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3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看了一篇《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看完这篇故事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杨靖宇前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曾经五次被捕入狱,屡受苦刑,坚贞不屈。1939年在东北地区反“讨伐”作战中,他率警卫旅转战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人周旋五昼夜。渴了,捡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棉絮或树皮。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当敌人将杨靖宇割头刨腹后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竟无一粒粮食。
杨靖宇,革命的战士、人民的英雄,他的革命精神、抗日精神还有保家卫国的精神是千古不朽的,是抗日事业中的一段抹不掉的记忆,就如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中的一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啊,一个对人民,对国家,对各个事业有贡献的人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活在我们心中,活在这个十二亿人口的心中。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国家的财产,不惜以“头颅不惜抛弃,鲜血可喷洒”的意志为抗日战争努力奋斗。五次被抓捕,受进各种酷刑,他就是不屈服,不向日本鬼子低头。在一次任务中,他巧妙的与敌人周旋五昼夜,可是在这漫长的五天里,他又是怎么生活下来的呢?渴了就从地上抓一把雪吃;饿了,就把树上的树皮扯下来吃,没有树,他就把棉絮或枯草一口吞下。他就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艰苦战斗,最后被残忍的敌人割头刨腹的时候,胃里只有树皮和枯草,没有一粒粮食的踪迹,谁看到这一幕后都不会不泪流涕下,泪流不止呢?
抗日英雄杨靖宇,我们永远记住你!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星期天的早晨,我认真地读了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这篇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抗日战争时期,放牛娃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一天王二小放牛时被日本鬼子抓住,要他带路,机智的王二小假装听话的样子,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当四面八方响起枪声时,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看完这篇故事,我被王二小深深地感动了。他非常机智勇敢,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他为了防止日本鬼子危胁到乡亲们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引鬼子进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最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要学习王二小的这种不畏艰险的精神,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坚决不当逃兵,努力去面对困难。我还要学习王二小的这种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乡亲们的精神,热爱我们的班集体,维护我们班级的荣誉,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协助老师,要成为老师的合格小助手。
在学习和生活中,不会永远都一帆风顺的,我会在那些波折中慢慢成长起来,我会加倍珍惜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努力把幸福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95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56位用户喜欢。
7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虽然我及我们这代人没有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那段中国人民最艰苦的日子,仅从电影电视片中所看到的那血雨腥风、艾红遍野的惨烈悲壮画面,我也禁不住泪流满面了。我激动,我愤慨,那是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在我们伟大母亲身上所犯下的暴行;我庆幸,我感激,那是因为中国有了共产党。让我们来回首那段历史。
70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战的烈火点燃。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不计前嫌,进行改编,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迅速开赴抗日前线。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1937年,日本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而当时的中国,钢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军事工业薄弱,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
共产党人不仅要面队中日两国如此大的差距,还要时刻警惕着国民党反动派所搞的阴谋和小动作,甚至不少时候还要面临饿肚子的窘境,在如此艰苦困境下,共产党人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持久抗战,采用运动战、阵地阵、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方法,使数百万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1939-1941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大部分兵力,1939年为83,1940年为78,1941年为70。从而粉碎了德、意、日组成的法西斯联盟称霸世界的梦想,无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抗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坚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特别是敌后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正是这种伟大的自信和自强精神,使中华民族终于坚持到底,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7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作为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在现阶段我们国家底子还比较薄弱的国情下,我们更应该继续坚持发扬自立自强的抗战精神,努力学习专研先进技术、苦干、巧干,让我们一起为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1945年到20--年,整整七十年的春秋过去了。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一百多年前,我们的近邻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领先走上了资产阶级道路,综合国力超越了中国。于是,这个曾经是中国附属的资源贫乏的小国开始觊觎中国地大物博的壮丽江山,他们一再地以武力侵略中国,而我们这个曾经的泱泱大国,此时也只能任人欺侮,因为自身贫弱的我们,根本无法对敌人进行有力的抵抗。
