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探索安全风险抵押管理方法
建筑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生产由人进行控制的,人的行为规范与否,对实现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因此,做好对人的安全管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山西潞安工程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探索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就是安全风险抵押管理。近年来,公司通过实行安全风险抵押管理,强化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员工安全技能,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安全风险抵押管理的内容
安全风险抵押管理,就是企业每年按照员工的工种岗位、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大小,收交安全抵押本金;然后,根据企业制订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编制季度安全工作计划,下达季度安全工作任务,安全管理机构定期对企业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工作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励或处罚。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是决定性条件,安全工作任务的完成率是奖罚的依据;年度考核无事故,对员工抵押本金进行返本付息。这种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挂钩的安全管理方法,就是安全风险抵押管理的内容。
二、安全风险抵押管理的动作
首先是企业制订安全抵押标准,然后按照企业安全工作标准及考核办法,将安全工作与经济挂钩进行考核。安全抵押考核包括安全目标考核和安全日常管理工作考核,依据考核情况,进行奖励或处罚。
1、安全抵押标准的确定
公司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结合各自安全责任的大小,分9种安全抵押等级;一是总经理;二是分管安全副总经理;二是分管安全副总经理;三是其他副总经理;四是副总工程师及项目部经理;五是各部室科长及项目部副经理;七是项目工程栋号长及安全员;八是各级管理人员;九是现场操作人员。抵押金额从1000元到100元,共分9个台阶。
2、制订企业安全工作标准及考核办法
安全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涉及到全体工作人员。因此,安全工作必须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系统法管理。安全工作标准的内容也必须覆盖企业的全部工作。公司结合本单位特点,把安全管理按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为五个安全管理体系,分别是:安全生产指挥、监察体系;安全技术、教育体系;后勤保障体系。各体系都制订了自己的安全工作标准:①安全生产指挥、监察体系,主要负责对劳动安全防范措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优先保证生产需要。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②安全技术教育体系,主要负责对劳动对象进行施工管理、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对劳动者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增强自我防护能力。③安全思想政治宣传体系,主要负责对劳动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感、自觉性,增强群众安全意识。④工会群保体系,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党的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⑤后勤保障体系,主要负责医疗及抢救、食品卫生方面的安全工作,做好对劳动者个体的安全保障。根据各体系的职责范围,公司定出了详细条款,制订了考核办法。每个体系均实行百分制考核。
3、安全工作的考核办法
安全工作的考核分安全目标考核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考核。安全目标的考核,通过公司与项目部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进行,责任书中详细规定了达到目标的奖励和处罚金额。公司对实现全年无轻伤事故的项目部,奖20000元至40000元,由各项目部自行分配;横向考核无事故的机关部室,奖5000元至10000元,由各部室自行分配。发生一起轻伤事故的项目部,罚项目部20000元,并由项目部对有关栋号、班组、个人进行处罚。处罚的款项上交公司安全基金账户。发生重伤、死亡事故的项目部,除对项目部罚30000至50000元外,还要根据事故责任给予行政警告、记过或降职处分,并对有关横向部室给予连带处罚。性质严重的,上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安全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是根据季度安全工作计划内容进行的。例如对安全生产指挥、监察体系二○○一年一季度安全工作的考核如表1:
4、安全抵押奖励办法是:安全风险抵押奖励实行季度滚动的办法,每季度发放一次。第一季度因是施工淡季,不作奖励。第二季度实现无轻伤事故的单位,按抵押本金的50%发放资金。第三季度本金的50%发放资金。第三季度实现无轻伤事故的单位,按抵押酬金的50%发放资金。第三季度实现无轻伤事故的,在二季度奖励标准的基础上加奖50%,以此类推。全年实现无轻伤事故的单位,在四个季度累计奖励的基础上再加奖50%。在安全抵押奖励标准的基础上,乘以季度安全工作考核分散,再乘以本人的抵押本金,就是每个人的安全风险抵押奖金。
安全风险抵押处罚方法是:发生轻伤事故单位,取消当季奖励,停止滚动,从下季度起重新进行台阶滚动。发生一次轻伤事故的项目部,对项目部第一责任人、主管安全副经理、扣季度抵押奖励的50%,对安全员、直接责任人扣季度抵押奖励的100%。连续发生事故的项目部,按照滚动奖励的相应数额,依据事故责任扣抵押本金。发生重伤、死亡事故时,并将扣除全部抵押本金。
三、实行安全风险抵押管理的效果
安全风险抵押管理法的应用,杜绝了员工的违反安全规程,操作失误,疲劳过度,现场检查和指导不当的行为,健全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得到了科学的分析研究。这种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使企业对人的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轨道,从而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素质,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公司采用安全风险抵押管理法,强化了安全技术管理,改善了劳动条件,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安全风险抵押管理法的应用,保持了公司多年轻伤以上事故为零的好的安全状况,塑造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第2篇 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探索
国家关于《特大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规定,特大型工业企业一般应符合以下一个或两个条件:一是年产能达到规定指标,如钢铁联合企业年产钢150万t及以上;二是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达到规定指标,如钢铁联合企业在10亿及以上。根据这样的规定,我国投资在100亿元、200亿元的工业企业比比皆是,投资在300亿元、600亿元甚至更高的企业也不断出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建工业企业的重大投资已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我国特大型工业企业的发展已成破竹之势。在工业企业,尤其是特大型工业企业的建设发展中,旧的安全管理模式面临挑战,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
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特点
特大型工业企业具有投资和建设规模宏大的特点。如曹妃甸钢铁基地一期投资在600亿元以上,钢铁厂集中采用了目前我国最大、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型焦炉、烧结机、球团焙烧机、高炉、转炉、板坯连铸机、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构成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运行系统,具有现代化钢铁厂的标志。
特大型工业企业还是一个多工艺的大型联合体。如曹妃甸钢铁基地建设包括了原料场及料场运输,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及连铸、轧钢、热轧、冷轧,公辅设施如发电系统、供电系统、给排水设施、 燃气设施、热力设施、集中采暖制冷设施、制氧、白灰窑、自动化信息中心、理化检验分析中心、消防系统、总图运输、港口码头等。建设工程的内容极其复杂,承建单位的范围广泛。
设计完善、招投标、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交错开展,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与设计完善。特大型工业企业的建设工程一旦展开,大量的工作将铺天盖地而来,给管理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初步设计及其完善过程。按国家规定,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之后,初步设计之前,应开展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工作。这项决定未来企业安全本质化的重要工作,往往被一些单位忽视,因此,建设单位的领导和安全专业人员应尽早谋划。随后,要依据安全预评价报告,对初步设计进行全面的修改完善。其次,在施工开始后的施工设计中,经常会有设计补充和设计变更的问题,这一点在以往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中也是被忽略的部分,应引起建设单位的足够重视,否则会使建设工程产生一些致命的硬伤,给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难以想象的问题。
此外,建设工程一旦开始,工程招投标和设备仪器招投标将是最为紧张和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的安全问题,在旧有的管理模式中往往是被安全管理部门忽视的部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安全设施和安全设备仪器是通过工程招投标和设备仪器招投标才确定下来的。如果安全管理部门游离在此之外,最终将不得不接受既成的事实,变成给人“擦屁股”的部门,专业管理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地步。为此,在开展工程招投标和设备仪器招投标活动中,安全管理的统一性问题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并进行开创性的工作。
思路和对策
鉴于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成分,因此,必须把科学地开展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提高到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高度,融入到建设企业整体文化的活动中来。
一、建设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
特大型工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企业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必将赋予安全文化以新的、科学的内容,如曹妃甸钢铁基地的安全文化基本内容包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健康发展、清洁发展、绿色环保发展、和谐稳定发展”“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严格的规章制度、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用安全系统的思想、方法解决系统安全的问题”“安全管理工作贯穿计划、布置、实施、总结、评比各个环节”“安全工作覆盖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等等。
二、建立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系统
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系统应包括安全组织保障子系统、制度保障子系统、安全宣教子系统、安全监理子系统、安全督查子系统、安全协调子系统、安全诚信子系统、事故应急救援子系统、风险控制子系统、安全奖罚子系统等。
安全组织保障子系统。建设单位负责建设工程安全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参与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的施工、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需依法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形成联动机制,加强综合治理。
制度保障子系统。各单位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适合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宣教制度、安全奖罚制度等。
安全宣教子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使“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安全督查协调子系统。建立安全督查机制,包括组织专项检查、联合检查、日常检查以及各单位内部组织的各项安全检查等。建立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各单位分别召开各层次的安全专业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安委会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例会,对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和协调解决事故隐患和各项管理问题,对各单位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第3篇 探索lng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的消防安全对策——消防管理措施5
(作者 贾奎 李守斌)
(1)消防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将lng加气站列入消防重点单位,依法实施消防监督管理。
(2)严格贯彻执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规定》,强化企业管理机制。lng经营企业具体应做到:一是认真落实企业法人消防安全现8产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岗位操作规程和岗位消防责任制。二是按规定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和设施。三是与消防、劳动质检部门高效配合、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检查。四是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五是对lng站内重点部位加强监护检查,杜绝设备带病工作和超负荷运行。六是加强对lng站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岗位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七是对lng站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防事故紧急处理预案。
第4篇 建筑安全管理方法探索
一、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举措及二十一世纪安全管理发展趋势
1 国外的安全管理形势及相应举措
新西兰结合有关政府机构、民间组织机构、社区和个人的活动,通过在所有场所开安全文化建设和促进安全环境活动,以改进国家职业健康安全工作。
职业安全民间服务机构是德国国家管理机构和工伤保险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种补充。他们在安全技术、劳动安全、防火、环保以及生产安全方面有很高的专业水平; 精通安全法律、法规并随时掌握着本业务范围内法律法规的变化;有完善的服务方式,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提供咨询,安排安全负责人,设计安全方案,编制数据保护档案等,还常年跟踪服务,使每一个客户成为永久客户。这些措施赢得了企业和管理部门的信赖。通过他们的工作,使所有被服务企业和单位事故减少,职业健康安全得到改善,员工劳动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美国安全卫生署为了防患于未然,该署特别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做到;设立一定的安全程序,确保主管人员识别现场可能面临到的所有危险并制定可行的办法;对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有妥善的安排,使他们尽量避免暴露于任何危害中;工具、设备和材料的选择,必须适合从事的工作;业主更须确保所有人员,包括主管人员,在从事工作前,都要获得安全程序的训练。
由以上各个国家的举措,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职业健康安全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对工伤及职业病加以防范,进行事先控制并提出未来规划。
2 二十一世纪的安全管理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立法将更为全面、通用和实用。
管理方法将强调隐患控制,强调安全系统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的协调控制,同时以安全文化的手段作为主要方法。
2)管理方法将强调隐患控制,强调安全系统的人、机⒘稀⒎ā⒒返纫蛩氐男骺刂疲币园踩幕氖侄巫魑饕椒ābr>;
3)在管理理论上将体现为现代的科学管理,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
4)在管理模式上将采用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质量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模式,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从国家大安全模式上将展现为国家、社会、企业、企业安全目标相结合,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二、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在建筑安全方面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已走向法制化、科学化的正轨,然而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仍屡禁不止,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事故发生频率已高居全国各行业第三位。原因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人员流动分散,作业地点变换不固定;施工组织结构和隶属关系复杂,承包和用工形式多样;大量农民工抽入建筑市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建筑队伍条件不一致,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平等,低价招标等等均是安全管理的重大障碍。另外,我国现有的专门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只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下设的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而这些机构只能实施宏观监督、重点监督与抽查。
