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栏目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17 07:00:05 热度:30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70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以忘我的精神,披荆斩棘,冲坡越坎,涌现出一大批扶贫先进集体和个人。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原县委书记姜仕坤同志,为了党的脱贫事业,二十六年如一日,用生命和业绩诠释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的无比忠诚。姜仕坤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好榜样。

在我党这支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的队伍中,有难以计数的共产党员,他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党的光辉事业,虽“九死而犹未悔”。姜仕坤26年如一日,心系脱贫,尤其是在条件艰苦的晴隆县工作6年期间,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使命担当,靠的就是心中坚定地理想信念作支撑。党员干部要学习姜仕坤先进事迹,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将扶贫脱贫工作扛在肩上,拎在手上,放在心上。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姜仕坤同志做出“让老百姓称赞的出色业绩”,关键在于他能永远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并将之作为强大动力,与实际行动紧密联系,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新的时期,走好党的事业新的长征路,需要的就是这样始终“知行合一”的好党员、好干部。党员干部要学习姜仕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把实现党的事业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非一朝一夕,须要中国共产党人一代接着一代干,跑好接力赛。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当代共产党人最为艰巨的赛程之一。

姜仕坤在自己岗位上,用“突出贡献” 为自己的赛程画上了圆圆的句号,用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和对群众的爱戴2016年姜仕坤先进事迹材料讲话,发言。党员干部要学习姜仕坤,立足本职工作,力做岗位“尖兵”。

伟业将兴,尚需合力。姜仕坤的感人事迹让人深切感受到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一位党的领导干部、一位脱贫攻坚基层带头人的坚定信念和火热情怀,他是扶贫战线上一个鲜亮的标杆。党员干部当以姜仕坤为榜样,努力在脱贫攻坚等本职工作中,践行“两学一做”,凝心聚力,将党的伟业推向前进。

11月11日下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追授原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荣誉称号,并举行姜仕坤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市委副书记、市长曾永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山林,市委副书记胡吉宏,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安顺军分区、安顺学院、安顺职院负责人在安顺分会场聆听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由姜仕坤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四位成员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李春惠、晴隆县委副书记王琴、晴隆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贺伯春、姜仕坤女儿田珊灵,先后讲述了姜仕坤同志的先进事迹2016年姜仕坤先进事迹材料2016年姜仕坤先进事迹材料。姜仕坤同志一生对党忠诚,心系人民,26年如一日,扎根贫困地区,带领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尤其是在条件艰苦的晴隆县工作六年期间,他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使命担当,每年深入乡村一线工作超过200天,全县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改善,做出了让老百姓称赞的出色业绩,为脱贫攻坚作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姜仕坤先进事迹材料文章2016年姜仕坤先进事迹材料出自

全国会议结束后,安顺市立即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学习宣传姜仕坤同志先进事迹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周建琨讲话,曾永涛主持。

周建琨指出,姜仕坤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是一场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报告会,他的精神令人可钦可敬。安顺市6个县区都属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还有34.39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姜仕坤同志为榜样,发挥好带头作用,毫不懈怠,努力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姜仕坤先进事迹材料讲话,发言。姜仕坤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更是一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报告会,全市干部队伍要加强学习,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以姜仕坤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艰苦奋斗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深入基层,用心对待老百姓,努力为群众办实事,真正做到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

曾永涛强调,姜仕坤同志是党的好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好干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姜仕坤同志先进事迹,深刻领会姜仕坤同志的精神要旨,将姜仕坤同志的精神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扎实务实开展工作;将姜仕坤同志的精神化为脱贫攻坚的动力,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密切干群关系,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推动安顺提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

学习姜仕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0位用户喜欢。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履职尽责、奋发有为,牢记宗旨、为民奉献,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贵州省委组织部决定,追授姜仕坤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6年4月12日,姜仕坤倒在脱贫攻坚决战冲锋号吹响的春天里,年仅47岁。虽然他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和品质犹如黔之大山,却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他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晴隆小康的道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书写“晴隆模式”,把石漠变成绿洲,把“土拐拐”打造“二十四道拐”的旅游景区,带领晴隆县人民走上脱贫致富康庄大道。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杆,贵州的榜样。

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许,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姜仕坤以一个农民儿子的身份感到自豪。“要把利益让给老百姓,只有老百姓发展起来了,大家才有发展。”这是他的心里话;“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晴隆县的全面小康。”这是他的朴素信念;“羊书记”、“农民书记”、“算账书记”这是他在群众中的口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领导就是责任,当官必须尽责。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这是姜仕坤同志用心灵深处的力量喊出的铮铮誓言。他做到了,把一个极度贫困的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带上了高速的发展之路:“十二五”期间,晴隆县的GDP以17.5%的速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450元增长到2015年的6329元;五年间,贫困人口减少了8.6万人,小康实现程度达86%。对标姜仕坤,我们看到的是他身上的只争朝夕、毫不懈怠的敬业精神,敢作敢为、造福于民的责任担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对照标杆、学习标杆、看齐标杆”的意识,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优秀党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一、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

26个年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26年,可以使人风生水起,亦可使人一败涂地。然而,贵州省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同志,用了他人生中的26年,诠释了什么是心中装着家国,却没有自己,什么才是共产党员;或许,对于为群众办实事,在寻常百姓心中,风生水起已成为姜仕坤同志的日常;然,笔者感到,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尽职尽忠,肝脑涂地就要以姜仕坤同志为标杆,报效祖国! 晴隆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区,,山高谷深,地少土薄,群众贫困,石漠化严重。改变城市现状告急!交通建设告急!农民致急!······道道难题,像一只又一只拦路虎,在他履职晴隆县委书记伊始,摆在了他的面前。而,他并没有被难倒,几年的时间,晴隆风貌日新月异,老百姓尽开颜。可惜的是······

