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英雄事迹
栏目

黄继光英雄人物事迹和精神(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04 08:35:01 热度:18

黄继光英雄人物事迹和精神

黄继光英雄人物事迹和精神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34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15位用户喜欢。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黄忠凯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块木质座右铭牌,上面写着一行楷书——“不立功不下战场”。

这句口号,诞生于68年前战火硝烟的抗美援朝战场。1952年10月19日,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朝鲜五圣山上甘岭战斗紧急关头,主动请缨爆破敌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喷火的机枪,用生命为夺取上甘岭战役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不立功不下战场”是黄继光牺牲前六个月在战斗的间隙写给母亲黄妈妈家书的一句话,这句英雄的誓言,被英雄故乡所在警队——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公安局民警传承至今。

黄忠凯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侄儿。“课本上这个人,是我的三爸!”小学时,黄忠凯指着课本上的黄继光画像,骄傲地对同学炫耀,语言里满是自豪感、荣誉感。跟随“三爸”保家卫国的脚步黄忠凯当了兵。“黄继光牺牲68年来,黄家前后已有16名军人。”黄忠凯说。

退伍后,黄忠凯回到家乡中江县,通过了考试,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他长期工作在基层,先后担任当地多个派出所的所长、指导员等职,应急处突、侦查办案是他的拿手本领。

2020年8月15日,中江县凯江河堤段出现塌方,河水上涨数米,危及县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江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临危受命,党员民警组成抢险突击队,跳入滚滚洪流中筑堤抢险。

30多公斤的沙袋,被雨水打湿后变得更重。年近50岁的黄忠凯一趟背两袋来回穿梭,“我多背一袋,战友们就可少背一袋”。近万个沙袋,垒起一道新的“长城”。历经30个小时,险情排除。黄忠凯却累得连腰都打不直,手指也不听使唤。

2015年2月5日,中江县双龙镇一村民家发生火灾,房内两人被大火困,黄忠凯冲进火场将两人救出,又返回房中冒着随时都有爆炸危险将两个煤气罐抱出,防止了爆炸事故的发生。2017年6月15日,中江县凯江镇公园路一公交车失火冒烟,黄忠凯及时协助驾驶员将车成功停下扑灭火源,成功营救了几十名乘客;2019年10月5日,在家中休假的黄忠凯得知中江县玉兴镇忘云村两个儿童一直无户籍,他顾不上休假,驱车找到两名儿童,协调户籍管理部门为他们上门办理了户口登记,解决了两孩子父母多年发愁却无力解决的问题,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黄忠凯多次立功受奖。

时光荏苒。68年后的今天,学习践行“不立功不下战场”精神,不仅是黄忠凯的自觉行动,也成为中江县公安局民警的学习风尚,每逢新警到岗、党员转正,他们先要观看电影《黄继光》、阅读书籍《特级英雄黄继光》、瞻仰黄继光雕像,日积月累,尊崇英雄、珍视荣誉的火焰被点燃,当战斗英雄、做强警标兵,成为每名党员民警的共同追求。

2020年年初,四级警长黄斌在抓捕毒贩中,不慎划破胳膊,他忍着剧痛完成抓捕任务,直到返回单位才包扎伤口。新特警队员刘鑫在参加抓捕逃犯时,不小心摔倒在泥坑。短暂的昏迷后,他迅速爬了起来。“决不能给队友拖后腿,一定要抓住逃犯。”刘鑫忍痛与战友成功将4名嫌疑人抓获。

“今天,由‘不立功不下战场’浸润的英雄文化,已经植入一代代英雄传人的血脉,在黄继光精神的感召下,中江县公安局的每一名民警都时刻保持着冲锋的姿态,积极践行训词精神,全力维护英雄故乡安宁,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中江县公安局负责人说。

永远的英雄黄继光事迹介绍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93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52年,新华社报道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英勇牺牲,称他是“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今天,人们则常用“黄继光式”来形容大无畏的英雄壮举。

1931年,黄继光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

家乡解放后,黄继光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并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想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六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被困在敌人阵地前。如果在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作战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还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六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首长,让我去吧!”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营参谋长。在决心书上黄继光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六班班长。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向敌火力点前进,期间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不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射击。然而,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地堡里的机枪又突然开始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

此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敌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烈士的遗体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为弘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

黄继光牺牲后

他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黄继光连”

“老班长”黄继光用鲜血将“英雄”二字

一笔一划地刻在连队的旗帜上

刻进人们的心里。

黄继光的主要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84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1位用户喜欢。

万爱军从记事起,就听父亲讲黄继光的故事。父亲在家里讲,出去讲,到黄继光的家乡讲,全国各地讲,直到2004年病逝。万爱军曾问父亲:“您作了多少场黄继光事迹报告会?”父亲说:“那哪记得牢呀,没有一千场,也有七八百场。”

但对于第一次报告会,万福来记得很牢,那是1953年1月底,在上海市麦伦中学。

当时,他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做第二次手术。麦伦中学的老师带着学生来慰问志愿军伤员,寻访上甘岭战斗中的英雄事迹。军医大政委鼓励万福来去讲讲。万福来想了想,决定讲黄继光。

嘴巴拆线后,万福来被接到学校,为师生们作了他生平第一场黄继光英雄事迹报告,引起轰动,请他作报告的邀请纷至沓来。黄继光的故事从这里传遍全上海、全中国,黄继光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同年5月,麦伦中学更名为继光中学,这是全国第一所以黄继光名字命名的学校。

