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风险管理程序
3风险管理
3.1 范围与评价方法
3.1.1评价组织:由公司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生产、技术、设备、电气、安全、工程等相关人员组成风险评价小组,必要时可委托或聘请外部专业评价组织或评价专家。
1)公司风险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安全主任
成员:安全管理员及各部门负责人
注1:如因人员变化,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讨论确定新成员组成,并以文件的形式公告。本份文件不再作换版修改。
注2:风险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下列要求。
①、熟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其他要求;
②、具备化工专业知识和经验;
③、熟悉风险评价方法等。
3.1.2.评价范围:
①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②常规和异常活动;
③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④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⑤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⑥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⑦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⑧丢弃、废弃、拆除和处置;
⑨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3.1.3.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进行风险评价时,应根据评价项目的内容和特点选用科学、有效、合理、可行的风险分析方法。
本企业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当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有效满足评价目的时,可考虑选用预危险性分析法(ph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故障树分析法(fta)、事件树分析法(eta)等其他分析方法。
3.1.4.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时,首先依据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本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本企业与相关方所签署的合同等事项制定评价准则。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判断方法判定风险程度。
等级 | 标准 |
5 |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
4 |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
3 |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
2 |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
1 |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
表5.2-2事件后果严重性s的判断准则
等级 |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 人员伤亡 | 财产损失 | 停工 | 公司形象 |
5 |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 死亡 | >25万元 | 部分装置或设备(>2套)停工 | 省内影响 |
4 |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 丧失劳动能力 | >10万元 | 2套装置或设备停工 | 行业内或市区内影响 |
3 |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 |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 >2万元 | 1套装置或设备停工 | 乡镇区域内 影响 |
2 |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 <2万元 |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 公司及周边范围 |
1 | 完全符合 | 无伤亡 | 无损失 | 没有停工 | 形象没有受损 |
风险度r | 等级 |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 实施期限 |
20~25 | 巨大风险 |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 立刻整改 |
15~16 | 重大风险 |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 立即或近期整改 |
9~12 | 中等 |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 2年内治理 |
4~8 | 可接受 |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
<4 | 风险轻微或可忽略 |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
3.2.1风险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根椐公司的实际情况,在风险评价时,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对以下过程、场所、设备设备设施等进行评价:
a)油漆的生产过程,包括配料混合、分散搅拌、研磨、调漆、检验、过滤、包装、入库;
b) 成品、半成品的储运过程;
c)溶剂物料储存、物料进出(或装卸)过程;
d)水电气供输过程;
e)工艺参数的偏差等。
3.2.2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3.2.3风险评价结束,应提出评价结论。评价结论应明确风险程度等级,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措施建议经审核后纳入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3.2.4根据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参照(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结合类比项目的生产实际情况,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
⑴火灾爆炸;
⑵触电伤害;
⑶机械伤害;
⑷中毒;
⑸车辆伤害;
⑹噪声危害;
⑺物体打击;
⑻其他伤害。
其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中毒,发生危险的场所为生产车间和仓库。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和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是有毒物质引起的职业中毒、噪声及“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其中主要有害因素为职业中毒、粉尘危害、噪声危害及高温伤害。
依据2008年安全评价报告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该公司的生产和贮存现场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分析评价。
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危险性 单位名称 | 火灾爆炸 | 中毒与窒息伤害 | 机械伤害 | 触电 伤害 | 物体打击 伤害 | 噪声危害 | 车辆 伤害 |
仓库单元 | √ | —— | —— | —— | √ | —— | √ |
生产车间单元 | √ | √ | √ | √ | —— | √ | —— |
公用工程单元 | √ | —— | √ | √ | —— | √ | —— |
3.3.1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经过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程
度,再结合拟定的评价准则判断该风险是否在本企业可接受的范围。
对于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须采取控制措施,但需保存风险评价纪录;对于超出本企业可接受范围的风险,必须采取技术、管理、教育或个体防护等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公司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
(1)应考虑:①可行性;②安全性;③可靠性;
(2)应包括:①工程技术措施;②管理措施;③培训教育措施;④个体防护措施。
3.3.2根椐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因素,公司对风险的优先控制顺序为:
①严禁火源带入
②防止雷电
③严禁冲击和碰撞
④电焊气割、动火、溶剂搅拌拉缸内清理、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按相应的安全作业许可证
⑤劳动保护
3.3.3相对应的预防性措施为:
a、生产车间、仓库有防护墙,能够防止物料泄露、漫延。
b、生产车间、仓库设有避雷设施,避雷设施覆盖整个厂区,防止遭受雷击,每个拉缸在使用中都加装静电导线,确保接地;防雷设施按要求定期检查检测,确保有效。
c、生产车间、仓库配置干粉灭火器,消防水带、黄沙等。
d、加强对危险源的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的监控,严格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三违”现象,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e、定期对生产车间、仓库进行检查,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落实对安全隐患的整改,确保安全生产正常进行。
f、要求从事危险化学品作业的人员严禁冲击和撞击溶剂、油漆、稀释剂等物料桶,使用后要加盖密封,开启桶盖要用铜制开口器。
g电焊气割、动火作业、屋面高空作业、临时用电、外来施工维修等作业,需经过审批手续,取得作业许可,安排监护人员方可作业;
h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吸取事故教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
3.3.4相对应的恢复性措施为:
①启动消防水系统和灭火器
②启动应急预案
3.3.5公司安全办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3.4隐患排查与治理
3.4.1隐患排查
安全办制定《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定期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
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排查方案依据:
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
②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③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
3.4.2排查范围与方法
3.4.2.1安全办对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公司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3.4.2.2安全办应根据公司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需要和特点,制定《安全检查管理制度》,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各种安全检查均应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建立隐患排查台帐,并与责任制挂钩。
3.4.3隐患治理
3.4.3.1根据风险程度,将企业存在的风险分为巨大、重大、中等、可接收、轻微或可忽略五级。(详见5.2.1之表格《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3.4.3.2不同程度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
巨大风险须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必要时应停产停业整顿;
重大风险应建立档案、制定方案尽快落实治理;
中等风险和可接受风险应制订计划在一定期限内改善或降低;
轻微或可忽略风险可以不采取措施,但应保存风险分析记录。
3.4.3.3安全办应对风险评价出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安全办应建立隐患治理台账。
3.4.3.4安全办应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
a)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b)评审意见;
c)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d)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
e)竣工验收报告。
3.4.3.5重大隐患项目(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治理方案内容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费用预算、治理时间计划、实施情况检查、验收报告。
3.4.4安全办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总经理和当地政府报告。
3.4.5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3.4.6预测预警
安全办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
3.5 重大危险源
3.5.1辨识
3.5.1.1企业应依据有关规定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①、物质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本公司危险化学品产贮存场所的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②、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结合本公司采用的设施、设备的情况,对本公司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设施、设备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压力管道:本公司无压力管道,所以该企业不构成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
压力容器:本公司无压力容器,所以该厂压力容器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可见,工艺设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③重大危险源辨识小结
1)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生产贮存场所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本公司设备、设施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生产现场物质、设备、设施构成重大危险源时,将按照本制度3.5.2—3.5.3进行登记建档与备案、管理和监控,保留相应的文件制度和记录。
3.5.2登记建档与备案
3.5.2.1企业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主要包括:
a)物质名称和数量、类别、性质;
b)所在位置;
c)检测报告;
d)管理制度;
e)管理人员;
f)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方案、演练记录;
g)监控检查记录;
h)评估报告等。
3.5.2.2企业应将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3.5.3监控与管理
3.5.3.1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设置安全监控报警系统。
3.5.3.2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安全评估。
3.5.3.3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检验,并做好记录。
3.5.3.4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至少进行1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3.5.3.5企业重大危险源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3.6变更
制定并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1)变更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2)变更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部门主管,并按管理权限报分管的副总审批;重大项目须有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讨论,总经理批准实施;
3)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4)变更验收:变更实施结束后,安全办组织生产部、变更责任管理部门等应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安全办应对变更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3.7风险信息更新
3.7.1风险分析与评价结束,应将评价的结果记录存档,保存期限至少一年。重大风险应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具体方案见3.3风险控制),其评价纪录应保存至风险程度达到企业可接受程度后至少一年,并且定期更新。
1).不间断的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
●常规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
①危害识别的充分性,危害是否得到了全面识别.
②控制措施是否充分有效,是否需要补充完善控制措施.
③国内外技术的发展,是否需要选择、更新控制措施.
