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英雄事迹
栏目

黄继光英雄事迹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07:00:05 热度:64

黄继光英雄事迹读后感

黄继光英雄事迹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黄继光》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但我的心却平静不下来,故事主要讲得是一名平凡的战士黄继光,在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中,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用他的胸膛挡住了疯狂的子弹,战争胜利了!而黄继光却永远的沉睡在了战场,黄继光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战争的胜利,黄继光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放弃了充满希望的未来,黄继光是一位为国家争光添彩的好战士!

想想当时黄继光当时的决心,再看看我们,黄继光宁愿为祖国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甚至都不愿意帮父母干家务活,不愿在学习上下一份决心,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用多少个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是用多少个烈士的头颅换来的?老一辈的战士宁愿勇敢地面对死神的威胁,也不愿当一个抛弃自己祖国的卖国贼。正是这些敢于为祖国献身的烈士,激发了中国人欲要和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决心,想想南京大屠杀的现场,数不清的中国人倒在了鲜血中,到处都是日本人放肆的笑声。人头落地,血流成河,是共产党救了我们,是舍己为人的烈士救了我们,我们要好好的学习,不要辜负了老一辈爷爷奶奶的希望。

是啊!正如毛泽东说的:生得伟大,死得光荣。黄继光对面前的刀枪火海都不怕,只为了祖国不受外国的欺凌,他张开双臂,向激烈的枪口扑去,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中国人的骨气。“豪气贯日月,英风照大地。”他这种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令我的心颤抖了一下,我们现在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和他们那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的生活能比吗?他们那种敢于牺牲的精神我们有吗?他为了国家浴血奋战,而我们却是为了自己而学习。想到这,我感到内心无比的羞愧。

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为什么这么红?这代表着战士们的鲜血,战士们抗击侵略者洒下的鲜血!想想,我们应该学习烈士们的什么精神?是敢于奉献自己,为大家着想的美好品格!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好好学习,不辜负了祖国对我们寄托的希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上甘岭军魂黄继光英雄故事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44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295位用户喜欢。

走进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即刻被庄严肃穆的气氛包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继光烈士塑像。中江是黄继光的故乡。为了纪念英雄,中江县人民政府于1962年建立黄继光纪念馆。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到目前已在纪念馆工作了20年。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站在塑像前静静肃立几分钟,再把塑像细心擦拭一番。

追寻父辈足迹

1972年出生的黄拥军,称呼黄继光“三爸”。黄继光兄弟4人,黄拥军的父亲黄继恕排行老四,黄继光排行老三。黄拥军是听着三爸的故事长大的。上小学时,一篇题目为《黄继光》的课文让黄拥军满是好奇:“这不是三爸吗?”回到家,黄拥军拿着课本给父亲看。父亲说:“是三爸,三爸就是黄继光。三爸从小很坚强,特别能吃苦。”他叮嘱黄拥军要好好学习,像三爸那样英勇无畏。

1989年10月,黄拥军报名参军。出发的前一晚,黄拥军穿着新军装与家人话别。父亲沏了一大壶茶,说:“今晚用茶为你送行。到了部队,要以你三爸为榜样,做一名真正的军人!”接着,黄继恕又讲起了一件往事:黄继光当兵走的那天,母亲邓芳芝送到村口,叮嘱他“听毛泽东的话”,还送给他一块手帕,上面绣着“可爱祖国”。黄继光牺牲后,挎包里还留着这块手帕……说着说着,黄继恕泪流满面。

黄拥军入伍到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新训开始不久,黄拥军就写信向父母诉说训练的苦累。父亲回信:“不要忘记,你是黄继光的侄子!一定要坚持下去!”那封信,黄拥军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

1990年,黄拥军因多次出色完成执勤任务,被总队评为“优秀士兵”,还当了副班长。当得知支队农场缺人时,黄拥军主动请缨。调到农场后,不管是养禽种菜,还是烧火做饭,黄拥军什么都抢着干。1991年11月,黄拥军回到战斗班,并被任命为班长。当时,临近支队队列大比武,黄拥军加班加点组织训练,最终带领全班取得支队第二名的好成绩,他们班也荣立集体三等功。

宣扬英雄事迹

1992年12月,黄拥军光荣退役。退役后,黄拥军当过建材工人、银行保安。2001年初,中江县政府组织慰问军烈属,当地领导了解到黄拥军的情况后,立即指派相关部门为他协调工作。有关部门按规定给出3个单位供黄拥军选择,分别是德阳市电力局、中江县公安局和黄继光纪念馆。黄拥军毫不犹豫选择了黄继光纪念馆。他说:“能有工作机会是党和政府的关怀,作为黄继光后人,应该为传承发扬黄继光精神出力。”当年4月,黄拥军成为黄继光纪念馆的一名普通讲解员。

到纪念馆工作后,黄拥军发现,自己对三爸的认识其实是很零散、浅显的,离合格讲解员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他查阅资料,撰写笔记,反复背记、试讲。经过半年努力,黄拥军成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黄拥军并不满足于简单完成讲解任务,而是追求最佳讲解效果。于是,他又梳理讲解重点,努力实现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版本讲解。一场讲解需要一个小时,黄拥军始终精神饱满、情感充沛,力求把参观者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一名志愿军战士的光荣与伟大。如果参观者是当地人,有时还会有一个“额外”要求,就是请黄拥军用家乡话讲解,他们说那样听起来更亲切。当时,每年的参观人次有四五十万,黄拥军常常一天讲8场,从上班到下班,除了中午扒几口饭外,基本没空休息。黄拥军当了3年讲解员后,转岗负责纪念馆的陈列、布展工作,但还是有很多参观者慕名前来邀请他讲解。黄拥军从不拒绝,戴上耳麦就开讲。

空降兵某部“黄继光英雄连”是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连队官兵称黄继光为“老班长”,每年春节、中秋节,连队都会派人或打电话慰问黄继光亲属。连队还结合新兵下连和重大节日等时机,邀请黄拥军去部队作报告。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激励着一茬茬英雄传人建功军营。每次去连队作报告,黄拥军都要看一看三爸的床铺,看看那棱角分明的被子、一尘不染的床单,还有那条棕色的老式腰带,这些仿佛都是三爸的谆谆教诲。

生活中的黄拥军,总是有意识地寻找三爸的影子,对一切与黄继光有关的事物都会格外注意。

2015年4月21日,黄拥军在网上看到一篇采访黄继光同班战友李继德的文章,非常激动。第二天,他便给李继德写了一封信,向李伯伯问好,并简要介绍了家庭情况,期盼早日相见。4月27日,81岁的李继德专程从山东赶到中江,参观黄继光纪念馆。见到黄拥军后,李继德说他长得像黄继光。临别前,黄拥军握着老人的手说:“李伯伯,以后常走动。”5月29日,黄拥军带着一尊黄继光铜像,去山东看望李继德。见面后,李继德捧着铜像泣不成声。那次,黄拥军在当地小学作了两场报告,孩子们被黄继光的英雄故事深深触动,报以热烈掌声。

讲述的是故事,传承的是精神。对黄拥军来说,每次讲述三爸的故事,都是一次回望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一次心灵洗礼。他说:“我是黄继光的侄子,有责任和义务讲好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黄继光精神传人。”