好在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用了整整八年时间给予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狠狠地打击,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在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人民面前不得不夹起了尾巴,低下了头颅。因此,可以这样说,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国人民重整旗鼓、扬眉吐气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砸掉“东亚病夫”的招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开始。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前途光明的开始没有顺利地进行下去。内战,-革,战后整个世界特别是亚洲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的第一次机遇我们错过了,中国的发展历经坎坷。虽然,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国际地位已经和七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我们的综合国力与日本之间仍然有很大差距。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始终以一种傲慢的态度对待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今天,他们的政府在正确对待历史的问题上态度依然暧昧不明,首相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公然否认甲级战犯的罪行。
同志们,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听到了吗,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灵魂在呐喊,在战争中冤死的三千五百万民众的灵魂在哭泣……(建议停顿三十秒)
有句名言说得好:宽恕,但不要忘记。一方面,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上,恩怨之事无所不在,如无宽恕之心,就会化为冤冤相报。另一方面,历史的事实和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新的国际关系构架下,歇斯底里的军国主义再也没有了市场。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7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当年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完全是因为中国国弱民穷、经济落后,而今天,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利益驱动仍然存在,国人还需提高警惕。
目前,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世界经济飞跃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中华民族中兴的机遇。值此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想对各位老师、各位同仁以及各位同学说:战争和报复不会为我们赢得尊重,发愤图强,这才是我们庆祝胜利、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86个字,有4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7分钟,朗读时长28分钟,慢速需要40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海军将领之一。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一茶商之家,1867年考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嘉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
1880年调北洋水师。同年到英国接“扬威”巡洋舰,回国后任“扬威”管带。1887年再到英国接“致远”巡洋舰,任“致远”管带,职中军中副将。是北洋海军管带中,唯一一位未曾出洋留学或实习的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邓世昌在抗日战争中多次参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邓世昌:
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在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因“致远”舰受伤,弹药用尽,难以继续战斗,便意图撞沉日舰旗舰“吉野”,但“致远”舰因为日舰攻击引起鱼雷爆炸而沉没,邓世昌决心与战舰同存亡,从而在落水后拒绝救援,与爱犬“太阳”一同壮烈殉国。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清廷谥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还赐给其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邓家用此款在原籍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为邓世昌修了衣冢,建起邓氏宗词。抗日战争日军侵占广州期间,日军士兵慑于邓世昌的威望和英气,不敢破坏邓氏宗祠。
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以"世昌"号命名一艘远洋综合训练舰,以示纪念民族英雄邓世昌。
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将领
丁汝昌这位陆军行伍出身的海军将领,是以其所任之北洋舰队提督一职而为其军事生涯之最辉煌顶点的;而他在这一显赫职位上所迎来的中日甲午战争,又将他送到生命的尽头。甲午战争,使丁汝昌交上了厄运,给这位英勇却不善战的海军统帅披上了一件充满悲剧色彩的厚重外衣。
在丰岛初战之后,丁汝昌数次率舰队出海未能击敌,他就开始受到朝廷一些高级文官的奏参。8月26日,朝廷将丁汝昌革职,经李鸿章多次上奏力保,丁汝昌方得“暂免处分”,但日后“倘遇敌船猝至,有畏缩退避情事,定按军法从事,决不宽姑。”
在山东半岛战役中,丁汝昌始终处在戴罪留任而以观后效的境地里,情绪悲观低落,内心矛盾重重,自然难以从容指挥战事。1895年1月24日,丁汝昌在打给李鸿章的电报中说:“致海军如败,万无退烟(台)之理,惟有船没人尽而已。旨屡催出口决战,惟出则陆军将士寒心,大局更难设想。”
丁汝昌:
在冰天雪地而又炮声隆隆的威海卫军港内刘公岛上,久经沙场的丁汝昌知道,处于日军严密海陆夹击之中的北洋舰队已形同瓮中之鳖而在劫难逃。丁汝昌更清楚的是,这支由大清王朝花费巨资历时二十年建成的舰队一旦被日军彻底歼灭,在北京城等待他自己的只能是一座断头台。因此,丁汝昌此时已下定战死在刘公岛的最后决心,他甚至还请来六名木匠为自己打制了一口棺材,并亲自躺进棺材里一试尺寸是否合适。1月27日,丁汝昌给威海卫陆军统领戴宗骞写了一封亲笔信,这封信真实地流露出丁汝昌当时悲观失望至极的心态:“······汝昌以负罪至重之身,提战余单疲之舰,责备丛集,计非浪战轻生不足以赎罪。自顾衰朽,岂惜此躯?······惟目前军情有顷刻之变,言官逞论列曲直如一,身际艰危,又多莫测。迨事吃紧,不出要击,固罪;既出,而防或有危而不足回顾,尤罪。若自为图,使非要击,依旧蒙羞。利钝成败之机,彼时亦无暇过计也。”
丁汝昌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因丁汝昌“获咎甚重”而未对他议恤。直至光绪皇帝死后的1910年(宣统二年)4月2 5日,清政府方以丁汝昌当年在战争中“力竭捐躯,情节可怜”,开复其原有官职军衔。丁汝昌的遗体被运到安徽老家,安葬在无为县严桥乡梅山村的小水鹳山的土岗之上。 一代无大作为的海军统帅,就这样长眠在安徽无为的山冈上。历史,就是如此这样的令人不可思议。