●非常规的危险活动包括:拆除、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检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要的工艺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对这类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主要包括:
①项目或活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②编写实施方案(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需经领导审批;
③存在发生严重事故可能的活动,要制定应急措施,编写应急预案,在活动或施工前演练。
3.7.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①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它要求.
②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③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④有对事故、事件或其它信息的新认识.
⑤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3.7.3每年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主要包括:
①全面识别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危险性物质、作业过程的危害.
②评价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有效,并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③列出重要风险,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和实施方案.
3.8供应商
供应部应严格执行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等过程进行管理,并定期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
3.8.1 新供应商的选择
3.8.1.1 供应部根据公司生产的要求,确定需要采购的原辅料、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等是否符合危险品目录中的危险品,对这些危险品进行学习,了解产品的特性。
3.8.1.2 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考核,要求各供应商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关的资料,如:危险品生产许可证、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危险品技术指导说明书、危险品标签等证明
材料。
3.8.1.3 汇总后,报总经理审批,技术部对该供应商所供产品进行试用(不需试用的由技术部检测合格,直接由车间使用),根据该产品的质量、性能,使用情况,安全特点、相关资质证明、价格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确认,选定合格供应商。
3.8.1.4 把确定好的各供应商分门别类的归档管理,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纳入《年度合格供应商名录》,报总经理审批。
3.8.2 合格供应商的续用
3.8.2.1 从该单位确定为合格供应商开始,每年年底汇总后进行一次综合评价,联合技术、品管等部门对该供应商进行评价,进行动态管理,填写《年度合格供应商名录》,。
3.8.2.2 不符合标准的,取消其合格供应商的资格;能符合公司要求的,给予续用;最后报总经理批准,确定下一年的《年度合格供应商名录》。
3.8.2.3 根据公司生产的要求,报总经理批准,可以随时增加合格供应商或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
■相关文件、相关记录
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包括各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与任务。
2、风险评价记录;
3、选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4、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评价准则和相关取值标准的内容。
5、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
6、风险评价报告。
7、各级机构组织开展风险评价的有关文件;
8、风险评价有关会议记录或纪要。
9、重大风险清单;
10、风险控制措施;
11、风险管理培训教育计划;
12、风险管理培训教育记录。
13、隐患治理制度;
14、隐患治理台账;
15、隐患治理记录;
16、重大隐患治理工作“五到位”落实情况。
17、重大事故隐患的防范措施;
18、重大事故隐患书面报告。
19、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有关文件。
20、变更管理制度;
21、变更管理记录。
22、变更的风险分析记录;
23、变更风险的控制措施。
24、变更实施验收报告。
25、变更后风险评价记录或报告;
26、变更后作业许可证
27、年度评审或检查报告,或者评审记录。
28、供应商管理制度;
29、合格供应商名录、档案;
30、供应商选用、续用、评价记录;
31、与采购有关的风险信息。
如果是重大危险源还需以下资料
32、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33、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评估报告;
34、重大危险源档案
35、安全监控报警设施台账。
36、重大危险源定期评估制;
37、定期安全评估报告。
38、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记录;
39、设备、设施的检验报告或检验合格证。
40、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41、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42、应急救援器材台账
43、重大危险源备案资料。
44、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45、重大危险源防护距离存在问题的整改计划、措施,包括防范措施。
第2篇 建筑行业特殊作业的风险管理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临时性强,作业条件变动大,现场环境复杂,很多作业活动在危险性高、条件特殊的区域进行,如受限空间作业和动用明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是指在相对密闭的、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内,有可能引发窒息、中毒、爆炸、火灾的作业,如容器内作业、地下通廊作业。由于施工的需要,焊接、切割、烧沥青等动用明火作业常常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进行。应加强对这些特殊作业的风险管理。
1 作业前的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策划
根据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的独特性、变动性的特点,要针对每个工程项目和施工工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危害辨识,保持危害辨识的动态性和具体化。
作业前,必须充分辨识受限空间作业和动用明火作业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几方面存在的危害和可能造成的风险。例如:在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受限空间内含氧量低于19%,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易燃、易爆气体的状态超过其燃烧、爆炸临界值,焊接、切割工具的性能有缺陷;在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操作人员不了解受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液体与气体介质的理化性能、毒性、易燃性、爆炸性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作业前未进行含氧量分析;在作业环境方面,动用明火作业涉及到的区域内有可燃物而无防护;在安全健康管理方面,受限空间内个体作业而无人监护、无必要的通讯工具,作业程序有错误,有易燃、易爆气体时未用n2等惰性气体进行置换、通风等。
在充分辨识所有的危害及其可能造成的事故——如窒息、中毒、爆炸、火灾等之后,要进行风险评价,找出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控制计划并予以实施。控制计划包括运行控制和管理方案两个方面。需要增加硬件措施或进行整改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资金、人员、技术措施和有关责任,按预定的时间完成,以确保工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经常性或周期性的问题,不需要增加硬件措施,但要规范有关过程和操作要求的,要制定或修订工作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并严格执行。
2 主要控制措施
2.1 建立严格的工作程序
作业前,要了解受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液体与气体介质的理化性能、毒性、易燃性、爆炸性及焊接、切割工具的性能,进行含氧量分析和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的分析。氧含量必须在19%~21%范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必须低于有关标准的规定,易燃、易爆气体必须低于其燃烧、爆炸临界值。当受限空间存在有毒、有害液体、气体或含氧量不足时,要事先进行通风置换;有易燃、易爆气体时必须先用n2等惰性气体进行置换,再进行通风。存在有毒、有害液体时,应先排出液体物质,再用高压水大量冲洗。实行作业人员轮换工作制度,适当缩短作业时间。在动用明火作业中,要事先确定安全防火间距,建立作业许可制证度。
2.2 建立许可证制度
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和危险区域动用明火作业前,应向相关主管部门申请。相关人员应对将要作业的场所进行检查,进行气体含量或浓度的监测,确认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紧急情况处理设施和器材如:消防车、灭火器、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等的配备情况。认可后方可发放作业许可证。许可证注明适用的场地和操作类型,对每一个新地点均需取得新的许可证。
2.3 加强人员培训
建筑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控制风险能力不足构成诸多风险。由于受限空间作业和动用明火作业的危险性和特殊性,要求人员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所以,对从事这些作业活动的人员,除了常规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外,还需要针对危害辨识的结果进行专门培训,如进入危险区域的许可条件、危险区域的危害、控制方法、进入的程序及紧急状态下的营救程序。
2.4 加强监护
加强作业前、作业过程中、作业后的监护及有关设施的监护:作业前无焊、割工操作证明和作业许可证不准施工;无专门监护人员和预防设施不准施工;操作人员不了解作业环境和使用设备是否安全不准施工,曾盛装可燃、易爆气体及液体的各种容器、管道、仓间、罐柜等未经清洗和测爆不准施工,作业人员未作个体防护不准施工。作业过程中要设专人监护,随时对作业点和作业区域的气体浓度或含量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停止作业;对违章作业要及时制止,配备必要的通讯工具,随时与作业人员取得联系,作业人员定期轮换。作业后,要对作业点和相关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残留物品、火种和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消防器材、co监测仪等设施要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方,要有专人管理,负责检查、修理、保养、更换、添置,保证其完好和有效。
第3篇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风险管理
30多年前,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事业开始扬帆启航。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这项事业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学习、积累阶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响应中央“走出去”的政策号召,中央大型建筑企业纷纷确定了大力发展国际工程承包和投资业务的战略定位,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也紧随其后,国际承包业务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国际市场和承包份额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十一五”(2006-2023年)期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总额是“十五”(2001-2005年)期间的四倍,年均增长32.5%;新签合同额是“十五”期间的五倍,年均增长20%。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国际承包市场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同比增长18.7%;新签合同额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6.5%。跟据对外承包商会的统计,截至2023年9月末,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4000亿美元,签订合同额6423亿美元。2023年8月,美国建筑信息公司(mcgraw-hill)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23年度enr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排名,我国内地共有54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分别以539.9亿和528.7亿对外承包营业额在该榜名列前茅。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工程项目实施受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际工程项目呈现出工程大型化、复杂化、长期型的特点,承包方式呈现多样化,承包管理逐步规范化。而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公司虽然国际化发展势头较好,但整体实力与发达国家的公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承包工程的区域及行业分布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承包市场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低端技术、粗放式管理为主,这就在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国际工程承包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性。同时,随着世界反恐斗争的深入化,国际区域政治局势的动荡、国际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周期性、传统的民族差异与争端,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国际承包工程企业在风险控制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风险管理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市场的关键词之一。