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1951年10月20日凌晨,美国鬼子的照明弹把上甘岭阵地照得如同白昼。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二营营部通讯员黄继光,带领吴三羊等2名战士前去爆破敌人碉堡。吴三羊中弹牺牲,另一名战士也身负重伤。
黄继光投完了手雷,但敌人的机枪仍然疯狂扫射。此时,身受6伤的黄继光突然从碉堡前一跃而起,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
“当时我是二营机炮连文化教员,和黄继光是一个营的战友。黄继光的英勇行为,我们在坑道里都看得一清二楚!从那时候到现在,55年过去了,但是英雄的壮举至今仍时刻浮现在眼前。”今年77岁的老战士王英军谈起黄继光显得分外激动。
王英军1957年从部队复员,先当小学教员,后当铜矿工人。1962年回到家乡永济卿头镇张锁村当农民,随后又当工人。1985年从运城清华水泥厂退休。无论执教还是务工、务农,他都是兢兢业业、竭力奉献。退休后,他又回到张锁村种地。他发现村里一名17岁的青年因拦路抢劫被判刑7年,还有5个小学生因对老师有意见就剪烂了他的床单被单。王英军想:“今天的好光景是黄继光等无数英雄用生命换来的,可惜很多青少年并不懂得这些。”因此他决定用自己亲身经历义务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从1985年开始,王英军就走上了“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岗位。他担任了卿头镇的校外辅导协会会长、老年协会副会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轮番到各学校给中小学生讲黄继光英雄事迹,讲光荣革命传统。与此同时,他还担任了镇委通讯组组长和党报义务发行员,专门采写干部群众的模范事迹,以教育广大农民和青少年学生。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王英军曾多次立功获奖;退休之后,他又创造了新的辉煌———21年来,他在全运城市作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3030多场次,先后写讲稿50多讲、70多万字,他还为报刊采写稿件3800多篇,发表2214篇。所有的工作,他没拿过任何报酬。由于在关心下一代工作方面成绩卓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王英军先后被授予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十佳、工作标兵、优秀工作者,2000年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2005年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隆重嘉奖。
“目前,全社会都在开展‘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对青少年来说更加重要。我要像当年黄继光炸敌碉那样,拿出全部精力来做好这项工作!”这位不知老是何物的老英雄摩拳擦掌。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12个字,有3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1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在夺回地表阵地。图为537.7高地战斗实景。
上甘岭,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因为六十多年前的那场惨烈战役,这个朝鲜地名被中国人永远铭记。
43个昼夜的拉锯战,山头被炮火削低两米,化成一米多厚的齑粉……美国人始终想不通,他们动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炮火密度,付出了两万多人伤亡的代价,为何就是没能攻下这两座山头?
那不只是两座山头,更是中国军队的精神地标。每一抔泥土里,都浸透着中国军人的英雄血,饱含着舍生忘死的英雄气。上万名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这个无法撼动的堡垒。
这里最广为人知的英雄叫黄继光,人民军队历史上两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危急时刻,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挺身一扑的决绝身影,震慑敌胆,化作上甘岭高耸的丰碑。
然而,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近年来却在网络上被怀疑、被恶搞。
黄继光的故事,其实早该被中国人熟知、铭记。我们的讲述,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还原英雄真正的真相。
普通一兵
今年4月底,一位山东老人奔波数千公里,来到了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的家乡。他是黄继光的亲密战友、生死兄弟,来兑现63年前的一句承诺。
上甘岭战役前夕,黄继光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咱们约好,如果我死了,你就给我家里写信。如果你死了,我就给你家写信,还要去家里看一看。”
不久之后,上甘岭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黄继光英勇牺牲。
英雄的生命,如流星般灿烂而短暂,直到牺牲都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李继德看到黄继光牺牲时的壮烈,却在很多年里都不知道黄继光已是举国传颂的英雄。