天妒英才。由于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积劳成疾,无情的病魔将他的斗志、激情、誓言带到了没有病痛的天堂,他带着对工作、对责任、对家人的无限眷恋,撇下可爱的孩子、相濡以沫的妻子、年迈的父母,以及挚爱的晴隆大地,倒在了脱贫攻坚的征途中。他曾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是的,服务于群众的他,好比二氧化锰的催化功效,毕生都在加速到群众中去,兑现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奉献、追求和共产党员情怀的深刻内涵----如何当好人民的公仆,在我国,有许多类似姜仕坤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困难和危险面前理想信念不动摇,冲锋在前,用坚强的党性和人格魅力,诠释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忠诚’就是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的事业。”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向优秀学习,把纪律作为带电的“高压线”,任何事情都要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视组织监督为护身符、视自警自律为防火墙,切实在火热的党内生活熔炉中拷问党性、锤炼党性,不闯红线、不触底线,踏实做人、清白从政、干净做事,以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拥护,真正做好人民的公仆。

二、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的精气神

“我的心头凝结着一份庄严的使命,肩上挑起一份重大的责任,我将继续为晴隆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汗水。”这是姜仕坤同志在就任时的誓词。

在此后的时间里,他实实在在践行自己的誓言,忍着疼痛的胸口、瘸着痛风的双脚,“踏破青山路一条”,大步奔走在晴隆山间的脱贫攻坚路途上,为当地的建设与发展,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汗水,甚至生命。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11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66位用户喜欢。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他们的想法。”这是姜仕坤的情怀,也是他的功夫。在晴隆,很多人都知道,姜书记会算账,会算晴隆经济发展的账,算百姓生产生活的账。中专起点的姜仕坤爱学习、爱钻研、爱较真。

大家公认,姜仕坤很在行,推动“晴隆模式”在他任职期间实现了升级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成为与蒙羊、疆羊并秀的中国三大羊系之一。

晴隆的水土不宜稼穑,却不排斥莺飞草长。因地制宜、种草养羊,实现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的“晴隆模式”,是晴隆农业产业和扶贫开发的亮点。到晴隆任职后,姜仕坤以近乎痴迷的钻研态度,很快从门外汉变成了“羊专家”“羊书记”。

下乡调研,姜仕坤往往第一时间直奔羊圈。哪个乡镇有多少羊存栏,哪个养殖大户发展存在困难,哪个山头的饲草长势最好,哪个季节羊群最易发病,很快他便了如指掌。

出差外地,姜仕坤会频繁出入各种肉类交易市场和形形色色的羊肉馆。不是为了“发掘”美味,而是四处找寻“晴隆羊”的市场未来。

姜仕坤的细致与较真,“晴隆模式”发起者,晴隆县政协副主席、县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张大权记忆犹新。有一次,姜书记半夜打来电话:“有个问题我没想明白,睡不着,你再帮我核算一下,一只绵羊和一只山羊一天各需要吃多少草料。”曾几何时,由于经验缺乏,晴隆不少养羊户都发生过草料贮备不足导致羊只饿死的悲剧。为把“晴隆羊”搞上去,姜仕坤事事都要摸个门清。

功课做足,姜仕坤找到了“户均30头基础母羊”这个让农户稳定脱贫的精准拐点,并由此提出了“让种草养羊成为晴隆百姓主业”的战略性脱贫思路。

在姜仕坤手上,制约“晴隆模式”升级发展的两大“瓶颈”得以解决。

品种结构单一之困。“此前十年,晴隆一直以养殖黑山羊为主,但在国内肉羊市场上,绵羊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姜书记提出,要扩大绵羊养殖占比。”张大权说。如今,晴隆山羊与绵羊已各占半壁河山,姜仕坤成功推进了“南羊北进”,“晴隆羊”打开了惯食绵羊的北方市场。

群众种草养羊动力不足之困。2011年前,“晴隆模式”主要依靠项目资金支持,县草地畜牧中心通过打造养殖小区和大户养殖示范,给群众分发基础母羊,繁育羔羊后与群众分成。基础母羊仍归县草地中心所有,群众没有完全产权,发展种草养羊动力不足。

姜仕坤提出,“晴隆模式”的目的是让农民脱贫致富,产业根基一定要放在养殖户身上,“我知道他们的想法”,力主鼓励群众独立散养。而张大权则担心,群众独立散养会导致风险难以控制,不易于整体上管理统筹。

事实证明了姜仕坤的判断。鼓励农户散养,农户有了全部产权,也有了压力,压力迅速转化成了种草养羊的发展动力。“在让养羊户拥有完全产权这件事上,仕坤发挥得非常好!”黔西南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许风伦,这位曾经的晴隆县委书记为自己的老搭档由衷地点赞。正是姜仕坤这一精准的“发挥”,使“晴隆模式”真正走上了社会化产业发展的“升级”之路。

教师学习姜仕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9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22位用户喜欢。

2016年4月12日,黔西南州晴隆原县委书记姜仕坤同志倒在脱贫攻坚决战冲锋号吹响的春天里,年仅47岁。姜仕坤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和品质犹如黔之大山,却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他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忠诚无私、执著追求,用对党的赤子之心、对人民的公仆情怀,践行着时代的使命和担当,在贵州高原上谱写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生命壮歌。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认真践行了“三严三实”,履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是时代发展的先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杆,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以姜仕坤为榜样,做姜仕坤式的好干部我们应从他的身上汲取哪些能量呢?学习和铭记他的哪些宝贵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呢?