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国际承包商只有在竞争与扩张的同时,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采取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真正地做到决策的科学化,最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风险管理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是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是建立起一套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检查的循环过程,用以识别、确认和度量风险,并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它包括将积极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化和使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两方面内容。就国际承包工程而言,在风险事件发生前,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使潜在损失最小,其次是减少忧虑及相应的忧虑价值,再次是满足外部的附加义务;在风险事件发生后,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使实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在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中,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风险辨识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根据国际工程承包实践,国际承包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项目外部风险: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同时也有项目内部风险:如技术风险等。按项目的周期来期,可分为选择市场及项目时的风险、投标报价中的风险、合同谈判中的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等。风险评估和分析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用概率来评价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确定各种风险的风险量和风险等级,以便下一步正确地选择应对措施。常见的风险分析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综合分析等,适用的方法和工具主要有决策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国际工程承包中常用的风险对策归纳起来有以下4种,即: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要做好国际工程项目,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风险的管理是贯穿项目始终的管理和行为,除了做好风险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之外,必须要要加强全过程的风险监控。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是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的。风险管理是一个不断评估、控制、反馈、调整的循环过程。
国际工程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是风险大。国际工程建设周期持续时间长,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多,比如: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安、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市场价格等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产生错综复杂的影晌,同时每一种风险因素都可能产生许多不同的风险事件。其二是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均有风险,但各方的风险不尽相同。工程建设各方所遇到的风险事件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风险事件对建设工程不同参与方的后果有时也迥然不同。例如,同样是通货膨胀风险事件,在可调价格合同条件下,对业主来说是相当大的风险,而对承包商来说风险很小;在固定总价合同条件下,对业主来说不是风险,而对承包商来说是相当大的风险,这就需要承包商在报价时计入一定量的风险费或不可预见费来减少一旦风险发生时所受的损失。国际工程承包中风险管理的目标与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
鉴于国际工程承包风险的复杂性,以下将结合国际工程承包的实践对国际工程市场中常见的一些风险进行分析,并讨论常见的控制方法。
一、 政治安全风险。
政治安全风险是指承包市场所在地理区域或国家的政治背景可能会给承包商带来的人生安全及财产安全风险。如国家政局不稳、民族矛盾突出、部落争斗不断,将使国际承包项目面临重大的损失,使中方人员的人生安全与资产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近期利比亚等国的政治风波导致大量国际承包商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中止合同,撤出该地区;随着前期反恐战争的深入,导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局部地区安全局势恶化,恐怖袭击不断,严重影响了该地区正常的经济活动。
面对可能存在的政治安全风险,国际承包商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国、所在地区的政治形势,收集各种历史信息及最新资料,充分尊重当地经商室的意见。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主动采取风险回避的策略,即短期放弃该市场或该项目,并继续保持观察的应对措施。
当承包公司对风险有了充分地认识,出于某些特殊的考虑,也有可能采取风险自留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应提高标价,将可能的风险考虑到成本之内。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如采取风险自留的方式,一定要注意在项目实施地过程中,通过各种风险控制的手段,将风险及损失控制到最低的程度,如可采用尽量多雇用当地员工的方法来回避可能存在的中方人员人身安全;采用尽量多租用当地通用设备的方法来回避可能存在的大额设备资产损失;采用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做到或提高人员、财产的保险来转移可能的风险。同时,制订合理的应急预案,时刻与各方保持密切联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有效地方式控制风险,减少损失。后期,按照合同的权利,向业主方、保险公司索赔应有的权益。
二、 业主支付风险
工程承包的最终目的是利润的实现,如业主的支付出现风险或问题,将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成果。国际承包工程因其出资方的不同,对承包商而言,结算风险的程度也不一样。对于国际金融机构出资的项目,承包公司应注意的是后期可能存在的所在国政治、经济风险对国际金融机构政策的影响,以及当地业主的配套资金部分;对于业主出资的项目,如业主是政府机构或公营公司,承包商应着重分析所在国的政策稳定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业主的支付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如是业主是私营机构,对承包商来说,将意味着更大的收款风险,应更提起充分重视,对业主的经济状况、财务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程度及控制方法。在投标分析的过程中,如项目可能存在较大的工程变更,意味着项目后期的支付将大大超过成本预算时,更应对业主的支付能力进行相应的分析,以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业主对超出合同预算部分拖迟支付或减少支付而对承包商造成的风险。
总之,对于业主支付的风险,承包公司在投标报价前应进行分类比较,充分收集各类信息,以便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常见的控制业主支付风险的方法如在合同的谈判过程中要求增加预付款的比例;在合同中争取更有利的有保障的支付方式;提高合同中延迟付款业主所支付的利息;完善或强化业主延迟支付后承包商所享有的放慢工程进度或中止合同的权利的相关条款。另外,考虑到中国出口承包企业可能面临的收款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也提供了诸如业主无力支付的相关保险,可供承包商进行风险转移时选用。
三、 汇率风险
国际承包工程一般具有以外币进行支付、合同期较长的特点,承包商在一个较长的合同期内执行外币合同必然会面临国际收支中的汇率风险。对于工程结算收入来说,如存在当地币支付,由于工程所在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可能存在着当地币贬值的风险。特别是如果工程项目历时较长或经历了重大的金融危机或变化,汇率变化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的经营成果。如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了东南亚一些国家汇率贬值高达50%以上,给在当地承包工程的公司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对于工程支出来说,如用美元或欧元等外币结算款,回国进行重大采购,则外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风险将对项目的成本支出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支出行为与收款时间产生时间差,则在不同币种转换过程中,将造成汇率差额。特别是近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持续对美元长值,造成项目国内采购费用加大,人员工资贬值等实际损失。对于存在着工程贷款的项目来说,在清偿贷款的期间内取得贷款的货币与工程合同货币的汇率发生变动时,承包商则需承担由此产生的汇率风险。另外,对于国际项目来说,预付款和保留金由于收取的时间差问题,也会存在一定的汇率风险。
由于国际承包工程合同周期的长期性,偶尔较小汇率变动产生数额不大的汇率损失是很正常的,也是难以防范的。但是对于可能发生的汇率剧烈变动而潜在的较大风险,承包商则必须采取适当规避措施消除或降低汇率风险。
常见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有:
1、妥善选择合同的计价货币: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价格谈判能力较强的承包商可采用本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从而锁定收益;在必须使用工程所在国货币的条件下,则应考虑将汇率风险签在合同条款内,协议当合同货币升值或贬值时,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合同价格,使得风险双方共担;在使用其他外币条件下,要选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及趋于升值的硬通货币。另外,有经验的承包公司将对项目的收支做出一定的预估,合理的选择各类货币的收款比例,以避免可能存在的汇率风险。
2.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及汇率风险分摊条款:在鉴订合同时,增加保值条款,把汇率定下来,以后无论汇率发生什么变化,仍按合同规定的汇率结算。这种方法尤其适合高技术含量,具有良好信誉及相对垄断的国际工程。
3.合理运用外汇风险规避的金融工具:如远期外汇交易、外币掉期业务等对货币进行一定的保值增值。
此外,大型国际承包公司还可以采取提前或延期结汇策略、外汇汇率风险保险,以及采取多元货币组合或开展多元化经营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
四、 项目所在国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国际工程项目大宗材料、物资将不可避免地在项目所在国进行采购,同时项目将不可避免地利用大量当地劳务,在较长周期的工程项目中,所在国通货膨胀的风险将对项目的成本造成较大的影响。
常用的规避物价上涨的风险主要有:充分利用合同的物价调整条款,在调价公式选用和调价系数的选择上尽可能考虑有利于承包公司。根据工程施工方案,物资、材料、劳务的利用情况,考虑更有效地避免将来可能存在的物价上涨风险。另外,对于能有效预测到的材料上涨风险,可考虑根据施工方案和进度的要求,选择提前采购或远期采购等方式规避可能存在的物价上涨风险。
五、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自然灾害因素的不确定性给国际工程建设带来的风险。比如,台风、海啸、雪崩、暴雨、地震、火灾、酷暑、严寒等都会危害到工程的实施,它们的突如其来性和大范围性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但可以预防和减轻。有经验的承包商将充分利用各类保险条款,充分利用合同中对自然风险或不可抗力的有关条款,尽量将风险进行转移,并尽量获得工期及费用上的补偿。同时,在施工实践中采取各类有效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六、技术风险
工程项目的技术风险是指由技术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可能的损失或工程项目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的风险。在做可行性研究时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可靠;分析模型不合理;预测结果不准确等;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不准确或不可靠;规范标准选择不当或要求过于苛刻都将导致设计存在缺陷和错误;施工方案不合理、工艺落后及材料和设备供应有误都会引起施工过程的风险。有经验的承包商将充分研究各种资料,充分利用项目通用条款及特殊条款中保护承包商的有利条款,进行合理的工程变更和索赔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际工程承包模式逐步由epc向bot等方式转变,承包商的角色和作用在发生显著变化,承包商不仅成为服务的提供者,而且成为资本的投资者和运营者,这对承包商的融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估算,目前带资承包项目约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65%。未来的全球工程市场,无论是政府项目,还是私人项目,投标者能否帮助业主解决资金问题将成为中标的关键,资金实力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商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国际承包市场向投资型及高技术型的转化,新的风险及危机也同时产生。尤其是与融资相关的风险。这对国际承包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危险与机遇同在,风险与利润并存。真正成熟的、有经验的国际承包商一方面会正视各类潜在的或存在的风险,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辨识、分析,采取有效地手段进行预防和控制;另一方面,也不会被可能存在的或是已经的风险所吓倒,缩手缩脚或止步不前。过高地估计风险,必将面临着成本的加大,或者机遇的丧失;对风险认识不足,将无法有效及时地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有可能对项目造成重大的损失。只有充分认识到风险与利润的辩证关系,才能有效地对风险源与利润点进行综合评估与比较,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科学决策,有效处理。只有真正意识这一点并在实践中灵活操作,才能真正做到在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纵情驰骋,在国际承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第4篇 风险管理与危机中的雄鹰与鸵鸟效应
一、 风险管理原理
