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安全管理
栏目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设备危险监控的应用(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25 热度:54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设备危险监控的应用

第1篇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设备危险监控的应用

轮胎加工生产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类型较多,有炼胶机、压延机、成型机、卷型机、硫化机等等、人与机械设备接触频繁、体力劳动强度较大。若设备缺乏必要的防护装置或保护装置不完善,员工对机械某部位具有的不同程度危险性认识不足,那么,事故发生的几率必然很高。根据海因里希的事故理论,只有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发生的链锁中断,就可预防事故的发生。因此,把设备危险点监控列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之中,使设备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故追踪变为事前预防监控,突出危险部位警示,确保设备本质安全和人的行为安全,对避免事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

首先明确设备危险点定义,设备危险点生产使用过程中,由于某个部位存在的不足或缺陷,操作者在此部位有发生事故伤害可能。为便于对事故伤的预防,一般都把这类部位定为设备危险点。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对危险点中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进行危险等级划分。危险等级可分为a、b、c三级。a级危险点表示此危险容易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曾发生重大事故;b级危险点表示此危险点容易发生重伤事故;c级危险点表示此危险点可能发生轻伤及其以下事故。

设备危险点的确定,应组织有经验的职工、工程技术人员及安全技术人员一道组成评审小组,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分析,采用危险性分析和评价,应用实践与经验相结合办法确定,并根据不同的危险点分等进行日常的操作人员安全知识教育和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

在确定设备危险部位以后,要实施对事故伤害的预防,关键还要落实设备安全防护措施,不同的危险部位应采用不同的护装置。例如,对生产联动线采用应急停车装置、光电感应急停装置、机械联锁、防护挡板、自动报警视像监控等;对炼胶机、成型机装设联锁急停装置控制对人手伤害;对贴合机安装感应触摸器,控制机械对人手伤害等等。针对不同类型设备部位对人身可能造成的伤害,设置不同的防护装置,提高本质安全可靠度,保护员工在发生不安全行为时,能及时防止或控制事态发展。

对危险点设立警示标志,主要提醒人们注意的危险部位及危险等级。危险点标志牌,应采用国家规定色标和标志。引用通俗易懂警示语,提醒员工注意安全,增强员工对危险部位的警觉,从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危险点标志最好采用部位的警觉,从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危险点标志最好采用16cm×8cm不锈钢牌制作,牌上内容包括部位、名称、危险等级及警示语句等。警示语句可根据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用简单明了的语句来告诫,杜绝不安全。如炼胶机,采用“辊间危险,禁过中线”;挤出机入料口,采用“斗内危险,手勿伸进”等文字及标语牌警示,警示牌最好使用反光油漆填写文字及标识,充分体现警示效果。警示牌安装应统一安装在危险部位醒目的位置上。

为更好掌握全厂各车间设备危险点情况和便于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危险点管理台账,台账可分为全厂性设备危险点总表及各车间设备危险点明细表,见表1。

编号设备名称危险点位置级别所在部门数量小计合计
1带齿炼胶机两滚筒间a准备车间4445
2
3倒布卷取机卷取机b成型车间1616
4
5贴合机两滚筒之间c成型车间2525
1、 首先建立、健全设备危险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岗位责任制和考核细则。

(1) 职能部门及车间应建立设备危险点台账,明确危险点管理责任人,层层落实。

(2) 车间员工必须熟悉本人所在岗位所负责的设备危险部位和检查内容。

(3) 车间每周、班组每天对设备危险点及安全防护装置进行巡检,确保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好。

(4) 车间对班组及车间检查设备危险点防护装置情况应有记录,并每月向上汇报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情况。

(5) 职能部门不定期对各车间设备危险点及安全防护装置完好及检查记录进行检查,每月进行1次检查考核。

2、 车间、班组要明确责任及检查内容及时限,每个班组的班长是所管辖设备危险点负责人,必须认真落实自检、互检工作,组员是设备使用者,必须认真落实班前、班中、班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及时整改,车间、职能部门按制度要求认真落实好检查和考核,以实现封闭管理。

3、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对涉及危险点操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针对不同设备、不同危险提出控制事故的方法、操作要求及应急预防措施。安全教育可通过班前提醒、班后总结、班组安全活讨论及事故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员工养成自觉执行危险点各项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消除不安全行为。同时,对一些无视规章、规程的“三违”人员,加强帮教建立帮教台帐,监控帮教形式可采用讲授说服法,言传身教法等形式进行,教育期限可定1月为1周期,经车间考查、考核合格后方可解除监控帮教,不断提高员安全意识。

4、 加强班组考核,通过查设备危险点检查记录,查现场员工安全行为及班组员工安全活动等教育情况,综合进行评分考核,每月定期评出最好、最差班组,排出名次,促进班组安全管理。

5、 职能部门要经常或定期收集并处理车间、班组反馈信息,解决存在问题。对新增设备或工艺改变后应用设备,不断完善设备危险部位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改进。

广州珠江轮胎有限公司从1999年起,将设备危险点监控应用在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对设备危险部位监控管理,加强重点部位警示,提高设备本质安全,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不断巩固和完善管理方式、方法,有效控制和减少了设备危险部位事故的发生。

第2篇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煤矿机电管理基本上处于粗放式管理的的层次,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隐患比较大,这体现在设备存在的隐患比较多

总所周知,安全生产是煤矿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而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存在差距。设备、配件采购混杂,同型号、不同厂家,安装尺寸或型式不相同,增大工作难度。当前,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机电设备的种类多而杂。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管理程序从来管理好设备,就会使不合格的设备投入使用,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 造成了较大的资金浪费

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是在设备规划工作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这一工作尚处于粗放式的管理,导致设备购置和使用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设备的买、用、修、改造互相扯皮,各行其是,缺乏统一规划,使设备利用率低下,甚至大量闲置、积压,造成较大的浪费。

3. 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煤矿机电设备粗放式管理中,基础管理总帐、台帐、明细帐为手工记帐,工作量繁重,以物易物,帐、物不符现象时有发生,系统分析、汇总、统计均非常不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4.机电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非标作业和习惯性“三违”现象经常出现,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5.机电队伍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煤矿机电队伍员工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业务素质平均水平还不高,技术素质差,很难适应高新技术,造成检修质量差,排除故障难,时间长,很难适应现代化矿井的需要,部分人员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没有达到科学管理。机电员工年龄构成不合理。

近几年,煤炭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革,机械化进程发展迅猛。随着现代化矿井的发展,必须要提高技术保障能力。高度重视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积极开辟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科学研究新途径,鼓励员工参与安全技术“小改小革”、技术论文写作等,提高矿井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具体的煤矿机电管理措施,笔者有以下建议:

