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栏目

最新抗疫英雄的感人先进事迹(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28 10:30:02 热度:10

最新抗疫英雄的感人先进事迹

最新抗疫英雄的感人先进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56位用户喜欢。

每天,在_区幸福广场小区,有一位老党员干部退休不褪色,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初心和使命捍卫

人民群众的健康。这位老党员干部叫_,退休前是_省淮安市_区司法战线的一名干部,疫情发生以来,深深地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大年初一,正是万家团圆的日子,_给高良涧街道洪渠社区党委书记杨永华打了个电话,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详细询问了基本情况后,杨永华批准了他的请求,将其分配到幸福广场小区做一名志愿者,负责通行证填写发放、人员车辆检查和小区安全巡逻等志愿服务工作。

幸福广场小区地处_最繁华地段,人员流动量大,_与其他年轻同志一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每天早7点晚10点坚守在“疫情防控点”,对进出入小区内每一个车辆和人员都进行最严格检查、登记和测量体温。他的一举一动,默默地影响着身边每个人,在他的感染下,小区居民纷纷转变观念,不再出门和聚群聊天。同时也吸引和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_说:“我是一名党员,虽然退休了,但是在关键时刻,我会尽绵薄之力,坚守在岗,和大家一起将疫情防控进行到底。待到疫退花开之时,我要纵情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故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85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在武汉,可以看见一支墨绿色军用卡车组成的车队,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支车队就是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负责武汉物资的运输保障。在这支队伍里,有一群“00后”战士,他们不惧危险、冲锋在前,诠释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我年轻,让我多干点!”

“我年轻,让我多干点!”这是执行运力支援任务以来,挂在马鑫龙嘴上说得最多的话。作为全队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今年不到20周岁的马鑫龙已经和战友们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连续奋战了一个半月。

当得知连队需要抽组人员去武汉前线执行运力支援任务时,马鑫龙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我是一名战士,现在正是人民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我年轻,让我上!”

运力支援队主要负责武汉市主干供应线的运输保障,任务艰巨又繁重,但无论苦活累活,马鑫龙都会抢着干。

2月15日,马鑫龙和班长沈永超开车到达某超市卸载点,正在卸货时,突然下起大雪,气温骤降。看着马鑫龙还在冒着风雪一趟趟搬物资,沈永超命令道:“马鑫龙,让我们来,你去车上歇一歇!”“不用了班长,我可以坚持!”马鑫龙说,卸载物资快一点,武汉人民就早一点领到物资。

截至目前,马鑫龙所在的运输小分队,已经跑遍了武汉近100个点位,运送物资300余吨,行驶里程达1万多公里。在马鑫龙看来,能够为武汉市民多送一份物资,就是为抗击疫情多贡献一分力量。

“能为抗疫出力流汗,我很骄傲!”

“面对新冠疫情,身边的党员不畏艰险,勇于担责,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3月8日,“00后”战士刘文康利用任务间隙,在驾驶室内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每次到达运输网点,还没等超市工作人员赶来,刘文康就钻进后车厢开始卸载物资,刘文康说:“多干一点是一点,能为抗疫出力流汗,我很骄傲!”

一天深夜2点,运力支援队突然接到紧急任务,星夜援建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改造方舱医院。刘文康二话没说钻进驾驶室,立即投入战斗。从装载地点到方舱医院,大概有80公里的距离,因为运输物资的数量较多,需要往返好多次,又是夜间驾驶,对驾驶员的身体素质和驾驶技能都是不小的考验。

“班长,我穿着这身军装,年龄再小我也是一名战士,党员们都在往前冲,我也绝对不能落下。”刘文康主动向班长提出担任驾驶员的请求。看到刘文康坚定的眼神,班长同意了刘文康的请求。

“小伙子,你真棒,多亏有了你们的火线支援,我们的心里终于踏实了。”当方舱医院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刘文康还不到20岁时,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孩子你长大了,老爸相信你一定会完成好任务,平安归来……”每天晚上执行完任务,下士徐锐都会用手机微信和父亲开启视频通话,父亲的鼓舞,让徐锐更加充满斗志。

