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总结 > 建设总结
栏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经验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3-19 热度:6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经验材料]

第一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经验材料] 1550字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市大力推进工作思路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索一条适应时代特点、符合**实际的“三农”工作新路,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2005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将超过*000亿元,经济总量中“四分天下有其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000元,位居**省前列。

一、推进“三个集中”:探索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发展,发展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三个集中”,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布局合理化、要素配置最佳化、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集中,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开发,促进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我们以农业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为主线,凸显外向、高效、生态、观光等现代农业的特色,规划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达21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2%。全市已形成森林生态体系和生态景观型农业片区、高科技设施型农业片区等“一个体系、八大片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38%。在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三个突出”,着力提升农业效益。一是突出科技兴农,按照生态、高效、集约、精确的要求,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份额已提高到58.5%,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8.5%。二是突出多元投入,积极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今年推出的30个农业园区项目吸引投资21亿元,其中外资13亿元。三是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高收益领域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了朝阳集团等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全市农业集中效果明显,2004年江阴华西、宜兴西太湖、阳山万亩水蜜桃、唯琼生态农庄等17个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园区新增农业收益5077万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增收650元。

推进乡镇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推动农村产业集聚,促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在推进工业集中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结合”,着力提升发展水平。一是与培植特色产业集群相结合,全市已形成江阴新材料、宜兴环保、新区电子信息、惠山汽车零部件、锡山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二是与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引导农村企业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对进入集中区的企业设置技术含量、投资强度等“门槛”,低于规定标准的项目不直接供地,一律进标准厂房。三是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防止污染生态环境的项目进入园区。全市乡镇工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农村工业集中区的投资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4亿元,单体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650万元,集中区的工业产出已占全市乡镇工业的67%。

引领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集中,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整合小城镇和自然村,重点抓好户数较少特别是2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自然村落等五类村落的撤并。全市乡镇总数已从83个减少到59个,撤并自然村196个。在村镇撤并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农民,先安置后拆迁;科学规划建设,集中成片开发了公共设施齐全、社会事业配套、环境绿化美化的农民新社区,入住农民普遍比较满意,每个农民占用的宅基地也从100平方米降为30平方米,既节约了土地,又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江阴新桥镇已有50%的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土地2925亩。在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摒弃旧观念、旧习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江阴华西村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带领其合并的13个村组建精神文明建设开发公司,共同建设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相统一的社会主义

第二篇 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结 1550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

以村庄整治为抓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以来,我市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及金华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以村庄整治为抓手,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注重特色,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今年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年初,我市即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由、分管农业副书记、副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明确目标,出台政策。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示范整治工程实施意见》、《农村劳动力培训实施方案》、《特色农业以奖代补实施意见》等八个配套文件,力争到2024年,全市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800元,力争实现5万农村劳动力转岗转业,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到25%左右,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个以上,完成全市村庄的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人口达到100%,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准的文明和谐共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落实措施,加大投入。一是以“五抓”为载体,促进新农村建设。“五抓”即以强工兴农为抓手,发展新产业;以劳动力培训为抓手,培育新农民;以村庄整治为抓手,建设新社区;以文化大市建设为抓手,营造新风尚;以村级民主为抓手,构建新机制,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在市财政比较困难,今年投入“三农”资金比去年新增4000万元,达到2.7亿元。。

(四)认真部署,抓好落实。

一是召开动员大会。省、金华市农村工作会议后,我市市委、市政府即决定专题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此次会议,我市市委常委全体到会,各镇乡(街道)的党委书记,镇乡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及,镇乡(街道)分管农业副镇乡长、副主任,农办主任,市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农口各局中层以上干部,省、金华市派驻××农村工作指导员,以及全市646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是我市近十多年来的第一次。会议主题鲜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1、举办中心组学习。4月28日,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我市举办了第二期中心组学习,听取金华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胡新民所作的新农村建设专题报告会,并就《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深了全市各级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的认识。2、大力举办来料加工培训班。由市妇联具体负责,我市对全市646个行政村开展了来料加工培训,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截止4月份已累计发放加工费6千多万元,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549名,有效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由市农办(城乡一体办)负责,于今年五月初举办了两期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今年村庄整治村和计划培育的全面小康示范村、省农村环境整治重点项目村的党支部书记。重点就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法规和今年村庄整治的业务工作等内容进行培训,并组织现场参观。通过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整治重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引导发展农家乐休闲游。依托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游,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亮点。我市在

