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2.1工程项目实行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项目施工中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从而针对本车辆段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
2.2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机械设备、设施、存储、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施工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本项目工程范围内各个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风险信息的更新。
2.职责
3.1 项目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的和范围。
3.2 副总协助风险管理和评价工作,成立风险管理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风险评审工作。
3.3 项目总工程师必须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并组织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巡查,主持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
3.4 项目安质部是风险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5 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3.风险管理和评价机构(详见附件: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图)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执行经理项目总工
成员:工程部安质部办公室
4.内容
4.1风险分级制。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标准见表4.1.1
表4.1.1风险分级
风险级别
风险名称
风险说明
1
不可容许风险
事故潜在的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
2
重大风险
事故潜在的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会造成多人伤亡
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者
3
中度风险
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
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者,高温作业危害程度达ⅲ、ⅳ级
4
可容许风险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重伤的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
高温作业危害程度达ⅰ、ⅱ级者;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安全作业,但对职工休息和健康有影响者
5
可忽视风险
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
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4.1.2
表4.1.2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后果
可能性
极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轻微伤害
5
4
3
一般伤害
4
3
2
严重伤害
3
2
1
4.2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1、单位工程要详细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作业区域、设备、人员和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2、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见重大危险源清单)。
3、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有效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
4、制定并保存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和生产过程的危险、生产使用的设备及技术的安全信息资料。
5、进行工作场所危险评价,包括事故隐患的辨识,灾难性事故引发因素的辨识,估计事故影响范围,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别
6、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级,并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7、建立一套管理体制或控制措施落实工作场所危险评价结果,包括事故预防、减缓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8、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不可承受。
9、修订完善并向职工下发、培训、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程序)包括每个操作阶段的程序、操作极限值、安全措施;
10、利用事故分析会,每周安全活动日认真分析导致或已导致生产现场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每一事件(包括吓一跳事件),并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事件的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个职工充分理解。
图4.2.1 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5.3 危险评价
结合车辆段施工特点,本着风险评价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原则,有以下几种危险评价方法可供选择:
1、lec评价法: d=lec
d-危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2、mec评价法:r=mes
r-风险程度
m-控制措施的状态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s-事故后果
以上两种评价方法详细内容步骤可查阅相关资料。
3、直接判断法。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①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②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
③曾经发生过事故,至今仍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④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4 风险控制制度
1、风险控制措施原则。应优先选择消除风险的措施,其次是降低风险(如采用技术和管理措施或增设安全监控、报警、连锁、防护或隔离措施),再次是控制风险(如个体防护、标准化作业和安全教育,以及应急预案、监测检查等措施)。
2、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①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②风险评价定为1级、2级风险的危险源。
表4.4.1风险控制措施表
风险级别
风险名称
控制措施
5
可忽视风险
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4
可容许风险
可保持现有控制措施,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但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3
中度风险
应努力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实施风险减少措施,如条件不具备,可考虑长远措施和当前简易控制措施
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评价,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是否需要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
2
重大风险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时必须配给大量的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
1
不可容许风险
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若即便经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应着对以下内容:
①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够是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②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③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④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⑤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5 管理制度
