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栏目

有关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12 21:00:02 热度:45

有关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有关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1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54位用户喜欢。

相信,看了TVB《无穷之路》的朋友,都不得不向陈贝儿竖上大拇指!这部节目目前在豆瓣网上的评分高达9.5分,可以说算得上是一部满分作品。

在年初的TVB万千星辉颁奖典礼上,陈贝儿就已经凭借该节目收获了最佳女主持这个奖项。而此次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也是对她更大的肯定。

说《无穷之路》是一部节目,还不如说它是一部纪录片!据了解,整档节目的主创团队就只有4个人,两名摄影师,陈贝儿则担当主持人。他们去到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10个贫困地区,去了解、去探寻,我国的扶贫政策以及扶贫结果,整档节目可以说相当具有深义。

外界都在说,最近这几年TVB的剧集、节目越来越难看,演员老了,看来看去就那几个人,拍摄手法也停滞不前,整体的发展已经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相信一直在关注T朋友就会发现,这几年TVB也一直在默默努力做着改变,努力创新,而此次的口碑节目《无穷之路》似乎也就是TVB这些年不断努力的一个缩影。

又说回这档节目的关键人物,陈贝儿。陈贝儿从2003年就开始在香港有线电视做主播,从事媒体行业已经近20年,身上的经验自然也相当丰富。而她大概在10年前,才跟随“伯乐”余咏珊Sandy,以主持人、主播的身份,正式从香港有线电视过档到无线电视,加入TVB大家庭。在余咏珊的力捧下,陈贝儿很快在各大直播节目中做主持人,同时还在各类资讯和综艺节目中担当主持人。

早前由她主持的《嫁到这世界边端》系列,也相当之精彩。节目从2017年播到2019年,一共播出了三季,共计40集,综合评分高达9分。而陈贝儿在节目中,也用她难得的主持经验以及情绪把控,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许多小伙伴,应该和小编有一样的感受:陈贝儿可能第一眼看上去算不上是那种标准意义上的大美女,但是看了她的节目,就会慢慢发现她身上很多的气质和特质都特别吸引人。去年上半年,随着曾志伟的走马上任,余咏珊的“倒台”。不少网友都在猜测曾经由余咏珊一手捧起来的“有线帮“艺人,在TVB的地位会大打折扣。毕竟他们的“靠山”已经离开,自然分不到好的资源。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陈贝儿在TVB的地位不降反升,当然这也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所换来的。

最近一段时间,陈贝儿一直留在内地发展。不仅受邀参观了中央电视台,同时还登上了央视的综艺节目,代表中国香港地区演唱了歌曲。可以说是事业再度迎来了春天。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5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56位用户喜欢。

12年前一则“儿子不惜千里背着精神病母亲上大学”的消息引发全国的关注,很多人被这个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很多父母幻想自己有个这样听话懂事的孩子该多好。

这个孩子叫刘秀祥,出生于1988年,是贵州偏远山区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家里兄妹三人,他最小,有个哥哥和姐姐。本来一家人过着清贫又幸福的生活,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当时的刘秀祥只有四岁,父亲在干活的时候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溘然离世。父亲的突然辞世,让一家人措手不及,母亲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一个原本贫寒的家庭坠入深渊,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刘秀祥家里发生变故的时候只有四岁,哥哥和姐姐也才十岁出头,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三个年幼的孩子身上,他们过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半大的哥哥姐姐一边学习种地,一边照顾年幼的弟弟和生病的妈妈,靠着村里好心人的帮助艰难地维持着生存。这样的苦日子过了整整七年,不堪忍受生活重压的哥哥姐姐相继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么多年也苦了这两个孩子了,也不知道现在他们过得好不好。

哥哥姐姐走后,家里只剩下十岁出头的刘秀祥和生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这一年刘秀祥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和当初的法子英一样面临命运的抉择。但是刘秀祥挺住了,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承受了连三四十岁的成年人都很难面对的艰辛。

每天早上天还不亮,刘秀祥就去砍柴种菜,然后走两个小时的路程去上学,放学后回家干农活做饭照顾母亲。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孩子,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考上重点中学,但是高额的学费却让他望而却步,还又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该怎么办呢?这时刘秀祥做了一个大胆又明智的决定,放弃重点中学去免费的民办中学读书,带着母亲一起去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的问题,刘秀祥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建了一个简陋的窝棚,这个漏风漏雨的房子成了他和母亲的新家。白天,他在学校刻苦读书,晚上,他去拾破烂换钱,然后去菜市场捡剩菜做饭,常常十天半月碗里看不见一点油花。初中和高中的这段时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刘秀祥长得又干又瘦,体重只有80斤,但是为了自己和母亲心中的梦想,他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

