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知识
栏目

企业设备管理职能(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20 热度:91

企业设备管理职能

第1篇 企业设备管理职能

企业设备管理的职能

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设备日趋复杂化、大型化、自动化、连续化、柔性化、智能化,使得设备成为企业资产的主要成分。如何使企业设备正常运转,降低机械故障,减少事故停车,合理维修等,已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加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课题。因此,设备动力管理部门在工业企业中,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中是十分重要的部门之一。企业设备管理的职责如下:

(l)负责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使其保持安全、稳定、正常、高效的运转,以保证生产的需要。

(2)负责企业的动力等公用工程系统的运转,保证生产的电力热力、能源等的需要。

(3)制定设备检修和改造更新计划,制订本企业的设备技术及管理的制度、规程。

(4)负责企业生产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分析、维修,合理控制维修费用,保持设备的可靠性,发挥技术效能,产生经济效益。

(5)负责企业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是技术的综合实体,需要机械、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热工等专业技术的管理与维修。同时还要执行国家部门制定的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卫生、环保等监察规程、制度。

(6)负责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参加对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投产、维护、检修、改造、更新的全过程管理。做出经济技术分析评价。

(7)管理设备的各类信息,包括设备的图样、资料、故障及检修档案,各类规范和制度,并根据设备的动态变化修改其内容。

第2篇 企业设备技术状态管理主要内容

企业设备技术状态管理主要内容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规程标准,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检查工作,了解和掌握设备故障征兆与劣化情况,并采取消除和控制措施,积累设备检查修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为制定合理的修理方案或更新策略提供依据。其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原始依据。包括设备的能力指标、精度指标和运行特征等原始性能指标,有关技术特性指标,设备技术状态信息特征参数指标等。

2.制定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工作标准。包括设备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检修规程及状态检查与监测规程等。

3.建立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包括设备维护保养、检查、计划维修、故障管理、重点设备管理等规章制度及考核考查办法,有关基础工作的内容、形式与流程等。

4.贯彻设备操作规程与维护制度。合理使用设备、正确合理润滑设备、精心维护设备。

5.实行设备检查制度。包括全部生产设备及起重设备、动力设备的日常检查、生产重点设备的定期性能检查和精密设备的定期精度检查,掌握设备的技术状态信息。

6.定期进行设备完好状态检查,精度检测及特种容器检测等。

7.采用诊断技术进行状态检测,及时掌握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为设备的状态维修提供准确信息依据。

8.按照设备的检查点和检查路线进行巡回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异常征兆和隐患,要及时排除或进行有计划地维修,以控制和减少故障发生。

9.对突发故障(包括事故)按照规定进行分析处理和抢修,并做好记录。

10.严格贯彻动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规程、环境保护法则以及定期预防试验规定。

11.搜集各种检查记录资料,日常维修、故障修理及其他修理记录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探索故障原因与规律,拟定维修对策。

12.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改进设备的技术状态。对标准与制度进行完善,不断提高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水平。

第3篇 浅谈企业设备修理费用的控制与管理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各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夺有力地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强有力的竞争力,在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中就要以经济效益为主题,把如何有效和科学地管理维修设备和控制车辆维修设备费用作为核心内容,要能够在经济上做到节省资源和费用,并且还要很好的保障维修后设备的安全运行。在科技社会的背景下,日益提升的科技含量也促使设备维修的要求和管理费用逐步提高,面对以上企业及车辆设备修理费用的控制与管理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浅谈个人观点。

在如今社会发展的背景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背景下,各企业高度地关注如何能够科学地、有效地对企业设备修理费更好的用控制与管理。日益提高的科技水平,让设备维修的技术层面的要求逐步提高,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和维修加大了企业维修费用的压力,面对如此压力,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有一定的阻碍,所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要科学地对设备维修费用加以控制,做到合理的管理维修设备和维修过程才能让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稳定发展。

设备修理费用的概念和构成

设备维修是指设备技术状态劣化或发生故障后,为恢复其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包括各类计划修理和计划外的故障修理及事故修理,又称为设备修理。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查和设备修理。