1、通过风险评价工作确定的危险源(点),造册登记、绘制一览图上墙、任何部门和个人无权擅自撤消已确定的危险源(点)或者放弃管理
2、对所有危险源(点)必须悬挂警示牌并保持警示牌完整无损,因工作需要调整危险源(点)负责人,应在警示牌上及时更正
3、各级管理者要按危险源(点)的管理要求实施管理监督工作。在危险源(点)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4、各类危险源应列为各级安全检查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应及时采取临时措施,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映情况。
5、凡属高压、高空、有毒等危险作业,必须有安全措施和专人负责
6、凡在各类危险源(点)发生事故时,必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危险源(点)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如果确属危险源(点)管理失控造成事故,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倍处罚。
7、建立健全风险教育培训和交底制度。项目部必须每年组织对全员进行风险源的学习培训和教育,并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技术交底。
8、建立风险巡查机制,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每日对风险源进行检查,并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对于新发现的危险源必须及时上报风险管理机构,以确定危险源的级别,迅速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9、针对1级、2级和3级风险必须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
第2篇 煤业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第一条 每月最后一个安全办公会由矿长组织进行月度安全风险管控分析,布置下月份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并且做好会议记录。
第二条 每旬由各专业分管负责人,组织进行一次本专业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检查分析,并有分析评估报告,改进完善风险管控措施,检查分析报告及管控措施改进情况要存档备查。
第三条 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领导带班要重点检查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督促相关专业进行整改,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四条 安全管理部负责,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主要管控措施在井口进行公示。
第五条 各相关专业要定期完善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方案及管控措施。
第六条 各专业要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生产计划、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的编制和完善。
第七条 风险评估结果应用情况要形成文字资料,存档备查。
第八条 由矿长组织实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制定专门的管控方案,明确管控责任,明确人员、技术、资金的保障措施。
第九条 矿领导严格执行带班下井制度,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风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第3篇 安全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明确公司施工范围内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控制内容和要求,提出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确保安全重要危险因素有效的识别和评价,以达到安全第一,预防环境污染,保护人身健康的目的,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锅炉安装改造和压力管道安装项目工程施工(以下简称项目工程施工)范围内的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和重要危险因素的控制管理。
3、安全危险因素识别与控制的内容
——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安全危险因素;
——物资、设备的采购、接受、验收、保管和发放过程中,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安全危险因素;
——施工、生活暂设和物资的存放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安全危险因素;
——项目工程施工范围内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相关方的安全危险因素;
4、安全危险因素识别与控制的类型
本公司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以下类型的安全危险因素实施识别与控制:
——有毒有害物质;
——火灾、爆炸;
——电击、触电及电弧辐射烧伤;
——物体和人员的高处坠落;
——吊装设备或吊装物的跌落损坏;
——脚手架或构筑物的跨塌;
——高温、高压等异常环境;
——粉尘及烟尘;
——塌方;
——交通事故;
—— 射线及辐射;
——噪声;
——固体废弃物;
——化学危险物品;
——废气(汽)和废液排放;
——油品泄漏及渗透;
——机械伤害;
——能源消耗;
——其它安全危险因素。
5、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管理
(1)识别安全危险因素的时间
——首次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时;
——安全目标或指标变更或修改时;
——安全计划书或安全管理方案制订或修改时;
——现行安全法律法规或其它安全要求发生变化时;
——施工作业的内容或施工作业的环境发生变化时;
——相关方的安全管理条件或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时;
——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后,需重新进行安全危险因素识别时。
(2)识别安全危险因素应遵循的原则
1)对安全危险因素进行以下三种时态下的识别:
——过去曾经发生过,而且对当前的安全管理仍存在影响的识别;
——目前正在对安全管理产生影响的识别;
——到目前尚未发生过,但可预料到将来可能发生,并对安全管理会产生影响的识别。
2)对安全危险因素进行以下三种状态的识别:
——正常施工状态下可预期发生的情况的识别;
——非正常施工状态下可预期发生的情况的识别;
——人为过失或自然灾害状态下施工不可预期发生的情况的识别。
6、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与风险评价
(1)施工活动分析和安全危险因素调查
本公司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工作,由施工经理负责组织质量安全科和技术科,根据施工作业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进行项目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分析和安全危险因素调查、收集和记录,填写《安全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2)安全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价
1)将某项目工程的全过程存在的危害按工序逐一列出,对危害发生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作出评估,并计算其风险值,然后,根据风险值提出控制风险的方法,最后列出经过风险控制后的剩余危险。
r=l×s
式中:——r:风险值;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s:发生事故后的严重性。
2)ls的平分方法
——用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评估发生危害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其取值范围如下表所示:
分
数
偏差
发生率
安全检查
操作规程
员工胜
任程度
监控、控制
、补救措施
5
每天发生
从来无检查
无操作规程
不胜任
无任何措施
4
每月发生
偶尔检查
操作规
程不完善
不够
胜任
任何措
施不完善
3
每季发生
每月检查
部分执行
操作规程
一般胜任
措施使
用不当
2
曾经发生
每周检查
偶尔不执行
操作规程
胜任
措施偶尔
失去作用
1
从未发生
每日检查
严格执行
操作规程
高度
胜任
防范控制
措施有效
——用危害事件发生后的严重性(s),评估发生危害事件后的严重后果,其取值范围如下表所示:
分
数
事故的严重性
人员伤
亡程度
财产
损失
停工
时间
法规符
合情况
形象受
损程度
5
a.死亡
b.终身残废
c.丧失劳动能力
≥3万元
≥3天
违法
全国
性影响
4
a.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b.职业病
c.慢性病