第三篇 2023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300字

2024年,××市在开展“小康进农家”活动(致富项目进农家、政策宣传进农家、良好教育进农家、民主法制进农家、优美环境进农家、帮扶措施进农家)的基础上,今年又以“五同五帮五入户”(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进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提高政策科技水平、帮助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帮助提高致富本领,党员干

部入户、政策宣传入户、部门服务入户、扶贫帮困入户、调查研究入户) 支农宣讲活动为平台,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广泛宣传,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

二、严格管理,把规划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该市严格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将新农村建设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一是严格规划。做到“一图、二清、三通、四化、五有”,即:新村建设有整体规划图;清垃圾、清危房和空心房(无人居住的旧房);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道路硬化、用水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有水塘、有排水沟、有公厕、有医务室、有文体活动场所。二是严格做到“五个一”。即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全市各乡镇(街道)均成立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所,负责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确保新农村规划落实;制定村规民约,把政府管理和村民自治有效地结合起来。各地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条件编制了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做到了适度超前。同时,规划部门提供生态庄园式、农村社区式、分散村落式、城郊集中式等多种模式供农民选用,规划建设模式做到了形式多样。三是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按照典型示范、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的步骤,分年度、分阶段确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避免“一风吹”。

三、整合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该市着力整合资源,集中资金抓好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一是筹集和落实好资金。对每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市财政在省拨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再配套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省、市挂点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积极争资筹资。二是捆绑使用各类专项资金。发挥支农项目资金集聚效应,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型水利、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生态林、科技推广、生态家园、村村通等涉农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有其账、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统筹安排”的要求,进行支农资金整合。三是实行规费减免政策。规划部门为新农村示范点的自然村编制规划只收规划成本费,且每年必须按时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所需规划费用由市、乡镇(街道)规划统筹安排;交通公路部门为通村公路建设进行勘察设计只收成本费;土管、房产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时本级规划减半收取;其它有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只收取工本费;房屋建设审批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加大对乱批土地、乱收费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乱批土地和乱收建房费的,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四是落实扶持政策。对争取国债项目新建沼气池的,按项目管理标准进行补助。

四、优化服务,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该市在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同时,把党委、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建立机制的引导作用摆在突出位置。一是组建机构。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总揽调度整项工作。二是明确职责。规划建设部门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提供尽量多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康楼设计图纸,供各试点村参考;国土部门严

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交通部门积极抓好村镇公路勘察设计,协助搞好试点村主干道的规划设计,积极向上争取乡村公路建设计划;卫生、城建、农口部门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供电、电信、广播电视部门协调配合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工作;扶贫办按照新农村规划建设要求,加大扶贫重点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新产业、新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抓好扶贫重点村的“三清三改”工作(清沟排水、清除路障、清除垃圾,改水、改厕、改路);金融部门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三是落实任务。建立市领导挂点、市直部门包村、镇乡干部联组帮户的服务机制,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市四套班子领导、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每人负责抓好一个示范点建设工作,组织、宣传等部门把“三项创建”(创建基层党建工作“红旗单位”

,创建“抓好‘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先进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创建乡镇“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各展其长、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该市着力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理事会和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巡查制度,加强督促检查,通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地开展“星级文明户”、“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倡导农民参加清洁居住区环境活动,形成讲卫生、爱干净的自觉行为,开展以家庭为单位,以村委为基础,以“人人动手,清洁家园”、“环境卫生知识进农家”为主题的农村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到目前为止,该市共评出“文明小康信用村”56个,“文明小康信用户”11534户,累计发放贷款近3亿元。

第四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结 1250字

一、建设新农村要把“富民”摆在第一位

_____市作为全国贫困县市,倍受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怀,我市农村还相当落后,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差距不小。因此,建设新农村要把“富民”摆在第一位。而“富民”的关键在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从_____市现实情况看,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抓住烟叶、茶叶、畜牧、林果、中药材、特色蔬菜等六类产业不放松,实践证明,它为农民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比如芭蕉乡,茶叶已成为其主要经济支柱,茶叶产值占了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农民现金收入80%以上来源于茶叶。可以说,在这些乡镇的不少地方已经初显新农村的雏形。因此,各级各部门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拓展“富民”渠道,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颁布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中型企业到_____来开发,实现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收入结构多元化。要大力发展项目农业、产业农业、高科技农业、多功能农业、外向型农业,注重标准化、组织化建设,努力实现由数量外延式调整向质量内涵式调整转变,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益,向农业的深度要收入,使农民过上宽裕殷实生活。