赓续红色家风

如今,在中江县,那里不但有黄继光纪念馆,还有继光村、继光路、继光学校等,人们用各种方式缅怀和纪念这位英雄。继承是最好的纪念,黄家更是始终把弘扬黄继光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光荣传统。

黄拥军说:“能够坚持传承黄继光精神,离不开我奶奶邓芳芝的教育。”黄拥军的名字就是奶奶起的,寓意长大以后要从军报国。黄继光牺牲时,邓芳芝61岁。她把巨大悲痛埋在心底,用大爱诠释了英雄母亲的不凡,被大家称为“英雄的妈妈”“光荣的妈妈”。后来,她经常到部队看望官兵,讲述黄继光的故事,勉励官兵苦练本领、报效国家。

1953年4月,邓芳芝作为代表参加全国妇女大会。其间,毛泽东邀请她到中南海做客。1955年、1960年,邓芳芝又两次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邓芳芝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邓芳芝被选为中国人民赴朝访问团代表。在儿子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她触景生情,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1954年11月,征兵工作开始后,邓芳芝对小儿子黄继恕说:“你三哥牺牲在战场上,你愿不愿意替你三哥完成任务?”黄继恕立即明白了母亲的用意,随后报名参军奔赴朝鲜。后来,邓芳芝又把3个孙子、2个孙女送到了部队。

黄继恕比黄继光小3岁,他到朝鲜后,主要负责清理战场、构筑工事、帮助当地群众恢复战后重建等工作。直到1958年,黄继恕才随部队撤离朝鲜。后来,黄继恕从连长岗位上转业回到家乡,在中江县物资站一直工作到退休。

黄拥军从小经常听父亲黄继恕讲述从军故事。在朝鲜的日子,父亲始终以三爸为榜样冲锋在前,参军第一年就荣立三等功,第三年被提升为排长。撤离朝鲜前,父亲专门到三爸坟前,捧了一把土带回老家。到家后,他跪在奶奶面前哭着说:“妈,我把三哥带回来了。”黄拥军说:“父亲一生都在宣讲三爸的英雄事迹,直到去世。”

2019年9月,在中江县人武部组织下,预定新兵到黄继光纪念馆开展宣誓活动,黄继光二哥黄继余的孙子唐凯(随母姓)就在其中。正读大二的唐凯,看到校园里的征兵宣传,毅然报名参军。他说,这场宣誓他盼了多年。如今,唐凯已经成为空军某部一名上等兵。刚入伍时,他在连队墙上看到三爷爷黄继光的画像,便把感想写下来寄回家,一家人看完信后都很欣慰。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从黄继光算起,黄拥军是黄家第12个参军的,唐凯是第16个。黄拥军说:“黄家子孙的参军人数还将继续增加,黄继光精神将永远传承发扬下去。”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黄拥军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他深深感到:三爸的伟大之处在于视死如归,更在于平凡真实。黄继光是特级英雄,也是普通战士。在和平年代,只有把黄继光精神转化为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的实际行动,才能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关于黄继光事迹概述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3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15位用户喜欢。

1992年12月,黄拥军光荣退役。退役后,黄拥军当过建材工人、银行保安。2001年初,中江县政府组织慰问军烈属,当地领导了解到黄拥军的情况后,立即指派相关部门为他协调工作。有关部门按规定给出3个单位供黄拥军选择,分别是德阳市电力局、中江县公安局和黄继光纪念馆。黄拥军毫不犹豫选择了黄继光纪念馆。他说:“能有工作机会是党和政府的关怀,作为黄继光后人,应该为传承发扬黄继光精神出力。”当年4月,黄拥军成为黄继光纪念馆的一名普通讲解员。

到纪念馆工作后,黄拥军发现,自己对三爸的认识其实是很零散、浅显的,离合格讲解员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他查阅资料,撰写笔记,反复背记、试讲。经过半年努力,黄拥军成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黄拥军并不满足于简单完成讲解任务,而是追求最佳讲解效果。于是,他又梳理讲解重点,努力实现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版本讲解。一场讲解需要一个小时,黄拥军始终精神饱满、情感充沛,力求把参观者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一名志愿军战士的光荣与伟大。如果参观者是当地人,有时还会有一个“额外”要求,就是请黄拥军用家乡话讲解,他们说那样听起来更亲切。当时,每年的参观人次有四五十万,黄拥军常常一天讲8场,从上班到下班,除了中午扒几口饭外,基本没空休息。黄拥军当了3年讲解员后,转岗负责纪念馆的陈列、布展工作,但还是有很多参观者慕名前来邀请他讲解。黄拥军从不拒绝,戴上耳麦就开讲。

空降兵某部“黄继光英雄连”是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连队官兵称黄继光为“老班长”,每年春节、中秋节,连队都会派人或打电话慰问黄继光亲属。连队还结合新兵下连和重大节日等时机,邀请黄拥军去部队作报告。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激励着一茬茬英雄传人建功军营。每次去连队作报告,黄拥军都要看一看三爸的床铺,看看那棱角分明的被子、一尘不染的床单,还有那条棕色的老式腰带,这些仿佛都是三爸的谆谆教诲。

生活中的黄拥军,总是有意识地寻找三爸的影子,对一切与黄继光有关的事物都会格外注意。

2015年4月21日,黄拥军在网上看到一篇采访黄继光同班战友李继德的文章,非常激动。第二天,他便给李继德写了一封信,向李伯伯问好,并简要介绍了家庭情况,期盼早日相见。4月27日,81岁的李继德专程从山东赶到中江,参观黄继光纪念馆。见到黄拥军后,李继德说他长得像黄继光。临别前,黄拥军握着老人的手说:“李伯伯,以后常走动。”5月29日,黄拥军带着一尊黄继光铜像,去山东看望李继德。见面后,李继德捧着铜像泣不成声。那次,黄拥军在当地小学作了两场报告,孩子们被黄继光的英雄故事深深触动,报以热烈掌声。

讲述的是故事,传承的是精神。对黄拥军来说,每次讲述三爸的故事,都是一次回望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一次心灵洗礼。他说:“我是黄继光的侄子,有责任和义务讲好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黄继光精神传人。”

黄继光英雄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49位用户喜欢。

1952年4月29日,入朝作战1年的黄继光在战斗间歇,给妈妈邓芳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黄继光不仅向母亲立下“军令状”,还安慰鼓励母亲,“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度过去的……”。

就在这封信寄出6个月后,上甘岭战役爆发。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向志愿军的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炮兵火力的密度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就是在这场战役中,21岁的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机枪眼,壮烈牺牲。

母亲刚刚收到的信,成了黄继光的最后一封家书。“不立功不下战场”,黄继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兑现了自己的誓言。

黄继光牺牲后,很多年轻战士寄信给邓芳芝,希望可以作为她的孩子。为此,邓芳芝特意给前线的志愿军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她表示:“我失去了一个儿子,现在却多了千千万万个儿子,我要把慰问金都用到生产上,继续支援前线。我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邓芳芝还立下了一个家规:“黄家的孩子,只要符合条件,长大后必须报名参军报国。”

黄家至今已陆续有16人投身军营。

志愿军战士黄继光英雄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黄继广,四川中江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代理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两次被评为工作模范并荣立三等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再次反击597·9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部队在零号阵地半山腰被敌机枪火力点压制,前进受阻。危急中,他