黄继光牺牲后不久,李继德也身负重伤,归国后退伍。他的家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一个黄河大堤下的小村子,闭塞偏远。李继德只知道黄继光是四川中江人,六十年间,他给中江县写过信,信封上写不出收信人而石沉大海,没有回音。直到今年,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李继德才终于能够兑现当年的承诺,到黄继光的家乡看一看。
抚摸着黄继光的雕像,老人老泪纵横,哽咽着叫“黄大哥”。那是六十多年前的称呼,“他叫我‘小李子’。”老人说。
雕像栩栩如生,李继德却不能完全认可,“像是挺像,就是雕得胖了点。我们那个时候在战场上,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用雪和着炒面吃,哪有那么胖。”
在他的记忆里,黄继光个子不高,肤色有点黑,瘦瘦小小的,但身体很结实,是典型的四川人相貌。
李继德和黄继光关系要好,一个很重要的机缘是“他是我接的新兵”。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只有16周岁的李继德跑到征兵点报名。由于年龄太小,他被部队拒绝。不甘心的李继德找到征兵干部,积极要求参军入伍。“这个兵有股子劲头,我要了。”征兵干部的一句话,让李继德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为了达到参军条件,他的出生年份被提前了四年,登记为1931年。
1951年6月,李继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二营六连一排一班,成为该班最年轻的战士。
部队经短暂训练后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大约一个月后,又一批新兵补充到六连。连长万福来带着李继德等几名战士,把新兵迎进了驻地。李继德接过一名新兵的背包,拉着他进了连部——一个山坡上挖出来的地窨子。这个新兵就是黄继光。
黄继光入伍和李继德一样有些波折。因为身材矮小,他起初被征兵干部拒绝了。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又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强大精神号召,参军入伍是无数中国热血男儿最大的志向。黄继光几次三番软磨硬泡,最终部队接纳了这个中江贫苦农家的孩子。
“接新兵”是军队里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程序,虽然当时没有条件搞什么仪式,但接新兵的老兵是新兵入伍后接触的第一个战友,两个人往往能结成好朋友。
不过,李继德说黄继光是他“接的新兵”,多少带些玩笑成分,那时候李继德也不过才入伍一个月,还是个新兵蛋子。而且黄继光比李继德大五岁,在此后的交往中,倒是黄继光像个大哥一样时时处处关照他。
“班里一共16个人,黄继光对我最照顾,吃饭时老是给我夹菜,说我个子大、吃得多。”老人回忆。“我们睡一个大通铺,头碰头,什么话都说,什么事都聊。”
接新兵的短暂交流中,李继德知道了黄继光的名字和家乡。
关于黄继光的名字,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他原名“黄继广”,牺牲后的报道中被错写成“黄继光”,就此将错就错。记者在黄继光纪念馆中看到黄继光第一次立三等功的证书,上面登记的名字确实是“黄继广”。
李继德回忆,黄继光的四川口音很重,自我介绍时说的是“黄继光”还是“黄继广”,他根本听不出分别,第一印象就是“黄继光”。不过,他确实在战士姓名登记中看到过“黄继广”,很多战友也都认为“黄继广”的名字才是正确的。在李继德浓重的山东口音里,“光”和“广”的发音同样难以区分。这个连的战士以四川、山东居多,且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在黄继光牺牲前,没有人纠缠他名字的具体写法。
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是,黄继光本人基本不识字,他留下的文字、包括家信都是请人代笔。“黄继光”或是“黄继广”的姓名记录,很可能是代笔人按照自己的耳音随机写下。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原第45师宣传科副科长、在战报中写下黄继光名字的李明天,曾专门询问过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黄妈妈回答:“过去有时写黄继光,也有时写黄继广,这两个字都好。”
黄继光脑子灵,一教就会,身体素质出众,万福来非常喜欢这个在训练中表现突出的新兵。他把黄继光看做“一块好钢”,很快就让他担任了自己的通信员。
在基层连队中,被连长挑选出来当通信员的,都是战士中的佼佼者。李继德说,新兵训练结束配发武器,班里仅有的两杆冲锋枪发给了他和黄继光。那是当时部队里最先进的单兵武器,只配给最出色的战士。提及此事,李继德至今仍带着几分骄傲。
黄继光给连长当了大约一年的通信员,1952年10月,他被营参谋长张广生看上了,调到营部任参谋长通信员。李继德则被营长秦长贵相中,当上了营长的警卫员。
通信员、警卫员其实没什么分别,都有两大任务,一是保障首长的安全,二是在战斗中传送作战命令。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敌军火力强大,我军电台、电话等通信手段都不能保证随时畅通,大量的作战命令,就要靠通信员穿越枪林弹雨去亲口传达。
通信员、警卫员并不是一线战斗人员,却往往要担负九死一生的任务。黄继光第一次立三等功,就是因为多次出色地完成了这样的任务。
上甘岭战役前夕,师电影队到基层连队慰问,播放苏联电影《普通一兵》。电影描写的是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为了战斗胜利,用身体堵住敌人从碉堡里射出的子弹,壮烈献身的故事。
回营部的路上,李继德与黄继光交流起观后感,“我说,这个人真勇敢,是真正的英雄;黄继光说,一个人死能救那么多人,能打胜仗,要是搁着我,我也这么干!”