d.住院治疗
≥2万元
≥2天
潜在不符
合法律法规
市级范
围影响
3
需去医院治疗,
但不需住院
≥1万元
≥1天
不符合淄博市
安全规章制度
齐鲁石化
地区影响
2
a.皮外伤
b.短时间身体不适
<1万元
半天
不符合本公
司规章制度
本公司范
围内影响
1
没有受伤
无
无
完全符合
无影响
3)风险评价及处置办法
——重要安全危险因素的确定原则
a.风险值r≥9的安全危险因素可确定为重要安全危险因素;
b.通过风险评价与识别确认的重要的安全危险因素,填写《重要安全危险因素清单》。
——重要安全危险因素清单审批与管理
本公司项目工程施工范围内的《重要安全危险因素清单》,有质量安全科长负责审核,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并在质量安全科存档备查。
7、重要安全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1)按照风险值(r=l×s)再将风险细分为五个级别,根据风险值的不同分别实施控制,风险分级见下表
r值
分级
危险程度
应采取的行动
20—25
一级风险
极其危险
不能继续作业,需立即停工,组织整顿
15—16
二级风险
高度危险
需立即开展整改工作
9—12
三级风险
显著危险
需要整改
4—8
四级风险
一般危险
需要引起注意
<4
五级风险
稍有危险
可以接受
(2)本公司项目工程施工范围内的重要安全危险因素,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目标,按jab/安全03—《安全管理作业文件》的相应要求实施控制,编制项目工程施工安全计划书:
1) 一级风险,立即停工,制定降低危害的措施,并对措施进行评估,经审批后整改,直到施工作业条件改善;
2)二级风险,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
3)三级风险,应制定整改目标,在段时间内整改;
4)四级风险,需要加强沟通,加强操作规程的执行的力度,定期检查;
5)五级风险,加强教育与沟通,提高技术水平。
第4篇 安全生产责任风险抵押金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全处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营造安全工作环境,建立健全“一岗双责”责任制度,调动全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党支部研究,决定实行安全生产责任风险抵押金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风险抵押金缴纳数额
处班子成员每人缴纳安全风险抵押金1700元,中层人员缴纳1500元,普通职工缴纳1000元。
二、安全生产责任风险抵押金考核
全年完成各项安全责任目标,在自身工作岗位三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年底抵押金返还并给予等额奖励;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年底扣除其押金,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全处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终于泰山的的思想,立足自身岗位,扎实履行各项安全职责,杜绝各项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全面完成各项安全任务目标,为全处的各项工作营造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
第5篇 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为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规范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确保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之规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财政部 安全监管总局 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369号)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交纳范围、标准及时间
(一)交纳范围。
本辖区内非煤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纺织服装、包装印刷、泡沫塑料、木材家具、机械制造、铸造加工等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之一。凡未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企业,一律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新建企业在依法完备安全、环保等各项报批手续,并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后,才能开工建设。
(二)交纳标准
1、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行业,或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交纳10000元;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交纳20000元。
2、一般生产经营单位,或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交纳5000元;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交纳10000元。
3、企业扩大规模后按新增规模补缴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三)交纳时间
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于每年《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之日起15日内交纳。
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
(一)收缴
1、街道安监所负责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收缴,每年收缴一次,在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开设专门帐户存储。
2、企业停业、歇业、注销时,由企业提出申请,附工商、税务、安监局等部门有关材料,经审查确认后,其所交纳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余额全部结算给企业。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借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二)管理使用
1、年度内未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年底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全额直接转到下年度。
2、对已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且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完成好的,按照保证金额度的一定比例,奖励单位安全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员。
3、发生一起死亡1人事故的,扣除其全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4、凡出现瞒报责任事故,经举报审查属实,扣除全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外,并按伤亡人数的处罚数额进行处罚。
5、被扣除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企业,该企业在停产整顿恢复生产前,必须足额补缴。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与责任事故、隐患、日常管理、安全例会等直接挂钩,凡经检查提出的安全隐患问题限期未整改,经复查,仍存在问题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的同时,扣除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6、被扣除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作为安全生产专项抢险救灾资金。可用于在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评比时,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优先予以奖励。
7、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与当年度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目标考核被扣分数的按10%挂钩兑现。
8、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应急资金。
三、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监督
1、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接受上级、同级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的监督。
2、安监所每半年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扣除及使用情况向企业公布,并建立台帐,作好详细记录。