“在父亲眼中,黄继光是一个英勇、执着、勇敢、富有责任心的人,他们在战斗中结下的情谊非常深厚,贯穿父亲的一生。”“我出生以后,父亲已经作了5年的报告,讲多了以后,他的讲述变得更流畅,更平静。”

然而,黄继光为了祖国和人民奋不顾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总是让人难以平静。

上甘岭的战场上不止一个黄继光。一次,万福来受命潜入最艰苦的1号坑道,带去干粮和水。坑道里,打着绷带、相互靠在一起的伤员们脸色蜡黄,嘴唇严重干裂,却全都拒绝喝水,要把水储存下来,留给能作战的同志喝。万福来拿起一碗水,蹲在一位生命垂危的重伤员身旁说,你带头,把水喝了。可他看了一眼水,又摇摇头闭上眼睛……万福来流着眼泪,几次哽咽停顿,向首长汇报了这件事。

在给记者转述父亲讲的志愿军伤员拒不喝水事件时,62岁的万爱军也像父亲当年一样,嘴唇颤抖,声音哽咽,“多么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啊”。

这种精神也融进家风里。在收集父亲和黄继光资料的过程中,万爱军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资料不全、细节核对艰难。他谦称:“我的文笔也不太好,但是,我会克服,坚持写下去。”

万爱军的儿子万苏,今年28岁,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工作。在今年战疫中,万苏并不是一线医生护士,但他每天开着私家车为医护人员送物资,随叫随到,是该院唯一出动私家车抗疫的员工,被医院评为优秀党员。

钢铁战士黄继光人物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00个字,有2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今年4月底,一位山东老人奔波数千公里,来到了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的家乡。他是黄继光的亲密战友、生死兄弟,来兑现63年前的一句承诺。

上甘岭战役前夕,黄继光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咱们约好,如果我死了,你就给我家里写信。如果你死了,我就给你家写信,还要去家里看一看。”

不久之后,上甘岭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黄继光英勇牺牲。

英雄的生命,如流星般灿烂而短暂,直到牺牲都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李继德看到黄继光牺牲时的壮烈,却在很多年里都不知道黄继光已是举国传颂的英雄。

黄继光牺牲后不久,李继德也身负重伤,归国后退伍。他的家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一个黄河大堤下的小村子,闭塞偏远。李继德只知道黄继光是四川中江人,六十年间,他给中江县写过信,信封上写不出收信人而石沉大海,没有回音。直到今年,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李继德才终于能够兑现当年的承诺,到黄继光的家乡看一看。

抚摸着黄继光的雕像,老人老泪纵横,哽咽着叫“黄大哥”。那是六十多年前的称呼,“他叫我‘小李子’。”老人说。

雕像栩栩如生,李继德却不能完全认可,“像是挺像,就是雕得胖了点。我们那个时候在战场上,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用雪和着炒面吃,哪有那么胖。”

在他的记忆里,黄继光个子不高,肤色有点黑,瘦瘦小小的,但身体很结实,是典型的四川人相貌。

李继德和黄继光关系要好,一个很重要的机缘是“他是我接的新兵”。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只有16周岁的李继德跑到征兵点报名。由于年龄太小,他被部队拒绝。不甘心的李继德找到征兵干部,积极要求参军入伍。“这个兵有股子劲头,我要了。”征兵干部的一句话,让李继德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为了达到参军条件,他的出生年份被提前了四年,登记为1931年。

1951年6月,李继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二营六连一排一班,成为该班最年轻的战士。

部队经短暂训练后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大约一个月后,又一批新兵补充到六连。连长万福来带着李继德等几名战士,把新兵迎进了驻地。李继德接过一名新兵的背包,拉着他进了连部——一个山坡上挖出来的地窨子。这个新兵就是黄继光。

黄继光入伍和李继德一样有些波折。因为身材矮小,他起初被征兵干部拒绝了。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又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强大精神号召,参军入伍是无数中国热血男儿最大的志向。黄继光几次三番软磨硬泡,最终部队接纳了这个中江贫苦农家的孩子。

“接新兵”是军队里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程序,虽然当时没有条件搞什么仪式,但接新兵的老兵是新兵入伍后接触的第一个战友,两个人往往能结成好朋友。

不过,李继德说黄继光是他“接的新兵”,多少带些玩笑成分,那时候李继德也不过才入伍一个月,还是个新兵蛋子。而且黄继光比李继德大五岁,在此后的交往中,倒是黄继光像个大哥一样时时处处关照他。

“班里一共16个人,黄继光对我最照顾,吃饭时老是给我夹菜,说我个子大、吃得多。”老人回忆。“我们睡一个大通铺,头碰头,什么话都说,什么事都聊。”

接新兵的短暂交流中,李继德知道了黄继光的名字和家乡。

关于黄继光的名字,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他原名“黄继广”,牺牲后的报道中被错写成“黄继光”,就此将错就错。记者在黄继光纪念馆中看到黄继光第一次立三等功的证书,上面登记的名字确实是“黄继广”。

李继德回忆,黄继光的四川口音很重,自我介绍时说的是“黄继光”还是“黄继广”,他根本听不出分别,第一印象就是“黄继光”。不过,他确实在战士姓名登记中看到过“黄继广”,很多战友也都认为“黄继广”的名字才是正确的。在李继德浓重的山东口音里,“光”和“广”的发音同样难以区分。这个连的战士以四川、山东居多,且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在黄继光牺牲前,没有人纠缠他名字的具体写法。