丁汝昌不管怎么说也算个英雄,因为最后被困刘公岛时,眼见败局已定,便自杀殉国了。《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九,记载到(27):“日舰宵入口门,击沉来远、威远,众益恐。道员牛昶炳等相乡泣,集西员计议。马格禄欲以众挟汝昌,德人瑞乃尔潜告曰:?众心已变,不如沉船夷炮台,徒手降,计较得。?汝昌从之,令诸将同时沉船,不应,遂以船降,而自饮药死,於是威海师熸焉。”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国军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以自己的身体充当火药支架。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军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阎锡山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黄继光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抗日英烈之戴安澜将军
1904年生,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人。1942年初,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要求,中国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援缅军)。同年3月,戴安澜率所部万余人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在东瓜战役中,他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在十多天激烈的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孤军奋战,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官方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浦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英国的《泰唔士
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抗日英烈之佟麟阁将军
佟麟阁(1892—1937),河北高阳人,中国抗日英雄。出生于农民家庭。
1933年初,日军进逼热河,二十九军奉命调至长城一带迎敌,他参加了长城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长城抗战失败后,回驻张家口,兼任张家口警备司令。同年5月,日军进逼华北,冯玉祥响应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号召,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省抗日同盟军,冯被推举为总司令,他任察哈尔省代主席兼第一军军长。与方振武等部配合作战,收复宝昌、多伦等地。8月,抗日同盟军失败,被迫撤销,改任张家口公安管理处处长,一度到北京香山隐居,消愁度日,等待时机报效祖国。1937年初,应冯治安、赵登禹等人邀请,出任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教育长、军训团团长。在军训团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日本不断侵逼我国,是我们的仇敌。抗日保国是军人的天职……我个人一定和大家一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为民族的生存而战斗,为国家的荣誉而献身。”
抗日英烈之赵登禹将军
1898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山东荷泽人。家境贫寒,塑造了他的嫉恶如仇的性格。1922年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和凤翔剿匪,屡立战功。1929年,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长。1930年,改任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九旅旅长。
1933年1月,日军进犯山海关。奉令率部作为先头部队,移军通县,继驻三河、蓟县,构筑工事备战。日军主力在飞机数十架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与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起指挥南苑驻军顽强抵抗。右臂中弹负伤,部属劝其退出战斗,执意不肯。未久,腿部等处亦受伤,仍督部力战。后奉命率部向城南大红门集结,准备反击,不幸被日军伏兵击中胸部,壮烈殉国。殉国后,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授其为陆军上将。
抗日英烈之谢晋元将军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参谋主任,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任五二四团团副,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率部驻防北火车站,与日军对峙二个多月,10月26日,日军疯狂向驻地防线发动进攻。他率领第一营的400余官兵,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后撤。10月27日,上千的日军进犯,他沉着应战,号召壮士“要人在阵地在,誓与日军血战到底!”激战一天,毙敌80余名。率部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瞩目,赞誉他们为“八百壮士”。28日凌晨,官兵又在四行仓库屋顶升起中国国旗,表示捍卫祖国尊严,誓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决心。接着敌军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形势险恶。29日,写下遗书:“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30日,接蒋介石“珍重退入租界,继续为国努力”的手令。31日,敌又以飞机大炮攻击仓库,他以3挺机枪掩护,率部冲出重围,退入租界。坚守仓库4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毙敌200余名,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极为壮烈的一页。他受到上级通令嘉奖,升任为上校团长。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9位用户喜欢。
小英雄的故事之雨来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里。雨来从小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河里钻来钻去,练得一身好水性,村里人都叫他“小鸭子”。一天早晨,雨来拿着课本准备去上学,突然一个人闯了进来,雨来一看,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直奔墙角,把一个盛着水的大水缸搬开,跳进了水缸下的洞里,并对雨来说:“外面有鬼子在追我,你快,快把缸搬回来堵上洞口,对谁也不许说。”
雨来用尽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才把缸搬了回来。这时,十几个鬼子端着刺刀冲了进来,带头的是一个满口金牙的鬼子军官,他假装温和地对雨来说:“你的,小孩,不要害怕,皇军的有话要问。刚才有个八路的,跑了进来,你的,看见了没有?撒谎的,死了死了的!”雨来用手背抹了抹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掏出来一把糖块,说:“你的,吃糖的有,八路的,藏在什么地方?”雨来没有接过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扁鼻子军官气急败坏地在雨来的脸上狠狠地打了两巴掌,又把雨来的后脑勺狠狠地撞在门板上。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他脑袋嗡嗡地响,两眼直冒金光,鼻子流着血。鬼子又打又骂,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我,没看见,我就是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得嗷嗷叫:“他的,拉出去枪毙,统统的枪毙!”