第5篇 厂内车辆安全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集团公司各类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运进、成品的输出,以及半成品在车间与车间、工序与工序之间都需要经常进行运输、装卸,堆垛等项作业,这就形成了内部(也称厂内)运输。厂内运输是集团公司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采、选、冶整个生产过程,每种产品的生产、储运等工序都离不开厂内运输。国内外大中型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率,不仅从机器设备、生产工艺,企业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还把厂内运输的技术和安全管理现代化作为整个生产技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厂内运输是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各道工序之前的联系的纽带。生产效率的提高,必须依赖于良好的运输效率,而运输效率的提高,必须有安全作保障。随着集团公司的迅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厂内物流运输的机动车辆品种日益繁杂,数量日益增多,这不仅提高了厂内物流运输的工作效率,也减轻了作业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
但由于机动车辆的广泛使用,加之厂内运输作业的复杂性,很容易发生即给公司造成损失,又危及到个人的生命安全事故。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严重后果。所以,加强厂内运输安全管理,不仅是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集团公司的发展生产,也是公司广大职工的共同愿望。
一、厂内车辆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面对的难点
从2001年****成功实现下井车辆集中管理开始,集团公司陆续把大板车、客货车、叉车、通勤车等近***余台车辆统一划归汽运分公司管理,后期又准入将近****台外协车辆交付汽运分公司管理。汽运分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大细节管理的力度,完善安全创新机制,抓好出车前、出车中、归队后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把任何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都排除在安全“门槛”之外。随着车辆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安全设施的持续完善,厂内运输安全形势日益好转且保持平稳态势,在车辆总数每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各类车辆伤害事故起数大幅度下降,各层级的车辆安全管理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但是,由于车辆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它受到厂区道路状况、道路行人、作业环境、驾驶员技能、车辆本质化安全水平及安全管理水平的多方制约,每年仍有1-2起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从中暴露出车辆安全管理上的不足和厂内车辆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和困难所在。
1、目前,95%的操作人员能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程和制度,规范驾驶、按规作业已经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和行车文化,但从每月通报的违章现象看,习惯性违章仍然是一小部分人的顽疾,是车辆安全管理的瓶颈。
2、安全管理还依赖于各级人员督促和检查,有管理人员在场和不在场不能做到安全行为一个样,尤其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仍然存在走过场、应付检查的现象,没有真正落实好层级责任,很多隐患和问题被人为掩盖。表现在行为,但根子还在认识上。
3、虽然在车辆本质化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厂内交叉作业安全管控方面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也是目前厂内车辆安全管理的难点之处。
4、厂内作业车辆由于环境的特殊性,无法对驾驶员实施有效的监控,完全依赖于驾驶员个人安全意识的高低和自觉程度。
二、从集团公司以往的厂内车辆事故案例来看,厂内运输车辆伤害事故一般造成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如下方面:
1、车辆安全状况不良:车辆性能,可靠性、机械故障以及内设施不良等均会危害人体,有关人员对厂内物流运输车辆安全技术状况的好坏、缺乏足够的重视,错误地认为在厂内行驶问题不大,对车辆的检查不经常、不严格,即使发现问题也不及时解决,常常凑合使用,带病上路,结果往往其转向、制动、灯光等部位机件突然失灵、导致事故的发生。
2、厂区道路狭窄,运行环境不佳。照明不良、安全行车标志等设施很不完善,不符合国家有关企业厂内物流运输安全规程的要求,由此致使车辆缺乏安全行车的必要条件。
3、驾驶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差。常见不按规范行车、精力不集中、判断错误、措施不力、客货混装、病车上路、疲劳开车、技术不熟练、思想麻痹等表现,某些管理人员对此却视而不见,极不重视司机的安全技术培训,尤其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效果差。因此一些司机常常麻痹大意违章行车,突然遇到情况就手忙脚乱,措施不力而造成不应发生的事故。
4、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考核不严。一些单位对车辆在厂区行驶范围、路线、速度、货物装载等,虽然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安全管理不善,制度不落实,甚至无章可循。
三、车辆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安全行车是运输企业车辆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追求目标,也是我们每个管理者与驾驶员的共同心愿。要实现安全行车,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将愿望化为现实是要通过正确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的。
车辆安全管理必须有超前意识,要在预防控制上做文章,下功夫。
“海恩法则”是一条从安全事故总结出来的规律,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我们且先不谈这些数据的准确度,但“海恩法则”以事实告诉我们,严重事故是由轻微事故、事故未遂先兆和事故隐患所引发造成的,一句话,就是“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在车辆作业中,把危机管理放在第一位,由被动付学费变为超前预防抓细节,把对结果的控制转向对过程的控制是相当的重要!因为事故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同“青蛙效应”一样,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每一位员工都能时刻提高警惕,超前思考,预见事故的可能性,把隐患消灭在结果发生之前,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因为我们知道出了事故再来严肃处理教育,已是管理的失败。
预防控制就是要对可能影响安全行车的各个环节和各方面因素,有预见地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加以控制,来降低事故的发生。车辆安全控制要点是对影响行车安全的驾驶员、车辆、方法和环境四个要素加以预防控制。通过按年龄、文化、驾龄、性格等方面对驾驶员进行全面分析,查找“人险”,针对不同人群,确定不同的监控重点;按车辆使用年限、承担风险大小等因素,以设备管理为重点,查找“机险”。对车辆进行动态管理,随时跟踪车辆的运行状况;根据矿山井下路面状况、选冶化厂区、长途运输路线危险识别等,对路况进行评价,查找“路险”。采取的控制方法是严格执行流程化和模式化的管理;控制目标是实现安全行车。
1、对驾驶员的控制。
人是车辆作业的直接或间接参与对象,直接参与者是指驾驶员,修理工和管理者是间接参与对象,其中的直接参与对象--驾驶员是安全行车中最主动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对驾驶员的控制尤为重要。
1)在安全意识方面,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学习和教育以及岗前五项准入、出车前教育和危险预知活动;狠抓车辆驾驶员的a、b、c分类管理,根据其年龄结构,文化技术素质,操作熟练程度,以及性格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其中重点(即有不安全隐患的)驾驶员要采取相应的监督措施,重点管理。
2)对驾驶技术一般和危货车辆及拉人车辆的驾驶员,在驾驶技术上、例保作业上及驾驶作风上进行带教,定期进行测评考核;
3)在驾驶作风方面,注重培养和控制驾驶员遵章行车的自觉性,对工作认真的态度,要求他们掌握自身的性格习性,把握好自控能力;
4)在驾驶适应性方面,对驾驶员在生理、心理上开展测试,结合行车业绩的分析,对驾驶员作出评估和合理建议。
5)交通安全管理重点是抓好事前预防、防患于未然,而事故预防必须采用一定的宣传教育手段去实现。
2、 对车辆的控制。
如果说驾驶员是决定安全行车的首要因素的话,那么车辆就是保障安全行车的重要因素。对于车辆,全面实施全员规范化标准点检和标准维护保养模式以及强化车辆的回队检查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不正常损坏和非计划性检修,时刻保持车辆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
1)通过认真推行三级点检,使得人人参与车辆管理。按照“定机、定点、定人、定方法、定标准、定周期”的原则,全力推行好点检体系的运行,杜绝车辆带病运行。
2)持续培养驾驶员认识例保作业的重要性,严格按照作业内容要求做好例保,每周组织车容车貌和车况检查,保证例保的质量,开展例保样板车的考核评比活动等;
3)对于危货车辆和拉人车辆,要建立专门的车辆检查、维护保养体系,并建立配套的制度体系、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确保车辆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4)要认真落实好驾驶员自检、设备员周检、责任区成员抽检这个行之有效的三级检查制度,确保车辆在良好的技术状况下运行。
5)抓好机动车辆的安全性评价检查,找出不良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并做好车辆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工作,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安全行车。
3、对方法的控制。
方法即是科学的流程和模式。运用标准化、流程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原理,从制度建设、把握重点、激励机制、信息反馈、融洽关系、事故违章处理和科学管理等方面来开展预防控制管理。
1)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强调制度先行,制度的建立要有预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且制度要形成机制和流程。
2)在把握重点方面,要抓牢违章事故频率高的驾驶员及关键和要害岗位进行重点管理,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有重点的组织解决,对事故多发的路段要重点加强管理。
3)在激励机制方面,通过标杆驾驶员和标杆车辆评比、“星级”驾驶员评比、业绩考核等对优秀人员进行奖励,以此带动大家学先进,争先进。
4)在信息反馈方面,强调原始记录的管理,注重数据分析和评价,做到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防微杜渐,从而来提高管理效果。
5)在融洽关系方面,从处理好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适时改善驾驶员的工作休息环境,关心解决职工的疾苦和困难,营造团结、融治、活跃的氛围来做文章。
6)在事故违章处理方面。要及时对原因、责任进行调查分析,严格按章处理,适时验证整改效果,做到事故、违章“四不放过”。
7)在科学管理方面,充分利用车载gps仪和行驶记录仪,加强对车辆车速、行驶路线的监控。同时努力争取在矿山路和井下主要路段安装雷达测速仪,有效遏制超速这一造成行车事故的主要因素。
8)加强安全绩效考核力度,做到安全与经济挂钩。奖励安全行车标兵,处罚违章行车肇事个人;经常采取简报形式,宣传安全行车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经验;通报交通事故案例,以教育司机吸取教训。
4、对环境的控制。
车辆作业环境的控制包括实施时间隔离和空间隔离,对164个作业环境的梳理分析,制定有效管用的保命条款;在矿山井下实施“人动车不动,车动人不动”和红区准入,并积极推进巷道的修整、路面的平整、粉尘的治理和井下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服务单位来讲,虽然对以上方面没有实施的能力,但可以通过与主流程单位积极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及时消除影响行车安全的环境因素。
1)配合矿山单位,逐步建立井下车辆数字信息化控制系统和井下关键路段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井下车辆管理的及时性和同步性。
2)有效发挥现场调度和驾驶员的监督作用,第一时间掌握井下环境的变化,及时协调、督促矿山单位进行治理。
3)不断改进运行环境和道路条件。厂区道路和作业环境,要进行综合治理,要结合技术改造,逐步改善道路条件,以符合厂区物流运输安全规程的要求。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借助文化的力量,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新机制,这也就是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创新的出路。
厂区交通运输安全是相对、暂时的,不安全则是绝对、长期的,大家日常生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或多或少潜伏有危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事故便会发生,而在另一条件下,事故可以不发生。我们做安全管理就是做条件转化工作。我们要谨记“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方针,将不安全条件转化为安全条件,必将实现安全行车。
第6篇 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探索实践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管理新方法
九十年代至今,上海城市建设连续保持高强度投入,投资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在几轮城市建设发展中,上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在建设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各级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兄弟省市大力配合支持下,取得一定成绩,总体受控,保持平稳。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这几年,我们不断学习和吸取先进国家经验,结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特点,在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现向大会作简要汇报。
一、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筑市场需求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上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已基本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形成一支高度机动、覆盖全市、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监管队伍。但随着建筑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管理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主要做法:
(一)引入风险机制,培育建筑安全中介机构。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我们根据建设部的统一部署,确定了“行业管理、市场运作、社会中介参与”的保险运作机制,充分运用费率调节机制,改变“重理赔轻预防”的状况,鼓励保险公司聘用安全服务事务所、监理公司等安全服务中介机构,到施工现场进行咨询服务。这类安全预防服务中介机构在业务上接受安监站指导,并定期报告工地安全生产状况,起到了安全监管的信息员、报告员、服务员的作用成为政府安全监管的协同力量。这样一方面增强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力量,强化了过程监督,中小企业安全技术服务也有了保障。同时保险公司预防成本也得到合理开发使用,“业绩效益”两挂钩的激励机制,更促进中介服务到位有效
(二)推行安全监理制度,补充监管力量。从1996年开始,在市政工程领域试行了安全监理制度。2002年,我们又在闵行、虹口区试行安全监理制度,都收到较好效果。尤其是市政工程领域、闵行区实行了安全监理之后,安全事故高发的形势较快地得到了控制。200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推广安全监理制度。要求现场监理人员在监理质量的同时,要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审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督促实施,定期组织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每月向安监站报告工地安全生产情况。这样既补充了现场监督力量,又使得安监站可以根据现场监理定期安全报告,有的放矢地对问题严重的工地进行集中执法整治,提高了监管效能。
(三)建立社会、职工和舆论监督机制。一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我们聘请一些人大、政协委员等社会知名人事担任社会义务督察员,定期组织他们开展检查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二是公开承诺机制。我市部分地区要求施工工地以告示形式,向职工和社会做出遵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承诺,并报监督部门备案,自觉接受职工和社会的监督;三是舆论监督机制。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曝光安全隐患和事故,营造重视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监督管理新模式:一是减低政府行政管理成本,逐步实现监督管理政府归位,企业到位;二是进一步了增强企业风险意识;三是大大激活了企业安全管理内在需求;四是促进和鼓励企业加强管理的积极性;
二、坚持科教兴业方针,探索实现监督管理手段现代化
上海建设工地量大面广,每年高大精深且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占不小比例,监督难度和深度在不断上升,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和监督措施是提高效率、降低事故的有效途径。
(一)探索打造“数字化工地”,提升监管科技含量。一是建立隐患预防预控系统;在部分重大工程和高大精深项目,以及一般项目关键部位中,试点建立了施工现场电脑安全监视指挥系统,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二是实行高危环节“以机代人”监控方式。对进入地下施工或隐蔽施工阶段工程,以及在升降设备运行中,更新传统监督方法,试点采用红外线探头监控监视作业方式实施监督,减少高危领域作业安全事故和监督过程中事故的发生。三是建立全市工地短信群发系统,应对大面积公共安全事故,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