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是,黄继光本人基本不识字,他留下的文字、包括家信都是请人代笔。“黄继光”或是“黄继广”的姓名记录,很可能是代笔人按照自己的耳音随机写下。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原第45师宣传科副科长、在战报中写下黄继光名字的李明天,曾专门询问过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黄妈妈回答:“过去有时写黄继光,也有时写黄继广,这两个字都好。”

黄继光脑子灵,一教就会,身体素质出众,万福来非常喜欢这个在训练中表现突出的新兵。他把黄继光看做“一块好钢”,很快就让他担任了自己的通信员。

在基层连队中,被连长挑选出来当通信员的,都是战士中的佼佼者。李继德说,新兵训练结束配发武器,班里仅有的两杆冲锋枪发给了他和黄继光。那是当时部队里最先进的单兵武器,只配给最出色的战士。提及此事,李继德至今仍带着几分骄傲。

黄继光给连长当了大约一年的通信员,1952年10月,他被营参谋长张广生看上了,调到营部任参谋长通信员。李继德则被营长秦长贵相中,当上了营长的警卫员。

通信员、警卫员其实没什么分别,都有两大任务,一是保障首长的安全,二是在战斗中传送作战命令。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敌军火力强大,我军电台、电话等通信手段都不能保证随时畅通,大量的作战命令,就要靠通信员穿越枪林弹雨去亲口传达。

通信员、警卫员并不是一线战斗人员,却往往要担负九死一生的任务。黄继光第一次立三等功,就是因为多次出色地完成了这样的任务。

上甘岭战役前夕,师电影队到基层连队慰问,播放苏联电影《普通一兵》。电影描写的是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为了战斗胜利,用身体堵住敌人从碉堡里射出的子弹,壮烈献身的故事。

回营部的路上,李继德与黄继光交流起观后感,“我说,这个人真勇敢,是真正的英雄;黄继光说,一个人死能救那么多人,能打胜仗,要是搁着我,我也这么干!”

黄继光真的做了中国的马特洛索夫。

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6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解放了。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被选为村儿童团团长,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搜出伪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他努力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进步很快,1952年7月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推进到零号阵地半山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冲击部队受阻。营参谋长向6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又困在敌人阵地前。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首长,让我去吧!”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参谋长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志愿军战士黄继光英雄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83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2015年4月27日上午11点,80岁老人李继德将一杯高粱酒洒在黄继光父亲的坟头,“黄爸爸,我来看你了。”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壮烈牺牲,最终长眠于沈阳市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涌上老人心头的,是战友黄继光和他在朝鲜上甘岭许下的生死约定:“不论是两个人中谁出事儿了,另外一个都要到对方家中去看看。”60多年过去了,李继德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争取明年的清明我还来,替黄继光尽孝。”

回忆战友模样黄继光侄儿最像

4月27日上午,在青山绿树的掩映的黄继光故居,老人看着黄继光的塑像说,“像,就是脸蛋胖了点。”“我们那个时候,在战场上,喝凉水,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时候用雪和着炒面吃,哪有这么胖嘛。”李继德老人对陪同的人说,你们一定要记住英雄,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当看到一幅黄继光母亲送子参军的浮雕时,老人快步走上前去,边走边说,“这个像,这个像,就是这个样子。”然后又转过身来看看身后的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说,“你和黄继光最像,可是他没有你高,他要矮一些。”

在黄继光的塑像前,老人还为前来参观故居的游客和当地民兵讲了当年他和黄继光的故事。“当年那场战争呀,我的老战友黄继光很勇敢!”李继德绘声绘色地讲述起当年的场景,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为战友尽孝明年还为黄父扫墓

穿过黄继光故居,在旁边的一块空地上,便是黄继光父亲的墓地。

听说黄继光生前的战友要祭拜黄父的墓,中江县继光镇的党委书记周勇便早早准备了当地产的高粱酒。“老人家,我代表黄继光故乡的父老乡亲欢迎您。”在周勇和黄继光亲属的陪同下,他们来到黄继光父亲的墓前。“黄爸爸,我来看你了,争取明年的清明我还来,替黄继光尽孝。”老人一边洒酒祭拜一边说,“60年了,我实现了当年的约定。”

为黄父鞠躬敬礼时,李继德情绪再次激动起来。据继光镇党委书记周勇介绍说,“李继德老人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有关黄继光的故事。”

晚上,在中江县城的一家餐馆里,黄拥军和家人热情款待了李继德老人。李继德在席间继续给袁惠清讲述黄继光的故事,桌上的所有人,眼睛都红红的。“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增近我们的了解和感情。”“我们两家人就算是亲戚了,今后我们也要去李伯伯的家里走走。”黄拥军说。

“黄继光请战冲锋我心里默念:千万别出事啊”

走进纪念馆第一陈列厅,老人搂着黄继光的铜像:“好战友,好大哥,我来看你了,你就安息吧,安息吧……”

27日上午9点,李继德老人一行来到战友黄继光的纪念馆。在纪念馆里,老人对每一件和黄继光有关的物品都看得很仔细,当听说展出的那几个帆布包就是黄继光在朝鲜战场上用过的时,老人连声说,“见过,见过。”下午,回到纪念馆,老人用矿泉水瓶和录音笔现场演示,为大家讲述了当年的战场故事。