1.发展煤矿机电的思路目前这个阶段要先从精细化管理入手

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对象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在管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等方面进行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是与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高效、节约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耗费的资源,从而降低管理成本。随着煤矿开采工艺的进步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显现出它的诸多弊端,从而为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建立系统规范的精细化管理流程;规范设备选购、维修等管理标准和程序;建立规范精细的设备选型、淘汰制度。

2.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和职业技能

以人为本,做事先做人。煤矿员工本身就是由一群素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组成的,我国煤矿事故频发,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总体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的素质,随着矿井机械化的普及,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要实现现代化矿并的安全迅速发展,最切实的途径就是加强广大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实现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

3.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改造后的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等制度。

总之,机电管理存在职能部门作用不力、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平衡、设备管理不到位、技术管理滞后、机电队伍素质低、机电培训走过场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做好现代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提高现代煤矿机电管理水平,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转。

第3篇 在电力安全管理中推广国际认证的构想

〔摘 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电力公司安全管理的核心。安全包括环境安全,也包括公司对员工各种权益的安全保障。iso14001是对企业环境安全的国际认证,它强调以预防为主;sa8000是对企业维护员工权益好坏的国际认证,它强调以人为本。国际认证具有非强制性特征,是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建设的有益补充。这种自愿性认证在我国电力安全管理中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发展。

〔关键词〕 国际认证;安全管理;非强制性;推广

电力公司的安全管理主要在于2个大的层次:其一,环境安全。包括企业的工作环境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也包括全球生态环境安全;其二,员工权益安全,这主要指电力公司对内部员工权益的安全保障。环境安全和员工安全是当前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国际认证iso14001和sa8000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值得借鉴并运用于电力安全的管理中。

1 两种国际认证的概述

1.1 iso14001标准是为环境安全而创设的标准

iso14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组织)于1996年正式颁布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模式,按其要求所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它也强调预防为主,强调对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强调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切实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 sa8000是为保障员工权益而创设的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标准,是sai(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咨询委员会负责起草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其宗旨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基本权益,希望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

以上2个国际认证标准的认证范围不同,iso14001标准认证企业是否达到环境安全保护的要求;sa8000标准认证企业是否对其员工给予了足够的安全保护。而这2种安全认证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

2 iso14001和sa8000的共同特点

笔者认为iso14001与sa8000的主要共同点在于以下4个方面:

(1) 人本理念。sa8000强调员工的尊严,引导企业给予员工人性的关怀。iso14001的根本目的也就是给人类创造健康的、和谐的生存环境,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2) 预防为主。iso14001强调保护环境以预防为主,其整个运行模式都是从预防角度来设计的。sa8000作为社会责任标准也是从预防角度来保护员工免受企业主不道德用工行为的侵害;

(3) 非强制性。iso14001和sa8000都是通过自愿性环境协议和社会责任协议等非强制性措施督促企业进行自我约束。这种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企业迫于绿色市场压力、规避环境风险的自觉行为,而不是政府的强制性结果。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适用的自愿性环境协议。它是指政府与企业或行业团体组织之间的一种非法定的协议,要求企业通过自我检查、自我报告、自我防范、自我纠正等手段进行自我约束,同时明确企业的责任及社会公众知悉的权利,旨在改善环境质量或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这种采用自愿性协议和非强制性措施来解决经济环境安全问题的方式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4) 激励措施。基于预防性和自愿性2个特征,iso14001和sa8000并不对违规企业采取强制性措施,而是通过给予符合标准的企业以荣誉、品牌、订单和市场机会等奖赏来激励他们承担社会责任。成功的典范对后来者又起到了榜样效应。

3 推广国际认证的必要性和主要障碍

3.1 必要性

(1) 电力行业条件好,适宜推广。我国电力公司多为国营或国资控股企业,资产优良,效益稳定良好,经营管理也相对规范化、标准化,具有推广国际认证的较好硬件基础。

(2)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应起带头作用。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开发、社会责任的承担、树立国际品牌和国际形象方面应起带头作用,也应起支柱作用。

(3)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要求市场经济主体不但要遵守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也应遵守司法领域中的“意志自治”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即包括基于自愿性和非强制性的国际认证。

(4) 面向世界,创建国际一流企业的需要。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电力企业作为国内最有实力的企业群体之一,必然要走向世界,创建一批国际一流的企业。而国际认证是电力企业博弈国际市场的筹码,不能缺少。

3.2 主要障碍

(1) 强制性措施的非适应性。我国对企业的宏观管理以直控型政策法规管制与行政命令为主。政府倾向于采用强制标准、颁发许可证、重审批而轻监督、严厉制裁违法等“硬性”规则,这些强制措施已显现出其与市场经济的非适应性。

(2) 经济措施少,灵活性差。我国经济转轨为时不长,市场发育尚未成熟。目前的环境管理状况仍然是以行政命令和控制性环境法规为主,经济手段应用较少,且效率不高,自愿性环境措施几乎空白,经济上的激励措施也很少运用。

(3) 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有待建设。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尚未建立完善有效的法治秩序,为此,2004年首次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提出了“三步走”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其中第二步“到2023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是“三步走”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核心。一方面,安全管理需要接受法律的治理,即建设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法律通过强制性规范确定的是企业的最低法定义务和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在法律规范最后底线以外,属于更高层次的对企业道德或社会责任方面的标准要求,则在国际认证等非强制性规范调整范围之列。虽然这种认证不具有强制性,但却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国际社会中承担社会责任形象的好坏,并在战略层面上影响企业的国际经营效益。显然,非强制性的国际认证的应用与推广是完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的有益补充,而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又是在电力安全管理中推广国际认证的保障,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因此,建设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是在电力安全管理中推广国际认证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4 对国际认证的几点建议

(1) 积极申请国际认证,并参与国际组织及其相关规则的制定。在员工权益安全保障方面,我国电力公司的职工所享有的待遇标准完全符合sa8000标准,甚至很多方面远高于sa8000标准。电力公司应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主动申请sa8000标准认证,以提高公司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创立品牌效应,打入国际市场。

(2) 建设电力安全生产法治秩序。电力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务院《决定》中“三步走”的战略指导,建设电力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安全生产法治秩序的建设将为国际认证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基础,提升电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 鼓励运用经济激励手段。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是公司经营的核心理念,趋利的本能决定了采用经济的利导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在电力安全生产中采用目标激励、责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多种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推行清洁电力生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明确企业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途径是实施清洁生产。《中国21世纪议程》对清洁生产具体界定为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中,已日益成为今后电力生产的主导方向。清洁电力生产实际体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统一。

(5) 树立电力企业环保的良好形象,推广电力环保标志。宣传绿色生产和服务以及电力公司其它有利于环境的活动,做好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树立电力企业良好的环保形象。

(6)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电力企业的效益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社会效益,二是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从社会效益来说,它标志着一个企业的形象。电力企业只有安全、可靠、稳定、优质地供电,才能给广大用户带来效益,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总之,在电力行业中大力推广和应用非强制性的国际认证是对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建设的有益补充,是现代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电力企业中已有一些率先通过了系列国际认证,这种自愿性认证在我国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发展。