2008年的时候,他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兴奋地围着山坡跑了好几圈,为了赚取大学的学费,他又背着母亲前往山东打工。毕业那年,刘秀祥拒绝了多个单位提供的offer,面对一片大好的未来和丰厚的薪资待遇,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心,回到家乡做一名乡村教师,他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山里的孩子努力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感动中国人物张定宇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7位用户喜欢。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14亿国人的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防控疫情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要不惧危险、逆行而上,坚定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用坚守和奉献,为广大人民群众构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在听党指挥中“忠初心”。疫情发生以来,以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越是危险时刻,越要听党指挥。党员干部能否响应党中央号召,能否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直接关系疫情防控的效果。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___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推动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落细,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保驾护航。

在履职尽责中“守初心”。___总书记多次要求,“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正是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才能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才能咬牙坚守岗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人尽其责、各司其职。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做疫情防控“主力军”“主心骨”,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使命,汇聚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硬核力量”。

在矢志为民中“践初心”。___总书记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疫情防控阻击战本质上是人民利益保卫战,是无硝烟的人民战争。党员干部要切实把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转化为战胜疫情的具体行动,自觉走在防疫知识宣传最前面、冲在人员摸底排查最前头、站在群众隔离防治最前列,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挡风遮雨,努力成为群众信得过、可依赖的“贴心人”“暖心人”。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突发“战疫”,就是一次对初心的全面检视。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我是党员我带头”的精神,用奉献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26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41位用户喜欢。

2013年3月6日,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南京站男子60米预赛,苏炳添以6秒56平全国纪录的成绩晋级,决赛以6秒55的成绩问鼎冠军,并刷新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4月27日,全国田径大奖赛肇庆站男子100米决赛,苏炳添以10秒23的成绩获得亚军。5月21日,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北京站百米飞人大赛,苏炳添以10秒06(顺风0.1米/秒)的成绩获得铜牌,刷新个人最好成绩。5月29日,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十二运会田径项目预选赛男子百米飞人大战,苏炳添在决赛中以10秒17(逆风0.9米/秒)的成绩率先冲线,第四次问鼎全锦赛男子100米冠军,并实现了在该项目的三连冠。7月4日,第20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飞人大战,苏炳添以10秒17(逆风0.3米/秒)的成绩卫冕,成为第二位两获亚锦赛桂冠的百米飞人。8月11日,莫斯科第1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预赛,苏炳添跑出10秒16(逆风0.1米/秒),与队友张培萌创历史地双双闯进半决赛。9月8日,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10秒12的成绩夺得亚军。9月11日,苏炳添与梁嘉鸿、谭巨全和莫有雪代表广东队以38秒73成功卫冕男子4×100米冠军。10月8日,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男子百米决赛中,苏炳添成功卫冕,并追平该项目赛会纪录。

2014年2月9日,在比利时根特举行的国际田联室内赛60米比赛,苏炳添以6秒66获得亚军。[46]3月8日,在波兰索波特举行的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大赛中,苏炳添在预赛和半决赛分别跑出6秒58和6秒57的佳绩,成为第一位杀入世界大赛短跑决赛的中国选手,并以6秒52勇夺第4,并打破由他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创中国在室内世锦赛短跑项目历史最好成绩。9月28日晚,在仁川亚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苏炳添以10秒10为中国队获得男子100米亚军。10月2日,在仁川亚运田径男子4x100米接力的比赛中,他和陈时伟、谢震业、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以37秒99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冠,这是中国队连续在两届亚运会上打破纪录的方式夺得该项目的冠军。10月9日,获得201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比赛亚军。

2022年1月,国际田联公布了2022赛季各单项首期世界排名。在男子100米(含室内50米-60米)排名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1325分排名第8,同时他也是世界前10中唯一一名亚洲选手。上赛季,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中跑出9秒83的个人最好成绩,成功跻身决赛。

苏炳添早年经历

苏炳添,广东中山人。初中时期,苏炳添与短跑结缘,上初二时,他为了逃避留校补课而参加学校的田径队。2004年11月,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自发参加比赛,结果他在100米的比赛上以11秒72的成绩(秒表计时)拿到第一名。之后,中山市体校田径教师宁德宝把苏炳添招进了麾下。12月,苏炳添被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录取,开始接受系统的`专业化训练。训练了三个月后,苏炳添第一次参加省里面的邀请赛,100米和200米都进入了决赛,其中100米的成绩达到了电计时11秒7。2005年11月,苏炳添参加广东省田径公开赛以7秒31获得60米比赛第三名,以11秒34获得100米第三名。2006年,在香港对抗赛上,苏炳添收获了100米和200米比赛的冠军,在100米跑出10秒59、200米跑出的21秒多的成绩都接近了健将级运动员的水平。9月,苏炳添参加广东省田径邀请赛以10秒66夺得100米冠军。同年12月,苏炳添被招进广东省田径队进行更高级别的训练。