那时零下39℃他和黄继光挤一个被窝

“当时是1月份的样子,朝鲜的气温是零下39℃,每个战士只有一床被子一件大衣,条件如何你们可以想象。”李继德说,“在被窝里躺一会儿就起来跑几圈,然后再躺被窝。”老人说,由于太冷,很多人都被冻伤了。“黄继光和我钻一个被窝,”他们把一床被子铺在下面,另一床被子和大衣盖上面,“一下就暖和了。”“就这样,我们吃在一起,睡也在一起。”李继德说,“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只分开 20天,又聚在了一起。”

那里子弹横飞一个个战士以身赴死

在一个模拟当年战场的沙盘前,老人指着上甘岭说,“我们在597.9高地整整守了几个月,敌人的攻势凶猛,我们伤亡惨重,要占领高地,必须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但几乎没有人能活着过去。”老人说,敌人的照明弹,一次就射12发,把夜空照射得比白天还亮,根本没办法越过封锁线,“还有毒气弹,绿色的和红色的毒气。”

“后来命令下达了,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拿下597.9高地。”本来坐着讲述的老人,一下子站了起来,手在空中飞舞,“敌人在山头修了碉堡,机关枪吐着火舌,人上去了一拨又一拨,但基本都牺牲了。”李继德说,紧要关头黄继光请战了,他和另外两名战士组成了冲锋爆破组,目的就是拿掉敌人的碉堡,干掉机枪。

那晚亮如白昼他目睹黄继光牺牲

“没冲出去多远,一名战士就倒下了,黄继光和另外一名战士也被击中。”李继德说,就在大家要重新想别的办法时,黄继光又在向前爬行了。“大家那个心啊,都提到嗓子眼了,一边在心里喊加油,一边又为他默念,千万别出事儿啊。”李继德说,“就在这时,我看见已经爬到地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弓着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

“他去炸敌人碉堡时,我就在距离他100多米的营部里。”李继德老人说,“也许你们要问我为什么晚上还看得那么清楚,是因为敌人的照明弹把夜晚照得比白天还亮。”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后,战士们冲向山顶,最终占领了597.9高地。”据老人回忆说,当时黄继光的后背已经是血肉模糊,不成人形了。

说起黄继光舍身堵枪眼,李继德老人还说出一个秘密。上甘岭战斗前,部队电影放映。一天晚上,黄继光和他去看电影,“当时看了一个苏联片,一个普通士兵打仗时堵了枪眼。”李继德说,回来时黄继光就问他有什么想法,“我说人家真勇敢,黄继光就说如果是他,他也堵!”说到这里,老人哽咽了,“没想到,他真那样做了。”

黄继光的故事英雄事迹简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043个字,有4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7分钟,慢速需要24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1931年2月——1952年10月),原名黄积广,四川省中江县人。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的通讯员,在朝鲜的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机枪口,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被追授了“特级英雄”的称号。

1931年冬,四川一户黄姓的贫苦农家诞下了第三个儿子,但黄家的户主黄德仲却丝毫没有笑颜,紧锁的额头皱得更紧了。因为,他的大儿子幼年被狗咬伤后落下了病根,二儿子又是先天的聋哑残疾,如今这第三个儿子又出生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继光从小就非常懂事。为了照顾生病的两个哥哥,为了减轻父母的重担,他没有读书,很早就开始拾草捡柴,打猎挖药。可即便如此,黄家的境况也没有多少改善,依然是饥一顿饱一顿。

由于父亲黄德仲一直欠着地主家的租子,所以只能没日没夜地劳作。积年累月下来,他的身体已经累垮,卧病在床无法继续下地干活了。地主李积成多次催讨无果,竟然又将病中的黄德仲痛打一顿,使得病情越发的加重了。

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了,哪里还有钱看病抓药,黄德仲只好在床上挨着等死。为了给父亲治病,刚懂事的黄继光就决定独自去深山密林采药换钱。

他之前听村里的土郎中说过,像人参、灵芝等珍贵的药材都长在悬崖峭壁处。于是,黄继光进山后便专挑危险的地方走,差点儿从一处悬崖边摔了下来,幸好被几个老药农搭救了。

听闻了他的境遇,几个老药农交给了他一些草药先回去救命,黄继光千恩万谢后赶紧往家赶。可是,刚到院外就听到了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原来自己的父亲已经病逝了。

黄德仲是村民们凑钱帮着安葬的,看着家徒四壁的光景和两个不能自理的儿子,母亲邓芝芳已经没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要不是三儿子黄继光从旁宽解,她或许真的也倒下了,那一年黄继光还不到10岁。

为了生存,邓芝芳只好带着黄继光出去沿街乞讨,受尽了冷眼。可是,正值抗战时期,国家的形势也非常动荡,母子的乞讨根本难以为继。

12岁后,黄继光开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不断搬运泥沙和货物,极大地影响了他的生长和发育。以至于,他的个子很早就停止了发育,也就是一米六左右。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位于大西南的四川省终于迎来了解放军。黄继光自告奋勇担任了当地的民兵,协助解放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改运动,将地主的土地分给了底层的贫苦农民。

不久,黄继光得知了美帝国主义正在侵略我们的友好邻国朝鲜,而国家也开始号召组建志愿军赴朝作战。他再也坐不住了,主动请愿参军,可却因为身高而被淘汰了。

因为不服气,黄继光还找到了当地的征兵负责人反映情况,表明自己坚决要求参军的愿望。听着他的血泪史,看着他的满手老茧,志愿军最终同意了他的入伍申请,那一天是1951年3月12日。

