泛滥,必然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深渊,“小富即安”、奢靡之风盛行,我们的步伐也将停滞不前。

“志当存高远”,一个青年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财富衡量价值”,将引导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层次追求,像我们的祖先一样,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创造出超越物质财富更为可贵的巨大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才是中华民族的立本之基,强国之道!

劳动模范袁隆平先进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近日,一篇公号文章《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让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获得了一波“新流量”。

首先,“请暂时遗忘袁隆平”,这个论题根本立不住脚。凭何让人们忘记袁隆平,又如何可以让人们忘记袁隆平?“吃水不忘打井人”,今天我们吃着袁隆平培育出的大米,你又让我们忘记袁隆平,除了忘恩负义,世上有这样的人吗?

其实,公号文章只是想说明: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给我们米饭吃”的人,除了袁隆平还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留给其他科学家。真是岂有此理!我们不否认,“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不止是袁隆平一人,但仅仅是因此,我们就该忘记袁隆平吗?再说,现在是创新创造的时代,“舞台”就摆在每个人面前,用一句广告语来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舞台”岂是给让出来的?君不见,占着茅坑不拉屎、在学术荣誉上殚心竭虑地造假者比比皆是,却不思如何作为,难道是社会没有给他们“舞台”吗?

再说,袁隆平是谁?相信多数的中国人都知道,他就是闻名中外的“杂交水稻之父”。但这个“荣誉”绝不是吹出来、夸出来的,而是他数十年孜孜不倦、潜心研究,用勤奋努力的汗水换来的。袁隆平是我国第一个发现水稻杂种优势现象的科学家,他1971年找到雄性不育系,1974年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此后成立“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1976年我国就实现了三系配套大规模制种,不到6年时间完成这些工作,速度之惊人,难道这些是能够让出来的吗?袁隆平的敏锐洞察力、超强组织力和坚定执行力,业界无不佩服,这也不是可以让出来的。

我们不妨看看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给袁隆平的一段颁奖词:……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面对严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20世纪70年代,中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这些事迹都归功于今天的获奖者——袁隆平。

事实胜于雄辩,袁隆平今天依然奋斗不止,显然,公众号文章是罔顾事实,说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成就被“过度放大”了,大有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意味。袁隆平,毕生梦想就是消除饥饿,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事实上,不论过去、还是今天,像袁隆平,还有屠呦呦一样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很多,他们淡泊名利,默默无闻,致力于科学研究。我们只见有学术造假者,从没见过哪位科学家的成就是被人让出来的。

可以说,袁隆平不可遗忘,也不可能被遗忘,他的科学贡献不但是对中华民族的,也是对世界的。他追求科学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做人当有良心,那些鼓吹遗忘袁隆平者,那些妒忌袁隆平科学成就者,还是好好学习一下袁隆平的创造精神吧,别辜负了这个时代,要用自己的'汗水去努力创新创造,机遇历来就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舞台就摆在每个人的面前。

袁隆平主要先进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4位用户喜欢。

为了杂交水稻事业,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视科学为生命。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袁隆平深谙这个道理。

以实践求索真理、验证真理,不断创新

科学家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袁隆平常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和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

袁隆平认为,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先后成功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的水稻产量,就证明了这句话。

淡泊名利,树立正确的身价观

作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杂交水稻培育技术更是“摇钱树”,袁隆平完全可以凭借这些跻身富豪之列。甚至有机构评估“袁隆平”这个名字的品牌价值高达千亿元。

但袁隆平表示,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不错,我身价值1008亿,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2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09位用户喜欢。

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插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说:“笑什么,爱因斯坦还拿美元支票当书签呢?”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世界级著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抽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抽烟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烟的人不想抽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抽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袁隆平个人先进事迹有感心得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国家领导人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生活。海德格尔说过:“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90后”袁隆平曾经称自己上班不打卡,下田最高兴,喜好自在,专长松懈。袁老就是这样热爱着生活,一不小心还成了“梗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的田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花费心血去适应、去提高、去改变。在工作之外,也要顾及生活、照看好家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我们依然要热爱生活,“以苦为乐”,开心过好每一天。唯有此,我们才能不为生活所累,也能更好集中精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

最后再次祝袁老生日快乐,早日实现自己的生日愿望,而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以另一种方式去守护袁老深爱的伟大祖国!

袁隆平院士先进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36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袁隆平先进事迹素材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27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91位用户喜欢。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亚试验基地做过一个梦:梦中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这是多么美妙的梦境!谁能不为一位水稻科学家对事业的如醉如痴,梦魂牵绕,发出由衷的赞叹呢?

袁隆平投身杂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几十年。他说,搞这个研究工作,是很苦的,头上有太阳晒,脚下是泥和水,但是在这里有希望,有目标,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乐。几十年来,他基本上是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究。衣着简朴,饮食清淡,闲时拉拉小提琴自娱。

他的快乐,他的充实,来自他所执著的事业。他总结说,自己一是不怕失败,搞研究难免有失败,怕失败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名利得失,过于计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俭朴,身体要好。这是一位做学问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从本质上讲,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概,不趋时,不趋利,不赶时髦,不做“时尚才人”,不要把自己当“商品”。“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孟子》)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哪里钱多,就往哪里钻。搞文学专业的改行当律师,学遗传的去当会计,学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挤……所谓“跳槽”,往往给自己出难题,结果像郑人一样,成了失败的典型。带来的是喜还是忧?假如做学问的人一味适应“市场需要”,想要多出几个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场”思维模式,选择自己的专业,还要根据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这点上,胡适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他说:他已经六十二岁了,还不知道究竟该学什么,还在东摸摸,西摸摸,“也许我以后还要学水利工程亦未可知,虽则我现在头发都白了,还是无所专长、一无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乐。”他没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标准去学时髦。“我服从了自己的个性,根据个人的兴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们,接受我经验得来的这一个教训,不要问爸爸要你学什么,妈妈要你学什么,爱人要你学什么。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学,这个标准很重要。”(《胡适口述自传》)