苏炳添评价

“苏炳添虽然个子不高,但是身材匀称,在跑的时候节奏感很好,眼神显得很坚定,跑出去那种气势就像脱缰的野马,步频快,很有杀气。”(中山市体校田径教师宁德宝评价)

“苏炳添很有天赋,在他还是青年运动员的时候就已经在省运会上获得了男子100米和200米项目的金牌,当时他100米最好的成绩是10秒59。”(教练袁国强评价)

“我带了他快十年了,可以说他是我带过的最自觉的队员。十年来,在训练场地上他只要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就绝对是在训练,从不偷懒。而且他在队员中从来都是以身作则,不会在训练过程中拉着队友聊天,玩手机。训练之外,苏炳添的生活最多就是上上网,很多运动员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不良习惯他看不惯。所以作为教练我很放心,即便他不在我眼皮底下,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训练,动作永远是最规范的。”(教练袁国强评价)

“苏炳添非常伟大。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自己跑不过黑人选手,每到大赛,输竟然成了‘正常’结果。整整等了几代人,我们才赢来了苏炳添的爆发。他的突破有一个特别大的意义,那就是打破了我们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和一些神话性的东西,挖掘出了队员的潜力。”(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评价)

“他的训练态度是中国田径运动员中少有的,根本不需要教练去鞭策。”(外教亨廷顿评价)

“苏炳添太自律了,而且太职业了。他身上具备的这些素质,是大部分中国运动员仍然要学习的。”(外教亨廷顿评价)

感动中国人物钱七虎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68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41位用户喜欢。

1937年是动荡的一年,那年日本侵略者进入我国大肆“烧杀抢掠”,老百姓别无他法只得逃难。钱七虎,便是母亲在逃难途中生下来的。钱七虎是家里面第七个孩子,而家人则希望他“有着老虎一样的胆识”,于是便有了“钱七虎”这个名字。而钱七虎以后还真没辜负家人的期望,成为了一个对整个国家有着巨大贡献的“虎胆英雄”!

出生于这样一个年代,自然不可能有很安稳的童年。可正因为这样的环境,激励了许多年纪轻轻的孩子,立志长得要为国做贡献,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钱七虎便是其中一个。

“只有国家变得强大,才没有人敢欺负我们”,这句话在钱七虎心中生了根,小时候经历过的任何苦难都会使他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

新中国成立5年后,钱七虎正上中学。依靠着国家给出的补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眼看着新中国正在稳步发展,他的报国心愈加强烈了。这时,哈尔滨工程学院正在招生,本来学习就优秀的他依然报考了这个刚刚成立不久的学校,在防护工程专业学习。

这个专业在如今的眼光看来不太“体面”,面朝黄土背朝天,并且十分出力。这时的钱七虎一心想学习一些能够报效国家的技能和知识,这点苦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正因为有了这个坚定的选择,钱七虎得以进入到这个行业,才有了日后他在国防工程行业大展拳脚,大放异彩的事情。

在这个学校呆了7年以后,因为成绩太好,并且已经完全掌握了学校里的知识。他被国家当做“可造之材”送去了苏联,继续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第二年周恩来总理去往苏联参加会议,钱七虎有幸见到了他并与他交流。钱七虎一直视周恩来总理为榜样,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一样为祖国付出一切。

钱七虎没有空想,他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在努力吸取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苏联留学4年,学有所成的钱七虎立马回到中国,在刚刚建成的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任职,他要把自己这么多年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

期间,他接到了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参与研究“核爆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建造武器很重要,当我们手里有“刀”的时候敌人便不敢贸然向前。在军事中空有锐利的武器固然重要,可同时我们也要做好防护措施。我们不光要有“刀”,还要有能抵挡敌人手中武器的“盾”!

这个“盾”,就是我们的国防工程。钱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结了个婚,便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我们的国防工程研究中去。临走前只留给妻子六个大字“我走了,有任务”。以至于后来和家人分隔16年,他的妻子甚至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我们国家向来崇尚和平,从不主动挑起争端,所以偏防御的政策就意味着我们的国防技术要非常到位。钱七虎这次科研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可以抵御剧烈爆炸的地下洞库门,以保证我们在库里的飞机可以不受干扰正常派出。

做实验就要模拟真实爆炸,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天空一朵又一朵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因为需要及时采集数据,钱七虎穿着防护服就往实现地点冲去。明知有很大的辐射,钱七虎还是这样做了。在他看来每次实验的代价都很高,要准确又及时地采集到每一次的数据。

钱老用那时难度较高的“有限单元法”来计算飞机洞库门,让本次科研又前进了一大步!在经历了两年时间的不断计算与测试,钱七虎带领团队终于建造出可以达到要求,抵抗力非常高的地下洞库门。同时,因为这两年他时常废寝忘食,他的肠胃也出现了问题。

随后的多年时间内,钱七虎依然和团队奋战在现场。哪怕是到了和平时代,钱七虎也没有丝毫松懈,他表示国防工程建造越完善,敌人就越不敢贸然侵犯;哪怕真有那一天,他们也必将付出代价!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9位用户喜欢。

当时,正值暑假,我雄心勃勃的把它当作一部作品,把它抄在了信纸上,准备拿给同学欣赏,可我再读一遍时,我发现我错了。春天,豌豆荚是绿色的,轻轻剥开它,荚壁上露出了像海绵一样的毛茸茸的东西,用力一压,就会感到湿漉漉的,仔细一看,里面还躺着几粒小豌豆呢?