河岸边响起了“砰砰”几声枪声,芦花村里的人听见了都难过地哭了。大家顺着河岸寻找着雨来的尸体。突然在芦苇丛里,露出个小脑袋,大家叫了起来:“啊!雨来!雨来没死!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一头扎进了河里。鬼子慌忙向水里开枪,哈哈,我们勇敢的小英雄--雨来早已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61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63位用户喜欢。
在无锡的著名风景区蠡园附近,有一座小学。这时已是炎炎夏日,师生都放暑假了。学校里只有宋校长和音乐老师方春江、国文老师李涛三人没有回家。
宋校长心中明白,虽说是兵荒马乱的年月,老友李伯年的公子李涛与音乐教师方春江是一见钟情。李涛学识渊博,英俊魁伟,那方春江更是难得见到的绝色丽人,老校长心里当然暗暗为老友高兴。他就是不明白一件事,李家是个富商,是无锡城里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他怎么把儿子送到乡下来?等他上城拜访老友时一打听,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李伯年悄悄告诉宋校长,李涛那天和旧日同学相聚,傍晚回家时突然听到有女子凄惨呼救声。几个年轻人急忙跑去一看,只见地上躺着个赤身裸体的女子,她的衣服已被一个喝醉酒的日本兵撕光。李涛等年轻人热血沸腾,哪顾自身安危,把那日本兵打得不知是死是活。他们救了同胞姐妹,便各自回家。李伯年夫妇知道大祸临头,急中生智,让儿子暂时避一避,这才到蠡园来了。
再说几个月前,方春江来校任教,众人眼前顿觉一亮,那月份牌上的美人也不及她漂亮。
暑假里,宋校长当然睁眼闭眼不去管年轻人的事,他只知道方春江酷爱游泳,每天都要下水,但不在小河里游,要到僻静无人的湖边去游。他更清楚老友的公子从小就怕水,到水里就晕。因此,李涛陪着方春江去太湖边游泳,想来该是多么有趣的一幕。
这天下午,方春江和李涛提了小书包又去湖边,宋校长只叮嘱一声:“看这云头,会有大雨!”两个情侣笑着点点头,还是走出了门,一路上两人悄声低语,方春江见路上无旁人,低声笑问:“你那天给我讲故事,刚开了个头,见有人来,还神秘兮兮转了话题,你想说什么呀?”
李涛一想,便在方春江耳边说:“金枪美人鱼!”方春江一愣,“多古怪的名儿,你胡扯些什么呀?”
李涛一拉她的手说:“你连‘金枪美人鱼’也没听说过?那天在老同学家听人讲的,回去晚了,在路上就出了事闯了祸。‘金枪美人鱼’是个绝色美人,有你这么漂亮吧,只是不像你那么娇滴滴的,她是太湖游击队里的神枪手,让敌人闻风丧胆!”
