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感人事迹
栏目

袁隆平的事迹感动了我作文(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05 13:20:03 热度:45

袁隆平的事迹感动了我作文

袁隆平的事迹感动了我作文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9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东方魔稻”,不知道养活了世界上多少人。他前前后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等诸多奖项,并且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和“共和国勋章”等等。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袁隆平有句名言,“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他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既是一名科学家,更像是一位农民,于是他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一衣水,与大地贴的近,与百姓贴的近,更与实践贴的近,在贴近中,有他的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为了中国14亿人民,他在田野里看到了希望,实践到了真理,获得了民生。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让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之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在成功培育了超级稻和海水稻之后,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又开创了新的佳绩,他们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亩产超过了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这一成果将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关于袁隆平感动中国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3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

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们还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凉梦”成为现实,真正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的感人优秀事迹作文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8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9位用户喜欢。

中国梦 我的梦

古代有岳飞精忠报国,近代有黄继光为国捐躯。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以前的祖国衰弱,腐败,任人欺负,但是有了那些怀揣梦想的中国人之后,我们的祖国就渐渐强大了起来,有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那一句:新中国成立了!这句话敲打着每个人的心,使每个人心中的热血沸腾了起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当“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每个人都观看着“神五”升起的录像,每个人都在高兴着,欢呼着。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祖国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美好,这是中国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就有着一个中国梦,那就是不再让全国十三亿人口再有挨饿的了。有一次,一个人把袁隆平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扔下了水井,他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捡回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前我不明白,袁隆平为什么会为了一棵小小的水稻而奋不顾身,但现在我明白了,那不是普普通通的水稻,而是他的中国梦,是他凝聚了许多汗水和希望的中国梦……

我也有着一个梦,它虽不及袁隆平的梦那样伟大,但是却是十分美丽。

小时候,我常常幻想自己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可以穿着圣洁的白大褂穿梭在医院里,为重病的患者做手术,想象着别人叫自己“白衣天使”时的画面,我就十分喜悦。我知道我离我的梦还很遥远,但我会刻苦学习,努力早日使我的梦实现,我会用自己的汗水浇灌我那个美好的梦……

一个人的梦虽然渺小,但成千上万个人的梦加起来就是非常伟大的。它就像一滴水,单靠这小小的一滴是聚不成滚滚不息的江水的,只有汇聚在一起才有意义……

袁隆平的事迹感动了我作文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82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没有挨过饿的人不知道袁隆平先生的价值。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几乎看不到因为吃不饱饭而晕倒的人,更别说死于饥饿的人了。吃树皮、吃草根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远,我们仅仅只是把他当做爷爷、奶奶辈讲的传奇故事罢了。的确,我们是没有挨过饿的一代,我们对袁隆平先生并不感冒,(蔡爽,不喜欢袁隆平,他种的杂交水稻不好吃)那可能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他。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所做出的贡献,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创造了一个风靡世界的“绿色神话”,没有他的话,可能没有人能养活中国、养活世界。

袁隆平成长的年代,正值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年幼的他随父母四处迁徙,尝尽逃难的艰辛。于是他从小就懂了一个道理:弱肉强食。从那时起,他树立了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想为国家发展做点什么。

起初因为看到袁隆平的照片,再加上他最初是在安江农校教书,(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安江”,它位于湘西南,是湘与云贵高原交界的地方,直到现在还是一个镇,是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那地方挺穷的)所以我对袁隆平的第一印象觉得他也就是农民出身。其实他也是可以称为“官二代的”,他父亲袁兴烈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孙连仲将军的秘书,在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他父亲本来想让他报考南京重点,日后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她却因为自己的兴趣毅然选择了农学,选择了一个这么艰苦的职业,我挺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的。