1.风险管理的起源、定义与分类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大公司发生重大损失促使高层决策者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随后几十年中,对企业的人员、财产和自然资源进行适当保护已形成了一门新的管理学科。这门学科在美国被称为风险学科。在20世纪70年代,风险管理已从美国传到加拿大和欧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开始引入我国,并日益受到重视,这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风险管理的定义,由于各国学者对风险管理的出发点、目的、手段和管理范围等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所提出的各种学说也不同。综合各种论述,根据多数比较一致的观点,对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风险管理是管理主体(可以指个人、公司、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科学的决策,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置,以避免风险的发生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对于风险管理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划分:
(1) 按风险管理主体,可分为个人(含家庭)、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公共机关等风险管理。
(2) 按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技术、意外事故、海损、地震、洪灾、火灾等风险管理。
(3) 按事故发生时受损失的形态不同,可分为财产、责任、人身、利润等风险管理。
2. 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程序
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经济单位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造就一个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等。
(2) 对家庭(或个人):可保障家庭免于巨大灾害损失的影响;可使家庭节省保费支出而不减少其安全保障;可使家庭充满信心,敢于承担较大的风险去创业或投资等。
(3) 对社会:对社会经济单位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社会也从中受益;使各经济单位的资源得以更有效地利用,从而使风险处理的社会成本下降,并使社会经济效益增加等。
风险管理需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
(1)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确定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其它部门合作;风险管理计划的控制;编制风险管理方针、策略等。
(2) 风险识别。这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前,运用多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的潜在原因。
(3) 风险衡量。这是指对某种特定的风险,测定其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的程度。
(4) 风险控制。在识别和衡量风险以后,风险管理人员必须选择适当的对付风险的方法或综合方案,对风险加以控制,这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阶段。
(5)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这是指对风险处理手段的运用性和效益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说。风险处理之后,还应对执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不断修正和调整计划,以适应新的情况并努力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3. 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即在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以便于衡量风险大小,选择最佳的风险处理方案。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下面重点介绍几种:
(1) 财务报表分析法。风险管理试图避免的事故都将导致对财务的负面影响,所以财务报表提供了关于这些事故的线索,一般可通过认真检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来发现企业负债、资产、收入和利润等的变动情况,从而反映出企业潜在或显形的风险。
(2) 标准调查表法。调查表种类繁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种:保险调查法,即通过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对风险企业的调查分析而编制的调查表;保单对照法,即指保险公司将其出卖的报单种类与风险分析调查表融合,以问卷的形式制成表,企业风险管理人员依据此表格和企业已拥有的表单,加以对照分析的一种识别风险的方法。资产-损失分析法,即指制定资产-损失分析表,从企业整体出发来分析企业的所有风险。
(3) 流程图分析法。这是以图表和顺序的方式描述某一经营活动过程。一幅流程图在辨别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上是非常有用的。这些工序常被叫做所谓的'瓶颈'——即该工序发生任何事故都会造成整个生产的停业。但因它难以指出某个薄弱环节,因此,应同时运用其他的风险识别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4) 风险因素分析法。这是指针对可能引起的事故和存在整个系统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5) 风险清单分析法。这是风险管理人员在分析风险时,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它是通过编制风险清单,清单上逐一列出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将这些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联系起来考察,以便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
4. 风险控制
所谓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措施,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在事故发生前,通过采取措施,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概率;在事故发生后,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风险控制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 风险控制体系。一个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应包括经济和技术措施;与外部保持良好关系;组织内部心理防范机制教育;改进内部工作等内容。
(2) 风险控制策略。风险控制策略应包括风险避免、风险减弱、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等内容。风险避免的实质是回避风险源,进而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避免是控制风险的一种有用的,极为普通的策略,但常常因回避了风险,而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从而使其运用性受到限制。风险减弱是指企业通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较之风险避免更适用。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将风险转移至它处的做法来控制风险损失,如:在证券交易所抛出股票;建筑承包商实行项目分包;出卖二手设备;供销双方签订合同明确承担相关责任等。风险自留是指经济单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对于某些不能预防、回避又无可转移的风险,企业只能自留,但应采取积极措施,让风险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3) 风险控制成本--效益与分析。其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确定经济上的可行性,即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潜在收益应大于或等于风险控制成本,则经济单位就可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措施。
二、危机中的'雄鹰'与'鸵鸟'效应
当危机(或风险)降临企业时,企业必须做出迅速的反应来挽回损失。一般而言,'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防御',在一般情况下,这一原则总是适用的。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果断承担责任的'雄鹰'式的企业总是能够得到公众的谅解,企业采取这种策略所产生的效果叫'雄鹰'效应。而遇到危机总辩解说'这不是我们的责任',试图做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式企业,最终会给企业的信誉和经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类企业所采取的策略所产生的效果,叫'鸵鸟'效应。
第5篇 办公楼装饰施工风险管理规程
办公楼装饰施工风险管理
施工风险是影响施工项目目标实现的障碍。施工风险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风险的存在性;二是风险因素发生的不确定性;三是风险后果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可按风险的类别,预计风险事件,做到有备无患。
施工风险管理是识别和度量项目风险,制定、选择、管理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施工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使造价、工期、质量、安全目标得以控制。
1、风险识别
立足于数据搜集、分析和预测,重视经验在预测中的特殊作用;从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出发,通过风险调查、信息分析、专家咨询和实验论证等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多维分解,从而全面认识风险,形成风险清单。
2、风险分析评价
将风险的不确定性予以量化,评价其潜在的影响。它包括的内容是: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具体如经济损失量、工期延迟量);确定项目总周期内对风险事件实际发生的经验、预测力及发生后的处理能力;评价所有风险的潜在影响,得到项目的风险决策变量值,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3、施工项目风险控制对策的规划
风险管理对策的目的在于减少项目风险潜在损失,基本对策有三种形式: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
风险控制对策是对使风险损失趋于严重的各种条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从而避免或减少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各种潜在的损失。具体讲来,其一是风险回避方法,例如:为禁止某项会引致风险产生的活动而颁发规定等;其二是损失控制方法,通过损失预防和损失减少的手段来控制损失,诸如制订安全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重复检查工程建设计划,评估及监控有关系统及安全装置等。
风险自留对策是一种重要的财务性管理技术,由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有计划性风险自留和非计划性风险自留两种类型,对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应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工作,尽量避免。
风险转移对策是指工程保险这样的方法,将施工中的风险尽可能的转移出去。通过保险合同投保,将项目风险转移给专业的保险机构,以获得最优的工程保费和最理想的施工保障。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考虑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步骤,制订与项目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对策。
4、实施决策
制定安全计划,损失控制计划,应急计划,确定保险内容,保险额,保险费,免赔额和赔偿限额等,并签定保险合同。
5、检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检查以上四个步骤的执行情况,对照实践效果评价决策效果;确定在条件发生变化时的风险处理方案;检查有无遗漏的风险项目;新发现的风险项目及时提出对策。
第6篇 施工现场管理风险与防范
项目公司在建工程如疏于管理,漏洞百出,事故频发,会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致命的颠覆性风险,例如发生火灾、塔吊倒塌、电梯坠落、触电伤亡、材料损毁等人身或财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必将导致行政主管部门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处罚,公司利益严重受损,也必将导致开发商声誉一落千丈,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因此必须下力气加强房地产在建项目的现场风险管理,加强对施工事故、质量事故、人身伤亡等风险隐患的控制,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颠覆性风险。
一、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重要风险点:
(一)人货施工升降机存在安全隐患
1.垂直升降设备陈旧老化,疏于管理
2.升降机人货混装
3.使用不具有特种设备操作资格的人员操作设备
(二)塔吊起重安全隐患
1.操作员未按照操作规程,违规操作
2.吊绳
(三)管道井、出口、安全栏
1.无护栏及警示标志,发生失足或人身坠落
2.施工护网质量低劣,缺乏有效的防护功能
(四)用电安全(三级防护)
1.临时用电存在漏电风险
2.用电量大,荷载超负荷,
3.违章安装电气设备
4.私拉乱接现象严重
5.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
(五)安全防护
1.未按照劳动保护条例的要求,在施工区域、施工现场着装作业
2.不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发生高空坠物伤害
3.建筑材料乱堆乱放
4.材料存放区域和加工区域职责不清
(六)火灾隐患
1. 施工中擅自修改消防设计
2. 施工单位消防意识薄弱
3. 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
4.灭火器材的配置和保养不当
5. 消防水源不充足,发生应急事件缺少水源
6. 建筑材料随意堆砌堵塞消防通道
7. 工地临时建筑彩钢房耐火等级低,存在火灾隐患
(七)焊接切割
1.焊接和切割作业不遵守操作规程
2.焊接设备使用电量超负荷
3. 焊接和切割过程中缺少预防火灾措施
4外墙保温材料不合格,电焊切割引燃聚氨酯泡沫板蔓延火灾
(八)发生基坑坍塌事故
(九)安全保卫存在隐患点
1.门卫管理松懈,无关人员出入施工现场,出现人身安全事故
2.工程运输设备管理不善
2.工地使用电炉、液化气罐做饭
3.工程物资材料保管不善,发生自然毁损
4.安全保卫失责,重要工程物资被盗或丢失
二、施工现场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防范风险意识
1.认真学习公安部61号令《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2.坚持专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二)分解管理指标,强化责任管理
1.项目公司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2.项目公司工程部负责对现场管理实施
(三)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培训监督
1.加强对施工原因分析,吸取经验教训