方春江说:“不听你瞎吹了,全是些没影子的事。”
方春江走到湖边,穿着她自己缝制的泳装登上船头,健美身姿曲线分明,妩媚动人。她对李涛说了声你快上船去更衣,便像飞燕凌空,纵身跃入波涛不见人影。她再露面时,已在远处的大柳树下等候李涛。
李涛每次都不肯下水,只坐在岸边欣赏春江的泳姿,但今天春江抱了他的腿硬把他拖入湖中,李涛吓得掉了魂。他在水中紧紧抱住春江,死也不肯放手。
春江见李涛实在怕水,便说:“你别怕,我就是你的救生圈。”
春江向后躺倒在水里,由踩水改为仰泳。抱住她肩颈的李涛身不由己随势倒在她身上,双腿从她的腿间滑坠在水里。春江向后扬手划水,两腿蹬夹游动。两人的身子在水里紧紧相贴,少女心中涌动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湖上风云变幻,突然间,风雨骤起,暴雨打得湖面上升腾起一片白雾。李涛哪里见过这种声势,伏在“救生圈”上听天由命。春江安慰他说:“我常独自在风雨中游,一点也不用怕,我带你上船去。”
春江游到船边,先帮李涛爬上船去,随后她一翻身登上船头,两人先后钻进船舱。舱顶被暴雨砸得啪啪直响。
穿着湿衣的春江,那玉琢般晶莹剔透的身子带出一片白光,乳峰跳荡,腰肢扭动,双腿如玉柱雕成,李涛仿佛从梦幻中刚醒过来,忘情地抱住了春江。在热烈的拥吻中,两人感到像有强大的磁场牢牢吸引,爱河的闸门一经打开就汹涌奔腾,情感似火般地在燃烧。
春江闭上双眼,脸上烧得通红,洁白高耸的胸部起伏,绝色少女平日里的矜持此刻已经消失。她躺在小船的舱板上,向恋人展开一幅绝色丽人的稀世画卷,任凭他来撷取这些珍宝。李涛将热吻像鲜花撒遍这瑰丽画卷,然后轻轻俯身下去,与那洁白美丽的身躯融合在一起。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4位用户喜欢。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说铁血将军杨靖宇呢,杨靖宇的铁血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来看一下。杨靖宇,到达东北之后,就先后创建了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等抗日武装。这个身材魁梧、足智多谋的将军,领着这些抗日游击队,在深山密林中神出鬼没,打得日本关东军防不胜防,闻风丧胆。
日本侵略军和伪军屡屡去征讨杨靖宇所指挥的部队,但是他们常常受到杨靖宇部队的打击甚至歼灭。所以一听到杨靖宇和他指挥的抗日联军,日伪当时就十分害怕。到了1936年,中共进一步提出,要把东北的各种抗日武装联合起来,组成“东北抗日联军”,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抗联”,集中力量来跟鬼子干。杨靖宇这时又成为了抗联第一军总司令,担负起了领导整个东北抗日斗争的重任。
1939年,杨靖宇将部队化整为零后,他生命里的最后一段时光到来了。当时杨靖宇将军被叛徒和鬼子们逼到了绝境,没有给养,他只能吃树皮,吃青苔,吃一切常人无法想象到的东西。但是就算是这样,杨靖宇将军还是和敌人战斗了许久。
1940年,杨靖宇将军还是壮烈地牺牲了。连鬼子都好奇这段日子他是靠着什么活下来的。于是他们残忍地将杨靖宇的胃解剖,发现里面都是些草根、树皮、棉絮等。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有一个人靠着这些东西,与他们周旋了那么久,他们都忍不住对铁血将军杨靖宇表示敬佩。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88位用户喜欢。
早晨,当我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着欢庆抗战胜利 70 周年的阅兵仪式时,我突然想到那些当年驰骋沙场,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们,他们如今都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如果没有这些为民造福,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们,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过上和谐 、 宁静的生活。
每个革命烈士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当时,东北是日本入侵中国最早的地方。杨靖宇当时领导的抗日联军是东北对日寇影响最大的一支部队,也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日寇派大部队对杨靖宇部队进行围剿,在高寒缺氧,又缺衣缺食的环境下,他们与敌人鏖战,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这时的杨靖宇疾病缠身,破衣烂衫,又很久没有东西吃,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同敌人周旋,把敌人搞的晕头转向,最后实在跑不动了。敌人曾几次要求投降,但他都以子弹回答,最后,敌人无情的子弹穿透了杨靖宇的胸膛,鲜血染红了身下的黑土地。
他死后,敌人剖开了他的腹部之后,连凶残的日军也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杨靖宇的肠胃中竟无一粒粮食,只有野菜、树皮和一些棉絮!