毕业以后,他父亲本来是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好工作的,但因为励志要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于是服从分配来到了偏远的湘西农村。在农校教书的日子,他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堂,亲自下地研究水稻,像一个普通农民一样躬耕于田间。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南方的水田,它不像北方的麦地,一大片一大片的非常平坦,即使在以前农业机械不发达的时候,耕种起来也没那么困难。安江是湘西与云贵高原交界的一块峡谷盆地,虽然是盆地,但大家注意到“峡谷”二字没有,所谓的峡谷盆地就是山稍微平缓一点,但种庄稼首先也要开山,开垦梯田一般开垦不出多大的地方,不像大家看到的梯田图片那么优美,一般都很是很小的一块地方。山区农民浇水施肥都要一点一点的靠双肩背上去,是非常辛苦的。而且种水稻要先育种,然后等他发芽以后在一珠珠的插到水田里,以前条件没有那么好,插水稻的时候双腿浸在水里,各种各样的虫子就顺着腿往上爬,想起来都很恐怖。对于一个官宦子弟来说,能像一个农民一样躬耕于稻田,我们可以想一想,他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做到这一点,何况还要对一珠珠的稻穗进行研究,真是不容易。

在长期的研究中,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由此灵感一现,萌生了培养杂交水稻的.念头。然而袁隆平的设想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相悖,许多权威学者认为他是蚍蜉撼树,根本不可能成功,但是他凭着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想法坚持到底。

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带着水壶和馒头,拿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的寻找理想中的苗珠。艰苦的条件和不规律的饮食,让他患上了肠胃病。正是凭着这种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在勘察了14万余株的稻穗后,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和研究,他终于写成了令世界震惊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随后,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没有培育出不育度都达到100%的水稻苗来。

在-期间,他还遭受了多次迫害,实验器材及水稻秧苗一次又一次被毁,他就把秧苗藏在臭水沟里。最让他痛心的是5.18“毁禾”事件,他经过多少年的研究,好不容易培育出的实验苗遭到了灭顶之灾。袁隆平只觉得脑子里“轰”地一声,浑身发抖,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他含着泪水,忍着悲愤,走进烂泥巴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寻找劫后余生的秧苗。在秧苗被毁的第四天,他在一口井中发现了些秧苗,捞上来一看,果然是他的试验苗,他不顾井深水冷,“扑通”一声跳下井去,可是无法捞到沉到井底的秧苗。

迫于政治的压力,他和助手们跑到云南进行水稻试验。而这时灾难又来了,大地震袭击了他们所在的地区,袁隆平不顾生命危险,从摇摇欲坠的房子中抢救出了种子,为了不让试验中断,他们在田边的泥水地里,支起帐篷铺上草席,整整生活了三个月。后来粮食供应发生了困难,他们就吃当地的甘蔗。甘蔗虽然好吃,当饭吃可不好受。三个人吃得口腔里一齐磨出了泡。经过5个月的辛勤劳动,又繁育了一代雄性不育的种子。

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中充满了艰辛,而袁隆平凭借着他的智慧和执着,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在1974年袁隆平在安江农校试种的“南优2号”杂交水稻亩产达到了628公斤,与常规稻亩产150公斤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后,各种荣誉纷纷而来:杂交水稻之父、国家首个最高科技奖、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袁隆平也从一个躬耕的农业科学家变成了一个身价千亿的世界名人。但令我感动的是他虽然已经获得了那么高的荣誉、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虽然他已经是一位八旬老人,但他仍然穿着35元的衣服,昼夜躬耕于稻田,最新品种的杂交水稻竟然达到了平均亩产900公斤,他接下来的目标是实现亩产1000公斤。

他虽然出生在官宦家庭,但他的性格却向一位朴实的农民一样,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他勇于克服一切困难,坚忍不拔,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的贡献已经超越了杂交水稻,他给整个民族留下了一笔绵延世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成功是属于中国的,更是属于世界的。他一生的奋斗经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袁隆平的感人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德安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乐新钧说:“德安县隆平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以袁隆平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希望隆平学校继承和弘扬隆平精神,带头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全县各中小学也将以此活动为契机,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隆平学校自2016年创办以来,就把弘扬袁隆平精神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安排3天的时间专题学习袁隆平精神。学校每学期都开展讲袁隆平故事比赛,表彰一批“隆平好少年”,并颁发“隆平奖学金”。自开展-学习教育以来,学校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让袁隆平精神进入课堂。“每周安排了两节课的时间,讲袁隆平故事,宣传袁隆平精神:隆平与学校、隆平与德安、隆平与中国、隆平与世界……一个个学习专题把隆平精神讲深讲透。目前,学校正在编写袁隆平精神的校本教材。”校长吴敦旭说。