设备维修包含的范围较广,包括:为防止设备发生故障和设备的劣化,能够让设备正常运转,维持设备性能而进行的清扫、检查、润滑、紧固以及调整等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为测定设备劣化程度或性能降低程度而进行的必要检查;为修复劣化,恢复设备性能而进行的修理活动等。维修的过程中会发生材料和配件的消耗,还有修理人员的工时费用,以及修理时的运杂费等,这是维修费用的构成,这些费用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其高低程度也是设备管理和控制水平高低的体现。

设备维修费用的控制

在对设备的修理过程中,对设备的失修或者是过度修理都不能够实现修理费用的良好经济性,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想将维修的费用做到合理化,就要企业和维修人员必须严格的遵守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和设备运行的客观规律,维修过程中,企业和维修人员还要尊重科学,做到严格、合理地维修。

例如,在对车辆设备的维修过程中,要通过专业的人员和检测仪器等进行准确的检测和分析,一定要了解和掌握所修车辆设备的生产流程、工艺手段及其工艺流程,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专业地检修设备,还需要维修人员清楚的了解到设备的新旧程度和故障发生的具体情况,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的失修和过修,从而实现维修费用的经济化。在企业的发展中不单是通过以上方法降低和控制维修费用,企业还可以通过设备的管理方式和有效的维修变革来促使维修过程中所产生费用的降低,这样的途径还有很多,具体可以参照如下几个方面:

2.1.要保护设备,在不使用设备的情况下,要谨记维护的功效大于维修,如果维护的到位可以减少设备维修的需要。可以定期的对生产设备或者车辆中的设备进行检查,提早发现故障或问题,提前掌握最佳的修理时机;

2.2.在对设备和车辆设备的检修过程中,要加强检修的管理,做到有效的保工期和保质量。

2.3.在维修厂房或者维修站中,一定要配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可建立专门的部门对维修流程和方式进行指导和监督;维修人员也要通过专业的测试和考核,加强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从而降低维修所需要的时间,进而保证设备的维修质量,使设备能够正常的完成生产任务,让车辆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转工作;

2.4.在维修设备的过程中,要注重维修的质量,对参与日常维护和检修的员工强调没有质量的修理是做无用功的观念思想,所以,在维修的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的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更是必要的,工作人员要做到及时的检查备件的质量和数量,不合格的零件及部件一律不能使用,而且要妥善处理,防止不合格的零件投入使用。如果不合格的部件或零件投入设备使用,会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工作和正常的运行,严重的还会影响其它没有故障的零件和部件,甚至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带来不可估计得后果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5.提高采购部件人员的素质,加强采购人员的技术素质,积极进行学习和培训,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一定强调技术人员严格把握进货渠道的质量和安全性,要采购人员谨记合理的性价比是采购的中心和目标;

2.6.要根据设备的技术情况和问题严格合理的确定维修费用的标准,通过合理的价格指标来树立标准,只有这样,在管理上才有较强的约束力,才能够提高企业和维修人员的素质和责任意识,才能让企业和维修人员及员工不断的改进工作质量提高管理的水平;

2.7.在维修车辆设备的问题上,尤其是车辆大修的问题,一定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大修车辆进行检查,并估算大修的预算方案,在维修大型设备的时候也要对其进行预算和做出相应的修理方案,以免造成大修时候的工期延误和突发状况。

大量的事实和实践表明,如果能根据以上的要求和方法积极的去布置和完成,严格把关管理方面的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走,就会提高企业设备及车辆设备的综合效率,在突出问题上重点控制和管理,从而进一步的降低维修所产生的费用,降低成本,进而大力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企业通过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清晰的看到生产成本的降低,在日常的维护和维修过程中,无论企业还是技术维修人员都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办事,参照以上办法对维修过程加强管理,明确目标和意图,保证质量,实现维修的经济化,从而降低运行成本

