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栏目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9:40:03 热度:26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0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

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7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9位用户喜欢。

在颁奖典礼上,有一对夫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前文所说的胡忠、谢晓君夫妇。由他们,我也想到了自己,因为我也有过支教的经历,只是却无法和他们相比。论时间,我的支教只能算作短暂的一瞬,而且我是带着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目的而去;论条件,雪域高原更加艰苦,十几年如一日,这种坚持已经不仅仅是靠当初的勇气了......还记得当初离开学校时,我曾经埋怨过,痛恨过,我也从未想过,甚至不敢相信世界上会有支教还带着笑容并满心欢喜心甘情愿的人。不过,真实的故事让我开了眼。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如果有)我都无法成为他们那样的老师,因为我没有太崇高的精神境界,但我也坦言,以后遇到不公与委屈,工作中有困难,生活中不如意,我想我会自己解决,因为有人比我还难,而且能不放弃。

看完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此刻我想我要向画面里的人物学习,时刻记着帮助他人。从现在做起帮助自己能够帮助的人。我一定好好学习,让自己茁壮成长,将来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0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83位用户喜欢。

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深有感触。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要学习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他曾经是地委书记,是一个受人敬重的“大官”,退休之后完全可以享受许多人羡慕的安逸闲适的晚年,可他偏偏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用20余年的时间,用生命的余热把曾经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为官30余载,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回家的时间极少。他的小女儿在奶奶生病时,才第一次看到父亲回家,当时她已经8岁。他的老伴一直是农民,组织多次提出把他家人转为城镇户口,他坚决不同意:“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我们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他植树造林20余年,他遭遇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他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奉献的境界。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甘为群众忘我奉献一生。他是群众心目中优秀1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他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首先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好作用。其次要像杨善洲一样淡泊名利,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地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次,要学习杨善洲积极进取的精神,坚持在逆境中奋起,不消极、不沮丧,积极进取,力争有所作为的态度。同时,要学习杨善洲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用“x”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发展壮大、建功立业。

感动中国人物廖俊波事迹简介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58位用户喜欢。

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后,深深教育着我们基层工作者要认真工作,情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廖俊波同志为我们树起一面旗帜,立起一座丰碑。廖俊波同志是我们身边的鲜活典型,他的先进事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向廖俊波同志学习,要从他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人处事的一言一行学起,深学细照笃行,立足各自本职工作,在学先进中找差距、明方向,把他的崇高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

廖俊波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但他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一种崇高的境界、一种卓越的品质。他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学习廖俊波的先进事迹、继承和发扬廖俊波的优良品质,是共产党员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廖俊波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入党25年,廖俊波同志始终牢记党性原则,在大是大非前坚定立场,舍小家、顾大家,几十年如一日,勤勉敬业,抓工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始终奔忙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抢险救灾等工作一线,以忙为荣、以苦为乐,一直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我也非常有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员,我也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他的先进事迹,立足各自本职工作,认真工作。做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以敢于突破、敢于担当工作精神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培养创新的胆识,打开创新的思路,锻炼创新的本领、投入创新的实践。在基层工作就要无私奉献精神,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他生前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就是学习廖俊波同志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严格自我要求和自我约束,牢固树立奉献的意识,始终保持组工干部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做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践行者,用云水一样的容人襟怀,松柏一般坚定的信念实践人生的价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学习他爱岗敬业、务实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学习他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的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同时,我也会对照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查找不足,脚踏实地的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工作中,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有爱心的人物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3位用户喜欢。

陆鸿是吴江人。他是一名残疾人,却用羸弱的身体,擎起人生的梦想,用坚强的脊梁扛起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主持人给他颁奖时说:“有人一生迟疑,从不行动;而你从不抱怨,只想扼住命运的喉咙。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