挺身而出主动承担爆破任务。他勇敢地冲向敌地堡,用手雷炸毁敌几个火力点后,敌一残存的火力点还在顽抗,部队前进依然困难。此时,黄继光身上已经7处负伤,手雷也已全部用光。为了完成任务,减少战友的伤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敌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道路。反击部队迅速全歼美7师5个连,夺回阵地。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年团中央授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 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主要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84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20位用户喜欢。

万爱军从记事起,就听父亲讲黄继光的故事。父亲在家里讲,出去讲,到黄继光的家乡讲,全国各地讲,直到2004年病逝。万爱军曾问父亲:“您作了多少场黄继光事迹报告会?”父亲说:“那哪记得牢呀,没有一千场,也有七八百场。”

但对于第一次报告会,万福来记得很牢,那是1953年1月底,在上海市麦伦中学。

当时,他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做第二次手术。麦伦中学的老师带着学生来慰问志愿军伤员,寻访上甘岭战斗中的英雄事迹。军医大政委鼓励万福来去讲讲。万福来想了想,决定讲黄继光。

嘴巴拆线后,万福来被接到学校,为师生们作了他生平第一场黄继光英雄事迹报告,引起轰动,请他作报告的邀请纷至沓来。黄继光的故事从这里传遍全上海、全中国,黄继光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同年5月,麦伦中学更名为继光中学,这是全国第一所以黄继光名字命名的学校。

“在父亲眼中,黄继光是一个英勇、执着、勇敢、富有责任心的人,他们在战斗中结下的情谊非常深厚,贯穿父亲的一生。”“我出生以后,父亲已经作了5年的报告,讲多了以后,他的讲述变得更流畅,更平静。”

然而,黄继光为了祖国和人民奋不顾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总是让人难以平静。

上甘岭的战场上不止一个黄继光。一次,万福来受命潜入最艰苦的1号坑道,带去干粮和水。坑道里,打着绷带、相互靠在一起的伤员们脸色蜡黄,嘴唇严重干裂,却全都拒绝喝水,要把水储存下来,留给能作战的同志喝。万福来拿起一碗水,蹲在一位生命垂危的重伤员身旁说,你带头,把水喝了。可他看了一眼水,又摇摇头闭上眼睛……万福来流着眼泪,几次哽咽停顿,向首长汇报了这件事。

在给记者转述父亲讲的志愿军伤员拒不喝水事件时,62岁的万爱军也像父亲当年一样,嘴唇颤抖,声音哽咽,“多么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啊”。

这种精神也融进家风里。在收集父亲和黄继光资料的过程中,万爱军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资料不全、细节核对艰难。他谦称:“我的文笔也不太好,但是,我会克服,坚持写下去。”

万爱军的儿子万苏,今年28岁,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工作。在今年战疫中,万苏并不是一线医生护士,但他每天开着私家车为医护人员送物资,随叫随到,是该院唯一出动私家车抗疫的员工,被医院评为优秀党员。

黄继光英雄故事事迹介绍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89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山顶上敌人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冲击部队受阻。在天亮前如果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其空中优势及火力优势,反击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而且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

黄继光英雄事迹感想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64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75位用户喜欢。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名录中,有一位年仅21岁的英雄,他的名字早已和上甘岭战役一起传遍中朝大地。他,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疯狂扫射的枪眼,为部队铺平冲锋道路而壮烈牺牲的伟大战士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六七岁时,他便和哥哥们一起下地干活,上山砍柴、割草。父亲去世后,10岁出头的他被迫到地主家打工抵债。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他,长大后一定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1951年3月,黄继光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成为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人。参军后,他被分配到某部二营六连当通信员,同年7月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黄继光努力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知识,于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部队中,他因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中旬,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前沿阵地——上甘岭发起猛烈进攻,上甘岭战役打响了。黄继光所在营在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伪军激战四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前。此时,营参谋长心急如焚:天亮前若攻不下敌方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部队将遭受重大伤亡。要夺取高地,就必须拿下零号阵地这个火力点!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承担爆破任务。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首长,让我去吧!”参谋长沉思片刻,命令他带领两名战士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

受领任务后,黄继光等3人马上呈扇形状分开,分3路向敌方阵地匍匐前进。他们机智勇敢地摧毁了敌人的数个火力点,但在交战中也伤亡惨重:黄继光的两名战友一死一伤,他自己的左臂也被打穿。在此情况下,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黄继光毫无畏惧,他忍着伤痛,拖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匍匐前行,并接连投下几枚手雷。当后续部队趁势发起冲锋时,残存地堡内的敌人机枪又开始疯狂扫射,此时的黄继光弹药已用尽,身体也多处负伤。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艰难地爬到敌火力点侧面,在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一扑,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敌人的机枪顿时哑了,但黄继光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时被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以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在战斗最紧要的关头,为了胜利而英勇慷慨地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壮烈行为鼓舞了部队的斗志,教育了全国人民,表现了他高度的阶级觉悟和对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无限忠诚,他的英勇壮举和英雄故事将代代传承、永留史册。

志愿军战士黄继光英雄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48个字,有6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0分钟,朗读时长32分钟,慢速需要45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扔下的一堆“烂摊子”,国内方面,新中国不但一穷二白,还有众多敌特分子,土匪强盗,国民党反动派还时常袭扰我沿海地区,对新生的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国外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它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妄图全面封锁新中国。

美国正想找个机会,拿新中国“开刀”,没过多久它就等来了朝鲜战争,它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向新中国施压。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把韩军打得节节败退,狼狈逃窜,毫无招架之力,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朝鲜半岛九成的土地,包括韩国首都汉城。但是,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仁川港登陆后,胜利的天平开始倒下以韩国和“联合国军”这一边,美军从朝鲜军队后方偷袭,将朝鲜人民军拦腰截断,朝鲜人民军大败。

自此,朝鲜半岛局势发生惊天逆转。新中国连续多日警告美国,切勿干涉他国内政,不能越过“三八线”,而美国不但不听劝阻,反而将军队开至中朝边境,派军机轰炸我国安东地区。

是可忍孰不可忍,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最终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担任志愿军司令,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后,朝鲜战场局势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志愿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前几次战役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开始大规模补充兵员。

视线从朝鲜战场转回国内。此时,四川省中江县的一处小空地上,很多有志青年都在这排队等待报名参军,现场好不热闹。这时,一个身材比较矮小的小伙子走到登记桌前,大声说道:“同志,我要报名,我要上前线!”他就是黄继光。

征兵干部听到眼前的黄继光说话夹杂着浓浓的本地方言,抬头一看,这个年轻人个头不高,顶多到旁人的下巴位置,就对黄继光说道:“同志,你想当兵是好事,但是目前我们对身高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好意思!”

黄继光听后并没有生气,不卑不亢地说道:“身高只是外在因素,我可以努力训练,克服这个短处,再说了,我个子小但身体灵活,打仗时倒也是个优势!”

征兵干部仍然不为所动,只是说了一句:“同志,我只是按照征兵要求行事的,你确实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随后黄继光说道:“规定既然是人定的,那也可以由人来修改啊,我长得不高大,能在战场上很好地隐蔽自己,并且别人拿枪打我,还不一定打得着呢!”

这句话恰好被当时路过的一个营长听到,他哈哈大笑道:“你这个同志讲话挺有意思,那我倒要看看你进了部队有何本事,你就登记吧!”