徐锐出生于军人世家,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爸爸曾在海军服役。从小听着军营故事长大的徐锐,早就立下了从军报国的决心。

2017年9月,徐锐作为大学生士兵光荣地来到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成了一名汽车兵。凭借平时刻苦的训练,他已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骨干驾驶员。

“小时候听爷爷说,抗美援朝战争时运输队员们冒着漫天炮火也要将保障物资送到前线,如今我成为一名汽车兵,战疫前线就是我的战场,我会用使命铸就荣光!”徐锐在他的战疫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队员的眼中,哪里有险情,哪里任务最重,哪里就有徐锐的身影。徐锐总是跟身边的战友说,我们每个人都多干一点,就能早一天取得胜利。

“每当我们在路上行驶,看到地方车辆向我们鸣笛、市民为我们点赞,我都会感到一切辛苦都值得,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徐锐说。

最新抗疫英雄的感人先进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我们都是战士。作为战士,不打赢决不收兵!”繁昌县人民医院党总支部委员、工会主席、医务科科长、急诊科主任_同志曾这么说。

2020年1月20日中午,_同志参加了市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立刻组织布置繁昌县人民医院的防控工作。21日晚,医院就接诊了一位来自湖北省有密切接触史的患者,医院领导组和专家组立即启动工作方案,按照诊疗规范对该患者进行诊治。作为医务科科长和急诊科主任的_同志第一时间完成发热门诊医生调配及各级各类人员的排班,并主导不断规范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的接诊流程,指导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开展诊治工作,指导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对隔离病人的管理,完成各类指南及标准的培训及按照规范上报各类报表等工作。

应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医院的发热门诊由平时工作时间开诊改为24小时值班,这样增加了医务人员排班的压力。作为医务科科长,_同志身先士卒,主动给自己安排了大年初一的发热门诊值班工作。他说:“这段时间大家都很辛苦,大年初一,尽量多陪陪家人,我是党员,我值班是应该的。”

_同志心里记得其他医务人员的辛苦,却忘了自己的辛苦。作为省应急办公布的救治医院联系人,_同志不仅亲自接诊发热患者,完成武汉返乡及发热病人分诊和就诊,还参与医院专家组工作共为患者进行排查和治疗,接受现场咨询和电话随访,指导急救人员和基层医务人员防护工作……

他的爱人是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士长,疫情发生后,健康管理中心暂停了体检项目,她就主动申请参加预检分诊的排班。对每一位进入急诊区域的人员进行预检问诊并测量体温,在急诊门口,一人一岗,一站就是一整天。为了减少更换防护用品和离开岗位,尽量不喝水,保证发热排查分诊工作有序进行。2月5日那一天,夫妻俩同时上发热门诊,同事和熟人笑称他们是“夫妻双双发热岗”。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繁昌县人民医院的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旗帜作用,当先锋,作表率,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初心,彰显了医务人员的担当,构筑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故事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77个字,有3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1分钟,有293位用户喜欢。

抢救危重症患者的ICU(重症医学科)病房,是抗疫“火线中的火线”,是“最靠前的前线”。

在这里,有一大批“90后”青年医生和护士冲锋在前。面对疫情大考,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展现了蓬勃的青春力量,交出了优异的答卷。

武汉儿童医院医生张茂荣: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3月17日上午10时许,张茂荣(图①。宋桂来摄)又一次来到鹏鹏(化名)床前,仔细查看各项体征数据。鹏鹏8岁,罹患白血病,不久前又因感染新冠疫情转入武汉儿童医院。“经过我们的治疗,鹏鹏这几天病情已经明显好转,很快就能下呼吸机了。”张茂荣说。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张茂荣的微信签名。“1月初,我还在消化科上班,后来病房改造后开始接诊新冠疫情疑似患者。3月初,之前待过的重症医学科缺人,我就过来支援。”

一线查房、观察病情、处理医嘱,张茂荣和同事一起认真执行科室主任、上级医生的治疗方案。“白班上下午都要进病房,最长一次待了七八个小时。”张茂荣告诉记者,夜班从下午5点开始,等交接完回到酒店,有时已是第二天中午。