第6篇 施工企业安全风险抵压金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充分调动全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安全管理,控制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公司所属单位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第四十七条 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人员范围:公司管理层及机关所有人员、施工分公司机关和项目全体人员、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和安全负责人。子公司安全负责人应由子公司下文并报公司安全监察局批准。
第四十八条 公司依据制度制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分(子)公司及项目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方式明确交纳额度和返还条件。公司与分(子)公司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分公司与施工项目签订项目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公司管理层及机关交纳安全风险抵押金与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公司月安全生产管理成果挂钩。
第四十九条 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上交。
公司管理层及机关所有人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额度:由公司安监局提出方案、总经理审核、董事长批准。
公司管理层及机关人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按季度交纳,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交纳,不按规定上交安全风险抵押金的不予考核兑现。
分公司经理按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确定的数额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并在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后10日内一次性交纳到公司财务部。分公司书记、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科长(主持安全科工作的副科长)和其他班子成员分别按分公司经理的0.5倍比例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分公司机关其他人员为0.1~0.4倍。
生产类控股子公司经理按上年度公司完成产值的万分之1.5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并在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后10日内一次性交纳到公司财务部。
非生产类控股子公司经理交纳3000~10000元不等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具体交纳数额由安全监察局制定,董事长批准后执行,并在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后10日内一次性交纳到公司财务部。
项目实行全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项目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额=项目安全风险抵押金基数×难度风险系数。
项目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基数根据合同价划分四个档次:1000万元以下项目,项目经理交纳5000元;1000万元~5000万元项目交纳1.5万元;5000万元~1亿元项目交纳2万元;1亿元以上项目,在交纳2万元的基础上,每增加5000万元多交纳1万元。项目经理安全风险抵押金年度交纳的上限不高于分公司经理,项目其他人员交纳金额由分公司确定,建议副职为0.5倍,其他人员为0.1~0.4倍。风险抵押金按季度分次交纳,交纳时间:第一次为项目开工前10天,以后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10号前交纳。联营项目对照上述倍数减半执行。
项目难度风险系数为:
(1)隧道工程、桥梁、房屋建筑工程:难度风险系数为1.0;
(2)节制闸、船闸、港口码头工程:难度风险系数为0.8;
(3)公路、市政工程、围海工程、金属结构制安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难度风险系数为0.6;
(4)土方、堤防、装饰工程:难度风险系数为0.4。
项目安全风险抵押金基数和难度风险系数由公司安全监察局确认。
第五十条 公司管理层及机关人员安全风险抵押金交纳到公司财务部。
分(子)公司、项目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签订后,相关责任人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上交到财务,其中分公司经理、书记和安全科长上交到公司财务部,分公司其他人员上交到分公司财务科。
第五十一条 分(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在年度考核后返还,其中上交到公司财务部的由公司安监局审核,董事长批准后交公司财务返还,上交到分(子)公司财务的由安全科审核,分(子)公司经理批准后交分(子)公司财务返还。项目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在项目竣工(项目竣工是指项目工程全部完成,临设全部拆除,人员、设备全部退场)后由分公司安全科提交返还报告,经分公司经理批准后交分公司财务返还。
第五十二条 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必须是个人交纳,若从所在单位借用视同挪用公款。
第五十三条 足额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是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具体体现。未按期足额交纳视为违规,给予一次诫勉谈话,要求限期完成交纳;如限期内还未能交纳,视为不能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免去其职务。
第五十四条 考核兑现
1、月(季度)考核兑现
公司管理层及机关由安全监察局负责按月考核,主要考核当月公司安全管理成果,与是否发生安全事故挂钩。具体如下:
(1)公司当月未发生重伤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当月安全风险抵押金足额返还并按抵押金数额100%兑现月奖励;
(2)公司发生人员死亡的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扣除当季度上交的风险抵押金,无当季度奖励。
公司对分公司考核,以及分公司对项目考核,按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每季度综合考核一次、兑现一次安全生产奖。具体兑现办法见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2、年终或项目竣工考核兑现
公司管理层及机关由安全监察局负责考核,与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挂钩,具体如下:
(1)完成公司年度安全管理目标,但发生人员死亡的一般事故,按全年安全风险抵押金的50%兑现年度奖励,并返还已扣季度风险抵押金;
(2)未完成公司年度安全管理目标,年度无奖励。
考核由安全监察局负责,考核结果形成报告,董事长批准财务执行。若本年度奖励兑现超过扣罚抵押金,作为本年度安全管理成本;若本年度奖励兑现小于扣罚抵押金,充减当年安全管理成本。
分公司年终、子公司年终或项目竣工后,经考核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责任人,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全额返还;未完成指标,如发生一人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不返还,并扣回当年度已发放的安全生产奖;如发生一人重伤的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返还50%,安全生产奖扣50%,当年已发的安全生产奖扣回50%。具体兑现办法见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附件: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范本。
第7篇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财产的伤害和工作环境破坏。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辨识额评价评价管理工作。
3、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两大类.
(2)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为易燃易爆物质、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采光与照明等.
(3)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要全面、有序地进行,禁止漏项,按规定以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顺序和方面进行.
(4)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工作须按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一2009)进行.
