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朱彦夫,这位参加过战争的普通伤残士兵,当年完全可以躺在功劳本上、颐养于荣军院中,平安无险地度过自己的平凡一生。然而,作为共产党员、革命战士的朱彦夫,却全然没有这样去选择,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入世坐标在哪里,他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该多大。他决心像苏联红军战士保尔柯察金那样,做一名中国的钢铁战士,做一名纯粹的共产党人。
回到家乡去,为生活尚处于贫穷困苦的父老乡亲们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出把力这是朱彦夫的理想,这是他的承诺,更是他不二的选择。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从此,四肢全无的他开始了与铁板为伍、与手杖为伴的凄楚而充实的人生跋涉。25年村支书峥嵘岁月,他不知温暖抚慰了多少贫弱群众;7副假肢被磨破的生动写照,他不知流淌了多少生命热血;二部自传体小说出炉,他不知滴下了多少英雄热泪。央视主持人敬一丹所说的他写字的过程就是一场战斗,每写完一个字就如同一名战士完成了一场战斗啊!,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这位平凡英雄的生动雕像。
是什么信念、怎样的力量促使朱彦夫如此地顽强不息、战斗不止?我想应当是潜入其心的中国人的诚信友善信条、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斗志、革命者的不屈不挠精神,时刻支撑着他一路前行。
我们学习朱彦夫,就是要学习他身上所永恒具有并固守着的中国人的诚信友善信条、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斗志、革命者的不屈不挠精神,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什么条件下,都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置于最高层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牢记心间,把落实群众路线的要求坚持到底,始终叫响我是共产党员的口号,及时发出有困难跟我来的倡导,争做干事创业的急先锋,争当人民群众的好榜样。况且我们绝大多数党员是不需要付出滚打25年、磨破7副假肢的代价,就可以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追求目标的。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9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54位用户喜欢。
方锐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陈陆提出的3个愿望:提高待遇水平、改进老旧装备、建立乡镇消防站。如今,前2个愿望已基本实现,第3个愿望却成了陈陆的遗憾。
“教导员在建立乡镇消防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详细的规划。”方锐说,陈陆之所以这么想建乡镇消防站,是因为20__年龙桥镇的一起火灾。
20__年,庐江大队接到龙桥镇的一起火警,一名姓郭的村民家里着火,接连烧了附近5户人家。大火被扑灭后,一名村民气愤地对陈陆说:“你们消防队在干什么?这么长时间才来!”陈陆立即道歉,见这名村民仍然气愤不已,他让这名村民坐上消防车,并告诉他消防车里的水已经打完,现在是空车回消防队,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结果空车归队用了40分钟,而这名村民也发现,陈陆他们从接警到到达现场,用时约45分钟。事实摆在眼前,这名村民沉默了。同样沉默的,还有陈陆。方锐说,这件事之后,教导员最大的想法,就是_年一定要建2个乡镇消防站,一定要解决第一时间扑火的问题。
说干就干,陈陆和方锐立即找相关部门协调,着手建设龙桥镇特勤消防站,并为盛桥镇、罗河镇、乐桥镇、白山镇的派出所采购了4辆消防车,作为消防执勤点。庐江县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54公里。庐江大队在中间,但要到达远一点的乡镇,需要1小时左右,对处置初期火情极为不利。
20__年3月,陈陆和方锐代表大队跟政府协调,在汤池镇和同大镇建2个乡镇消防站。“教导员利用乡村学校、卫生院等老旧或废弃的房屋改造成消防站,够十来个人住,能停放2辆消防车。一旦发生火灾,消防站能第一时间处置。”方锐说。
20__年8月和10月,同大镇、汤池镇2个消防站分别投入使用,覆盖10个乡镇。至此,庐江县17个乡镇只剩7个未纳入乡镇消防站覆盖范围。
“如果龙桥镇特勤消防站建好,现有的庐城是主站,龙桥、同大、汤池是分站,正好对整个庐江县实现全覆盖。”方锐说,陈陆设计得很周密,下一步他还想把同大、汤池2个乡镇的消防站升级为二级消防站,下面再覆盖乡镇消防站,“可惜这个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改制后,一些政策还没有落地。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陈陆要建立乡镇消防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王劲峰说。对此,刘书虎深有体会。“陈陆建立乡镇消防站是从零开始,要沟通的部门太多,困难重重。他也曾想过放弃,但想到对地方群众有益,他又笑嘻嘻地觍着脸让我找相关领导协调。”刘书虎说,陈陆告诉他,要干一点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章传友要到魏岗村工作时,陈陆叮嘱他牢记入党誓词,做的事要对得起党员这个身份,并让他多了解贫困户的情况。
一段时间后,陈陆向章传友问起贫困户的情况。章传友告诉他,有一户贫困户养殖土鸡,销路不太好。后来,陈陆用自己的钱,买贫困户的鸡和蛋,却始终不让章传友告诉贫困户。“陈陆说要帮忙找投资商,他牺牲之前,我们还一起谋划这些事。”章传友说。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洪水带走了陈陆,也带走了许多他未完成的心愿。母亲再也不能在生日时收到儿子送的玉手镯,妻子办的海洋馆年卡一次也没去,儿子也收不到爸爸亲手送给他的玩具消防车了……
7月27日,应急管理部批准陈陆为烈士、追记一等功。
殡仪馆内,照片上的陈陆笑容温和、眼神坚定。刘书虎说,他们想为陈陆塑一座雕像,然而当他看到庐江人民自发穿上白衬衣、黑裤子,送英雄最后一程,千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在陈陆的灵柩前深深鞠躬、致以哀思,陈陆的战友们像陈陆一样仍然奋战在抗洪一线时,他知道,陈陆在人民心中、在这块土地上已经铸起了一座丰碑。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3位用户喜欢。
为探索出中国人自行设计航空发动机的道路,在发动机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吴大观建起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队伍,这支当时不到 100 人的队伍披肝沥胆、忘我拼搏,以设计室为家,全身心推动发动机研制工作。1977 年年底,已经年过六旬的吴大观从沈阳 606 所调到西安 430 厂。他说:“我 62 岁要当 26 岁来用。”他把自己当成一台发动机,高负荷、高效率运转,技术上精心指导,工作上严格要求,学习上分秒必争。
吴大观曾说:“投身航空工业后,我一天都没有改变过自己努力的方向。”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的初心也从来不曾动摇。1982 年,吴大观调到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任常委。他说:“我有看不完的书、学不完的技术和做不完的事。”他用 5 年时间钻研新技术,写下上百万字的笔记,总结了几十年的工作心得,尽心竭力为航空发动机事业思考、谋划。在决定“太行”发动机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吴大观大声疾呼:“我们一定要走出一条中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否则,战机就会永远没有中国心!”于是,吴大观等 9 位资深专家联名上书党中央,“太行”发动机项目得以立项。18 年后“太行”终于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历史性跨越。
吴大观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卓越贡献,为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后来者树起了一座永远的精神丰碑。他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品德情操、毕生的拼搏奋斗,忠诚践行了中国航发人“国为重、家为轻”的家国情怀和“择一事、终一生”的价值追求。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11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35位用户喜欢。