(二)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一是建立了建设工程安全质量计算机申报系统。全市所有项目的申报统一进入计算机系统,达到信息采集及时,办理规程透明,信息共享充分,监管数据准确完整。二是探索建立现场安全监督计算机系统。通过全面采用手持式安全监督信息采集系统(掌上电脑),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督标准一致、查处依据规范、告知文本统一,杜绝行政监督与查处裁量的随意性。
三、紧抓传统监督管理方法不放,安全监督有效有力
近几年,我们在大力探索实践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新模式的同时,正确处理科技创新与传统管理的关系,始终抓住传统的、科学的、以及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不放,在监督机构完善、监管措施改进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等几大领域继续强化建设和引导,为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推进发挥重要作用。
(一)继续大力推进现场管理标准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是全面建立企业安全自控机制的重要基础。通过对现场“人、机、物、料、环”五个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得到有效监控。目前这项工作已向分包作业班组延伸。
(二)安全专项整治不放松。根据季节特点和安全防范重要时期,不间断地对深基坑、脚手架、活动房、升降设备以及电器设备等开展各项安全整治活动,严肃查处违规企业和个人。
(三)建立层次培训制度。一是加强一线工人培训,成立流动安全学校,把安全学校办到建筑工地,试点取得较好的效果,试点企业事故下降趋势明显。2003年下半年,在扩大办学机制上进行改革,实施社会化办学新思路,扩大办学力量,力争全覆盖。并规定从2004年4月开始,未经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培训且考试合格的,不准上岗。现在,这项培训工作正在上海蓬勃开展。二是建立项目经理、安全监督各类从业人员的年度强制培训制度。目前上海已初步经形成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建筑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初步满足了上海建筑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2004年,上海城市建设仍将保持较大的投资规模,建设项目总量呈稳中有升的态势。面对新一轮城市建设发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任重道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以及《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继续努力探索,大胆实践,用“****”重要思想统领安全生产工作,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始终作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握处理好建设与城市安全运行、环境改造、社会稳定的关系。坚持“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兴业”为手段,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建立“预案、预控、预报、预警”长效机制为重点,求真务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管理工作格局。依照“项目抓标准、企业抓许可、监督抓机制”的总体思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破:
(一)调整完善管理体制。按照差别化原则,建立市、区、街道(镇)分级分类安全管理新模式,实现安全生产全覆盖、网格化监督。
(二)研究建立符合上海实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建设参与各方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地。研究安全事故责任分解方法。突出企业责任主体地位,建立以总承包单位为主线的安全责任分解体系,体现“责随事转、责权对等”原则。
(三)实施建设工程从业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探索建立以中介机构评估为主要手段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制度。整合管理资源,探索建立企业资质和安全许可联动管理新机制,研究安全许可纳入“三色通道”管理新途径。
(四)继续探索安全监督市场化社会化运作体制与机制。一是研究建立建设工程领域系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建设单位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本市施工企业职工意外伤害保险、沪外企业职工综合保险的建设工程保险制度体系。在高危领域试点安全信用担保制度。二是构建齐抓共管支撑体系。发挥建筑业管理各部门以及相关协会、学会、检测认证机构、培训机构合力作用,构建法律、信息、技术装备、宣传教育、培训和市场监管等安全生产支撑体系。自觉引入社会监督机制,争取全社会广泛支持。
(五)深化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建立以政府引导为基础、企业自主贯标为主、工程项目为落脚点的现场标准化管理模式。坚持量质并举,提高达标项目覆盖面。完善认证管理办法,提高认证水平。改革安全评优方法。将评优创优融入项目建设始终,变“集中应对”为“常规长效”,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安全常抓不懈。
(六)大力推行安全监理制度。确立安全监理在建设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安全监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实扩大队伍,提高工作质量。完善安全监理规则。明确从项目的监理规划到现场监督全过程的职责任务。用1至2年时间,对监理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监理知识培训。
(七)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预警、预报、预控、预案”机制。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市、区(县)、管理大口和工地相互衔接的建设工程“三级”应急救援预案制度。各区(县)和管理大口应建立工地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制度,防患于未然。
近几年,上海在创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国务院、建设部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与兄弟省市同行先进做法相比,上海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下一步我们要在建设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贯彻“量条例一决定”为契机,以降低伤亡事故,遏止重大事故为基本目标,全面做好2004年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为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7篇 农网改造中安全管理问题的探索
农网改造是指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农网改造工程安全管理指的是与农网改造有关的设计、施工及物资采购供应等环节的安全管理。由于农网改造工程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分散性大、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所以导致了人身伤亡事故的频繁发生。笔者根据本单位和本省具体情况,谈谈在农网改造工程中,搞好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1 重点是落实和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
1.1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做到一级抓一级,一层抓一层。上至各地市电力局长、副局长,下至各县供电局、镇(乡)供电所及作业班组,乃至各岗位、各专业均应有明确的安全职责,要防止由于责任真空而导致的工作推诿。在农网改造工程中,安全责任的不到位通常表现为“中间挂空档,上下两头推”,体现在决策时思想麻痹,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时粗心大意,安全措施不落实;施工时短期行为,只求速度不求质量;验收时放松要求,降低安全标准。
1.2 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分解和量化工作
各级领导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仅仅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第一步。要把责任制落到实处,还要做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基层班组的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健全、分解和量化工作。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的总体目标需要通过基层班组去具体实施。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能光靠发文件、召开会议来贯彻,不能“写在本上,挂在墙上”就算了事。应将责任制进行量化,要具体到每台主变、开关、刀闸、每个继电器、螺丝钉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不留责任上的空档。如果责任都能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每个人的安全思想意识都很强,都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那我们的安全就有了可靠的基础和保证。
1.3 进行责任制的年度考核
责任制的年度考核,实质是对各级安全第一责任者是否责任到位,实行督促和检查。通过严格考核,才能检验出责任者是否按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要求,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否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就变成一纸空文,企业的安全生产就会失控。企业制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后,工作的着力点,应放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上,这是认真抓好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重要环节。
1.4 严肃处理人为责任事故
在农网改造期间,凡发生人身事故和人为责任的设备事故,除了执行“三不放过”,即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以外,还要执行“事故主要责任者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理不放过”,即要认真执行“四不放过”,防止出现要求不严,监督不力,对人为责任事故,特别是领导责任事故查处不力等而造成的恶性循环、事故泛滥现象。
2 关键是明确3个措施和1项纪律
由于农网改造施工任务重,安全隐患多,且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因此正确安全地组织施工,十分重要。要防止触电、高处坠落、倒杆、交通伤害、机械伤害、电杆散堆、碾压、砸伤等实质性安全事故发生,关键是在农网改造工程的施工现场明确3个措施和1项纪律。即农网改造中各项工作都应制订具体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和作业现场中的劳动纪律,且经安监、生技审批,总工批准后才允许开工。
2.1 组织措施
每项工作都要明确从局、工区到班组的各级负责人,以及该项工作技术方面的负责人。对工作转移、终结、验收、恢复送电等步骤应有具体的规定。
2.2 技术措施
对该项工作所涉及的技术要求应作出明确的文字规定,从而使第一线工作人员有针对此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标准和依据。
2.3 安全措施
这是针对具体某项工作、某个地点、某个单位而制订的具体安全措施,它能有效保障职工在施工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4 劳动纪律
所有的措施,最终目的是生产现场管理的安全效应,而这种安全效应,必须依靠职工自觉遵守现场的劳动纪律。所以,在施工组织的同时,要结合现场实际提出相应的劳动纪律要求。
以上3个措施及1项纪律认真做到了,就掌握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
3 根本是把遵章守纪变为自觉行动
总结过去的事故教训,加强职工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才是根本措施。一些事故的发生,有技术性的因素,但往往也有安全思想意识方面的因素。所以要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一方面,要增强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我”不伤人,也不让别人伤“我”;另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避免由于对结构、原理不了解去盲干、蛮干而引发事故。设法将搞好安全生产的压力变为每个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神圣职责,把遵章守纪变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安全生产才能达到长治久安。
农网改造工程工作量大、任务重、人手不够,需向社会招收新人员。对新招收的人员,应进行3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为把好农网改造工程人员的素质关,应重点注意如下问题。
(1) 严格认真施教,教学内容要与实际工作相一致,不能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农网改造影响深远、任务繁重、范围广阔、环境复杂、工作量大、时间紧迫,不能因此而草率办事。对新人员要坚持3级安全教育,培训重点应放在“凡事不怕麻烦,不图省事,事事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上。
(2) 提高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反习惯性违章能力,是培训工作的另一个重点。用活生生的事故案例教育工作人员,务求人人做到: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3) 考试应严格,哪怕考不及格多进行几次辅导,也应让工作人员真正掌握知识,决不能因为人员素质低而放松要求。要坚持素质不高的不录用,因为保证人身安全,最终还是要靠职工自己。避免部分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的人员流入农网改造施工队伍,可有效地控制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4) 教育培训除进行有关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外,还要进行政治思想和优良传统教育,遵纪守法、文明礼貌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等。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写专门针对农网改造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教材。
(5) 对农网改造工程中需招用的临时工,根据“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由各用工单位、部门负安全管理职责。坚持临时工和正式工一样管理,抓临时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使临时工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总之,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上至各级领导,下至每个职工的共同重视。只有在农网改造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将各级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直到班组第一线,真正落实到每个具体操作人,才能保障农网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有效杜绝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陈少伟)
第8篇 高突老化矿井本质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平顶山煤业集团四矿于1958年建成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后经多次技术改造,矿井实际生产能力达到280万吨,是平煤集团主力矿井之一。投产至今,由单一水平生产变为多水平生产,由原来的低瓦斯矿井变为突出矿井,近年来,随着采深的延伸、开采强度的加大,安全生产管理难度日益显现。特别是客观上面临着“三高六难”(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通风难、运输难、提升难、供风难、供水难、行人难),严重制约着安全生产。面对这一现实,平煤集团四矿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积极探索富有四矿特色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以安全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保证、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一通三防”和防突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周期一直保持集团公司生产矿领先水平。特别是2004年以来,百万吨死亡率为零,荣获了河南省煤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被推荐为全国煤炭行业安全思想教育先进集体。具体做法是:
1、以人为本,夯实安全思想基础,构建和谐人文安全环境
大量的事故统计资料表明,85%的事故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贯穿于安全的所有方面。只有人人遵章守纪,才能保证安全。只有人人按章作业,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平煤集团四矿坚持把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做为基础工作来抓,从职工的思想实际入手,扎实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活动,努力实现安全思想人人达标。实际工作中,主要是结合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努力打造安全文化和平安文化,做到了经常性教育常抓不懈、典型性教育警钟常鸣、针对性教育重点突出、主题性教育寓教于乐、情感性教育贴近生活。配套建立了矿对战线、战线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职工的四级安全思想教育包保责任制、安全谈话制度和井下单位职工身心调试网络。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查找安全思想隐患、反三违、反事故”大讨论以及安全演讲、牌板展、知识竞赛等活动,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建立了矿队两级安全教育“三台”(警示台、闪光台、曝光台),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案例教育职工,用身边人、身边事警示职工。组织严重“三违”人员及往年工亡家属组成报告团,深入基层巡回演讲,对职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认真吸取瓦斯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教训,深入开展“一通三防”和防突管理等专题系列教育活动,提高职工防治重大安全事故的思想意识。结合安全工作各个时期不同重点,每季度选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内容鲜明的安全文艺演出和老职工“传经送宝”活动,利用小品、豫剧合唱、快板、三句半等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在井口设立了矿长、党委书记安全嘱语,引导职工珍惜生命,关注安全。通过安全思想教育的深入开展,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三违”现象显著减少,工伤事故率显著下降。