二、建设新农村要实施科教先行战略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科教兴村”的提法,这表明许多地方已经认识到科教的重要性。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一个显著特点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因为新农村需要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农村生活;需要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的品德;需要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文明素养。如果不是坚持协调发展,不抓好科教这个战略问题,实现新农村的目标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建设新农村,需要抓好科教战略。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和文化教育,加强法制教育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需要,是增强农民法制经济观念的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不懂法律就难以参与经济活动,农民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就会影响和滞缓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所以,在继续搞好各种普法教育的同时,完善行之有效的“治安中心户”制度,确保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要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持挖掘与发扬,我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方,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唐代诗人曾以“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的诗句描绘_____清江的山水秀色,它又是一方革命红土地,是巴文化的发祥地。要争取在十年内使_____市成为湖北旅游的亮点。

第五篇 2023年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1600字

标题:2024年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自从06年4月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以来,今年4月份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xxx镇按照市、县两级提出的“村村整治千村达标暨示范工程”的总体部署,立足本地实际,实行重点突破,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24年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不足总结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概况

我镇共有29个行政村,306个村小组,农村人口5.6万人。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镇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个根本目标,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为支撑,以示范村建设和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为切入点,以“三清七集中”和“四改四化五有六好”为突破口,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推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随着以“三清七集中”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自4月份以来,全镇共出动劳力1万人次,动用机械车辆4000台次,清理生活垃圾5700方,拆除临时建筑280间,新栽绿化树木3200棵,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优化。

(二)路容路貌实现亮化。在县委县政府的具体指导下,我镇对八官线公路沿线的10个行政村共8.9公里路段进行了以垃圾清理、违章拆除、外墙粉刷、门楼美化、广告治理、排污疏通等为内容的路容路貌专项整治工作。共清运垃圾150余方,拆除违章建筑190间,粉刷临路墙面20000平方。目前,此项工作已经结束,整齐划一、干净美观的整治效果已给过往路人留下了一种“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令人赏心悦目。

(三)公共设施更加完善。在市县包村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镇新硬化村内道路12500米,新建村部5个,新建卫生所2个,新建文化大院2个,新建超市商店4个,新建培训场所2个,新建健身活动场所2个。这些公共设施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文化生活。

(四)庭院环境逐渐好转。随着沼气建设的逐步推广,全镇新建沼气近520个,带动了广大群众改厕、改圈、改厨和改院的全面开展,使庭院环境更加清新健康,水冲厕所、太阳能洗浴、花花草草等城市元素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群众庭院明显提升。

(五)群众面貌涣然一新。环境改变人的思想。随着周围环境的不断美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改变。各村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生产用品整齐摆放,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休闲娱乐文明适度,社会环境稳定和谐的新景象,使广大干群对小康目标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六)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在各项整治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起早贪黑,冲锋在前,义务劳动,不讲报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小城镇建设时期的精神再次得到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群关系更加稳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宣传先行,层层发动,当好“宣传员”。新农村建设需要举全社会力量,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要号召群众自己动手,建设家园,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我们xxx镇坚持把宣传发动、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议、集镇等有利时机,灵活采取召开动员会议,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不断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村村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统一广大干群思想,形成工作合力。在此基础上,我镇又进一步通过“三会一访”强化宣传攻势。“三会”,即开好三个会:一是户主会。充分利用夜间及农闲时间,与农民群众面对面地讲形势、释疑惑、做动员。二是在外务工人员座谈会。充分利用在外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农忙的时机,与他们膝足座谈,争取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支持。三

第六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4400字

一、推进“三个集中”:探索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发展,发展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三个集中”,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布局合理化、要素配置最佳化、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集中,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开发,促进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我们以农业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为主线,凸显外向、高效、生态、观光等现代农业的特色,规划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达21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2%。全市已形成森林生态体系和生态景观型农业片区、高科技设施型农业片区等“一个体系、八大片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38%。在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三个突出”,着力提升农业效益。一是突出科技兴农,按照生态、高效、集约、精确的要求,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份额已提高到58.5%,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8.5%。二是突出多元投入,积极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今年推出的30个农业园区项目吸引投资21亿元,其中外资13亿元。三是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高收益领域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了朝阳集团等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全市农业集中效果明显,2004年江阴华西、宜兴西太湖、阳山万亩水蜜桃、唯琼生态农庄等17个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园区新增农业收益5077万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增收650元。

推进乡镇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推动农村产业集聚,促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在推进工业集中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结合”,着力提升发展水平。一是与培植特色产业集群相结合,全市已形成江阴新材料、宜兴环保、新区电子信息、惠山汽车零部件、锡山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二是与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引导农村企业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对进入集中区的企业设置技术含量、投资强度等“门槛”,低于规定标准的项目不直接供地,一律进标准厂房。三是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防止污染生态环境的项目进入园区。全市乡镇工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农村工业集中区的投资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4亿元,单体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650万元,集中区的工业产出已占全市乡镇工业的67%。