学习他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事业的政治品格。心中要有党,对党忠诚,这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学习姜仕坤同志,首要的就是学习他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事业的政治品格。从他的事迹中,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他的一生都在同贫困落后和晴隆的发展及百姓的小康拼。这股子拼劲儿来源于姜仕坤对党和人民忠诚的坚定信念。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惟有信念坚定,思想才不会动摇,行动才不会止步,才会从骨子里透出一股韧劲,从血管里流出一股舍小家顾大家、忘记个人心系群众的热血;惟有信念坚定,才能做到对党无限忠诚,才会赢得组织上的信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中去。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姜仕坤同志为榜样,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忠诚于党,尤其是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更要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坚定政治立场,强化党性修养,对党绝对忠诚。

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许,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为了兑现“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的诺言,怀着“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晴隆县的全面小康”的朴素信念。姜仕坤同志通过深入农民调研,多方寻找合作,开拓销售市场,让养羊“晴隆模式”实现多次升级换代,种草养羊成为了农民的一大致富产业;让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450元上升到2015年的6329元,贫困人口减少8.6万人,小康实现程度达86%,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真心为民解困、真情服务群众、为群众谋真利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学习他只争朝夕、毫不懈怠的敬业精神。在晴隆的6年,姜仕坤同志除了在外出差,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晚上开会研究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常态。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病魔缠身依然战斗在一线的务实作风,无不让人肃然起敬。他呕心沥血为晴隆撑起加速发展的晴空,直至蜡炬成灰的敬业精神无疑是对“无私奉献”的最好诠释。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学习姜仕坤同志就是要学习他那种夙夜在公、只争朝夕、毫不懈怠,为县域发展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这样才能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伟大征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他敢作敢为、善做善成的责任担当。___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这是姜仕坤同志用心灵深处的力量喊出的铮铮誓言。作为一名县委书记,他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把一个极度贫困的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带上了高速的发展之路。他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书写了“晴隆模式”,把石漠变成绿洲,把“土拐拐”打造“二十四道拐”的旅游景区,带领晴隆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对标姜仕坤同志,我们看到的是他身上的敢作敢为、善做善成、造福于民的责任担当。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学习姜仕坤同志,就是要去学习他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百折不饶的勇气和魄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学习姜仕坤同志,就是要去学习他身上的可贵品质,从他的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励我们砥砺前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师学习姜仕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5位用户喜欢。

斯人已逝,为什么一想起还言犹在耳,一提起就潸然泪下?

因为他爱得深沉,对父老乡亲的承诺始终放在心底扛在肩上。

因为他激情燃烧,把脱贫攻坚的誓言深深镌刻在奋进的征途上。

因为他实干有成,用拼搏赶超的累累硕果为老百姓铺筑幸福的基石。

缅怀姜仕坤同志,一位农民深情回忆:“姜书记是我家的好朋友好亲戚”。话语朴实,却是对一位共产党人的最高褒奖。把群众当亲人,赢得群众发自肺腑的支持,我们党就有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

注视姜仕坤同志不长的人生年轮,眼前总会跃动一幕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大情大义,耳边总会萦绕“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铮铮誓言。这是一位共产党人交出的人生答卷。这份沾满泥土、刻在大地的答卷,因为写满“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的信念与忠诚,而无比厚重。

“依靠谁,我是谁,为了谁”,这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回答的重要命题。姜仕坤同志用一曲生命壮歌,唱出了鱼水深情,唱出了血肉情谊。党群同心,其利可断金,其力可移山。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同人民共患难、心连心。这是我们党95年历程给予每一位党员干部最深刻的启示。

贵州“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收获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提速,更重要的是广大干部的党性和作风经历了一次“大阅兵”、“大锻造”,淬出了贵州“精神高地”璀璨的精神钢火。贵州这片热土上,“背篼干部”精神、文朝荣精神、姜仕坤精神,无不贯穿着党与群众的鱼水深情,这组“精神群像”交相辉映,跳动着矢志不渝为民履职、为民担当、为民造福的精神花火,成为后发赶超的坚强基石、全面小康的不竭动力。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姜仕坤同志的事迹让我们深信,一个把人民利益扛在肩上、贯穿于行动的政党,必将获得最为深厚的力量,保持最为蓬勃的生命力。

姜仕坤同志的先进事迹简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40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93位用户喜欢。

姜仕坤,男,苗族,中共党员,1969年12月生,生前系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委书记。在晴隆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他以近乎痴迷的状态探索晴隆精准脱贫道路,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山地经济为引领,大力发展“羊、茶、果、蔬、薏”等特色产业,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山地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2012年到2015年间共减少贫困人口8.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7.1个百分点,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了一番。2016年4月,他在出差时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称号。

春天是马鞭草的花期,每年5月开始,紫色的小碎花都会一丛丛开遍“晴隆二十四道拐”蜿蜒的山路两旁。慕名而来的游客,并不知道那年你筹划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旅游发展,特意细心安排各类繁花移植于此。

祖祖辈辈过了多少年,晴隆人早被这穷山沟里的苦日子磨灰了心:怪这山上顽石狰狞,辛苦播种下去,收几根瘦弱的苞谷,冬天里牲口都要饿死。缺水,少电,路难走,喀斯特地貌难产庄稼。

你到晴隆上任的第一站调研,就单独去看自来水厂。晴隆的水多金贵啊,古夜郎国的母亲河、遥远的北盘江奔走到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慷慨地分给老百姓一条西泌河,西泌河爬不上海拔高了它七八百米的县城,长近8公里的水管五级加压提升800米,晴隆的老百姓才有了生活用水。这样的一吨水,成本要7块多,谁舍得用?