朱光亚,他如果做出了什么东西,他都是先讲别人,或者说这事情是大家一起做的。他什么事情都是先讲别人。朱光亚做什么事都十分细心,有一次朱光亚先生在办公室,让他的秘书回家里,帮他取一件东西。“你去我家里的柜子上的第几格的第几小格,给我拿回来。”他曾说过:“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朱光亚星还在天空中转来转去,还有他发明的两弹,也对攻击有了更大的发展。

刘伟,在他小的时候双手被高压电击中,失去了双臂,但在他哭了三个月后,又鼓起了勇气,参加了许多的游泳比赛,还得了第一名。可在这个时候,有一次厄运降临了,从此,刘伟不能参加剧烈的比赛。刘伟还是没有放弃,用他的脚开始了他的钢琴天涯,他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但一个个都被解决了,因此,他成为了一位用脚弹琴的音乐家。

看着这一个个感人的事情,我不禁这样想:现在感人的事情真多,会干感人的人也多了。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优秀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1943年,邓小岚生于河北阜平县。出生后的她被寄养在当地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整整3年,这个被她视为“第二故乡”的马兰,从此与她的生命紧紧相连。

邓小岚1970年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毕业,1994年取得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1999年退休后,邓小岚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常常回到马兰村,默默为村里做事。先后帮助该村翻建学校、修路种树、改建水冲式厕所、救助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发展旅游等。

2003年清明节,邓小岚回马兰村为烈士扫墓。活动结束后,本想和孩子们一起唱支歌的她却发现这里的孩子什么歌都不会唱。“我从小就爱唱歌,也喜欢音乐,我觉得没有音乐的人生太苍白了,当时我特别心酸。”

第二年,她从亲朋同事那里募集乐器,成为村里第一位全才音乐老师,教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邓小岚利用周末和假期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当年没有高铁和高速公路,她需要一大早赶公交、换地铁,从北京西站乘火车到河北定州,再换乘班车,赶到马兰村经常是傍晚6点多。

感动中国人物主要事迹材料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9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28位用户喜欢。

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全面展现中国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__年。这其中,包括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在内的“银发知播”群体走进聚光灯下,让人印象深刻。天文、物理、文学、美学……不管学科如何,都可以“万物皆可知播”;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这群已是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在网课直播间里,欢脱幽默地传授硬核知识。他们是老师、院士,正在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授以青年,用日复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识的种子。

“苏东坡这个家伙,又幽默又豁达又善良,他贬到黄州还天天有酒喝有肉吃,快活得要死,他一快活,就在黄州写了很多好__好诗,《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什么大江东去都来了。”这就是戴建业在抖音为大家知识科普的风格,有网友留言称其是“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系的教授、博导,在抖音上有七百多万粉丝,他的一段抖音短视频,曾在一周内获得了超过3000万次的播放,成为现象级作品。教授“出圈”,实际上是一场“知”与“播”的双向奔赴。让传道受业走出课堂,让知识之花在平台绽放——这样的'“知识网红”,怎不让人为之点赞。

在抖音平台上,像戴建业这样的“银发知播”,可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汪品先院士和褚君浩院士就参与《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短视频,积极用新的传播形式进行知识科普,受到青少年群体广泛欢迎;欧阳自远院士讲航天和探月的视频合集在抖音播放量达到2.3亿,是抖音最受追捧的科普合集之一;退休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化身@不刷题的吴姥姥,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试验收获无数粉丝……专业的院士、资深的教师们借助短视频,输出有趣准确的内容,让靠谱专业的知识得以举重若轻。这样的生动局面,正可谓是“华发与青丝共勉,春华与秋实交辉”。

“银发知播”之所以能感动中国,就在于他们以追赶潮流的姿态、事必亲躬的认真、化繁为简的讲解,践行了知识科普的初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__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短视频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知识的重要途径。打造丰富的高质量知识内容,让青少年拥有越来越好的上网体验,这越来越成为平台和传播者的共同理念。当我们看到教师和院士们主动投身短视频科普,他们身上那份严谨与热情,充分诠释了什么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短视频科普,“银发知播”用行动收获感动。如今,情怀是一个热词,但与之有关的一切,无不是有着最为具体的鲜明注脚。知之非难,行之不易。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科学院的院士泰斗,还是普通退休教师,都在不舍昼夜地做着科普这件“小事”!虽然头发白了,但“银发知播”群体的心是好young的!就如《感动中国》颁奖辞所说:“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知播、知播,传播知识与文化,始终是你们执着的方向!”拗口的古诗可以穿越千年,晦涩的物理公式不再望而生畏,枯燥的科学知识也能平易近人——在短视频平台的无远弗届中,他们已是“桃李满天下”。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优秀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53位用户喜欢。