第4篇 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反映出许多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据统计,近年来发生在民营企业的火灾、爆炸事故占火灾总数的30%左右,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了解当前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国家有关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实际消防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就如何做好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些探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经济结构中民营经济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已直接影响到县域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经济收入,加强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是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事关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给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提出有效建议,以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 问题 对策 消防安全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国土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辖区人口4700多万人。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700.10亿元,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3.63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70.70亿元。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省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逐步改善,民营企业得到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深化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问题也非常严峻。由于企业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以及企业主缺乏对消防安全的认识,特别是侥幸心理严重,不能正确处理好效益与安全关系等问题,致使各种致灾因素增多,消防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据统计,仅去年,全省就组织检查组5340个,检查单位 79700个(次),发现火灾隐患48600条,因此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一、民营企业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效益、轻安全现象普遍存在。

近几年,随着云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数量增长迅速,除了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外,企业管理的模式仍带有浓厚的家族管理色彩。企业主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因而对消防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认识不足,尚未认识到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无法替代的组成部分。认识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麻痹大意,于是出现“三合一”等严重的火灾隐患,以致特大火灾和群死群伤事故在民营企业中频频发生。如2023年3月云南会泽者海镇农贸市场里的一家百货商品批发部起火,造成三人重伤一人轻伤,后经过调查就属于“三合一”场所,上下两层商铺既是批发办公又是烧火做饭,商铺老板全家4人还在里面住宿,里面商品堆放杂乱无章,起火时下层门被商品阻隔,无法逃生,人员迫使从二楼上往下跳,才造成这起严重的事故。

2、企业法人消防意识淡薄,安全责任制仅挂在墙上。

民营企业往往过于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与企业正常运转密切相关的消防安全管理等工作,企业管理者缺乏应有的消法法制意识,对《消防法》和消防法规知识了解不多,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残缺不全,执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使得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处于管理无据可依,出事无章可循的境地。许多企业“一把手”还没有担当起消防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消防安全管理情况一问三不知,遇有上级检查,往往拉出什么生产主任、保卫科长招架应付,对企业消防器材和人员的配备则能省就省,不能省也省,导致企业消防组织不健全,消防器材配备不到位。在调查中,许多企业主都有“消防安全防不胜防,买了保险不用再防”的错误思想,觉得花钱买消防器材不如买保险来得方便,这些错误思想直接导致了消防安全责任制在民营企业中难以落。有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成立的以员工为主体的消防组织和“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之类的宣传标语,多数是摆设,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3、厂房、建筑工程等设施存在严重火灾隐患。

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自身经济势力的限制,在企业发展初期,往往尽量减少投资,导致大多数企业起点较低,基础较差,从而使企业的消防工作在起步阶段就没有和生产、经营等环节同步考虑,在新建、改建、扩建、内部装修、工艺流程等方面未按国家标准进行消防设计、施工,也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有的甚至在施工中擅自砍掉消防设施,致使建筑消防安全得不到保证;二是民营企业很多是家庭作坊,经过发展壮大而成,民房改建厂房比较多,这样导致建筑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设施等方面都存在重大隐患;三是部分民营企业车间、仓库合二为一,没有防火分隔,导致疏散通道堵塞,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连片燃烧的局面;四是消防水源缺乏,由于市政配套设施发展滞后,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缺乏消防水源,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无水扑救的局面,如2008年云南会泽者海磷化有限公司着火,附近就没有消防水源,给火灾扑救带来了难度。

4、企业消防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缺乏专业消防知识。

民营企业为求得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生产、管理成本上追求最小化,在企业管理和人员配备上往往一个人身兼数职,导致消防管理有人负责,但无人落实。企业管理者往往只重视防盗、防破坏、防员工伤亡等显性安全问题,而忽视最重要的防火这一隐性安全问题。员工多数是流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上岗前基本未经过安全培训,根本不知道本单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不懂得工艺流程,不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往往因违章操作造成火灾事故。而事故发生后,他们不会使用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也不懂得正确的逃生方法,以致小火酿成大灾。如2023年出的福建长乐拉丁酒吧,消费者在里面燃放烟花,酒吧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制止导致其引起火灾,起火后在消防队赶到前这段时间,酒吧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正确使用相关灭火器材自救,最终,酿成了几十人死伤的惨剧。

5、消防部门管理的承载量与企业大量增加的趋势不对称。

由于市场经济内在的动力,民营企业一直处于较快增长的状态,涉及行业领域繁多,且规模大小不一。最为显著的是民营企业以公众聚集场所为主要的投资方向。此类场所的大量增加,在现有监督部门警力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带来了监督管理空前的压力,如曲靖会泽全县有21个乡镇90多万人,民营企业近200多家,另外还有近40家公众聚集场所和大量在建、待建项目,而一个县消防大队只有5个消防监督管理干部。很显然,这种状况造成的两个层面问题:一是公安消防监督部到位。民营企业点多面广,较为分散且规模曾参差不齐,消防机构难以监督管理,且由于消防监督人员少、任务重,对这类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部能全部到位,而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也不能有效开展,这样容易造成失控漏管。二是监督检查任务繁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安消防部门疲于应付,不深不细的工作状况。重监督、轻指导,重处罚、轻服务的现象在民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中较为普遍,以致削弱了监督检查的工作效率。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上述消防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企业自身又存在很多原因,没有及时整改,给社会很多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民营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民营企业在企业性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利益分配及职工心态等方面与国有、集体企业有较大的区别,这些方面的区别决定了两者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差异。目前民营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虽与消防机构警力不足、监督检查跟不上又一定的关系,但主要还是民营企业自身因素决定的。

1、民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但消防规划滞后。

地方为了富强,一般都是先引资、建企业,后规划或者无规划,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和制约机制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消防规划滞后于企业的建设发展;另外,企业动态性强,企业往往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随意新建、改建、扩建、和改变建筑物的性质,而这些企业只有想办理房屋产权才会主动申报消防审核和验收,这样就会导致火灾隐患的出现。

2、消防监督力量相对企业数量的增长出现弱化。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符合重点单位标准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消防监督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增加,这样就导致了消防监督力量形成了负增长。目前按照现在的消防监督规定重点企业是一年抽查一次,以前是每季度抽查一次,也就是说现在消防机构对消防安全重点企业的监督频率是降低了,另一方面消防监督人数长期不变,人员年年更迭,导致地区消防情况不熟悉,漏管失控的现象频频出现。

3、企业消防安全和培训教育普及率低。

现在的民营企业主对消防安全不够重视,不愿意在消防安全上过多的投入。我们在对大量的乡镇企业的消防监督和调研过程当中发现,很多企业主认为,消防安全工作只要配备灭火器就行了,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建筑物耐火等这些概念都没有得到认识,更谈不上重视了。