林浩
救灾英雄、演员、爱之链基金创办人
林浩,1998年12月9日出生 [1] 于四川省汶川县,中共预备党员 [2] ,影视演员。 [3] 2008年被中央授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荣誉称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成为中国奥运会旗手。2008年9月,入选环球时报《影响世界的20位少年》 [4] 和全国双百人物中“感动中国”人物代表。 [5] 2009年10月1日, [6] 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登上群众游行的彩车。2010年5月,随中共四川省委领导赴台湾开启感恩致谢之旅。 [7] 2013年8月8日,创办林浩爱之链基金 [8] 。其影视代表作有《大太阳》《哺乳期的女人》《情笛之爱》《我的特一营》《满山打鬼子》等 [9] ,被媒体誉为“小戏骨”。2016年12月,荣获香港卫视等颁发的全球华人影响力人物奖 [10] 。
救人英雄
林浩,5·12汶川大地震年龄最小的救人英雄。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但未来得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8岁半的小林浩没有惊慌的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伤痕。
国旗手
林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年龄最小的国旗手。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奥运历史上最高的旗手姚明与头上还有地震带来的伤痕的奥运历史上最矮的旗手林浩,两个“巨人”引领中国代表队入场。尽管身高还不及姚明的胯部,但是在如此盛大的仪式中,他一点都不怯场,泰然接受全世界40亿观众的瞩目,那一份镇定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个世界冠军。
公募基金
2009年5月12日,林浩公益工作室成立。2013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五周年),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管下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基金会正式设立“林浩爱之链专项基金”,简称“林浩爱之链基金”,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未成年人名义发起设立的公募基金。央视少儿频道著名节目主持人鞠萍、著名导演杨亚洲等应邀担纲林浩爱之链基金顾问。
感动中国
2009年9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全国“双百”人物中年龄最小的新中国成立感动中国人物代表,入选《环球时报》“影响世界的20位少年”。
2011年1月,作为59位中国形象“代言人”中唯一儿童,林浩同姚明、李嘉诚、王建宙、丁俊晖、甄子丹、袁隆平等亮相《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该片在美国、欧洲、中东、拉美等国家和地区主流媒体热播,引发全球关注。2011年10月,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参加四川省第六次少代会,被推荐为开幕大会执行主席,当选四川省少工委委员。
2013年5月,当选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少年儿童演员工作委员会理事。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54位用户喜欢。
被网友们称为“盲盒”的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已经播出27集。其中6月16日晚播出的《白骏马》,以感动中国人物——帕米尔高原上的“白衣圣人”吴登云为原型,讲述他扎根乌恰县60余年,为边疆的医疗扶贫事业奉献一生的故事。
吴登云一角由国家一级演员马少骅饰演,他曾在《历史转折中的_》中饰演_,在《觉醒年代》中饰演北大校长蔡元培。《白骏马》时长虽然不到30分钟,但马少骅一出场,寥寥数语,几个神情,就能让观众相信,这是一个深爱土地并为之奉献了一辈子的人。
从热血青年到白鬓暮年,吴登云在边疆当了60多年医生。一个人,一匹白马,一个药箱,飞驰在苍茫的高原,身披风沙,忍耐孤独,只为牧民送去健康和希望。
牧民托乎达西小时候不小心跌进火堆,造成全身大面积烧伤,性命危在旦夕。看着痛苦的小托乎达西,年轻的吴登云忍着撕裂的剧痛,亲手从自己双腿上割下13块皮肤移植到他身上,给了他长大成人的机会。
在血浆短缺的乌恰县医院,吴登云为了及时抢救更多患者,带领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组成“移动血库”。全院医护人员的血型都被登记在册并制成表格,贴在手术室的墙上,不管患者是什么血型,总能第一时间找到血源。
对于乌恰的百姓来说,吴登云不仅是医生,更是亲人。在少数民族牧民心里,这位来自江南水乡的医生就是“白衣圣人”。而对于在乌恰出生的女儿吴燕(江一燕饰)来说,吴登云不仅是父亲,也是并肩作战的同事。
干了一辈子,吴登云对乌恰的每一抔土都有感情。他拒绝了女儿让自己退休后回老家的建议,也用行动感染了女儿继续留在乌恰,为当地医疗事业做贡献。却不想,年轻的吴燕在一次转运病人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牺牲。而吴登云依旧穿着大褂,骑着马,向牧民家奔去。
江一燕说自己第一次见到吴登云,就觉得他不像医生,反倒像邻家老父亲。“吴老先生用一生完成了很多人都没有办法想象和做到的事情,是平凡而伟大的英雄。”
《白骏马》的制片人杨隽说:“如果大学生能够像吴登云老师一样,遵从自己的内心,去需要自己的地方,坚持且热爱,一定会收获不悔的人生。”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71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81位用户喜欢。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四川汶川地区,顷刻间地动山摇,山体滑坡、房屋倒塌,信号中断,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
在这场汶川大地震中,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到处一片废墟。在这场地震中也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如今14年过去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间。
其中有一位老师用生命为4位学生撑起了一片天,他张开双臂,用血肉之躯抵挡灾难的来临,在他的保护之下,4位学生得以保全。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位老师名叫谭千秋,他于1957年出生在湖南祁东县的贫困家庭,在家中排行老大,自幼懂事,帮忙父母分担家务。
谭千秋深知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在忙碌农活的间隙也不忘读书学习,在1978年恢复高考后,谭千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大学,当年能考上大学且又是重点大学,实属“人中之龙凤”,那叫“别人家的孩子”。
考上大学后的谭千秋,一如既往地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刻苦学习。
由于品学兼优,谭千秋得到留校任教的机会,可是他婉拒了,他说:“我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同学们都嘲笑是不是“傻”了,但谭千秋笑而不语,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
1982年1月,他被分配到四川绵竹东汽中学,这一干就是27年,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讲台上吐育芬芳。谭老师教学能力突出,多次受到表彰,担任教导主任后,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创新。
对待学生,谭老师如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摔着,非常疼爱学生。
可是这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中丧生,让人悲痛不已!