引领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集中,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整合小城镇和自然村,重点抓好户数较少特别是2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自然村落等五类村落的撤并。全市乡镇总数已从83个减少到59个,撤并自然村196个。在村镇撤并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农民,先安置后拆迁;科学规划建设,集中成片开发了公共设施齐全、社会事业配套、环境绿化美化的农民新社区,入住农民普遍比较满意,每个农民占用的宅基地也从100平方米降为30平方米,既节约了土地,又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江阴新桥镇已有50%的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土地2925亩。在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摒弃旧观念、旧习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江阴华西村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带领其合并的13个村组建精神文明建设开发公司,共同建设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推进“三大组织”建设:拓展农村生产关系的新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先进生产力,迫切需要发展与经济市场化、利益多元化相适应的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在实践中,我们推进“三大组织”建设,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委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为两翼的组织体系,形成了新型的农村生产关系。

随着村委改居委、农民变市民步伐的日益加快,农村集体资产如何做到产权明晰、有效运行、监管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履行生产服务、资产积累、资源开发等职能,通过建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落实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有效维护了村民的权益,调动了村民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全国较早组建的黄巷镇陈巷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04年可支配收入达到650万元,每个股民平均分红2001元。目前,全市已组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74个,净资产26亿元,持股人数24.8万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已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载体,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随着“三个集中”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收益稳定增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组织。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建浮动分配型、固定分配型、混合分配型三种类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使土地既成为农民生存的“护身符”、致富的“摇钱树”,又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牢固纽带。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土地股份合作社92家,参与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的农民达78.6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的36.5%。

随着农村市场化、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正确处理低效益与高风险的矛盾,成为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们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按照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利润的指导思想,坚持用工业化的方法、市场化的机制,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组建标准上,坚持“四有”,即有健全的合作制度,规范化运作;有合作的手段,具备资金、技术等经营要素;有较大的合作规模,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有明显的合作效益,能促进农民增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既有松散型的,也有紧密型的;既有生产服务型的,也有产、加、销一体型的。目前,全市已建成112个“四有”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推进“三大保障”建设:形成富民安民的新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先进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富民安民。为此,我们着力完善富民安民的支撑体系,努力构建和谐宜人的新农村。

大力完善创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支持农民创业的政策制度,取消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用工制度、税收制度,落实了自主创业奖励、异地务农补贴、公益岗位补贴、小额创业贷款、职业介绍补贴、搬迁企业补贴等政策。二是拓宽农民转移就业的门路,重点抓好“六个一批”:新老企业吸纳一批、发展三产容纳一批、自主创业鼓励一批、异地务工转移一批、搬迁企业带走一批、购买岗位安置一批。三是提高农民创业就业的技能,建设培训基地,完善培训机制,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今年全市已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万人,青壮年农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65%。

积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推行“五保一奖”制度。积极推进“社保”,加快扩大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新办企业一律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全市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已达到33.2万人。全面实施“地保”,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纳入保障体系的农民已达36万人。加快建立“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的办法,解决单纯务农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老年农民参保后个人不再缴费,直接按月领取养老金,全市已有40万老年农民享受这一福祉。继续完善“医保”,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两级财政资助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标准已达到每人每年30元以上。不断提高“低保”,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已提高到每月150元,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只生育一个孩子、年满50周岁的农村居民,每人每月奖励50元。同时,大力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建立农村救助基金,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村贫困户结对,帮助因病因灾致贫农户脱贫致富。

着力加强农村生态体系建设。实施“绿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绿化造林力度,突出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建设,农村森林覆盖率提高为21%。实施村镇净化工程,突出农村水、大气环境整治,建设“地绿、天蓝、水清、居佳”的新江南人家。滨湖区将生态环境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工作,大力推进太湖生态防护林、都市特色林、休闲观光林等六个农村造林绿化建设重点,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2%。

回顾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我们体会到?