2.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熟知消防常识,
3.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
(四)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
1. 加强对电焊、气焊、切割等作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
2.加强对起重、升降、水电暖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五)项目工程部加强现场管理,定期巡查排险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定期召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场安全例会,定期巡检现场,强化安全管理措施.
(六)工程技术管理中心定期进行项目巡检,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及时上报领导,反馈并督促整改。
(七)充分发挥监理责任,职责清晰,措施到位
(八)建立在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风险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预案,保障警情上报和领导决策信息传递畅通。
建议:1、针对 建筑业五大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制定相关预防措施;
2、 三宝四口五临边 的利用和防护
3、安全防护及三级安全教育
4、危险性较大工程要有专项方案(经专家论证)并严格按照论证方案执行
第7篇 落实精细化管理严控作业过程风险
作业风险是全年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施工现场点多面广,人员多、专业多、持续时间长,陕西处把精细管理的特色做法与作业现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施了以“精准识别评价”、“精细对策”、“精细审核”、“精细监督”、“精细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五精”管理严控作业过程风险。
一、 精准识别评价
作业过程中人的不标准行为、物的不标准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施工管理缺陷是作业安全管理控制的四个重点,也是作业安全管理的难点。精准识别评价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是做好作业安全管理的前提。管理处从这四个方面入手,识别评价出热工、受限、挖掘、临时用电、交叉作业等九大作业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并形成清单。
二、 精细对策
针对作业安全风险,从工艺/设计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控制措施、个人防护设备控制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梳理出可操作、可量化、可检查的各项对策,总结出了九大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措施,指导各单位开展作业安全分析工作。
三、 精细方案审核
在严格执行内部升级审批管理要求的同时,按照pdca管理要求进一步强化审核作业管理体系文件在作业方案中的落实及体现,“与施工单位及周边利益方应急联动不足”、“作业步骤及检查合格标准不明确”等外部审核中发现问题的落实情况。规范作业方案中13项要素的内容和要求,注重编写格式、排版等细节的把关,提升管理水平。
四、 精细监督
按照“真熟悉作业内容、风险及安全措施”、“真检查确认”、“真敢管理及叫停”的原则,巡视组通过“四不两直” 抽查现场、查阅资料、访谈员工,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完及项目竣工四个阶段全面监督。确保风险较大的作业在作业安全分析、方案审批及技术交底、施工安全协议、安全教育、进站管理、作业许可、流程操作、质量验收等环节受控、合规。
五、 精细指导
目前,虽然各单位对于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视和实际管理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监护人员监护过程中觉得自己无事可做,不能发现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或者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监护过程中随意找人顶替的现象。为了巩固安全监护这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建立了作业安全监护人员资格管理制度。通过组织对本单位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熟悉的员工培训,明确了安全监护人员的职责和要求,细化了关键作业在人员要求、作业前准备及过程控制三方面的现场监护要点,培养了一批熟悉现场、懂生产、懂安全、懂监护、相对稳定的安全监护人员,提高作业现场监护水平。同时,通过作业过程中的现场指导,提高了安全监护人员危险作业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和生产装置的安全。
第8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
本程序描述了嘉兴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中,为充分识别危险源并正确评价风险,合理确定风险等级,选择控制手段。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危险因素,实现对危险源的预防和有效控制。
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中能够控制和必须施加影响的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386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局56号文)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
1)提供足够的人员、物项、资金等资源,保证危险源辨识工作和危险源风险控制方案的有效实施。
4.2分管副总经理
2)组织对集团公司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工作。
1)识别、建立并更新集团公司的《风险清单》和《重大风险清单》;
2)策划公司危险因素控制的目标、指标;
3)对各部门/所的危险源的控制绩效进行监督;
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管理方案或管理措施,并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根据公司的《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列出;
2)将本单位负责人审核批准的《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报安全质监部;
3)根据安全质监部制定的管理方案、控制措施或应急预案,并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5.1.1辨识范围
1)危险源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生产、办公及服务的各个方面;
2)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保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辨识:
ø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ø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ø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由本组织还是外界所提供)。
5.1.2辨识依据
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明确的;
4)相关方关注或要求的;
5)行业标准的要求;
6)行业单位发生的事故经历。
5.1.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采用的方法/标准为:《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标准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5.1.4危险源辨识步骤
1)划分作业活动;
2)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进行分析辨识,列出危险源清单。
5.1.5危险源的更新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补充识别与评价:
1)管理评审要求时;
2)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
3)相关方合理的要求或抱怨时;
4)法律、法规变化时;
5)公司制定的方针有变化时;
6)对危险因素的重新识别、评价按上述相关步骤进行。
已辩识的危险源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的可允许性,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1—5),确定需要制定的目标、管理方案并加以控制,有针对的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安全目标得以实现。
5.2.1风险评价方法
根据公司运行情况,本公司采用工作过程分析法(jha)和标准相结合的防范进行评价。
作工作过程分析法主要是以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两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危险的大小。个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s:发生事故会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
评价公式:
r=l*s(注:r:风险值)
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序号 | 分值 | 标准 |
1 | 5 |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
2 | 4 |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
3 | 3 |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
4 | 2 |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
5 | 1 |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
序号 | s值 | 人 员 | 财产损失/万元 | 停气 | 其 它 |
1 | 5 | 造成人员死亡 | >; 100 | 造成区域性管道燃气用户停气、脱压或超压在1000户以上的事故 | 重大环境污染 |
2 | 4 | 造成人员重伤 | >;50 | 公司形象受到重大负面影响 | |
3 | 3 | 造成轻伤 | >; 20 | 管道故障或泄漏造成50户(约一幢楼)管道用户停气 | 造成环境污染 |
4 | 2 | 造成人员轻微伤 | >;1 | 造成轻微环境污染 | |
5 | 1 | 无人员伤亡 | <1 | 燃气泄漏或故障造成一根立管户用户停气 | 无污染、无影响 |
风险等级 | 风险(r= l×s) | 控制措施 |
ⅴ(巨大风险) | 20~25 |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
ⅳ(重大风险) | 15~16 |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
ⅲ(中等风险) | 9~12 | 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 |
ⅱ(可接受风险) | 4~8 | 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 |
ⅰ(可忽略风险) | <4 |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保存记录 |
辩识、评价出重大风险,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判定为重大风险:
1)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列入重大危险源的项;
2)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3)曾发生过事故,并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5)通过jha评价方法,风险等级ⅳ级(含)以上的,也评价为重大危险因素。
5.3.1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控制措施、管理方案、应急预案。根据风险评价得到的等级按下列原则确定设计、维持和改正的行动清单:
1)消除风险;
2)降低风险;
3)使用个体防护装置。
5.3.2危险源的管理
4)非重大风险可通过日常运行控制:现行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或管理措施予以控制;
5)重大风险的管理:
ø根据风险评价对重大风险制定目标、指标;
ø根据目标、指标的要求在考虑本单位现行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或管理措施,在公司安全方针、目标、指标的框架下制定或完善相应的管理方案/办法/措施等,对重大风险予以控制;
ø提供设施和培训的需求并对控制技术和管理提供有关信息输入;
ø根据外部条件变化和内部条件发生变化及时更新危险源信息;
ø必要时制定应急预案;
ø定期对危险源控制的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位(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局56号文),我公司主要的重大危险源如下:
ø液化天然气(lng站存储量为220—330吨,临界量为50吨);
ø中压的公用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的;
ø南湖lng站六储罐(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5.4.1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式为ch4,常温下呈气态,-162℃以下可以液化,一般以压缩气态或液态形式储存;ch4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2 kg/m3;
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
爆炸极限:4.9~15%;
燃烧值:35.11mj/m3。
5.4.2重大危险源分级
5.4.2.1分级方法
1)分级指标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法
式中:
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 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的取值
3)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2-2和附表2-3:
表6-1 校正系数β取值表
危险化学品类别 | 毒性气体 | 爆炸品 | 易燃气体 | 其他类危险化学品 |
β | 略(本公司不涉及) | 2 | 1.5 | 1 |
4)校正系数α的取值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m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2-3:
表6-1校正系数α取值表
厂外可能暴露人员数量 | α |
100人以上 | 2.0 |
50人~99人 | 1.5 |
30人~49人 | 1.2 |
1~29人 | 1.0 |
0人 | 0.5 |
5)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表2-4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表2-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 | r值 |
一级 | r≥100 |
二级 | 100>;r≥50 |
三级 | 50>;r≥10 |
四级 | r<10 |
6)分级结果
根据嘉兴市燃气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气储存情况,r值计算如下:
r=(6+4)×1.5×2=30≥10