2020年9月4日下午,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专题学习,收看了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视频。

伴随着一首优美深情的经典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的报告会视频拉开帷幕。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杰出女性张桂梅老师走上舞台,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在场观众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依靠信仰的力量,扎根贫困山区创办华坪女子高中,并带领全校教师用“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12年间将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送入大学校园的故事。

观看视频过程中,我屡次潸然泪下,受到了深度的精神洗礼,那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传奇,让我深深体会到信仰的力量,深切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为张桂梅老师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的政治品格及心怀大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所动容。伟大出于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张老师是那样平凡,那样真实,她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她让信仰的力量最大化,她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梦想和希望。她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身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

观看视频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考得最多的是:何为信仰的力量?通过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专题学习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那就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一个民族可以贫穷、可以暂时落后,但绝对不能失去信仰。正是有了千千万万胸怀坚定信仰的中国人,我们的祖国才有了今天的富强,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的复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老师为我们创造了榜样!她的无私奉献只为学生的未来。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以张桂梅老师的精神作为工作的榜样和标杆,学习她人民至上、心怀大我的情操,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情感关怀融为一体。见贤思齐,我将把楷模的精神力量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播撒阳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爱的温暖传遍云岭大地!

感动中国人物优秀的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84位用户喜欢。

1998年1月5日,从全军数千名优秀飞行员中选拔出的首批14名航天员进驻航天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这一天,从此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此后的20年,航天员大队圆满完成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多人多天、太空出舱、交会对接、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先后有11名航天员被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刘伯明就是其中光荣的一员。

20__年的秋天,神舟七号以天马行空的优美姿态在太空绘就了当年最美的中国画面,刘伯明与翟志刚、景海鹏三位航天员经过了68个小时多的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后,将这一壮举留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记忆里。

在入选航天大队之前,刘伯明和另两位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一样都曾经是飞行员,对于航天事业的热爱,促使他报名并经过严格的选拔,进入了航天大队。十几年来,在航天大队里,他经历了严格的训练,做好了随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出征太空的准备。在这一次的神七载人航天任务中,他终于梦想成真,实现了自己作为航天员的最高理想,并为祖国和人民带来了成功太空漫步的捷报!

航天英雄刘伯明,1966年9月出生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他在六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小时候,家里很穷,刘伯明很懂事。假期里,他上山放猪。在依安一中读书时,学校离家有20多里地,别的同学都住校,但懂事的刘伯明为了省住宿费和餐费,每天骑自行车

往返40多里路,也因此要比别的孩子早起两三个钟头。为赚学费,刘伯明暑假到附近砖厂做力工。冬天的依安特别冷,即使不下雪,刘伯明骑到学校时也是脸上、脖子上、身上挂满了白霜,衣服都是湿的,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雪人”。但是无论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父亲刘志生说,虽然每天骑车往返20公里很辛苦,但是刘伯明高中3年从未生过病,连感冒都没有过。高中3年,锻炼了刘伯明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从高中时代的一篇英文课外资料中,刘伯明第一次接触到了“航天”这个词。“‘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读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这句话,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确是全人类的事业。”刘伯明事后表示。

感动中国人物孟二冬教授事迹材料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6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共产党员孟二冬是石河子大学一位普通的支教教师,他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深深打动了许多人。他在49岁的短暂生命中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攀登学术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谱写出感人至深的华美乐章。

在石河子大学博物馆里,--学习教育专题展“为人师表 品德高尚”孟二冬先进事迹水墨连环画展已展出数月。6月18日,孟二冬在石河子大学支教时带的学生、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教师吴新锋专门前来参观。

孟二冬的学生,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吴新锋表示,孟老师对他而言,始终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孟二冬,1957年生于安徽宿县,1994年,博士毕业的孟二冬留在北大中文系任教。2004年3月,选择来到石河子大学支教的孟二冬主动要求增加课时,还开设了“唐代科考”选修课。可到校第二周,孟二冬就出现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医生作出“禁声”的医嘱后,他依旧强忍病痛坚持讲课。2004年4月26日,他凭借坚韧的毅力讲完了《唐代文学》最后、

孟二冬支教时的同事、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杨向奎说:“孟老师最后一节课本来是可以不上的,但是他坚持讲完,我感觉他是要对学生有个交代,对自己的支教事业有个交代,这种精神就是一种善始善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扎根边疆,把援疆事业做好。”