袁隆平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为此,隆平学校投入120万元打造“隆平文化”景观。吴敦旭向记者介绍,项目工程已经开标,分“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四大块,让学生在这里体验农耕之乐。

像隆平学校一样,德安全县各学校都组织力量开发传承袁隆平精神的课程资源,让袁隆平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每一个学生立志“要做一粒好种子”。

袁隆平感人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人才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一是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袁隆平其人可敬的方面很多,尤其作为一个学习楷模被润色的更是一个完人。而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学习他什么呢?泛泛的说学习袁隆平似乎各个方面都都可以学习,那把目标就设定成一个完人,对自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我认为能够袁隆平身上突出的精神实质就是他的事业心。他做出的贡献之大可以造福全人类,而这一切的贡献都建立在他的事业心的基础上。至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个人如何爱国,爱社会,这是促成他有事业心的基础。我们是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不可能有一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不可能对国家对社会怀有同样的情怀。但是这种背景并不能影响我也有一个同样的事业心。每个人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的工作都有那样的造福全人类的意义,但是每个人的工作对自己本身就是全部,那就是这个人的事业。这个事业的初级阶段是为了安身立命、养家糊口,而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是否能有更高的追求呢?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投入到了共产主义事业中,是否应该有一些社会理想呢?我想这是作为我,一个普通人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我们每天可能只是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想不到杂交水稻这样宏伟的命题,但是我们做得一点点小事,如果能够当成事业来做,对个人,对社会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每个人都可以有很精彩的事业。我现在从事环保行业的工作,可以说是大事业中的一个小角色。也许我没有机会去做袁隆平那样重大的项目,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我有很多机会完成眼前的小项目,小成果。而这今天的小,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事业的全部,谁能说不是以后做大的基础呢?所以学习袁隆平精神,我觉得,从现实意义出发,应该落实到自己从小事做起。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从袁隆平的成功道路上得到点启示,从基础的工作中寻找自己事业的起点,从点滴的努力中搭建自己事业的高塔。

关于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1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83位用户喜欢。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___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袁隆平同志用一生的无悔坚守和不懈奋斗,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不朽丰碑。贯彻落实___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要学习袁隆平同志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心怀苍生不懈奋斗、矢志不渝敢为人先、辛勤耕耘不辞劳苦,以大公无私、利国利民的境界、格局和胸怀,在自己的“稻田”里恪尽职守,书写无怨无悔的人生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学习他的孺子牛精神,心怀苍生不懈奋斗。袁隆平在年少时曾经历过山河破碎、时局动荡,亲眼所见同胞因饥饿而死,深知“一颗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的道理。作为一个城里的孩子,他以让天下人吃饱饭为己任,为了这个朴素而伟大的梦想,他选择了农业大学,选择了扎根乡村,选择了研究水稻的培育,从此甘之如饴、不懈奋斗。他在国家百废待兴时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在烈日炎炎中跑田埂、蹚泥水,只为实现让人民群众吃饱饭的目标。他是心怀苍生的大侠,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俯首甘为孺子牛,不辞辛苦、负重前行。党员干部当学习袁隆平的孺子牛精神,以毕生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勇于担当、为民造福,以扎实作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习他的拓荒牛精神,矢志不渝敢为人先。袁隆平有一种不信邪、不服输的闯劲,新中国成立不久,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袁隆平掌握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并以-世界权威的胆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为杂交水稻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通过“三系法”培育杂交水稻,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可能性以及提高产量的可能性,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耄耋之年,他的团队还成功试种“沙漠海水稻”,为使盐碱地化为良田做出积极探索,这种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极其可贵。党员干部当学习袁隆平的拓荒牛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敢闯敢试、攻坚克难,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学习他的老黄牛精神,辛勤耕耘不辞劳苦。袁隆平称自己是“种了一辈子水稻的农民”,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以坚如磐石的意志不畏艰难、甘于奉献,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苦苦求索,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和汗水。他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还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水平,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重大贡献。在荣获“共和国勋章”后,他把此荣誉当成一个鞭策,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党员干部当学习袁隆平的老黄牛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心无旁骛建功立业、奋勇拼搏。