4、审批门槛高导致企业自我申报检查意识薄弱。

近年来,政府部门在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消防审批过于强调建筑用地的合法性、设计图纸的规范化、设计施工资质的等级化和消防设施的一步到位。而新生的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完全自主,投入后急于产出的心情迫切,不知申报规定、躲避或拖延申报情况增多,为先天性火灾隐患埋下了祸根。此外,一些厂房出租单位向承租方承诺一旦有关部门要求办理有关手续,由其负责,也延误了一些申报项目。

5、企业法制观念淡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长时间从事消防工作发现,多数民营企业主缺乏应有的法制意识,对《消防法》和消防法规了解不多,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残缺不全,执行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致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处于无据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如曲靖市民营企业各类建筑工程中近10%未经消防审核,近15%的工程项目未经消防验收合格就投入使用,少数工程项目未按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有的甚至擅自降低标准,致使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在源头上得不到保证。

三、做好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1、认真完善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

民营企业要按照《消防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认真履行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加强自身消防监督管理,认真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细化和规范具体责任,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提高自身预防火灾能力。

2、引导企业消防规模化、正规化。

政府要抓住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将那些散、小的企业搬迁到工业园区,引导企业规模化、正规化。同时要规范园区建设,在进行规划时,政府要积极协调好计委、城建、公安、土地、劳动、供水、供电等部门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必须将消防安全纳入规划,步入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等。同时,要加强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加强工程监督,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的建筑不得投入使用,从而在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3、提高业主消防安全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

消防安全对于民营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消防监督执法要建立社会消防技术培训中心,通过消防站对外开放,举办消防竞赛、消防演习等形式,加大对企业消防安全集中培训力度,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使其能熟悉消防法律法规,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

4、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充分发挥社会综合力量。

民营企业数量较多、分布零散且随着经济发展还在不断增加,使消防部门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要使消防管理能够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消防社会化。现在本县各乡镇派出所和消防警务都已经建立,公安消防部门不易管到的民营企业可逐步转交给当地派出所和社区消防警务负责管理,这样可以实现力量转化,使警务力量前移,在缓解消防部门警力不足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力度,减少民营企业消防监督执法中的“盲区”和“死角”。

5、确保消防安全资金的投入,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

民营企业可以借鉴中央企业要建立长期持续投入机制,保证足够的安全投入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金制度,提取消防安全设施管理费用,形成企业消防安全设施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金的提取,是根据企业生产发展和新开发项目的情况,按年度生产量和效益来确定提取安全费用标准,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基金实施办法》,在企业和企业所属单位予以实施。安全经费要列入企业年度预算,确保消防安全实施所需资金的投入。

6、有效搞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激励机制。

消防部门要与企业进行联动机制,共同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制度,企业给予在消防安全工作方面成绩突出者进行物质奖励,消防部门给予精神奖励,并把两方面列入企业员工年终绩效考核,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严格落实奖励措施,着实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从被动到主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消防工作毫不懈怠。另一方面,消防人员在检查中态度要认真,内容要全面,工作要细致,检查要深入,程序要到位,重点查找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对安全规程不达标的员工及违章员工实行教育和处罚并重的方法,切实将消防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2008年5月,曲靖市会泽县一家修理厂切割机溅起火花飞到油漆桶里,导致油漆桶燃烧,员工迅速用灭火器对其扑灭,并及时向公司领导做了汇报,避免了小火酿成大灾的后果,事后公司对该员工给予了200元的物质奖励。

总之,民营企业在发展,民营企业的消防工作更有待加强,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强化消防意识,增强自防自救能力,提高员工消防素质,把消费安全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中来,向管理要效益,同时,消防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站在维护稳定,促进改革开放的政治高度,以崇高的使命感、紧迫感,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消防工作,加强对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促使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第5篇 加强汽车加油站个体私营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存在问题2

1 加油站选址不合理施工队伍不合格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第4.0.3条规定:“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得选择在有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石流的地区和地下矿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的地区。”另外,《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第12.1.1条规定:“承建加油加气站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建筑企业三级以上资质。”但是,在安全评价中发现,个体私营加油站多设在乡镇城郊,加油站周围地理环境不理想,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在一些多丘陵山脉的地区,设在公路边的加油站因为没有采取较完善的防止油罐上浮的措施,在汛期经常发生浮罐事故——埋地油罐突破地表覆土层浮起;另外因为施工队伍不正规,缺乏加油站建设施工经验,使加油站的建设先天不足,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如站内工艺设施防火间距不足,油罐防腐、防浮措施不到位等,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 缺乏符合有关安全法规的设计、施工、验收资料

为规范加油加气站的施工,保证加油加气站的建设质量,《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对加油加气站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作了详细的规定,第12.1.5条规定:“加油加气站工程施工应按工程设计文件及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如需修改设计或材料代用,应有原设计单位变更设计的书面文件或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书面文件”;该规范的第12.3.5条~第12.3.17条明确指出了汽车加油加气站的站房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工程、砖石工程、建筑装饰工程、采暖和给排水设施等的施工和验收要遵守的标准和规范。但是个体私营加油站在建站施工过程中因为缺乏专职监管监督力度,主观随意性大,在加油设计、施工、验收环节漏洞多。比如,一味节省建站费用而不按照正规的设计资料施工,或者建站后不接受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验收就直接投入使用等,缺乏系统的、符合设计安全法规的设计、施工、验收资料等。

3 油罐厚度、几何形状和内部结构不合理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第6.1.1条规定:“汽车加油站的储油罐应采用卧式钢制油罐。油罐采用的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不应小于5mm。钢制油罐的设计和建造,应满足油罐在所承受外压作用下的强度要求,”但是少数个体私营加油站使用私制油罐,油罐壁厚不到5mm,甚至发现有个别私营加油站存在直埋油罐受压凹陷变形的现象。个体私营加油站罐一般不设置专用卸油口,而是直接从油罐量油孔开放性卸油;油罐卸油口下无进油管,喷溅式卸油。诸如此类的安全隐患给汽车加油站的安全经营构成严重威胁。

4 油罐防腐处理不合格

许多个体私营加油站油罐外表面的防腐设计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作程设计规范》sy0007的规定,没有采用不低于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在现场检查还发现,个别私营加油站为了提高站内绿化效果,在埋地油罐上方表土种菜,养花,这种做法加速了地下油罐的腐蚀损坏,缩短了油罐使用寿命。