黄继光真的做了中国的马特洛索夫。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93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69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52年,新华社报道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英勇牺牲,称他是“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今天,人们则常用“黄继光式”来形容大无畏的英雄壮举。
1931年,黄继光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
家乡解放后,黄继光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并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想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六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被困在敌人阵地前。如果在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作战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还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六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首长,让我去吧!”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营参谋长。在决心书上黄继光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六班班长。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向敌火力点前进,期间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不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射击。然而,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地堡里的机枪又突然开始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
此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敌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烈士的遗体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为弘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
黄继光牺牲后
他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黄继光连”
“老班长”黄继光用鲜血将“英雄”二字
一笔一划地刻在连队的旗帜上
刻进人们的心里。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27个字,有2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7分钟,慢速需要25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还记得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次战役是最著名也是最惨烈的。这次战役就叫做上甘岭战役。这次战役持续时间达到了一个多月,从52年前就开始了,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两方都投入了很多人员投入战斗。这次战役双方都投入非常多,中国总共投入了很多人员,抵挡住了外国军队很多次的进攻,最终,中国部队守住了阵地,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越是大的战役,越是有很多的人牺牲,越是有很多的人为此作出了许多付出。这次战役更是如此,我国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此次战役作出了许多的牺牲。涌现出许多英勇顽强的人,黄继光便是这个时候涌现出来的最突出的一个。相信大家都知道黄继光,尤其是小学生,因为小学生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就是专门描写黄继光的。]
也许有的小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未体会到黄继光那种舍小利为大义的精神所在,甚至有的人还会惊呼,黄继光好厉害。但是长大了,才知道,黄继光的这种精神是很了不起的。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
也是因为大家知道了更多的历史知识,所以大家才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变化,大家看到了黄继光的不容易,大家决心学习黄继光精神。许多人都是小时候不懂黄继光精神,长大了才懂得黄继光精神。下面我们继续来看一看黄继光。
31年,黄继光出生于四川的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后来,父亲也去世了。家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了,黄继光于是跑去地主家打工。他在地主家挣得很少,因为地主都是靠剥削黄继光挣钱的。虽然现在很多人说地主都是很善良的,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地主其实是很坏的。地主都是假善良,真的很喜欢剥削。
黄继光
黄继光虽然做苦工,但是挣得钱还是很少的。所以,黄继光的童年生活和少年时代还是很不幸福的。直到49年后,这个状况终于得到了改变。
黄继光参加了民兵组织,后来,他得知了部队要征兵,于是积极报名。可是,在体检环节,他却没有过关。因为部队觉得他身高不够高,于是没有选中他。但是他很积极,最终领导被他感动,破格录取了他。
黄继光当上抗美援朝志愿军后,和许多人一起去打仗,51年的时候,黄继光成为一名通讯兵。黄继光在战场上努力打仗,出色地完成了很多工作。第二年,黄继光荣获了部队的奖励。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年之后不久,就发生了一场残酷的战役,这次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对于黄继光而言,这次战役不仅是光荣之战,也是他的生死之战。