袁隆平的感人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中国有很多了不起的人,从古到今,都很爱国,真让人佩服。在众多了不起的中国人中,我认为袁隆平最了不起。

袁隆平乃是杂交水稻之父。提起他,绝大多数的人都对他十分尊敬。袁隆平列过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百姓都面瘦饥黄……袁隆平也亲身经历了饥饿的痛苦。他见证了严酷的现实,想起了旧社会,想起了平民百姓的困苦,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培育出水稻的新品种。

在试验田里,他发现了一株不同的稻子,和普通的水稻不同。它们的差异在于稻子产量差别巨大。这一发现,令袁隆平大吃一惊,细细寻找以后,硕大的试验田中就只有这一株。在对其仔细观察和统计分析,论证了这棵稻是“天然杂交稻。”证明了这种水稻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他激动地把它做成标本,拍下照发给助手,去外面寻找。

他和助手找了很长的时间,最终在一处水边,找到了珍贵的6株天然稻。第一次杂交成果并不理想,新的问题又来了,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用,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

为了克服这个世界难题,他每天都在试验田里,弯下腰,精心呵护着一棵棵水稻,仿佛是他的亲儿子一般。当下一批水稻成功时,他刚走进田中没多久,就兴奋地冲出来,抬头大笑:“我成功了!我的杂交水稻成功了!”反复多次的培育,产量从每亩800斤一跃到1600斤,研发到了2020年,稻杆比茭白还高,亩产超过了2000多斤。

袁隆平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十几亿人吃上了饱饭。也为世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在杂交水稻已在全世界推广。我要好好学习,在未来能报答祖国。

袁隆平的感人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2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6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

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25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

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5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

对于如此节俭的“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

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袁隆平感人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36位用户喜欢。

近日,一档名为《似是故人来》的节目专访了袁隆平先生。在节目中,袁老对年轻人最想说的8个字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试想来,我们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在奋斗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这8个字的指引。袁隆平教授给在稻田里讲述里的人生一课,我们细细品味:这味道真甜。

用知识武装头脑。袁老的杂交水稻是智慧的结晶,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为人民服务中就只能“望洋兴叹”。一些党员干部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解不开难题、捋不清思路,做起事来毫无章法。这种现象不只在老年干部身上存在,同样也存在在青年干部身上。青年干部岗位和所学专业不匹配,又没有相关经验的积累,如果恃才傲物,最终就无法成长成才。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知识储备,不只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老同志、老百姓学习,更要从互联网汲取知识,这样才能担当大任,也能为未来做好准备。

用汗水磨砺人生。袁老说,他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能下田。不下田也就吃不了苦,吃不了苦是搞不好农业的。其实党员干部也是如此,如果不愿意深入乡间,不愿意爬山路、走泥路,怎么才能了解真正的乡土中国,又怎么谈得上服务群众?书本里记载的、电视里播放的、新闻里报道的,毕竟只是只言片语,无法涵盖全面。所以朱有勇才会把实验室放在泥土里,所以张桂梅才会把学校建在大山中,所以黄文秀才会放弃城里的优越生活。他们的汗水也没有白费,收获了很多的成果。“青年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同志需要铭记的。

用灵感突破创新。“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只有付出汗水的努力才能获得灵感的迸发。爱迪生的灯泡实验、杂交水稻的种植成功即是无数次的努力加一瞬间的灵感获得的结果。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实践、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期间可能会诞生很多独到新颖的想法。灵感的产生只在一瞬之间,倏忽就可以烟消云散,此时就一定要及时记录,并且将它们用于实践的创新之中。当然有些灵感是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闭门造车产生不了灵感,不妨与老百姓和同事们多多交流,让灵感的火花烧出来熊熊火光。