5 不采用密闭卸油方式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第6.2.1条规定:“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采用密闭卸油方式必须设置专用进油管道,采用快速接头连接进行卸油,进油管应伸至罐内距罐底0.2m处。个体私营加油站工艺系统简陋,油罐没有设置专用进油管道,油罐车采用敞口式卸油。敞口式卸油造成了油气沿地面扩散,有些油气中还夹带着油珠雾滴,这不仅加重了对空气的污染,而且极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6 露天油罐多、直埋油罐少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第6.1.2条规定:“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但许多加油站业主认为直埋油罐漏油难被发现,会扩大经济损失,所以不愿采纳油罐直埋地下的做法,油罐多为露天设置。其实与直埋罐相比,露天罐受热辐射量大油品损耗更多,占地面积更大,与其他建筑物的要求距离更大,油罐管理与维修操作不方便,全必须设置冷却水等,由此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问题。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油罐直埋的做法更经济、更安全。

7 防雷、防静电措施不到位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第10.2.1条规定:“油罐、液化石油气罐和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防雷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10.3.2条规定:“加油加气站的汽油罐车和液化石油气罐车卸车场地,应设罐车卸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宜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个体私营加油站在建站施工中因为经费紧张或安全管理意识缺乏的缘故,要么缺少防雷、防静电装置,要么有装置但是没有经过资质部门检验合格后再使用,防雷、防静电措施不能满足安全需要。

8 明火控制不严

汽车加油站内采暖设备、电气设备不防爆,站内明火管制不严,加油站周边环境的明火源等均会威胁到加油站安全。另外,站内油品泄漏经排水沟流入库外水沟,或油管线管沟内未填土而聚集油气,遇库外明火均会引起站内火灾。

宋贤生 丁学德

第6篇 浅谈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黑龙江省双城市的“11•21”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使8名学生当场死亡、39名学生受伤的惨痛教训,使学生的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再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此,笔者结合柳州市当前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及解决的对策。

目前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上学、放学交通工具五花八门,导致学校门口交通拥堵成“常见病”。据了解,目前柳州市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有由家长开车或踩自行车接送的;有家长领着学生乘坐公交车接送的;有学生自己乘坐公交车的;学校附近的则采取步行的;等等,由于学校是一个整体,采取的是集体管理办法,上学、放学的时间是统一的,因此每逢时间一到,学校就门庭若市、车来人往、热闹非凡,接送学生的车辆在道路上乱停乱放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哪怕有交警在场指挥,场面也难以做到井然有序,所以常常给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

二、学生的交通安全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表现在一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年龄存在低龄化,有部分未达到12周岁法定年龄;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中、小学生甚至还驾驶车体如摩托车大的电动车、助力车上学;二是随意横穿马路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骑车时在路上扶身并行、互相追逐;等等。这些交通违法行为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一些驾驶员开车行经学校门前路段时,视交通标志牌和红绿灯如摆设,随意闯信号和违反禁令标志指示行驶等,给学生带来不安全感。

四、小摊贩每逢学生上学、放学就在学校门口附近慢车道或人行道乱摆乱卖,屡禁不止,不仅给交通带来混乱,而且还带来了一定的治安隐患问题。

五、放假期间因无学校纪律管束,中小学生经常在道路上玩耍,不注意遵守交通法规,也埋下了安全隐患等等。

解决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办法探讨

一、开通临时公交学生专线,确保交通安全。最好由教育部门与公交公司进行协商,在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内临时开设专门的学生线路负责接送学生,其好处至少有:一是省去学校自己备校车的买车、检车、保养等成本费用与麻烦,公交车也有收益,达到双赢效果;二是减少学校门前与道路上的车流量,减缓交通压力,继而减少交通安全隐患;三是省去学生家长为小孩的交通与治安安全操心以及天天接送的麻烦,可以使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它工作中去。

二、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有关对电动车、助力车的管理细则与规定,以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能够明确管理职责,依法进行管理,防止未达到法定年龄的学生驾驶此类车辆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三、交警部门切实落实好公安部《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的要求,确保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如柳州市城中交警大队自2006年以来就推出了几项措施:一是在辖区小学学校门口摆放“接送小孩车辆请靠道路右侧停放”的提示牌;二是分别给景行路小学、公园路小学、弯塘路小学、十二中等辖区中小学校赠送反光锥筒放在学校门前人行横道上,以提示驾驶员驾车经过学校附近路段时,要注意减速行驶;三是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高峰期,派民警到学校门前路段维持交通秩序;四是对辖区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乱摆乱卖的流动摊贩进行重点整治,并按规定及时移交城中行政执法局进行处理,从而净化了交通环境和改善了治安状况等等。采取以上措施后,学校师生普遍感到比以前安全多了。

四、采取“一警一校”的交通安全责任制,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遵守交法的自觉性。城中交警大队精心挑选了31名具有丰富交通管理经验的民警分别担任辖区31所大、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法制学校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负责交通安全检查和教育工作,实行定人、定校、定责的管理办法。同时,由车宣民警负责牵头,定期对全辖区学校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摸底,看到底有多少所学校拥有校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然后在落实检查工作中必须做到“六严格”,即严格排查、严格管理、严格整改、严格督查、严格责任、严格纪律。组织责任民警对辖区所有集中接送学生的车辆及驾驶人逐一排查、逐一核对、逐一登记、逐一检验,确保排查登记不漏一校、不漏一车、不漏一人;主要检查校车和驾驶员是否按规定参加了年检审了,杜绝有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运送学生的情况存在,以达到从源头上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目的。

五、以“五进”宣传工作为平台,经常性地“进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如城中交警大队就制作好20多块图文并茂的交规知识宣传牌,多次拿到辖区学校、社区、施工工地、有车单位等进行巡回展出,对学生和市民群众进行安全教育。同时,组织专门警力进到学校以典型生动的事故案例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通安全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交通违法的危害性;另外,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进行齐抓共管。如城中交警大队与管段的派出所民警联手,请其每次进学校、社区、街道、村委检查治安工作时,顺便强调一下交通安全,通过老师和基层干部向家长及其子女进行经常性的提醒,以强化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六、在学校放假前做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使学生们从一开始就树立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假期的安全。如城中交警大队近年来每逢寒暑假前,均分别派出民警到各自负责的学校参加散学典礼,给准备放假的中小学生送上一封假期注意交通安全的公开信,并当场给同学们宣读公开信的内容,比如在假期里怎样才能做到交通安全?即结合实际重点强调: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时不能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步行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等具体的内容。老师们说,放假前,由交警亲自到学校上交通安全课,更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效果会更好,对保证同学们假期的交通安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7篇 重视班组长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班组长是班组的组织者和带领者,是执行、贯彻落实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第一负责人,是一线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班组长如何发挥好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运用有效的管理,充分带领班组成员从细节中使规程得到较好的实施,值得我们探讨。