就是在这场战役里面,黄继光舍身炸碉堡,我们在这里主要想说的是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在这次战役中,因为要抢占敌人的阵地,黄继光在多个战友不断牺牲的情况之下仍然主动要求去执行任务。黄继光自己也知道,也许自己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他专门把自己准备的家书、部队奖励给他的小手绢和入党申请书留了下来。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黄继光牺牲了。战役结束之后,黄继光的遗体被指导员抱了回来。大家认真地检查了他的身体。发现,黄继光身上竟中了七枪,头上还中了几枪。他的胸口看了让人心疼。他为了堵住敌人的子弹,胸口最后成了一个大洞。
由于战事紧急,几天后,黄继光的遗体才被送到后方。后方安排了很多人来收敛黄继光的遗体。据这四名人员所述,黄继光的遗体被送回来的时候,整个身体犹如一尊雕塑。
只见他双手高举着,保持着一个固定的姿势。左右肩膀上还挎着两个布包。布包上还有许多弹孔。最惨不忍睹的地方是,黄继光的衣服被血染透了,里面还掺杂着泥土,整个人血肉模糊。因为时间已经很长了,所以黄继光身上许多地方都变干变硬了,许多人一看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这样的遗体,收敛难度可想而知。大家仔细地擦干净黄继光脸上的血迹。又认真地清理了黄继光身上的衣服。人们用热水仔细地清洗了僵硬的衣服,有时还用剪刀剪开一些衣服,最后,总算把这身血衣脱掉。最后,大家用热手巾捂热黄继光的双臂,用了三天的时间才把双臂放了下来。这才给黄继光穿上了新的军装。最后,大家一同把英雄送回了家。说了这么多,你对黄继光的事迹有些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还记得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次战役是最著名也是最惨烈的。这次战役就叫做上甘岭战役。这次战役持续时间达到了一个多月,从52年前就开始了,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两方都投入了很多人员投入战斗。这次战役双方都投入非常多,中国总共投入了很多人员,抵挡住了外国军队很多次的进攻,最终,中国部队守住了阵地,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越是大的战役,越是有很多的人牺牲,越是有很多的人为此作出了许多付出。这次战役更是如此,我国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此次战役作出了许多的牺牲。涌现出许多英勇顽强的人,黄继光便是这个时候涌现出来的最突出的一个。相信大家都知道黄继光,尤其是小学生,因为小学生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就是专门描写黄继光的。
也许有的小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未体会到黄继光那种舍小利为大义的精神所在,甚至有的人还会惊呼,黄继光好厉害。但是长大了,才知道,黄继光的这种精神是很了不起的。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
也是因为大家知道了更多的历史知识,所以大家才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变化,大家看到了黄继光的不容易,大家决心学习黄继光精神。许多人都是小时候不懂黄继光精神,长大了才懂得黄继光精神。下面我们继续来看一看黄继光。
31年,黄继光出生于四川的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后来,父亲也去世了。家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了,黄继光于是跑去地主家打工。他在地主家挣得很少,因为地主都是靠剥削黄继光挣钱的。虽然现在很多人说地主都是很善良的,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地主其实是很坏的。地主都是假善良,真的很喜欢剥削。
黄继光虽然做苦工,但是挣得钱还是很少的。所以,黄继光的童年生活和少年时代还是很不幸福的。直到49年后,这个状况终于得到了改变。
黄继光参加了民兵组织,后来,他得知了部队要征兵,于是积极报名。可是,在体检环节,他却没有过关。因为部队觉得他身高不够高,于是没有选中他。但是他很积极,最终领导被他感动,破格录取了他。
黄继光当上抗美援朝志愿军后,和许多人一起去打仗,51年的时候,黄继光成为一名通讯兵。黄继光在战场上努力打仗,出色地完成了很多工作。第二年,黄继光荣获了部队的奖励。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年之后不久,就发生了一场残酷的战役,这次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对于黄继光而言,这次战役不仅是光荣之战,也是他的生死之战。
就是在这场战役里面,黄继光舍身炸碉堡,我们在这里主要想说的是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在这次战役中,因为要抢占敌人的阵地,黄继光在多个战友不断牺牲的情况之下仍然主动要求去执行任务。黄继光自己也知道,也许自己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他专门把自己准备的家书、部队奖励给他的小手绢和入党申请书留了下来。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黄继光牺牲了。战役结束之后,黄继光的遗体被指导员抱了回来。大家认真地检查了他的身体。发现,黄继光身上竟中了七枪,头上还中了几枪。他的胸口看了让人心疼。他为了堵住敌人的子弹,胸口最后成了一个大洞。
由于战事紧急,几天后,黄继光的遗体才被送到后方。后方安排了很多人来收敛黄继光的遗体。据这四名人员所述,黄继光的遗体被送回来的时候,整个身体犹如一尊雕塑。
只见他双手高举着,保持着一个固定的姿势。左右肩膀上还挎着两个布包。布包上还有许多弹孔。最惨不忍睹的地方是,黄继光的衣服被血染透了,里面还掺杂着泥土,整个人血肉模糊。因为时间已经很长了,所以黄继光身上许多地方都变干变硬了,许多人一看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这样的遗体,收敛难度可想而知。大家仔细地擦干净黄继光脸上的血迹。又认真地清理了黄继光身上的衣服。人们用热水仔细地清洗了僵硬的衣服,有时还用剪刀剪开一些衣服,最后,总算把这身血衣脱掉。最后,大家用热手巾捂热黄继光的双臂,用了三天的时间才把双臂放了下来。这才给黄继光穿上了新的军装。最后,大家一同把英雄送回了家。说了这么多,你对黄继光的事迹有些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上甘岭,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因为六十多年前的那场惨烈战役,这个朝鲜地名被中国人永远铭记。
43个昼夜的拉锯战,山头被炮火削低两米,化成一米多厚的齑粉……美国人始终想不通,他们动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炮火密度,付出了两万多人伤亡的代价,为何就是没能攻下这两座山头?