2、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构建和谐人、机、物环境
煤矿安全生产是由若干个生产系统组成的,只有保证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实现安全生产才能有把握。平煤集团四矿从当初年设计能力60万吨到2000年前的180万吨,再到目前的280万吨,产量上可以说上了两个大台阶。但随着产量的跨越式增长,客观上也给生产系统带来诸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井下供水能力不足、压风能力急待提高、通风系统急待优化、地面排矸系统和工业广场改造等工作急待加强。针对这些制约瓶颈问题,去年以来,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进行了一系列井上下生产环节适应性改造,全面改造和优化通风、供水、供电、压风、提升、运输等生产系统,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和职工的工作环境,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基础保证。
3、健全机制,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构建和谐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需要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平煤集团四矿形成了以“四抓四严一追究”为主线的安全管理体系。
一是抓超前,严把安全技术措施关。强化业务保安,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对安全工作中的突出性重点问题、苗头性隐患问题、关键性技术问题、反复性难点问题,超前完善制定防范措施,并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
二是抓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严把安全奖惩考核关。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完善了各级干部和各工种人员安全责任制、职能部门业务保安责任制及相关配套考核办法,与安全奖惩挂钩考核,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尤其是狠抓班组长、区队长和业务保安科室三个环节,进一步明确责任,分级进行安全抵押,加大奖惩和考核力度,依靠机制建设,使安全岗位责任制真正落实到现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减少了事故隐患和零星事故的发生。
三是抓重点和薄弱环节,严把现场管理关。坚持把“一通三防”做为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治理瓦斯就是解放生产力,治好瓦斯就是发展生产力”、“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坚持以瓦斯抽放为根本,以通风为基础,以局部通风为关键,以监测监控为保障,上设备、上措施、上手段,并逐渐由措施型向工程型转变,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大巷修工作力度,搞好通风降阻,满足生产需要。针对顶板管理、巷道贯通、采面安装、搬家等重点工作,强化现场措施的检查和落实,狠抓重大事故防治。
四是抓基础,严把安全质量关。认真组织开展“本质安全质量标准化年”活动,坚持把安全质量达标做为强化安全管理,实现矿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分系统、分专业,定目标、定措施、定规划,确保有提高,创水平。在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突出“本质”这一要求,切实抓好“两基一线”(开掘工程这一前期基础、巷修这一后续基础,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这一主线),做到了点、线、面全面提高,确保安全基础稳固,生产系统优化。
“一追究”就是认真落实安全职责,追究安全责任。对重大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责任者,严格执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责、权、利”相结合,该重奖的重奖,该重罚的重罚,过真的,来实的。通过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认真执行,落实了各级安全责任,促进了安全工作的健康开展。
4、群防群治,夯实安全检查基础,构建和谐齐抓共管环境
不断探索群防群管群治新途径,坚持做到纪检管“党”、行政管“长”、保卫管“防”、团委管“岗”、工会管“网”、女工管“帮”,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女工委、安检科等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做到齐抓共管。在日常工作中,突出四个重点:突出安全薄弱环节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全隐患;突出作业现场的安全动态检查,保证和督促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突出干部作风转变,抓好干部现场安全管理;突出责任心和责任感,狠反“三违”和不规范作业。为确保工作成效,我们建立了群防群管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考核奖罚机制等,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5、以科技为支撑,夯实安全技术管理基础,构建和谐科技兴安环境
近年来,平煤集团四矿坚持“科技兴安”工作思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工作中,一是搞好科技攻关,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如推广保护层开采新方法,有效释放了煤层的瓦斯和压力,实现了安全高效回采。针对巷道压力大,变形速度快的问题,与湖南科技大学共同合作,积极探索深部围岩支护新方法,保证了安全运输和通风。二是以实施“人才兴安”战略为带动,构建安全管理技术人才支持平台。采取倾斜政策积极吸纳引进专业人才,并在内部建立了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安全管理人员三个人才库。结合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专业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努力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三是全面开展安全岗位达标活动,全员全过程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现场应变能力。
总之,煤矿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矿情并采取对应的措施和办法,才能确保矿井实现长治久安。我们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初步摸索出了一条高突老化矿井本质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安全绩效比较显著,保证了企业安全工作实现了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第9篇 高瓦斯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从屯兰矿难探索高瓦斯煤矿安全管理之路
山西在“十一五”期间布局了很多大的发展思路,但是发展进程屡次被爆发的严重矿难打断,痼疾难除的矿难已经成为山西发展一个重要的牵制因素。纵观每一起矿难前后,各级政府采取的措施和制定的制度,不可谓不严,不可谓不细,不可谓不实。特别是在2008年底又专门制订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山西省安全生产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山西省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制度》、《山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8项制度以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两节两会期间各级人民政府也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作为高瓦斯矿井,屯兰矿在安全措施,尤其是瓦斯治理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屯兰矿,井下原煤全部封闭输送,不露天、不落地,百分之百入洗,煤泥、煤矸石等选煤的副产品也被输送到古交发电厂循环利用。在世界上首家将“大断面支护”用于煤矿开采,这一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让屯兰矿最引以为荣的,是自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纪录,不少兄弟矿井都曾前来“取经”。下井矿工每天都要接受安全培训,每次下井都要进行安全检查。该矿还安装了全套瓦斯监测系统,爆炸发生前,瓦斯监测系统显示完全正常,爆炸发生后,每名下井矿工都配备的自救器帮助许多矿工走过长长的井下巷道,逃出死神的魔爪。这次事故充分告诉我们,高投入不等于绝对安全,设备、人员、管理一步不到位,就可能酿成大祸!获救矿工宋海俊对记者说:“想不到大矿也会出事。”不仅改变了许多人“大矿安全、小矿危险”的看法。而且也为我们搞好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找到了主攻的方向。赵铁锤说,山西省委、省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全省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这次屯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反映出国有大矿安全生产存在重大漏洞。“虽然近年来大矿的管理水平、生产水平大大提升,但不等于百分之百安全,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大矿,容易出现思想麻痹。”这才是高瓦斯矿井事故不断的主要原因。与兄弟省相比,我省煤矿企业,特别是高瓦斯煤矿的安全基础相对薄弱。因此,省政府决定从3月1日起对省内国有、集体矿进行为期一年的安全专项治理。当前,我们主要工作应该是:进一步转变思想、苦练内功,狠抓关键、打牢基础,把上级各项政策、文件规定逐条落实到现场,落实到每一个职工。
一、打牢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的基础
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总体水平,切实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绝不能让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真正从思想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两个方面逐步提高职工的总体素质水平。从屯兰瓦斯爆炸事故反映出存在通风管理不到位,瓦斯治理不彻底,现场管理不严格,安全措施不落实等4个问题中,以及历次的重特大安全事故中分析,最本质的问题应该是干部职工的总体素质不高,在现场的安全管理上,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才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惨剧发生。只有让广大煤矿干部职工端正思想、转变观念,确实掌握发生事故的原因、规律,吸取事故教训,杜绝“三违”现象,才能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煤矿安全生产要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要以矿工的生命为本。才是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和体现。有的地市为了确保两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对所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企业全部责令停产整顿。停产是停了,可是,整顿工作却只是落在文件和报告上。有不少单位,把这一段时间白白浪费。他们不是通过停产整顿,来进一步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而是打小算盘,算经济账,将职工一放(假)了之。虽然,也有部分单位组织职工进行全员脱产培训,但是,其教育、培训方法之简单、培训形式之枯燥,是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充其量就是完成了全员培训的过程,为应付上级检查完善了一项资料而已。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主管部门不妨将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的监督检查工作列为一项长期考核的内容,督促企业认真履行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责任,使企业不仅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更要对教育培训的效果负责,彻底避免流于形式的全员脱产培训,根本转变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观念,有效提高整个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步一个脚印,打好“两型三化”矿井建设的基础。
二、安全管理也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安全投入中,不仅要抓住硬件投入,更要抓好软件建设。“一流设备难奏效,瓦斯防治功在外。”人们一味强调瓦斯监测系统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设施建设。在不少地方,一个开采技术很落后、安全基础设施很薄弱的小煤矿,只要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到安全检查组检查时,安全生产这个分数就加上了。“就像一个摇摇欲坠的茅草屋,基础就很不牢靠,但人们只关心屋子里有电视没有,有空调没有,装修了没有。人们只注意形式的东西,却忽视了最基础的东西。”国有煤矿系统资深安全救援专家、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大同曾如是说。监测系统只有报警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瓦斯问题,关键还是要依靠通风系统来稀释瓦斯。丁大同分析了同煤集团过去发生的瓦斯事故,发现这些事故都与通风系统有关。通风系统不合理、不稳定,引起工作区域微风或无风,煤体释放的瓦斯得不到有效、及时的稀释,待瓦斯积聚到一定浓度,事故就不可避免。瓦斯事故的共性原因就是通风系统出了问题。而通风系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从硬件上讲,许多发生事故的煤矿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是到位的,也是有效的,但是由于缺少 “安全文化”这一软件对策和措施,才导致重大事故屡屡发生。国内外的事故控制实践证明,软对策往往比硬技术更为有效,而“安全文化”正是软对策的一种。联合国倡导安全减灾的文化思考,就是要在全球开展以“预防文化为主”的防灾减灾工作。这说明,“安全文化”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最持久因素。
在全国先后涌现出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安全先进典型。比如:山东新汶矿业集团鄂庄矿实现安全生产13周年,枣庄矿业集团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准南矿业集团的瓦斯治理,特别是“瓦斯不治、决无宁日”的口号,使他们一举甩掉瓦斯治理工作的落后帽子。神华集团百万吨死亡率,已列入世界先进行列。宁煤集团灵新煤矿,实现了安全生产10周年。安全文化的理念作用在这些矿井中得到充分显现,煤矿的安全形势逐步好转,安全形象逐步得到改观,“煤矿可以做到不死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体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决心。这些单位安全工作成功之处在于他们都有一套与众不同、富有特色、切合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归纳起来其核心就是安全文化。大量违章行为都不是职工故意,而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造成的。过去认为人的安全素质仅仅是意识,知识和技能,没有正视人的文化和素养。从上到下,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去推动安全生产,缺少文化思考。安全管理缺少灵魂性,使得在安全管理上总是停留在贯彻规程、落实制度循环上。没有上升到“人本管理”理念管理的境界,没有建立为员工认识、认知、认同并接受的安全文化核心价值,来激发出安全文化的强韧生命力与持久动力。要保证人的行为的安全,更好地预防事故发生,达到安全文化生产的目的。就需要提升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建立以“人”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新对策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努力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进而提升到“我会安全”、“我能安全”高层境界。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时时处处常抓不懈和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要从四个方面持续不断开展工作。第一,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必须紧紧围绕安全管理这个中心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事后补救型向超前预防型转变。二是由被动防守型向主动出击型转变。三是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通过责任、权利、利益对称型管理,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管理,互动性管理,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考核力度。四是由他律性向自律性转变。依靠竞争上岗和奖惩激励等机制的建设推动职工自控行为的完善和安全自控型的班组建设。第二,突出刚性管理、解决好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难题。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地质条件的多变性和不可预见性。决定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同时、煤矿员工队伍构成复杂、整体水平和素质相对较低,决定了煤矿安全管理中必须坚持刚性制度管理为主。在严的方式方法上,要严之有据、严之有度、严之有情、严之有续。在严的对象上要抓点、抓线、抓面。一是严在班子上。二是严在制度执行。三是严在全面质量管理上。把好工程质量关、抓好质量标准化建设,严在工程质量标准,坚持从制度上、机制上强化职工标准化作业意识和管理人员责任心。第三,抓好安全技术业务培训、解决好“干不好、不会干”的难题。抓好安全工作,练好基本功,员工队伍的素质是关键,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第四,安全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 首先要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对安全工作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我们在考虑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以更深刻的安全理念,以更科学的工作方法,以更严谨的工作作风来抓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一要牢固确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与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珍爱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的文化,要突破就安全抓安全的传统思维,从人本思想入手实施管理,真正确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始终把员工的人身安全、切身利益作为头等大事来认识、来对待,使员工时时刻刻感受到企业的呵护、组织的关爱。