你在抽水的泵房旁徘徊,问着运行成本和经营管理,默然记在本子上。

你一进县委大院,“火”就燃了起来:“老百姓用水问题要尽快解决,不能再等了!”专门会议后有了结果:压缩其他开支、由县财政每年补贴500万元,将居民用水价降到每吨3.8元;推动西泌河水库水电建设,用发电收入补贴城市用水,自来水终于供应正常。民间顺口溜里“好个晴隆县,白天停水、晚上停电”的状况终得改善。

你这火,从燃着开始,就再没熄灭过。

“就见这人径直跨到羊圈里摸羊,又问我:‘咋不给羊驱虫咧?’我奇怪,嘴上说‘又不是人,驱什么虫’。眼瞧着他穿得简陋也不怕脏,心里又琢磨,这次这个兽医该是技艺高超……”共产党员李安珍是晴隆县大田乡董箐村种草养羊的带头人,彼时,她正被养羊折腾得灰心丧气,既盼望着有人来指导帮助,又怕厚望之后的再度失望。

那时的李安珍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人,就是晴隆县县委书记姜仕坤。她更不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个“羊书记”成了她的良师益友。

“有个问题我没想明白,睡不着,你再帮我核算一下,一只绵羊和一只山羊一天各需要吃多少草料。”姜仕坤的半夜来电,张大权并不是第一次接到,“对羊产业的研究,姜书记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从他到晴隆报到的那天起,不会超过5天就跟我有一次电话交流,不会超过10天就有一次关于草地畜牧业的交谈和讨论。”

晴隆因地制宜种草养羊,实现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成为农业产业和扶贫开发的亮点,被称为“晴隆模式”。作为“晴隆模式”的发起者,晴隆县政协副主席、县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张大权,自然是钻研养羊的姜仕坤经常拜访的对象。

在同张大权商议,得到认可后,姜仕坤把由草地中心与农户的“产权共享,利润分成”,改革为由政府帮助农户贷款购羊、资助建羊圈和种草,实现农民拥有全部产权,让养羊户从原来的为草地中心养羊转变为自己养羊,一举解决了群众种草养羊动力不足之困。

姜仕坤又提出:“我们要建一个真正属于农民的现代畜牧业园区。”2014年2月,晴隆开始了现代草地生态畜牧业三合园区的建设。从园区的规划、选址到园区的建设方案,姜仕坤亲力亲为,致力于把园区建成高端、高效、可持续发展、能够给农户带来长期收入的园区。

一天,姜仕坤又到园区视察建设情况,看见一位正在种草的农民,挖的草窝歪歪扭扭。姜仕坤对农民说:“种草一定要标准化,要横竖成行,横竖距离都要以60厘米为标准。”

那位农民斜着眼说:“你来试一试。”

姜仕坤走到地里,二话没有说,接过农民兄弟的锄头,开始挖草窝,一会儿工夫,一片横成排竖成行的标准草窝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农民兄弟脸红了:“没想到你也会做农活啊!”

姜仕坤说:“建设标准化园区,要从基础做起,挖草窝就是基础。”在园区建设中,姜仕坤18次到园区指导,9次主持召开专题研究常委会,常常和园区农户交谈至深夜,询问农户养羊种草的期望。久而久之,老百姓都叫姜仕坤“羊书记”。

凭着这样的精神,“羊书记”改机制、建草场,又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对外合作培养出抗病性极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过去10年一直以黑山羊养殖为主的晴隆县,把更受北方市场欢迎的绵羊养殖比例提升到50%。“晴隆模式”得以升级。

作为贵州石漠化程度最重、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到2015年年末,晴隆全县7万多户人家,有1.68万户养羊,养羊53万只,种草48万亩。2012年年初至2015年年底,贫困人口从16.19万人减少到7.9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2.2%降至25.1%。

晴隆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你却遽然离去。

2016年4月12日,姜仕坤在广州出差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

从2010年任晴隆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2014年9月起任晴隆县委书记,履职六年,你夙夜匪懈,种草养羊升级“晴隆模式”,修路动迁扩容城镇,策划打造抗战“活化石”二十四道拐旅游区,全面提升了晴隆人民摆脱贫困的造血功能。

姜仕坤同志的先进事迹简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51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10位用户喜欢。

“开天辟地”发展旅游业,是姜仕坤在晴隆干的另一件大事。晴隆有着闻名中外的“二十四道拐”,却一直未曾作为旅游景点来开发。晴隆经济发展,过去也没有旅游业这个概念。当姜仕坤提出依托“二十四道拐”,整合晴隆其他旅游资源发展山地旅游时,很多干部嘴上不说,心中却不以为然。

“就那个几个土拐拐,有什么好看的!”

“连个像样的酒店都没有,谁来旅游啊!”

……

常常独自一人站在对面高山上静静俯瞰“二十四道拐”的姜仕坤,心中却非常有底——作为书写过“抗战生命线”辉煌的“历史弯道”,这些“土拐拐”,是唤起太平洋两岸二战记忆和中华民族抗战记忆的“活化石”,也是晴隆目前对外部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对焦点。

他要把这段“历史的弯道”裁弯取直,变成晴隆走向世界的捷径!

姜仕坤和他的同事们默默地做着准备:收集各种关于“二十四道拐”的文献,编撰相关出版物,不断储备“二十四道拐”的影像资料;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建设安南古城影视基地,高起点筹拍电视剧《二十四道拐》……

他们在悄然积蓄力量,等待着注意力经济水到渠成的契机。

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电视剧《二十四道拐》在央视八套热播,一夜“引爆了”过去几乎为零的晴隆旅游业!

