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科学发展观,源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报告旨在调研2024年科学发展观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分析其影响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二、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收集了来自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大量数据,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科学发展观的应用现状
1. 绿色发展:环保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能源效率,减少了碳排放。
2. 社会公正:教育公平、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旨在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提升社会福祉。
3. 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4. 协调发展: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策略,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均衡增长。
四、面临的挑战
1. 环境压力:尽管绿色发展取得进展,但环境问题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探索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2. 技术瓶颈:创新驱动需要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3. 社会治理:随着社会复杂性的增加,如何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成为新的挑战。
4. 经济转型:从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
五、策略建议
1. 强化政策引导: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政策,鼓励绿色产业和技术创新。
2. 提升科研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改革社会治理机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 动员全社会参与:倡导公众参与,形成共同推进科学发展的社会氛围。
六、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化,科学发展观将更深入地影响未来的决策和实践。持续关注和研究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对于构建更加和谐、可持续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开头:
2024年,科学发展观在国内外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其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报告旨在揭示这一观念在现实中的应用状况,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结尾:
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实践,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找到平衡,走向更加繁荣、公正、可持续的未来。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门深入分析全市农村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全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强化班子建设、夯实组织基础、优化人才队伍、创新教育培训,全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掌握了一些科学技术水平就要能够学以致用,努力将自身所学同社会发展相结合,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这样才能将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从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角度切实做到人民群众得实惠。
一、搭建载体、科学培训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础在于推动人民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过程。农村人民的思想和水平相对薄弱,必须应用各种手段教育和引导大家提升发展能力,破解发展难题。
1、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共享工程。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村里有效整合硬件、课件和服务三大资源,建立了终端接收站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远教学用体系,通过制定的相关考核制度,形成了远教工作的长效机制。依托村部远程教育平台和广电数字电视系统破解了远教实施的难题。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将农村科技信息广泛传播到了各家各户,给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
2、加大农民发展能力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村、社区组织村民会议,以培训班和座谈会的形式,专门邀请专家,就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等作专题讲座。深入推进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组织村书记赴华西村进行封闭式培训。举办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研讨会,对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有事、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总结、交流和探讨。采取脱产学习、党校函授、招收大学生村官等形式,增强牵引新农村发展的内动力。
二、强化班子、优化队伍,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是要让科学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乡镇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需要建立起优秀的村、镇两级领导班子,建设一个过硬的各级人才管理队伍,带领农村人民积极增收致富。
1、对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施行绩效管理。长久以来,我们在工作实际中感受到了很多模棱两可的问题,而今的乡镇政府管理已经引进了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关于对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绩效管理的意见》,通过绩效计划、全面监督、过程考察、结果分析的系统运作,全面建立干部实绩档案,把科学发展的标准细化为可考核的各类目标要求,使绩效考核过程始终有主管部门的考核、有组织部门的考察、有人民群众的评议、有社会民意的调查等,持续为新农村建设培育引领科学发展的过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2、为农村人才提供高效服务。积极打造农村品牌,以培养优秀的乡镇企业家团队为主要目标,组织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到高等院校进行专题研修。定期举办春风行动等农村人才专场招聘会,为农村建设引进专业人才牵线搭桥。开辟了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使有突出贡献的农村人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以民为本、主动服务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实现增收致富。在这一工作中,积极以农民群众的需求、欢迎和满意为标准,通过各类落实科学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使农民得到好处。
1、开展联户帮扶、共建小康活动。按照一个机关、事业党支部帮扶2户困难家庭、一个企业党支部帮扶1户困难家庭结对,各帮扶党组织主动上门联系、定期分析情况、落实帮扶措施,使贫困户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2、实施以企带村、村企共建活动。通过企业人才进村兼职、村干部到企业挂职等双向交流的形式,带动了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企业通过产品项目配套、园区辐射带动、特色产业引领和启动资金扶持等形式,积极带动村级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壮大后,积极回报社会,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经过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后,我深刻领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之快,前途之光明,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就是贯彻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的强劲发展势头。
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统计工作服务只能调研报告
在上级部门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积极抓好主管的业务工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局业务工作基本情况
统计工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统计部门是经济决策的智囊团,统计数据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我深知做好统计报表、调查等各项业务工作关系到我县整个统计事业的发展。县统计局共有工业、农业等9个统计专业,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认真完成月、季、年的统计报表工作,把好质量关,保证统计数据科学、准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做好日常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从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各种专项调查。有序开展了1‰人口调查、人口变动与劳动力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限下工业能源调查、个体工业能源调查等多项专项调查,并根据调查的内容,我们及时撰写调研分析报告,分析实际情况。另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县里的各项考核等重要工作,我局在我县星级乡镇考核及上级政府对我县县域经济考核的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县域经济考核工作中,为我县取得良好的成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今年,我局积极做好各项普查工作。一是及时发布了我县农普的主要数据公报,普查中,我局共调查了27个乡镇(场),14.6万户住户,282个村级组织,经过全局上下的努力,出色的完成了我县农普工作任务,并得到了国家级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各乡镇普查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二是做好经济普查的前期清查摸底工作。在清查摸底过程中,我局认真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要求,成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乡镇(场)也要有下设普查办,做到部署统一。并分别对全县489名普查员进行普查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普查知识。现清查摸底阶段工作以基本结束,初步统计,全县共有法人单位1570个,产业活动626个,个体经营户24012户。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局根据县委学习实践小组《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所组织的“六查六看”的活动中,认真查找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有以下几点:
一是统计监测范围还不够广泛,第
二、三产业样本少,能够经常报送的单位仍然停留在少数。还无法通过数据全面系统地反映市场运行的整体状况与发展趋势,更不能深度、系统、科学地反映
二、三产业发展的情况,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二是目前在我们的统计报表制度执行过程中,有的单位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依然有个别单位因为统计工作人员出差、学习等多方面原因,统计工作没有及时交接,报送报表时断时续,造成统计调查对象范围不固定,汇总数据难以形成统一口径,无法进行纵向比较等问题,影响我们统计工作的成效。
三是报表迟报现象仍然存在,现在仍有一些单位不能按时报送,有时甚至迟报四五天,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进程。
四是报表填报内容不全。在日常各乡镇的报表内容上,存在漏填内容的情况,给统计汇总工作带来很的难度。
三、改进方向和措施
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加强对各股室的管理,明确责任。要认真将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经局长审核同意后,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切实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3、健全制度,严格考核。用这些制度来规范各股室的统计专业工作,管理约束各股室人员,逐步使我局各股室步入规范化、制度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4、强化服务,多出精品。一是加强对我县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各股室专业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分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计划生育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三大任务,狠抓了依法行政、人本服务、利益导向、综合治理四大重点工作,全面完成人口责任目标和市里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主要工作情况