用机遇实现跨越。因为抓住了杂交水稻研究栽培的机遇,我国极大地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可见,机遇是如此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年轻干部要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期,低头赶路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抬头仰望星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遇,青年党员干部唯有通过奋斗,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汗水砥砺人生、用灵感突破成长,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实现人生和事业的跨越。

袁隆平的感人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2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们还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凉梦”成为现实,真正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的感人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在相辉学院的第一年攻读的是农艺系。1950年11月,相辉学院农艺系及其专修科与四川省教育学院、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等十所综合性大学中的农学相关专业被整合为西南农学院。他接下来的三年在西南农学院攻读农学系,但主修专业一直是遗传育种学。

袁隆平的大学同学陈德玖说:“大学时的袁隆平像个大孩子一样,喜欢打球、游泳,学习成绩不拔尖,但是很聪明!”说起来,袁隆平还差一点儿当上国家游泳队的专业运动员。他自幼便开始学习游泳,游泳也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爱好。他“浪里白条”的绰号,从小学被带到中学又被带入大学。

1952年,西南地区举办了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袁隆平在川东区的游泳选拔赛中一路领先,要去成都参加西南地区的大赛。在这次比赛里取得好成绩,就有可能进入国家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大赛在即,他还是一身轻松,毫无压力。成都的小吃既丰富又美味,他看见了哪样都想尝尝,结果,“我吃多了,肚子吃坏了,影响了比赛的发挥”。比赛那天,进入决赛后的他在最后五十米的冲刺阶段,因吃坏了的肚子一阵阵发作,拼尽了余力也没游上去,眼看着原本在他身后的选手一个接一个地超过了他。就这样,袁隆平与国家游泳队的专业运动员机会失之交臂。多年后他忆及此,仍会叹息:“唉,最后搞了个第四名,前三名都进了国家队,我被淘汰了……”

而让他遗憾的还有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擦肩而过。-期间,国家决定在全国高校中选拔一批飞行员,仅西南农学院就有八百多名适龄大学生踊跃报名。遴选极为严格,袁隆平一路过关斩将,一直闯过了体检的最后一关。过了体检关,也过了政审关。可最后接到通知说大学生一律退回,因为当时大学生很少,只收高中生,所以袁隆平也没当成飞行员。

他本有机会可以选择碧水和蓝天,然而他注定只能选择大地。当时的第一志愿,也注定了将是他永远的第一志愿。

关于袁隆平感动中国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2位用户喜欢。

他是一位饱经风霜而消瘦的老人,太阳亲吻过他黝黑的皮肤,岁月刻在他脸上一道道皱纹,时光将他的须发染成花白,他却丝毫顾不上这些,只顾着大步迈向田野,望着收成的水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粗糙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水稻,眼里充满了喜悦。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一次实验中,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稻谷减少了5%,而稻草却足足增加了60%,在这时有人就说:"人要是能吃草的话,你这个水稻就大有发展了。”面对无数的讥讽,袁隆平依然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终于将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每当有记者采访他时,他总会像个小孩子乐呵呵的,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80岁时是80后,我90岁时就是90后。”他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感染了我,对待事情总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所有事情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我喜欢他从不言败的精神、乐观积极的态度、纯朴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一个真正能让我的肚子和头脑都吃饱饭的男神——袁隆平。

种子破壳而出,把头伸出浑浊的泥水。它的目标从来就很明确——生长,结穗。水稻只能踏实,因为它生在水里,也必须长在水里,这样沉默的生长着。终于,在黄叶遍地的季节,金灿灿的稻穗挂满了水稻,又是成熟,又到收获。然而,这时的它更深深地弯下了腰,在秋日中更显沉稳,它的虔诚总是有增无减。

这个人就是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的身上也带着水稻的秉性:务实,淡泊,正直。

水稻想要长得笔直,根就得抓得稳。袁隆平懂得做事先做人,也就懂得立人先立本。正直无私的人总比欺世有术的人更接近理想,袁隆平的刚正不阿正是他攀向成功的根基。

爱因斯坦说过:“不要希冀做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袁隆平的水稻人生,就是奉献人生。