第4篇 企业设备综合管理方法探讨

1、我国经济发展使设备管理工作面临着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已逐渐渗透到了企业生产和各个方面,传统的工业内涵已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必然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已是必须趋势,在这种形势下设备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要求。

(1)管理理念必须更新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自成体系的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对设备的管理只注重于以完好率为中心的实物形态管理,形成了对设备资产“重占用、轻使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忽视了设备资产的投资与经营效益,这种观念与动态的市场经济趋势格格不入。因此,必须主动地更新和调整旧有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2)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变而改变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围绕生产进行的,因而设备管理相对较简单。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后,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企业必须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因此要求设备随之创新,设备管理亦随之改革。

(3)顺应企业重组和资产流动而改变

20世纪90年代,企业重组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大法宝,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必然带来大规模的资产流动,这给企业设备管理带来了新的内容,尤具是如何活化沉淀设备成为设备管理的新课题。

(4)为适应高科技的发展而改革

高科技的应用,促进了设备技术日益朝着集成化、大型化、连续化、精密化、柔性化等方向发展,一方面设备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维修性及自诊断性,另一方面,先进的设备需要先进的维修技术和高技能的维修人员。但是目前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维修资源的矛盾却严重地困扰着企业。这就需要开发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和社会化维修力量,减轻企业设备维修的负担。

(5)为适应产品需求多样化而变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正趋向于求异化和多样化。为适应这样的变化,产品结构就要不断调整,同时伴随着生产过程的选择,过程的规划及设备的选择,因此充分利用现有企业及企业间设备资源,快速实现不同种类产品间的互换生产已成为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2、树立现代设备综合管理观念

我国在各企业常用的计划预防修理制的基础上,吸收了后勤学,综合工程学和全员生产维修的理论方法,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思想,即“以后研究设备一生为对象,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的,动员全员参加,应用现代科学知识管理技能,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动,开展的设备综合管理。它是一门把信息技术、经济和管理等综合起来对设备进行全面研究的新兴学科,包括设备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人才等内容。

随着市场需求变化的加快,企业经营机制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有必要对其内涵重新审视,赋予其新的内容和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改善,达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快速、高效地完成组织目标,增强企业应变市场环境的能力。

3、对企业设备综合管理进行改革的几点建议

(1)设备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综合化、规范化

设备管理工作要靠严格的制度来保证,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级领导对设备管理的责任制,成立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考核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完善一整套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并形成标准化体制,做到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操作人员有规可依,坚持靠制度抓管理,靠管理保安全,形成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设备升级管理的健康快速发展,其次做为企业设备的管理部门,要对本企业的设备及维修资源进行全面分析,规划设计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最佳设备管理系统,并使设备管理的各项活动都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可跟踪检查及考核的标准,把设备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如新引进设备质量验收标准,检修设备质量验收标准,设备维护的标准化作业,设备拆组装的标准化具备实效的标准化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第5篇 企业设备的采购与管理思路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已经成为当下一种最主要、最主流的采购主体。为了满足企业大批量的商品生产,就需要大批量的设备采购。企业的设备采购不仅具有数量多、范围广的特点,而且对设备采购活动的要求也十分严格,需要对设备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充分研究。设备采购完成后,还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合理的管理,让它为企业生产提高效率,创造价值。下面笔者对企业设备的采购和管理思路进行了探究。

现在,许多企业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设备采购体系,积极过渡为科学的采购管理阶段,但是有的企业设备采购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解决这些问题与不足成为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一、企业设备的采购

(一)价格阶段

1、对比价格

企业的采购员充当着谈判家的角色,采购的第一关是价格。价格是一切采购的前提,在保障质量的同时,节支是采购的主要指标。采购时首先要注意比较价格,有两种方法:第一是跟市场价比,即与市场上主要的价格指数比较;第二是跟历史价比,也就是统计采购价差。