想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我们现在强大了,不会再被欺负了,不过,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民族付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
那段难忘的历史史实鞭策着我们,让我们不断前行,不能懈怠!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创作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将他狠狠地摔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
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一次见到这样与众不同的著作,一下子就知道那些名流作家为何把孙犁捧得如此之高了,确实,这本书带给了我不同的感受,作者的笔墨都用在刻画人物和记录琐事上了,很少有过描写残酷战乱的场面,在那样的年代,孙犁果真非常乐观。
翻开书,好像走进了一个个细微励志的故事里,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但真的看不见杀生抢掠的画面,抗日精神就是从作者笔下那一个个丰富鲜明的人物形象中体现出来的。走进《老胡的事》,你会被梅的秀丽所吸引,走进《荷花淀》,水生嫂对丈夫的支持和妇女们勇敢值得钦佩,走进《芦花荡》,老头子的好强能干,机智自信令人震惊;走进《藏》,你会了解浅花有多能干,走进《光荣》,你会认识到秀梅的体贴、细心,走进《村歌》,双眉的正义、志气,好胜蛮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吧,从这些农村妇女的身上就流露出许可多贵的品质,而作者也正是抓住了这些来写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整部书中,作者用很多笔墨描写冀中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为了让在外边抗日的丈夫安心抗战,打击日本侵略军和蒋介石军队,一力承担了繁重的劳动,并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实则不易。那些处在战争背景下的人们,虽然深受战争的威胁,但是他们的心灵世界却充满了美的存在,这些美好的人物,和白洋淀美丽的景象一起为我们造就了一幅幅白洋淀画图。他们看起来貌不惊人,普普通通,可最后却成为了一个个了不起的英雄,给人以挥之不去的记忆。
这本著作让我震惊,也十分感动,受益匪浅。妇女们都能拿起枪来战斗,那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同样成为祖国的光荣!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81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
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
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
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
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3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00位用户喜欢。
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故事发生在抗日时期,由于日本鬼子的野蛮侵略,全国各地枪声不断,狼烟四起。不甘受辱的中国各族人民纷纷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来侵略,一位叫张嘎的小伙子也就在这时加入了八路军,他机智勇敢,展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小张嘎刚走出院子,突然发现远处有两个鬼子正东张西望、大摇大摆朝八路军临时指挥所走来,张嘎心想:“不好!区队长还在屋里呢,要是被发现,把其他鬼子招来就麻烦了。”
张嘎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马上主动跑到鬼子跟前,挡住了鬼子进院子的路,大大咧咧地说:“你们想干吗?”一个胖鬼子晃了晃手中的枪,龇牙咧嘴地大声嚷着:“八格牙路,让路的快点,不然死了死了的……”。张嘎一点都不害怕,故意装着不懂鬼子的意思,大声地问:“两位老总要找什么?我帮你们拿,我家里住着病人。”
鬼子恶狠狠用枪把张嘎往旁边一拨,急着往屋里窜。两个鬼子气势汹汹地闯进正屋,小张嘎急忙尾随其后。突然他发现走在后面的鬼子腰间挎着一支手枪,他的眼睛一下亮了起来,奶奶被鬼子杀害后,张嘎一直希望得到一支枪,好给奶奶报仇雪恨。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枪,恨不得马上就夺过来。
两个鬼子又撞开了另一扇门,就像两条饿狼,在屋里东翻西找,打破了瓷碗,刺烂了被褥,还惊动了灶边的母鸡;母鸡被吓的“咯咯咯”只往外跑,两个鬼子赶忙去抓,母鸡左闪右躲,一溜烟跑得不见了踪影,鬼子十分懊恼,骂骂咧咧又用刺刀挑开一扇门的帘子,说时迟那时快,从门里伸出了一把刺刀,走在前面的鬼子应声倒地,原来听到张嘎在院外的提醒后,区队长他们早已做好了准备。另一个鬼子见势不妙,转身就想跑,张嘎把门一关,伸出腿把鬼子绊倒了,鬼子一边滚,一边往外掏枪,区队长他们从里屋冲出来,对着鬼子就是一枪,鬼子身子一抖,滚到张嘎脚边,张嘎随手拿起扫帚朝鬼子抽去,但鬼子也把枪掏了出来,张嘎急了,快速抓住鬼子的手狠狠咬了一口,鬼子一痛,枪被张嘎夺走了,这时区队长又赶上前来给鬼子补上了一枪,鬼子两脚一蹬,上了西天。