这年国庆黄金周,10万自驾客涌进晴隆,数千辆车把各条通往“二十四道拐”的道路堵了个水泄不通,让晴隆的干部群众真的看傻了眼。

借着《二十四道拐》的热度,晴隆顺利承办了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汽车爬坡赛、障碍赛、森林越野赛等大型活动。“历史的弯道”,给晴隆带来了山地旅游这个新兴产业,也点亮了晴隆人心中的文化自信。

“他是为晴隆把脉开方找路的人。”在身为本地人的晴隆县政协主席吴金山看来,姜仕坤的到来,改变了晴隆,改变了晴隆干部的思维,为晴隆的发展找到了新路。姜仕坤的担当与作为,让很多原本茫然无措的当地干部看到了发展的希望,鼓起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升级“晴隆模式”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他们的想法。”这是姜仕坤的情怀,也是他的功夫。在晴隆,很多人都知道,姜书记会算账,会算晴隆经济发展的账,算百姓生产生活的账。中专起点的姜仕坤爱学习、爱钻研、爱较真。

大家公认,姜仕坤很在行,推动“晴隆模式”在他任职期间实现了升级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成为与蒙羊、疆羊并秀的中国三大羊系之一。

晴隆的水土不宜稼穑,却不排斥莺飞草长。因地制宜、种草养羊,实现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的“晴隆模式”,是晴隆农业产业和扶贫开发的亮点。到晴隆任职后,姜仕坤以近乎痴迷的钻研态度,很快从门外汉变成了“羊专家”“羊书记”。

下乡调研,姜仕坤往往第一时间直奔羊圈。哪个乡镇有多少羊存栏,哪个养殖大户发展存在困难,哪个山头的饲草长势最好,哪个季节羊群最易发病,很快他便了如指掌。

出差外地,姜仕坤会频繁出入各种肉类交易市场和形形色色的羊肉馆。不是为了“发掘”美味,而是四处找寻“晴隆羊”的市场未来。

姜仕坤的细致与较真,“晴隆模式”发起者,晴隆县政协副主席、县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张大权记忆犹新。有一次,姜书记半夜打来电话:“有个问题我没想明白,睡不着,你再帮我核算一下,一只绵羊和一只山羊一天各需要吃多少草料。”曾几何时,由于经验缺乏,晴隆不少养羊户都发生过草料贮备不足导致羊只饿死的悲剧。为把“晴隆羊”搞上去,姜仕坤事事都要摸个门清。

功课做足,姜仕坤找到了“户均30头基础母羊”这个让农户稳定脱贫的精准拐点,并由此提出了“让种草养羊成为晴隆百姓主业”的战略性脱贫思路。

在姜仕坤手上,制约“晴隆模式”升级发展的两大“瓶颈”得以破解。

品种结构单一之困。“此前十年,晴隆一直以养殖黑山羊为主,但在国内肉羊市场上,绵羊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姜书记提出,要扩大绵羊养殖占比。”张大权说。如今,晴隆山羊与绵羊已各占半壁河山,姜仕坤成功推进了“南羊北进”,“晴隆羊”打开了惯食绵羊的北方市场。

群众种草养羊动力不足之困。2011年前,“晴隆模式”主要依靠项目资金支持,县草地畜牧中心通过打造养殖小区和大户养殖示范,给群众分发基础母羊,繁育羔羊后与群众分成。基础母羊仍归县草地中心所有,群众没有完全产权,发展种草养羊动力不足。

姜仕坤提出,“晴隆模式”的目的是让农民脱贫致富,产业根基一定要放在养殖户身上,“我知道他们的想法”,力主鼓励群众独立散养。而张大权则担心,群众独立散养会导致风险难以控制,不易于整体上管理统筹。

事实证明了姜仕坤的判断。鼓励农户散养,农户有了全部产权,也有了压力,压力迅速转化成了种草养羊的发展动力。“在让养羊户拥有完全产权这件事上,仕坤发挥得非常好!”黔西南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许风伦,这位曾经的晴隆县委书记为自己的老搭档由衷地点赞。正是姜仕坤这一精准的“发挥”,使“晴隆模式”真正走上了社会化产业发展的“升级”之路。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个人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4位用户喜欢。

在身为本地人的晴隆县政协主席吴金山看来,姜仕坤的到来,改变了晴隆,改变了晴隆干部的思维,为晴隆的发展找到了新路。姜仕坤的担当与作为,让很多原本茫然无措的当地干部看到了发展的希望,鼓起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通过详细了解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可以发现,在很多场合,姜仕坤都始终没有把自己凌驾于老百姓头上,而是把全县的工作重点都毫不保留地造福人民群众,把担当和作为精神传播到每一名晴隆人身上,这样的领导很了不起,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反思,反思他的担当精神。

为了晴隆的发展和进步,姜仕坤实践了,担当了,那么,为了全国伟大复兴中国梦,其他党员干部是否需要实践,是否需要发扬担当精神呢?