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四川东汽中学正在上下午第一节课,谭千秋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政治课《人生的价值》。
谭老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正浓时,突然感觉天花板摇摇晃晃,并且不断掉渣,随即教室里的灯管也跟着摇摆起来,教室的课桌也跟着晃动起来,瞬间天昏地暗。学生们乱作一团,谭老师意识到:地震来了!同学们赶紧跑到楼下去。
学生们不断疯跑,为了防止踩踏事件发生,谭千秋老师组织同学们有秩序地离开教室。等到学生安全撤离清点人数时,谭千秋老师发现还有4名学生没有跑出来。
谭老师来不及多想,赶紧跑回教室,不断呼喊着学生们的名字,在某一个角落里传来应答声:老师,我们在这里。谭千秋安慰同学们:别怕,老师马上就过来!
此时教学楼马上就会坍塌,教室里掉落的水泥板挡住了谭老师的去路,可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冒着生命危险冲了进去。
“来不及了”谭老师说道。
他将4名学生召集起来,躲在桌子底下,谭老师张开双臂,呈弓形趴在桌子上,迎接灾难的降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学生。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完美诠释了身为教师的担当与责任。
5月13日,当救援人员找到谭千秋老师遗体时,让在场的人潸然泪下。谭老师跟生前一样张开双臂,后背被压得血肉模糊,后脑被砸出凹坑,让人不忍直视。
幸运的是在谭老师用生命护住的4名同学得以保全,被救了出来。而谭老师则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谭老师用生命给同学们上完最后一课,什么是人生的价值?课本上,关于人生的价值的解读是这样的:它体现在对他人、社会的奉献之中。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能为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为社会做出奉献,他的生命就有价值。
这就是人生的价值,谭老师舍己为他人,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所有人上了最好的一课。
谭老师逝世后,被追授为“革命烈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荣誉称号。再多的荣誉也换不回谭老师。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5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学习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的讲话,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梁志毅与各界的座谈会,昨日上午,佛山高明区一连开展两场活动,如此安排意味深长。
县一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与群众的联系更频密,一举一动直接置于群众的检验、实践的考验中,他们如何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靠实绩说话,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众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直接评价。
正如所言,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
梁志毅,这位努力向焦裕禄看齐的党员干部,出身县一级公务员队伍,他办实事、善创新、爱群众,作为我们身边的现实榜样,证明了焦裕禄精神其实一直就在基层干部的工作实践中闪光。
不可否认,焦裕禄作为一尊精神丰碑,一度以一种庄严得近乎神圣的形象存在,难免让不少干部有“虽心向往之,然力有不逮”的畏难情绪。
不以假成绩糊弄上级,不靠假把式糊弄群众,把功夫切实用在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上。梁志毅在平凡岗位上自发自觉地践行焦裕禄精神,说明对基层单位和领导干部而言,只要肯把心思用在干事上,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党员干部,并非不可企及。
优良作风总是不谋而合,回归群众路线这个本质起点,高明区的梁志毅与兰考县的焦裕禄,达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这启示佛山的党员干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焦裕禄,其精神价值仍然需要深耕到如今的时代土壤里,而且同样能够结出民心所向、群众满意的硕果。
榜样在身边,学习梁志毅,并非将自己复制成为梁志毅,并非把梁志毅与焦裕禄划上等号,而是借鉴和掌握善于、乐于为群众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的工作方法,像梁志毅一样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党员干部。遏制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苗头,谨防走过场、表面化、作秀式的群众路线戕害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
“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种呼唤焦裕禄的激越之情,像江河大海的波涛,在共产党员心中,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更加激荡不已。”学习梁志毅这样的身边榜样,佛山每一个党员干部内心时刻激荡着焦裕禄精神,我们将会不断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取得的成果,最终走好走实群众路线。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5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3位用户喜欢。
杜富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自扫雷作业展开以来,杜富国同志进出雷场千余次,累计作业300余天,搬运扫雷爆破筒15余吨,在4号洞、265号界碑、马嘿、老山等14个雷场累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件),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荣立一等功1 次,多次获嘉奖,分别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县老山雷场扫雷时,面对一枚露出部分弹体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同志对同组战友艾岩喊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用身体遮挡住了爆炸冲击波和弹片,自己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在几步远的战友仅受了皮外伤。让我来:任务面前,杜富国同志总是自告奋勇、挺身而出,用一次次“让我来”的生动实践,演绎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使命责任;敢担当:关键时刻,杜富国同志总是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用“敢担当”诠释共产党员无所畏惧、敢为人先的优秀品格;做传人:危急关头,杜富国同志总是冲锋在前、舍己为人,用“惊天一挡”的英雄壮举,书写新时代红色传人的铁血荣光。
杜富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信仰坚定、铁心报国的政治品格,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责任意识,英勇顽强、不惧艰险的优秀品质,舍己为人、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生动诠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愧部队官兵的杰出代表。
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全国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精神品牌栏目,其推选的都是在全国范围内令人动容的典型人物,他们的故事温暖人心,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体现了人性中的最美丽光辉。
杜富国出现在荧屏,在主持人敬一丹的鼓励下,他现场唱了一首歌《当个英雄》:“我们都很普通,来自南北西东,无论在祖国的海角天涯,肩负着使命相同,崇尚荣誉当个英雄……”