那不只是两座山头,更是中国军队的精神地标。每一抔泥土里,都浸透着中国军人的英雄血,饱含着舍生忘死的英雄气。上万名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这个无法撼动的堡垒。
这里最广为人知的英雄叫黄继光,人民军队历史上两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危急时刻,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挺身一扑的决绝身影,震慑敌胆,化作上甘岭高耸的丰碑。
然而,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近年来却在网络上被怀疑、被恶搞。
黄继光的故事,其实早该被中国人熟知、铭记。我们的讲述,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还原英雄真正的真相。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4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00位用户喜欢。
1952年10月14日4时30分,美帝国主义在无理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的第七天,就向我上甘岭阵地发动了疯狂进攻,妄图夺取五圣山,控制平康平原,以扭转整个朝鲜战局。
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沿上甘岭的西北山,步步进逼“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进攻的顺序是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当天下午,黄继光随营首长来到六连,研究战斗部署。下午5时30分战斗开始后,六号和五号阵地相继被我军占领,战斗随即在四号阵地激烈展开。他随营首长将指挥位置前移到六号阵地后,又奉命去五号阵地,传达营首长的命令。当他来到接近五号阵地的一个塄坎时,发现四号阵地左边一个石壁,敌人的几个暗火力点正向五号阵地射击。正在这时,黄继光忽然发现十几个敌人乘虚向五号阵地扑来,他立即拔出手雷,向敌人狠狠投去。打退敌人的偷袭后,黄继光迅速来到五号阵地,向连长和指导员传达了营首长的命令,并报告了自己在路上观察到的敌情。回到六号阵地,黄继光刚向营首长报告完,就看见四号阵地升起了胜利的信号。战斗迅猛地向零号阵地发展。零号阵地紧挨着和主峰平行的十号阵地,是一个制高点。敌人用十多挺机枪拼命地封锁住通往零号阵地的唯一山梁,妄图负隅顽抗。六连战士多次向敌人发起攻击,均未成功。如果天亮前不拿下零号阵地,将给攻击部队造成很大的伤亡,且会影响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要求担负爆破任务。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营参谋长,恳切地说:“首长,让我去吧!”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六连“功臣六班”代理班长。黄继光带领战士吴三年、肖登良向敌人阵地猛扑过去。他们利用敌人尸体作掩护,很快通过了敌人火力集中封锁的山梁,来到一条交通沟里。当他们消灭了敌人三个火力点后,突然有十来个敌人在机枪的掩护下向他们扑来。
战斗中,吴三年壮烈牺牲。当黄继光同肖登良正准备向前攻击时,肖登良也中弹负了重伤。黄继光强压怒火,翻身冲进枪弹交织的火网,敌人几条机枪火舌立即交织着向他射来,密集的弹雨使他不能前进。他猛然向敌人甩出两枚手榴弹,利用手榴弹爆炸的烟雾作掩护,拖着负了重伤的身体继续前进。在距敌人地堡几米的地方,他扔出了最后一枚手雷,但因这个火力点太大,只被炸塌了半边,敌人剩余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一个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这时,黄继光一件武器也没有了,腿也被打断了,身上还负了七处重伤。为了保证在天亮前拿下零号阵地,为了取得整个战斗的胜利,他毅然直扑上去,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我军趁势发起冲锋,一举攻下高地。黄继光以自己的牺牲,保证了部队战斗任务的完成,全歼敌人两个营。
黄继光牺牲后,那敦实坚强的身躯仍扑在敌人的射孔上,双手还牢牢地抓着射孔周围的麻袋。身后留下了一条十多米长的血印。根据他生前的申请,1953年3月3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点评:上甘岭战役中那悲壮的一幕至今仍使人们心灵震颤。从黄继光的身上可以看到,勇敢,是军人的第一品质。过去,面对血与火的战场,生死悬于一线,胜败重若千钧。而今,尽管现代战争的触角早已伸展到了信息科技领域,战争的形态更加复杂多样,但战争对人的战斗精神的需求同样迫切。