,全区共出生1690人,死亡140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1‰,出生率为6.73‰,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5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100。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始终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摆到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并与区委、区政府重要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二是低生育水平得到有效巩固。近年来,在全区各级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低生育水平保持持续稳定;三是依法治理人口计生工作深入推进。全区人口计生行政执法工作有较大改善和规范,保障了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四是初步建立了人口计生利益引导机制,全面落实法律法规的奖励政策。开展了国家、市、区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全区261人享受了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345人享受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70人申报报考大学加分,593人享受了区级计划生育家庭扶助;五是建立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工作制度,重点加强了与法院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和对基层行政执法的监督、指导和培训工作。全区共清理出违法生育案件126件,立案查处95件,应征158万元,已征收社会抚养费120万元,当年立案率为100%,征收社会抚养费63%。与同期清理违法生育80余件,立案查处51件,征收社会抚养费39万元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进步和提高。在开展特殊人群违法生育专项治理活动中,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机构,落实了目标责任。强化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政策明白。我区接到群众举报和自报30人,已立案14人,应征收社会抚养费49万元,征收社会抚养费14、5万元。处理9人(镇人大代表1名,党员5名,富人3名),结案3人。六是大力开展优质计划生育服务,免费技术服务,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得到保障。全面落实了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和长效避孕措施,平均每年有近万名育龄妇女进行免费检查和诊治。七是积极做好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开辟宣传栏目,印制各种宣传资料进村入户,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八是广泛开展计生进民企(小区、集贸市场)活动,探索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特色工作。
二、近年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部分领导对抓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怕难、怕事、怕惹人等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被动应付,没有真正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去落实。从我们调研中看,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缺乏规范的指导和服务。
提升学生指导服务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对具体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明确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0__年,我校从转变体制入手加强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困难学生资助等工作整合到一起,成立学生指导服务中心。实践证明,这种体制深化了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统筹解决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作效果逐渐显现。我校08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4.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升学率为30%,为历史最高水平;进入世界、中国500强企业、中央企业毕业生占就业毕业生40.7%,比上一年增加10个百分点;地震重灾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贷款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近90%毕业生通过学校就业市场就业。全校没有一个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没有一个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一、学生指导服务工作要牢固树立“学生为本、服务至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它要求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学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目的在于让大学生能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以人为本的理念包括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尊重人的个性、人格、权益;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20世纪50年代末和整个60年代,国外学生工作确定了“以服务促发展”的主题。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学生发展理论”(student developmental theory)应运而生,尤其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li(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理论,逐渐成为目前国外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指导思想。
几年来,我校学生指导服务工作确立了“学生为本、指导为基、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从学生的需要、利益出发,自始至终贯穿主动、积极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之所需,以期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既满足学校和学生的现实需要,又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点。一是坚持以指导服务人员为本,加强指导服务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家化的高素质队伍,进而提高对大学生指导服务的实效。目前我校各类职业指导师已达14名,心理咨询师已达16名。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完善学生的人格、保障学生的权益和提升学生的素质作为重点,注重对大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服务,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三是坚持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上有所创新,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几年来我校指导服务工作创新了系列有效载体,进一步提升了指导服务的质量和学生受益率。
二、生涯发展指导是学生指导服务的核心
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为实现人生价值所进行的自我认识、规划和实现的过程,最终实现自已的目标。它源于职业规划,但比职业规划有更加广泛和更加高层次的意义。职业生涯是人生事业的开端,职业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生涯规划宗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我国大学生的生涯发展辅导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阶段,就业体制也从计划分配体制转变为自主择业方式。如何设计、规划并开发每个人生涯发展的道路,选择好有利于事业成功的职业,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头等大事。几年来,我校在生涯规划指导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根据现实需要原则、有利于个人发展成才原则、发挥个人优势原则和独立性原则等,针对不同年级特点,初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分年级生涯发展指导体系,有效地开展普遍指导、分类指导和个性化指导。一年级通过对学生进行发展意识、成才意识、目标意识、规划意识、就业意识等培养,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探索、管理、教育、完善的意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确定发展方向。二年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认识职业环境,进行职业探索,把握职业成功的条件与环境,指导学生拓展职业素质,提升就业能力。三年级在引导学生职业探索的基础上,拓展职业素质,加强创业教育、考研指导和就业指导, 为求职择业做准备。大四深化就业指导,开展职业适应教育,使学生顺利就业,成功进入职场。依据生涯发展指导内容体系,为实现普遍指导、分类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目标,构建了以课程指导为主体,个性化辅导为重点,讲座、活动、网上和实践指导为补充的有效渠道,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走向成功。
三、学生指导服务要坚持以体系化建设为统领,以专业化建设为重点,以全程化、全员化建设为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
(一)以体系化建设统领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全局
当前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业、心理、经济、就业等方面,这些问题有时独立存在,有时交织在一起,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并发症”。因此必须形成科学、系统和完整的工作体系,统筹考虑和有目的解决问题。
组织领导体系建立是前提。一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强理论和工作研究,从学校层面统领工作。二要建立起各级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责任机制,全校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组织机构;三要建立起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效落实。工作内容体系建立是重点。几年来,我校面向学生和就业市场,构建了“就业指导、市场拓展和人本服务”三位一体的就业工作体系,实现了稳定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的就业工作目标;面向全校近30%的困难学生群体,构建了“物质资助、精神培育、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资助工作体系,实现了资助育人工作目标;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构建了“教育、咨询、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和提升心理调节能力。支持保障体系建立是关键。要在机构、人员、资金、环境等方面为学生指导服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要建立起科学、量化的考核评估体系。实践证明,我校独具特色的指导服务体系发挥出重要作用,有效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二)以专业化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
大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内容广泛、信息多样、实施难度日益加大,既要面向就业市场,又要面对学校的办学实际,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深入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对指导服务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一支专业素养高、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工作队伍。专业化队伍建设应考虑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依托学科建设,将专职指导人员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要成立专门机构,构建学术和研究梯队。二是要配置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比较高的精干人员。学生指导服务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要选拔以教育管理学知识为主的人员,要具有高校管理知识____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够较好地体现指导服务工作的特点。要拥有心理咨询、职业指导、事务管理、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硕士及以上学位。三是构建开放性的培养模式,加强对现有特别是专职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以课题研究、研讨和培训班、工作调研、集体备课、出国学习等多种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专业化意识和专业能力。四是积极创造条件,选聘专家、学者组建和扩充指导服务的兼职队伍。创造必要条件,积极邀聘各个领域的人才市场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知名企业管理人、成功创业家、教育界著名人士及成功就业的校友组成学校强大的兼职指导服务队伍,切实提高指导水平。五是要构建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指导服务的效率。六是要加强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三)大力推进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全程化、全员化