主持人白岩松充满深情地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辞:“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越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杜富国,临危岂顾生。”白岩松宣读完颁奖辞后,杜富国抬起残臂,敬了个特殊军礼。
今年的春节对于我们遵义人民而言是城市精神的全新升华。除夕之夜,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黄大发荣登春晚向全国观众拜年!正月十四,遵义英雄杜富国荣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遵义这块红色的沃土不断孕育被时代铭记的楷模,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城市文明时代风潮的缩影,也是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是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在观看《理想照耀中国》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们看到医生吴登云一生都在边疆地区乌恰,给少数民族做了三十多年的贡献,期间,大量走访各个地区,不仅鲜血7000多毫升,而且还曾经将自己的皮肤取下,帮助烧伤的患儿植皮。因此,被当地牧民和群众亲切称之为“白衣圣人”。正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因为吴登云的默默奉献,看似平凡,实际上却是帮助无数患者取得健康和生机,功德无量。
按道理来说,吴登云原本生活在富庶的江南地区,风景秀丽,经济发达,他完全可以在老家生根发芽,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但是,他偏偏来到边疆地区,为那里的医疗事业做贡献,并奉献一生,这就是理想的力量。孔子说得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古以来,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五千年的生生不息,关键还需要一大批有觉悟、有理想的人,甘愿奉献,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甚至生命。吴登云就是其中一位,他绝对符合鲁迅先生所说的“民族脊梁”。
可以说吴登云就是一粒种子,在边远地区乌恰,既结出了边疆地区健康、繁荣的绚丽花朵,又收获了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硕果。尽管,吴登云对于家乡念念不忘,女儿一度想要回到南方发展,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挡他对于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将毕生的心血浇筑在乌恰。可以说,在真正的勇士面前,任何艰难困苦,甚至名利诱惑,都是无法阻挡他们前行的脚步。因此,这个“白衣圣人”的称号,深入人心,就是最好的证明。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18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19分钟,有275位用户喜欢。
吴登云,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1963年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来到了位于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工作。
几十年来,吴登云无偿献血30多次,把7000多毫升血输进各族同胞身体里;他常年坚持在牧区巡诊,足迹踏遍乌恰县9个乡30多个自然村,成了当地农牧民心中的“白衣圣人”;他的事迹在民歌中传唱,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吴登云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拥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党的x大代表。
热爱边疆各族人民不是一句空话
1993年12月26日,康苏煤矿的维吾尔族矿工艾力江在井下作业时,因与突然失去控制的矿车迎面相撞,胸腔多根肋骨骨折,肝脏大面积破裂出血,生命危在旦夕,县医院能不能把艾力江抢救过来是一个未知数。而往大医院送,路途遥远,艾力江又可能命丧途中。怎么办?医护人员的目光集中到吴登云身上。吴登云说:“在这种时候,我们不该患得患失。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整整9个小时,吴登云没有下手术台。10多天里,手术连做了4次。每次做完手术后,吴登云都要守候在艾力江身边观察护理。最长一次5天5夜没正常睡觉,熬得他眼红唇紫,腰膝发软扶着墙才能走路。昏迷不醒的艾力江终于摆脱了死神的魔爪。当他从陪护人员口中了解到抢救的过程后,泪水涟涟。
吴登云常说:“热爱边疆各族人民不是一句空话。对医生来说首先要对患者抱有强烈的同情心,像白求恩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极端热忱。”
乌恰位于祖国西部边陲,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仅居住2人,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为了方便散居在大山深处的2万多名柯尔克孜族农牧民就医,吴登云每年都要骑马下乡巡回医疗三四个月时间。有时为了巡诊一户人家或治疗一个病人,往往要骑马翻山越岭、涉水跨涧走上好几天。
经常在马背上颠簸的吴登云,饥渴劳累,艰苦备尝:在苏木喀拉提河坝遭遇山洪,暴涨的浊流几乎把他冲下马背;去铁列克乡为牧民治病,日夜兼程,人困马乏,脚踝摔伤了,眼眶撞肿了……但无论怎样艰辛,他都不叫苦。他巡回医疗的马蹄声响彻乌恰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他的小小药箱,给牧民的毡房、农家的院落带来了病愈的喜悦与生命的阳光。
“您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在6000—7000毫升左右,在乌恰县医院工作的40多年中,吴登云曾经30多次为病人无偿献过血,献血数量已相当于他体内的血液总量。
1966年冬天,一位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住进了乌恰县人民医院。她脸色苍白,双眸无神,没挪几步就一身虚汗。年轻的医生吴登云诊断,必须输血治疗。而柯尔克孜族人又视血液为命根子,认为人若抽了血是会死的。只有几间土坯房的简陋医院,哪里有血库呢?望着奄奄一息的病人,吴登云决定抽自己的血。300毫升的鲜血从吴登云的体内流进了病人的血管。
1993年6月11日傍晚,阿图什供电公司职工杨育青骑摩托车跌入深沟昏死过去。他被送到医院时,脉搏几无,血压骤降。吴登云又一次挽起了袖管,将自己300毫升鲜血输入到毫无知觉的杨育青体内。这珍贵的“救命血”,为手术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杨育青因此得救了。
吴登云说:“我的病人就躺在那里奄奄一息,我不给他输血他就没命了。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的。”有时患者与自己的血型不一样,吴登云就把家里人拉来献血。他的大儿子吴忠、儿媳李萍、小儿子吴杨晨、女儿吴燕都先后为病人无偿献过血。
1971年12月1日,波斯坦铁列克乡牧民买买提明夫妇,抱着不慎掉进火盆的婴儿,骑了两天的骆驼赶到了乌恰医院。婴儿全身三度烧伤,50%的皮肤被烧焦,生命危在旦夕。面对惨不忍睹的小生命,吴登云感到阵阵揪心。他二话没说,立即将婴儿抱进手术室连夜进行抢救。10多天后,婴儿过了休克关、感染关。最后,只剩植皮了。
为了抢救婴儿的生命,吴登云毅然决定割取自己的皮肤。在场的医生护士一再劝阻,不忍动手。
吴登云挽起裤脚,一刀、两刀……自己动手,从腿上一连割下13块拇指大小的皮肤移植到婴儿身上。站在一旁的买买提明惊呆了,当他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事情后,双手捂住脸,禁不住呜呜地哭起来。
27年后,买买提明再一次带着儿孙来到县医院看望吴登云。他指着吴登云腿上的疤痕对儿子说:“我没有做到的事,吴医生做到了。你要一辈子记住:没有共产党的好医生吴登云,就没有你的今天。”面对着恩人吴登云,买买提明的儿子托合达西流着热泪说:“您是我的第二个爸爸,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为了乌恰人民
吴登云刚来到乌恰的时候,生活不习惯,语言难沟通。孤独的他,经常思念自己的家乡。老家的同窗好友为他联系好了扬州医院烧伤科的工作,催他速办手续。在乡间巡诊的吴登云,面对农牧民那一双双求医问药的真诚而迫切的目光,悄悄地把好友的来信揣进怀里。
高邮县政府给吴登云寄来一份沉甸甸的信笺,热情地邀请他回家乡工作,吴登云的心怦然而动。但乌恰县长阿山拜克·吐尔地一番掏心窝子的滚烫话语,又让手捧“家书”的吴登云打消了回乡的念头:“乌恰需要你呀,我代表几万乡亲恳请你留下来。留下吧,好兄弟!”他留了下来,子女们也随他留了下来。吴登云明白,乌恰的需要就是党和人民的需要,是自己不容推卸的使命和责任。