首先,要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建设新农村问题。在**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虽然目前农业仅占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的2.2%,但“小比例却是大问题”。从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看,难点在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建设;从“三农”的地位作用看,农民是最广大的群体,农村是最广阔的地域,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从现实条件看,**人均gdp达到6400美元,完全有可能做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此,我们把推进农村建设作为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同时配套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村调整优化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关于对万户农民实施扶贫帮困工程的若干意见》、《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加快实施农村“三个集中”的意见》、《加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的意见》五个文件,全面加强“三农”工作。

第二,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解决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的问题。我们着眼于农村生产力的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生态环境友好的新面貌、依法民主管理的新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制定了2005年、2007年、2010年新农村建设的阶段目标,形成了城乡统筹、相互衔接、覆盖全市的农村发展总体规划,包括九个分区规划和农村城镇空间结构体系、现代产业布局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人居生态环境体系等专项规划,勾画了**新农村建设的蓝图。

第三,要坚持用统筹办法,系统解决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兴农之路不在农”,必须“跳出三农解决三农”,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用城乡统筹的办法建设新农村。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产业体系、政策体系、富民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五个体系建设。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在城乡同步推进了交通、供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公路建设实现所有乡镇的车辆30分钟驶上高速公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5.2%。在工农统筹方面,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两篇文章一起做,一方面,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推动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以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

第七篇 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 3250字

****年以来,我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及金华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以村庄整治为抓手,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注重特色,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今年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年初,我市即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由市长、分管农业副书记、副市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明确目标,出台政策。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示范整治工程实施意见》、《农村劳动力培训实施方案》、《特色农业以奖代补实施意见》等八个配套文件,力争到****年,全市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元,力争实现*万农村劳动力转岗转业,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到**%左右,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个以上,完成全市村庄的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人口达到***%,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以上,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准的文明和谐共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落实措施,加大投入。一是以“五抓”为载体,促进新农村建设。“五抓”即以强工兴农为抓手,发展新产业;以劳动力培训为抓手,培育新农民;以村庄整治为抓手,建设新社区;以文化大市建设为抓手,营造新风尚;以村级民主管理为抓手,构建新机制,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在市财政比较困难,今年投入“三农”资金比去年新增****万元,达到***亿元。。

(四)认真部署,抓好落实。

一是召开动员大会。省、金华市农村工作会议后,我市市委、市政府即决定专题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此次会议,我市市委常委全体到会,各镇乡(街道)的党委书记,镇乡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及,镇乡(街道)分管农业副镇乡长、副主任,农办主任,市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农口各局中层以上干部,省、金华市派驻**农村工作指导员,以及全市***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是我市近十多年来的第一次。会议主题鲜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举办中心组学习。*月**日,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我市举办了第二期中心组学习,听取金华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胡新民所作的新农村建设专题辅导报告会,并就《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深了全市各级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大力举办来料加工培训班。由市妇联具体负责,我市对全市***个行政村开展了来料加工培训,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截止*月份已累计发放加工费*千多万元,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名,有效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由市农办(城乡一体办)负责,于今年五月初举办了两期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今年村庄整治村和计划培育的全面小康示范村、省农村环境整治重点项目村的党支部书记。重点就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法规和今年村庄整治的业务工作等内容进行培训,并组织现场参观。通过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整治重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引导发展农家乐休闲游。依托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游,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旅游新亮点。我市在旅游资源方面有独特优势,芝堰农家游、马涧杨梅观光、诸葛古村游等都已初具规模。如我市黄店镇芝堰村是我市明清建筑最大集聚群,但一直没有得以开发。今年*月**日金华乡村游开游仪式即在我市黄店镇芝堰村举行之后,该村每日游人不断,五一期间更是创立游客新高,仅门票收入就达*万余元,给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

二、下步打算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下步我市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及金华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意见》提出的具体工作目标与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稳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

(一)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着力转移农民。通过加强对农民培训,提高就业技能,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农民的有效转移,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同时,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鼓励劳务输出。

(二)做大规模特色,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根据市场要求,积极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做大特色产业规模,完善特色农业以奖代补办法,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珍珠、杨梅、蛋鸭、养蜂、小萝卜等优势产业,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包装,培育一批品牌。积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三)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我市乡村的特色,积极鼓励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加大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调研与引导。通过精心组织策划,部门协作,努力创建品牌,推动农家乐发展,给农民带来实惠。

(四)深入实施科技兴农和人才强农工程。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科研机构+企业+基地”的推广模式,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并创造条件建立研发中心。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努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广“百万农民信箱工程”,重点发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村经济人和购销大户注册,争取今年发展农民信箱***万户以上。继续办好“农民之家”服务窗口和《金色田野》等信息载体,拓展农业信息应用和服务领域。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工程,重点是集镇建设。加强中心镇建设,在中心镇积极开展集体土地使用管理改革试点,探索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合作条件,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开发。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下步将新建和续建女埠、梅江、游埠、赤溪、永昌、马涧等六处饮水工程,完成第二水源大峡口水库建设的前期工作,制订面上改水的.奖励补助方案,实行水务一体化。实施“千库保安工程”、“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工程”和“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积极探索黄土丘陵开发整治。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落实**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制度。