张嘎则双手捧着夺来的新枪,爱不释手,脸上露出胜利的笑容。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20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1936年8月2日凌晨,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市)小北门外,传来了一阵低沉沙哑的歌声,随着歌声,人们看到被敌人绑在一辆马车上“游街示众”的赵一曼。马车来到小北门外,赵一曼衣衫褴褛,她勉强站稳了身躯,目光坚定地对着刽子手。枪声响起,南国女儿的一腔热血喷洒在了苦难深重的东北大地上。
寻找光明的路上
1905年10月25日,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花场伯阳嘴村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有一个叫作李坤泰的女孩出生了。女孩字淑宁,乳名端女儿,笔名李一超,后化名赵一曼。
1923年,赵一曼通过共产党员郑佑之与团员何必辉介绍,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3月,赵一曼转为中共党员,从此,她走上革命之路。
1927年9月,按照党组织的安排,赵一曼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去往莫斯科的轮船上,她遇见了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共产党员陈达邦。在“红莓花儿开”的国度里,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和散步,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期许,二人成为一对红色恋人。
192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经党组织批准,赵一曼与陈达邦结为伉俪,不久赵一曼怀有身孕。由于国内革命形势迅速发展,非常需要妇女干部,组织上决定让她提前回国,赵一曼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
1932年春,苦难的东北在沉沉暗夜中悲愤伤痛,赵一曼这位南国女儿临危受命被派到抗日斗争的最前沿。她先到奉天(今沈阳市),后被派到哈尔滨担任满洲省总工会组织部部长。1933年10月,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
1934年2月26日,因叛徒告密,哈尔滨党团组织受到严重破坏。赵一曼的处境也十分危险,党组织决定将她转移到外地工作。然而,她坚定地表示要到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抗日游击区去搞武装斗争。后满洲省委研究决定,派赵一曼去往珠河县抗日根据地开展工作。
“红枪白马”的政治部主任
1934年7月,赵一曼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后,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后任珠河铁北区委书记。
1935年9月,赵一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部主任。10月,赵尚志率领大部队离开珠河,去开辟新的游击区。赵一曼主任和王惠同团长则带领全团指战员坚持在珠河根据地同讨伐的日伪军周旋,以完成策应第三军大部队转移的战斗任务。11月14日,第二团五十余官兵从铁道南县委驻地返回道北,试图向延寿方向挺进和我军主力会合。部队来到道北五区春秋岭左撇子沟的安山屯,在这里被汉奸朱景才发觉,密告了驻乌吉密的日伪军。15日上午10时许,赵一曼和王惠同发现日军横山部队一部、冈田正木部队预备队一部、吉田部队一部以及珠河县伪警察大队第三中队等日伪军三百余人异动后,紧急集合抢占南山有利地形同日伪军展开激战。
战斗持续进行了六个多小时,激战中,赵一曼被敌军击中左臂,她忍着剧痛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投进敌群后机智地滚进草丛。
当赵一曼从山沟里清醒过来后,先后与负伤的战士老于、十六岁的妇救会员杨桂兰、交通员刘福生碰到一起。大家互相搀扶着来到侯林乡西北沟的一个窝棚里。
11月22日,汉奸廉江和米振文在侯林乡西北沟发现赵一曼和二团失散战士隐藏的窝棚,立即密告日军远间重太郎和伪警察队长张福兴。
上午9时30分,三十余名伪警察包围了小窝棚,战斗中,交通员刘福生和战士老于牺牲,赵一曼左腿被伪警察的“七九”步枪击成重伤,顿时昏死过去,铁北区宣传部长周伯学和妇救会员杨桂兰同时被俘。
甘将热血沃中华
刽子手们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他们轮番的使用吊拷、鞭打、竹签刺指甲、烙铁、坐老虎凳、用铁条刺她腿上的伤口、往她嘴里灌汽油和辣椒水等无所不用其极的严刑,但这一切都没能让赵一曼屈服,她怒斥敌人:“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最后的时刻来到了。在去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知道此行实为赴死,她向伪警察要来纸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赵一曼一生的母爱和寄托最后都凝结在这封遗书之中,她用自己的牺牲留给孩子最后一次身教,她代表了一个民族五千年永续的不屈精神。
赵一曼走了。她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她的魅力感染着后人,而她的精神与灵魂所化成的旗帜,也将永远飘扬在历史的天空。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56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30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79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97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