新兵训练时,黄继光不仅在体能上加强锻炼,更加在文化上不断弥补,参加了部队的扫盲班。等到三个月的集训后,他已经能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还能读懂“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誓师大会”这样的条幅。

誓师大会后,黄继光所在的部队终于开赴了位于鸭绿江边的安东市。之后,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的歌声,他第一次踏上了朝鲜的土地。

当时,先前入朝的志愿军已经取得了五次战役的胜利,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已经被赶回到了三八线以南地区。黄继光所在的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虽然是曾经由刘伯承率领的英雄部队,但他个人却有些小失落。因为,自己并不能上前线,只是一个通讯班的战士。

尽管心有不甘,但对于每一次的通信任务,他都能克服重重困难,甚至是冒着枪林弹雨顺利完成。久而久之,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被调到了营部工作,从事了转运弹药、接送伤员、战场侦察等任务。

一次偶然的机会,营长向他讲述了苏联英雄马特洛索夫的故事。在战争中,马特洛索夫为了掩护自己的战友,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用自己的身体扑向了敌人的机枪口,成功挡住了炮火。

听闻了英雄的事迹,黄继光当即就表示自己如有必要也会为了国家而去堵枪眼。谁也不曾想到,他竟然真的做到了,以牺牲小我的精神成就了大我。

1952年10月14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的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就这样,最著名、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开始了。

事前,彭德怀司令特意叮嘱了15军军长秦基伟,再次强调了五圣山的重要性:

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而上甘岭,就位于五圣山上,俨然就是志愿军插入敌军的一把钢刀。可以说,此处的得失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战势的发展。

在仅仅不足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了6万的兵力,先后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数千枚各式导弹,将岩石构成的山头削掉了一米多,堆成了数十公分的粉末堆,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火力最为密集的纪录,高达每秒钟落弹6发。

坚守四天后,志愿军因为伤亡太大而退入坑道,表面阵地已经全部失守。在猛烈的炮火下,美军认为这里已经不可能再留有活物,立即在夺来的高地上构筑地堡和火力点。

10月19日夜,黄继光受命前往六连补充兵源,奉命重新夺回597.9高地,终于赢得了上阵杀敌的机会。当时,美军在零号阵地构筑了坚固的火力点,完全压制住了志愿军的攻势。

为了拔掉这处火力点,连续三批爆破突击队员都牺牲了。眼看已经临近了拂晓,如不能迅速夺取零号的主峰阵地,将会极大地贻误整个战役。当时,六连的伤亡已经很大,能够参加攻击的寥寥十数人。

在此关键时刻,黄继光主动请愿担负爆破任务,还在军前立下了军令状:

坚决完成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

就这样,他和两名战士一起携带爆破筒冲了出去,摸索着匍匐前行。结果,两名战士一个牺牲,一个重伤,黄继光本人也多处负伤,很明显,他们的这次爆破任务已经无法完成。

但是,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黄继光继续匍匐前行,用力甩出了携带的爆破筒。随着一声巨响,美军的火力点被炸掉半边,机枪声瞬间就停止了,而黄继光因为距离太近,也被这巨大的爆炸声震晕倒了。

误以为火力点已经被炸毁,志愿军利用仅存的兵力开始发起冲锋。但是,美军的火力点在短暂停歇后,机枪又一次开始疯狂地扫射,冲锋的志愿军战士们纷纷倒下。

这时,黄继光醒了过来,他忍着无比的剧痛,艰难地爬向了机枪口,毅然跃身而起并张开双臂扑了上去,用自己胸膛堵住美军的机枪口。据黄继光的战友李继德回忆:

黄继光堵枪眼的时候,我离他不到100米。因为晚上敌人有照明弹,所以我看的特别清楚。

黄继光英勇牺牲后,在他的精神感召下,部队迅速攻占了高地,圆满完成了这次突击任务。消灭美军后,战友们开始搜寻黄继光的遗体。另据李继德回忆:

黄继光已经不成人形,但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人们看到,他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已经流光了。

最终,战士们使用烫热的毛巾为黄继光的残躯热敷清洗了3天,才勉强为他穿上了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装。日后,曾经为黄继光整理遗体的战士哽咽地回忆:

他的血流干了,衣服要用温水浸泡才能揭下来!

黄继光牺牲后,所在部队的党委根据他身前的意愿,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一次,追授“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向他学习。

得知了儿子的死讯,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托人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这样说道:

我知道光儿在朝鲜前线牺牲了,当时就像割了一块肉,天下母亲谁不疼她的儿女。但是,我的儿子死得值!