学生指导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学业、心理、经济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实现生涯发展的目标。因此要大力推进指导服务工作的全程化和全员化,有效保证目标的实现。
学生指导服务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之外的工作,而是要贯穿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整个大学期间直到就业分步实施,是全程化的系统工作。要正确认识大学各阶段教育的承接关系,将学生指导服务的目标和内容分解到各年级、各阶段,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大学的学业规划,确定相应的子目标和内容。学生指导服务也不是几个人和几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事,需要整合全校资源,走全员化的建设道路。要组建成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组成的指导服务队伍;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发挥他们在指导服务工作中的独特作用;要充分调动党团组织、工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学生指导服务的有效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指导服务效率和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网络指导因其快捷及时、互动性强、沟通交流方便、信息量大深受学生喜爱,正在成为学生指导服务的有效载体。信息化建设一要构建有效的信息化平台,重点建设就业、心理和资助等服务性网站,同时有效利用短信平台、qq和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指导服务工作,注重吸引专业教师、研究生参与到网络指导服务工作中来,开辟“专家在线”、“同辈交流”等专区,提供更具有针对性、贴近性的指导服务。二要在学校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把学校的想法及时传递给学生,同时把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上来。例如我校设立的毕业生接待日和网上、电话咨询等,起到了有效沟通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研究、总结和规律的把握,一定会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4年9月12日参加完桥南党工委如今的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动员大会以后,中滩路社区两委会紧锣密鼓安排布署学习实践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调研,现将社区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为了保证本次调研活动的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社区多渠道、广范围地进行了调研:
一是召集社区党员、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单位代表座谈会,听取各方面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精心设计调查表,由社区干部、党员、社区志愿者分头下小区、走单位、入门店、进住户,对辖区单位、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社区对201人进行了深入调研,收集调查表86份。
三是征求街道办事处、劳动局、计生局、综治委、社区建设指导协调办公室以及民政局、区委组织部等上级部门对社区建设的意见,争取上级部门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和关注。
经过广泛调研,仔细梳理,社区共整理种类意见建议41条,主要反映在八个方面:
一、公共设施方面:
主要是①中滩路无公厕,商户及外来人员入厕难,部分商户随地大小便。②部分小区缺乏体育健身器材。③社区为公场所在居民院内,无法发展,缺少居民、党员活动、培训、休闲、健身场所。④社区内无休闲广场。
二、小区物业管理方面:
①大部分物业小区“三防”设施不到位,车辆无人管理,容易丢失。②部分小区既无物业公司又无业主委员会,处于管理真空。③小区乱堆乱放比较普遍。
三、公共安全方面:
①部分道路中间隔离段树木高大浓密影响行人视线,横穿马路易发生事故(如火炬路)。②公园路加油站洗车点占道经营,影响行人安全。③流浪狗太多影响交通安全。④部分加油站、加气站液化汽泄漏,或距离小区太近,有安全隐患。⑤狗伤人时有发生。
四、环境保护方面:
①中滩路部分家属院
一、二层经营没烟噪音污染严重的餐饮业,既影响环境以又影响居民休息。②部分烧烤店应限时经营,防止深夜扰民。③狗屎遍地,草坪遭到蹂躏。
五、关注弱势群体方面:
①“三无”空巢老人保障机制不够完善。②低保户就业困难,部分低保户亲自领取低保补贴有困难。③大病救助、困难救助、渠道不太清楚。④应加强对弱势的帮抚,慰问。
六、精神文明方面:
①多举办社区各类宣传讲座,不断提高公民文明道德素质,使居民自觉维护公共设施,维护花草树木,维护环境卫生。②多举办适合居民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
七、流动人口管理方面:
①、流动人口入学难、租房难、办事难。遇到困难救助门路少。②流动人口中的党、团员无法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加入组织比较困难。
八、共驻共建方面:
①加强社区与单位横向联系,密切合作,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共建和谐中滩。
九、组织建设方面:
1、支部党员人数达206人,80%以上为退休党员,分散居民在50余个小区,学习活动很不方便;
2、每年党员缴纳的党费全额上缴,支部缺少活动经费。
针对意见建议及存在问题、社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先后三次召开会议,认真分析研究解决办法。一是对居民提出的如加强流浪狗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关注弱势群体等11个问题社区能够做到的,社区立即着手完善制度,明确责任,限时解决,对需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立即上报上级部门,督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如建公厕,增加体育设施等问题,对目前尚无能力解决的如居民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入托难等问题,给居民讲清楚,取得居民谅解,截止目前,所有问题都已进行了分类处理,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滩路社区党支部
二00九年十月二十日
按照_____中心校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校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第一阶段(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安排,边学习边调研,采取走访、座谈、书面征询等多种形式,深入教师、深入群众、深入学生开展调研和征求意见。
通过调研活动,一方面了解到广大师生对科学发展观是衷心拥护的,正在努力学习、力求深刻掌握、认真实践,从而推动学校持续发展。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查找出不少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本次调研,共开座谈会三次,座谈会前发放书面通知,明确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影响学校发展的思想认识问题;影响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迫切需要解决的)。要求与会人员先思考,进行书面准备,人人发言。
发放各类调查表64份,回收52份。调查内容包括:办学目标与理念、教学质量与管理、学生素质教育与管理等方面。
调研结果表明:
100%的人认为学校确定的“保持规模、办出特色、持续发展”目标和“加强内涵建设”的要求是切合实际的。
普遍认为学校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1、对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工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有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把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没有应用到具体工作中
2、“以人为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致使在某个局部问题上没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3、“以质量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意识还没有渗透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教师对教育教学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对教育特点的理解不够深刻、不够全面;
4、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模式和管理方式方法仍然起到主导作用,创新举步维艰
5、“重规模弱质量、重外树形象弱内强素质、重管理弱疏导、重布置弱指导、重制度建设弱监督考核”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得到完全纠正。
(二)能力问题
1、理论方面: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理论修养、文化、科技知识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
2、思维能力方面:习惯性的思维影响很严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创新、争强好胜意识。
3、技能和技术水平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虽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但在教学、解决课改问题、开发应用创新思维、新知识等方面,能力还不强。
4、近20%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教师还存在着满足心理、安于现状、敬业精神不强、思想不解放等问题。
(三)机制体制问题
1、学校虽制定了办学目标,但缺乏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步骤,使目标的实现出现很大的弹性和不确定性,目标也容易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
2、“责任追究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完善的制度和措施来保证,更没有动真格。
(四)教育教学问题
1、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需要。师资队伍怎样建设,缺乏规划;如何培养,缺乏措施;如何使用,缺乏评价机制。97%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应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2、教学设备设施制约着发展。教学场所的合理配置,教学设备的添置首先要从数量予以满足,69%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应加大投入。
3、教学质量总体不高。86%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教学质量一般或不高。课题研究、校本教材研究、常规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等等,与上级要求有较大差距。
4、教学管理业务能力不强。现有教师队伍有些人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工作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的需要。一是责任心不强,工作上消极、应付;二是存在惯性意识,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安于现状,工作中不善于开动脑筋;三是管理机构需要完善,基层教研组建制不全,教研组工作开展不够正常。四是工作职责还不够明晰,工作协调不够,表现在工作中松散拖拉、推委扯皮等。这些现象,尽管不是主流,但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5、学生管理齐抓共管的理念已经形成,但落实力度不够;有重管理,轻教育的倾向。
6、班主任工作热情不高,部分班主任责任心不强,班主任整体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7、对班主任、班级、学生的各类考核有待规范,考核结果运用力度不够。
二、初步思考
(一)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理论素养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干部的理论修养、工作作风、个人能力都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通过建设学习型执政党、学习型单位,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二)不断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第一阶段初步调查出的六大类31项问题在下一阶段认真分析排查,找出主客观原因,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
(三)不断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要深刻反思、主动查找还存在哪些与科学发展观“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的东西,认真学习,不走过场、不摆形式。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让科学发展观在头脑里牢牢扎下根。要借此次学习活动契机,建立健全一套确保科学发展长效性的制度和机制,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领导干部的头脑里去,彻底杜绝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发生,让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和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本着“积极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尝试、逐步规范、不断完善”的总体工作思路,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工作原则,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了农业经营转型升级。