登记干部把他的名字登记在名册上,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被他拒绝的这位年轻人的名字会在不久的将来,响彻全中国,震惊整个世界。

黄继光进入新兵训练营后,刻苦训练,他不想让自己的外在条件成为自己的劣势,所以当别的战友在休息时,他依旧会在刻苦训练,不曾休息。之后,黄继光的身体不仅逐渐变得魁梧起来,不再瘦弱,且他的刻苦训练也被班排领导看在眼里,认为他确是个可塑之才。

新兵训练结束后,黄继光等来了赶赴朝鲜作战的命令,他喜出望外,终于可以为国效力了。

黄继光当时的职务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通讯员,虽然他并非是一线作战人员,但少了这些通讯员,部队在战场也运转不起来,会陷入瘫痪状态,所以也很是重要。

但黄继光却不这么想,他参加入伍是想真刀真枪地与敌人作战,而不是想做个通讯员。看到黄继光一脸苦恼的样子,黄继光的上级领导吴宝生就特意找他谈话,对他说:“你看看我手上的这块机械表,它做工精细,走得分毫不差,但它却是由无数个小零件组成的,缺一不可,战场上更是这样,少了一个作战单位,就可能会前功尽弃甚至会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

黄继光听后恍然大悟,革命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自己担任的这个岗位既然设立了,就肯定有它存在的价值,如果我不去做,大家都不去做,整个部队就会瘫痪,自己既然已经做了,就一定要把它做好。

135团6连连长万福来清楚地记得,当时黄继光刚刚从新兵营出来,分到自己的连队,他在训练时一直是个全能手,不仅荣立过三等功,还是个孝子。

有一次,黄继光正在休息之时收到他母亲寄来的信,当他看完信件后,脸色阴沉下来,一天都没吃饭,到了晚上休息时,他躲在被子里小声哭泣,万福来听到动静后,立刻与6连指导员冯玉庆去找黄继光谈话,黄继光这才说出实情,原来他的母亲经常听到家乡有人在前线英勇作战,消灭了好多敌人。所以专门写信问黄继光有没有上阵杀敌,为国争光。

两人立刻对黄继光说:“黄继光同志,你刚入伍没多久,先适应一段时间,我们后期肯定会让你上一线作战,让你家人为你感到自豪的!”

费了好大的工夫,黄继光才放下心中的芥蒂,答应两人,自己一定会刻苦训练,做一个合格的志愿军战士。

随后的日子里,黄继光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很快,他的能力就得到2营营长的赏识,营长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特意把他调到营部担任通信员。

也正是在这一年的7月10日,志愿军与美国代表在开城举行了第一次停战协议的谈判。谈判前毛泽东对志愿军谈判代表说道:“美国人现在开始有谈判的想法,但并不代表他们怕了,而是想通过暂时停战来缓解多日来的败局,以便重整旗鼓,来日发动更大规模战争,这是缓兵之计,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说明我们的仗打的确实不差,你们要注意他们耍花样!”

正式谈判时,双方在军事分界线划分问题上,讨论得最激烈,我方主张以“三八线”作为军事分界线,但美国人却仗着自己军事实力强大,逼迫我方继续向北让出大约1万多平方公里,随后又说美军在陆地战场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我方应该再给予一部分阵地作为补偿。

这种自相矛盾的话也就美国人说的出口,明明是把帝国主义霸权政治那一套搬到朝鲜战场上来了,想用枪杆子逼迫我方答应。而我方自然不会答应这种无耻可笑的划分方案。

为了能在谈判中获得绝对的主导权,“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认为在前五次战役中,已经对志愿军的进攻方式了如指掌,并已经找到了击败志愿军的方法,他创造了“磁性战术”,利用“绞杀战”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给志愿军战士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我方认为,来到朝鲜已经快一年了,必须要在战略层面上进行调整,明明是美方提出来谈判,现在却没有一点诚意,我方就不必客气,先让部队好好休整一番,备好粮食,存储弹药,以便同美国作战到底。

美方知道自己虚伪的面具被我方无情地揭下后,单方面停止了谈判,并非常嚣张地说道:“那就让飞机大炮去和你们说理吧!”

正如毛泽东此前所料那样,双方打打停停,过了一年的时间,也没谈出任何结果。于是为了打破这种胶着的战局,美军决定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战役,妄图将志愿军彻底打服。

1952年10月8日,时任“联合国军”指挥官的克拉克宣布双方的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同时批准了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的“唯火力制胜论”的方案,目标直指上甘岭阵地。

上甘岭是五圣山阵地一处村庄的名字,而不是单独的一座山岭,此处地形奇特,被国人熟知的597.9和537.7两处高地就在上甘岭南边。在美军眼中,只要把这两个高地给占领了,从此处以北几百里的范围都是一片平原,志愿军就再也不能依靠地形优势对“联合国军”发动进攻,而志愿军无处可躲,就会被美军强大的火力网给消灭。

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了,开战的第一天,美军就调来了50多架战机,300多门火炮,向志愿军驻守的597.9高地发起猛烈进攻。

仅仅一天的时间,美军就向我军阵地上扔下数万发的炮弹,势要将这片高地给定点清除。范佛里特认为只要持续不断地动用强大的火力对志愿军阵地进行打击,志愿军就根本守不住这两处高地,会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但是我志愿军战士在开战前就在这片阵地上修筑起大量工事,不但包括地面工事,还挖了不少地下坑道,这些道路条条相通,形成一道进可攻退可守的强大防御体系。所以,当敌人用火炮攻击时,我军一直在坑道内严防死守,当敌人冲上阵地时,我军就从四面八方冲出来,与他们作战。

但是战斗激烈程度与日俱增,数万人在这么小的一片区域内进行战斗,唯一的结果就是每天阵地上躺着无数的尸体,而我方多处表面阵地也相继失守。

战斗持续到10月19日,万福来带领6连战士先后夺取5号和6号阵地,但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当进攻4号阵地时,全连战士已所剩无几。上级见此情形,立刻让2营参谋长张广生带领5连一个排兵力赶去支援,黄继光知道能上前线后,立刻自荐参战,张广生没多想就同意了。

在前日的拉锯战中,敌军早已摸透我军进攻的重点,当时美军白天对阵地疯狂空袭,而我军只能躲在坑道里,到了晚上,就是我军大显神威的时候了。因此,敌人后来在炮火攻势结束后,从后方调来大批照明弹,这样的话,就算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也能依靠照明弹朝着我方战士扫射,轰击。

虽然作战环境非常艰难,但没有一个战士们喊苦喊累,不断地向前向前再向前,10月20日凌晨,终于将4号阵地艰难拿下。

现在只有0号阵地这个“硬骨头”了,在经过前几轮的作战减员后,我方只有10多名战士尚能作战。0号阵地位于山脊地带,是通往597.9高地的必经之处,敌人在此修建了很多的暗堡。

万福来率领战士们扛起炸药包就向0号阵地扑去,但是此处地形陡峭,不适宜排成作战队形前进,而且敌人的火力网非常密集,所以我方好几次冲锋都无功而返,还牺牲了几名战士。

眼看着天就快亮了,如果不能尽早拿下0号阵地,那么等到天明时刻,敌人就会动用军机对此进行轰炸,那么之前所得的几处阵地都将重新归零,白白牺牲了那么多战士的性命。

时间不等人,万福来向上级做了战况汇报,希望上级能尽快派大部队来援,继续向敌人发起冲锋,而自己将和剩下的战士会不辱使命,一定要拿下0号阵地。这既是一个军令状,又似乎是一句“遗言”,他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誓要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随后,他准备和指导员冯玉庆亲自率领几名战士去执行爆破任务。这时张广生带着黄继光来了,黄继光了解任务后,立刻说道:“参谋长,连长,你们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能完成任务,不让各位失望!”

