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爱国事迹
栏目

闻一多爱国事迹体会(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7:40:03 热度:62

闻一多爱国事迹体会650字

闻一多爱国事迹体会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6位用户喜欢。

我眼中的闻一多先生,是诗人,是学者,还是一个民主战士。它具有不同的身份,而且不同的身份性格也是迥然不同,就是这样的不同,让我明白了“说”与“做”的真正关系。

我眼中的闻一多先生,是诗人。1922年,闻一多先生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但在异乡的土地上,他尝到了华人被凌辱、歧视的辛酸。当他怀着一腔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却只能失望的叹息。但是正值军阀混战,人们四处漂泊,他叹息,无话可说,于是他“做”了,写成了著名的现代诗《死水》,来诉述自己的失望与痛苦。

我眼中的闻一多先生,是学者。1930年,他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初出茅庐的学生了,他的目光炯炯有神,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当时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开始向古代典籍钻探,闻一多先生默默无闻,潜心学习。不知不觉中,他著成了《唐诗杂论》,《楚辞效补》。闻一多先生为了研究,常常忘记吃饭,无暇顾及自己的仪表。可是就算这样,他仍没说一句夸赞自己书籍的话。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这只是他作为学者的一个方面。

我眼中的闻一多先生,是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毫不吝啬的说了起来。他高呼着“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那是多么危险啊!可是闻一多先生不怕,即使是警报迭起,他也毫不动摇那颗为党服务的决心,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

闻一多先生是谦虚的代表,是忠诚的模范。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闻一多爱国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8位用户喜欢。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他家学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五岁时即进入私塾学习,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

1912年,闻一多十三岁时,便以鄂籍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大学前身)。清华是美丽的,但恰恰是令中国人感到耻辱的庚子赔款办的。民族的遭遇和命运,似乎已注定了他要承受这种煎熬。

在这样的煎熬里,闻一多将自己沉浸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在那里找到了心灵的呼应和慰藉。他在读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时种下了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种子;他在品味屈原的冤郁绝望中,感受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责任和豪情。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远离城中心的清华园还处于平静之中。但是这个平静第二天就被打破了。5月5日清晨,悬挂在食堂门口墙上的一幅手书的岳飞的《满江红》,吸引了清华师生的眼睛。“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手抄这首诗激励清华师生的正是闻一多。

数日后,他与其他同学一起,从清华园徒步入城,发表街头演说,宣传反帝爱国思想。那年5月17日,他在家书中写道:“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这时的闻一多年仅21岁,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与个人的一切相比,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闻一多的爱国事迹素材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闻一多先生,出生于湖北省黄岗市浠水县,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新月派的诗人和作家。

在抗战爆发之前,闻一多先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文学家,在研究文学时可以做到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凝结而成很多卓越的著作,为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勋,而这个时期他也只是“只做不说”或“先做后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战火迅速漫延到中国的华北地区,闻一多先生被迫来到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继续任教,在这个时候,闻一多先生的身份发生了一个重大改变,他成为了一名革命家,一位民主战士。

不同于在之前,这时的闻一多先生不但大胆的“说“,也大胆的“做”!他在昆明宣传革命思想,然后越“说”声 音越大,贯穿了整个中国,整个中国都听到了他愤怒的声音!闻一多没有因此放下笔,他用自已的文学才能,写出众多反映现实的文章来抨击黑暗的社会,发出了在黑暗社会中最有力的一声呐喊!