随后经医院诊断,孟二冬已患食管恶性肿瘤。在生命经受最大考验时,他要求尽量保住嗓子,说还要继续讲课。

孟二冬支教时的同事、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教授王立昌回忆说:“孟二冬病了以后,我去看望他,他说支教工作马上快结束了,却病倒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给大家添了很多麻烦,他真是太纯粹的一个人,心里只有教学。”

病榻上的孟二冬一直惦记着支教的学生,他让爱人刻录了200张古籍资料文献光盘,送给石河子大学中文系的教师和学生,人手一张,他还拿出3000多元钱买了《全唐文》《文苑英华》《十三经注疏》等珍贵的书籍,赠给了石河子大学的中文系资料室。

和这些资料一起送来的还有孟二冬自己所做的《〈登科记考〉补正》,这本书正是孟二冬数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潜心研究学问的代表作,他这种严谨治学,为钻研学术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感染着身边的老师和学生。

杨向奎说:“这本书是孟老师在北京大学用了七年多的时间补证完整的,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送来的还有很多书,补充了我们资料的缺项。在孟老师的启发下,我们构建完善了资料体系,建成了专业的资料室。”

2006年4月22日,孟二冬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年仅49岁。孟二冬,一个让人感动的名字。这位以顽强的毅力、豁达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和深厚的学问赢得无数尊敬的教授,用他“上好每一节课”的朴素信念诠释了教师职业的深刻内涵。

感动中国人物钱七虎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83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刚参加完某项目鉴定会,钱七虎院士又拎着行李箱,踏上出差的旅程。

很难想象,这是一位80多岁老人的生活。作为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在许多人早已退休的年纪,钱七虎还像“空中飞人”一般奔波。这样的生活,他并不觉得累,而是感觉“活得很充实,很有成就感,也有幸福感”。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60多年前钱七虎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就读时,接受的第一堂革命人生观教育课。

奋斗一甲子,投身强国梦。参加工作以来,钱七虎始终坚守爱党、报国、强军的赤子情怀,战斗在大山深处、戈壁荒漠、边防海岛等工程一线,为我国防护工程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用实际行动交出了自己的人生答卷:国之需要,我之理想。

初心,是时代镌刻在钱七虎心中永恒的烙印。20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了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那一年,钱七虎受命为空军设计飞机洞库防护门。为了找准原有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他专门到核爆试验现场调查研究。

经过深入调查思考,钱七虎大胆决定采用刚刚兴起的有限单元法,但这涉及到大量的工程结构计算。

当时,国内大型计算机设备紧缺,为了求取最科学的方案,他来回奔波于北京、上海,利用节假日和别人吃饭、睡觉的空隙打“时间差”蹭设备用。

两年后,他研究的当时我国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地下飞机洞库防护门通过成果鉴定时,他却患上了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

勇于攀登的人脚步从不停歇。紧接着,他又趁热打铁开始“有限单元法在工程结构计算中的应用”的研究攻关。长期的劳累又诱发了痔疮,但他还是坚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疼得不敢坐,就趴在床上写专著,该专著问世不久就获得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有矛必有盾。”当时,我国面临严峻的外部威胁,在钱七虎看来,如果说核武器是对付敌对军事力量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

随着侦察手段的不断更新、高技术武器与精确制导武器的相继涌现,防护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战场中,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别是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精确制导钻地弹,给防护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胁。

“‘矛’升级了,我们的‘盾’就要及时升级。”面对一项项世界级国防工程的防护难题,钱七虎带领团队勇攀科技高峰,建立了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从单体工程到工程体系防护、从常规抗力到超高抗力防护等学术理论与技术体系,制定了我国首部人防工程防护标准,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2019年,钱七虎获得我国科技领域最高奖项——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为国为民。作为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专家组成员,钱七虎在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能源地下储备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重大咨询建议。退休后,仍活跃在国家战略防护工程建设前沿,积极为川藏铁路建设、渤海湾海底隧道论证建言献策。

“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谈及自己的人生历程,钱七虎的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不移的信念。

“把更好的机会留给年轻人”,这是钱七虎的育人理念。2009年,他主动放弃自己被提名的机会,推荐年轻学者冯夏庭出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世界岩石力学研究中心在中国,冯夏庭年轻有能力、有梦想。”最终,冯夏庭成为目前为止担任该学会主席的唯一中国专家。

“一辈子搞了那么多课题,但我感觉培养人才始终是我最大的课题。”聊起未来,钱七虎充满对人才辈出的殷殷期盼。

数十年来,钱七虎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防护工程领域的中坚力量。2019年,他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助贫困学生,帮助贫困学子圆了上学梦。

“虽然我已经80多岁了,但我总觉得还有很多事要做。为祖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是我的毕生追求,也是我的事业所在、幸福所在!”钱七虎表示,有生之年他将继续在为国铸盾的道路上不懈冲锋。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叶嘉莹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05位用户喜欢。