黄继光身上体现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仍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和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有了它,我们才能拖不垮、打不烂,愈挫愈勇,越来越强;有了它,我们就会攻必克、守必固,敢打硬仗、恶仗、大仗,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黄继光在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正是因为他最后决然果断的一扑,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和平时期,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公与私、得与失的考验,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和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要牢固树立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带头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刻保持平常心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不能对自己有利的就干、不利的就不干,更不能争待遇、要地位,向组织伸手要权要利。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读完了《黄继光》这篇课文。黄继光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文讲的是:黄继光的领导让他带领所有的战士在凌晨4点多钟之前占领579.9的领地消灭镇上所有的敌人。黄继光鼓起勇气,带着两名战士拿着手榴弹向敌人的火炮口冲去,一名战士受伤了,另一名战士受伤了。黄继光为了不让其他战士发现用自己最后一点儿力气冲向敌人的火点,用胸膛堵住火口……黄继光
牺牲了。这位伟大的战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读了这篇课文,我被黄继光的坚强意志所感动,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黄继光是多么好的战士啊!中华民族为有这样的战士感到自豪,中国的少年儿童为有这样的好榜样感到光荣。
当读到黄继光牺牲时我的心像被万根针扎了一样,十分难受。我多么希望能有什么奇迹出现——下一场雨把火炮口的火熄灭,可是没有。就这样,黄继光牺牲了。黄继光,您虽然牺牲了。牺牲在这个养育你的祖国,牺牲在这个给你生命的世界。可是您的光辉形象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我在反过来想想自己。我在家里像个‘小大人“。要什么有什么,在外面不能受一点累,一受累就大声叫唤,难以忍受;在外面不小心擦破了皮就会哇哇大哭……再想想黄继光,真为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感到惭愧。
黄继光是严守纪律·意志坚强的象征。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祖国。黄继光,您是我们的好榜样。我将用黄继光的精神来激励自己,时时刻刻磨炼自己吃苦耐劳,为国家做出贡献,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31个字,有4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一位耄耋老人,颤抖着举起右手,向着黄继光铜像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像!像!真像!老战友啊,我终于回到老部队了,我终于回家啦!”
老人名叫李继德,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人,曾是黄继光的同班战友。
李继德奔波数千公里,在前往四川德阳中江县寻找黄继光家人之后,于4月29日晚抵汉探访老部队,只为履行“生死之约”。
初识,被窝里教黄继光外语
“姓名:李继德,部队:15军45师135团,职务:战士。”李继德老人至今保留、已发黄的复员证留下这样的记录。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只有16周岁的李继德跑到征兵点报名。由于年龄太小,他被部队拒绝。不甘心的李继德找到征兵干部,积极要求参军入伍。“这个兵有股子劲头,我要了。”征兵干部的一句话,让李继德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
1951年6月,李继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1排1班,成为该班最年轻的战士,人称“小李子”。
部队经短暂训练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时,他第一次见到比自己大5岁的黄继光。“班里一共16个人,黄继光对我最照顾,吃饭时老是给我夹菜,说我个子大、吃得多。”老人回忆。“我们关系越来越好,冬天睡一个大通铺,什么话都说,什么事都聊,我还教他说过外国话。”
当时,15军选派有文化底子、头脑灵活的战士学习一些日常英语和朝鲜语,上过几年学的李继德入选。
每天,李继德参加完培训回到班里,黄继光总要缠着他问这问那,晚上甚至趴在被窝里讨教。
立约,看完《普通一兵》之后
“对,就是这部电影,叫《普通一兵》!”黄继光连荣誉室里,一块展板让老人驻足良久。
由于训练和执行任务出色,黄继光和李继德同时上调营部。黄继光给营参谋长张广生当通讯员,李继德给营长秦长贵当警卫员。
1952年8月,上甘岭战役前夕,师电影队到基层连队慰问,播放苏联电影《普通一兵》。
电影描写的是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为了战斗胜利,用身体堵住敌人从碉堡里射出的子弹,壮烈献身的故事。
回营部的路上,李继德与黄继光交流起观后感。“我说,这个人真勇敢,是真正的英雄;黄继光说,要是搁着我,我也这么干!”