几十年来,吴登云只回过4次老家,连自己年迈的父母辞世时,他都因为工作忙而未能回到身边。对父母,他有着太多的内疚:“父母养育了我,我却未能为他们尽孝。等我退休了,回家乡给父母扫墓,就把我这些年得的奖状、锦旗放在他们墓前。”
唯一的女儿吴燕,在父亲的影响下,在乌恰县医院做了一名“白衣天使”。1997年5月23日,在护送一名柯尔克孜族危重病人的途中,吴燕惨遭车祸,以身殉职。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吴登云瘫倒在床,一天水米不进,神情恍惚。然而当看到闻讯赶来的人群中有医院当班的医护人员时,泪眼迷蒙的他神志一下子清醒了:“快回去,医院还有那么多病人呀!”此情此景,有人忍不住嚎啕大哭。女儿走后的第二天,吴登云就身着白大褂出现在医院的病房里。
品尝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经历了创业的风沙磨砺,岁月在吴登云的脸上留下了沧桑,可是他的心声依旧:“如果有第二次人生,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新疆,选择乌恰,选择医生这个职业!”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41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75位用户喜欢。
他曾被学习评委"三好学生",因成绩优异被告知可以免试进入重点中学,可他却果断拒绝:"我要参加考试!名额让给其他同学。"
他就是四川省石棉县年仅14岁的救火小英雄赖宁,曾在森林灭火中,与大火搏斗了5个小时左右英勇牺牲了。
赖宁一出生就成了父母眼中伤脑筋的调皮鬼,五岁那年,母亲硬是把赖宁拖到了幼儿园门口,可是上学后的他仍改不了调皮捣蛋的习惯。
一次,赖宁放学后带着2岁大的妹妹去河边玩水,堆沙子,把鞋子脱了在沙堆上踩,晚上回家时发现鞋子被河水冲走,只好光着脚领着妹妹回家。
每次母亲都会训诫他不许淘气,不许带妹妹去危险的地方玩,可他总是记不住。虽然赖宁自小调皮捣蛋,但是他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始终都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学生。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赖宁就一直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他对待工作很认真,成绩也很拔尖,年年被评委三好学生或者是优秀学生干部。五年级的时候,他就获得了"红领巾读书读报"竞赛活动的奖章。
在书法和绘画方面赖宁也很有天赋,曾分别获得过雅安地区少年绘画比赛的二等奖,以及全县少年书法比赛一等奖。
赖宁在学习当中还有很顽强的意志力,一次体育考试,其中有一个跳绳的项目,赖宁怎么也跳不过,他的双脚不是跳早了,就是跳迟了,同学们被他跳绳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尽管那么多人围着他笑,可他仍然不肯罢休,露出一副不服输的神态,一声不吭地摇着手中的跳绳不停地跳着。
后来,班主任老师和体育老师跟赖宁讲了跳绳的技巧,他反复练习,即使双脚都跳肿了也没有放弃,终于赖宁学会了跳绳,并且顺利通过了考试。
由于赖宁一直是一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小学毕业的时候,学校根据他的表现,推荐他免试直接升入石棉县重点中学。
当班主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赖宁的时候,他摇了摇头说:"不!老师,我要参加考试。请老师跟学校反应,把这个名额给其他同学,我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检测一下我所学的知识有没有学好。"
因为赖宁坚持要参加考试,后来经过学校研究,同意了他的要求。成绩被公布后,赖宁以全县城乡所有小学毕业生统考成绩第一名,被石棉市重点中学录取。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却被熊熊大火无情地夺走了生命。
在一个十分然热的星期天,赖宁听到外面有人呼叫,出去一看是山那头着火了。由于高压线短路引起大火,火势异常凶猛,当天刮着八级大风,火苗一直窜到树顶,比树顶还要高好几米。赖宁二话不说叫上同学一起沿着山路奔向火场。
很快赖宁来到火场,为了保护国有森林,以及当地广播电台等其他设施,赖宁拿起树枝不断地扑打燃气的火苗,火势很大烟也很大,他没有害怕也没退缩,拼了命的奋力救火。
当消防人员发现赖宁后,怕他有危险,便叫人把他和其他同学一起送下了山。
可是,赖宁到达安全地点后发现山的另一头也燃起了大火,看着眼前的浓烟不断,他不顾周围人劝阻,快速跳下车向起火地点冲去。因为火势太大,赖宁很快被大火吞噬了,第二天赖宁被消防员找到时,他依然还保持着灭火的动作。
随着岁月的流逝,赖宁的名字逐渐被人们淡忘。可对于赖宁的母亲来说,2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对儿子赖宁的思念却从未减少。那年夏天的一场大火,不仅夺去了一个14岁孩子的生命,而且也给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痛。
小英雄赖宁舍身救火的事迹传遍了中国大地,赖宁精神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赖宁牺牲后不久,他见义勇为的精神被写进中小学教材,同时他也被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成为了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标杆。
可是,经过一番改动后,赖宁的事迹从教材中被撤除。
因为国家是在保护未成年人,不提倡小孩子做这样危险的事情。
赖宁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应该被大力宣传,但是小孩子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应该盲目的见义勇为,要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大家觉得呢?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55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8分钟,朗读时长29分钟,慢速需要41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史光柱,男,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77283部队原副政委。2012年10月1日安置在丰台区第一军休所。
1984年4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史光柱在4次负伤、8处重伤、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带领全排收复两个高地,出色完成任务,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其英雄事迹还被收入保边疆献青春英模连环画库《勇士强者史光柱》一书中。
虽然取得了众多荣誉但他并没有以功臣自居,没有以英雄的称号作为资本向人民伸手要什么,而是用他那伤残而又壮实的身躯,在生命的制高点上,不断地超越着自己。
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史光柱依靠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盲文。1986年,史光柱进入深圳大学中文系,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读完了深圳大学本科学业,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1990年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残联联合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在和平年代,史光柱坚持文学创作,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出版了《眼睛》《黑色的河流》等6部诗文集,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发表诗歌散文540多篇,17次获国家级文学奖,许多作品被俄、法、英等国翻译并广为传播。2000年,在国家有关部门举行的对中华民族千年思想文化有卓越影响的人物评选中唯一入选的新中国英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史光柱一面搞创作,一面到全国各地演讲,他行程十多万公里,足迹遍及祖国各地,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弘扬了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和平环境中树立了一个军人的光辉形象。2005年10月史光柱从77283部队副政治委员职位退休。2006年史光柱被中国文联,中华基金会联合评选为“全国十佳卓越人物”。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新中国成立做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经全国近1亿群众的投票评选,于2009年8月10日揭晓评选结果,史光柱在此次参与活动评选的15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当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10月1日史光柱安置在丰台区第一军休所,退休后的他除了坚持全国巡回演讲和创作外,把精力放在了退伍战士扶危救困上,2014年,他注册成立了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5年来,他带领身边的爱心人士以助残扶残、帮扶英烈、关爱弱势群体为宗旨,志愿帮助1.7万人,仅他个人救助过的人就多达2000余人,网上参与和关注的志愿者多达14万人。