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对照“三严三实”好党员、好干部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担当”不是空话和套话,而是每个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行为操守和思想境界。

当前,我国步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困难面前,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担当,恰恰成为了检验党员干部的一把好尺子,一面好镜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应对新时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遇难大胆负责、勇于担当,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有少数党员惧怕担当,不敢作为,畏畏缩缩。这样的党员干部太不应该,只有谨记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是一种精神境界、人格修养,是一个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才能做到于困境中找出路、于困难中想办法,主动把握机遇,成为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

学习姜仕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5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95位用户喜欢。

姜仕坤走了,这位苗族汉子在生命光芒激情绽放的时候,匆匆告别他的同事、亲人和朋友,告别他深深热爱的晴隆山水、父老乡亲。他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忠诚无私、执著追求,用对党的赤子之心、对人民的公仆情怀,践行着时代的使命和担当,在贵州高原上谱写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生命壮歌。

姜仕坤离开了,但他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四有”干部,为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党课,在他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与铭记。

学习他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从姜仕坤的事迹中,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他的一生都在“较劲儿”,同贫困较劲儿,同落后较劲儿,同困难较劲儿,同自己较劲儿,正因为这股子劲儿头,才让晴隆成为一座真正的城,让世界知道“二十四道拐”,给“晴隆羊”贴上国际标签;也正因为这股子劲儿,他的离去才让同事泪流满面,让群众伤心哭泣。这股子劲儿来源于姜仕坤对党和人民忠诚的坚定信念。惟有信念坚定,思想才不会动摇,行动才不会止步,才会从骨子里透出一股韧劲,从血管里流出一股舍小家顾大家、忘记个人心系群众的热血。

学习他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为了兑现“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的诺言,姜仕坤通过深入农民调研,多方寻找合作,开拓销售市场,让养羊“晴隆模式”实现多次升级换代,种草养羊成为了农民的一大致富产业;城市现状、交通设施、农民致富这一系列的难题摆在面前,姜仕坤没有选择向困难低头,而是带领干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口一口地啃下硬骨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450元上升到2015年的6329元,贫困人口减少8.6万人,小康实现程度达86%,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姜仕坤“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的责任与担当。“羊书记”“农民书记”“算账书记”等群众口碑,生动表达了群众对姜仕坤的满意和认可,也阐释出了姜仕坤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只有心中有民,才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且不计个人得失。

学习他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晴隆很穷,该节约的点点滴滴都得节约,当领导就要带好头。”姜仕坤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80元的房间嫌太贵而住100元的房间,早餐午餐经常只吃一碗粉,一个帆布公文包用了4年多,几件衣服常年换着穿……这些无不透露出姜仕坤艰苦朴素的品质;对身边的人,姜仕坤也是这样要求的,不对身边人“开绿灯”,而是派他们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锻炼。正因为这样的带头表率和优良作风,才让干部信服,才受群众爱戴。在今天,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作为党员干部,要向姜仕坤看齐,始终把党的优良传统记于心、用于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我们对他最好的怀念,无疑是把这些精神继承、发扬,为党和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姜仕坤同志的先进事迹简介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4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勤,是姜仕坤的工作方式。

2014年8月,就任晴隆县委书记时,他以一贯不甚洪亮却坚定的口气说,“今天起,我将继续为晴隆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汗水……”

穷县干大事,难!

姜仕坤到晴隆后,干了很多当地干部想干没干成的事,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

下乡调研、外出开会、跑项目、筹资金,姜仕坤的行车里程每年都在八到九万公里以上,平均每天超过200公里。最辛苦的一次,在省内一天跑了近900公里。

姜仕坤白天调研、晚上开会的工作生活节奏,慢慢地,也成了晴隆不少干部的作息时间。

尤其是副县级以上干部,中午一两点吃午饭、晚上七八点吃晚饭、夜里十一点以后下班,几近常态。

于是,在县委政府门口,有了一个“县级小食堂”:外间一张桌子、一个可煮火锅的电炉,里间是个几平方米的小厨房。之所以叫“县级小食堂”,不是餐食的规格高,而是因为来这里吃饭的,基本都是加班的副县级以上干部,错过了饭点,汤汤水水在炉子上热一热便可得一顿。

不过,对姜仕坤而言,到近在咫尺的这个“小食堂”喝点热汤菜,也常是件奢侈的事。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他常常是手抓两个馒头,从这个办公室直接走进那个会议室!

俭,是姜仕坤的生活习惯。

运动鞋,穿了五六年,早已褪色泛白,不肯扔;帆布的公文包,用了四五年,不肯换。在姜仕坤眼里,没有时髦不时髦,好看不好看,只有能用不能用。

姜仕坤白天调研四处跑,晚上开会到深夜,驾驶员小朱跟着“受罪”,有时候,去外地出个差,小朱会说,“书记,好累,我们吃顿五花肉吧!”

姜仕坤总是习惯性的张嘴一笑,“还是搞碗粉算了,省事省时间,回去还要开会。”

姜文新记得,有一次和姜仕坤到贵阳出差,从省政府出来,附近有180元一个晚上的宾馆,姜仕坤摇摇头,到城南找了个100元的招待所住了一宿。晴隆缺水,姜仕坤基本都是利用在外出差的时候洗澡。他还叮嘱驾驶员,尽量出差时洗车。

有人说,一个县委书记,至于这样吗?

姜仕坤回答:“晴隆很穷,用钱的地方很多,不节省不行。我是书记,就是表率!”

姜仕坤也有慷慨的地方:

——买书。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除了装文件,还要装书。驾驶员小朱说,姜书记到外面出差,只要有时间,必买一堆书回来。“书记去世后,我们从他宿舍清出整整7个编织袋的书。”女儿田姗灵说,爸爸不仅爱自己买书看,碰到认为好的书,还特别喜欢买一大堆送给亲友、同事。妻子王作艳说,读书是老姜唯一的爱好。

在姜仕坤生前的宿舍里,这位爱书人常坐的沙发上,除了被他坐塌下去的那一小块位置,剩下的地方堆满了书:抗战史料、供给经济学论著,大学畜牧专业、旅游专业教材……

——帮人。自掏腰包帮助帮扶对象、帮助有困难的人,对姜仕坤来说是家常便饭。

女儿田姗灵说,他们一家人开车回老家的路上,看到背负重物步行的路人,爸爸经常都会停下来问人家住哪里,然后捎上一段。

驾驶员小朱的父亲患有重症,于是,自己的那份出差补助,姜仕坤都给了小朱,而小朱则负责出差时为两人买早餐……

“他心中装的都是别人!”这是身边工作人员对姜仕坤的集体评价!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没有利益纠葛,没有人情牵绊,姜仕坤放开了手脚,解决一个个发展难题。