老人回忆,黄继光随后半开玩笑地说:“咱们约好,如果我死了,你就给我家里写信。如果你死了,我就给你家写信,还要去家里看一看。”
此后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壮烈牺牲。
60多年来,李继德给黄继光的家人、家乡、老部队前后写了十多封信,由于当时双方没来得及留下详细地址,信件少有回音。
前不久,国防部一封回信,终于让他得偿所愿。
思念,在英雄战友床头泪涌
距荣誉室不远,有间宿舍挂着一块闪亮的牌子——“黄继光班”。
黄继光依然“活”在这里,每天连队点名第一个就点他,最里面靠窗的一个床铺,还属于他。
李继德来到黄继光的床边,轻轻地坐了下来,侧头望了望挂在墙上的黄继光画像,又用手抚摸着床单。
突然,他一把抱起被子,贴在了自己满是皱纹的脸上,眼泪夺眶而出。
老人回忆,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597.9高地展开拉锯战。此时,李继德和黄继光已随营长和营参谋长抵近前沿阵地。
敌人的一个简易地堡让我军一波又一波的爆破队员接连牺牲。黄继光主动请战,与吴三羊、肖登良组成新的爆破组冲了上去。
在距离10多米的地方,3人先后倒了下去。突然,浑身是血的黄继光猫着腰站了起来,左手拿着手雷,借着惯性冲向地堡。“他先把手雷扔进地堡,接着就趴在地堡的枪眼上,子弹从他后背打了出来,脊梁都被打烂了,血直往外喷。”李继德描述着当时的景象。
他说,当时自己离黄继光仅50多米。
扔进地堡的手雷响了,敌人的机枪哑了火,我军冲锋号响起,战士们一拥而上,将597.9高地夺回。
告慰,为老战友老部队再站一班岗
黄继光牺牲后两天,李继德也因伤告别了朝鲜战场,被送至后方医院治疗直至复员回家。
至今,他腰部两侧还留有6个弹孔痕迹,3发子弹左侧进,右侧出,打穿了他的腰部。
“我亲眼目睹了黄继光牺牲的过程,当初跟他的生死约定我一直记在心里。”
“听说,现在有人造谣说黄继光的事迹是假的,这绝对是给我的战友、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党抹黑。我要用我的亲身经历、我的余生为战友作证!”李继德说。
他恳请黄继光连,让他再站一班岗,再当一回连队值日员,以此告慰那些牺牲的战友,表达一个老兵对部队的向往。
4月30日上午,穿着作训服、蹬着作训靴、挂着纪念章,李继德笔直地站在了黄继光连宿舍楼前。
“报告,哨兵李继德前来接哨!”老人向正在值日的四班战士肖宏卫敬礼,“老兵归队,请领导安排任务,我保证完成任务。”
“哨位正常!请继续履行职责!”肖宏卫回礼,并将“连队值日”的臂章郑重地戴到了李继德的臂膀上。
此时,老兵的身子像松树一样挺拔,两眼炯炯有神。
离他5米处,“模范空降兵连”的旗帜正迎风飘扬。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2015年的一天,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里,黄继光生前战友李继德老人抱着黄继光的半身雕塑,老泪纵横。在这位志愿军老战士的记忆里,战友黄继光……
黄继光他个头不高,黑黑瘦瘦的,肩膀也不算宽阔,但人看起来很机灵。他比我大5岁,喜欢叫我“小李子”。打仗的时候吃不好饭,一旦有了好吃的,他总是一边笑,一边往我的碗里夹菜:“小李子,你正长身体,多吃点。”其实,他个子还没有我高。
上甘岭战役前夕,部队为鼓舞士气,安排电影队到基层连队慰问,在坑道里给大家放苏联电影《普通一兵》。这个电影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为了胜利,用身体堵住敌人从碉堡里射出的子弹,壮烈牺牲的故事。看完电影,他问我:“小李子,你看了电影有什么想法?”我说:“这个战士真勇敢!”他说:“换成是我,我也这么干。你想想,牺牲一个人能救出多少人来!”这时,他抓着我的手,严肃地说:“小李子,咱俩说好了,如果这次战争我牺牲了,你就给我家写信,到我家看看;如果你牺牲了,我就给你家写信,到你家看看。”我们就这样立下了一个生死约定。
“我的好战友、老哥哥,我来看你了……”李继德喃喃低语。
看着这一幕,黄继光纪念馆的讲解员、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也哽咽了,在自己的记忆里,三爸黄继光……
那是1951年3月,三爸顶着寒风去赶场,看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征兵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回到家,三爸把自己第二天就要上前线的消息告诉了母亲,也就是我的奶奶邓芳芝。奶奶沉默许久,一句话也没有说。当晚,奶奶匆匆出门,向邻居借了一件棉衣回来。因为家里就只有一件破得不能再破的棉衣,奶奶怕朝鲜太冷,便为儿子准备了这件棉衣。第二天,三爸就出发去前线了,奶奶一直望着儿子穿着棉衣出征的背影渐渐远去,却没有想到这是三爸留给她的最后的背影。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7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原名黄际广,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49年11月,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志愿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黄继光在部队期间,担任通信员。他忠于职守,立下三等功。1952年10月20日凌晨,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战后,部队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52年10月
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爆发
在激烈的战斗中
一名年轻的战士
用胸膛堵住了机关枪眼
他就是黄继光
享年21岁
然而 ,就在牺牲前6个月
他在战斗间隙
给母亲写了一封信
黄继光在战斗间隙写给母亲的信
母亲大人:
男於阳历10月26日接到来信,知道家中人都很安康。目前,虽然有些少困难,请母亲不要忧愁,想咱在前封建地主压迫下,过着牛马奴隶生活,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度过去的,要知道咱们英明共产党,伟大领袖毛泽东正确领导下,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请家中母亲及哥嫂弟弟不必挂念,在革命部队,上级爱戴如父母,同志之间如亲兄弟一般,一切在祖国人民热爱支援下,虽在战斗中是很愉快的。男决心把母亲来信、实际行动来回答祖国人民,对我们关怀和对家中期望。
最后,请母亲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体,并请回信一封,把当地情况,土改没有?及家中哥哥嫂嫂生产,比前好吗?