此外,他在热心公益之余,积极开展文学创作,通过文字和音乐激发当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被评价为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音乐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盲人文学联谊会会长、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会长。
史光柱所获荣誉:1983年在部队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198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84年荣立一等功一次;1989年荣立二等功一次;1993年在部队期间荣立二等功一次;1995年在部队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2009年建国60周年在中央11个部委联合举办的对新中国建立与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双百人物活动中,荣获“感动中国人物”。
在收复老山的战斗中,史光柱是某团四班班长,他所在部队接受了作战任务后,他给党支部写了血书,请求担负最艰巨的任务,决心在战斗中“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宁可死在山顶,也不死在山脚”。在临战训练中,史光柱带领全班同志夜以继日地反复演练在山岳丛林里作战。1984年1月,连队党支部批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在信的最后,他写道:“亲爱的爸爸,当你受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我已经上了战场。你老人家等候我杀敌立功的喜讯吧!我一定让你老人家看到我的军功章。如果我牺牲了,你收到军功章,不要难过。如果不牺牲,战后我就带着军功章回来看望你老人家。那时你会自豪地微笑,你会说我无愧于党的培养,是你的好儿子。”
1984年4月28日凌晨,战斗打响了,二排的任务是先攻占57号高地,之后配合一排夺取越军连部所在的50号高地。史光柱所在的四班是二排的主攻班。6时30分,二排利用炮火急袭效果发起攻击。敌人进行炮火拦阻,封锁进攻的路线。当史光柱他们冲击到58号高地于57号高地之间时,二排代理排长刘朝顺被炸成重伤。史光柱扑过去给他包扎。刘朝顺断断续续地对他说:“四班长,现在全排由你指挥,一定要打好,不要为我们排抹黑!”史光柱说:“排长,放心吧,只要我不死,一定带领全排完成任务!”史光柱把身上带着的3个急救包给排长包扎好,便把指挥机接过来,向连长报告了情况,连长当即决定,二排由史光柱指挥,并命令他排迅速向57号高地进攻。史光柱判断了一下方位,带领全排向57号高地冲去。
57号高地左侧山包上两个机枪火力点向史光柱他们猛烈扫射,老山主峰上的高射机枪也不停地射击,两个战士在冲击中壮烈牺牲,全排被越军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史光柱指挥大家散开队形隐蔽,自己爬到一颗横道的大树旁看准越军一个机枪火力点,一发火箭弹将越军机枪打哑了。他指挥机枪压制越军火力,命令八班火箭筒手消灭了越军第二个火力点。全排又向前冲去。前进中,史光柱左腿中弹,但来不及看伤口继续向前冲击,又和战友搞垮了敌工事。在带领战士发起冲击。一个成都入伍的战友为了掩护史光柱,被越军一发罪恶的子弹打掉了下巴和牙齿,坚持着用轻机枪与越军对射,毙敌一名后,胸部又中弹,光荣牺牲。之后副射也不幸中弹牺牲。史光柱和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终于和三排一起攻占了五十七号高地。
之后,史光柱又带领战士们攻打五十号高地,五十号高地位于老山主峰东侧,上面有越军一个连部。高地由3个小山包组成。越军在正面设有堑壕、交通壕、防步兵绝壁、雷场和铁丝网,形成以高射机枪、重机枪、无后座力炮交叉火力和明暗火力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史光柱和代理副连长分析了地形、敌情,决定采取正面牵制、侧翼攻击的战术。各班按照区分的任务向五十号高地冲击。越军炮火随着高地上越军打来的曳光弹,在他们身边“轰轰”地爆炸着。一发炮弹在距他头顶4米高的树枝上爆炸,同时,右侧也有一发炮弹接着爆炸。史光柱左肩打进4块弹片,血肉模糊,钢盔飞了出去,头部被一块弹片击中,左耳剧痛,身体被气浪掀起两三米,顿时昏迷过去。当他从昏迷中被战友们喊醒后,左耳朵什么也听不见。排里的战士们并告诉他第一次冲击受挫。
史光柱想到,全排等着他指挥,排长委托他的任务还没完成,他不能倒下。史光柱咬着牙站起来,立即组织第二次冲击。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向五十号高地扑去。越军的冲锋枪、机枪、明暗火力一起吼叫,曳光弹到处乱飞,炮火及时支援,全排迅速突击到越军阵地前沿。和冲上来的一排会合在一起作战。
在一片缓坡地带,遇到了敌人的雷场,他命令使用地雷开辟器,打开了50多米长的通路。通过雷区后,是越军设置的防步兵绝壁,高处约3米,低处约2米。史光柱选了一个位置,组织战士们攀上绝壁,用火力压制山头上的越军,四班、五班交替掩护前进,很快攻下第一道堑壕。
史光柱又带着战士们向第二道堑壕发展。在距第二道堑壕20来米的地方,越军一排手榴弹砸来,史光柱第三次负伤,1块弹片打在喉部,1块弹片击进左膝。战斗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史光柱身上5处负伤,但他一刻也没有犹豫,命令机枪掩护,又继续向前冲去。
在离越军前沿堑壕两三米的地方,史光柱身旁的代理副连长李金平踩响一颗压发雷。史光柱脸部打进几十块地雷碎片,血肉和飞起的泥土堵住了他的嘴,他用右手往嘴巴上抹了一把,喘了一口气,又在左脸颊摸了摸,摸着一个肉团子,想扯下来。拉了一下,左眼钻心的痛,眼球被打出来了。身旁副连长的左小腿被炸断了。
史光柱当时想着,如果失去了指挥员,战士们就失去了主心骨。越军眼看就要崩溃,最后的胜利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奋战之中,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挺住。于是,他忍着伤痛,摸索地扶着一棵小树站起来,高声喊道:“同志们,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为党为人民杀敌立功的时候到了,向前冲啊!”史光柱血流得过多,但他想,死也要死在顶峰上去。他摸起冲锋枪,继续向前吃力地爬。不知什么时候,他摔进堑壕里,昏了过去。等他醒来,第一句话说的就是:“高地拿下来没有?”他身旁的连长带着哭声说:“史光柱,高地拿下来了,你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战友们把史光柱从阵地上抢救下来送到医院,医生从他浑身是血的身上,检查出8处负伤,其中8处是重伤,双眼、脸部、喉部、左耳、左右臂膝上有大大小小的弹片好几十块,仅从脸上取出的碎弹片就有一小把。史光柱对医生说:“别的伤不要紧,能保住眼睛就行了。有了眼睛,还可以看到战友,看到连队,重返前线。”医生告诉他,由于双眼均已破碎,需要摘除。做梦都盼望着重见光明的史光柱,捂在被子里失声痛哭起来。
20岁,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光明就告别了史光柱。经过几天的痛苦思索,在医护人员和伤员战友的开导下,史光柱想通了一个共产党员在伤残面前应当怎样做。总政治部首长的关怀,党和人民的关怀,给了他很大的精神鼓舞,他决心振作起来,战胜伤残,做生活的强者。