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先生被杀害,当时的形势异常严峻,又是闻一多先生,他再一次大胆站了出来,喊出了自已心底的声音,但这却成了他最后的一声呐喊,7月15日,闻一多先生被特务暗杀,但他对革命事业所做的一切,却被铭记在了人民心中,永垂不朽。

闻一多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就像他的学生藏克家诗人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闻一多先生那激人奋进的话语,他那一声声呐喊,会像五星红旗一样永远飘在中国大地,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闻一多爱国事迹体会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这出自于闻一多先生之笔。

一头浓密的黑发,一脸的坚毅执着,眉眼透出对国家对民族的关切。他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老人,更是一位民主战士。他是中华民族那颗闪亮的明星闻一多先生。他创作出来多少学术名著,挖掘出了多少中华文化,并向全国人民呼喊,反对独裁,建立全新的中国。

闻一多先生在回家的路上,被国民党的特务所害,但他的灵魂仍然在反对独裁,投身于民主运动,坚持正义和光明。他以生命为代价,在大会上大骂卑鄙狡诈的特务,起草了政治传单,参加了游行示威队伍,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证实了自己的言行。

其实像闻一多先生那样的人有很多,像刘胡兰、赵一曼李大钊等等革命先烈身上的高尚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没错,我们也要学习闻一多先生这样锲而不舍,永不退缩,永不放弃的精神。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他是一个战士,一个民主战士,一个黑暗里和鲁迅先生一起挑灯找光明的人。

闻一多爱国事迹体会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5位用户喜欢。

七子之歌是澳门回归时的歌曲,当澳门回归时,所有的中国人都十分的激动,回首着中国发展的几百年,从近代史开始我们的屈辱史就开始了,这首七子之歌就是闻一多老先生写的那么闻一多,到底是谁呢?就由我来细细道来。

闻一多老先生本名文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是闻老的一句话,从闻老说的,这一刻就变成了我的座右铭,我也看到了闻老的谦虚为人,处事之道,感受到了闻老的成功之处,杜普晚年疏懒的“一月不梳头,”而闻老先生也无暇及此,他忙着钻探古代典籍,为了研究,他不惜寸金,深夜灯火是他的伴侣,但是他却被那些无情的人,无知的人。杀害了,这是多么悲痛的一件事,这是民主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但看看现在,现在千千万万个“闻一多”带领下。中华民族正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发展着,腾飞着,我们的民族将在无数伟人志士努力下,将光辉继续传扬下去,让所有人都仰视我们,仰视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

虽然闻一多先生早已逝去,但是他的精神与灵魂却在每一个人心中如凤凰涅盘般获得永生……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身哄,”“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闻一多爱国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记得一次我在图书馆的时候,看到了一本书——闻一多先生全集。也是从那一次我知道了这位伟人。我虽然依稀记起那一幕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但我真正在心中形成对闻一多先生的认识,从我眼中的闻一多和心中的闻一多发生变化,是从那次的语文课。

在课上,我对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才算第一步的了解。“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句话从那一刻成为我的座右铭。我也看到了闻一多先生的谦虚、为人处事之道,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成功之处。杜普晚年疏懒的“一月不梳头”而闻一多先生也无暇及此。他忙着钻探古代典籍,为了研究,他惜寸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终于他的付出得到了累累硕果:研究出唐诗 杂论 十年艰辛完成 楚辞校补 写作 古典新义。 在 最后一课 ,闻一多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说表 “最后一篇演讲 ”。从中我也看到了闻一多先生不畏艰险的精神。“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多么简单的8个字,为了这些,为了人民,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七子之歌 多么说明闻一多的爱国情怀。也证明闻一多那时的心该有多痛。有了他,中国的闻“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才能取的成功。朱自清说过闻一多先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激起全国人民的同情。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我从中看到了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真正的“ 伟人 ”,真正的“ 英雄 ” 。闻一多——这位20世纪中国伟大的 人物。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进入了中学阶段的学习了闻一多的著作。当我了解闻一多的作品时,它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俄国人自豪地说,他们民族产生了托尔斯泰;英国人自豪地说,他们民族产生了莎士比亚;我们中国人自豪地说,我们民族产生了闻一多。

闻一多——中华民族20世纪最值得骄傲的人,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了,但这就像闻一多的学生臧克家诗人说“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闻一多先生永远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闻一多爱国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6位用户喜欢。