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的事迹范文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6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大半个世纪研究杂交水稻,水稻已深深融入了袁隆平的生命里。

只要田里有水稻,他几乎每天都要到自己的试验田里转转。2019年9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从长沙赴北京领奖前,专门来到稻田跟水稻道别:“你们都乖乖的,我过几天就回来啦。”

2021年4月,从三亚回长沙治病,91岁的袁隆平身体已很虚弱。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辛业芸女士告诉记者,即便这样,他依旧记挂着三亚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势,询问已成熟的稻穗千粒重是多少……

袁隆平还曾将自己比喻成一粒种子。他说:“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袁隆平是一粒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种子。他坦言,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又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又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不要害怕冷嘲热讽、标新立异。只有敢想敢做敢坚持,才能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

袁隆平是一粒扎根大地的种子。他说,“我的工作主要在试验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坚持下试验田。我们搞育种的就是要坚持在第一线,这样才会发现新品种,才会产生灵感,‘灵感=知识+汗水’。我想,搞科学研究是这样,从事其他任何工作也是一样的。”

袁隆平是一粒爱思考、勤奋进取的种子。他的同事学生告诉记者,在杂交水稻科研王国里,袁隆平是一位战略家,他的科研思想,技术路线,带领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不断超越自己,领先世界。

1999年,年近70的袁隆平曾赠记者一幅字“勤奋、进取,与小丹共勉。袁隆平”。彼时,他已名满天下,但仍壮心不已。如今回忆,令人感怀泪目!

袁隆平是一粒朴素的种子。他的衣服很多都是地摊便宜货。他说,“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则要看得淡一点。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方面以清淡和卫生为贵,穿方面只要朴素大方就行了。”

工作之余,袁隆平是一个幽默风趣、兴趣爱好广泛的人。他会给同事取绰号,是骑单车能手,游泳健将,气排球爱好者,还能拉一手小提琴……他的外表非常平凡,平凡得让人恍惚觉得他是中国最像农民的人。但他取得的科研成果、矗立起的精神丰碑,却是如此的非凡,如此的伟岸!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感人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8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平的感人优秀事迹作文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6位用户喜欢。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袁隆平》。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袁隆平,深深地感动了我,也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袁隆平是一所农业大学的老师,当时,人们没有食物,十分饥饿,于是,他为民造福,决心要研究出“杂交水稻”,可是,却遭到了崔主任,刘老师以及其他人的反对。他们不仅把袁隆平刚刚研究出来的水稻砸了,还在一个大雨如注的天气里,把所有的水稻连根拔起。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可袁隆平并没有灰心,并没有放弃,而是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从新开始新的研究。这永不放弃的竟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袁隆平说了这么一句话,也许,会让我永远铭刻在心,他这么说:“一万多年来,我们的祖先搞不成的事,我们也搞不成;外国人,同行,他们研究不出来,我们也研究不出来。从你们的教诲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放弃,那我很想问一问,那要我们这些学农也得干什么?我们就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怕不就行了吗?我不管你们怎么想,但是作为一个学农业的人,我觉得我有权利也有义务让这个地球上有限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让人类远离饥饿!自从我袁隆平做了这个‘杂交水稻’的梦之后,我就绝不放弃!”多么的感人!袁隆平为了人们不再被饥饿的恶魔威胁,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心血!袁隆平为了中国人不在被外国人冷嘲热讽,不管太阳升起,不管夕阳又落下,他走势泡在稻田里;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风吹雨打,他没有一刻在休息!

平时我觉得自己还不错,但自从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才觉得我原来是那么渺小。四年级时,老师让大家写日记,一开始我很认真,每天都写,但坚持了两个月,就两三天写一次了,又过了一个月,我就彻底不写了。我没有像袁隆平那样坚持下去,没有持之以恒,而是半途而废,现在想想,多么的后悔呀!

是呀!我们要记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生命不息,我们就将继续追寻,为了梦想,永不停息!

《袁隆平的事迹感动了我作文(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