故lng站-储配站属于三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因按照《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统一规范设置重大危险源安全警示牌的通知》(浙安监管危化〔2007〕110号)的要求设置二牌一箱,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5.4.3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1)控制与消除火源
ø禁吸烟、携带火种、穿带钉皮鞋进入燃爆区;
ø动火必须严格按动火手续办理动力火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ø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防爆电器;
ø使用“防爆”工具,严禁钢质工具敲打、撞击、抛掷;
ø按规定安装避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测;
ø加强门卫,严禁机动车辆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区、运送物料的车辆必须穿戴完好的阻火器等管制措施,正确行驶,防止发生任何故障和车祸。
2)严格控制设备质量及其安装质量
ø罐、槽、管线等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及其配套设施要选用质量好的合格产品,并把好质量、安装关。
ø管道、压力容器及其仪器等有关设施应按要求进行定期检验、检测和试压。
ø对设备、管线、泵、阀、仪表、报警器、监测装置等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保持良好的状态;
ø按规定安装电气线路,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保持完好状态;
ø有易燃易爆物质挥发或散落的场地,高温部件要采取隔热、密闭措施;
3)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4)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
ø禁火区内根据“170号公约”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张贴作业场所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ø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严守工艺纪律,防止工艺参数发生变动;
ø坚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淤报警器、压力表、安全阀、管线防冻保温、防腐、消防及救护设施是否完好,液体报警器是否正常;贮槽、管线、截止阀、调节阀等是否泄漏,消防通道、地沟是畅通等;
ø检修时,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有毒的设施,必须做好与其他部分的隔离(如安装盲板等),并且做到彻底清洗干净,在分析合格后,并有现场监护通风良好的条件下方能进行动火等作业。
ø检查有否违章、违纪现象。
ø加强培训、教育、考核工作。
ø防止车辆撞坏管线及管架桥等设施。
5)安全设施要齐全完好
ø安全设施如消防设施、遥控装置齐全并保持完好;
ø贮罐安装高低液位报警器;
ø易燃易爆场所安装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6)泄漏后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ø查明泄漏源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及时报告。
ø如泄漏量大,应驱散相关人员至安全处。
7)定期检测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完好状态,检修时,要彻底清洗干净,并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时要有人监护及拯救后备措施,作业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
8)在特殊场合下(如在有毒物场所抢救、急救等),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正确佩戴好相应的防毒过滤器或隔离式呼吸器,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9)组织管理措施
ø加强对有毒物、有害物的检测,检查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跑冒滴漏;
ø教育、培训员工掌握有关有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及其急救法;
ø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ø设立危险、有毒、窒息性的标志;
ø设立急救点,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材。
6.记录
安全质监部保存危险因素识别、评价记录及公司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
各部门/所负责保存本单位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对于危险源辨识清单(见附录1)和危险源风险评价表(见附录2)只作为识别、评价记录由本部门保存,不再报送安全质监部。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9篇 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辨识及评价铜板带厂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评价其危险程度,确定出不可承受风险及重大风险,从而进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铜板带厂各单位、部门业务范围内活动、产品及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 职责
3.1厂长:批准重大风险控制计划。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铜板带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提交厂长讨论重大风险控制计划。
3.3生产安保科:具体负责铜板带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确定重大风险,并提出控制计划,对重大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4自动化室:负责重大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3.5经营科:负责重大风险治理所需费用的支付,确保专款专用。
3.6各车间、科室:具体负责本单位、部门作业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工作,并填写相关表格。同时,将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工作结果报生产安保科。
4. 工作程序
4.1划分作业活动
划分作业活动就是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包括相关方)和作业程序等,并收集有关信息。一个单位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总的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二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划分作业活动应以能充分、准确、清楚辨识危险因素为宜。一般要求以车间为单位进行作业活动划分。
一般情况下,可按如下方法划分作业活动:
a.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b.按地理区域划分;
c.按装置划分;
d.按作业任务划分;
e.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4.2 收集作业活动信息
收集作业活动信息可采用询问和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利用安全检查表等方式。作业活动信息包括:
a.任务:实施的地点,持续时间,人员,实施频率等;
b.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及其使用说明;
c.物资: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汽、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等有关资料;
d.现场控制方法:操作规程、安全规程、作业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员工的能力及已接受的相关培训,现场安全控制设施;
e.手工操作:可能要手工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要用手移动物料的距离和高度;
f.数据:作业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
g.事故:与该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
h.现场工作环境(条件):空间、高度、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毒物、辐射、安全防护设施等情况。
4.3 危险因素识别
4.3.1 危险分类
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大类共37种:
a.物理性危险因素;
b.化学性危险因素;
c.生物性危险因素;
d.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
e.行为性危险因素;
f.其他危险因素。
4.3.2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以下情况: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不良的作业环境;
d、管理上的缺陷。
4.3.3 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大类55种、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4大类61种。
4.3.4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7种,即: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和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
4.3.5 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或后果,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确定:
a.导致的直接的伤害事故,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事故类别分类,可以分为20类。
b.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事故,参照《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的职业病分类进行描述,具体分为10大类115种。
4.3.6 识别危险因素时应考虑:
4.3.6.1 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a.正常:是指大多数情况下经常处于的状态;
b.异常:是指定期的可预见出现的非正常的情况;
c.紧急:是指不定期出现,不可预见或预见但发生频率极低的情况。
4.3.6.2 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a.过去时:以往发生的,已经造成职业健康安全危险的因素;
b.现在时:现在存在的正在产生的危险的因素;
c.将来时:将来可能发生的潜在的危险因素。
4.4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危险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大小。定性评价主要采用直接判定法,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lec法)。
4.4.1 直接判定法
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采用是非判断以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
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采用直接判定法,其他采用lec法进行评价,两者只能选其一。
a.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合理抱怨和要求;
c.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4.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lec法是采用与系统危险性(d)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4.4.3 危险源的分级
根据危险因素诱发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公司将危险源划分为四级进行管理。 采用lec法评价危险因素时,对于五、四、三、二、一级危险源,对应危险性的分值(d)分别为≥320;160~320;70~160;20~70;20以下。
4.5 确定重大风险或不可接受风险
4.5.1 依据评价的结果,危险源级别在三级以上为不可承受风险;风险级别为四级以上的属于极其危险和高度危险的,即重大风险。
4.5.2 各单位、部门进行危害辨识时,负责填写以下表格:
a、《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基础调查表》(表一);
b、《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结果汇总表》(表二);
c、各单位、部门将表二报生产安保科。生产安保科负责汇总完成铜板带厂的辩识结果,并填写《不可容许风险及其控制计划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6 风险控制策划
4.6.1 对于评价出的非重大风险,各车间、科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降低其风险等级,使其最终变成可接受风险。
4.6.2 对于重大风险,生产安保科填写《重大风险及其控制计划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到各车间、科室,各车间、科室负责对本单位重大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重大风险要制定并实施运行控制程序和编制应事故急救与救援预案,经生产安保科审核后,由本单位最高管理者批准后组织实施。
4.6.3生产安保科对各单位辨识的重大风险进行监督
4.6.4 铜板带厂应按照上述程序,依据当时的内、外部条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危险辩识、评价工作,以指导风险的有效控制。
4.6.5 风险控制计划
对风险控制主要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的组合。
a、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b、制定完善的运行控制和操作规程;
c、加强培训与教育;
d、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
e、加强现场安全检查;
4.7 危险辩识与危险评价工作的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铜板带厂应重新进行危险辩识与危险评价工作;
4.7.1 当法律、法规更新时;
4.7.2 当铜板带厂生产活动内容或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
4.7.3 当危险辩识与危险评价知识或方法有所进步认为必要时;
4.7.4 当安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
4.7.5 当有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时。
第10篇 工伤病假员工管理典型案例解析及风险控制
携手蓝草咨询-为事业腾飞蓄能
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课程背景
员工工伤、病假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因此造成企业倒闭!到底是不是工伤?工伤、病假员工,企业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如何防止虚假病假?怎样控制和降低工伤、病假员工管理的风险?