万福来听到此话后鼻子一酸,说道:“继光同志,多日不见,你终于上前线了啊!”

黄继光说:“连长,你要是亲自去炸碉堡,万一有什么不测,那全连就没有主心骨,战局就无法挽回了,你要相信我,这次,我替你去!”

众人经过讨论,决定让发报员肖登良,通信员吴三羊和黄继光组成爆破小组,前去炸毁敌方的暗堡,为大部队的到来减轻作战压力。

三人接到指示后,彼此掩护着向前方行进,而敌人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似的,接连打出照明弹,黄继光等人所处的环境犹如白昼一般,三人时而冲锋投掷手榴弹,时而卧倒匍匐前进,吴三羊和肖登良朝着0号阵地两侧快速跃进,吸引敌方火力,以便掩护黄继光对敌打击,黄继光趁势用手榴弹炸毁了几个小暗堡。

几人兴奋不已,以为胜利在望。就在几人快要接近一个最大的暗堡之时,吴三羊不幸中弹当场牺牲,肖登良被弹片击中,动弹不得。而黄继光在失去两人的火力掩护后,被敌人的炮弹压得抬不起身子,他只好一点点地往前挪动身子,远处的万福来和冯玉庆心急如焚,立即从阵地上拿起几挺机枪对着敌方所在的暗堡扫去。

而黄继光趁此机会连扑带爬地向暗堡行进,就在离暗堡10米左右的时候,黄继光突然停止行进,原来他身上被敌人的几发子弹打中,万福来看到后,心窝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堵住一样,他喊道:“小黄同志,小黄同志,你怎么样了?”

黄继光没有动,就在万福来以为任务已经失败,黄继光再也动不了之时,黄继光又艰难向暗堡方向挪动着身体,黄继光好不容易才爬到距离敌人暗堡5米左右的地方,将手榴弹扔进暗堡的缝隙,但毕竟这个暗堡是几个暗堡中最大又最坚固的,所以只是将它炸掉了一角。

敌人见此情形,用机枪肆无忌惮地对着他的方向进行扫射,黄继光回头看了一眼万福来,万福来从他的脸上看出了一丝微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突然,万福来看到黄继光撑起手肘,艰难向前爬行,等爬到暗堡的死角前时,他用一只手朝后方招了一下,万福来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是他不敢想象接下来即将发生的那一幕。

说时迟那时快,黄继光拖着伤躯,撑起双臂从原地跃起,用他的胸膛挡在暗堡的射击口处,黄继光扑向暗堡的惊世壮举让众人悲痛不已,万福来朝着剩下的战士们大喊一声:“快冲!”

说完这句话,众人都以平生最快速度冲到暗堡处,将弹药全部倾泻在暗堡中,顺利地消灭了敌人,占领了0号阵地。

冯玉庆亲自把黄继光抱了下来,黄继光的双手还握着地上的麻袋,胸腹部早已被敌人打出黑洞,浑身上下骨头尽断,他的血在爬行的路上流尽了。

很难想象,黄继光在被敌军击中后,是有多坚强的意志,有多大的必胜信念,拖着伤躯慢慢爬到暗堡前,最终作出用身体挡住枪口的决定。

10月30日,万福来在争夺高地的任务时被弹片击中下巴,他不顾疼痛,硬是用手把弹片给拽了出来,那一瞬间,鲜血直冒,他连嘴都闭不上,还想着向敌人阵地冲锋,结果敌军一发炮弹打在他的身边,他被强大的气浪给震晕了过去。

等他苏醒时,已经被送到了国内的大医院,当时他不了解前线战况,非常焦急,恰好有位病友拿着一张报纸,念道:“上甘岭战役中,有一位英雄他为了完成作战使命,为了取得最终战斗的胜利,他拖着伤挡住了敌人的机枪眼!”

万福来听了后,心中一惊,问道:“这人是黄继光吗?”

病友说道:“你怎么知道?他现在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了!”

由于万福来不识字,只好说道:“他是我带过的兵,我怎么会不知道,他怎么只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你是不是漏了点什么,你把报道说完整点!”

病友只好将报道内容原原本本地说给他听,万福来听后哽咽地说:“黄继光做的事迹比报道中的要英勇得多,这篇报道写得太简单了,他牺牲时我就在现场!”

接着,万福来把黄继光平日里的情况完整地讲了出来,还特意说了黄继光是怎样流尽最后一滴血,扑向敌人暗堡。

病友听到他说起黄继光的感人事迹后,也感觉这份荣誉有失偏颇,立刻让万福来讲述黄继光牺牲前后的各种细节,自己写下材料。

万福来听后非常欣慰,决定给志愿军总部写一封信,想为黄继光申请“特级战斗英雄”的称号,两人在写完材料后,万福来在材料的末尾写下一句话,文字不多,但份量十足:“我是他的连长万福来!”

很快,志愿军总部就收到了这份来信,他们仔细核查了黄继光的生前事迹,并走访了当时在现场的战士,最终一致认为黄继光是真正的大英雄,是全军的战斗模范,是中国人的骄傲,没过半年,上级就追认黄继光为“特级战斗英雄”。

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无数的英雄为了心中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黄继光为了战役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射击口,这样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世人学习,而像万福来这样,为牺牲战友宣扬英雄事迹,为他所获得的荣誉和报道不全面的事迹而打抱不平,更是让人感动!

黄继光的主要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68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如今,在中江县,那里不但有黄继光纪念馆,还有继光村、继光路、继光学校等,人们用各种方式缅怀和纪念这位英雄。继承是最好的纪念,黄家更是始终把弘扬黄继光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光荣传统。

黄拥军说:“能够坚持传承黄继光精神,离不开我奶奶邓芳芝的教育。”黄拥军的名字就是奶奶起的,寓意长大以后要从军报国。黄继光牺牲时,邓芳芝61岁。她把巨大悲痛埋在心底,用大爱诠释了英雄母亲的不凡,被大家称为“英雄的妈妈”“光荣的妈妈”。后来,她经常到部队看望官兵,讲述黄继光的故事,勉励官兵苦练本领、报效国家。

1953年4月,邓芳芝作为代表参加全国妇女大会。其间,毛泽东邀请她到中南海做客。1955年、1960年,邓芳芝又两次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邓芳芝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邓芳芝被选为中国人民赴朝访问团代表。在儿子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她触景生情,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1954年11月,征兵工作开始后,邓芳芝对小儿子黄继恕说:“你三哥牺牲在战场上,你愿不愿意替你三哥完成任务?”黄继恕立即明白了母亲的用意,随后报名参军奔赴朝鲜。后来,邓芳芝又把3个孙子、2个孙女送到了部队。

黄继恕比黄继光小3岁,他到朝鲜后,主要负责清理战场、构筑工事、帮助当地群众恢复战后重建等工作。直到1958年,黄继恕才随部队撤离朝鲜。后来,黄继恕从连长岗位上转业回到家乡,在中江县物资站一直工作到退休。