有了这种理念和和谐氛围,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广大员工的创业热情和铸造昂扬向上的团队精神。二要牢固树立“安全即效益”的理念。安全是经济效益的基础,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企业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但不以忽略或轻视安全生产为代价。只有施工生产安全了,才能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信誉损失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才能让员工在人身安全有保障的最佳状态下发挥最佳工作效率,企业才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要牢固树立有诺必践的理念。世界大型跨国公司的创业历程,无不是依靠一流的产品质量、可靠的安全保障、良好的社会信誉、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跨越的。作为我们施工企业,在安全理念上要借鉴德国人对待安全规范循规蹈矩,执行制度毫不含糊的人文态度,凡对社会、对业主做出的安全承诺,都要不折不扣、毫不含糊地去践行、去兑现。 其次,要机制创新。柔性的文化力需要刚性的机制来承载和释放,要大力实施安全目标、责任、奖惩等机制创新。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建立并完善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机制和规章制度体系,包括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安全目标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配套的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机制、安全健康环境体系、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安全监督体系等,为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障。二要明晰安全责任。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各项管理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最根本的是责任管理,没有责任管理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切实构建起了行政领导负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目标同一、同频共振以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并通过逐级签定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对总体目标实行层层分解,明晰各级责任,广泛开展“安康杯”劳动竞赛等,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从而确保了企业安全责任目标的实现,三要强化激励约束。完善责任机制的关键环节,就是强化有利于责任执行的激励约束。奖罚分明能够规范人的行为、遏止不良习惯。在安全生产中,对工作出色、成效突出的实施大力激励,开展“安全杯”评比表彰,以激发各级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而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履行职责不认真,规章制度不落实,造成严重影响和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则进行了严格问责、认真追究,从而确保了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和执行。 三是手段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建筑施工企业承担的高、精、尖项目越来越多,技术标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要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必须实施手段创新。一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特别是通过开发、吸收和利用实用技术、先进工艺工法以及精心编制和改进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来确保施工安全。二要进行装备更新。在做好安全工作基础防护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装备为安全工作保驾护航。三要拓展活动载体。搭建党员干部带头、全员参与、重在现场的安全文化平台,突出广大职工群众在安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安全管理实现了从事后被动应对到遵循安全规律进行超前预防的转变,实现了从专业管理到全员管理、自上而下管理到自下而上管理的转变,实现了由单纯依靠刚性制度约束到重视人的安全素质的转变,实现了安全管理由物化管理向安全文化管理的转变。四是实践创新。培育安全文化,关键在于实践。一要规范管理行为。各级领导干部要看重责任,带头倡导、引领和践行安全文化理念,养成科学组织,法治管理,凡事都严格按照法规制度办事的习惯,逐步实现安全工作的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坚决杜绝想当然、瞎指挥的事情发生。二要规范操作行为。实践证明,凡发生的大小安全事故,除自然灾害外,基本上都是违反规程人为造成的。因此,要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环境等实际,制定科学严谨的安全岗位标准,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做到事事有标准、工作按标准、检查依标准,奖惩照标准,坚决杜绝违规操作、违章作业的现象发生。三要营造良好氛围。安全文化既是管理者文化,也是一种群体文化,它离不开管理者的身体力行,更离不开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与坚决贯彻落实。要在全体职工中唱响安全歌,开展“我的身边无事故”活动,实施安全培训,选树典型引路等有效形式,在全体员工中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文化理念引导和塑造,使保安全成为广大员工的共同追求与岗位的自觉实践,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形成了人人替安全着想,人人对安全负责、人人为安全努力的局面。不断提高职工岗位作业技能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有序、发展提供基本保证。
三、煤矿监管体制也要变
要从“大矿安全、小矿危险”、 “想不到大矿也会出事”等揪心的总结中进一步分析真正的原因。“大矿安全、小矿危险”,是煤矿职工从无数次工亡事故中总结出来的朴素的实践经验。说明“大矿”已经在安全生产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且,在安全装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可以为职工的生命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而“想不到大矿也会出事”则说明了仍有不少的煤矿企业在摆空架子、唱“空城计”,以应付来自各级人民政府、各个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而对真正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却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整改,才导致矿难事件不断发生。一群被称为“安全意识差、综合素质低”的煤矿工人尚且能够在经历一番生死考验后,认识到“想不到大矿也会出事”,作为专职负责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的各级政府部门,部分厅级官员“欲哭无泪,欲言无语”还要持续多久呢?为什么迟迟没有见其具体行动呢?痛定思痛,在山西有许多地方煤矿企业在“两节两会”期间是要被强令停产整顿的,这样的做法虽然也能够收到一定的管理效果,但是,无论从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一个方面来看,都是不科学、不合理。这种“开开停停”的工作模式,恰恰是煤矿安全的大忌。在能源需求的推动下,就会有大量的煤矿在复产后要开足马力生产,以保证煤炭供应。全年四个季度的计划目标任务,要在三个季度内完成,如何能够做到不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这种情况延续下去危害比较大,甚至会导致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国家安监总局前任局长李毅中一语直指要害。因此,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是否也要反思一下,从监管的方法方式上进一步拓展“全面实施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战略,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本质安全的理念,发展经济是政绩、抓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理念”从思想观念、规章制度到日常监管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追根求源、标本兼顾,真正做到整顿思想、整改隐患、整顿企业、整顿秩序,以达到彻底治理的目的。
“前车之鉴”,不应该只是矿难事故报告的最后总结,而应该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起点,让我们大家一起深刻地吸取教训,真正地转变思想观念,跟上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全面贯彻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针对煤矿各大系统存在的问题,从管理制度到应急预案,从矿井停产整顿到对职工的违章帮教,方方面面,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不断提高煤矿预防灾害、抵御灾害的能力。未雨绸缪,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搞好安全生产、推进安全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第10篇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介绍及分析探索
随着集团升特以来,集团对现场安全文明管理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对广大职工进行了全方位的安全培训考核。制定并细化了安全文明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制度更具人性化,更好的服务于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但是,经过近两个月的实施,发展很多工地,安全隐患依然较多,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根据本项目实际,结合集团相关安全制度规定。项目部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整改和落实,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一、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
一是进一步强化项目部管理人员的“我要安全”的主观意识,通过示范,带头效应,奖惩等方法使项目部管理人员主动的,有意识的去自觉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二是加强项目部与配属队伍的联系沟通,做好班前,班中,班后的安全文明教育培训工作,鼓励项目部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一对一教育,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手把手,面对面指导,进一步增强配属队伍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主动安全意识。三是规范项目部安全自检制度,加强项目部巡检与配属队伍自检相结合制度,定期定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力争做到施工现场无隐患。四是针对当前配属队伍工作人员现状,加强配属队伍管理教育的同时,通过鼓励,诱导,奖惩等措施提高配属队伍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主动安全意识,争取让施工人员做到“我想安全,我要安全,我去安全”工作境界。
二、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程,做到全方位全时域安全生产,不留死角。
根据集团及分公司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程,结合项目部施工现场实际,进一步制定并规范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规定,力争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一是根据现场情况认真组织重大危险源分析,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实施细则,做到一对一排查,一对一管理。二是根据现场危险源分析及隐患排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各种危险源风险控制规程及操作方法,并定期组织培训,进行手把手教学,做好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细化定期检查,巡检,自检制度,加强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现场配合协作,坚决杜绝“交班”现象的出现,做到人人管安全,人人心里有安全。四是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及风险分析交流会,鼓励广大施工管理人员踊跃发言,集思广益,共同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献言献策,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文明管理意识。
三、进一步明确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落实坚决。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在工程建设施工当中是重中之重,没有安全,任何事都无从谈起,根据集团及分公司的指示安排,在做好鼓励、教育、培训的同时,制定采取强有力的奖惩制度也是十分的必要。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通过有效的奖惩手段去管理、约束、警示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也是非常的必要。目前,项目部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有力的奖惩实施手段,赏罚不清,执行不严,造成了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成了鸡肋。落实奖惩制度一是要做好现场管理人员及配属队伍的思想工作,通过制度解释,奖惩公开,量化合理等方式让全体现成施工管理人员自觉的接受执行,二是积极鼓励监察举报制度,促使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相互监督,协作规范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施工行为。三是加强沟通,使现场全部人员通晓安全管理奖惩方法,和量化标准,做到以奖罚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从源头上杜绝重施工、轻安全的思想冒头。从思想上增强广大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目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结合集团及分公司的安排部署,项目部积极分析排查安全隐患,加强项目部人员及配属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严格落实现场巡检、自检、奖惩制度,鼓励管理人员及配属队伍积极主动的进行安全隐患分析排查,自觉的在安全环境下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11篇 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
建筑施工行业因其作业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伤亡事故多而成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行业之一。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建筑行业的人数仅次于交通、煤矿等行业,而其中因管理松懈、违章作业引发的伤亡事故超过60%.因此,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引起建设者的高度重视,并要下大力气切实抓出成效。今年以来,我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深入开展以“保泰山、争鲁班,作业现场标准化、安全生产无事故”为目标的平安创建活动,在工程建设施工的全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先后被评为县级安全施工示范工地,并被推荐为市级标准化示范工地。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门坎滩是我司负责建设的重点工程。
该项工程工期时间短、质量要求高,如何确保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是我们的重点工作目标之一。为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参建各方的积极性,从工程立项开始,我们就注重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安全生产发挥了坚实有效的基础性作用。抓好四支队伍,夯实安全基础。一是成立了专业、精干的项目部,具体负责工程的筹建工作。二是公开招标具有甲级资质的重庆万州三峡研究院设计,为实现包括建筑安全在内的各项目标提供了基础性保障。三是公开招标具有一级资质的本市建筑龙头企业进行工程施工,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支队伍。四是公开招标具有甲级资质的市宏禹监理公司,组成了强有力的监理项目部,负责工程施工的全程监理工作。项目部牵头,协调设计、施工、监理三方,加强监管调度,为整个工程建设包括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建立安全机构,健全安全体系。项目开工前,我们即组织基建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主体行为及职责做出明确要求,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健全安全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保障安全资金足额投入,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同时,强化责任追究,建立起层层负责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工程施工单位将安全目标分解到各专业、各岗位,做到责任到人、细化到位,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严格操作规程,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并建立起安全隐患排查及责任追究制度,努力为建筑工人创建良好的作业环境。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一方面,高危险的作业环境造成了不安全的工作状态。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场地局限大等不利因素,加之建筑工具、原料物品体积庞大,一旦发生事故,个人之力往往难以抗拒。另一方面素质参差不齐的人员队伍增加了不安全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个别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安全管理技术素质相对较差。更重要的是,建筑工地从业人员许多是农民工,缺少系统的操作技能训练,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不足等。因此,我们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坚持常抓不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教育,强化培训,努力实现安全教育的“制度化”、“通俗化”和“人性化”。一是安全教育制度化。工程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现场施工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做到安全知识不知晓不进场、安全操作不达标不上岗,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