为今天工作成绩优异而努力学习,为明天事业腾飞培训学习以蓄能!是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意愿,是学员参加学习培训的动力,亦是蓝草咨询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蓝草咨询提供的训练培训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
(含企业采购标的),通过蓝草精心准备的课程,学习达成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蓝草课程注意突出实战性、技能型领域的应用型课程;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知识课程。
蓝草咨询坚定认为,卓越的训练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但也应是学员快乐的旅程,蓝草企业的口号是: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
蓝草咨询为实现上述目标,为培训机构、培训学员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优惠和增值快乐的政策和手段,可以提供开具培训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课程大纲
一、病假及医疗期管理
1、 病假工资法定标准和各地差异
2、 企业病假福利和病假待遇差别化设计管理
3、 对虚假病假、“小病大养”的防范和应对
4、 医疗期的法律界定、计算标准及医疗期与病假的关系
携手蓝草咨询-为事业腾飞蓄能
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5、 医疗期满解除合同条件和程序
6、 医疗期内合同到期员工的处理技巧
7、 医疗补助费的支付条件和支付标准……
二、 工伤认定
1.工伤由何部门认定?
2.工伤认定申请有无时限?
3.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时,应提交什么材料?
4.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何种情况下应受理工伤认定申请?
5.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如何做出工伤认定结论?
6.工伤认定决定如何送达?
7.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怎么办?
8.工伤鉴定的标准__
9.未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以前能作工伤认定吗__
10.乘坐单位车辆外出工作时遇交通事故,单位应负什么责任__
11.违章造成交通事故的能认定为工伤吗__
12.职工在生产工作中因操作不当负伤应认定为工伤吗__
13.节假日加班能否认定为工伤__
14.用人单位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应如何处理职工职业病防治工作__
15.劳动者对工伤、职业病的伤残等级确认不服怎么办?
16.工作过程中受惊吓罹患精神病算不算工伤?
携手蓝草咨询-为事业腾飞蓄能
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7.实习生发生意外算不算工伤?
18.已获交通损害全额赔偿还能不能认定工伤?
19.陪吃陪喝受伤算不算工伤?
20.仅凭门诊病历能不能认定工伤?
21.发现劳动者可能患上职业病时应当如何处理?
22.工伤认定中对职业病的特殊规定__ ……
三、 工伤风险控制
1.工伤责任的分担
2.举证责任的分担
3.工伤责任控制的方法
4.如何向侵权第三方及实际用工单位追偿
5.如何有效利用其他商业保险
6.如何有效利用劳务派遣规避工伤风险……
四、 工伤待遇
1.职工因工负伤治疗,能享受什么待遇?
2.职工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能享受什么待遇?
3.在什么情况下,工伤职工可以享受护理费?护理费的标准是什么?
4.工伤赔偿数额如何确定?
5.职工因公外出期间因意外事故失踪的,能得到多少补偿?
7.如何签订一次性工伤补助协议?
8.鉴定为7~10级的工伤职工劳动合同期满怎么办__
第11篇 风险评价管理制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四、评价时机
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五、评价准则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
等 级
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 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六、评价组织
1、公司成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
组 长:李逢昌
副组长:武传志
成员:马志洋、荣若伟、王洪广、代红彬、温振忠、杨岩峰、吴兆峰、张大伟、张小蒙、刘瑞强、王佃波
2、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七、其它要求
1、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2、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
3、风险评价的结果由各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4、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的内容。
第12篇 中国核电风险及管理状况
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核电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发展。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球共有437台运营的核电机组,发电量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6。核电厂最显著的优势是清洁性和可靠性。核电厂不向外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能量大,技术成熟。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电力需求的双重影响下,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核电发展的热潮。
2007年我国发布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明确提出我国核电发展路线基于大型压水堆,并计划到2023年达到装机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6座核电厂11个核电机组运行,装机容量8438兆瓦,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2%;在建核电机组20台,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总数量的36%,还有超过20台机组已经取得许可,正在开展建设准备工作,中国核电真正引领了这一轮的全球核电复兴。
在核电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核电的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常规风险不同,核电厂的风险有着与核风险紧密联系的独特性质。与之相关联的核电厂风险管理也有其特殊的内涵。
一、核电厂风险概览
(一)核风险
核风险在各个国家都是受到高度关注的,有核电的国家都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对本国核电厂实行严格的安全审查制度。那究竟为什么核风险如此受重视呢?这是因为过量的核辐射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危害。核电厂虽然有核风险,但是不会发生核爆炸。原子弹需要让链式裂变反应在瞬间完成,这需要足够体积的铀,并且其中u235的富集度要达到90%以上。而核电厂使用的核燃料中u235的富集度一般只有0.7%-4%,根本无法达到核爆炸的基本条件。
针对核电厂核风险的特点,必然对核电厂的安全性提出很高要求。核电厂采用非常高的建筑标准和各种辐射防护措施,将辐射最大限度地限制在堆芯和安全壳内。同时,核电厂也有众多系统来维持安全运行、减少事故发生,并且在一旦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缓解事故产生的后果。
(二)核电厂运营期风险的分类
核电厂运营期风险可以分为核风险和常规风险
1.核风险
核风险包括:
(1)人的生命丧失或人身伤害;
(2)财产的损失或损坏;
(3)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常规风险
常规风险指的是核电厂在运营期可能面临的,除核风险外的其他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电气事故、机器损坏、火灾等。有时常规风险也可以进一步引起核风险。
(三)运行期核电厂风险特点
1.核电厂核风险的特点
核风险是核电厂运行阶段可能造成潜在后果最大的风险,也是最受核电厂、各级政府监督机构和国际性组织重视的部分。这部分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严重核事故则会造成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核电厂核风险的特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核风险的潜在巨灾损失难以估量
核风险的巨灾损失视核风险的影响范围可达几十亿美元到几千亿美元不等。一旦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放射性气体和尘埃会随气流迁移,扩散在空气中,再降落到地面和水体中,影响面积大,影响范围广。核电厂厂址内的严重核事故可以造成整台核电机组的报废;发生严重场外释放时经济损失可达上千亿美元,其社会影响、心理影响丝毫不逊于经济损失。
(2)环境污染严重,难以消除
在自然环境下,能接受剂量范围内的放射性排放不会造成环境破坏,但大剂量的辐射将带来巨大的破坏,这种破坏具有突发性、深远性和致命性,如果不能采用有效的清除方法,这些放射性核素会持续滞留在环境中,致使该地区在相当长时期内无法居住。
(3)索赔时间长,处理难度大
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核损害的隐蔽性和长期性也给保险理赔带来很大的挑战,确认损害原因和损害程度、甄别假案件都需要保险人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人员,当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更是不可缺少的。按照2004年巴黎公约和布鲁塞尔公约的修约议定书对核损害持续时间的认定,人身伤害的持续时间按30年计,其他财产的损坏按10年计。