2、规避风险

企业设备采购中需要规避的风险包括质量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以及交货期风险等。 首先,事前控制是规避质量风险的原则。要选择有质量保障的设备供应商,可以实行外部资源管理,把采购活动深入到供应商的生产过程中,促使供应商及时地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产品、设备。同时可以合作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制度,来严格质量标准,避免质量低劣设备的产生,还可以成立一个质量监察部门,专门处理质量问题、投诉问题,将企业设备的采购质量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高价采购的风险在企业采购中是时有发生的,因此要注意规避价格风险。规避价格风险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还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或内部原因。规避价格风险要遵循建立具有较高市场敏感度的设备采购机制这一原则,适当的利用竞争关系,规范采购市场。

第三,信用风险,在这里主要是指设备采购过程中的预付款风险,要尽量选择诚信度高、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实现长期合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预付款的安全,如果关系到位,合作稳定,完全可以不用支付预付款,这当然是最佳效果。

最后,如果供应商出现突发情况,需要延期交货,就加大了交货的风险。如果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弥补空缺,可能会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甚至失去生产运营能力。所以,采购部门要未雨绸缪,提前预测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确保供应商准时交货或者提前做好防护工作。

(二)需求管理

“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是企业设备采购的重要原则,需求的适量也是企业设备采购的一个重要方面。需求管理就是假定生产要素的供给为既定的条件下对总需求的调整和控制,采购部门对需求的调整和控制是企业采购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采购者学会“量体裁衣”,明确企业自身的需求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联系需求的急缓程度,提前估算总需求量,并且做到尽量减少需求的变动,从而降低采购的成本。

2、采购不能过于盲从。有的设备供应商可能会以“多购低价”为促销手段,吸引采购客户,这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划算,但实际上得不偿失,设备的堆积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现在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一旦设备落后就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求,使得生产效率降低。

(三)增值服务

企业设备采购的全面增值不仅仅是通过优化供应链、解决问题来降低供应链成本的,而是还需要通过其他做法转移成本给供应商。有的企业之所以在采购中屡屡失败,原因就是无法形成一流的供应链,不懂得为供应商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这就注定企业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在当前的许多行业,设备采购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举个例子,有的汽车制造业,公司每销售收入200元就需要付给供应商100多元,这就形成了一定的利润转移。采购成为很多企业的主动力,不仅仅是因为可以节约成本,而且是为了保障采购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因此,企业要有发展的眼光,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坚持创新,实现互利共赢,让供应商在成为供应方的同时又是消费者,为供应商提供某些方面的增值服务。

二、企业设备的采购管理

企业设备的采购管理应当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上下功夫,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创新管理模式是主要内容。一方面,企业设备的采购管理制度应该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建立更加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可以保障采购程序的完整性,可以约束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也使得企业采购人员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能够保障企业设备采购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提高采购水平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另一方面,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在创新管理模式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理念,确立企业采购人员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企业采购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

三、结束语

企业的设备采购是企业生产的必要环节,企业的设备采购管理是这一重要环节的一条主线。只有深入地进行市场调查,严格地规避各项风险,合理的估量需求和开展适当的增值服务才能保障企业设备采购的成功,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的利润和效益。

第6篇 浅谈中小企业设备维修管理

设备维修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小企业tk公司为例,讲述中小企业如何解决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维修管理制度,使维修管理变得合理化、制度化、有序化。

设备投资是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部分,设备维修管理也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维修管理中存在的故障停机次数过多、维修成本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日常运营,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笔者所工作的tk公司是一个员工人数不到100人,年产值不到2亿的中小企业,公司从事重型机械底盘部件的生产经营,拥有各种机械加工机床、热处理设备和装配设备共达100多台。本文以笔者在tk公司工作从设备维修管理的体会介绍中小企业如何做好设备维修管理。

1.设备维修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tk公司在维修管理中遇到诸多问题,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1.故障停机过多、紧急抢紧频繁。tk公司经常在生产过程出现因设备出现紧急故障导致停机的现象,当一台设备出现故障停机情况,可能导致其工艺链上的相关设备甚至整条生产线停产,tk公司曾因设备故障停机导致延期交货、客户投诉甚至取消订单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1.2.维修保养缺失、维修方式落后。tk公司共有3名维修工,担负着全公司150多台生产设备设施的维修任务,由于设备的可靠性较差,设备故障率很高,维修工每天都忙于故障抢修,没有时间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设备处于保养不善的状态下工作更加发生故障,使整个设备维修工作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

