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1位用户喜欢。
阿科,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86年7月,2008年9月参加工作,2021年11月当选为平凉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现为崇信县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站农艺师。参加工作14年来,他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做好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经济增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参与实施了农村厕所革命、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建设、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甘肃省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黑河汭河川区设施蔬菜无公害化生产病虫防控技术研究示范、崇信县玉米高产创建、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优势农作物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油菜小麦收获后复种高原夏菜无公害栽培模式研究与示范推广、国家现代农业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工作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尾菜处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植保植检、农民培训等业务工作。参与完成的项目获省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县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发表论文7篇,参与编写出版教材2部,获“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全省农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等多次表彰。
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积极发扬连续作战、甘于奉献的精神,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工作,形成了农户捡拾、专业网点回收与企业加工利用为一体的回收加工网络体系,年回收废旧农膜600多吨;在蔬菜生产基地,尾菜集中处理池开展尾菜直接还田、堆肥、沤肥等处理技术培训,手把手亲自示范、现场教学,年培训群众15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份,年处理尾菜6500多吨,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5%以上,尾菜处理能力不断提升。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77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小王,主要从事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研究方向为可变几何截面涡轮增压技术。主要承担包括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平台研发、高压比大流量高效率系列船用涡轮增压器产品研发等项目,在可变截面喷嘴环结构及性能研究、增压器热效率提升、高排放等级涡轮增压技术及其产品研发、增压器壳体包容性设计、增压器密封性提升、多国船级社船检认证等领域取得技术性突破。
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发动机匹配涡轮增压器的技术与方法,持续推进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实时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为制造最为优良的涡轮增压器而努力奋斗。获得20__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2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小郭,信息与数字化中心软件工程组组长。主要负责面向数字化研发的软件应用、集成、自主开发等工作,至今共获软件著作权10余项。
针对我所面临的软件系统孤立、信息数据分散、应用环境复杂的现状,借鉴云平台、大数据和软件组件化的思想,提出了基于中台的应用软件集成的创新想法,实现了流程可裁剪、数据在研发过程中的自由流动。在某国家项目论证过程中,设计了“前台应用、中台调度、后台支撑”的柴油机数字化研发环境三层软件架构。20__年,代表动力研究院参加兵器工业集团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员选拔赛,设计的软件架构和编写的软件程序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最终在兵器集团内部取得了前十的好成绩。在软件自主开发方面,完成了远程诊断平台、CAD设计模板、系统数据接口等多项软件的自主开发工作,得到广泛应用。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24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19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何积丰,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科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信息学部常委会副主任。担任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可信软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可信软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上海市高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可信物联网软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何积丰同志党龄33年、育人51载。他胸怀党和国家事业,带领团队培养了数千名高层次软件人才;他攻关科研、开拓创新,秉持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开创可信软件研究新领域;他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成为我国信息领域领军专家,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潜心治学 身先垂范 胸怀党和国家事业的开拓者
1965年,何积丰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工作,成为上海高校第一批从事计算机科学教学和研究的人员。上世纪80年代,他被学校先后派往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学习,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他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受命组建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的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
着眼于国内软件行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学科发展、社会需求与高校教学之间的间隙,以及上海市乃至全国对软件行业专门人才的巨大需求,何积丰率先提出了软件人才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先后与国内外高校及中国电科集团第32所、Intel等企事业单位成立了多个合作研究实验室,并与微软等名企合作共建了10余门课程,努力以多元协作的方式,汇聚各行的优秀资源,全面培养软件行业人才的综合创新能力。为提升学院的国际竞争力,何积丰始终关注软件工程学科国际新发展,提出并制定了一系列举措:鼓励教师积极吸纳国际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课程的合理化成分,使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保持同步;并全面推进双语和全英文课程建设,改革外语教学,聘请外籍教师,强化学生的外语学习。目前,学院已为社会培养软件工程高层次专业人才3000余名(含博士100余名、硕士600余名),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也已成为我国高校计算机软件工程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军团队”。
攻关科研 开拓创新 开创研究新领域的科学家