生态环境对种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为任地、辨土、审时,违背这些自然规律,就叶大实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学问也是如此:“强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时”、“地利”,不能光盯着几个钱。从心理准备上讲,心猿意马难以到达彼岸,束腰禁欲,也不会爆出灵感的火花。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假如去掉“灵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学。灵感产生于快乐,产生于“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专心致志——这是成功的关键。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这一点上,深入地学下去和做下去,心无旁骛,才会有所成就。色诺芬说得好:大黄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头牛。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爱付诸自己的事业,他的人生是快乐的,他的梦也是快乐的,温馨的。

袁隆平先进事迹简介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昨天晚上,我看了有关袁隆平的电影。就觉得袁隆平给了我很多启发。

还记得有一次,天公不作美---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袁隆平便急忙穿上衣和鞋跑到田里去。可是,暴雨是无情的。那些被袁隆平细心栽培的水稻瞬间化为乌有,虽然当时受损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却痛在袁隆平的心里呀!

过了一会儿,袁隆平的心情开始缓缓地平静了下来,因为他在一污浊中找到一株幼苗,这真是燃烧的希望,生命的奇迹啊!此时的袁隆平心里又充满了自信与希望,因为他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自己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电影渐渐地接近尾声,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袁隆平是一位很坚强的伟人。他的坚决感动了我。每当他遇到挫折时他总会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并且吸取给多的教训与经验。

袁隆平真伟大,是他让人们的天敌--饥饿消失;袁隆平真伟大,因为他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坚强,要用尽一切努力去达到目标。袁隆平真伟大因为是他创造出了一个奇迹,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兴奋与自豪。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您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您真的做到了,感谢您毕生的全心奉献,供中华之亿万国民温暖。

您曾说:“书本和电脑都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稻。”种水稻不仅要靠现代化科技还需要有心系人民的爱心。

您曾说:“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到达光明的彼岸。

您曾说:“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够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您曾说:”快乐的秘诀就是要人生有追求,有希望,身体好。你追求的东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希望实现,就不会快乐,一天到晚想着名利得失;也不会快乐。

作为中学生的我,被袁爷爷您睿智幽默的话语深深鼓舞着。同时也明确了现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荣耀国家和造福人民而奋斗。

袁爷爷,您并没有离开,您只是带着希望和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3位用户喜欢。

古代有岳飞精忠报国,近代有黄继光为国捐躯。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以前的祖国衰弱,腐败,任人欺负,但是有了那些怀揣梦想的中国人之后,我们的祖国就渐渐强大了起来,有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那一句:新中国成立了!这句话敲打着每个人的心,使每个人心中的热血沸腾了起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当“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每个人都观看着“神五”升起的录像,每个人都在高兴着,欢呼着。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祖国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美好,这是中国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就有着一个中国梦,那就是不再让全国十三亿人口再有挨饿的了。有一次,一个人把袁隆平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扔下了水井,他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捡回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前我不明白,袁隆平为什么会为了一棵小小的水稻而奋不顾身,但现在我明白了,那不是普普通通的水稻,而是他的中国梦,是他凝聚了许多汗水和希望的中国梦……

我也有着一个梦,它虽不及袁隆平的梦那样伟大,但是却是十分美丽。

小时候,我常常幻想自己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可以穿着圣洁的白大褂穿梭在医院里,为重病的患者做手术,想象着别人叫自己“白衣天使”时的画面,我就十分喜悦。我知道我离我的梦还很遥远,但我会刻苦学习,努力早日使我的梦实现,我会用自己的汗水浇灌我那个美好的梦……

一个人的梦虽然渺小,但成千上万个人的梦加起来就是非常伟大的。它就像一滴水,单靠这小小的一滴是聚不成滚滚不息的江水的,只有汇聚在一起才有意义……

袁隆平先进事迹简介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56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爷爷是我国的水稻之父,也是人类史上首个发明出杂交水稻的人,我们今天所能吃到的大米小米都是由袁隆平爷爷发明出来的杂交水稻品种,稻穗不仅高,而且米粒颗颗饱满,数量还不少。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岁月的束缚。2021年5月22日13:07,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

袁老的逝世引起巨大轰动,究其原因,便是因为袁隆平着三个字早已不是简单的人物代号,而成为了华夏儿女的精神寄托。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就是自己的杂交水稻能风靡全球,禾下乘凉梦已经做到了。距离另一个杂交水稻风靡全球也快成功了。

从开始灿型杂交水稻研发的那一刻起,这三个字就代表了绝处逢生,代表了艰难险阻中的不懈拼搏。这三个字见证了太多太多的历史时刻,他看着中国改革开放,他和中国一起走向世界,他代表中国发出独属于我们的声音,甚至可以说他的'人生就恰恰体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整个过程。

这就是袁隆平,一个伟大的人,我们要学习他敢于创新和善于研究优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经过一夜忐忑等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军的中国超级杂交稻今日成功通过亩产900公斤世界纪录大考。这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当日向媒体揭秘了令世界侧目的中国“超级种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率领的中国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对位于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的107.9亩“Y两优2号”超级稻试验田进行了现场抽签验收。程式华次日公布的验收结果称,这片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大获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食的现状下,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一直是各国奋斗的目标。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过水稻高产育种计划,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积土地上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始终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无人登临的高峰。

自上世纪以来,由袁隆平领衔的中国科研团队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先进事迹读后感(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