叶嘉莹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中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5年10月18日,阿尔伯塔大学授予叶嘉莹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文学荣誉博士,2016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4月,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名单,荣获2018年度最美教师称号,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候选人,2019年9月,获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

这满目的荣誉和成就,象征着的是叶嘉莹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成长,然而这成长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荆棘满丛,充满痛苦的,每次生活刚开始出现一点阳光,立马又是一阵狂风暴雨,把所有的希望都一扫而空。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一格充满诗书气息的大家庭里,给一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尤其是她的伯父,伯父因为痛失了女儿,叶嘉莹的到来给他带了新的生活气息,所以从小就把叶嘉莹当作亲生女儿看待。

叶家是叶赫那拉的后代,和纳兰性德、席慕蓉同宗,或许从根源上就和诗书有着难以割断的渊源,叶家不仅是名门,还是旧学底子深厚的诗书世家。

从叶嘉莹的外曾祖母开始,个个都是诗词爱好者,外曾祖母的晚年还以自己的“仲山”名号自刻了一本诗集,集名《仲山氏吟草》,知书达理的父亲母亲,吟诵成性的伯父,还有善良质朴的姨母,连伯母都拿着《唐诗三百首》用心教她。在这些人的环绕中快乐成长的叶嘉莹,一出生,就被诗情浸染不停。

在众多优秀的人的精心培养下,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大庭院里成长,叶嘉莹的童年可谓是过得充实又美满,因为从小家里人就培养了她的阅读习惯,所以叶嘉莹对诗书的爱从小就被建立起来了,家人都喜欢诗歌,叶嘉莹在这种美好的气氛下成长,渐渐地,诗发出来的光也照进了叶嘉莹的心。

因为年幼,对很多人和事没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叶嘉莹的诗是从她家的大庭院中的景物中得来的,她家的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子的匾额,写着“进士第”三个大字,由此可见,叶家是一个家底深厚的大户人家,既是大户人家,又是书香世家,庭院里的美自然能够充斥叶嘉莹的整个童年了。

等到叶嘉莹从家庭教育中脱离出来,进入了正式教育时,她已经是一个满腹诗书的大才女了,在中学的学校了也是人群中的焦点,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属于学霸级人物,高中结束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铺仁大学国文系,从此一生便和国文成为了一体。

感动中国人物主要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4位用户喜欢。

每当想起“爱国”一词,并在我的心间萦绕不休。在我的耳旁不断的回荡,仿佛有一位天使在我耳边倾诉着。因此,让我把爱国这个词,牢牢铭记在心。

我是中华的人民,华夏的儿女,炎黄的子孙。我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如果祖国母亲是浩瀚无际的大海,那我就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如果祖国母亲是一片辽阔的草原,那我就是草原中的一根小草;如果祖国母亲是一座巍峨峻拔的高山,那我就是在山中安居乐业的一只雏鸟。尽管我在祖国母亲的眼里是那么的渺小,但是我仍怀着一片爱国的深情。对祖国母亲的付出铭记于心,对祖国母亲的昌盛而深感自豪,对祖国母亲的强大而浩气长存!

我爱祖国!爱她的地大物博,爱她的神州大地,爱她的锦绣河山。爱她的历史潮流,更爱她的长城、黄河、长江、黄山,这等等一切都想针一般烙在我的心底。

雄伟的长城,你的气势是如此的磅礴!当我踏在您的古砖上时,我心房似有千斤重,因为这是古代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所凝集的结晶。再看看城墙边的污粒,您的历史一定很长吧?你的出生约在900年前,在这数百年里,你承担着多少重量?人群累累,都在您的身躯上踩踏,而您的爱国之心,为人民付出的心结却从未动摇过。可以看出你对祖国是多么的真挚,多么的爱慕。我也要像你一样爱国,对祖国一片深情!

滚滚的黄河,你的汹涌让人望而生畏,但谁又知道您曾经也是一条善良的小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您的性格很开放,不拘一格。你把自己所蕴含的对敌军的仇恨都一一表达出来,让我心潮澎湃。我也要像你一样爱国,对祖国恋恋不舍,勇敢地站出来,保护祖国母亲不受屈辱,把对敌人的仇恨全部发泄出来!