此外,核风险还有跨国索赔问题、核巨灾概率难以评估、不满足保险大数法则等特点,此处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
2.核电厂常规风险的特点
核电厂面临的常规风险与常规电厂面临的风险大体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1)核电厂的选址标准高,一般需要考虑外部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对核电厂的潜在影响。高标准的设计使核电厂对自然灾害有很强的抗御能力,核电厂在生命周期遭遇特大自然灾害的可能性也降到了最低。
(2)电气故障和机器故障可能导致核泄漏。核电厂设备种类繁多,价值高,受损设备特别是那些在辐射环境中工作的设备的维修较一般电厂设备的维修要更加困难,维修涉及到辐射环境工作和去污的问题,这些都对设备的维修、更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核安全相关的设备还可能引发核物质泄漏,造成比设备故障本身更加严重的核事故。
总的来说,核电厂的常规风险既有其他电厂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特别是核风险和常规风险的相互叠加,扩大了常规风险的潜在损失。
二、中国核电行业风险评述
核电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且在我国有着非常光明的发展前途,面临大好形势,但仍需清醒地认识到,核电行业的发展依然有诸多的风险点。只有充分认识到核电行业的风险,才能寻找合理的对策规避这些风险。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核电的行业性风险进行了论述。
(一)核巨灾对核电行业发展的风险,核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核风险之所以成为一种巨灾风险,因其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对社会、经济的后果影响非常严重。而核巨灾对整个核电行业的影响更是广泛。1979年发生的三哩岛事故和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则使全球的核电走向发生了重大转折,世界各国均重新审视自己的核电发展,除少数国家还在建设核电厂之外,大多数国家均停止了核电厂的建设,部分国家明确表示不再发展核电。
由于公众对核电缺乏了解以及恐核心理,以及核废料和核去污的复杂性,导致核事故的社会影响被强烈放大。如果再次发生大规模严重核事故,不仅对该国的核电产业产生严重打击,而且对国际核电发展都会带来严重后果。
核巨灾风险发生概率很低,回顾历史上两次核巨灾事件,三哩岛事故发生于商业运行的第二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于商业运行的第三年,虽不具有统计意义,但仍然反映出核电厂运行早期防范核巨灾风险的特别重要性。我国现阶段大量核电厂进行建设,从2023年开始每年都有新的机组投入运行,必须加强对新机组安全工作的评审和监督,保证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维持机组正常运行,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落实,确保核电机组安全平稳运行。
(二)行业政策风险
从世界范围而言,核电发展的趋势和国家政策的导向性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核电的潜在辐射风险导致各国发展核电时都需要经过周密的考量。选择核电一般出于以下考虑:能源需求、环境保护、拉动相关高科技产业、拉动经济。而选择放弃核电或者抑制核电一般出于以下考虑:能源需求不足、核辐射的忧虑、反核势力、乏燃料处置、人员供给、设备供给、恐怖和战争风险等等。
(三)资本、成本风险
核电厂建设周期长,资本一次性投入大,可能会遇上诸如政策取向、设备供应、土地成本、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变化,都为核电厂的建设带了不确定性。
经济周期是成本问题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建设期如果遇上经济低谷,有可能导致资金无法到位引发建设中断,例如俄罗斯balakovo 5、6号机组,如果在运营期遇上经济低谷,会导致电力需求不足,核电厂成本无法收回。
在核电厂运行后期,如果政策支持缺乏,电厂的经营效益欠佳,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部分电厂维护资金不足,会对电厂正常运行产生潜在影响。中国的核电厂现在仍处于运行早期或者建设阶段,暂时不会面临后期维护资金的问题,但仍需重视这个问题,防微杜渐。
(四)制度、法律风险
作为一个现代化法制国家,民用领域的核能立法是核能和平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已有核电项目的国家中大多都颁布原子能法或类似法律,甚至部分没有核电的国家,如蒙古都已经完成了原子能法的立法工作。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核电的国家,并且是未来的核电大国,虽然有着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和行业规定,却还没有一部正式的原子能法和相应的核损害赔偿法。由于无法可依,一旦发生核事故,核电业主的责任和受害者的赔偿方式、赔偿额度都无法确认,留有很多隐患。另一方面,在核电大发展的形势下,核电监管机构需要一如既往地严格对于核电厂的各种监督审批程序,防范监管不严可能引起的后果。
其他还包括技术性风险、核原料风险、设备风险、人员风险、后处理风险等。此处受篇幅限制就不一一展开了。
三、中国核电厂风险管理状况分析
核电厂是核电产业链中最重要也是最受关注的环节。控制风险最直接最有效还是从核电厂本身的经营、管理和监管上入手,从根本上控制风险。导致核电厂风险的原因有很多种,如人员操作失误、设备失效、设备维护不当、自然灾害、火灾等。为了尽量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运营方和监管方采取了很多管理和技术手段保持电厂良好运行。
(一)核电厂运行阶段风险控制措施
1.运行阶段风险控制概述
核电厂的选址、建造阶段不存在核风险。核电厂从首次装料开始就存在了核风险。保险人一般所说的核电厂运营期保险是从核电厂首次装料作为始点的,和一般核电业认为的运行阶段略有不同。核电厂运行阶段是核保险关注的重点,也是整个核电厂寿期内最长的一段时间。一般核电厂的设计寿命为30-60年,在这段时期内,都存在着核风险和相应的运行风险。核电厂的业主和运营商作为核电厂的所有者和直接运营者,对于核电厂的安全运行直接负责。作为保险人,并无法直接干预核电厂的运行和风险控制,只能通过督促和建议,间接协助核电厂进行风险控制,同时降低保险人面临风险的可能性。
2.运行风险的管理控制措施
核电厂的一切事故都可以归结为管理问题。核电厂的管理者应着力采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保证电厂运行安全有序。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
(1)核电厂组织架构;
(2)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审批程序;
(3)上级审查和事故报告制度;
(4)大纲、程序和规范;
(5)维修和测试;
(6)培训;
(7)应急计划和演习;
(8)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9)同业评估;
(10)自我评价和纠正。
3.运行风险的技术控制措施
采用设计规范、三层屏障、多重事故缓解系统、单一故障准则、冗余性、设备状态监测、消防设备和消防投入、防人因、辐射防护、放射性排放和环境监测、确定论和概率安全分析(psa)及应用等方法达到从技术手段上控制运行风险的目的。
其中概率安全分析及应用是国际核电厂通行的必须采用的重要辅助安全分析手段。通过概率安全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认知核电厂风险,并分析判断核电厂运行中的安全薄弱环节,从而加强事故发生的对策及进行相应的技术改进。psa分析共分为三级,我国核电厂在psa的研究开发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若要迎头赶上,不仅需要时间和数据的积累,更需要核电厂、研究机构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让这种分析方法更好地为保证核电厂和公众安全服务。
(二)安全监督和法律法规
国家环境保护部核安全管理司(辐射安全管理司)负责对于全国民用核设施的安全实施统一监督。核设施的核安全监管实行许可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与安全监督体系相适应的是我国核安全法规体系。我国现有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共分三级:国家法律、国务院条例和国务院各部委部门规章。由于缺少重要的原子能法,我国的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算完善,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核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核安全文化起源于对于管理和人因问题的重视。随着核电厂的运行,人们逐渐发现,引起事故的通常原因不是原本备受关注的设计和设备本身,而是人员操作或者人的失误引起的。据统计,核电厂的人因事故占70%以上。由于人所引起的事故范围如此广泛,因此产生了核安全文化的概念。
我国的核电厂非常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各个核电厂均有相应的核安全文化培训和核安全文化实践。2007年,总书记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批示:“又好又快又安全地发展”,再次强调了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正是核电厂相关各个层次共同的努力,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才可以确保核电厂的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维持核电厂平稳安全运行。
30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62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
36位用户关注
71位用户关注
21位用户关注
76位用户关注
19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