ICU病区里,最多时有17个孩子,年龄最小的只有一个多月。在他们的努力下,现在病房里只有6个孩子。“有些幼儿患者话还不会说,我们了解病情除了问家长,最主要靠检查。”张茂荣说,有的患者入院之前病情就比较严重,更加大了治疗难度。

“疫情刚开始时,我确实有些紧张,毕竟谁都不了解这种病毒。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治疗手段的丰富,慢慢就不紧张了。”张茂荣说,这次疫情让他的职业荣誉和责任“指数”飙升,同时对志愿者、快递小哥等群体更增添了深深的敬意。

ICU里的患者,家属不能陪护,张茂荣就通过电话、微信和他们保持联系。“我们会约好时间,告诉家长孩子的病情进展。”张茂荣说,“对于每一名患者,我们都必须全力以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武汉协和医院医生吴永然:

“心态和理念都更成熟了”

看到张强(化名)跟家人视频聊天时开心的样子,吴永然(图②。康清铕摄)打心眼里替他高兴。张强曾是一名新冠疫情危重症患者,在吴永然和同事的协力抢救下,才转危为安。“他几天前撤了呼吸机,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就可以转入普通病房了。”吴永然说。

今年29岁的吴永然,是武汉协和医院综合ICU医生。疫情暴发后,他就向科室请战。1月29日下午,接到通知赶往金银潭医院支援。

“与我以前接触的患者相比,新冠疫情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难度要高一些。而且,我们在病房都穿着厚厚的防护装备,不管是操作还是治疗,都不如以前顺手。”吴永然说。

金银潭医院南五楼病区,患者最多时有27人,白班上午8点到下午5点、夜班下午5点半到次日早晨8点。最近这40多天,吴永然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变得得心应手。“我们是一个临时组建的科室,医护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岗位,但经过磨合后,现在都能熟练配合完成各种诊疗流程。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

“已经成功撤了ECMO,但是呼吸机还在,仍然不能大意。”现在,吴永然正参与管理两位上了ECMO的危重症病人,十分忙碌。

每进一次病房,吴永然都要待三四个小时。口罩勒出的痕迹,让妈妈很担心。“来支援的时候,没有告诉父母。他们后来看到我脸上有印子,就猜出来了。”吴永然说,妈妈虽然有时会担心得偷偷流眼泪,但仍然支持他上一线治病救人。

“虽然我以前参加过很多次危重症患者治疗,但这次的挑战要大很多。治疗过程不是一帆风顺,有时候也感觉有些沮丧,但是我都挺过来了。”吴永然告诉记者,这次战疫也是一次成长的淬炼,“心态和理念都更成熟了”。

武汉市肺科医院护士朱静:

“我们已经长大了,要担起更多责任”

从1月3日至今,今年26岁的武汉市肺科医院护士朱静(图③)已经在ICU病房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

3月16日下午1点,刚从ICU出来的朱静神情有些疲惫。前一天晚上,ICU病房新转进来一名危重症患者,患者情况很不好,朱静忙前忙后一直到深夜1点半才回宾馆。17日一大早7点不到,她又起床到医院上了个早班。天气越来越热,下班时,她浑身早已被汗湿透,“腿都有点站不住了”。

最近,武汉治愈出院的新冠疫情病人越来越多,但朱静所在医院的重症病房收治的病人却增多了——都是其他医院转过来的危重症患者。朱静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

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朱静仍然要保持冷静、专注,“我们看护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直面生死,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2月10日是朱静的生日。那天凌晨,她正在值夜班,一名61岁的患者转入ICU,开始使用无创通气,给氧浓度已达70%,如果无创通气出现问题,随时都有插管危险。但该患者刚进入ICU很不适应,与同事交班后,朱静就第一时间到这名患者床前,安抚情绪,耐心讲解无创面罩的使用方法。凌晨4点,这名患者突然又激动起来,情绪起伏,身体挣扎,还伴着咳嗽,导致无创面罩无法戴稳。

听到呼吸机漏气报警,朱静急忙赶到床边,一边调整扶正面罩,一边安慰患者。普通人玩手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都受不了,但朱静硬是用手扶着无创面罩坚持了两个小时,直到患者情绪稳定。

在ICU,除了治疗护理,患者的生活护理也全部由护士完成。每天要为患者擦洗身体,处理大小便、吸痰、翻身……朱静毫无怨言。尽管今年才26岁,朱静已经在ICU工作了5年,她说,在她们科室,像她这样的“90后”有20个,“我们已经长大了,要担起更多责任!”