滔滔的长江,你的身躯之长让我重新鼓起勇气站起来了,你从未害怕过,总是挺长了身躯,像一条长龙般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下马威,展示着我们中国人的威严。我也要想你一样爱国,不屈不挠,百折不回,永远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之中,不离不弃。

巍峨的黄山,你挺拔的身躯是如此的具有魅力,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您总是挺直了身躯,显得如此高大!人人望了你,都赞叹不绝。我也要像你一样爱国,挺直了躯干,勇敢的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只要有爱国的决心,那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我是多么的爱自己的祖国啊!我的中国心永远在您的故土上茁壮成长,正迎着风沙渐渐的长大……

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9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53位用户喜欢。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小接受文学启蒙。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北平沦陷。父亲因为工作原因南下,杳无音讯。失去了父亲的联系和经济来源,叶嘉莹和母亲相依为命,四处避难、艰难度日。她17岁时,母亲突发重病,死在求医回家的路上。

叶嘉莹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强忍着悲痛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她数十天闭门不出,写下“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字字泣血,句句锥心。幸运的是,在伯父的资助下,叶嘉莹能够继续学习,如愿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并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毕业后,因才华出众,叶嘉莹同时被三所中学聘为国文教师。在此期间,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赵东荪,虽然心底毫无波澜,但看对方为自己来回奔波丢了工作,于心不忍。于是,1948年,叶嘉莹放弃了北平的工作,跟赵东荪去往南京结婚。刚到南京不久,局势便出现动荡。24岁的叶嘉莹跟随丈夫来到台湾,在彰化女中当教师,并生下大女儿。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台湾,丈夫含冤入狱,不久后她和女儿也被囚禁起来。等到释放时,发现住所被抄了,也失去了工作。母女俩只能寄宿在亲戚家里,忍受着各种闲言碎语。叶嘉莹曾写下五言律诗《转蓬》,来描述那段晦暗心酸的日子: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叶嘉莹一边在私立女中教书,一边抚养女儿,有时不得不把女儿带到课堂上去。整整三年,叶嘉莹都在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苦痛和旁人的轻蔑。

丈夫好不容易出狱了,性情却变得暴戾,时不时对着叶嘉莹拳打脚踢。同时一家人的生计重担,也全部压在她身上。她不得不成为独立撑起家庭的“女强人”,为了老父和两个读书的女儿,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极尽忍耐。

为了挣钱,她同时在台北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三所学校任教。课业繁重,很快她就染上了气喘,胸口时常隐隐作痛。那是叶嘉莹一生中最昏暗的时刻,在极端痛苦中,她多次想到自杀。

但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骨子里的坚韧内核,叶嘉莹最终还是超脱了那份痛苦,从诗词中找到寄托。无论日子多苦,回家被丈夫如何欺负,一站上讲台,叶嘉莹就变得神采飞扬,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

感动中国人物孙景坤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63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68位用户喜欢。

“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在已通体泛黄的“报功书”上,几句铿锵有力的褒扬之词,开启了那一段尘封的历史——

1948年,孙景坤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他赴朝作战,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先后荣立一、三等功,回国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5年他复员回乡,深藏功名服务百姓,甘于清贫、坚守初心。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的老复员军人孙景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

“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一间不起眼的平房里,整洁的书桌上摆放着96岁的老英雄孙景坤的军功章。

孙景坤的故事,得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

那年1月,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屡立战功。

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景坤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袭来,如今他的身上仍留有不少伤疤。由于表现出色,1948年,孙景坤于战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立即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丹东)待命。

“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果实!”10月的一天,命令终于下来了,孙景坤随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景坤所在部队坚守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两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景坤击毙数十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赶来支援的战友找到了昏迷的孙景坤。

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亲切接见。

“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

硝烟散去,孙景坤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主动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将各种功绩证明悄悄收藏起来,决定回乡务农。再次成为农民的孙景坤感慨地说:“当过兵的我与之前不同了,从火线入党那天起,我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中去。”

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孙景坤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回乡后的第3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很快,踏实肯干的孙景坤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孙景坤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待,他带领乡亲走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乡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栽下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有一条河,常年洪水泛滥、侵蚀土地。从战场上走来的孙景坤没有一丝退缩,他带领乡亲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100多亩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保住了集体财产。

后来,村里有人问他:“老孙,你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景坤却说:“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祖国和人民了。”1971年,他还把19岁的大儿子送去参军。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多年来,孙景坤始终将功勋荣誉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一直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收入,就连儿女也只知道父亲是一位老兵、上过战场,仅此而已。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有一次,同村的人拿着一本小册子,说这书上说的英雄不是老孙头吗?我们才逐渐知道父亲那些年在战场上经历了什么。”

孙美丽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对家里人很“抠”,“小时候家里连4块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按说我爸是生产队队长,只要开个介绍信,学费就可以免了,可他坚决不给开”。后来,当地电信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孙美丽。孙景坤得知后,硬是把她的名额让给了别人。“他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随着年岁渐长,孙美丽慢慢读懂了老人的想法:当年和父亲一起参军的10个伙伴,活着回来的只有3个人。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更多是在替战友活着”。

孙景坤的日子过得清贫,可他依旧坚持吃苦在前、不改本色。在家乡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干担当、积极作为。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他组织村民成立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

几十年来,孙景坤严格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向组织提过特殊要求。“我最怀念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的战友就牺牲在我跟前,和战友相比,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孙景坤说。

《有关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