目前,全区耕地流转已达5.4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3.11%。我区土地流转有出租、转包、互换等多种形式,以出租、转包为主。出租占流转面积的59.1%;转包占流转面积的32.3%;互换等其他方式流转占流转面积的8.6%。耕地流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土地共有4.6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84.6%。流转的土地全部为农业用地,而且基本上用于种植业,99.8%的流转土地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用于种植业的为4.7万亩,占流转量的87.1%,以种植水稻、西瓜、蔬菜、水果、花木为主;用于养殖业的有0.8万亩,占流转量的13.9%,主要以鱼、虾等水产养殖为主。
一、实践做法
1、宣传引导,顺势推进。面对农民自发流转土地的发展态势,及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利用科技下乡、农民培训、新闻媒体等,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现行政策,宣讲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讲解效益农业的发展路径,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土地流转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土地流转工作的活力。3月我区召开春耕备耕暨土地流转现场会,总结交流推广莲花镇、横路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规模经营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动员全区各级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2、建立机构,完善服务。首先在莲花镇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中心实行“服务组织网络化、交易形式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模式运转。服务中心建立《农村土地流出意向登记簿》、《农村土地流入意向登记簿》和《农村土地流转台账簿》,并通过农业信息网和农民信箱网站对外发布,搭建起土地流转的服务平台。现正在建立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为规范土地流转流程提供必要保障。
3、培育主体,强力带动。我区通过深化农技推广责任体系改革、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和农业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了一批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到现在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2家(其中工商注册的350多家),种养大户大量涌现,20__年有20亩以上种粮大户1567户,10亩以上柑桔种植户176户;年饲养生猪50头以上养殖户3866户,年出栏5000羽以上养禽户126户。这些农业企业和大户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
4、创新模式,加大流量。一是探索季节性流转方式。在鼓励流转主体选择中长流转的同时,探索季节性流转方式,解决季节性抛荒问题。土地流入主体在冬闲季节,根据生产需要向农户租用土地,到来年开春将土地归还给承包户耕种。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横路乡下墅街村将87户农户的425亩农田流转给本村大户种植萝卜,租金按土质和位置的不同每亩150元至200元支付,春夏季由农户自己种植水稻。这种流转形式既化解了季节性抛荒问题,又给农闲期农业劳动力增加了就业途径,还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二是创建“东湖模式”。莲花镇东湖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现有农户221户,水田面积815.61亩。一是常年流转托管。常年外出务工和无劳力社员,将自己的承包田以每年每亩250斤稻谷的租金全部流转给东丰粮油给合作社经营。二是季节流转托管。上半年社员将承包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早稻,下半年由社员自己种植晚稻。合作社提供秧苗和大田平整,其它流程社员自负。三是全程代理。对入社农户早稻种植实行全程管理服务模式,实行 “五代理、十统一”服务。
5、规范管理,保障权益。区里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申请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样本,下发各地参照执行,到目前,签订书面合同的达4.58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84.8%。加强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款支付方式的引导与监管,普遍采用以稻谷计价方式确定租金,以每年支付一次承包款的方式加以规范,最大限度降低流转双方的责任风险。20__年建立了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通过仲裁机构及时化解土地承包纠纷和土地流转纠纷,运用法律手段,为农民提供可靠的权益保障。
二、初步成效
1、开辟了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承包土地流转后,农户在获得租金的同时,还可以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获得更多的收入。如浙江宝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莲花镇五坦、涧峰、董家三个村流入土地675.1亩,每年每亩按300公斤稻谷的价格(以粮食收购指导价)支付租金,常年雇用当地几十名农民务工,按月支付工资。莲花镇五坦村总人口1300多人,土地流转后有400余人放心在外打工,增加非农收入。高家镇大田畈村种粮大户高荣根,流入耕地近千亩,年雇工2600多人次,发放工资10万多元。
2、增加了农业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土地规模经营实现了农业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弥补了国家、农户农业投入的不足。一些有实力的经营者立足高起点开发农业,纷纷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交通不便、水电不通等问题,改善了生产条件。20__年以来温岭老板和区林氏精品西瓜专业合作法在官塘、岩头、塘前三村今年租种1000多亩耕地种西瓜的投资3万多元新修机耕路,水利设施,不但本身受益,周围农民也受益,弥补了村级公益事业经费的不足。岭洋、举村两乡动员农户将不宜种粮的300多亩山垄田、山坡地出租给专业合作社,建立茶叶、吊瓜生产基地,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3、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土壤改良,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品牌建设。全区有 75 个名特优农产品注册商标,9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食品认证;20个农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15个优质农业新品种试种示范顺利实施;水稻、玉米、草莓、柑桔等一大批农作物优新品种在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水稻直播栽培、早稻旱育秧无纺布覆盖技术等新技术广泛应用。
4、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土地流转,依托粮食合作社,建成了万亩高标准优质稻米基地,为国家提供优质无公害商品粮;促进了粮食组织化生产,区金岳粮食合作社由种粮大户107人组成,水稻种植面积10384亩,油菜、绿肥、蔬菜、西瓜等作物种植面积6930亩,合计复种面积17314亩,复种指数为225.86%。同时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两家农机合作社和一批农机专业户,拥有大型耕作机38台,小型耕作机300多台,农田作业机收机割率达90%,在全市率先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5、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发展。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有了更大的创业平台,他们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有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莲花镇加速推进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农业、效益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形成了基地化、组织化、机械化、品牌化的农业生产新格局。相继建立了西瓜、葡萄、草莓、食用菌、优质稻、柑桔、生猪、麻鸭、蔺草、花卉等十二大基地;香港华懿天然花卉集团有限公司租用月山村土地,建成千亩玫瑰园;一加一农业发展公司在涧峰畈租赁农户土地200多亩,建立了优质葡萄园。土地流转促进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带动了一批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规模优势的“一村一品”专业村。茭白专业村、吊瓜专业村、枇杷专业村、无公害蔬菜专业村、高山蔬菜专业村、生姜专业村等“一村一品”专业村,在全区各地纷纷涌现。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农民用地观念相对滞后。农民恋土观念较重,对耕地的依赖性过强。当前,尽管有很多农户弃农经商、外出打工,但对土地留恋很深,一边打工一边还要照顾承包田的情况比较普遍,影响了耕地流转的扩大。
(二)土地流转基础条件有待整合。家庭经营承包时,很多地方把同一等级的地块,按照总户数进行了等分,农户地块小而且分散,若有少数农户不愿流转,就不能形成连片种养,导致影响其他农户的正常流转,降低了土地流转效率。
(三)土地流转矛盾纠纷逐步增多。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支农相关优惠政策,取消农业税,给种粮农户直接补贴,再加上市场粮价上浮因素,有些农户对流转租金期望增加,引发了农民新一轮的种养热和承包热,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纠纷矛盾增多。主要是原先转出的部分农户现在想要收回耕地使用权,但转入方不愿意改变合同,从而产生矛盾和纠纷。
(四)土地流转期限普遍较短。土地流入方希望土地流转期限越长越好,这样就能在土地、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以获得长期的收益。然而,经调查,我区土地流转期限在5年以下的,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0%以上,流转期限普遍较短。
(五)土地流转操作程序不够规范。流转双方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未签订书面合同或签订合同不规范的情况仍然存在,20__年底,流转耕地中未签订书面的面积约占15%。有少数耕地流出户法律意识淡薄,看到耕地转入户经营效益好,对原签订的合同反悔,对耕地流转的租金提出过高要求,从而直接影响耕地流转。
四、推进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流转引导。以《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程序、方法,进一步促使农民转变观念,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乡镇、村两级必须高度重视耕地流转工作,把推进耕地合理流转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来抓,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耐心细致地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要求搞好土地流转。
(二)强化农业招商,培育流转主体。一是拓宽招商网络渠道,建立招商机制,制定招商办法,实施招商奖励。二是建立项目库,整合一批、包装一批、储备一批,使进优势产业开发。三是加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的参与主体。
(三)强化服务职能,健全流转机制。建立和健全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区成立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区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建立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设在区农业局),负责流转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政策、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和考核督查等工作;各乡镇(街道)都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班子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流转信息的收集、发布,指导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工作;村级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负责流转信息收集、上报,帮助做好合同签订、建立信息台账,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四)加强耕地流转管理、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乡镇或村可以确定专门的管理组织,加强对耕地流转的日常管理。农户流转承包地应签订书面流转协议,并报所属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关备案。农村土地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剩余承包期。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率,并由相应的管理组织做好耕地流转档案资料的管理。
(五)依法规范运作,探索创新耕地流转机制。