何积丰潜心计算机软件理论及应用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他与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托尼﹒霍尔一起创造性地提出了软件领域的程序统一理论(UTP),并由此开创了程序统一理论的国际学派;他建立了数据精化的完备理论,并被国际上誉为“面向模型软件开发的一个里程碑”;他系统性地构建了基于模型的可信软件设计方法与开发技术,并被称赞为在软件工程的科学理论与工业实践方面“做了奠基性的工作”。英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在1998年度报告中赞誉“在过去十五年,何积丰是牛津大学程序研究领域取得成功的驱动力。”
何积丰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并积极有效地推动产学研融合。自2007年起,他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信软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为可信软件技术在国内的普及与应用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国内首倡与推动的新兴交叉学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可信体系架构的基础。结合工业的实际需求,他解决了可信嵌入式系统构造与验证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促进了相关理论及技术在我国安全攸关行业领域的应用。他领衔的团队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数字互动教室系统推动了学生教材形式与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并成功参展上海世博会,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专题报道。他率领团队参与建设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上海),为上海市和长三角的嵌入式软件及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恪守德行 言传身教 培养数千高层次人才的名教师
作为程序统一理论的创立者、数据精化完备理论的奠基者、可信软件设计方法与技术的开拓者,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计算机科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何积丰更始终以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和青年教师如同己出、谆谆教导。
何积丰始终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以科学的态度从事教学,用科学研究服务并反哺教学。在带领团队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何积丰以自己的行动践行并诠释着自己的教学信念。对于计算机科学,他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对计算机系统的优缺点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第一门由院士主讲的通识教育课程——计算机文化。在每一次“计算机文化”课堂上,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还时常挤满了其它专业前来旁听的学生。他梳理了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为研究生开设了《程序统一理论》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指点、论文指导的过程中,他一直注重最新学术思想的传授和科学思考方式的引导。
信念坚定 品德高尚 广受群众赞誉的好干部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的院长和党委委员,何积丰高度注重青年教师与青年学子道德品性的塑造。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教导青年教师和学生恪守学术道德,鼓励他们“树魂立根”,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和服务国家与社会的价值追求。他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每当有青年教师入职,他都会与教师们沟通交流、一起制定发展规划,并利用讨论班、教学研讨、项目讨论等形式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进行指导。为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脱颖而出,他大胆向学校提出人才计划体制改革的设想,制订学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案和激励方案,为青年教师设立专门的帮扶基金,创造宽松、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在何积丰带领下,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发展迅速,2007年教育部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高可信计算实验室同时获批;近三年来,申报的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先后获批;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院的软件工程学科并列全国第四名,并列入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
在日常生活中,何积丰与盲妻的爱情故事以及他对盲妻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感人至深,震撼和感动了青年一代的心灵,并使他荣获2005年“感动上海十大人物”。面对荣誉和赞誉,他始终谦逊平和。在他看来,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丰”收的喜悦,正如他的名字——何积丰。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刘永坦院士出生于1936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炮火席卷中华,山河零落,他的亲人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平安通坦的未来,便取名“永坦”。但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坎坷未曾缺席,不过多少波折,他都始终坚定脚步,为少时立下的报国志愿而奋斗。
20世纪70年代,刘永坦回到哈工大,并获得了去英国留学进修的机会,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国际上先进的雷达技术,也由此认识到新体制的雷达,是如何克服传统“盲区”,实现了对海域乃至空域的“全面”监测。他在心中立志,要让祖国拥有这一项先进技术。
归国之后,他将这个想法告诉学校领导,却被反馈筑建新制雷达是个世界级的难题,而我国目前没有理论支撑。于是,刘永坦带领着团队无数次地提出设想,总结实践经验,根据数万个测试数据,最终成功完成了“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为研制设备奠定基础。
然而他并不止步于理论创设,很快便带着团队在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创建试验站,制作预想设备。物资匮乏、成本昂贵,困难接连不断,但刘永坦带着团队一次次投入新体制雷达站的铺设试验。历经十余载,他们最终成功研制出全天时、全天候、能进行远距离探测的新体制雷达,将我国雷达技术侦测水平提升至国际前列。
在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发言:“我亲身经历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我们始终坚信,国家需要是最强大的动力。我们科技工作者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浪潮中,创造出更多让人民激扬振奋、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于敏,蘑菇云下的盖世英雄,是他让氢弹成为了“中国关键词”。
从1961年开始,他隐姓埋名28载,进行氢弹理论探索工作,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仅用26个月就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了氢弹试验的成功,创下了世界最短的研究周期记录。
他常常半跪在地上分析计算纸带,以严谨求真且务实的态度,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优化设计,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与计算能力,实现了氢弹试验结果与计算数据的完全一致。
在那些甘坐冷板凳的日子里,他守护着自己真心热爱的科研事业,不声不响地潜心做着自己的研究。在大西北核试验场,他吟诵《出师表》时怆然涕下的画面还历历在目,一句“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是他真实而光辉的人生写照。
于老曾于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惊天的事业之下,于老无悔地度过了沉静思索、奉献坚守的一生。
1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