武汉市第三医院护士陈奕:

“最重要的是耐心细心爱心”

3月16日中午下班时,听说病房里的百岁老人王婆婆下午就要出院了,武汉市第三医院“90后”ICU护士陈奕(图④)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

为了照顾王婆婆,陈奕可没少费心思。入住武汉市第三医院ICU病房以来,王婆婆没人陪伴,心情不好,陈奕就每天陪她说话;担心王婆婆年纪太大嚼不动饭菜,她每天还特地为王婆婆做热稀饭,端到她面前,喂到口中,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奶奶一样。

从1月4日起,陈奕就在ICU病房工作,她先是被抽调到金银潭医院。3月2日,与同事换岗后,她又回到武汉市第三医院,继续在ICU服务。

2月11日,36岁的张先生因患新冠疫情入住金银潭医院ICU病房治疗。由于呼吸困难,医生为他采取了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第一次巡查时,我发现他饭也没吃多少,水也没喝多少。”陈奕说,后来询问才知道,原来张先生是怕吃饭喝水多了要上厕所,这样会麻烦护士。

“我就是您的家人,您有需要就叫我,有呼必应,您一定要吃饭。”为了让患者吃饭,陈奕循循善诱。“刚开始,他不太配合。饭热好了,送到嘴边的时候,他直接让开了。”陈奕说。陈奕于是就先从水开始喂起,慢慢地,张先生接受了,也开始愿意吃饭了。

第二天,张先生由于呼吸困难,上了无创呼吸机。陈奕在给张先生喂食饭菜时,为了避免他吃饭时出现呼吸困难,张先生每吃一口饭,陈奕就把无创呼吸面罩扣上给他吸氧缓解一下,“一顿饭最少吃了两个小时”。

“重症患者通常心理压力都很大,需要护理人员真正走进他们心里,从内心深处关心他们、了解他们。”陈奕说,“对待重症患者,最重要的是耐心细心爱心。”

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故事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7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62位用户喜欢。

中部战区总医院,从一开始就投入战斗、始终坚守一线,同时还派出医疗队支援地方抗疫。他们与武汉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当新冠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挺身而出,成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护卫师”。

疫情发生后,以江晓静为代表的医院专家组建议,马上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分析会,认真研判形势,形成共识,全力抗击疫情。

1月21日,第一批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当医疗队到达肺科医院时,面临的是床位不够、患者众多。

卸下物资设备,全体队员集体上阵,将普通病房用36个小时改造成ICU。医护人员想尽办法,能加一张床就加一张床,能多收一个病人就多收一个病人。在最紧张的时候,4个护理小组要负责5个护理单元,但在严峻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

疫情当前,中部战区总医院主动向武汉市卫健委申请成为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人员自发请战,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成为最动人的颜色和声音。两天后,7个病区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

一名怀孕34周的新冠疫情危重患者经多次转院,被送到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反复会诊,妇产科主任王晶主动请缨,各种预案和应急措施全部准备到位,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一声清脆的啼哭声缓解了外面专家们的紧张情绪。令人欣喜的是,孩子没有被感染。

为了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医院发动全院力量,积极投入战斗。

全院共有6个食堂、30余名厨师,每天要准备两万份盒饭。做好的盒饭要区分不同点位打包分装,病号饭要送到病房,医护人员的饭要送到工作岗位和外住的宾馆,既要有营养,又要求保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下来,有时累得自己连饭都不想吃。但是,参加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我们的亲人和同事,我们为他们做点事,一切都值得。”

一线科室的保洁员吃住在科里,不嫌脏、不嫌累、不怕危险,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保洁员朱爱红因为公共交通全部停运,提着个人的一大包生活物品,凌晨5点从家里出发,步行3个小时,回到科室要求上班,她说:“我把被褥和生活用品都背来了,你们救病人,我照顾你们,直到疫情结束。”

《最新抗疫英雄的感人先进事迹(5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