陆鸿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和他一样身残志坚的伙伴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了这个梦想,他艰苦创业,坚持学习,不断奋进,成为了人生路上真正的斗士和强者。他本是一名脑瘫患者,没有健全的身躯,但拥有乐观的天性、不屈的灵魂。从敲白铁皮、摆修车摊、开网店等最底层的工作做起,他努力改写人生,实现价值,为广大残疾人树立身残志坚的榜样。

2017年,他创立了苏州市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2020年,工厂年营业额1000多万元,42名员工中有30人是残疾人,并且先后有50多名残疾人在陆鸿这里学到了技术,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及颁奖词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0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00位用户喜欢。

朱彦夫事迹

朱彦夫14岁参军,先后10次负伤,3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所在连队与敌军在零下30多度的天气里血战三天三夜,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回乡,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颁奖辞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

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

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

也没有向困苦低头

与自己抗争

向贫穷宣战

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

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感动中国人物伟大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4位用户喜欢。

关键词1:另起一行,走出别样风景

周围的人都说是正确的路,就一定正确吗?未必!当年的苏炳添很反感学校的放学后“兴趣小组”补课行为,这种“自愿”参加的“兴趣小组”实在引不起他的兴趣。于是,为了逃避补课,他选择了短跑队。然而,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一选择,竟然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苏炳添是一个知奇才。在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中,他以11秒72的成绩引起市体校的注意,随即进行专业训练。

关键词2:感恩对手,在竞争中成长

本次上海站比赛,与苏炳添一同站上跑道的还有19岁的小将桐生祥秀等三名日本选手,苏炳添最好成绩是9秒99,而桐生祥秀在超风速情况下曾跑出过9秒87。拿桐生祥秀的话说,本次上海站比赛中,日本选手要围剿苏炳添。然而,疾风知劲草,烈火现真金。在两次有选手抢跑等种种扰乱比赛节奏的情况下,苏炳添成功突围,以10秒09强势夺冠。这才是对日本选手们最好的回应。

关键词3:临渊羡鱼,不若退而结网

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成长,这是竞技体育最大的魅力之一,苏炳添也是如此。同是中国短跑队的队友张培萌曾多次击败过苏炳添,比如20__年4月的全国田径大赛上,张培萌打破了苏炳添保持的纪录;同年8月,又在莫斯科田径大奖赛中跑出10秒整的成绩,这一度让苏炳添感到“压力山大”。

但是,苏炳添并没有放弃,而是一如继往的训练,分析技术动作的每个细节,从0.01秒中争取进步。最终在20__年5月31日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中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亚洲短跑第一人,为黄种人争得了荣誉。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谭彦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65个字,有3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这些天来,谭彦妻子贾丽娜多次抚摸着不久前代丈夫领回的“最美奋斗者”荣誉奖章和证书,禁不住落泪,“15年过去了,党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谭彦”。

2004年11月28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原副院长谭彦积劳成疾,生命永远定格在44岁。

2019年9月25日,“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谭彦妻子贾丽娜走上领奖台,代领了“最美奋斗者”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15年,弹指一挥间。任时光飞逝,“铁法官”奋斗的身影从未走远,谭彦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法官忠于职守、拼搏奋斗。

日前,记者再次走进谭彦生前所在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追寻这位“铁法官”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英雄足迹。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热爱的审判事业中

“我是一名普通法官,只是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多荣誉,心中时常不安。我的生命是有限的,矢志将青春年华献给党的事业,只叹身患重病,壮志难酬……”

这是谭彦的遗言,朴实而悲壮。

1985年7月,怀着“当一名人民好法官”的梦想,谭彦告别校园,来到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不久,因开发区法院筹备急需法官,谭彦主动请缨加入筹备组。

“面对艰苦的创业环境和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他毫无怨言,浑身充满了干劲儿。可是1989年春,就在我分娩当天,他病倒了。”回忆过往,贾丽娜总会替丈夫感到无比惋惜。