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史光柱觉得这个荣誉应归功于党和人民,归功于集体,归功于牺牲了的战友。史光柱曾说:“英雄后文化是放下荣誉再出发,不断超越自己,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英雄后文化契合当下时代精神,具有普遍意义和普世价值。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整装再出发,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新的贡献,成为自己的英雄。”退休后的他,正如自己说过的那样,忘掉荣誉、舍弃光环,在公益慈善领域,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2014年,他注册成立了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后又建立了中国大爱联盟网。5年来,史光柱带领身边的爱心人士四处奔波筹集善款,志愿帮助伤残退伍战士、英烈英属和社会弱势群体。其中一部分人通过观念扶贫,就业、再就业培训,走上工作岗位;而另一部分年岁已高或者重度病残的战残人员及烈属困难群体也得到经济帮扶。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累计直接帮扶特困人群1.7万多人,通过他个人救助的人员就多达2000余人,网上参与和关注的志愿者已达14万人。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先后扶持大兴区旧宫镇温馨家园的智障与精残人员,为他们找业务、拓销路,努力使他们创收增收;向北京怀柔康怡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站捐赠编织机器设备;帮助北京启智大龄实习就业基地阳光家园建立健全公益版枣夹核桃的销售渠道,拓宽了销售市场;向北京怀柔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捐款捐物并定期看望脑瘫儿童,帮助孩子寻找专家进行康复训练。2016年11月24日,一张张冯剑的照片飞进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邮箱,曾经被病魔拉到死亡线上的冯剑再次手术脑梗换血,需要几万元医疗费,妻子张玉华拿不出来,四处筹借。亲戚好友凑了1个月只筹到1万元,救助电话打到促进会会长战斗英雄史光柱那儿。史光柱边询问冯剑的病情,边叮嘱张玉华:生命重要,继续筹款,促进会这边再想想办法。挂断电话,在外出差的史光柱电话联系秘书长王江雁,安排继续救助冯剑的事宜。王秘书长接到史光柱电话立即召集理事会核心成员拿出意见,救助绿色通道在不到3小时就完成了对冯剑所住医院的财务划拨,冯剑家属接到促进会救助款1万元,手术如期进行。
在组织开展好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和中国大爱联盟网工作同时,史光柱个人也身体力行的投入到慈善救助活动中。北京市崇文区有个16岁的小姑娘不幸患了骨癌,整日哭闹,不肯接受治疗,万般无奈下家人写信向他求援。他当即给小姑娘写了一封“如何看待生命”的信并随信寄去一本他的诗集。不久,他带爱人乘车去她家,当听完他对悲欢离合的看法,小姑娘感动得流下眼泪。次日,勇敢走进了治疗室。半年后,小姑娘一条腿、一只手被截肢。跟他通电话时,已经能够正确看待不幸,不再哭闹,反而乐观地安慰家人。直到离开人世前她都很坚强,留给别人的是她的歌声和笑语。去世前,小姑娘用一分钱纸币,精心制作了一个菠萝和一只虾送给史光柱:“谢谢叔叔,让我短暂的生命有了意义。”江西有位姓伍的伤残军人,部队转业分到某公司医务室卖药。由于胸部受过伤每天盯着窗口卖药吃不消,被调到厂办工作。没想到公司新任领导上任不久,便安排自己的小舅子抵了他的工作。他不服,跟领导吵了起来,这下激怒了对方,被指着鼻子骂道:“像你这种废物,最好死在战场算了,我们厂被你拖累不起。”他写信向有关部门申诉求援,但发出的信件石沉大海。由于悲愤交加,他想用自杀的方式一了百了。就在举瓶准备服毒时,突然想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于是眼里闪出希望的光芒。收到他的求援信,史光柱边回信安慰,边给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经过努力,这位战残人员被安排了新的工作,补发了工资。他在信中动情地说:“为了这份难得的人间真情,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干出个样子来,绝不让别人瞧不起。”
史光柱常说,不幸各有不同,关键在于态度,如果眼里只有伤口,生活只会充满悲哀。只要积极进取,从容面对,光着脚丫也能踩出一条路来。身残志坚的史光柱从一个高点走向另一个高点。他自强不息,永攀高峰,先后以爱国奉献为题材演讲2800多场次。用自己的现身说法,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筑梦中华,争做时代先锋。他关心家乡建设,为家乡的水电路四处奔走,献身攻坚扶贫和乡村振兴。他始终保持战斗员的姿态,用心体会世界,用情讴歌英雄,用爱投身公益,用拼搏与努力树立了新中国钢铁战士的光辉形象。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52位用户喜欢。
1988年3月13日下午3点38分左右,石棉县海子山因电线短路发生山林火灾。火借风势,刹那间山上一片火海。大片森林、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刚写完作业的赖宁一下楼就看见了冲天的火焰。他连告诉妈妈一声都来不及,就飞快地直奔火场。 赖宁跑到山上,挥动松枝奋力灭火。他一次次地冲向火海。 这时天色已晚,现场指挥救火的县领导,命令用汽车将参加救火的学生强行送下山。
赖宁、周伟、王海等同学也被拉上了车。在车上,有个同学遗憾地说:"唉,今晚看不成电视剧《再向虎山行》了。"赖宁却风趣地说:"那我们就再向火山行!"一车人都笑了。山间的火势越来越猛,烧焦的枯枝败叶在火焰的冲腾下漫天飞舞,发出噼啪的爆响。天黑了,山陡路滑,风助火势,野火更猖獗了。
虽然被大人一次次拉走,他还是偷偷溜回去继续扑火,大火终于扑灭了。3500余亩森林保住了,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库都平安无事了。14日上午,人们在海子山南坡的过火林带中,发现了赖宁的遗体。他的右臂紧紧挽着一棵小松树,额头靠着山坡,眼镜丢失了,左手撑着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赖宁牺牲了,在赖宁纪念堂中间的水晶棺里,放着用队旗绣制的被子盖住赖宁的遗体。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71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91位用户喜欢。
用一生熔铸“中国心”
2009年3月18日,一位老人静静地走完了他93年的人生历程。他一生中有68年与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紧紧相依,甚至在弥留之际,心里想的仍然是航空发动机事业。他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吴大观。
作为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吴大观被称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他一生的奋斗历程和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联系在一起:组建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创建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第一套有效的航空发动机研制规章制度,建立第一支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队伍,主持编制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为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探索了发展道路。他择一事、终一生,国为重、家为轻,用爱党爱国的不渝之心,铸就了护卫祖国蓝天的“中国心”。
初心不改 坚定不渝立壮志
吴大观,原名吴蔚升,刚入大学学的是机械,看着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在祖国的天空肆意横行,吴大观立志航空报国,向学校提出转入航空系。1942 年,他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毕业,选择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工作。在这里,吴大观潜心研究,掌握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工艺技术。1944年,他被选送到美国深造,在美国学习期间,吴大观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知识,这为他以后从事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刻苦学习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吴大观初心不忘,矢志不渝,拒绝了美国企业高薪聘任,于1947年3月毅然回国。当吴大观和家人来到位于解放区的石家庄时,他心情万分激动,对家人说“我们现在到了我向往的世界,祖国的航空事业、繁荣昌盛全靠共产党的领导,我要为她而献身。”从此,吴大观走上了创建与发展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道路。
铸心不移 动力强军奠基石
吴大观受命于国家困难之时,航空发动机研制一切从零起步。面对国家资金短缺、国外技术封锁、技术力量薄弱等重重困难,吴大观“摸着石头过河”,千方百计克服阻碍,带领年轻的发动机设计队伍,开始了自力更生研制发动机的奋斗历程。