闻一多,他不仅是一个卓越的学者,激情澎湃的优秀诗人,还是一个言行一致,敢于牺牲,为祖国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的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是我最崇拜的人.我崇拜他,是因为他是一位爱国者,对祖国大地与人民充满了责任心,通过他写的诗歌能表现出来;我崇拜他,是因为他想用文化来拯救我们的祖国;我崇拜他,是因为当他发现文学古籍已改变不了衰弱的民族时,就决定当一名革命者来拯救我们的祖国;我崇拜他,是因为他用他光辉的一生来证明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都值得我们学习.尤其特别的是因为我常常在不注意的时候,犯了言行不一致的错误,影响了我在人生道路上健康的成长与在逆境中前进。

记得有一次,我爸爸妈妈叫我不要玩纸和胶带,但是行动却往常一样,没有任何改进,而且还退步了。因此,爸爸妈妈都已骂我了,我也都答应不玩了,可还是没有任何改进,跟以前一样。

闻一多先生只要看书就一直做到底,从未没有分散过注意力,而我却经常在学习中分散过注意力,下面举两个例子。

一次我在学习的时候不专心老是分散注意力,一会儿拿这本书看看,一会儿再拿那本书看看一会儿再写写作业,这样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了我也正在改正。

还有一次,我在看动画片,看动画片我也是不专心,忽然听见有什么动静了,我立马就到“事发现场”去看看怎么回事但每次到我知道的时候都是芝麻大的小事,不值得一提,但也能体现出我的不专心。可我只能控制,别无它法。但我以后会以双倍的控制能力控制的。

我的这些表现都反映出了我的一心多用,言行不一致。闻一多先生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

闻一多先生曾说过:只要迈出前脚,就不准备再跨进门里。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我最喜欢又最敬佩又最欣赏的闻一多先生写的诗歌是《七子之歌》。

我要向我崇拜的人——闻一多先生学习。特别学习他专心致志,言行一致的精神。

闻一多的爱国事迹素材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大英雄。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只有上战场杀敌才是英雄,但我认为文人也可以是英雄。什么是英雄呢?在我眼里守护正义的人就是人民英雄。

在当时,特务的势力很大,无恶不作、暗中杀人。很多人都害怕,但是,闻一多先生站出来了,他用自己的言和行来守护自己心中的那份正义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

闻一多先生是非常勇敢的,在当时,特务很多大街小巷里都藏有特务。可以,闻一多先生仍然勇敢的站出来大骂特务。骂坐在人民头上的军官,骂得酣畅淋漓、骂得大块人心、骂得精彩极了。最后,闻一多先生被特务刺杀了,大家心里都很难受,因为一颗明星从天边滑过,坠在了这片充满了血和泪的土地上,闻一多先生是值得尊敬的,为了守护正义、守护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他不惜奉献了自己的生命。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精神拯救了中国。反动派杀害闻一多先生是错误的,因为一个闻一多倒下了,就会有千千万万个“闻一多”站出来,而正义是杀不完的。

“人家说了在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先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吧重点放在行动上,只有实干才能兴邦,我们要发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闻一多先生的好朋友杨振宁说过:“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由此可见,闻一多先生把“实干”二字做的淋漓尽致。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优秀的诗人,英勇的革命烈士,我要把这种精神时刻铭记在心,做一个实干的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闻一多爱国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10位用户喜欢。

《红烛》是闻一多回顾自己多年的理想探索以及文学发展历程而写成的一首诗,作者将这首诗作为他同名诗集的序诗。全诗都是围绕着“红烛”这一意象所写,作为本诗的中心,“红烛”的所有特点都成为作者集中描写的对象。

这首诗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和唯美主义色彩。诗的开头,作者引用了李商隐的著名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变现出诗人对于红烛这一主题的立场和基调。他发出“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这样的呼声,衬托出作者满腔的热忱。“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或——点着灵魂?……”接连的提问,指出了矛盾和冲突所在,为什么红烛要为这火光而燃烧自己的身躯?在这种疑惑中,作者坚定了自己的的信念,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并坚持在这条朝着理想迈进的大道上坚定地走下去,表达出作者为了理想,另可化为灰烬也在所不惜的决心。