英雄虽已远去,但他为审判事业兢兢业业奋斗的身影犹如一盏明灯,始终带给大家前进的动力。

据开发区法院副院长孟祥志回忆,最初与谭彦的接触,是在一起刑事案件的审判庭上。

“当时我作为一名检察公诉人,而他是案件的主审法官。饱受病痛折磨的他已是瘦骨嶙峋,法官服的领子得用夹子在后面收紧领口,纤细的腿在裤管里打晃儿,但印象深刻的是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时刻流露着执着和坚定。长达五六小时的庭审,他始终端坐在审判席上,有条不紊地主持庭审。”这一场景令孟祥志终生难忘,一直激励着他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作为谭彦当年的书记员,现仍在开发区法院工作的于韶华连连感慨:“自己很幸运,在参加工作之初,就遇到谭彦这么一位好领路人。”

于韶华说,面对前几年法官入额时,是继续保留行政职务还是放弃职务回归一线审判部门办案,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归一线。他说:“身为一名法官,就要时刻牢记秉公执法、一心为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热爱的审判事业中,这是我在谭彦身上学到的。”

在开发区法院资料室里,记者在考勤表上查到这样一段记录:1993年7月1日至1995年6月30日,扣除节假日,总共为560个出勤日,谭彦因病请假48天,实出勤竟多达512天……也就是说,谭彦除了生病请假外,一天也没休息过。

一组看似枯燥的数据,却道出了一位人民法官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

时至今日,回忆起丈夫生前对工作的执着,贾丽娜依旧会心痛得落泪,“谭彦办案不唯亲、不唯上,只唯法,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对得起胸前佩戴的法徽!”

谭彦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法官忠于职守努力拼搏

走进开发区法院的荣誉室,记者注意到,最醒目的位置挂着谭彦的多幅照片。在二楼走廊的文化墙上,谭彦的事迹介绍和生前同事专门为他创作的《老铁之歌》仍占据重要位置。

“虽然现在好多年轻法官都没见过谭彦,但他的先进事迹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他是我们全院乃至全省、全国法院系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精神已成为激励法官忠于职守、努力拼搏的强大动力。”开发区法院院长王志文说。

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

2015年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法院收案量大幅增加,案多人少的矛盾在基层法院尤为突出。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开发区法院共收案16083件,法官人均办案达320件。今年前9个月,收案量就已达13512件。

顶住压力,开发区法院连年交出一张张优异的成绩单:

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和“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15年以来,4次被省法院、大连市委记“集体二等功”;相继涌现出全国优秀法官夏明宇、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谷晓霞等先进典型……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支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法官队伍。在这里,人人都是‘铁法官’的践行者。”孟祥志一语中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今在开发区法院,大家已形成这样一种共识:这里是英雄战斗过的地方,我们要接过英雄手中的接力棒,去更好地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谭彦之所以被称为‘铁法官’,不单是秉公执法、铁面无私,更是因为他业务精湛,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对标英雄,分管立案的开发区法院立案庭庭长时丽丽倍感责任重大,“立案,是老百姓打官司的第一步,只有认真钻研业务,带领团队服务好当事人,才能让人民群众从中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90后王艺文已在开发区法院工作两年,她说:“谭彦法官是我们全院的骄傲,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我们更加坚定了前进的步伐,人人都在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承谭彦无私奉献的精神’。”

英雄不朽,精神永存!眼下,越来越多的“谭彦”正怀着对审判事业的高度责任感,积极践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

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60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东方魔稻”,不知道养活了世界上多少人。他前前后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等诸多奖项,并且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和“共和国勋章”等等。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袁隆平有句名言,“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他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既是一名科学家,更像是一位农民,于是他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一衣水,与大地贴的近,与百姓贴的近,更与实践贴的近,在贴近中,有他的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为了中国14亿人民,他在田野里看到了希望,实践到了真理,获得了民生。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让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之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在成功培育了超级稻和海水稻之后,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又开创了新的佳绩,他们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亩产超过了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这一成果将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最新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开学第一天,我们就上了生动的一课。我眼含热泪看完了《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20_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有:舍己为人的最美教师张丽莉;有为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倾尽心血的林俊德;有主动捐献器官的十二岁女孩儿何玥;有为农民工着想的父母官陈家顺……