班组长应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坚持高标准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做员工的表率。一是严格遵守和落实好安全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实施,严格按章、按程序办事;二是身先士卒,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要做好。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三是要有爱心,要关心员工,这一点很重要。从思想上关心他们的进步,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倾吐心声的知心人,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为确保安全,为班组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班组长开展工作的基础。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班组长应充分结合班组的工作实际,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建议,共同探讨。确保做到,一是可以使规章制度更具有实效性,不超出实际工作范围,以便操作;二是能有效地发挥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可以解除班组在制定决策中的个人主义,充分发挥民主,这样形成的制度、决策方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积极协调抓好具体安全工作。作为班组的一组之长,班组的一人一物都与自己息息相连。一是要不断加强员工的培训学习力度, 使他们充分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使每一名员工对安全规程、公司制度做到深知熟透;二是经常性利用典型案例,集体开展分析和讨论,使员工做到“安全”二字心中留,思想观念从“要我安全”转化到“我要安全”;三是要大力培养员工执行安全规程、制度的能力,做到有效落实;四是抓好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的过程管理。工作前要认真分清职责权限,制定工作标准,指定工作任务,同时认真预测工作环境(危险点和危险源)可能会受到的影响、工作是否会出现其他的问题、对所安排的人员对此项工作的承受能力是否符合等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工作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按工作规程制度办事,不越“雷 池”半步。对违章操作人员,做到违章必止,违章必纠。工作后,要认真进行总结,将好的工作方法加以归纳、收集,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克服。充分营造班组安 全文化氛围,把各项安全措施真正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从而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使班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第8篇 确保电信行业安全生产重在强化现场管理

2023年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4人遇难,114人受伤住院。矿难发生后,国务院立即派出事故调查组,前往事故现场开展事故调查。24日,在国务院特别重大瓦斯事故调查组会议上,对这起事故做了初步分析认为,这起事故发生在该矿南四采区12403工作面区域,事故反映出该采区存在四个问题:通风管理不到位,瓦斯治理不彻底,现场管理不严格,安全措施不落实。国家煤监局局长赵铁锤指出,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要根据这次事故反映出的问题,重点对该矿四个方面情况进行深入调查。

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发生的这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与该矿现场管理不严可谓密切相关。而去年福建省霞浦县“1030”重大建筑施工事故和今年初该省长乐市“拉丁”酒吧“131”重大火灾事故,这两起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也存在现场管理不严、不到位等问题。

看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如何有效地抓好现场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对电信行业来说,现场管理的好坏,对该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现场管理的相关定义

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的五个基本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这五个基本要素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作业方法管理、环境管理等。这五个基本要素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员工的安全。

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一是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安全,文明生产;二是加强工艺管理,优化工艺线路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三是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的,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四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帐等;五是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六是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现场管理工作,常见做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治理整顿。着重解决生产现场脏、乱、差,特别是要整治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这是抓好现场管理的基础工作;

2、专业到位。做到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各专业管理的现场到位;

3、优化提高。优化现场管理的实质是改善,改善的内容就是缩小目标与现状的差距。按pdca循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使其合理有效地运行。

二、现场管理对电信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回顾总结国内外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其中不少是因为生产现场管理不到位造成,其教训十分深刻。因此,加强现场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在这方面,作为福建电信行业的一员,笔者深切地感受现场管理对电信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福建电信担负着党、政、军、民通信任务。为了确保通信畅通。该企业历来重视现场管理工作,从2001年开始,不惜投入巨额资金,紧紧围绕“消除隐患、优化环境、规范秩序、确保安全”这一宗旨,采取许多有力措施,不断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使通信规模逐年扩大,通信质量稳中提高。

第9篇 电力安全管理——注重细节重在管理

生命不分贵贱,安全人人需要,生存是人们的第一要求,安全则是生存的第一所需。当回想起电力生产那些人身伤亡事故时,那带血的一幕幕,对一个安全管理者来说,真是压得透不过气来,带血的《安规》述说着年轻的你不严格执行规程的愤怒;白发的老人、年轻的妻子、年幼孩子的哭喊,仿佛诉说着安全管理的不到位,假如:桥机不是一边在滑行,一边在起升吊钩,就不会出现限位失临,就不会拔断吊钩;假如:工作票中安全措施齐全、每一个环节审核到位,就不会出现放漂;假如当时现场我及时制止了就不会出现这种局面……这一切;那么多的假如叫人听后那样的心痛!可是在血的教训中,还有人心存侥幸,图省事在起吊的重物下干活,也有人怕麻烦,不去办理工作票,也有人怕影响发型工作中不戴安全帽以及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性违章等,都成为安全管理的难点,其中有些在工作过程中很明显易发现,可及时制止;有的则有很大的隐蔽性,不易发现,特别是习惯性违章。因此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注重细节、重在预防。

那么现实工作中,如果安全管理者和设备的管理者每天不走进现场贴近设备,只对设备“指点江山”,对存在的缺陷不分析、对细节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缺陷、重复缺陷、习惯性违章抱着不足挂齿、微不足道态度,长时间忽视细节,“千里之堤”必将“毁于蚁穴”。 “责任重于泰山”。而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以人为本”体现在,安全就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就是员工最大的福利,安全生产管理就要尊重科学按规程制度办事,就是要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有则报道让我很受启发,说美国一家大公司非常重视安全工作,不管召开任何会议他们都有一个惯例,正式开会之前主持人必须说:“开会前,我先向诸位介绍安全出口。”而且,在会议室里还有一张特殊的椅子,上面罩着一个红布套,套子上写着“如有紧急情况请跟我来”。这张椅子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坐,只有非常熟悉所在楼情况的人才有资格坐。公司还规定,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在办公室里不准奔跑,铅笔芯要朝下插在笔筒内,喝水时手里不许把玩东西……,如此谨小慎微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看起来只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个个小元素,但正是这一个个小的安全元素,使得这家大公司一直保持着骄人的安全记录,并造就了“让员工在工作场所比在家里安全十倍”的神话。我们知道电力生产中许多的责任事故,究其根源都是由于个别员工平时不注重细节,不把某些细小环节当回事,称之为“习惯性违章”。例如:不戴安全帽、不验电、不穿绝缘鞋、不戴绝缘手套,甚至操作前不检查安全用具是否合格等等。有些细小的违章行为从表面看去微不足道,但实质上却蕴藏着巨大的危机。当错误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这个错误在自己的心目中就变成了正确,长此以往必将酿成大祸。安全生产无小事。一丝的马虎、一丝的大意都可能造成我们永久的遗憾。以历史事故为教材,认真学习总结教训,在安全管理监督控制的周围查找类似现象,逐步消除存在的麻痹心理、侥幸心理、习惯心理,久而久之提高自觉抵制各种习惯性违章意识,彻底杜绝各种人为的责任事故成为安全管理者的天职。贴近设备、贴近现场,不能在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身上成为一种形式,而是要及时掌握人员安全行为动态;分析设备的状态,了解缺陷处理的进度结果,检查环境方面不安全因素,进了现场会发现、能发现问题,能及时的制止违章蛮干和习惯性违章,安全是员工最大的福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促使每一个安全管理者带着对员工负责的感情去抓、去管,尽自己的职责,为员工的安全负责。