英雄的妈妈没有过分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怀也让她倍感温暖。

1953年2月22日,在黄继光烈士牺牲近4个月后,中央军委指示他和邱少云等烈士的遗体被运送回国,安葬于辽宁省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上甘岭军魂黄继光英雄故事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09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原名黄积广,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通讯员。1951年7月,黄继光作为志愿军第15军第135团2营6连通讯员,进入朝鲜参战。

1952年4月,黄继光随部队到朝鲜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同年7月,黄继光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0月19日晚,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攻击597.9高地,战斗中,在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时,黄继光负伤后跃起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地堡机枪眼牺牲。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后来征兵的营长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破格录取。黄继光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到朝鲜前线后,被分配到某部2营6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黄继光所在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黄继光后勤工作出色。1952年7月,黄继光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激战4昼夜后,于1952年10月19日晚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时近20日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这个火力点,夺取零号主峰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任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

美军照明弹将阵地照亮,几个火力点交叉扫射,封锁道路。黄继光毫不畏惧,趁手榴弹爆炸烟雾,拖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匍匐前行。接近美军中心火力点时,用力甩出最后一颗手雷。手雷在离美军不远的地方爆炸,美军火力点被炸掉半边,美军的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震昏了过去。

学习黄继光英雄事迹和精神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30位用户喜欢。

在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黄继光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读了黄继光的故事,黄继光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一次战斗的胜利。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占领597。9高地。黄继光他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要到高地的主峰时,敌人的火力点开始了进攻。黄继光就带上两战士,拿了手熘,向火力点爬去。黄继光牺牲了,火力点塌了半边,战士们消灭了敌人,占领了597。9高地。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为黄继光感到骄傲。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黄继光不顾自己的生死,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祖国。他的死是有意义的,他是为祖国而死。多少英雄的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和平,所以我们一定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认真学习,来报答这些为和平而倒下的英雄。有一次,我在写作业,遇到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我就不想做这道题,但读了黄继光的故事之后,我的想法改变了。黄继光为祖国面临着生命的危险都没有退缩,可我竟被一道题难倒。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而应知难而进,就会有成果。

钢铁战士黄继光人物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17个字,有2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李继德这批新兵到部队时,15军刚刚参加完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正在补充休整。那次战役在战史中的评价是“总体上是次胜利,但收尾不理想。”

“不理想”是因为可计算的志愿军人员损失略大于美军。战役结束后,仅15军就补充了新老兵合计1.7万人。此时的15军,还被志愿军当成战略预备队,这是一个算不上主力部队的定位。

李继德回忆,初入朝鲜时,他们除了新兵训练外,很长时间是在后方修路,或者是为前线部队运输给养。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倚仗着空中优势,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狂轰滥炸。处在休整期的15军不能上阵杀敌,休整长达9个月。将士们干着修桥补路的“工兵”和人扛马驮的“运输兵”的活儿,犹如困兽。

15军那时还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其前身是1947年8月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基础出自太行军区及所属分区十几支地方武装。

九纵底子薄,成军短,在解放战争初期,很长时间只能配合主力部队“敲敲边鼓”。直到1948年,攻郑州、战淮海,九纵在中原野战军中打出了威风。淮海战役后,九纵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作为二野渡江先遣军,打过长江,一路挺进到福建,随后又根据中央军委部署,兵锋转向西南,横扫两广……

三年南征北战,15军叱咤沙场,初露虎相霸气。但是当时解放军有多达57个野战军,论起军史战功,军长秦基伟也只能心有不甘地“承认”,15军只能算二等部队。

朝鲜战争的爆发,让15军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1951年,15军作为第二批入朝部队,从四川泸州、内江等地千里跃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

15军首战是参加第五次战役,表现出色,但远未达到38军那样令彭德怀高呼“38军万岁”的显赫。真正让他们扬名立威的战斗还要一年之后。

1952年10月14日清晨,“联合国军”的300余门大炮、27辆坦克、40余架飞机疯狂地向五圣山南的两个小山头倾泻着弹药。上甘岭之战打响。在这片3.7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内,产生了人类战争史上单位面积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联合国军”发动的此次攻击名为“摊牌”。

此前,朝鲜战场上经历了难得的一段相对平静。停战谈判已经开始,敌我双方边谈边打、打打谈谈。两军在三八线上对垒,围绕着那条看不到的纬度撕扯角力。到1951年11月以后,战线变得相对稳定,两军对峙。

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一样,战场上的平静,酝酿着更惨烈的厮杀。

“摊牌”行动瞄准的两个小山头,正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战线中部地区的最高峰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一东一西,相距只有150米,互为犄角,是向南楔入“联合国军”阵地的两颗钉子。

东面的537.7高地,由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共享”:我们占据北山,他们控制高地。西面的597.9高地,由3个小山头组成,“联合国军”称之为“三角形山”。两个高地后面的山洼里有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叫上甘岭。当时没人能料到,这个小村庄将因为这场战事而载入史册。

“摊牌”行动的策划者是“联合国军”地面部队指挥官、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按照他的设想,上甘岭在金化以北不到3英里处,双方工事间隔只有200米。如果夺下这些山头,将迫使中朝军队后撤一千多米,改善金化以北的防线态势,从而在即将召开的第七届联合国大会上获得国际外交的主动,并在板门店谈判中取得更多的筹码。

和此前范佛里特被否决的数次进攻计划相比,“摊牌”行动的规模并不算大。范佛里特相当乐观——假如一切按计划行事,5天时间,仅美国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的2个营就可以圆满完成这一使命,付出的代价只是200人的伤亡。

范佛里特的乐观来自手里的“王牌”——大炮。他是美军中最不吝惜炮弹的将军,逢战必先用炮,用则用到疯狂挥霍。他治下的美第八集团军,炮兵的弹药配发基数远远超过美国陆军的规定,以至于美军用他的名字造了个名词——“范佛里特炮击量”。