土地流转,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推进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好原则。以法律政策为依据,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法律、政策的框架下,在体制机制方面大胆探索;以群众自愿为基础,重点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向有实力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以增产增效为目的,首先是土地流转后,土地怎么办?重点要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向种养大户集中,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增产增效。二是土地流转后,人怎么办?要流向城镇,流向非农产业,实现全民创业,多渠道就业。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土地流转就是成功的。
重点在探索建立五项机制。一是建立服务机制。在完善莲花、横路两试点乡镇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同时,要建立区、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在农业部门和乡镇(街道)分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建立服务站,为土地经营权流转双方搭建起信息沟通的桥梁。二是建立监管机制。及时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动态,加强流转过程中的合同签订、鉴证、备案以及土地用途的管理,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健康进行。三是建立纠纷调处机制。要完善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仲裁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各乡镇(街道)、村也要建立相应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组织,及时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为土地流转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探索建立储备机制。要探索通过合作、入股、经营权置换等方式,将部分农户的土地实行集中储备,定期收集信息,建立农村土地供求信息数据库,以便及时对接。五是探索建立评估机制。对农村土地开展分等定级,建立价值评价标准,健全评估体系。要加强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款支付方式的引导与指导,提倡以每年支付一次租金的方式加以规范,最大限度降低流转双方的责任风险。
(六)制定激励政策,加大推进力度。研究制定《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建立管理服务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流转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将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结合起来,专项考核结果与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当年新增连片规模流转土地在1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按实际流转面积一次性给予资金补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加科学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开发区,本人对开发区所属行政村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开发区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开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开发区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开发区行政村进村道路全部为水泥路和柏油路;通过水利大建设,农村河塘、水库整治效果明显,恢复和增强了河塘的引排和灌溉能力,防汛防旱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电网、通讯网络的改造,现在开发区所属村落可以平等享受电力和通信服务。
2、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
农村卫生一直是开发区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为了加快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农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截止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医疗机构58家,卫生技术人员111人,民营医院3家,从业人员80人,其他各类诊所、医务室27家,从业人员112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尤其是各村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3、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开发区把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的一项政策措施,农村公共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主,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形式为补充的社会保障网。到20__年底,全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5%,居民参保率95%,农村新合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8%。同时,开发区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实现了失地必保、即征即保,符合条件的失地人员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补助。
4、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全区三个镇街共拥有幼儿园10所、小学6所、中学4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拥有教职工790人,其中中学教职工468人,小学教职工322人;在校生8423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2316人,职业中学生964人,初中学生2065人,小学生3078人。全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5、农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就业保障逐渐提高
随着开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大量转移出来。为了切实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开发区从20__年开始,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20__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12人,培训失地农民390人, 就业率达6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8人,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
6、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科技推广应用等信息服务相对到位
以往是“要致富,先修路”,现在是“要发展,先通信”。这里的“信”就是信息的供给与技术服务。开发区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截止20__年,开发区每百户拥有电脑12.5台,用本户电脑上网的户数占90%。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仍落后于城区
一是目前农村修建的道路还不宽畅,也无人进行管理养护,损坏的道路得不到及时的修补,有的道路虽然通到了村庄,但没有到达农户,更谈不上通到地头。二是通讯还存在盲区,特别是靠山地段,手机信号弱。三是农村卫生环境整治还有待加强,饮用水改造工程速度还不够快,有的居民还不能够享受集中供水。
2、医疗卫生环境总体水平较低
一是目前开发区农民看小病基本不成问题,但大病看不起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推广,但是保障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更无法保障因为看病而导致贫困的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投入还不够大,虽然医疗机构基本覆盖村镇,但是人均拥有医疗资源仍然较少。每个村还只有1个卫生室,且许多问诊病房陈旧,必须进行改建或整修;各社区服务中心没有急救和应急车辆,在院外急救、出诊、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时极为不便。三是基本医疗服务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医疗机构的设置、人才引进以及医疗保险体制上。城市里不仅拥有医疗设备先进的大医院,也有方便就诊的社区医院,且因待遇好,卫生技术人才也比较多,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在职的城镇居民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公费医疗、大病统筹,以及工伤和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福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居民看病难的问题。相比之下,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师人才较为缺乏,农村不仅人均医疗资源拥有量少,且一半以上的农民距离最近的医院和卫生室在1-3公里左右。
3、农村基本社保处于低水平保障阶段
开发区农村社会保障尚处于广覆盖、低水平的阶段。20__年,开发区农村低保对象仅享受120元/月的低保标准,月平均补差89.62元,低于城镇居民的230元的低保标准和132.45元的平均补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以土地保障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低水平的家庭保障,没有建立与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真正意义上的保障体制。虽然近年来,开发区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但是限于财政实力,以及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与负担,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论是覆盖面还是水平都要低于城市。
4、教育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较差,无论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学设备等硬件的配备、以及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和城区差距明显。20__年,开发区农村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为城市的82.5%,农村生均仪器设备折算金额仅为城市的58.2%。同时,由于开发区农村条件相对艰苦,高学历的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到农村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不如城市。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看,整体劳动力素质水平偏低。在16周岁以上的农村常住劳动力资源中,接受过教育的比重为100%,但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不高,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5、再就业培训组织化就业程度低,创业培训后续服务深度不够
就业再就业培训由于受培训能力、培训项目、就业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加之参培学员自身技能素质较低,培训层次基本限于初级上岗类培训,另外培训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同步,培训后基本上以分散就业为主,组织化就业程度不高。培训受资金制约,后续支持服务工作开展不够,目前培训的补贴额为人均480元左右,从开始培训起一直到后续服务,时间跨度达到6个月甚至更长,由于资金不足,后续服务工作大大缩水,深度明显不足。
6、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不畅通
一是信息通信条件不健全。不少农民仍然采取一家一户的室外天线,收视频道有限;有的村庄虽然有广播,但大多数是一村一个扩音器,无法实现家家通广播的目标;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开通互联网。二是生产信息不灵。由于信息通信条件导致了农民的生产信息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出现了一些农产品生产不对路的现象,造成了农民的经济损失。
三、加快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农村规划整治,逐步改造农村居住条件,把农村建设成为整洁、文明、靓丽的新农村。
二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重点抓好防洪排灌排涝工程建设和山区水利建设,提高抗灾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继续实施交通道路畅通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镇街公路网络。对已建成的乡村道路进行延伸改造,实现村到户、村到地头道路的硬化,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四是加快农村改水工程建设,实施受益人口达1.5万人的饮用水改造工程。
2、进一步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继续加快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抓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实行农村教师特殊补贴,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实施城乡之间结对交流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城区的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授课,帮助农村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其次,要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组织农民文艺宣传队伍,完善和充实图书资料室,建设朝阳镇文化中心办公楼。努力在苏北县(区)农村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