我被这十个人的善举深深地打动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美教师张丽莉。

20_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老师正在引导学生放学。突然一辆客车失控了,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老师向前一扑,四个孩子成功脱险,但是她却被车轮碾碎了双脚,被高位截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像张丽莉这样无私奉献的好老师。我的语文老师张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去年她生病很厉害,但还是带病坚持上课。我们已经退休的数学老师杨老师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了三十多年。还有很多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让我们向这些可敬的人们学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8位用户喜欢。

提到中国体育”三大球“最佳团队,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女排。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就是中国球迷的骄傲,如今中国女排再次入围”感动中国“评选名单。这也许是在整个名单中最没有争议的奖项获得团体。

中国女排在特殊时期撑起了中国的民族自尊心

上世纪80年代,祖国的国力尚不十分强盛,在那个特定的时期,中国女排几乎是唯一一支能够给中国体育迷,给全中国人民带来民族荣耀的集体队伍。”女排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排姑娘们,也激励着整个民族努力向前。

郎平是中国体育界活着的传奇

在中国女排,乃至世界女排界,郎平指导都是传奇人物。她是中国女排的精神象征,也是活着的传奇。在郎导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女排精神的传承,也能够看到作为一名主帅敢于担当,勇于任事的精神。”铁榔头“是中国女排的领头人,也是中国女排永不放弃,永远争胜的`精神源泉所在。

屡陷低谷却最终重返巅峰,中国女排不仅仅因为成绩才感动中国

如果我们为中国女排献上”感动中国“的奖杯仅仅是因为近些年来中国女排再次回到巅峰,仅仅把这座奖杯作为中国女排夺冠之外,锦上添花式的褒奖,那只能说明我们对于女排精神没能领会精髓。没有一支团队能够长盛不衰。中国女排的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明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为最终的目标竭尽全力。有了这样的精神,纵使女排暂时陷入低谷,也定然能够重登巅峰。

中国女排在国庆节用冠军为祖国献礼,但中国女排能够感动中国,绝不仅仅因为她们夺取了冠军!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3位用户喜欢。

满含热泪看完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那一个个使人热泪盈眶的画面,让我掩面深思,他们那种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着我。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是一群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14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他开始了助学之路。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了很多,我们也不能只沉浸在感动的时光里,我们应该让自己平淡无奇的生活多一抹亮丽的色彩。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帮助弱者、专心工作等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是一些微薄的行为,但是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还是可以感动世界的。

能感动他人的人,是高尚的;懂得感动的人,是幸福的。学习他人的无私,传递爱的宣言,践行爱的承诺,奉献自己的力量,让爱充满人间,让感动长存人间!

感动中国的最美的人物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2位用户喜欢。

“我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张富清哽咽着说出了将自己所有战功尘封64年的心里话。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主动请缨,始终冲锋前阵,无惧生死,突击任务中炸碉堡、负重伤……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当突击队员是,他只淡淡一笑:“我入党时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让张富清敢于直面生死、英勇杀敌,也造就了时代丰碑“人民功臣”。

张富清的一生注定是默默奉献的一生,时逢部队转业,他本可以选择去条件更好、待遇更优的地方,但他却主动投身湖北恩施边远山区,下基层、搞生产、修公路,住柴房、睡草席,吃萝卜、咽青菜。心中装的是老百姓的温饱冷暖,却顾不上自己家的柴米油盐,在湖北恩施多年,张富清在多个岗位上工作过,却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福利,为家人开后门、亮绿灯。因为“我是国家干部,我要把我的位置站正。如果我给我的家属行方便,这不就是以权谋私吗?这是对党不廉洁,对人民不廉洁,我坚决不能做!”多年来,张富清舍小家顾大家,“不给组织添麻烦”潜移默化的成了家风。