那么从电力生产设备方面看,装置设备精密,结构复杂,有时一个小小的指示灯不亮,装置就将失去本身功能,后果将使设备和发供电安全运行得不到保证;又如在检修设备时,一颗小小的螺丝未紧固,就会导致设备在运行中发热、有时一个小小的触点接触不良便导致整套设备无法运行。这些细节性缺陷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如果不仔细检查,一笔带过,就有可能酿成事故。因此,不论是检修维护或是设备消缺都要求细心,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充分保证检修维护消缺质量,使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这样才能体现安全管理的能力,这就要求安全监管人员每项事前要精心策划好、危险点分析真真分析到关键部位和要害上,管理中把握好各个环节。从细节抓起,细节就在每项工作的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大到关系国家的资产,小到牵涉个人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安全无小事,“任何违章都是可以制止的,任何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抓好每一个细节,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细微之处去升华我们安全管理的能力。

每一位员工注重了安全生产细节,电力安全生产就重在预防,我们都知道电力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电力事故的损失和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由于发供电设备都不能孤立运行,因此发电设备的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一旦发生电力事故,轻者造成人身或一般设备事故,重者会出现设备重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多少年来电力行业总结了多少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一整台套预控办法,起到了好的作用,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决不能等到“吃一堑”后才“长一智”。首先,重在一个“防”字,安全工作,重在预防。有了这个“防”,才会有“安”。 其次,抓好两个“全”字即“全员”和“全过程”。着力提高“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诸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防止事故发生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动的组织者、计划者和控制者。因此真正落实安全工作的关键在人,在于人的安全意识。第三,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没有安全的效益也只能是暂时的效益;安全与质量的关系。安全函盖质量,质量支撑安全,没有质量也就没有安全;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偶然的堆积就是必然。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同时大多数又有其必然性。善于从偶然中寻求必然,及早提出防范措施,把握避免事故发生的主动权。这样才有可能减少事故,化必然为偶然;严与宽的关系。安全生产必须从严管理,对违章行为严厉制止,严肃批评教育;对于事故教训严肃反省;对于事故责任认定一定要严格到位;防范措施必须严格落实。而在经济处罚时,大多以宽为主,处罚只是手段,员工提高认识才是目的,不然就会本末倒置。第四,预防为主就是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职工学好技术本领、树立起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学会如何做、怎样做才会安全,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预防氛围。

集团公司“三个任何”的安全理念,深刻诠释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安全监督预防管理的实效就是,有效的及时的制止人员的违章行为;在调查研究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最终落脚点体现在避免任何事故。

古代荀况就说过“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预防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工作未动,安全先行,只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提前策划分析到位,真正把管安全上升为要安全,使安全工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这就是安全管理者的天职。

第10篇 浅谈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属于煤矿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构成要素,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各种机电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再满足于煤矿机电技术实际发展需求,再加之煤矿生产具备较高风险性,一旦管理环节出现任何问题,就可能会引发矿难事故。因此,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煤矿机电基本管理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煤矿机电在日常管理活动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机电设备本身存在着问题。煤矿生产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机电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往往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当其逐年老化之后,必须予以进行维修。然而大多企业忽视了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或者是维修并不及时,进而由于设备问题而引发了各种风险。第二,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煤矿生产环节,通常需要多名操作人员同时进行作业,而其中任何一个操作人员在作业中出现问题,或者是责任意识欠缺、操作技能不强等都会引发安全事故。同时,煤矿生产环节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工作现场环境较差,工作时间相对较长,无形中增加了操作人员的疲劳程度,从而提高了风险发生概率。第三,管理制度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尽管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大力强调煤矿安全生产,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各种管理制度以及实施细则,但在其具体实践环节,许多企业却忽视了管理工作体现出的重要性,也并未将其落到实处,管理程度与成效因此而受到较大影响。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主要实践策略

3.1不断增强机电设备基本管理力度

首先,实行依法综合有效管理。煤矿企业通过严格执行与实践法律规范,以此方式成功解决现场实际设备管理操作问题。其次,落实监督监管责任。煤矿安全生产中严格落实监督监管责任,可以通过奖惩机制实现。这就要求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针对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必要的经济处罚,而针对管理工作当中绩效相对突出的工作人员,则可给予相应的奖励,用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再次,加大设备基本资金投入。对于机电设备主要维修环节与改造环节,都需相应的加大资金投入,并定期更新改造设备,使之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发展需要。最后,根据企业生产需要,推行理性开采,通过不断的推广新技术、更换新装备,以及加强管理等,增强机电设备基本管理力度,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整体效益。

3.2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升操作人员综合素质,除了予以定期在岗培训之外,还可以通过适当提升其工资待遇实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同时其技术水平也应达到一定要求,以此作为机电技术管理实践过程当中的前提与保证。而这就需要给予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在岗培训,以培训、实践以及提高作为基本理念,制定出标准的培训计划,并定期选拔优秀人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提升其专业技能以及基本业务素质,使之能够胜任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采取案例分析联系实践操作的形式,将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成果转化为实践经验。煤矿企业可以给予机电人员进行现场作业技术培训,使之可以将其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提升其综合性素质。

为了拓展技术人员工作思路,还可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或学者前往企业进行知识宣讲,或以讲座的形式宣传基本注意事项等。通过加强与各个高校之间的协作,形成较好的人才培养氛围。除此之外,企业还应一定程度提高操作人员工资待遇,采取绩效评定方式,形成奖励机制,予以其良好的晋升空间,以此方式激发操作人员工作参与积极性,培养出更多技术骨干。

3.3真正落实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否能够真正落实,是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与重要依据,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机电技术知识正处于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中,因而管理制度也必须适应其发展,这就必须对相关管理制度实施及时更新,使之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首先,煤矿企业要制定出技术管理针对性考核文件,并严格落实该考核文件中所规定内容,使机电技术管理操作更具规范性,从而提升整体管理质量,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其次,针对机电设备相关检查制度方面,可采取上岗检查制,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重点定位于各关键岗点及要害场所,当岗位轮换之后,需实施全方位检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此外,煤矿企业还需制定严密的管理计划,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所有工序均要编写安全管理计划与具体管理流程,并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实施跟踪全程管理,而对于部分重点生产区域,还应由相关领导深入到现场进行指导与监督,确保所有的生产工序都与相关流程标准相符合,以此方式提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整体质量水平。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煤矿企业不断获取效益和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努力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并在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潜能。

第11篇 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的必要性

一、安全管理择优观念的涵义

择优是指在尽可能的条件下,通过尽可能充分地比较研究,在诸种方案中选取一种比较满意方案的过程。为此,我们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可以作如下概括: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安全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安全管理效果。具体说,安全管理的这一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要建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基础上