县委书记是一班之长。“如果班长是个有问题的人,有私心的人,就算能力再强,我们这些干部也不会跟着他这么拼命的干!”“姜书记是班长,更是带着我们干的兄长!”晴隆县委副书记王琴认为,正是姜仕坤的正己正人,在晴隆营造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个人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晴隆县,山高谷深,土地贫瘠,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姜仕坤担任晴隆县县长,他立志为晴隆县摆脱贫困贡献力量。

发展山地旅游业,是晴隆脱贫致富的主攻方向。晴隆的挂壁公路“二十四道拐”,曾是运输抗战物资的生命线。为擦亮这张名片,姜仕坤团结带领干部群众编撰出版物、筹拍电视剧……晴隆旅游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为改变晴隆县县城面积小、街道路面坑洼不平、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姜仕坤到需要拆迁的家户做思想工作,带着干部跑银行、筹集资金……如今,晴隆县城旧貌换新颜。

为带领晴隆冲出经济洼地,姜仕坤动员群众种草养羊,探索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的精准脱贫“晴隆模式”。“羊、茶、果、蔬、薏”等特色产业蓬勃兴起。

多年夜以继日地奋战,姜仕坤身体严重透支,但他始终撑着、扛着。勤,是他的工作方式;俭,是他的生活习惯。他以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公仆情怀,解决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

2016年,年仅四十六岁的姜仕坤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在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他的妻子和女儿受邀接受颁奖。女儿说,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激励她继承父亲遗志、为家乡继续奋战的巨大力量。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姜仕坤,倒在脱贫攻坚决战冲锋号吹响的春天。

2016年4月12日,这位身为中共晴隆县委书记的苗族汉子,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

——而在半年多前,通过对抗战“活化石”二十四道拐历史记忆的唤醒,曾经苦甲天下、被称为中国最穷县的晴隆,刚刚蝶变为新兴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此前4个月出台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南方草山草坡畜牧业发展列为支持重点,这被业界认为是因地制宜、种草养羊的“晴隆模式”,进入井喷发展的拐点!

——他去世前几天,规模宏大的黔西南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战役全面打响!晴隆县的7.91万贫困人口中,将有2.2万人得到易地扶贫搬迁。

——穿越县境的沪昆高铁贵昆段建设正如火如荼,今年年底正式通车后,“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晴隆,将依借这条大动脉实现“千里京沪当日达”的梦圆!

然而,这部激荡人心的交响中,由姜仕坤本人倾尽心力演奏的乐章,戛然而止了!——姜仕坤走了,走得太匆忙,匆忙得让人难以置信。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6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姜仕坤同志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忠诚无私、执著追求,用对党的赤子之心、对人民的公仆情怀,践行着时代的使命和担当,在贵州高原上谱写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生命壮歌。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认真践行了“三严三实”,履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他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个党员,一定要学习姜仕坤同志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事业的政治品格。心中有党,对党忠诚,这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学习姜仕坤同志,首要的就是学习他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事业的政治品格。从他的事迹中,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他的一生都在同贫困落后和晴隆的发展及百姓的小康努力工作。他的拼劲儿来源于姜仕坤对党和人民忠诚的坚定信念。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惟有信念坚定,思想才不会动摇,行动才不会止步,才会从骨子里透出一股韧劲,从血管里流出一股舍小家顾大家、忘记个人心系群众的热血;惟有信念坚定,才能做到对党无限忠诚,才会赢得组织上的信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中去。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姜仕坤同志为榜样,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忠诚于党,尤其是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更要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坚定政治立场,强化党性修养,对党绝对忠诚。

我们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许,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为了兑现“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的诺言,怀着“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晴隆县的全面小康”的朴素信念。姜仕坤同志通过深入农民调研,多方寻找合作,开拓销售市场,让养羊“晴隆模式”实现多次升级换代,种草养羊成为了农民的一大致富产业;让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450元上升到2015年的6329元,贫困人口减少8.6万人,小康实现程度达86%,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真心为民解困、真情服务群众、为群众谋真利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学习他只争朝夕、毫不懈怠的敬业精神。在晴隆的6年,姜仕坤同志除了在外出差,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晚上开会研究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常态。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病魔缠身依然战斗在一线的务实作风,无不让人肃然起敬。他呕心沥血为晴隆撑起加速发展的晴空,直至蜡炬成灰的敬业精神无疑是对“无私奉献”的最好诠释。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学习姜仕坤同志就是要学习他那种夙夜在公、只争朝夕、毫不懈怠,为县域发展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这样才能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伟大征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他敢作敢为、善做善成的责任担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这是姜仕坤同志用心灵深处的力量喊出的铮铮誓言。作为一名县委书记,他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把一个极度贫困的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带上了高速的发展之路。他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书写了“晴隆模式”,把石漠变成绿洲,把“土拐拐”打造“二十四道拐”的旅游景区,带领晴隆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对标姜仕坤同志,我们看到的是他身上的敢作敢为、善做善成、造福于民的责任担当。因此,作为一个党员,一个教师,我们学习姜仕坤同志,就是要去学习他不畏困难、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的精神,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60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76位用户喜欢。