第三,要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坚持“软件”和“硬件”建设并重的原则,逐步更新和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朝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楼。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不断完善农村两级卫生、医疗、保健体系,为农民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农村污水管网进行集中规划。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山青水秀的生活环境。
第四,完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目前,开发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受场地、资金、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运作方式较为单一、运营规模较小,不能适应开发区大发展的需要。为此,下一步,应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为核心,完善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做实基本服务功能,健全延伸服务功能,推进拓展服务功能。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投入,对原区工业公司办公楼进行改造,力争在年内建成集人才交流、人才服务、劳务派遣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人性化的现代化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日常管理,完善基础工作,健全信息收集渠道,促成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定期化、有序化。
第五,要逐步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按照高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努力将所有的社会成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实施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确保因公用征地而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建立农村特困户住房帮助制度,改善特困户住房条件;建立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制度,凡是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均按城镇居民低保标准进行补贴,而对散居五保对象按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加以补助。
3、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是建立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和联接主要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互动式信息终端,搭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平台,为农民提供各种急需的科技咨询与市场信息、政府信息、气象信息服务。
二是建立农业专家下农村服务制度。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到农村,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上的困难,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农业科技组织,建立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高专业户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农民的能力。
调研时间:__-12-12
调研地点:多媒体教室
调研人员:支部书记, 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调研主题: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调研目的:明确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结合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调研过程:
1、分组讨论
2、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支部书记做最后总结
调研总结: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新的领导集体对中国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以何种观念统领将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在教育领域,破除传统的、被长期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发展观。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是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发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发展观,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知灼见。
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明确了影响学校和谐发展的问题:
第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部分领导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个别领导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工作作风也存在些问题,如工作不落实、不到位,与老师沟通交流较少等。
第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影响我校教学质量提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总体情况看,学校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学历人才、学科带头人紧缺,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偏低,名师较少。
2、学校各项制度有待应进一步完善,学校执行制度体现公平公正前后连贯不够。
第三,后勤管理有待加强。
一是学校后勤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保障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二是教工和学生住宿住宿及用水条件亟待改善。
第四、后进生管理和转化工作缺乏创新性和时效性。
为了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和谐发展,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工作方法,深入群众。
二、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人才是兴校之本、强校之本,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工作。首先,突出重点,筑造凝聚人才的高台。目前,学校的发展是全校教职工最为关注的事情,也是我校吸引和稳定人才的根本出路。对于学校的发展,主要领导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但教职工对工作进展情况不了解,对结局不明朗,看不到希望,这是部分教师工作不主动,不热情的主要原因。学校可在适当时机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通报情况,统一思想和认识,同时抽调得力人员,成立工作班子,明确工作任务,制订工作进程表。各部门召开教职工会,展开讨论,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其次,更新人才观念,全面推进人才兴校强校战略。要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教师在学校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要坚持人才的科学发展观,尊重人才规律,克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急功近利行为;要注重人才整体效应的充分发挥;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要加强培养创业型人才。第三,创新机制,优化环境,采取切实措施抓好人才兴校强校战略的实施。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工作的生机与活力;要优化人才环境,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提供广阔舞台;要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益;要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切实保证人才强校战略的组织实施。
三、加强校风建设,创新德育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校风班风学风的管理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制度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把构建文明校园工程,夯实基础,稳固框架,净化表象。赢得社会认可,家长满意。使得学生能在安全和谐的校园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学校要努力加强后勤管理,要积极争取资金,力争得到县政府镇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尽快解决制约学校发展问题。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学校将进一步自查自纠,边学习边整改,以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城管部门内外管理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方法治理城市脏、乱、差,推进科学管理,提升城市品位,近日我局就如何搞好城市管理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现就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我局成立于20__年,20__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行使城市管理领域中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现有公务员6人,下设三股(法制监察股、市容管理股、综合协调股)、一室(办公室),二个执法大队(城管大队,城警大队),一个环卫所。城管大队属差补事业单位,定编16人,负责城市管理领域的行政执法工作,现有执法队员26人,经费由财政差额补助,下设二个中队,管理城区10.5平方公里。城警大队定编5人,现有3名干警,实行双重领导。环卫所为财政全供事业单位,现有人员16人,负责城区的环境卫生工作。
二、市容城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管理工作簿弱
1、管理制度不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强,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有令不行政令不畅。一是未建立外部管理长效制度,如具体路段没有创建执行标准和办法,“四旁三包”责任制尚未建立。二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如考勤制度缺乏操作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奖惩激励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尚未建立。
2、机制不顺,人手不足。
(1)管理机制不顺,经常造成管理缺位和越位。我局在08年对环卫作业进行了市场化运作,执法大队的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解决了环卫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但环卫所管理人员没有彻底从以往的管理模式解脱出来,管理员还和以前一样督察到环卫工人,弱化了对保洁公司的管理,这样督察员又成了保洁公司的管理员,造成了管理越位,结果该管的不该管的都没有管好。执法大队通过内设机构的调整,战斗力和应急能力得到了加强,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巡查制度,经常造成管理缺位。
(2)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造成工作上推诿扯皮。一是环卫所和大队之间的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就以渣土和乱扔乱倒的治理来说,两家相互扯皮的事情时有发生,降低了办事效力。二是部门职责没有履行到位,造成部门职责不清。因为大队要以收费、罚款维持运转,造成股室职能被占,职能股室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三是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奖励约束机制,因利益分配不公经常引起部门之间的矛盾。
(3)管理任务与执法力量严重失衡,造成管理质量不高。目前我局执法队仅有26人,一线管理队员不到20人,却要管理10多平方公里的整个城区,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管理水平低。
3、底子不清,基础工作差。我局成立已将近七年,有些基础工作还是一片空白,主要表现在执法台帐、行政许可管理台帐、环卫收费台帐、摊点群管理台帐等尚未建立,行政许可具体情况不清,执法档案不符合标准。
4、装备、设施配套不够。
(1)执法装备投入少,造成管理效率低。一是取证工具配备不足,仅有两台相机和一台摄像机。二是无通讯设备,信息不通。三是执法车辆仅有一辆能够运行,队伍的机动性差。
(2)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是规划滞后。近10平方公里老城区未设停车场,城区主干道无公厕、垃圾中转站、果皮箱。二是城区道路网络不畅。如人民路与孚玉路仅靠15米宽的园林路连通。且城区泥巴路较多,“雨天是池州,晴天是徽(灰)州”。三是道路地下管线建设滞后。如电信、电视、供水、燃气、电力等没有配套到位,造成天上“蜘蛛网”,地下随意挖的现象。
(二)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环卫管理方面。一是底子不清,造成收费上的随意性,如在环卫收费中,收人情费、面子费等,都没有及时严肃查处,导致收费秩序混乱。二是执行制度不力,如在环卫督察中不能按《督察办法》兑现奖惩。三是放松对清扫、保洁的管理,“脏”的问题突出。
2、执法管理方面。一是重收费,轻管理。“以收代管,以罚代管”严重。收费定任务,管理靠自觉,为解决经费问题,大队对中队定收费罚款任务,但对管好市容未定目标任务,中队收费积极性高,管理热情低。二是巡查机制落实不到位。发现问题靠领导,解决问题要批示,对违章行为,往往要等局长发现才解决,要等群众投诉,局长批示才处理,后来发展到县长、局长批示的信访案件都长期得不到解决。三是没有建立考核责任追究机制。责任在队长,自己不负责,出了问题,有中队长和大队长兜着,队员不用负责。在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下,经常出现管理缺位,有事无人管的现象十分突出。