作者在《红烛》中歌颂的是自我牺牲、实干、探索、积累的优秀品质,让读者读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奉献,“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闻一多爱国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8位用户喜欢。

闻一多先生敢于同黑暗势力大胆抗争、热情追求民主的精神,是大家所共知的。这不仅说明他个性的刚烈、刚强,也显示了一个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时代的献身精神。

1925年,闻一多先生从美国留学归来,看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社会现实,心中的梦幻破灭了,但诗人还有爱国热情、正义感和向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勇气。他对人生、对社会、对现实、对祖国也并非心如死灰槁木,而是从痛恨走向愤激。诗人当时的确对未来有某种不可知、未能知的憧憬,但为了希望,它让“丑恶”去开垦,而“丑恶”并不一定就暗示着希望。因为这希望太神圣、太艰难了,它藏得很深很深。

当时的闻一多对人民革命还缺乏理解,在政治立场上还接近国家主义,至少他不在“五四”以来人民革命的主流之中,但是他心中爱国的火焰始终在跳跃。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烧得很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死水里藏着火”,于绝望中去寻求希望,是爱国激愤之情的一种表现。这种于绝望处写希望的诗情,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鲁迅先生几乎是同一时期在《野草》里的名言:“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同。”这句话是整个“野草”精神的象征。一方面是失望,觉得希望很虚妄,但没有希望地走下去,是不是就要走向绝望呢?反过来诗人又没办法相信绝望是一种实际,绝望也是虚妄的,所以这种情绪表现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正是心中的这一把火,让闻一多先生把一腔热情献给了心爱的祖国。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决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闻一多爱国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我眼中的闻一多,是一个从小就酷爱读书、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人。他五岁入私塾读启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学前班,十岁到武昌就读于小学。十三岁的时候他就以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清华度过了十年的学子生涯。由此可见,闻一多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诗人,这绝非偶然,这跟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刻苦学习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我眼中的闻一多,是一位爱国诗人。1919年五四运动时,闻一多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成为“五·四”运动中的开荒者之一,并代表清华学校出席全国学联大会。1937年抗战开始,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决不剃去胡子,以此明志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他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是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他曾出版了诗集——《红烛》和《《死水》,在这两部诗集中,在他尖锐的文笔下,都深切表达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由此可见,闻一名是一位爱国诗人也就足可见一斑了。

我眼中的闻一多,是一位视死如归的勇士。1976年7月11日,著名教育家李公朴在昆明被特务暗杀,在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闻一多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闻一多毫无畏惧,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他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读到闻一多先生的这一句话,我不禁暗暗地替他捏了一把汗,一股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明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相当危险的,最后的结果可能就像李公朴先生一样会被国民党杀害,但是他不怕,他视死如归,他跟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一样,身上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境界。

我眼中的闻一多,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他的一生著作无数,从武汉大学开始,闻一多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他从唐诗开始,再到《楚辞》、《诗经》、《庄子》、《周易》,他可以说是无所不能。诗人郭沫若曾评价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由此可见,诗人闻一多的才华是大众有目共睹的,连诗人郭沫若都对他评伦有佳。

这就是我眼中的闻一多,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和学者。他从小就成绩优异,酷爱文学;他热爱祖国,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在正义面前,他视死如归,不畏惧黑势力。诗人闻一多虽然死在国民党特务的手下,但是,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永远活在我们千千万万个中华民族同胞的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他!