二是安全教育通俗化。针对建筑工人整体文化程度偏低的实际,多采取观看安全知识宣传片、施工现场讲解、安全操作实际演示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并多次组织开展了“安全建设月”、“百日安全竞赛”、“安全、质量演讲比赛”等活动,做到警钟长鸣,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三是安全警示教育人性化。在施工现场作业区设置了安全警示镜和安全防护用品配备、佩戴示意图,并有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纠正。在工地显眼处张贴“工地是个大家庭,工友合力保太平”、“一人平安,全家幸福”等既有哲理,又富人性化的安全警示标语,从工人的内心深处激发安全生产意识。通过深入扎实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使建筑施工人员真正做到牢记安全宗旨,坚守安全纪律,落实安全措施,实现安全操作,防微杜渐,持之以恒,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三、实施目标管理,抓好重点环节安全生产门坎滩是市重点工程。
我们在监督管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起点立项,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建设,努力将门坎滩建设成样板工程、建筑质量管理的市优工程、安全生产的示范工程。特别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我们坚持实施目标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突出重点环节,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行“每周办公例会”制度,现场协调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每周二上午,基建科主持召开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负责人及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参加的工地现场办公会议。会议的重点,是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确定解决方案,提出下步建设施工意见。特别是建筑安全问题,每次例会都作为专题进行研究,认真查找隐患,切实纠正存在的安全问题。
(二)精心编制安全方案,严格审核落实。实行分级负责、责任追究的管理方式,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贯穿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对每一次阶段施工,都制定具体的安全方案。如《脚手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模板安全施工措施》、《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等重点施工安全方案,对涉及结构安全的部位进行精确计算,经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由专职安全员监督实施,确保安全管理责任层层落实。
(三)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的安全生产。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外墙作业等重点阶段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对危险因素较多的基坑开挖、桩基施工、起重设备安装、外墙干挂、幕墙施工等重点施工阶段,我们组织参建各方技术负责人精心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并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狠抓了具体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通过对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真正做到“设计方案体现安全、工作环境保障安全、作业人员注意安全、施工过程确保安全”,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2007年7月,市水利局、集团公司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议,在市属公司推广我司建设的管理经验。
四、创建“示范工地”,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我们坚持自我加压,积极争取成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工作的试点单位,通过采取目标确定、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安全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一是工作环境秩序化。按照《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要求,对工地现场的施工围挡、场容场貌、临建设施、卫生管理等实行高标准建设和管理。所有临建设施全部建成具有保温、安全、美观性能的装配式彩钢活动房,围挡墙采用彩钢板加固,施工场地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使施工现场整齐划一,规范有序,改善了工人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安全系数。
二是安全管理规范化。为确保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全过程、全方位监控,我们在工地全面推行建筑安全“从零工作法”。管理人员每天按照“布置、检查、整改、验收、总结”的封闭链式程序进行安全管理,项目经理、安全员、监理工程师等有关人员每天记录“从零工作法”日志,及时消除隐患,改进工作,确保安全管理“零”缺陷、安全防护“零”隐患、安全生产“零”事故。
三是安全监控数字化。我们积极推广使用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要求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在施工现场配备计算机,将现场的安全生产、工程监理、队伍管理等情况,及时、完整、真实地记录在案,并与主管部门联接,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效能。在主楼塔吊上方安装了摄像机,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并与市监控中心联网,使主管部门、施工方、监理方对现场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不间断、全方位监控,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和改进,我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行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得到了各级建筑安全管理部门的好评,上级主管部门多次组织现场经验介绍,并在全市进行了推广。建筑施工安全是建筑业的生命线,关系到广大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建筑安全管理必须切实从讲大局、保稳定,心系群众的高度出发,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切实把“安全第一”的建设理念落到实处,不仅要确保建设一流的优质工程,更要注重建设一流的平安工程。
第12篇 积极探索矿区铁路安全管理新模式
义煤集团公司铁路运输处地处豫西丘陵山地,横跨宜阳、新安、义马、渑池三县一市。管辖线路总长89.7公里。担负着义煤集团公司50%以上外运任务。由于铁路专用线穿山爬坡,越村过镇,且与交通繁忙的310国道两处交叉,不安全隐患多,安全管理难度大。因此,安全一直是铁运处的天字号工程。长期以来,义煤集团铁运处以安全为主线,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大胆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使安全运输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效益显著增强。连续六年被集团公司命名为双文明单位,被三门峡市评为市级文明单位,被河南省命名为煤炭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被原国家煤炭工业局评为全国煤炭行业质量标准化铁路运输处。
一、建章立制,强化措施,建立起矿区铁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义煤集团铁运处组建于1989年,组建之初,安全管理仍然沿袭旧的管理方法和模式。2003年领导班子经过深入研究,一致认为,要使运输安全有大的改观,就必须建立起系统的规章制度,建立起科学的作业规程,打破旧的管理模式,逐步探索出一套新形势下适应矿区铁路运输需要的新模式。
1.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组建三级安全监控网络。思想明确以后,我们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南下北上,取经求教,并结合我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完善的规章制度148条,车、机、工、电都制定了详细的作业规程和技术标准,逐步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安全监控体系、安全检查体系、安全技术培训体系和安全信息反馈体系等四大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完善以后,我们又抽出技术骨干,培训了一批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加上青年安全监督岗员和群众安全网员,目前这支队伍已经达到50余人,占职212,沫数的10%以上,这些人员遍布处、段、站点、班组各个生产现场,覆盖面达100%,初步形成了立体的三级安全管理监控网。
2.明确安全目标,强化责任意识。每年我们都以安全一号文的形式,制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并且将目标细化量化,分解到各个月份和各个生产单位,平时以安全大检查、安全抽查和自查、安全互查等形式进行严格检查,严格考核,严格奖罚。为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1998年我们制定了《铁运处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条例》,2003年又制定了《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事故追查分析制度》、《行车事故调查及处理规则》,并且全员逐级签订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处长与集团公司签定责任书,并向集团公司负责,段长与处长签,班组长与段长签,个人与班组长签,逐级负责,并实行了个人自保,班组成员互保,班组间联保制度。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以后,各级责任人都成了安全第一责任者,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自我约束力大大提高,在工作中普遍做到了四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履行职责到位,措施执行到位,监督整改到位。各级领导变过去的“要我管”为“我要管”,职工们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3.奖罚并重,重拳出击反“三违”。制定了《三牌一卡处罚办法》,“三牌”即:红牌、黄牌、白牌处罚,“一卡”就是警告卡。其中红牌规定了7项违章条款,处罚最重,直至开除公职;接下来的处罚依次是黄牌、白牌,黄牌规定了97项违规条款,白牌规定了86项违规条款,警告卡适用于一般性违章,情节较轻。《三牌一卡处罚办法》的规定,有效量化安全目标、安全责任。作为处罚的执行者,机关各科室和中层干部都分配了“三牌一卡”指标,为了把牌发到违章人员手中,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跟班、添乘和现场检查的次数增多了,违章违纪泛滥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同时这个办法与安全效益工资相结合,将职工工资与安全挂起钩来,奖罚并重,用经济杠杆激发广大职工的安全自律意识,效果非常显著。在职工中呈现出“三多”、“三少”的新局面,即职工学《规程》、学《条例》的多了,“马虎”、“凑合”的少了;遵章守纪的多了,违章违纪的少了;说安全话、干安全活的多了,各类事故减少了。
二、规范管理,强化达标,夯实安全基础,提高运输水平
近几年来,我们以“规范管理,强化达标”为主线,以保证行车安全为目的,强化职工培训,加强现场管理,提高质量标准化水平,为安全运输打下了坚实基础。
1.强化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快高素质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步伐,积极改变内部环境和外部形象,吸引铁路行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逐步解决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同时还一直把职工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全处安全运输水平的重要途径,抓紧抓好。做到了近期有目标,长期有规划,年度有计划,每季有安排。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培训。做好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并选送业务骨干和青年技术人才进行铁路运输知识专业培训,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储备了动力。
2.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专门下发了《关于在铁运处范围内开展作风纪律整顿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铁运处机关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的有关规定》,同时建立了签到制度和不安全隐患巡查登记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安全责任制,建立起了联系点制度和包保制度,做到了分工负责,明确目标,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关口前移,靠前指挥,坚持了“四亲自,四必开”,强化了安全现场管理,解决了实际问题。领导干部长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和夜查制度。同时坚持开好每月一次处长办公会和处长扩大办公会,每周一次的安全运输办公会和每天早晨的安全调度会,及时通报安全情况,做好信息汇总和各种问题的研究处理工作。
3.加强安全监督检查,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在安全监督管理上,实行党、政、工、团、纪、检、保七条线管理,多管齐下,共抓安全。完善了班组长职能转变,实现了安全工作“四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四群”(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管理。安全管理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了一个完整闭合的管理体系。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制度落实,要害部位做到有专人管理,有措施,有制度和有人员的四落实。安全检查形成制度,坚持了每月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和每周安全检查,同时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自查、互查、夜查和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不安隐患要求及时整改,凡检查不到位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加大安全投入,近两年累计投资100余万元,先后对庙头道口、耿村站场信号系统进行了改造,各段都逐步建立了一批样板线路、样板工区和样板车站,继续保持了全国行业质量标准化水平不降低。
三、选准载体,加强宣传,强化安全文化和环境建设,为安全运输营造良好氛围
长期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环境建设,可以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输氛围,有利于企业安全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加强了安全文化和安全环境建设,对安全运输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选准栽体,开展各项活动,有效促进安全运输。在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环境建设中,选准了符合我处实际的“六好区队”建设、“五好班组”建设和“青年文明号”创建等活动,以此为载体,将这些活动全面铺开,深入推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六好区队”活动开展以来,有效地和安全运输相结合,制定了《铁运处六好区队建设考核细则》,并且每季度都组织检查,对安全运输、经营管理和运输效率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每年根据不同时期的安全运输工作特点,积极组织阶段性的专项治理和竞赛活动,做到了“季度有活动,月月有重点”,加大了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安全运输。
2.哭出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安些宣传力度。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运输中的作用。首先,发挥典型引路,先进带头作用。每年我们都对安全运输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树立一批典型,号召全处职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精神,学习他们遵章守纪行为。其次,发挥广大党员在安全运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广大职工和党员中开展了“我为党旗添光彩,我为安全做贡献”、“党员无违章,身边无事故活动,带动全处职工共同搞好安全运输。第三,强化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利用全处大会、干部会、职工大会、班组会,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指令和法规,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3.外树形象,内强素质,营造良好的运输环境。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仍狠抓了内部环境治理,对站场路面进行了硬化,植草种树,先后创建了一批“文明车站”、“文明工区”和“青年文明号”机车。在职工中开展了争创“文明家庭”,争当“文明户’’活动和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使广大职工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环境变了,心情变了,职工安全观念也大为转变,一个说安全话,干安全活现象已蔚然成风。路风建设是铁路运输企业对外的窗口。从树立企业形象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视,处纪委根据有关规定,严抓细管,对违规违纪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近年来“吃、拿、卡、要”现象基本杜绝,维护了我处良好的外部形象。我们还积极走访用户,征求用户意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开拓了外部市场,创出了义煤集团公司铁运处的服务品牌。