“摊牌”行动一开始,范佛里特起手就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炮轰。

无数条明灭闪烁的弹道,把拂晓的夜空彻底照亮。炮弹尖利地呼啸着,爆炸声连成一片,滚雷一样持续。据《第十五军军史》记载,仅14日当天,美军就向上甘岭倾泻了30余万发炮弹。最密集时,平均每秒落弹6发。

在坑道中承受着如此火力打击的,正是15军。

1952年4月,15军45000人马由休整地谷山,向五圣山、西方山一线多路开进。这只在第五次战役中伤痕累累的“猛虎”已经休整了9个月,现在,舔干创伤的血痕,抖擞精神重返战场。

在此前的志愿军总部3月作战会议上,彭德怀做出了他在朝鲜的最后一次排兵布阵。因为他头部长了一个瘤子,中央军委决定彭德怀立即回国治疗。

这次作战会议的一个重要决定,是将战略预备队15军拉上去,接替26军的防御阵地。扼守15军西侧阵线的,就是军威赫赫的志愿军王牌38军。15军和38军一起,担负起志愿军最核心位置的战线防御。

15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隶属二野,一野司令员彭德怀对这支部队并不熟悉。但15军在第五次战役中的表现,让彭德怀决心对其委以重任——15军是那次战役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战果大过损失的野战军之一。

散会后,彭德怀单独留下了秦基伟。面对着墙壁上的大幅作战地图,彭德怀对肃立身边的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这次调兵遣将的非凡意义,在半年后的上甘岭战役中得以显现。

黄继光英雄无畏的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3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1位用户喜欢。

“一位革命老兵,就是一部红色教科书。”初夏时节,湖北省军区孝感军分区组织官兵、职工走近部分荣立过战功的离退休干部及其亲属,通过聆听他们的战地故事,学习他们的忠诚坚守,传承他们的红色基因。

一生只讲黄继光

“我曾问父亲,您一生作了多少场报告?父亲回答:没有一千场,也有七八百场。”万福来之子万爱军指着父亲作报告的照片说。

万福来是黄继光的老连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亲眼目睹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过程——

1952年10月19日凌晨,上甘岭597.9高地零号阵地再燃战火。经过连续突击,连队仅剩下16人。敌人4个子母堡火力凶猛。黄继光主动请战,他和吴三羊、肖登良3人利用弹坑和敌人射击间隙隐蔽前进。在炸掉3个地堡后,吴三羊牺牲,肖登良身负重伤,黄继光则带伤向最后一个大地堡爬去。

敌人集中火力向他猛扫,在爬到离地堡五六米远时,黄继光奋力投出一枚手雷,硝烟把地堡和人影都遮住了。他继续从侧面爬向地堡,向战友们呼喊一声后,张开双臂,猛地扑向敌人的机枪眼。霎时,敌人的机枪“哑”了。

“同志们,冲啊!”万福来见状,立即带领战士们冲上去,全歼敌人。

1952年10月30日,万福来在率领战士冲锋时负伤。

“父亲从不谈自己,一生只讲黄继光。”万爱军说,1953年春节前,万福来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医院转到上海做手术。期间,上海麦伦中学(后更名为上海继光中学)得知万福来带连队攻打上甘岭主峰阵地的事迹,便邀请他去作报告。

就是在这场报告会上,万福来第一次详细讲述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后来,他又应邀作了多场报告,黄继光的名字通过报纸、广播迅速传遍大街小巷,闻名全国。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万福来一直把弘扬黄继光的精神当作自己的责任,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机会,他就讲黄继光的故事,直到2004年去世。

黄继光同志英雄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2位用户喜欢。

央广网湖北6月4日消息(杨垒 李之伟 周亚东)“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6月4日上午,武警武汉市支队官兵走进空军15军45师“黄继光英雄连”参观见学,感受荡气军人魂。

“面对战友负伤,携带弹药全部用光时,为了掩护冲锋部队进攻,黄继光奋不顾身,用年仅22岁身躯挡住了敌人的枪口……”。偌大的黄继光连荣誉室,摆满了大大小小奖杯和锦旗、墙壁上悬挂着许多珍贵照片,展柜里陈列着斑驳的军功章和战争年代老式武器。《上甘岭战役》等影视资料在屏幕上滚动播放。在讲解员指引下,官兵们一边仔细聆听讲解,一边细心瞻仰“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英勇事迹。指导员李之伟感慨万千地说,黄继光同志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让人钦佩、催人奋进,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担当好军人职责使命;班长周池得激动的说,我要以黄继光英雄为榜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争做“黄继光式”的好战士。

据了解,此项活动是该支队在开展“强军改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学习教育由室内走向室外的教育模式,在轻松愉悦的活动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引导官兵在改革强军的征程中要树立好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好样子,争做好标杆。活动结束后,他们还组织官兵们重温了入伍誓词,并围绕军人职责使命话题开展了群众性大讨论。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4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关于黄继光事迹概述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3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90位用户喜欢。

1992年12月,黄拥军光荣退役。退役后,黄拥军当过建材工人、银行保安。2001年初,中江县政府组织慰问军烈属,当地领导了解到黄拥军的情况后,立即指派相关部门为他协调工作。有关部门按规定给出3个单位供黄拥军选择,分别是德阳市电力局、中江县公安局和黄继光纪念馆。黄拥军毫不犹豫选择了黄继光纪念馆。他说:“能有工作机会是党和政府的关怀,作为黄继光后人,应该为传承发扬黄继光精神出力。”当年4月,黄拥军成为黄继光纪念馆的一名普通讲解员。