晴隆,贵州西南部因贫穷“出名”的小县。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在贵州的扶贫地图上,晴隆县的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又格外“醒目”。2015年,在全国向贫困发起决战冲刺之时,33万人口的晴隆,尚有近8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晴隆缺晴,有时候阴雨连绵一两个月难见阳光;晴隆缺水,这里石漠化严重,再大的豪雨,也会很快顺着喀斯特漏斗、暗河消失殆尽。

晴隆山高、谷深、坡陡。县域面积1331平方公里,接近北京城区面积的两倍,但竟找不出一块略大于天安门广场的千亩坝子。土地瘠薄,稼穑艰难。

采煤、采锑、采金,资源的粗放开发,曾使晴隆的发展一度陷入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的双重困局。

2009年12月,姜仕坤来到了晴隆,担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2010年3月,当选晴隆县县长。

那一年,震惊一时的晴隆黄金案的处理刚近尾声,晴隆接下来该怎么走?不少干部坐困愁城。

由于黄金案遗留问题多,干部普遍不在状态,“大家脸上都是一层灰”。初到晴隆的姜仕坤起步艰难,但他下定了要把各项工作搞上去的决心。至今,晴隆的干部仍记得他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们承认落后,但不能甘于落后!”

姜仕坤选择从城建入手破局。

当时的晴隆县城已经十几年没变过样:建成区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才2万多;主干道只有6米多宽,白天条条路堵车,晚上四处黑灯瞎火,冷冷清清。如此的规模和建设管理水平,连有些地方稍大的乡镇都不如。

县城不扩容改造,晴隆就伸不开发展的手脚!

斯人已去。如今,在姜仕坤身后,人们看到了一个新晴隆:白改黑后的沥青道路干净清爽,交通标线清晰,信号灯闪烁,车行畅通有序;县城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万多;全县城镇化率从17.5%提升到33.55%,接近倍增!当地人把县城扩容改造,赞为晴隆发展史上“天翻地覆的壮举”。

在县住建局局长姜文新、莲城镇镇长范勇等“城建破局”的亲历者心中,更值得说道的“壮举”是,姜仕坤带着大家在破旧立新过程中对群众利益的充分维护,是涉及2000多亩地、238栋民宅征拆过程中群众上访为零的纪录!

事实上,最初的征地拆迁方案,有过被当事群众公开“怒掷”的尴尬。看着群众扔回来的方案,姜仕坤说,“要么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要么就是老百姓的利益没有考虑充分!”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他们的想法。”揣着一颗群众利益大于天的赤子之心,姜仕坤一次次来到征拆户中间,掰开指头,和大家面对面一笔一笔地算细账。然后,带着政府一班人回到办公室,反反复复数十次修改方案,终于形成了各方都比较满意的系列征拆文件。

分管城建的副县长封汪鑫感慨地回忆:“过去连科局长都是很少出面做群众工作的,大家习惯于凡事‘安排下去’,姜仕坤同志的垂范和要求,使干部作风为之大变。”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6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一个对百姓充满爱心的人,又怎会对亲人冷漠。家,占据着姜仕坤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女儿回忆,初中时有一阵子自己很叛逆,不爱学习,成绩考得差,姜仕坤看到成绩单,很意外也很难过,“爸爸并没有发脾气,只是牙齿紧紧的咬着嘴唇。”

那个周末,姜仕坤带着女儿回了一趟乡下老家。走到村口,刚好看到自己年迈的母亲背着装满南瓜的背篼,在崎岖的山路上踽踽而行,姜仕坤对着女儿说:“我就是这样苦出来的,你是我的女儿,要懂得珍惜。”

姜仕坤要让女儿明白,还有很多人,仅仅是为了简单的生活,都那么辛苦的努力着。

姜仕坤很“恋家”,工作再忙,周末只要有一点时间,都会赶回册亨老家,看看父母,吃顿母亲做的饭,有时候回去晚了,吃点剩饭,也觉得是美味。

常年工作在外,看着已近八旬、却始终不肯放下农活的父母,姜仕坤一直想做点让他们高兴的事。

有一次,为了圆父母的心愿,姜仕坤抽出时间陪老人去北京旅游。在从兴义坐大巴车到贵阳的路上,因为空调车窗户没法打开,母亲晕车很厉害,不停的呕吐。看着母亲的难受劲儿,姜仕坤心里十分自责。自家买了车后,每次母亲坐车,姜仕坤都会先上车把座位调到母亲舒适的状态,风再大,也会开一点窗户。

妻子王作艳和姜仕坤同一年被分配到黔西南州册亨县坡妹镇,一个是乡镇科员,一个是幼儿教师,两年后,两人相爱结婚。因为姜仕坤的调迁,王作艳也不停地变换工作。姜仕坤从册亨调到安龙当副县长,她几经周折调到安龙,没多久,姜仕坤又从安龙调到兴义任州建设局党组书记。当她马不停蹄地跟到兴义,姜仕坤又调到了晴隆。姜仕坤不想让妻子再折腾,于是王作艳停止了“追赶”,把他们的家安在了兴义。

姜仕坤将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王作艳怨言很少,她只是担心,一直担心,担心丈夫的身体能否扛得住沉甸甸的工作重担。在姜仕坤担任县委书记后,这份担心与日俱增。

“晚上十二点电话打过去,大多数时候收到的都是他‘还在开会’的短信。早上又想让他多睡会,不忍心打电话……”看着才40多岁的丈夫,两鬓已经花白,头发掉了大半,背也微驼了,王作艳有时也真的不理解了,“怎么会忙成这样!”

田姗灵记得,有一次在老家,看到一对上了年纪的农村夫妇开着电三轮从身边驶过,爸爸对她说,“退休后,我和你妈也会像他们一样,买个三轮车,种点苞谷、南瓜。”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