第13篇 从管理理念中探索安全管理新方法
泰州供电公司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紧密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积极引导职工学有所思,思有所行。通过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寻找对策,检验效果,持续改进,闭环管理。探索出一条打造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长周期的新方法,营造出职工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木桶定律”中探索安全教育新思路
“木桶定律”来源于一个很简单的自然现象。一桶水的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移高才能盛满水,如果有一块木板不移高,那桶水不可能是满的,要想增加木桶的容量,只有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因为比最低木板的所有木板高出的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根据“木桶定律”,决定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不是能力最强的人,而是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人。依照“木桶定律”,该公司在开展全员安全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安全教育新思路,将一线工人和新进大学生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扬“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安全理念,使新员工明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道理。公司规定班组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必须雷打不动,由部门根据季节变化、生产情况确定教育内容。大学生进公司第一课就是安全教育,凡《安规》考试不达100分不能上岗,使其在工作之初就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让新进人员和年青工人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在实际工作依靠老师傅的言传身教,加速提高生产一线新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水平,并进而促进公司安全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
从“破窗理论”中探索安全管理新举措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一项试验。他找了一辆汽车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摆在那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在此基础上,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借鉴“破窗理论”,该公司总经理姜志军认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安全生产工作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有些违章者心存侥幸,如不及时禁止,看惯了、干惯了,最终酿成事故也就不可避免了。企业目前并不缺少安全规章制度和作业规范,缺少的是没有把每一个细节克隆到规章制度中去。因此,公司十分重视对现场违章行为以及未遂事故的查处,组建了市、县两级安全督察队,专职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努力以认真的检查、严肃的考核,将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生产人员“恶小而为之”心态的形成,2008年共查处各类违章行为40余起,处罚责任人员32名。针对部分职工平时存在的“小疏忽、小过错、小违章”,公司组织员工自我排查,小题大做,并将这些违章现象带来的后果制作成漫画,巡回展览,印制成小册子,使职工看到很小的一次违章都可能带来令人悔恨终生的后果,从而明白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另外,为使员工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心,养成自觉将日常工作与安全标准相结合的良好习惯,公司还采取各种有效载体,逐步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如:利用“黑匣子”(小型录音机),对操作、调度、开收工会进行全程录音,强化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坚持利用小广播,每天早上工作前,对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提醒,以充满人情味的的安全警示,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在职工家属中开展“十叮嘱”活动,让职工家属常念安全经、常吹安全风,构筑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
从“路径依赖”中探索安全文化新内涵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路径依赖”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它强调的是惯性的力量能把人们带入思维定势的死角,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制度,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把这个制度不断“自我强化,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经济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并在笼中挂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想伸手去拿,就用高压水枪狠狠的教训笼中所有的猴子,直到最后没有一只猴子敢动手了。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里的一只猴子。当新来的猴子看到了挂着的香蕉,于是伸手去取。结果原来的4只猴儿代替人执行了对这个新来的猴子的惩罚任务,试验人员继续这样不断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枪惩罚的猴子换出来,最后笼子里中的猴子全是新猴子,但再没有一只敢去碰香蕉。从这个实验中人们看到了路径依赖存在的可怕与不合理。猴子天性爱吃香蕉,可是出现一个“不许拿香蕉”的规矩后,谁都不可以触犯,否则就会遭到众怒。这一违背猴子天性的规矩居然能够让猴子自觉遵守。
借鉴“路径依赖”,该公司在“路径选择”上下功夫,以加强制度路径和激励路径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十八项反措”,大张旗鼓宣传安全生产法规,按照《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安全监督工作规定》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安全监督,严肃责任追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做到安全生产奖惩分明、以责论处。实行了行政一把手定期安全问责制、述职制、事故责任单位“说清楚”制,并坚持将安全目标、安全业绩列入公司年度综合责任制考核中,将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挂钩,从机制上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落实,为安全目标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利用路径依赖的威慑力,该公司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突出了以安全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安全保证体系的作用,努力构筑“四清”(清晰责任界面、清理管理流程、清通反馈渠道、清楚责任铸就)安全管理模式,践行闭环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立体防护闭环管理机制”,做到安全生产有据可查、有章可循,进一步促进了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的形成。
从“狭管效应”中探索安全活动新效果
“狭管效应”出自气象常知。所谓“狭管效应”就是由于城市高层建筑间距极小,大风迎面吹来后无法顺畅通过,只能聚集在很小的空间内,气象部门测试显示,在城市刮起六七级大风时,“狭管效应”能使通过高楼之间的瞬间风力达到12级,“身单体薄”的广告牌和一些院墙很难抵御。“狭管效应”的威力大小,与一个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间距、建筑物的位置有着密切关联。高层建筑物越多、体积越大、间距越近,出现“狭管效应”的机会越大,反之则越小。运用“狭管效应”该公司每年都要根据春、夏、秋、冬四季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和公司的安全生产实际,有重点的开展四次“地毯式”安全大检查。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检查分别由公司领导带队,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职参加,通过深入基层、班组、现场,对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进行查、看、问,对各缺陷整改情况的回头看、对单位安全基础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考评。同时要求各单位事前做好迎检工作,事后要举一反三,深入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设备隐患,抓好日常管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限期整改工作,超前防范各种不安全现象的发生,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实现安全生产的闭环管理。
从“风筝理论”中探索安全生产新局面
“风筝理论”告诉我们,在放风筝时,只要你手中的线不断掉,不管风筝飞多高、多远,它都在你的控制范围内,不会飞掉;但是你如果手里的线挣脱了、断掉了,那它就会离你而去,或消失天际,或栽跌下来。同样的道理,作为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如同放风筝,永远面临风险与挑战,要实现安全生产的持续发展,保持稳定局面,企业手中也要有根线。那么,这是根什么线?总结多年电力安全生产的经验,该公司领导认为,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永恒的主线,只要牢牢抓住“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条主线,安全生产的过程就像放风筝一样,既放得开、飞得远,又能稳得住、收得回,使其始终可控在控。为此,多年来该公司始终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每年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为核心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使公司内每个岗位都有了明确的安全职责,并结合公司实际和岗位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修改,防止出现安全管理中的漏洞和真空。对每年的安全工作目标和任务,各单位和班组结合工作实际,按三级控制原则,进行了层层分解和细化,制定了具体的保证措施,做到了责任明确、各负其责,有效地避免了安全生产中责任不清相互扯皮的现象。坚持定期检查各级人员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促使每个人真正感受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促使他们真正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本单位安全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上,放在对安全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上,放在对安全工作的投入上,放在完成安全目标的工作上,从而形成一级对一级考核、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机制,促进了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夯实了公司安全生产的基础。
(高伯平)
第14篇 探索以人为本的供电安全管理新思路
〔摘 要〕 分析了供电企业安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全过程抓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员工安全意识根本转变的新思路。鉴于目前供电系统抵御自然因素破坏的能力较低,单一线路供电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供电可靠性还不是很高,需要强化4个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执行力,并不断创新管理。
〔关键词〕 供电;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安全管理
1 供电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安全现状
进入“十一五”,我国经济改革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原动力的电力工业,担负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这也给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工业生产要求电网供电安全可靠,2003-08-14的“美、加”大停电及2005-05-25的莫斯科大停电,充分地证实了电力安全在国家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要保证企业自身免遭损害,还应该把对公众的危险降到最低。供电企业应该逐步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避免因停电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但是目前供电系统抵御自然因素破坏的能力较低,单一线路供电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因而供电可靠性不是很高;同时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现场违章时有发生,生产、施工场所点多面广,易发生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因此现代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应是广义上的安全管理,不只是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包含供电可靠性管理。如何在新时期形势下保证安全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杜绝违章和预防电力系统中各类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2 以人为本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必然选择
美国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 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x-y理论。麦格雷戈把传统管理学称为“x理论”,他自己的管理学说称为“y理论”。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对这些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y理论的看法则相反,它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唯一办法,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麦格雷戈认为:人的行为表现并非固有的天性决定的,而是企业中的管理实践造成的。剥夺人的生理需要,会使人生病;同样,剥夺人的较高级的需要,如感情上的需要、地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会使人产生病态的行为。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那种消极的、敌对的和拒绝承担责任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被剥夺了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产生的疾病的症状。必须充分肯定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供电企业历来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多年的事故分析总结也看到人在安全生产中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们自身的缺点和对事物认识的不足或错误认识,会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暴露出来,产生事故。因此需要把人的管理引入安全管理之中,帮助从事工作的员工纠正违章,克服缺点,减少事故,避免人身伤亡和重大设备损坏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用企业文化的内在力量凝聚人的智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3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员工安全意识的转变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及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坚固的安全基础就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爱心活动”和“平安工程”,建设以“人人想要安全”、“人人有能力安全”、“人人做到安全”的安全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稳定、亲情的安全工作氛围。
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仅仅在“要我安全”这一层次去做文章,通过强化管理来约束员工的安全行为,那么在实践中会有局限性和不到位的地方。员工在工作中总是被动地执行,不能发挥其主动性,导致在安全认识上不到位,出现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安全工作中就会留有死角,思想麻痹、习惯性违章,自我保护意识差。
安全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全方位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把“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进而达到“我能安全”。我要安全的意义就在于员工真正将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自己很清楚安全的重要性和不安全的后果,积极主动进行预防,按章办事,规范操作,自觉学习,自我保护,主动纠正并制止不安全行为。
从“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是安全生产从被动转化为主动的重要转变,但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还必须达到“我能安全”的层次。如何达到“我能安全”的层次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 提高员工安全认识,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没有积极工作的主动性,也就谈不上良好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2) 明确事故的危险性。通过案例学习,警示教育员工安全生产是关系到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的头等大事,任何疏忽与放松都可能导致事故,彻底克服麻痹思想,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