4、评价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5、评价时机
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6、评价准则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 标准 |
5 |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
4 |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
3 |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
2 |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
1 |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 人员 | 财产损失 /万元 | 停工 | 公司形象 |
5 |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 死亡 | >;50 |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
4 |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 丧失劳动能力 | >;25 |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 行业内、省内影响 |
3 |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 >;10 |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 地区影响 |
2 |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 轻微受伤、间歇不服 | <10 |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 公司及周边范围 |
1 | 完全符合 | 无伤亡 | 无损失 | 没有停工 | 形象没有受损 |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风险度 | 等级 |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 实施期限 |
20-25 | 巨大风险 |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 立刻 |
15-16 | 重大风险 |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 立即或近期整改 |
9-12 | 中等 |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 2年内治理 |
4-8 | 可接受 |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 有条件、有经费 时治理 |
< 4 |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
7、评价组织
评价活动是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评价
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辅助风险评价和参与风险控制工作。
8、其它要求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
风险评价的结果由各部门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的内容。
9、附则
8.1 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第8篇 露天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评估,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通过对生产活动和生产系统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源的辨识,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少、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管系统的最佳匹配,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二条 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业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各业务科室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管理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班组负责实施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岗位人员负责实施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
第三条 安环科负责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控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
第三章 安全风险辨识范围
第四条风险辨识范围包括煤矿各大生产系统及采掘范围,覆盖全矿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机电、边坡、地面系统、筛分系统及其他辅助环节的全过程。
第四章 安全风险的辨识内容
第五条每年底开展下一年度的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重点对边坡、爆破、防治水及防灭火等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
第六条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开展一次专项辨识工作,重点对待设计水平、采区、工作面地质条件及潜在的重大灾害因素等进行辨识。
第七条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开展一次专项辨识工作,重点对爆破参数、边坡参数等出现重大调整情况进行辨识。
第八条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或停产1个月以上需要复产复工前开展一次专项辨识工作。
第九条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开展一次专项辨识工作,重点针对发生的事故,对比本矿其他作业点或类似事故隐患的地点、隐患进行危险因素辨识,针对事故所涉及的专业、系统开展辨识工作。
第五章 安全风险辨识方法及评估管控工作流程
第十条风险评估方法主要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及事故机理分析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利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风险的大小由风险值来衡量,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可将风险分为四个等级: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第十一条评估管控工作流程
(一)危险源辨识、评估内容:全矿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
(二)风险辨识、评估管控的基本内容包括: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分级和风险管控措施确定。
(三)组织全体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四)在生产系统、装备的投运、移交、运行、停运或重启时,应由分管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或业务科室组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五)现场开工条件风险辨识。连续生产作业的现场每班开工前,由班组长对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估,并认真填写现场记录。
(六)班组重点工序评估。各作业班组在组织生产、施工、设备安装、检维修等作业过程中,由班长组织对重点工序涉及的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工程质量、人员和安全措施等情况进行安全评估。
(七)岗位评估。作业人员每班上岗前,对自身上岗条件和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评估。
(八)检维修、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评估。检维修作业、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对施工材料和工具准备,设备和工器具完好,作业环境,电源、高温、高压源等危险能量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隔离,重物失稳防控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作业完毕试运转前,作业负责人对施工质量,材料、工器具回收和人员撤离,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以及采取的安保措施(如短路线、电气接地等)恢复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
(九)特殊施工作业评估。特殊施工作业前,由施工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等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程序步骤、施工工艺及安全措施。
特殊施工作业主要指下列内容:
1、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易发生泄露、中毒、爆炸危险的作业;
2、特大重物起吊或受限空间等特殊地点重物起吊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区动火作业,动土作业等特殊条件作业;
3、重要设备安装、撤除、改造、维修等特殊作业;
4、其他复杂、特殊施工作业。
(十)异常状况评估。正常生产(运行)的系统(装置)在生产工序、工作流程、技术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设施、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事故时,应由业务科室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安全可靠性重新评估。
(十一)工程项目评估。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分别在项目立项、建设施工、试产等各阶段组织安全风险评估。
1、项目立项时,应对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工艺成熟程度、工艺危险因素和控制难度、现有控制防范措施、管理主体的技术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2、项目施工期间,施工部门对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危险因素分析排查、安全隐患治理是否按规定执行等情况进行动态安全评估。
3、项目试产前,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系统、设备、设施施工质量,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试产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人员、物资、外部环境等情况是否具备试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试产过程中,涉及安全的工艺、参数、控制等需要变更时,必须重新评估。
(十二)“四新”试验评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应对其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存在的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人员技术能力等是否具备安全试验或推广应用条件进行综合评估。
(十三)其他评估。
(十四)各级评估得出的结论及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能现场公示的应在明显位置予以公示,不能公示的应及时告知相关人员。