闻一多的爱国事迹素材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04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54位用户喜欢。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随着纪录片的播放,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在全世界不胫而走,它的词作者就是我的偶像,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说了,也做了。他挥毫写下《死水》和《静夜》等诗篇名作。"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等佳句至今仍被传送。

30年代初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间,闻一多先生已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向古代典籍钻研,想吃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好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良方。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终于将艰涩生硬的文字整理出来,凝结出《唐诗杂论》的硕果。“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并没有因为成功而沾沾自喜,而是继续探究,十年艰辛一部《楚辞校补》横空出世。别人在赞美,在惊叹,可他呢?依然在勤奋工作,潜心贯注向《古典新义》迈进。他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了,一反既往了。

早年的他信奉国家主义,对共产主义有偏见。抗战之时,他亲眼目睹国民党腐败和人民困苦,于是走出书斋呐喊道:“现在只有一条路——革命!”起初,他小声地喊,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他声音越来越大,向全国人民呼喊:“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1945年12月1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讲演晚会,国民党竟派出由特务组成的“军官总队”冲入校园,投掷手榴弹,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他悲愤至极,亲赴灵堂祭奠,并手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挽联。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后,警报迭起,他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我们要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迈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迈进大门!”他说得真痛快,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也做了,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

读完《最后一次演讲》,我为闻一多先生的“视死如归”而感动,我的心里充满的是愤怒、感动和敬佩。毛泽东先生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拍案叫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的精神。几十年后的清华园中,矗立着他的塑像。石碑上刻着他的名言:“诗人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闻一多热爱祖国,爱国主义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他的一生,最后把他引向共产主义。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曾经有过迷茫和苦闷,但经过深思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帮助,终于找到了真理。一旦找到真理,他便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实现真理而英勇奋斗。闻一多博学多才,除新诗与古文学研究外,在美术、戏剧、书法和篆刻等方面都有相当高深的造诣。都说知识分子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群人,可就是这样一群人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引导我们的前进。

当代青年,我们都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把自己的命运始终与时代和祖国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起来。“朝闻道,夕死可矣。”从五四狂放青年到共产党革命战士,闻一多先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升华。

向我的偶像——闻一多先生致敬!

闻一多爱国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83位用户喜欢。

从下册的语文书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录。写的是闻一多先生。文中写到“在30年代国力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写此作文时已是75岁高龄,但面对这些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

闻一多先生总是头发零乱,但他是无暇及此的。我认为闻一多先生与杜甫有着相同的经历,在抗战爆发前,闻一多先生曾是过着一段宁静的书斋生活,但当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的苦难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我从查阅的资料里知道了了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优秀的诗人,还是大勇的烈士,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还有臧克家与闻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师生,臧克家常说若没有闻一多先生便没有他的今天,他们俩共同有着爱国情怀,那是潜移默化的。

闻一多先生吃的是精神的粮食,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他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慷慨淋漓地大骂特务,那是心的释放,是代表全中华民族的反抗。勇敢、不堕落!闻一多先生忍受着饥饿带来的折磨,在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一文后,当天就被国民党的特务杀害了,

从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绩不要骄傲。不要惧怕势力。

闻一多爱国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96位用户喜欢。

今日再观闻一多先生的《死水》,似乎又有所感悟,每一次的品读,或许都会带来一点小小的不同。

从《死水》中,我们似乎能够感知诗人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厌恶,憎恨,灰心和失望;他对旧世界,旧事物的辛辣讽刺和无情诅咒折射出他希望打破旧世界,渴望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全诗透露出诗人的感情是强烈饱满的大义凛然,是拍案而起的义愤填膺,是严峻的冷酷中夹杂着火一样的热情。诗人先是痛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寓指当时死气沉沉,腐烂透顶的黑暗社会,进而“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再次表明这是一个毫无生机,不知人情冷暖的社会,对于这样一个缺乏生机,缺乏人情温暖的社会,诗人毫不留恋,而是索性“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以恶制恶,以毒攻毒,让糟粕去破坏糟粕,诗人自此充满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义愤和兴奋。