黄拥军从小经常听父亲黄继恕讲述从军故事。在朝鲜的日子,父亲始终以三爸为榜样冲锋在前,参军第一年就荣立三等功,第三年被提升为排长。撤离朝鲜前,父亲专门到三爸坟前,捧了一把土带回老家。到家后,他跪在奶奶面前哭着说:“妈,我把三哥带回来了。”黄拥军说:“父亲一生都在宣讲三爸的英雄事迹,直到去世。”

2019年9月,在中江县人武部组织下,预定新兵到黄继光纪念馆开展宣誓活动,黄继光二哥黄继余的孙子唐凯(随母姓)就在其中。正读大二的唐凯,看到校园里的征兵宣传,毅然报名参军。他说,这场宣誓他盼了多年。如今,唐凯已经成为空军某部一名上等兵。刚入伍时,他在连队墙上看到三爷爷黄继光的画像,便把感想写下来寄回家,一家人看完信后都很欣慰。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从黄继光算起,黄拥军是黄家第12个参军的,唐凯是第16个。黄拥军说:“黄家子孙的参军人数还将继续增加,黄继光精神将永远传承发扬下去。”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黄拥军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_周年大会。他深深感到:三爸的伟大之处在于视死如归,更在于平凡真实。黄继光是特级英雄,也是普通战士。在和平年代,只有把黄继光精神转化为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的实际行动,才能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黄继光英雄人物事迹和精神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9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3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是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战士,后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

在写给母亲的家信中,黄继光表示一定要杀敌立功,为家人为祖国争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再不拿下高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带领两名战士攻坚。

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发现,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条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一名战士不幸牺牲,另外一名身负重伤,黄继光左臂也挂了彩,但依然顽强地匍匐前进。

距敌火力点只有不到10米了!黄继光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志愿军的冲锋再次受阻。

这时,已经多处负伤的黄继光斜侧着身躯,爬到地堡死角,身子向上一挺,奋力扑上去,用胸膛堵住了敌人冒着火舌的枪口,壮烈牺牲,年仅21岁。

“敌人的机枪声瞬间哑了。”亲眼看着黄继光牺牲的时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82迫击炮连指导员高晋文回忆。战友们喊着“为黄继光报仇”,冲了上去,一举夺取了高地。

战后,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

“黄继光!”

“到!”

这是黄继光生前所在连每晚例行的点名,每当点到黄继光时,全连官兵都齐声答“到”,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英雄的精神始终指引着我们,我们都是黄继光的传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一切任务,战胜一切来犯之敌。”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政治委员王志国说。

多年来,黄继光生前所在连始终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被空军授予“空降兵模范六连”“抗洪抢险先锋连”“黄继光英雄连”荣誉称号,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空降兵连”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4次、二等功12次、三等功21次。

抗战英雄黄继光事迹素材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5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71位用户喜欢。

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当前,我们正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实现伟大梦想,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需要更多的人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岗位上,在平凡岗位上干出非凡业绩。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的民族,也是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从岳飞、文天祥到戚继光、郑成功;从林则徐、邓世昌到左权、杨靖宇;从李大钊到赵一曼、江竹筠;从董存瑞、刘胡兰到黄继光、邱少云;从张思德、雷锋到焦裕禄、孔繁森;从邓稼先、郭永怀到黄大年、罗阳;从x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到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英雄群体……以他们为代表的优秀中华儿女,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英雄们不仅以感人的事迹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更以其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及高尚人格,充实了民族的精神殿堂。可以说,英雄事迹浓缩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英雄精神是全体中华儿女宝贵精神财富,英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力前行。

时代呼唤英雄,英雄光耀时代。英雄是人民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闪亮坐标,是国家的模范先锋。英雄精神包含着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我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时代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英雄精神,让更多的、各行各业的英雄涌现出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古人云:“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关于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定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准,但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变化,对工作的坚守,对信念的执着,对事业的担当都是英雄永恒不变的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更是奋斗者、参与者。对每个人来讲,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职位高低,只要保持昂扬正气,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自己岗位上埋头苦干,在困难挑战前不屈不挠,就一定能作出不平凡的贡献,都可以成为新时代的英雄。而每个人都能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整个社会就会英雄辈出,就会凝聚起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要加大对英雄模范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开展一次以“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这项活动对提升广大中小学生学习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培育广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行业各单位都要把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依靠多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做好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宣传工作,让英雄故事在全社会广泛传播,让英雄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推动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

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要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英雄者,国之干。”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拥护他们的民族则更为可悲。放眼寰宇,世界各国各民族无不捍卫和尊崇自己的英雄,各国各民族英雄都受到尊崇和礼待。回望我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正是由于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为今天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英雄不能忘记,英雄精神要始终弘扬。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一些人对英雄和英雄精神进行虚化、矮化、丑化,肆意诋毁、恶意中伤,歪曲历史、颠倒黑白,通过各种手段抹杀英雄事迹、消解英雄精神,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误导与毒害更是不可小觑。对此,我们要时刻警惕,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运用法治手段净化舆论环境,坚决打击恶搞、丑化、否定英雄烈士的行为,对错误言论要敢于亮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缅怀、崇尚、学习英烈蔚然成风,激发全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强大力量。

关于黄继光事迹概述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1972年出生的黄拥军,称呼黄继光“三爸”。黄继光兄弟4人,黄拥军的父亲黄继恕排行老四,黄继光排行老三。黄拥军是听着三爸的故事长大的。上小学时,一篇题目为《黄继光》的课文让黄拥军满是好奇:“这不是三爸吗?”回到家,黄拥军拿着课本给父亲看。父亲说:“是三爸,三爸就是黄继光。三爸从小很坚强,特别能吃苦。”他叮嘱黄拥军要好好学习,像三爸那样英勇无畏。

1989年10月,黄拥军报名参军。出发的前一晚,黄拥军穿着新军装与家人话别。父亲沏了一大壶茶,说:“今晚用茶为你送行。到了部队,要以你三爸为榜样,做一名真正的军人!”接着,黄继恕又讲起了一件往事:黄继光当兵走的那天,母亲邓芳芝送到村口,叮嘱他“_”,还送给他一块手帕,上面绣着“可爱祖国”。黄继光牺牲后,挎包里还留着这块手帕……说着说着,黄继恕泪流满面。

黄拥军入伍到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新训开始不久,黄拥军就写信向父母诉说训练的苦累。父亲回信:“不要忘记,你是黄继光的侄子!一定要坚持下去!”那封信,黄拥军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

1990年,黄拥军因多次出色完成执勤任务,被总队评为“优秀士兵”,还当了副班长。当得知支队农场缺人时,黄拥军主动请缨。调到农场后,不管是养禽种菜,还是烧火做饭,黄拥军什么都抢着干。1991年11月,黄拥军回到战斗班,并被任命为班长。当时,临近支队队列大比武,黄拥军加班加点组织训练,最终带领全班取得支队第二名的好成绩,他们班也荣立集体三等功。

上甘岭军魂黄继光英雄故事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31个字,有4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17位用户喜欢。

一位耄耋老人,颤抖着举起右手,向着黄继光铜像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像!像!真像!老战友啊,我终于回到老部队了,我终于回家啦!”