(十五)确定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和编制规程措施时,应充分听取基层单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作业方法的可操作性、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防范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十六)应定期对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管理程序、方式方法、监控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上级新要求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订。
(十七)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专项档案,各类评估报告、安全评估表以及检查记录等文字资料,存档备查。
第六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第十二条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底,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重大风险及时上报公司,并由矿级组织实施协调整改;中等风险由各个部室进行监督整改落实;一般风险由班组负责员工培训教育监督进行整改;低风险由岗位员工负责加强现场的管理,做好防护,落实整改措施。
第十三条对现场评估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汇报、处置程序。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或停止运行,发出预警,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并报告上一级管理部门和值班管理人员,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评估;存在中等可控风险的,必须通知岗位人员,同时明确整改措施、落实复查验收责任;存在可控风险的,采取预防性措施直接“手指口述”进行作业。
第十四条针对重大风险,有公司及矿长采取涉及、代替、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证,并在划定危险作业区域,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设定作业人数上限。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价结果,布置下一个月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第十五条由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第十六条各业务科室要突出管控重点,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第十七条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第七章 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第十八条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作业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环科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员进行以年度、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第二十条各业务科室要对现场发现的隐患及时录入风险预控信息系统,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根据风险等级的划分对应四级预警落实隐患责任及考核。如下表:
将二煤矿危险源风险预警等级表
第八章 考核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考核管理办法总共分为三级,第一级考核为公司对矿考核,是检验风险预控体系运行效果、判别煤矿是否达到了体系总体要求的综合性评价标准。二级考核为矿对各业务科室、施工单位,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对全矿生产系统进行检查考核,保障露天矿安全生产。三级考核为各业务科室、施工单位对班组及员工进行考核,通过现场考核、内业考核和事故考核手段提升施工单位、业务科室、班组、员工的安全管理水平,约束员工不安全行为。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由安环科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9篇 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公司生产、经营、服务和后勤保障等活动及设备设施持续地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确定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改进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2范围
公司员工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及由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3引用文件
(无)
4术语和定义
(无)
5职责和权限
5.1生产技术部
5.1.1生产部是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
5.1.2负责组织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负责制订风险评价准则,审核工作危害分析表(jha)和安全检查表(scl),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5.1.3组织编制公司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及控制改进措施。
5.1.4组织、检查、监督考核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5.1.5组织评价人员的培训。
5.1.6组织内部设备、设施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5.1.7负责外界所提供的生产检修建设用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5.1.8负责组织检维修、技改技措、隐患治理类项目的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5.1.9参加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审核设备、设施类控制改进措施。
5.2安全管理部
5.2.1负责本部门内部及公司办公场所、设施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5.2.2负责组织危险化学品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并负责审核相关风险辨识与评价表。
5.2.3负责编制危险化学品控制改进措施,参加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监督、检查、考核实施情况。
5.2.4负责绿化工程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2.5组织新员工、转岗员工、外来人员、临时用工及厂区内交通(公路)活动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3供储部
5.3.1负责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3.2负责委托运输相关的活动与设施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组织实施。
5.4其他单位
5.4.1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制订控制改进措施并负责实施。负责实施公司审定的重大及不可容许控制改进措施。
5.4.2负责进入本单位的新员工、转岗员工、外来人员和临时员工的活动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4.3 负责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6工作程序
由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按照相关法规定期进行。以下程序适应于公司员工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活动。
6.1基本步骤
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包括:
设立组织机构→工作活动分类→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必要时)→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6.2成立评价小组
各部门成立以主管领导负责,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所有评价人员由安全生产部组织培训,使其有能力、有资格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6.3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
评价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单位从事的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生产活动、产品生产、储运、装置、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承包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的全过程。生产范围包括从规划、设计、制造、采购、建设、投产、产品销售和服务全过程。所有可能导致的危害和环境影响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
——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
——按地理区域、单元或场所;
——按装置、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施);
——按作业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
对所确定的辨识和评价对象,必要时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因素和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评价人员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前首选要了解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包括:
——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
——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用到或遇到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
——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6.4进行工作活动分类
评价小组对评价对象进行分类。
如按照作业活动分类;
按设备或设施分类;
按生产过程或服务提供过程的阶段:如委托设计,签订检修合同,供方评定等;
被动性的工作,如紧急抢修等;
按确定的任务分类,如产品装卸,车辆运输等。
6.5危害因素的分类
根据危害因素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害因素划分为以下两大类:
6.5.1第一类危害因素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害因素。
6.5.2第二类危害因素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害因素。第二类危害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6.6选择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在选择识别方法时考虑:
——活动或操作性质;
——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
——危害分析的目的;
——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
——潜在风险度大小;