(3) 提高员工的安全能力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员工的安全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安全作业能力,必须明确哪些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在不同工作中安全管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区别,采取不同措施来保证自身与他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二是专业技术能力,明确具体工作应该怎样去干,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处理。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使用新设备,用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来保证设备、生产全过程安全。
(4) 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对工业事故的统计概率分析得到“1:29:300”,即在发生的330起同种习惯性违章行为中有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曾引起过轻微伤害,有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该比例说明习惯性违章作业发生事故是随机的,但它是必然的。因此员工的安全行为必须是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
4 强化安全管理4个体系的建设
供电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覆盖各个层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的“四大体系”建设,即以单位行政第一责任人为首的生产指挥体系,与单位行政机构设置相同;以党委书记为首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与单位党群关系机构设置相同,包含单位工会及共青团机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保障体系,主要由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和各基层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以上级安全监督部门为首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包括各级独立的安全监督机构和专责安全监督员。4个体系的建设应有组织、有目标、有考核、有激励;要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考核严格,监督有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真正形成企业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
5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执行是领导者的工作,不能执行的领导是不完整不合格的,如果各项决策得不到执行,领导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一纸空文或一场空谈。杰克·韦尔奇在他管理过程中的铁腕手段,有时被称为冷酷无情。实际上他是通过一种强制性手段把现实主义注入通用公司管理的各个流程当中,并以此建立一个注重执行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规范、技术标准、现场检修标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修订不可谓不完善,然而安全形势却并不乐观,关键是执行不到位。因此,安全管理要树立大安全观念,重控制、抓考核,从源头开始抓质量、保安全,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全过程抓安全管理,但是各阶段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各有侧重;要抓检查控制,实现动态的长效管理;要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活动,采用自我评价和外部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专家进行评价检查,实现供电企业全方位安全性评价的动态管理。坚持安全性评价工作与危险点源的分析与控制工作相结合,重在整改,使安全管理在监督控制中得到加强。
6 探索供电安全生产管理创新
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仅仅围绕事故本身做文章,因此安全管理效果是有限的。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
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预控是两个比较科学的系统工程方法,在供电企业已经广泛推广与应用。 现场作业标准化是近年来新生的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长期以来,供电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不令人满意。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现代供电企业管理的需要。绩效管理是企业衡量员工工作的标准,也是牵引机制,它通过记录、奖惩,告诉员工哪些行为值得鼓励,哪些行为应当禁止,指引员工学习和提高。企业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就是要通过对员工业绩的评价,来实现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行为的约束和限制。
参考文献:
1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美) 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2 田 锋.谈我要安全与要我安全.电力安全技术,2004,6(4):30
3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 余世维.赢在执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第15篇 电力行业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的探索与实践
1 概述
“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是国际上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推行“手指口述”——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的工作方式,能够促使员工深思牢记安全操作过程及作业要领,是规范员工安全生产行为,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的现场确认,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模式。
山东华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发供电企业,成立于2002年5月。下辖六座总装容量144mw的热电厂,以及44条110kv、35kv、6kv高压线路、3座35kv变电所、1座6kv开关站,担负兖州矿区供电、供热任务,拥有输电线路维护、热工仪表检测、电气试验、汽轮发电机组大修等装备设施和专业队伍,年发电10亿度、供热97万蒸吨。自2006年开始研究并探索“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在发供电行业中的创新性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2 “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的起源
“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源自于日本的“零事故战役”。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作现场的死亡人数也曾逐年增加。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个事故高发期,特别是1963年三池煤矿煤尘爆炸事故,导致458名矿工死亡;1965年山野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导致237名矿工死亡。为了有效遏制这种局面,日本自1973年起开始推行“零事故战役”——旨在解决工作现场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确保工人身心健康,实现工作现场“零事故”和“零职业病”的战役,其实施方法就是“手指口述”法,通过30余年的努力,全国百万人工伤事故率降到2005年的7。
“零事故战役”由3个基本单元构成:其一是基本目标,就是“尊重人的生命”,即作为每个个体,无高低贵贱之分,其生命都是无可替代的,都不应在工作中受到伤害;其二是“零事故战役”实施的方法,主要包括“危害辨识、预防和培训”及“手指口述”法(它是一种手指目标物并出声确认的方法),参加人员包括企业的工人、管理人员等各阶层,通过对工作场所风险的预先识别和确定控制措施,达到健康和安全的预期;其三为执行环节,通过全员参与,建立积极、主动、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危害辨识、预防和培训等方法的日常应用,使安全预防意识深入人心,在具体工作中实施并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最终使企业达到安全、质量和产量完美而和谐的统一。
3 国内“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的应用情况
“十五”期间,我国颁布实施《安全生产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改革调整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确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加大安全投入;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两个综合反映安全生产状况的规划指标首度出现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家统计局在《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也首次将上述两个综合指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和“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两个专项指标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 这些标志着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这一理念的变化,“安全发展”概念首度出现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重要文件里。
尽管如此,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统计表明: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2001~2005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5起、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117起。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134起,其中煤矿58起,发生了百人以上的矿难4起。
作为高危行业之一的中国煤炭生产企业,近年来重大事故频发,事故发生的原因大多数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混乱造成的。随着国家和地方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加强,以及事故责任追究力度的加大。目前国内一些大中型国有煤炭生产企业自动自发地从生产矿井开始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并在国有煤炭生产企业呈现逐渐推广和从矿井延伸到地面生产经营单位的发展趋势。
煤炭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4 电力行业开展“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的必要性
中国目前的安全管理情况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很相似,只要很好地借鉴世界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中国目前的安全管理状况将在短时期内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所有事故的直接原因都可以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享有“全球最安全公司之一”美誉的美国杜邦公司是当今西方世界200家大型化工公司中的第一大公司,其业务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00多家子公司、联合公司,雇员约有20万人,产品超过2000种,年销售总额超过270亿美元。该公司保存着自1911年以来的所有安全操作记录,通过对可记录的损工事件的原因分析和统计得出:96%以上的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如不用劳保用品、不当反映、所处位置危险、使用不当工具、工作场所杂乱无章等。这些原因均是人的行为,不是技术因素。
电力行业发生的事故绝大多数也是因为人的误操作和现场安全措施未落实造成的。既然如此,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和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确认工作至关重要。电力行业开展“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有无必要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电力行业电气操作一直严格执行“唱票监护复诵”制度,单人操作也要高声唱票复诵。操作过程中按照操作票填写的顺序逐项操作,每一步操作前先进行确认、操作后再检查确认无误做一个“√”记号,全部操作完毕后进行复查。而且电业安全规程明确监护操作时,操作人在操作过程中不得有任何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操作行为。
实际上,“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与电力行业电气操作一贯倡导的“唱票监护复诵”制度一脉相承。如何将“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用于电力行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值得我们探索。
5 电力行业实施“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的探索
山东华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实事求是、科学管理、力戒形式、确保实效”的原则,力求“简化、简洁、准确”。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后次要”的顺序,采用“先试点运行,再总结、完善、推行”的方法,对岗位、设备、设施、工艺程序及作业现场等逐步实行安全确认管理。结合电力行业“两票三制”管理制度,华聚能源在全公司范围内下列安全生产工作中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岗位工作交接班、巡回检查、倒运系统操作、系统设备的正常起停机操作、操作作业和施工作业的安全措施卡、安全评估卡实施“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具体做法如下:
5.1 加强组织,强化领导
华聚能源成立以总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总部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等工作,由公司安监部门牵头组织生产、技术、企管、党群部门具体负责推行工作。公司领导及各部门按照安全包保督察分工,对安全生产包保的下属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督导。下属生产经营单位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结合各自的安全生产实际工作,具体负责实施“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
5.2 广泛宣传,全面发动
公司各级党群部门,利用各类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推广“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的重要意义和典型经验,营造浓厚的推进氛围。既要积极推行,又要保证现场安全生产,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使“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尽快融入到公司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实现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
5.3 选点试行,总结经验
华聚能源公司选择下属东滩电厂、输配电分公司的变电所为试点,先行一步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结合电厂、变电所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意见,明确推行范围、执行标准。电厂实施过程中,在发电车间电气专业运行岗位首先试行,总结完善后推行到各生产检修岗位。东滩电厂、输配电分公司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切实可行的“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的规范标准。并将规范标准的具体内容,纳入安全技术培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演练,做到口述准确、动作规范。同时在试行中发现问题,及时修订、补充、完善。
5.4 现场推进,全面推广
在东滩电厂、输配电分公司取得实际经验后,公司及时组织召开 “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现场推进会,组织现场观摩、播放示范录像、介绍典型经验、查找工作不足、改进提高水平。同时整理材料,形成汇编,发放各单位借鉴参考,在全公司生产作业场所及生产作业岗位全面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
6 结语
如何结合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实际,探索开展“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山东华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半年多的前期调研和研究,经过半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电力行业实施“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在电力生产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对设备、设施、工艺程序及岗位、作业环境等逐步实行安全确认管理,对于规范人的安全行为,防止作业性违章、指挥性违章、管理性违章,现场落实安全技术措施,杜绝安全生产工作的“三惯”,更好地促进电力安全生产、强化安全基础工作、深化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防范事故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69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64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
96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