(三)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1、执法环境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一个新生事物,社会和市民认知度不高,认识上不同程度带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管理过程中难以赢得社会和市民的理解、支持。
2、部门职责不够明确,职能划分不科学。一是“管罚分离”引起的“管罚脱节”现象较为普遍,最典型的要算城市道路挖 掘,经常是批而不管,当我们对擅自挖掘者给予处罚时,审批部门违规补办许可,并将许可日子提前,导致矛盾集中到城管局,而很多问题要彻底解决并非城管局一家可以做到。二是 “管罚分离”后,管理部门容易将责任推给城管局,造成管理“缺位”。三是职能划转不彻底。按照国务院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规划执法必须划转,我县却没有划转,造成管理上的失控。四是责任范围划定不科学,从体制上忽略了镇党委政府以及社区的责任与作用,主要表现在门前三包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卫生责任区的划分不科学,如绿化带的管理,建设局在整理绿化带时,产生的污染从来都没有清理过,经常造成路面污染。
3、保障不力机制不全。一是人身安全无保障,由于城市管理工作,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城管本身无强制手段,虽然我县成立了公安执法大队,但没有独立办案的权力,导致暴力抗法事件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二是执法经费无保障,城管执法大队(差补),现有职工26人,各项支出75.9万元,财政补贴只有27.6万元,环卫运行支出210万元,总收入只有129.8万元,机关支出49.81万元。全局支出335万元(不包括财拨工资),总收入192.1万元,资金缺口142.9万元。我们只能靠罚款、收费活命,这样能保证执法的公平、公正吗?
4、缺乏科学的协调机制。要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需要建设、经济、政法、宣传等多个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同时又涉及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因此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而我县尚未建立有效协调机制。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剖析,认真研究,我们认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客观上说: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不能持之以恒,措施不能落实到位。二是经费投入不足,保障不力,为保运转,只能采取重收费,轻管理的政策,导致管理效能低下。三是设施不配套,规划滞后,如全城无停车场、城区主干道无公厕,无垃圾中转站、果皮箱。四是各职能部门配合不力,履行自身职能不到位,大家都是好事争着做,难事都不管,相互推诿扯皮踢皮球。五是社会认知度不高,城市管理对象成分复杂,矛盾比较集中,管理相对人抵触情绪大,在管理过程中难以得到社会和市民的理解、支持。从主观上说:一是职工对做好城管工作缺乏信心,工作无目标,认为这项工作没有前途,做事没有成就感。二是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拖沓能胡就胡,得过且过。三是缺乏责任感,相互推诿扯皮,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四是制度缺乏执行力,造成管理混乱,政令不通。
三、搞好城市管理措施与对策
(一)摸清底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开展全城脏乱差摸底行动,建立管理台帐。四月份我们:一是对全城的店外经营、洗车、修车场地、建材市场、马路市场等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台账。二是对城区的卫生死角、建筑垃圾的分布进行排查摸底,建立档案。三是对各类摊点进行登记,建立档案。
2、开展环卫收费摸底调查,建立收费台账。一是对08年的收费情况进行清理登记。二是对08年未交环卫费的居民户进行排查完善台账,查明欠费原因,做到应登尽登、应收尽收。
(二)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
一是在大队和环卫所实行路段长负责制,推行“责权利”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城区区主要路段和管理的重点部位集中整治后,颁布质量标准,进行科学划分,责任到人,实行徒步或骑自行车巡查。
二是建立多层次的督察机制,包括社会和媒体监督,重点查人员到岗和工作质量,拟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做城管监督员,动员一批热心市容、城管工作的退休老人和市民加入城管行列当协管员,既当监督员又当管理员,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建立坚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建议县政府:一是赋予城警大队独立办案的权力,对暴力抗法的行为要及时查处,打击到位。二是保障市容城管经费供给,首先要解决执法大队财供问题,才能杜绝执法、收费养人现象的发生。此次要把城管执法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三是执法装备投入基本到位,形成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执法公平、公正。四是改变上门收费方式,适时调整环卫收费标准(目前执行的还是96年标准,物价、工资已翻了2倍),提高环卫工人待遇。
(四)建章立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一要强化目标考核,按照“责任目标化、目标数字化”的要求,将考核从定性型向定量型转变,建立数字化的量化考核体系,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将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对城市管理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二要严格奖惩措施,把激励机制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无论是日常管理,还是重点工作,都要有考核 、有奖惩,以考核为依据,通过物质、精神等多种手段进行奖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活力。二是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考勤请假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三是建立有效的外部管理制度。主要是要研究制定“四旁三包”责任制、城市容貌标准等。
(五)适当调整职能,建立科学领导和协调机制。
建议县委政府对没有划转到位的职能划转到位,对不科学的职能设置要进行调整。成立县级层面上的协调机构。对“管罚分离”的职能要建立部门信息互通机制,实行许可备案制度。
(六)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尽快完善城市公益设施。
在我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要抓紧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供水排水、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专项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别是要抓紧城区停车场、环卫设施、公厕等公共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同时要做好专业市场的规划。
一﹑##农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业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镇现有农村人口4万,农业从业人员约1.5万人,可耕地面积3.8万亩。已形成西甜瓜、水蜜桃、特色蔬菜、水稻、名优水产品等五大主导产业。202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4.1亿元,亩产值近5千元。
(一)种植业结构持续调整,成绩显著。优质西甜瓜﹑翠冠梨等市场适销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牌效应明显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粮经比例23:77,种植业总产值稳中有增。
(二)林果业健康发展。至2024年末,全镇林地和经济果林总面积已达到9000亩,林地覆盖率已达26%。林业建设的质量和生态效益大幅度提高。
(三)农业产业化得到初步发展。全镇以“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延伸农业产业链”为目标,已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0余家。2024年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达5千多万元,“田博”、“君安”成为全市知名品牌产品,其中“君安”在2024年被选为奥运会特供蛋品。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产品认证,全镇已有“田博”等多家专业合作社的耕地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
(四)现代农业先行区初现雏形。镇内完成了两港大道以东为条状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引入了青扁豆、西甜瓜、百果园、特色蔬菜、生态片林、特色水产品等一批项目。现代农业先行区生产总面积已达3000余亩。
二﹑##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农村新郊区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工作布局,以科教兴农﹑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基本构架。
(二)目标任务
重点推进农业发展“四大转型”和“五化建设”。
1、“四大转型”
一是产业功能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大胆开拓和创新,积极探索和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扶持现代农业合作社﹑品牌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开发和建设。基本构筑起现代都市型生态和服务农业的基本框架。
二是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型。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新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向产加销一体化、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的方向发展,努力创新和提升农业的产业业态。
三是产品结构和市场的转型。强化品牌建设和推行标准化生产,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为依托,在各主要产品生产上,做好做强1-2个品牌,以品牌的质量、形象和诚信,拓展超市、专卖店、宾馆酒店等中高端市场,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升级和市场转型。通过休闲农业、品牌农产品等服务性农业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性产品的比重,实现农业生产、服务和市场的多元化。
四是生产布局空间结构的转型。以条状现代农业先行区的布局模式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并与临港新城、安置小区和其他非农集聚区有机组合,形成和谐有序的区域空间结构,建设田园化都市农业区域。
2、“五化建设”
一是农业装备现代化。以高产粮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蔬菜瓜果园艺设施工程,以及农产品保鲜加工﹑贮运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为主要抓手,努力推进农业设施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
二是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以品牌﹑技术服务和统一销售的横向联合和多种合作,探索和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加工配送直销等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中各环节利益协调极致和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建设,提升发展水平。
三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以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现代信息和生态农业中的实践应用为重点,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四是农业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如在西甜瓜和水果生产上,以“田博”和“生清”品牌战略为抓手,在各生产点建立配套的产品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带动全镇同类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生产,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是农业生产规模生态化。以循环经济和生产链衔接,实现生产过程中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化肥和农药的“双减”使用,生产、生态和景观效益的有机结合为主要目标,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开发建设的投入和扶持,促进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具体措施
1、种植业
重点抓好各村高产粮田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市政府要求的最低保有量,增强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强化测土配方,提高土地肥力;进一步调优夏﹑秋熟种植结构,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切实抓好待开发过渡性地区存续期内的种植业生产。
2、林果业
以桃、梨、桔为主的经济果林,要重点扶持优质品种的开发、引进和推广,调优品种结构;建设生态型果园,拓展生态景观和休闲观光功能积极开发衍生服务产品。继续强化大治河沿岸的千亩桔林的生产和自然生态景观。
3、养殖业
要稳步调减总量与规模;适度引进养殖新品种,优化养殖产品的结构和产品质量;逐步完成镇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生态改造,支持“君安”品牌成为2024年世博会专供蛋品供应商。