(六)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认真落实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课本费、生活费实行补助。加快实施低收入家庭学生享受营养餐制度。加快推进中小学破旧房改造。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实施特派教师支教制度。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真抓好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通过送电影、送戏到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农村民间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快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进程。加快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按照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要求,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服务。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以大病医疗救助为主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七)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指导服务农村工作本领。按照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的要求,成立县乡两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近期组织专门力量,就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调研。同时,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整合政策资源,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另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要继续帮扶贫困村,逐步建立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八篇 检察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3850字

检察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离不开检察机关的积极参与。我们就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如何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新时期检察工作独特的功能和优势,把检察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从检察工作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加以探讨。

一、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中,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检察工作新的内涵。____、国务院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检察机关要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积极主动地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2、检察机关的性质决定了检察机关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不仅表现在国家政治体制、司法体制和各种诉讼程序中,而且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担负着打击犯罪,惩治腐败,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职责,理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执法为民的宗旨决定了检察机关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检察机关通过严厉打击涉农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实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服务大局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检察机关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检察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在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中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检察机关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通过创建清廉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二、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检察机关要结合农村治安环境,有效发挥惩治犯罪、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1、以维护农村稳定为着力点,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两抢一盗”以及“禁毒、禁赌”等专项斗争,坚决打击各种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犯罪活动。以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安全文明小区”等创建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发展环境。二是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积极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害农民利益,影响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经济犯罪案件,如发生在农村土地承包、征用、拍卖过程中的职务犯罪案件;贪污、挪用农村和农业经济建设的各种专项资金的案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导致农民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件,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三是坚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开展对基层干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犯罪发生。四要加大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确立捕、诉、防综合整治的工作体系,坚决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2、以促进经济发展为落脚点,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农民增收、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司法保障。一是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作用,认真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加强与涉农工作部门的联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领域的犯罪,确保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利益。二是正确运用批捕、起诉等手段,加强与公安、法院的协调配合,稳、准、狠地打击各种危害农村社会稳定的刑事犯罪,坚决制止和打击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犯罪行为,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工作中,要始终保持对危害群众安全的多发性重点刑事犯罪案件的打击态势,切实做到“惩治一人,震慑一片,教育一方”。三是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作用,对该立案而未立案或不该立案而立案的涉农案件,要及时通过立案监督进行纠正,对涉农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判决、裁定不公的,要依法提出抗诉或通过其它法律程序予以纠正,积极拓宽监督渠道,保证每起案件跟踪监督到位。

3、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切入点,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农村的稳定、发展关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普及农村法律知识,加强农民法制教育,增强农民法制观念,既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需要,也是检察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职责。一是要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开展送法下乡和法律进村、服务连心等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和反面教材以案释法;二是要举办一些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普法宣传,增强群众学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观念,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促进乡风文明和民主管理;三是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举办专题讲座、法律知识培训班进行普法宣传;四是通过编印资料、办墙报等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使他们不仅知法、懂法、守法,而且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参与农村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进而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营造农村良好的法制环境。

4、以强化检察职能为支撑点,积极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要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履行检察职能与做好服务工作的统一,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统一,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履行检察职能,开展法律监督,明确执法指导思想,落实执法为民措施,增强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执法改革等,营造安农的治安环境,富农的发展环境,惠农的政策环境,护农的法治环境,使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各项检察业务、与社会各界关系密切、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全局性工作,检察机关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实效。

1、要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是转变执法理念,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和集体企业负责人的职务犯罪,要坚决查办,及时作出批准逮捕、起诉决定;而对在农村改革发展中有贡献的基层组织领导和企业负责人职务犯罪,情节较轻的,要加以保护,采取警示和戒勉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二是对农村中由亲属、朋友、邻里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坚持以教育挽救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对依法不应逮捕、不应起诉的嫌疑人,及时作出不捕不诉决定;情节较重的,也要与社会上的恶性犯罪区别对待,在处理上充分体现人性化,积极营造团结友爱、和睦互助的亲属、邻里关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激发广大农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2、要在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强化综合治理上下功夫。要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加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认真落实检察环节上的综合治理措施。一是紧紧围绕“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研究“三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二是认真做好检察环节的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助党委政府开展社会治安大清查、矛盾纠纷大排查、安全隐患大检查、侵害群众利益大调查等专项治理活动。三是充分发挥控告、申诉、举报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处理农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抓好文明疏导,排解矛盾纠纷,努力将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解决在基层。四是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在接待来访群众时,听取反映要耐心,接受意见要虚心,处理问题要细心,尽量使来访群众的问题得到解决,疙瘩能解开,委曲能慰籍,冤情能伸张。对受理的信访事项要分流得当,落实到位,反馈及时,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3、要切实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一是要根据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性质、特点,采用科学、简便、实用的形式,建立体系严密、操作性强的工作运行机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建立起各项工作严格的监督保障机制。三是要不断加强素质兴检、文化育检和科技强检工作,妥善处理好三者关系,为规范化建设的长足发展和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持续进步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四是加强队伍素质教育,煅造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的检察官队伍,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水平。