他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受命在沈阳筹备组建了新中国的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在毫无设计基础和经验的情况下,完成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发动机研制并试飞成功。靠着一点一滴地攻关,他带领研制人员不断突破,组织了多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吴大观深深体会到,研制先进发动机必须有先进的试验手段,提出要建设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他边做科学研究,边搞基础设施建设,不遗余力地推进型号研制和基础条件建设。主持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发动机设计、试验标准“八大本”。领导建立了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国军标,为研制可靠、管用的发动机提供了技术基础。这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不仅为当时的科研工作拼出了一条出路,更为后来“昆仑”“太行”等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探索出中国人自行设计航空发动机的道路,在发动机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吴大观拉起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队伍,这支当时不到100人的队伍披肝沥胆、忘我拼搏,以设计室为家,全身心推动发动机研制工作。1978年底,已经年过六旬的吴大观从沈阳606所调到西安430厂。他说:“我62岁要当26岁来用。”他把自己当成一台发动机,高负荷、高效率运转,技术上精心指导,工作上严格要求,学习上分秒必争。吴大观曾说:“投身航空工业后,我一天都没有改变过自己努力的方向。”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的初心也从来不曾动摇。
壮心不已 忠党爱国展风骨
1982年,吴大观调到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任常委。他说:“我有看不完的书、学不完的技术和做不完的事。”他用5年时间钻研新技术,写下上百万字的笔记,总结了几十年的工作心得,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尽心竭力为航空发动机事业思考、谋划。在决定“太行”发动机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吴大观大声疾呼“我们一定要走出一条中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否则,战机就会永远没有中国心!”于是,吴大观等9位资深专家联名上书党中央,“太行”发动机项目得以立项。18年后“太行”终于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历史性跨越。
吴大观从1963年起每月多交100元党费,从1994年起每年多交党费4千多元,为希望工程等捐款9万多元,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交纳最后一次党费10万元。在他病重入院治疗期间,领导指示要送他到最好的医院接受最好的治疗,吴大观却拒绝了。他说:“不要浪费国家的钱。”当听医生说要请外面医院的专家给他会诊时,他再次拒绝。
吴大观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卓越贡献,为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后来者树起了一座永远的精神丰碑。他用自己毕生的奋斗,诠释了“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的赤子情怀。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3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45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而又崇敬的心情看完了这部电影,反映了焦爷爷这位“人民公仆”完全彻底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看了电影,有一件事我很感动:焦爷爷答应了小儿子早就提出的想吃红烧肉的要求。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把买肉的钱全给了生病的群众。吃饭时,桌上放的仍是素汤和窝窝头,小儿子却一个尽地吵着要吃红烧肉,还把手中的窝窝头丢到了地上。这不,焦爷爷一下子火了,便打了小儿子,孩子也伤心地哭了起来。当时,我觉得焦爷爷也不应该这样发火。因为孩子想吃点红烧肉,这点要求也不算过分。再说了,焦爷爷也答应了他儿子的要求。毕竟这是他的儿子,焦爷爷也感到委屈了孩子,便抱起他说:“不怪妈妈,是爸爸把钱给花了。爸爸不好,不应该打你。”接着,他又深情地说:“粮食是劳动人民种出来的,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你知道吗?那些种庄稼的大伯伯都吃不上窝窝头,所以,我们更要爱惜粮食。来,把窝窝头吃了吧!”看着,我感到十分地惭愧。我们有时吃不下还要剩或到掉,我们要永远记住“汗滴禾下土”的劳动人民,还要珍惜“粒粒皆辛苦”的劳动成果啊!为了多年县委书记的焦爷爷,仍然是两袖清风,生活朴素,焦爷爷的高尚品德,为我们下一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焦爷爷,你像春风沐浴着我,像老师教育着我,我永远向您学习!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3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1966年秋天,他出生在黑龙江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一个普通农民家中。
家里兄妹6人,他排行老二。
上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懂事的他主动提出不住校,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当时全班52个学生,51个住校,唯独他跑校。
为此,父亲咬牙花100块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供他上学往返。
学校离家10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天气好的时候,路都坑坑洼洼的不好走,遇到下雨天,路上积满了黑泥水,连下脚都很困难。
冬天更遭罪,路面结冰,非常滑,为了不迟到,他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去上学。
冬天即使不下雪,他骑车到学校时脸上、脖子上、身上都挂满了白霜,浑身湿透,所以同学们都叫他“小雪人”。
但是,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不管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
因为初中就读的是农村学校,英语课只开半年,没有正规英语老师,中考时他的英语考了零分,但他还是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
当时全班考高中只考上五六个,他就是其中之一。
上了高中,为了高考英语不拖后腿,他在英语上下足了功夫,就连走路、干活时,都在背英语单词。
如今整个航天员队伍中,属他的英语最出色,大家都叫他“小诸葛”。
为了赚学费,他甚至在高中读书期间短暂辍过学,到附近砖厂打工。
可他始终没办法放弃学业,后来又回到了学校继续读书。
他的高中班主任说,好像一年四季都没有见他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带的饭也只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凭借强壮的体魄,他轻松过关。
进入航天员队伍以后,他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神舟五号飞天时,他虽然没有入选任务梯队,但却把专业书籍找出来翻了一遍又一遍,写下了六七十万字心得体会,时刻为自己的梦想做准备。
他就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刘伯明。
50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96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76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
76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
64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