——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
——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
——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本公司主要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6.6.1安全检查表法(scl)——主要使用对设备实施的检查
安全检查表法是为了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具有一定的安全技术知识并掌握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规和标准的分析人员,通过对现场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
分析步骤:
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选择合适的国家、部委、行业、企业标准、规范、作业指南或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等编制安全检查表。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把大系统分解成小的子系统,找出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和标准要求,将检查项目按系统的构成顺序编制成表。
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分析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可能与标准、规定不符而产生的偏差,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识别现有的针对分析项目的控制措施。
进行风险评价。
提出建议/改进措施。
6.6.2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主要用于作业或管理活动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分析人员通过与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的询问和交谈,发现其工作中的危害因素,初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第一类和第二类危害因素。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说明每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价。
(6)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安全检查表法适合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危害性分析法(jha)适应于对日常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进行分析。
其他方法,如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预先危险分析法(pha)、事件树分析法(eta)、事故树分析法(fta)等,分析人员也可采用。
6.7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
评估人员进行危害因素辨识考虑以下问题: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
并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
1)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分析人员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
——火灾和爆炸;
——冲击与撞击;
——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
——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
——设备的腐蚀;
——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包括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和由此产生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水、空气、土壤及噪音污染;资源枯竭。
危害因素辨识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弃、废弃与处理活动等。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比如火灾、爆炸、泄露、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
6.8评估风险和影响
评估小组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提出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便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容许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
(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本企业形象的影响【参考附录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参考附录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3)评价风险。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是可以容忍的风险(参考附录5风险评价表),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
重大事故隐患
20、25
隐患
15、16
中等风险
9、10、12
可容许风险
4、5、6、8
轻微的风险
1、2、3
(4)、对所识别的不可容忍的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并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危害因素清单
6.9风险控制
各单位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见下表):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 / 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不可容忍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价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价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容忍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控制改进措施的内容与顺序:
a)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
① 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
——消除风险的措施;
——降低风险的措施;
——控制风险的措施。
② 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
——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加强员工的hse教育培训;
——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b)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
公司应根据以下条件,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
① 可行性、可靠性;
② 先进性、安全性;
③ 经济合理性;
④ 技术保证和服务。
6.10更新危害因素及风险信息
在下列情形下危害记录应及时更新: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操作有变化或工艺改变;
——有新项目、新的加工过程或新产品;
——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理解。
如果没有以上所描述的变化,也应至少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危害因素辨识结果。并且当进行基建、生产日常运行中各种操作、开停工、检维修作业、变更等活动前均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7支持性文件
(暂无)
8记录和台帐
《危害识别分析表》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表》
9附录
1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分数
人员伤亡程度
财产损失
环境污染
法规及规章度
符合状况
公司形象受损程度或范围
5
死亡;终身残废;丧失劳动能力
≥15万元
发生市级以上有影响的污染事件
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
影响超出本市的范围
4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职业病;慢性病;住院治疗
≥15~10万元
污染波及相邻公司,在化学工业园区有影响
潜在不符合法律法规
影响限于本市范围内
3
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
≥10~5万元
污染限于厂区,紧急措施能处理
不符合工业园区的规章制度
影响限于本县范围内
2
皮外伤;短时间身体不适
<5万元
设备局部、作业过程局部受污染,正常治污手段能处理。
不符合公司规章制度
影响限于公司范围内
1
没有受伤
无
没有污染
完全符合
无影响
2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分 数
偏差发生频率
员工胜任程度
(意识、技能、经验)
设备设施现状
管理措施
监测、控制、报警、联锁、补救措施
5
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
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无任何经验、无上岗资格证)
带病运行,不符合国家、行业规范
从来没有检查;没有操作规程
无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
4
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不够胜任(有上岗资格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训)
超期服役、经常出故障,不符合公司规定
偶尔检查或大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只是偶尔执行(或操作规程内容不完善)
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
3
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
一般胜任(有上岗证,有培训,但经验不足,多次出差错)
过期未检、偶尔出故障
每月检查;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
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
2
过去偶尔发生
胜任,但偶然出差错
运行后期,可能出故障
每周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偶尔不执行
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
1
极不可能发生
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
运行良好
每日检查;有操作规程,且严格执行
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第10篇 某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风险预控管理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程序,以全面辨识煤矿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煤矿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