4、要不断改革创新检察机制。加快推进检察机制的改革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检察工作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应完善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制度,针对农民群众对侦查活动中违法情况反映较强烈的问题,建立完善对侦查活动中违法行为的调查机制;针对民事行政案件会不断上升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制约民事、行政监督工作的实质问题等。其次,完善对司法人员渎职行为的法律监督机制,完善查处刑讯逼供行为的工作机制,建立对渎职司法人员进行严查的办案机制和渎职案件移送查处机制。最后,是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利于加强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外部监督,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促进办案质量的提高,增强检察机关办案工作的约束能力。

第九篇 玉山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思路 2850字

玉山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思路

中共建瓯市玉山镇委员会

建瓯市玉山镇人民政府

XX-12-15

一年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农办及其它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和上级的工作部署,立足玉山实际,强化树立生态立镇新观念,努力建设绿色生态新农村,以“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适宜休闲旅游的新玉山”为目标,全面谋划新农村建设。按照“整体谋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原则,对全镇12个行政村根据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等特点对照新农村建设建制村标准,制定每个村达到初级、中级、较高级水平的时间表,指导各村分步实施,在此基础上重点推进中心村的建设。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达标村建设情况。

一是制定达标村考评办法。根据《建瓯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制村标准》,制定了《玉山镇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玉山镇XX年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村试点建设及达标村建设考评办法》积极推进达标村建设。全镇12个村,其中上房村按中级标准考评,其它村按初级标准考评,上房、敷锡、下洋列入中心村试点建设。建立“平时跟踪督查,年终综合考评”的工作落实机制,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二是抓发展规划的编制。全镇50%的村完成了基层组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劳动就业规划的编制。试点建设的三个中心村还完成村庄建设规划。三是抓产业发展。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重点推进上房的毛竹、长布的的翠冠梨、敷锡的甜柿、汲溪的白笋干、东山的烤烟、岭后和岭口的反季节蔬菜等特色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各村结合特色农业生产,注册成立了笋竹、锥栗、水果、蔬菜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个,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施品牌战略,注册了“惠津”牌水果(翠冠梨)、“白鹅”牌蔬菜两个农产品商标,推进品牌农业发展。以长布翠冠梨研究所为依托建立了1农科教培训中心与农科教示范基地,积极推广“五新”工程,注册长布农机专业合作社,全镇补助农民35万元,新购新型农机具397部,总量达511部。推广川优12号水稻、石头番茄等适应性强、市场欢迎的农业新品种4个。在12个村69个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覆盖耕地面积1300亩,同时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四是抓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硬化工程,当年完成三级路公路硬化9.4公里,完成投资650万元,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土地整理项目3239亩,烟田基础设施建设600亩,完成投资[微软用户1] 万元,完善基本农田的路、渠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五是抓民生改善。新建或完善饮用水工程2处,新增卫生饮用水人口4220人,完成投资89.1万元。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21333人参合,参合率达97%,年医疗费补偿金额达213万元。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拥军优抚政策,全年发放保障资金累计[微软用户2] 。落实粮食直补、汽车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累计发放补贴[微软用户3] 万元。实施农村住宅造福工程,完成地质灾害点搬迁建设22户,补助资金11万元。