到纪念馆工作后,黄拥军发现,自己对三爸的认识其实是很零散、浅显的,离合格讲解员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他查阅资料,撰写笔记,反复背记、试讲。经过半年努力,黄拥军成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黄拥军并不满足于简单完成讲解任务,而是追求最佳讲解效果。于是,他又梳理讲解重点,努力实现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版本讲解。一场讲解需要一个小时,黄拥军始终精神饱满、情感充沛,力求把参观者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一名志愿军战士的光荣与伟大。如果参观者是当地人,有时还会有一个“额外”要求,就是请黄拥军用家乡话讲解,他们说那样听起来更亲切。当时,每年的参观人次有四五十万,黄拥军常常一天讲8场,从上班到下班,除了中午扒几口饭外,基本没空休息。黄拥军当了3年讲解员后,转岗负责纪念馆的陈列、布展工作,但还是有很多参观者慕名前来邀请他讲解。黄拥军从不拒绝,戴上耳麦就开讲。

空降兵某部“黄继光英雄连”是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连队官兵称黄继光为“老班长”,每年春节、中秋节,连队都会派人或打电话慰问黄继光亲属。连队还结合新兵下连和重大节日等时机,邀请黄拥军去部队作报告。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激励着一茬茬英雄传人建功军营。每次去连队作报告,黄拥军都要看一看三爸的床铺,看看那棱角分明的被子、一尘不染的床单,还有那条棕色的老式腰带,这些仿佛都是三爸的谆谆教诲。

生活中的黄拥军,总是有意识地寻找三爸的影子,对一切与黄继光有关的事物都会格外注意。

2015年4月21日,黄拥军在网上看到一篇采访黄继光同班战友李继德的文章,非常激动。第二天,他便给李继德写了一封信,向李伯伯问好,并简要介绍了家庭情况,期盼早日相见。4月27日,81岁的李继德专程从山东赶到中江,参观黄继光纪念馆。见到黄拥军后,李继德说他长得像黄继光。临别前,黄拥军握着老人的手说:“李伯伯,以后常走动。”5月29日,黄拥军带着一尊黄继光铜像,去山东看望李继德。见面后,李继德捧着铜像泣不成声。那次,黄拥军在当地小学作了两场报告,孩子们被黄继光的英雄故事深深触动,报以热烈掌声。

讲述的是故事,传承的是精神。对黄拥军来说,每次讲述三爸的故事,都是一次回望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一次心灵洗礼。他说:“我是黄继光的侄子,有责任和义务讲好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黄继光精神传人。”

关于黄继光事迹概述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9位用户喜欢。

1972年出生的黄拥军,称呼黄继光“三爸”。黄继光兄弟4人,黄拥军的父亲黄继恕排行老四,黄继光排行老三。黄拥军是听着三爸的故事长大的。上小学时,一篇题目为《黄继光》的课文让黄拥军满是好奇:“这不是三爸吗?”回到家,黄拥军拿着课本给父亲看。父亲说:“是三爸,三爸就是黄继光。三爸从小很坚强,特别能吃苦。”他叮嘱黄拥军要好好学习,像三爸那样英勇无畏。

1989年10月,黄拥军报名参军。出发的前一晚,黄拥军穿着新军装与家人话别。父亲沏了一大壶茶,说:“今晚用茶为你送行。到了部队,要以你三爸为榜样,做一名真正的军人!”接着,黄继恕又讲起了一件往事:黄继光当兵走的那天,母亲邓芳芝送到村口,叮嘱他“_”,还送给他一块手帕,上面绣着“可爱祖国”。黄继光牺牲后,挎包里还留着这块手帕……说着说着,黄继恕泪流满面。

黄拥军入伍到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新训开始不久,黄拥军就写信向父母诉说训练的苦累。父亲回信:“不要忘记,你是黄继光的侄子!一定要坚持下去!”那封信,黄拥军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

1990年,黄拥军因多次出色完成执勤任务,被总队评为“优秀士兵”,还当了副班长。当得知支队农场缺人时,黄拥军主动请缨。调到农场后,不管是养禽种菜,还是烧火做饭,黄拥军什么都抢着干。1991年11月,黄拥军回到战斗班,并被任命为班长。当时,临近支队队列大比武,黄拥军加班加点组织训练,最终带领全班取得支队第二名的好成绩,他们班也荣立集体三等功。

黄继光英雄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1952年4月29日,入朝作战1年的黄继光在战斗间歇,给妈妈邓芳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黄继光不仅向母亲立下“军令状”,还安慰鼓励母亲,“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度过去的……”。

就在这封信寄出6个月后,上甘岭战役爆发。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向志愿军的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炮兵火力的密度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就是在这场战役中,21岁的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机枪眼,壮烈牺牲。

母亲刚刚收到的信,成了黄继光的最后一封家书。“不立功不下战场”,黄继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兑现了自己的誓言。

黄继光牺牲后,很多年轻战士寄信给邓芳芝,希望可以作为她的孩子。为此,邓芳芝特意给前线的志愿军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她表示:“我失去了一个儿子,现在却多了千千万万个儿子,我要把慰问金都用到生产上,继续支援前线。我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邓芳芝还立下了一个家规:“黄家的孩子,只要符合条件,长大后必须报名参军报国。”

黄家至今已陆续有16人投身军营。

《黄继光英雄人物事迹和精神(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