如今,已经95岁高龄的张富清和老伴还生活在建于上世纪80年代潮湿老旧的老房子里,最简单的陈设,最清淡的饮食,最朴实的生活。71年党龄的张富清经历得了战争岁月的洗礼,耐得住功成身退的清寂,依旧守着那一份老党员淳朴作风,守着入党时的那份炽热初心,他“心中富足、两袖清廉”,激励着我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廉洁自律,张富清同志终将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们值得学习的“榜样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报告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2位用户喜欢。

20年前,在奥地利留学的潘建伟告诉导师,他的梦想是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2016年8月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间的量子通信,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潘建伟颁奖词:

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潘建伟事迹介绍:

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感动中国事迹人物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9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4位用户喜欢。

林占熺,1943年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林占熺创立了菌草学学科,成功解决了菌业生产中存在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性难题,为发展中国家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

扭住“阎王鼻子”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黄河水冲击河岸,沙漠之下,便是暗流。当年,驼队走到此处,常常陷入黄沙,掉进河里。当地人给这里取名叫做“阎王鼻子”。

电视剧《山海情》中,福建来的凌一农教授,在宁夏闽宁村带领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双孢菇,让西海固地区的人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凌一农的原型人物,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最近忙着研究“阎王鼻子”。用的还是他研究了几十年的菌草。

“这些菌草防风、固沙,150天的巨菌草,根长可以达到575公分,把沙牢牢固住了。我们今年就在‘阎王鼻子’那边试验,如果今年的汛期巨菌草经得起冲刷,就算成功了。”

试验,就是趟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林占熺这一辈子的菌草研究,就是在试验里度过的。

学好知识点,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1983年,在福建农学院工作的林占熺,随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团来到长汀县。在一户农家看到的场景,深深刺痛了这位农学院的教师。

“有一个小孩子拉着我的手,向我讨东西吃。我当时给县领导提建议,我说农户特别困难,你们特别照顾一下。”

眼前的孩子,让林占熺仿佛看到了幼年的自己。

1943年,林占熺出生在武夷山南端的福建连城,祖辈务农,家境贫寒。客家人有一句老话:养子不读书,等于养头猪。读书用功的放牛娃林占熺,1964年成了家族里少有的大学生。

“祖祖辈辈20多代,从河南移到福建800多年,考上大学是非常少的。想学点什么好的知识,让农民不要那么辛苦,过上好日子。”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定宇先进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近日,湖北省委发出《关于授予张定宇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通过央视和众多新闻媒体的报道,让我们了解张定宇同志是一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优秀党员,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认真阅读他的事迹报告后,让我感慨万千,作为一名白衣天使,他从不张扬,舍生忘死、品质动人。深入了解了他的事迹后,我更加懂得,作为一名不怕困难、救死扶伤的医生,一名一心为民的党的儿子,他传承着一名共产党员无畏无私的品质,他已经成为全体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榜样。

学习张定宇坚守一线,舍生忘死的精神。

他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一心为党,兑现的是对组织,对人民的承诺。为了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救助,他完全忘却自己是一名渐冻症患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拖着病残的伤腿,他坚守在抗击病毒一线,这体现了他的担当和责任,诠释了他为党为民的牺牲精神,他践行自己的承诺,不讲条件,冲锋在前,不顾及家人,坚决服从党的安排,把对组织的承诺,时刻铭记在心,并用行动去践行。

学习张定宇冲锋在前,默默奉献的品质。

作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阻击战中,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兢兢业业,默默付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默默奉献,不怕吃苦,勤于实干,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牺牲精神。有像他这样的一群共产党员地默默付出,我们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学习张定宇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的情怀。

面对疫情,他冲锋在前,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恪尽职守,以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诠释了他的使命和担当。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党员大公无私、甘为基石的人生境界,对事业,他毫无保留,倾其所能;他不搞特别,舍己忘我,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格和崇高境界,他的行动值得所有人尊敬和学习。他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勇于担当,默默奉献,不计得失,甘做公仆,才能谱写出全新的人生篇章。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