老人名叫李继德,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人,曾是黄继光的同班战友。

李继德奔波数千公里,在前往四川德阳中江县寻找黄继光家人之后,于4月29日晚抵汉探访老部队,只为履行“生死之约”。

初识,被窝里教黄继光外语

“姓名:李继德,部队:15军45师135团,职务:战士。”李继德老人至今保留、已发黄的复员证留下这样的记录。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只有16周岁的李继德跑到征兵点报名。由于年龄太小,他被部队拒绝。不甘心的李继德找到征兵干部,积极要求参军入伍。“这个兵有股子劲头,我要了。”征兵干部的一句话,让李继德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

1951年6月,李继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1排1班,成为该班最年轻的战士,人称“小李子”。

部队经短暂训练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时,他第一次见到比自己大5岁的黄继光。“班里一共16个人,黄继光对我最照顾,吃饭时老是给我夹菜,说我个子大、吃得多。”老人回忆。“我们关系越来越好,冬天睡一个大通铺,什么话都说,什么事都聊,我还教他说过外国话。”

当时,15军选派有文化底子、头脑灵活的战士学习一些日常英语和朝鲜语,上过几年学的李继德入选。

每天,李继德参加完培训回到班里,黄继光总要缠着他问这问那,晚上甚至趴在被窝里讨教。

立约,看完《普通一兵》之后

“对,就是这部电影,叫《普通一兵》!”黄继光连荣誉室里,一块展板让老人驻足良久。

由于训练和执行任务出色,黄继光和李继德同时上调营部。黄继光给营参谋长张广生当通讯员,李继德给营长秦长贵当警卫员。

1952年8月,上甘岭战役前夕,师电影队到基层连队慰问,播放苏联电影《普通一兵》。

电影描写的是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为了战斗胜利,用身体堵住敌人从碉堡里射出的子弹,壮烈献身的故事。

回营部的路上,李继德与黄继光交流起观后感。“我说,这个人真勇敢,是真正的英雄;黄继光说,要是搁着我,我也这么干!”

老人回忆,黄继光随后半开玩笑地说:“咱们约好,如果我死了,你就给我家里写信。如果你死了,我就给你家写信,还要去家里看一看。”

此后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壮烈牺牲。

60多年来,李继德给黄继光的家人、家乡、老部队前后写了十多封信,由于当时双方没来得及留下详细地址,信件少有回音。

前不久,国防部一封回信,终于让他得偿所愿。

思念,在英雄战友床头泪涌

距荣誉室不远,有间宿舍挂着一块闪亮的牌子——“黄继光班”。

黄继光依然“活”在这里,每天连队点名第一个就点他,最里面靠窗的一个床铺,还属于他。

李继德来到黄继光的床边,轻轻地坐了下来,侧头望了望挂在墙上的黄继光画像,又用手抚摸着床单。

突然,他一把抱起被子,贴在了自己满是皱纹的脸上,眼泪夺眶而出。

老人回忆,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597.9高地展开拉锯战。此时,李继德和黄继光已随营长和营参谋长抵近前沿阵地。

敌人的一个简易地堡让我军一波又一波的爆破队员接连牺牲。黄继光主动请战,与吴三羊、肖登良组成新的爆破组冲了上去。

在距离10多米的地方,3人先后倒了下去。突然,浑身是血的黄继光猫着腰站了起来,左手拿着手雷,借着惯性冲向地堡。“他先把手雷扔进地堡,接着就趴在地堡的枪眼上,子弹从他后背打了出来,脊梁都被打烂了,血直往外喷。”李继德描述着当时的景象。

他说,当时自己离黄继光仅50多米。

扔进地堡的手雷响了,敌人的机枪哑了火,我军冲锋号响起,战士们一拥而上,将597.9高地夺回。

告慰,为老战友老部队再站一班岗

黄继光牺牲后两天,李继德也因伤告别了朝鲜战场,被送至后方医院治疗直至复员回家。

至今,他腰部两侧还留有6个弹孔痕迹,3发子弹左侧进,右侧出,打穿了他的腰部。

“我亲眼目睹了黄继光牺牲的过程,当初跟他的生死约定我一直记在心里。”

“听说,现在有人造谣说黄继光的事迹是假的,这绝对是给我的战友、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党抹黑。我要用我的亲身经历、我的余生为战友作证!”李继德说。

他恳请黄继光连,让他再站一班岗,再当一回连队值日员,以此告慰那些牺牲的战友,表达一个老兵对部队的向往。

4月30日上午,穿着作训服、蹬着作训靴、挂着纪念章,李继德笔直地站在了黄继光连宿舍楼前。

“报告,哨兵李继德前来接哨!”老人向正在值日的四班战士肖宏卫敬礼,“老兵归队,请领导安排任务,我保证完成任务。”

“哨位正常!请继续履行职责!”肖宏卫回礼,并将“连队值日”的臂章郑重地戴到了李继德的臂膀上。

此时,老兵的身子像松树一样挺拔,两眼炯炯有神。

离他5米处,“模范空降兵连”的旗帜正迎风飘扬。

战斗英雄黄继光先进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706个字,有4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1分钟,有168位用户喜欢。

15军45师在黄继光牺牲处镌刻的纪念碑,上书:“中国人民志愿军马特洛索夫式二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同志以身殉国永垂不朽”。因上报材料过于简单,黄继光最初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1953年4月,志愿军总部追授黄继光“特级英雄”。

战至18日,“联合国军”第一次占领了两处高地的全部地面阵地,阵地上的志愿军被迫退守坑道。

其实,能退入坑道的志愿军所剩无几。第45师逐次投入的十几个连已经基本拼光了,师长崔建功手里,已经拼凑不出一个整建制的营。

第45师作战科长向军里报告伤亡情况,痛哭失声:133团一、三、九连只剩16人;134团一营共剩30人,二营四连剩19人,五连无兵,七连无兵,八连11人……

军长秦基伟叫崔建功接电话,火爆脾气的他此时却异常冷静:“15军的人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国内像15军这样的部队多的是,可上甘岭只有一个。丢了五圣山,你可不好回来见我喽!”

崔建功哑着嗓子说:“一号,请你放心,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当晚,第45师拿出了最后的六个连,除留一个连做战斗机动外,其他五个连向上甘岭地区秘密集结,能突破封锁的进入坑道,不能进入坑道的就在距离战线最近的地方隐蔽。

崔建功下了死命令,所有干部下派一级,团长到营、营长到连,抵近前沿阵地直接参战。

第45师要拼命了,反击的时间定在了19日晚。

第135团二营参谋长张广生,就是这一天带着他的通信员黄继光到了六连。六连是黄继光的老连队,此时,自连长万福来以下只剩16人。

“让我去吧”

上甘岭易守难攻,对觊觎这里的敌人如此,对力图夺回阵地的志愿军也是如此。

夕阳刚刚垂下,仿佛敲响了大反击的洪钟。15军的炮群和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团骤然轰响,地动山摇。

597.9和537.7分别是上甘岭两处高地最高点的海拔高度,军用地图上就以此为高地标注命名。在597.9高地上,15军共构建了12处地表阵地,537.7高地上则有9个。

这些数字至今清晰地刻在李继德的记忆里。他拿出家中的几个茶碗,哪里是阵地,哪里是营部,哪里是机炮连,都在茶几上重现了。

李继德回忆,反击开始时,他和黄继光都在营部,距离直接交火的阵地不超过300米。照明弹、曳光弹、爆炸的火光,夜幕被撕开,阵地如同白昼。望远镜里能够清晰地看到战士们在无畏地冲锋,有人被击中,一个跟头栽倒,有人身负重伤,仍在向前爬行……