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3、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2)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3)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4)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采掘系统、机电运输系统、“一通三防”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4、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5、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二、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煤矿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5)各煤矿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危险源监测
煤矿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四、风险预警
各煤矿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五、风险控制
各煤矿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3)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3)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六、信息与沟通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煤矿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七、风险财政管理
各煤矿应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煤矿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各煤矿应了解和掌握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职业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职业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
(3)鼓励员工汇报职业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第三章 保障管理
各煤矿应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各煤矿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⑴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煤矿最高管理者承担。
煤矿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各煤矿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煤矿的各项管理。
第四章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一、人员准入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
(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二、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各煤矿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三、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煤矿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四、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各煤矿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煤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2)涵盖影响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五、员工培训教育
各煤矿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每年末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六、员工行为监督
各煤矿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七、员工档案
各煤矿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第五章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一、采掘管理
各煤矿应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掘设计要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并保证采掘关系正常;
(2)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掘工作面巷道布置、断面和煤柱留设尺寸的设计应考虑潜在的风险;
(3)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等要制定专项措施;
(5)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6)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实施监测,并阶段性做出趋势分析和判断;
(7)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二、地测管理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
(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更新及时;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三、防治水管理
各煤矿应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组织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6)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四、供用电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必须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段;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矿井立井提升人员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
(5)大型设备检修要制定专项措施;
(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五、运输提升管理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主要指:打滑、温度、烟雾、堆煤、防跑偏、急停、拉线、速度、断带、防纵撕、逆止、自动洒水、电气闭锁、欠压、过电流、过卷、过速、限速、松绳、防坠、一坡三挡、指示器失效、满仓及“信、集、闭系统”等保护。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
(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库、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第11篇 年度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工作管理,推动我矿安全工作稳定发展,全矿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一、矿长、副矿长、矿总工、机电工程师安全风险抵押金各为1.0万元。
(1)出现轻伤事故,扣除安全风险抵押金各200元;
(2)出现重伤事故(或骨折以上的事故),扣除安全风险抵押金各1000元;
(3)出现重伤以上的事故,扣除全部安全风险抵押金。
二、调度主任安全风险抵押金3500元;调度副主任安全风险抵押金3000元。
(1)出现轻伤事故,扣除(当班)安全风险抵押金100元;
(2)出现重伤事故(或骨折事故),扣除安全风险抵押金各300元;
(3)出现重伤以上的事故,扣除全部安全风险抵押金。
三、安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各3000元。
(1)出现轻伤事故,扣除(当班)安全风险抵押金100元;
(2)出现重伤事故(或骨折事故),扣除(当班)安全风险抵押金300元;
(3)出现重伤以上的事故,扣除全部安全风险抵押金。
四、瓦检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各2000元。
(1)出现轻伤事故,扣除(当班)安全风险抵押金50元;
(2)出现重伤事故(或骨折事故),扣除(当班)安全风险抵押金200元;
(3)出现重伤以上的事故,扣除全部安全风险抵押金。
五、跟班队长安全风险抵押金各2000元。
(1)出现轻伤事故,扣除(当班)安全风险抵押金50元;
(2)出现重伤事故(或骨折事故),扣除(当班)安全风险抵押金200元;
(3)出现重伤以上的事故,扣除全部安全风险抵押金。
六、工会主席安全风险抵押金2000元。
(1)出现轻伤事故,扣除安全风险抵押金50元;
(2)出现重伤事故(或骨折事故),扣除安全风险抵押金200元;
(3)出现重伤以上的事故,扣除全部安全风险抵押金。
第12篇 企业各级人员安全风险研判制度
一、主要负责人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集聚区的决策、部署和要求,负责全公司风险研判工作的组织实施。
2、建立完善公司风险研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风险研判管理配套实施办法及制度。
3、持续健全公司风险研判管理文件体系。
4、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公司风险研判工作会,梳理公司存在的各类风险以及控制措施,总结分析风险研判管理工作。
二、分管负责人工作职责
1、对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并负责分管系统内风险研判工作。
2、根据公司风险研判工作实施情况,及时制定或修订相应的安全制度、措施办法及作业指导书,对风险进行控制。
3、每月组织本系统风险研判工作会议,分析总结本系统内风险研判工作。
4、定期组织本系统参加风险研判知识学习。
三、安全管理部门工作职责
1、安全管理部门是公司风险研判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牵头部门。
2、负责汇总公司需要控制的安全风险,负责组织和指导车间、部门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研判工作。同时按要求及时公布风险研判结果。
3、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风险研判工作会议。
4、定期组织公司级风险研判知识培训。
四、生产部门工作职责
1、负责生产工艺风险研判,定期向安全管理部门汇报,并接受监督检查。
2、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风险研判工作会议。
3、指导本部门下属车间和班组风险研判工作。
五、设备电气部门工作职责
1、负责生产工艺风险研判,定期向安全管理部门汇报,并接受监督检查。
2、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风险研判工作会议。
3、指导本部门下属车间和班组风险研判工作。
六、车间工作职责
1、负责本车间内风险研判工作,并向主管部门汇报,同时接受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2、定期组织车间人员学习风险研判。
3、车间负责人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风险研判工作会议。
七、班组长工作职责
1、负责本班组风险研判工作。
2、定期组织班组人员学习风险研判。
3、班组负责人定期参加公司或车间及部门组织的风险研判工作会议。
56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61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97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82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