1.3.维修记录缺失、维修制度不健全。设备故障及其维修记录对于设备管理至关重要,通过故障信息可以分析设备的故障模式、故障后果、故障频率,能够有效地指导采取何种维修方式。tk未采用cmms系统(计算化维修管理系统),也缺少基本的维修管理制度,当维修工解决设备故障后,没有记录相关故障现象、故障原因、解决过程的相关记录。

1.4.维修水平不够、维修效率低下。维修工的维修水平不够严重制约着设备维修的效率,由于维修工自身维修水平的不足及其知识储备的不够,对于一些很简单的故障,维修工要花很长时间找到原因,对于比较先进的部件,维修工没有能力通过学习掌握其工作原理。

1.5.维修备件缺乏、备件等待时间过长。维修备件缺乏。备件对于维修工作十分重要,在维修工找出故障原因后需要更换备件时, 经常因为备件缺乏导致生产停机,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

2.维修管理的策略

针对tk公司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备管理者制定如下措施予以改善。

2.1.完善维修制度、整理维修信息。维修制度对于中小企业的维修管理非常重要,必须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维修管理制度。tk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维修管理制度,

包括设备日常点检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故障报修制度,制作各种设备点检表、维护保养计划表、设备故障报修单等表单准确记录维修相关信息。

2.2.加强设备状态监测、实施预防性维修。故障抢修比例过高的原因是由于维修工对设备状态缺乏监控,很多故障在导致设备完全停机已经有许多故障征兆,诸如振动过大、噪音过响、流量过小、速度过慢等,通过监控与故障相应的特征指标能有效地在故障发生之前发现其潜在故障,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从而避免了更大规模的停机损失。除此之外,通过维修记录可以分析出某一部件的使用寿命,可以部件完全失效之前,采取预防性措施将部件予以更换,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3.组织技术学习、提高维修水平。针对tk公司维修工技术不平不够,维修效率低下的问题,设备管理者制定了有力的措施提高维修工的技术水平。首先组织维修工学习设备原理,收集设备相关的技术文件如电路图、装配图、维修手册等,安排维修工各自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理解设备工作原理,分析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及其故障后果、解决方案等。其次求教于设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对于其制造的设备非常精通,当维修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可以求助于设备制造商,尤其制造商的售后服务工程师,通过与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可以在故障发生后迅速地解决故障。

2.4.备件分类管理,预测备件需求。备件管理是维修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维修计划的的实施必须有充足的备件作为支持,针对tk公司备件管理中存在备件充足率低、备件等待时间长等问题,采取备件分类管理、预测备件需求的措施。备件分类管理制度是综合考虑备件关键性、使用寿命、订货周期、价格等因素将备件划分为a、b、c三类,a类备件的资金累计占库存量总金额的60%左右,品种累计占库存数量的10%左右;c类备件的资金累计占15%左右,品种累计占库存数量的70%左右;余下的b类备件,其资金累计将占25%左右,品种累计也占20%左右。在备件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做到对备件需求的准确预测,对维修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掌握各个备件的使用寿命,更换频率,预测每个月度的备件需求,申报备件计划。

2.5.实行维修绩效管理,激发工作热情。良好的维修制度需要由维修人员来实施,如果维修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热情不高将导致维修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起不到实效。tk建立了维修工绩效管理制度,从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安全意识、成本意识等十个方面对维修工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每月绩效工资相挂钩,并且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维修工对设备进行合理化的改进以创造效益。

通过实施上述措施,tk公司的设备维修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设备故障停机时间仅有原先的1/3, 二、预防性维修次数占所有维修事件次数的70%。三、维修成本比上年度降低了10%。上述在tk公司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其他中小企业也普遍存在,笔者希望tk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能对其他中小企业也有所启发。

《企业设备管理职能(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