在这样一个污浊黑暗的社会中,即便“铜成翡翠”“铁锈桃花”“油织罗绮”“霉蒸云霞”,也断然粉饰不了满目疮痍的病态社会,这种以美写恶,以美好的事物来反衬邪恶的本质,这种鲜明的对比,使丑恶更加暴露无遗,不管在“死水”中注入什么新鲜的活力或者如何改造它,如果不从根本的体制上去加以改善,都是不可取的,都终将逃避不了泡沫破灭的美梦,即使它偶尔发出几声吼叫,也显得那么声嘶力竭而苍白无力。

在最后的一节中,诗人再次发出“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与第一节首尾呼应,既强调“死水”腐烂透顶,死气沉沉,不可救药的现状,又表达出诗人嫉恶如仇,愤慨绝望的心情。

然而诗人在“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后分别写道“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此语一出,掷地有声,斩钉截铁,犹如朝堂断案,镇木一响,无可置辩,也毋庸置疑,立马宣判“死水”的罪恶死刑。诗人或用夸张描绘,或断然否定,犹如雪上加霜,火上浇油,毫不留情地诅咒鞭挞腐败黑暗的社会。诗人在绝望之余而生愤激之语,写道:“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既然这样一沟绝望的死水无法改造,无法挽救,而且腐烂透顶,恶贯满盈,那就不如顺其自然,任其灭亡。

诗人偏激尖刻的言语,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和反动军阀的咬牙彻齿之恨。在“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的言外之意其实是说让丑恶来开垦,只能是丑上加丑,恶上添恶,他只能把这个世界搞得乌烟瘴气,暗无天日,只会加快他的灭亡步伐。从而迎来诗人期盼的富有生机,政治清明,充满真善美的人情温暖的光明社会,让“绝望的死水”变换成“希望的活水”。

闻一多爱国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17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们学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的言行举止。本文的写作手法令我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是:从人的言行举止来写2精选典型事迹。从这两点可以让读者充分认识这个人。通过读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对工作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刻苦钻研,言行一致的人。作者把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他先做后说;第二部分写的是他先说后做。不过这两部分的共同点是说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

举例说吧,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什么事情先说了,可是呢,却没有做。有一些人承诺着要完成默项计划,可是到头来还是不能坚持到底。而这一课里的闻一多先生却不是这样的,他是言行一致,只要说到的就能做到,做到的也不一定说。真可谓是祖国的栋梁之材。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言行一致,对学习认真负责,不能草率行事。

闻一多爱国事迹体会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9位用户喜欢。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第一次读到这样的诗句是在历史课本上,当时还不曾认识闻一多先生,只是觉得能写出这样的诗的人必定有一颗赤胆忠心,后来在语文课上,老师带领我们慢慢地认识了闻一多先生。就这样,一个高大而又爱国的形象慢慢地在我面前清晰起来。

一头凌乱的头发,一身旧时的长袍,一本书,一个背影,一动不动,目不窥园,足不下楼,这是痴迷读书的闻一多先生。作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文学造诣极高,在美国留学期间,写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作为一名学者,喜读诗书,研究古籍,他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只做不说,几年辛苦凝结而成了《唐诗杂论》的硕果。这是郭沫若先生口中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闻一多先生。

一把长长的胡子,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抗战八年间,日寇不除,胡须不剃。一双书写知识的手,面对武装特务制造的惨案,他拍案而起,揭露真相。他书写挽联:“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这是为国奋战、为民请命的闻一多先生。

他是学者和诗人,亦是战士和爱国者。在李公朴被害之后,他大无畏的在大会上大骂特务,他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揭露暗杀的真相。他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这是一个热爱祖国,为实现真理而不怕牺牲的闻一多先生。

很悲愤,闻一多先生最后被特务暗杀了。但是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着;有的人死了,他的死却重于泰山。从闻一多先生身上,我能学到什么呢?看起来很多很多,追随着名人的脚步,做一个努力刻苦的人吧。

《闻一多爱国事迹体会(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