影响安全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物质条件、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原有的安全管理基础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等。树立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尽可能地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避免其中的不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否则就只能是主观臆想。其次,从客观实际出发,要在安全管理中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如果不从客观规律的要求出发,而只是从主观想像的择优标准出发,也不能称其为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总之,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建立在积极可靠的基础上。所谓积极,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所谓可靠,就是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制约因素,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

2.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体现于安全管理全过程的优化和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

如前所述,安全管理是一个决策、计划、实施、控制、监督、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阶段都有优化的问题,因此都要制定多种方案进行尽量充分的比较选择。但是,仅仅树立这样的择优观念还远远不够。这是因为,就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来说,还有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和统筹安排的问题,也就是存在着一个全过程的优化问题。这两种优化在实际中有时是统一的,有时也是矛盾的。当它们之间出现矛盾时,局部优化就要服从全局的优化。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安全问题在局部看来是合理的,而在全局看来是不合理的,因而就不能实行的原因所在。为此,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必须要强调整体的优化,兼顾局部的优化。

3.树立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要坚持相对满意的准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择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相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在择优过程中所制定的方案即使尽量多,也只能是有限的,因此从这些方案中所选出的所谓最优、最佳方案,只是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而言的,而不可能是穷尽所有的方案。

②安全管理过程是复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制定方案中,由于各种条件所限,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在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方案的选优中,由于有些因素不能用定量表示,有些只能粗略地表示,有些因素还不得不舍掉,因此最后所计算的结果,虽然在数学上是最大值或最小值,但在实际上却不一定是最大或最小。

③由于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在一定时期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有些方案在当时看是最优最佳的,但从长远看,又不一定是最优最佳的。虽然我们可以强调在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中要有长远眼光、战略眼光,但是,由于事物不断发展和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所产生的相对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④从空间上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些范围较大的宏观性的安全管理,如一个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由于各地区、各企业、各单位所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差别,由此就可能出现同一种安全管理方案,在这一地区或企业来说是最优最佳的,而对另一些地区或企业来说,却不一定是最优最佳,甚至是不适用的。虽然在安全管理中我们也可以强调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但这种空间上的相对性也是难以避免的。

⑤择优不仅要考虑产出,而且还需考虑投入。对于有些安全生产的择优项目,寻求最优最佳方案可能要花较大费用或需较长时间。这样做最后所得的结果可能是最好的,但如把产出和投入相比则不一定是最好的,最经济的。如果能够花较小的代价和时间,寻求一个相对好的方案,其投入和产出的比好于前一种情况,那么这种方案则是更适用、更合理、更可行的。为此,相对费用来说,择优也有相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择优过程中,不但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而且也要讲究其经济性。决不能只讲产出、不讲投入,从而不惜任何代价,不顾任何损失地去追求最优最佳方案。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择优应当坚持相对满意的准则。所谓相对满意,就是指在尽量考虑种种限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努力所可能达到的最优最佳标准。

二、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的必要性

1.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现代安全管理本身的要求

安全管理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择优的过程,这对于现代安全管理来说更是如此。现代安全管理,面对复杂的系统、复杂的情况和复杂的环境,为了使安全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树立择优观念,采用科学的择优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复杂的因素,制定多种备选方案,最终选出一种相对满意的方案。

决策是安全管理的核心,而择优则是决策的核心。因此,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首先要树立决策的择优观念,这无论对于安全管理目标的科学制定、还是对于各项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都是至关重要的。

评价是安全管理的终结。在评价中仍然必须树立择优观念,要以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安全管理成果的大小,来衡量安全管理的成败和安全管理者的政绩。只有这样,才能赏罚分明,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缺乏择优观念,优劣不分,干好干坏一个样,就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会大大挫伤安全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如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在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的全过程及全体工作人员都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一样,在企业安全管理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及管理的全过程中,每个安全管理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择优观念,否则,在任何环节上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整体的安全管理效果。

2.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平等竞争的经济。所谓平等,主要是指竞争的条件平等、竞争的规则平等,而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靠自身的本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则主要决定于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当然也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科学技术进步水平。

在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中取胜,产品要靠质量,人员要靠素质,行政要靠效率。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管理的水平,其核心决定于管理中的择优水平。为此,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只有始终树立择优观念,并能运用最先进、最有效的择优方法,才能求安全、出质量、出效益、出才能、出效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如果缺乏择优观念,满足于粗放管理,只能在市场竞争中打败仗。

3.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培养和选拔安全管理人才的要求

人是安全管理中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搞好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特别是搞好安全管理中领导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做好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对于培养和选拔安全管理人才要坚持德、才、健兼备的择优标准,在理论上并无分歧,所不同的是在具体问题上如何把握这一标准。在企业实际安全工作中常犯的错误是主流和支流混淆,表面与本质不清。有些安全干部德才兼备、敢于坚持原则,具有开拓精神,政绩突出,但是往往伴随着有“骄傲”、或“抗上”的“毛病”,对于这样的安全干部的提拔任用,往往会主次颠倒,产生种种争议。相反,有些安全干部唯唯诺诺,庸庸碌碌,工作不称职,大错又不犯。这样的安全干部却往往“是一个没有明显毛病的好人”而被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

在安全管理人才的择优选拔上,除了要正确掌握择优标准以外,重要的还要建立真正能够择优的机制。这种机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工作实绩,尊重大多数职工的意见。如果只是少数人说了算,以少数人的意愿为择优标准,那就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第12篇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忽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安全生产中最活跃和最关健的因素,是企业管理者实施安全调控最重要的对象。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关键在人,在于人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防护能力。如果不能够重视这些基础管理,所有的安全都是空谈,更谈不上文明生产,创效增收,此外,我们贯彻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时,应避免淡薄第一,放松了预防,在生产与安全的砝码上,自觉不自觉地向生产倾斜的情况发生,要有居安思危,切实将安全生产落实到人的思想,加强基础管理。

(二)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

“十次事故九违章”。在生产实践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存在着三种习惯。一种是《安规》不熟。有些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工,对《安规》知之不多,以似懂非懂的状态投入工作,这就是无知者无畏;第二种是有些职工为了图省事,怕麻烦,对该检查、试验、维护、核对、监护程序要求等走捷径,就是不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去做;第三种是凭经验做事。有的职工在某工作岗位上时间长了,思想麻痹,在工作中凭经验、想当然。这些习惯都是安全生产中最大潜在危险。

(三)责任心不强

电力生产中发生的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责任心不强。有的对安全生产粗心大意,满不在乎;有的班组,工作岗位和岗位之间缺乏联系,各行其事遗留一些间接隐患;有的是懒惰,不履行规程的程序,随意简化手续;有的不把安全规程记在心上,不按科学规律办事,错误判断,自作主张;有的好人主义严重,在一起工作发现问题缺乏提醒、批评、纠正和制止的勇气等,这些都是责任心不强的体现,对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危害作用。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设备危险监控的应用(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