537.7高地地形构造相对简单。参与反击的第134团六连、师属侦察连和工兵连一个排攻势凶猛。驻守在这里的韩军两个营很快崩溃。以两个连攻坚两个营的防御,堪称经典,却只是这一天大反击的序曲,重头戏正在另一侧的597.9高地浴血进行。

第134团八连和第135团六连从两个方向发起攻击,他们遭遇的是远比韩军凶悍的美军。

八连创造了一个奇迹。18日,他们以损失五人的轻微代价,成功突破美军炮火密集的封锁区,进入了1号坑道。炮火准备之后,基本齐装满员的八连跃出坑道,逐个夺取阵地,一路血火,势不可挡。战至凌晨,八连已经重新夺回了597.9高地最高点。

另一个方向上的第135团六连却没有如此幸运。他们从山梁末端发起攻击,一冒头就进入了敌人的弹雨覆盖范围。第一个6号阵地,六连死战两个小时,艰难拿下,连队损失大半。

两百多米外,营部一直注视着六连一举一动。待到攻克5号阵地后,六连已经无力再向前推进。营参谋长张广生带着通信员黄继光和一个排上来了。

六连继续挺进,再下4号阵地,新上来的一个排又损失殆尽。

最后的0号阵地,六连碰上了最难啃的硬茬子。三个地堡忽然喷出火舌,密集的弹雨把六连死死摁在了地上,抬不起头。

在很多书写上甘岭战役的文学作品中,这三个地堡常被称为碉堡或暗堡。描绘黄继光堵枪眼的绘画作品,也多将其画成巨大岩石的缺口中在喷射着火舌。李继德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不准确的。

那时的597.9高地,已经被敌我双方的炮火犁了无数遍,地表上的常备工事都已荡然无存,连一人深的交通壕都被削低了一半。敌人占据那里的时间还不到30个小时,根本不可能建起碉堡。

李继德说,那几个地堡是用沙包搭起来的机枪掩体。在炮火准备中,除非直接命中,大炮一般拿它没什么办法。要炸掉它,就要爆破手贴至近前,直接把手雷从地堡的上部空隙或者射击孔扔进去。反击的路上,这样的地堡给志愿军造成了最大的伤亡,每拔掉一个都要付出极大代价。

而这时的六连,算上营参谋长张广生,总共还有16个人。

张广生通过步话机直接联系师部,将情况汇报给师长崔建功。

崔建功急了,厉声命令:“八连已经攻上主峰阵地,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打掉0号阵地。否则,天一亮敌人就会以此为依托向我反扑,你们将腹背受敌。要坚决打掉它!”

六连没有退路,15军没有退路,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退路!

张广生和万福来碰了个头,决定将剩余的9名战士编为3个爆破小组,对三个地堡实施强行爆破。

第一组冲上去,倒下了,第二组跟上,第三组……九名战士全部牺牲。攻击线距离地堡近在咫尺,却像一道深不可测的深渊,吞噬掉每一个进入这里的生命。

万福来急眼了。他和指导员冯玉庆一起向张广生请战。没等张广生答应,在他们身后隐蔽的黄继光爬了过来:“参谋长,让我上吧!”

六连通信员肖登良和吴三羊也随之挤过来主动请战。这三个战士是同一批的四川兵,军事素质出众,是执行爆破任务最合适的人选——其实也没得选了,六连只剩这三名战士。

黄继光、肖登良、吴三羊临阵受命。据万福来的回忆,他当即任命黄继光为六连六班班长,肖登良和吴三羊划归六班,由他们去执行最后的爆破任务。

六班是六连的尖刀班,称“大功六班”。在这次尸山血海的战斗中,六班第一个拼光了。连长已经几次抽调剩余人员重组六班,固执地保留着六班的番号,一波又一波的战士,以六班的名义冲锋。

六连也经历着同样的命运。19日血腥的一夜之后,六连包括重伤员在内仅剩8人。撤下重组,两周后重上上甘岭。上甘岭战役期间,六连打光了两次,万福来重伤,连旗却从未倒下,一直挺立至今,战功等身。他们现在的番号之外,还有一个名字——黄继光连。

从隐蔽处向外一跃,黄继光、肖登良、吴三羊就展现了出色的军事素质。三个地堡的机枪射界连成一片,子弹打得密不透风。三个人配合默契,交替掩护跃进。

“轰”、“轰”两声巨响,黄继光和肖登良分别炸掉了东西两侧的地堡。然而,负责掩护的吴三羊枪声忽然哑了,他被另一个地堡命中牺牲。肖登良身边正好有一挺机枪,他向地堡射击,吸引敌人火力,掩护黄继光。

一阵弹雨追了过来,肖登良重伤。六连指导员冯玉庆爬上前,从牺牲的机枪手身边拖过机枪,再一次向地堡倾泻子弹。

趁着敌人的射击间隙,黄继光向前猛冲了两步,却一个趔趄栽倒在地。那个身形在地上停顿了一下,随即缓慢艰难地向前爬行。终于接近地堡,黄继光奋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

爆炸声中,地堡的机枪声戛然而止,但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停顿。黄继光的那颗手雷没有扔进地堡,只炸塌了一角。美军换了一个射击孔继续扫射,子弹呈扇面向外泼洒着。

黄继光英雄人物事迹和精神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51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二营通信员,1951年参军,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向我军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掩护主力部队进攻,壮烈牺牲,年仅21岁。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1960年1月9日,雷锋入伍第一天,在一本《解放军画报》中,看到了战斗英雄黄继光的照片,就把他剪下来贴在了日记本的扉页上,并在空白处,写下了“英雄的战士黄继光,我永远向您学习”的誓言。

1960年3月,入伍两个月的雷锋来到了沈阳。公务之余,雷锋参观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黄继光烈士墓碑拭去灰尘,离开的时候,他满怀深情地举起右手,给长眠地下的烈士们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学习黄继光什么?1962年4月15日,雷锋这样写道:“我要学习黄继光那种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学习他勇敢坚强的革命意志;学习他的高贵品质;学习他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学习他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精神;学习他勤劳朴实的性格;学习他谦虚好学渴求进步的精神;学习他为祖国人民英勇战斗的精神……”

这是雷锋在看完《黄继光》这本书之后的感言。这本书,雷锋看过不止一遍,而且是“含着激动的眼泪,一字字一句句地读了无数遍,甚至都能把整本书背下来”。

每当在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中,雷锋就会想起黄继光,“浑身就有了力量,信心百倍,意志更坚强……”

在新兵训练期间,练手榴弹掷远达不到及格标准的雷锋,看到黄继光的照片后,不顾胳膊肿痛,回到操场继续练习,直至全部达到优秀。有一次,在防洪抢险当中,雷锋将雨衣借给战友穿,自己一身都淋湿了,还得了急病。连长让卫生员送雷锋到宿舍好好休息。雷锋翻开自己的日记本,看到扉页上黄继光的照片,感觉浑身充满力量。雷锋一想到洪水一来,会直接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便不顾阻拦,坚决跑到了工地上和大家一起参加防洪抢险战斗。

雷锋没有像黄继光一样,成为一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斗英雄,但是黄继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牺牲了自己的崇高精神”,激励着雷锋立足于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19年9月25日,黄继光、雷锋等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将永远被国家和人民铭记。

《黄继光英雄事迹读后感(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