4、休闲观光旅游农业
重点依托##人家、百果园、上海鲜花港、森林公园、大治河沿岸林果带等优势资源条件,以农村文化﹑民俗风情﹑景观生态﹑参与体验为主题,生产经营与休闲观光有机融合,率先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精品。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体验农村生活的休闲场所。
5、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以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站为中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涉及农业各产业、农业生产各环节、点面结合的专业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配套服务。以“科技强农”为载体,立足自主创新、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切实把农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6、农业标准化
要进一步强化标准意识,积极扶持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建设,努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在主导产品生产上,品牌合作社辐射带动全镇范围内能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同时,加强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农产品产地认定和质量认证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无公害和绿色产品认证率,无公害和绿色产品生产比重逐步提高到50%以上。加强动物防疫和植保体系建设,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7、种养业向规模化和深加工方向发展
为提高生产效益和水平,应积极支持土地向大户集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大力推动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机制,确实以规模产生效益。同时,引进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像桔﹑梨﹑桃等水果产业,只有在延长产业链基础上,才能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站
20__年10月22日
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能减排,切实优化我县生态环境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而观念的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新旧观念的反复交锋中才能完成。节能,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节能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建立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步入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落实科学发展观,主抓节能技改项目,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节能减排为主要抓手,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近年来,我县全力推进新型化、工业化,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推动”、“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全县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做大做强打火机、小五金、铝业、服装、__焦化及电力等几大支柱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差,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之路。同时,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认真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有效遏止能耗增长源头,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二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项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根据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继续搞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改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加快工业经济调整步伐。积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创造条件,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it产业、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制定产业调整规划,加强宏观指导,落实具体措施,促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积极推广应用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实现“禁实”、“禁粘”和建筑节能目标,进一步推动应用预拌混凝土(砂浆)、限期禁止城区(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工作,有力促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提高散装水泥用量,推动散装水泥事业发展。
坚持节能减排,八项具体措施应尽快推行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新时期的环保工作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以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宗旨,以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全面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强化环境法治,提高监管能力,全力维护生态安全,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体做到节能减排,可以从八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是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乡镇政府领导班子的政绩和企业负责人业绩的重点内容,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
二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增长。严格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
三是强化污染防治。重点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四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将节能减排相关科研工作作为支持重点,支持一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五是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研究完善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政策,建立健全促进节能减排体系。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六是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做好《节能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修改、制定工作,为实施节能和环境监管制度提供法律依据。
七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八是组织开展 “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调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优化我县生态环境 ,下一步工作措施
今后一段时期我县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经济全局,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目标,围绕节能工作目标,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新品种、新技术,强化政策导向,完善节能服务技术保障体系,促进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牵动节能降耗工作
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结合我县工业实际,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在发展中调整”的原则,鼓励发展生产性服 务业,先进加工制造业、物流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能耗高、污染高、效益低的生产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效型、节约型方向转变。巩固我县关闭“五小”成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使有限的资源优化配置,对全县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按照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进行分类监测、监控,严格执行淘汰、关闭的年度计划。要支持国家鼓励类项目的建设。。同时,加大市场调节力度,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不准淘汰类企业水泥进入道路、桥梁、重点工程及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使用。要结合企业改革改制,运用退出机制,实现平稳淘汰。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拟新建项目一律必须执行节能评估、环境评估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程序,实行项目问责制。围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好一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要围绕节能、节水推广一批先进、适用且具有示范教育作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突出节能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设备能源利用工作。技术创新是节能的主要动力,是节能工作永恒的主题。推进工业和生活锅炉及系统更新改造。针对在役锅炉单台容量小,设备陈旧老化、运行效率低等问题,要积极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燃气等高效、低污染锅炉技术,推广应用粉煤燃烧、辅机系统等节能先进技术,分期改造现有能耗大、污染重的工业小锅炉和生活锅炉。推进建筑节能。按照国家和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推广应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和材料。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推进政府机构节能。引导商务和民用节能。抓好农村节能。
(二)以加强重点用能管理带动全县节能降耗工作
必须加强对其用能的监督管理,以期起到带动全县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作用。为此,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制,督促各企业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挂帅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节能工作岗位的职责,为企业节能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统计制度,定期报送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督促企业加强能源计量管理,配备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三是开展能源审计报告的审核,编制节能规划。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企业节能规划,并督促实施。
(三)以建立健全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促动节能降耗工作
建立健全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保障节能降耗科学、高效、健康开展。开展节能监测与监控,开展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为企业编制节能规划。全面摸清企业能源利用家底,促动企业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四)全社会齐抓共管,形成联动的工作局面
按照《______节约能源法》和《湖南省节约能源条例》规定:乡镇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各行各业以及全社会参与节能。
总之,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对于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节能减排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更是建设和谐__,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迫切需要。县工业经济局要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县节能工作的作用,与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周密布置,强化措施,主动协调,狠抓落实,为实现我县“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工作。
48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
79位用户关注
96位用户关注
19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90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