二、中心村建设情况。

根据《建瓯市XX年度中心村建设工作量化考评细则及办法》要求,XX年我镇上房、敷锡、下洋三个中心村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规划编制。由分管领导、挂点领导、部门负责人组成规划编制指导组,下村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各中心村完成了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建设规划、劳动就业规划的编制。聘请省测绘院、南平市城乡规划研究院、市规划局村建站等单位进行村庄建设规划,现已全面完成编制工作并上报市规划局村建站待批。二是抓好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形成了上房、下洋以笋竹为主,敷锡以水果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明显的产业格局,相应注册成立了笋竹、甜柿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抓好信息服务,上房、下洋建有新农村网络农坊,敷锡建有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为农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为中心村的企业员工、农民工、富余劳动力156人举办了专场劳动技能培训。三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中心村均建立了垃圾中转清运制度和垃圾日产日清的长效保洁机制,卫生环境整治到位,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上房新村还为建房户统一规划建设杂物间,从根本上治理村庄乱堆乱放的现象。敷锡、下洋新实施土地整理、烟基建设项目600余亩,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改善。中心均建设了安全卫生饮用水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的标准要求。广播电视通达率、电话普及率达、通村公路硬化率均达100%。上房、敷锡各有达标卫生室1个,下洋有2个。上房建有篮球场一个和农民公园,配套了安装5件以上健身路径一套,中心村均有网络农坊或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完善。敷锡、下洋农民公园、健身场所已纳入村庄建设规划。敷锡村农民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已顺利封顶并进入装修阶段。四是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户代表会议、一事一议和公益事业理事会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到位,群众满意。大力开展公民道教育和移风易俗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五好家庭”、“平安乡村”等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5%以上。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农业科技培训计划,年内举办各类科技培训5期。五是抓好新村点建设。上房两新村点已按规划在建设当中,规划202户,已建成117户(详见附件一:玉山镇上房中心村新村点建设图片说明书)。敷锡新村点已完成规划,一期65户已完成一层以上,二期用地待审批。下洋新村点已完成规划,用地待审批。

三、XX年新农村建设思路。

1、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镇村公路网,完成与古田县联系的县际公路硬化,开通与顺阳乡联系的镇际公路。全力促成303省道改建项目的立项,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改善玉山对外交通条件。继续落实土地整理项目,烟基建设项目,库区移民后勤扶持项目落实和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中心村公共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完善中心村公厕、农贸市场、“三农”服务中心、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垃圾收集 ——转运——处理等公共设施。

3、抓好规划的实施。重点推进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居住环境的改善。

4、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进以发展常绿阔叶林、珍稀树种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生态建设,涵养水源,优化生态,美化环境。

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镇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而且也存在较多的困难,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攻坚克难,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附件:玉山镇上房中心村新村点建设图片说书

[微软用户1]土地整理586万元,烟基86万元.

[微软用户2]低保80.401万元,优抚21.7167万元,优待25.2282万元,医疗救助6.0311万元,慈善助学1.53万元,孤儿救助0.24万元,残疾学生救助0.11万元,造福工程基础设施补助5..5万元,合计140.757万元.

[微软用户3]粮食直补160万元,家电下乡40.3218万元

第十篇 环卫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00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年初,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要求,结合区环卫局的工作实际,加强领导、深入实际、精心筹划、务求实效,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自年初收到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相关指示安排后,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将其列入我局工作议事日程,对工作作出了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多予、少取、放活”的重大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保障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我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排处理各项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保障有力,措施到位的良好局面,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认真调研,摸清现状,为决策提供依据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首先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全面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情况,掌握各项信息,从而为科学规划决策提供依据。我局为了提高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到农村乡镇实地调研,并通过与村干部和群众交谈,了解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调研结束后及时将各种信息进行整理,组织人员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制定我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建规划和工作方案,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明确的目标,有周密的计划,有可行的措施,有制度的规范,有显著的成效。

三、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在政策上引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局首先组织学习宣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和要求。除了向农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从思想上坚定新农村建设的信念,还向广大农民宣传农村科技文化知识,从技术上增强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在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教育宣传的基础上,还督促检查好涉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法律法规,支农惠农护农政策的落实。此外,利用会议、简报等形式,及时跟踪报道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兴起乡村组织和广大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热潮,营造良好氛围,提高了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加大投入,加强帮扶力度

2024年,我局结合自身实际,力所能及的投入到帮扶工作中,不断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补助人民币5千元给予2社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在重大节假日还看望困难党员,积极参加义正社区的党员帮扶活动。通过各种帮扶活动的开展,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资金,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负担。通过保护农民利益,改善农民(出处!)生活,全力参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协助搞好农用、水利、道路、学校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协助做好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工作,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建立,抓好禁毒防艾,计划生育等工作,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建立和完善乡规民约,推进乡风文明工程。积极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指导帮助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协助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公开。帮助完善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五、扎实推进平安村镇建设

扎实开展“平安村镇”创建工作,加强安全工作指导,将“平安村镇”创建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将“平安村镇”建设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了解掌握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工作,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村镇安全稳定。同时,还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极度大地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

一年来,我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努力,力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成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经验材料]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