黄继光
玉体安康
1952.4.29 战斗中
这封家书,是黄继光在激烈的战斗间隙中,写给母亲的,他在家书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安慰、鼓励母亲,牵挂着家乡土改情况,畅想着未来幸福生活。并向母亲坚定的表示,一定要杀敌立功,为家人,为祖国争光!
黄继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与鲜血,实现了对党的誓言,对人民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
1953年毛泽东和黄继光的母亲握手,邓颖超在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黄继光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不屈的精神,造就的不朽灵魂,必将如同镌刻了他的名字的五圣山一样,巍然屹立,永世长存。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50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叫做《黄继光》这篇文章令我很感动,又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文章的大概内容是黄继光叔叔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充满火舌的枪口,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解放军的胜利。刚我读完这篇文章后,非常感动,因为黄继光叔叔为了共产党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此时,我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一幅幅画面:在血淋淋的战场上,解放军叔叔英勇杀敌,保卫自己的祖国。我也加深了对日本鬼子的痛恨,日本鬼子是邪恶的魔鬼,是残忍的刽子手。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受益匪浅;如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知难而进。我也希望中华民族能更加强大!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行列里,有位英雄的名字和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一起飞遍朝鲜、飞遍中国。他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疯狂扫射的枪眼,为部队铺平冲锋道路而壮烈献身的伟大战士黄继光。
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向朝鲜上甘岭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19日下午,黄继光跟随营参谋长来到六连,为反击某主峰的战斗作动员。经过连续几个小时的鏖战,“四号”、“五号”阵地相继被夺回,但“零号”阵地上的敌人仍集中十几挺机枪负隅顽抗。我军六连连续4次冲击也未能摧毁敌人的主要火力点,不少战士牺牲了。
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带着战友冲向战壕。黄继光机智地把敌人的火力点炸掉了两个,但武器都用完了,身上也多处受伤,敌人的机枪仍在吐着火舌。黄继光不顾伤痛,毅然站起来,伸开两条坚强的胳膊,向敌人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机枪口……
正在喷吐的火舌,骤然熄灭。踏着英雄开辟的道路,部队向敌人的阵地发起攻击,夺取了战斗的全面胜利。
黄继光被授予“特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34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88位用户喜欢。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黄忠凯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块木质座右铭牌,上面写着一行楷书——“不立功不下战场”。
这句口号,诞生于68年前战火硝烟的抗美援朝战场。1952年10月19日,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朝鲜五圣山上甘岭战斗紧急关头,主动请缨爆破敌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喷火的机枪,用生命为夺取上甘岭战役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不立功不下战场”是黄继光牺牲前六个月在战斗的间隙写给母亲黄妈妈家书的一句话,这句英雄的誓言,被英雄故乡所在警队——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公安局民警传承至今。
黄忠凯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侄儿。“课本上这个人,是我的三爸!”小学时,黄忠凯指着课本上的黄继光画像,骄傲地对同学炫耀,语言里满是自豪感、荣誉感。跟随“三爸”保家卫国的脚步黄忠凯当了兵。“黄继光牺牲68年来,黄家前后已有16名军人。”黄忠凯说。
退伍后,黄忠凯回到家乡中江县,通过了考试,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他长期工作在基层,先后担任当地多个派出所的所长、指导员等职,应急处突、侦查办案是他的拿手本领。
2020年8月15日,中江县凯江河堤段出现塌方,河水上涨数米,危及县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江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临危受命,党员民警组成抢险突击队,跳入滚滚洪流中筑堤抢险。
30多公斤的沙袋,被雨水打湿后变得更重。年近50岁的黄忠凯一趟背两袋来回穿梭,“我多背一袋,战友们就可少背一袋”。近万个沙袋,垒起一道新的“长城”。历经30个小时,险情排除。黄忠凯却累得连腰都打不直,手指也不听使唤。
2015年2月5日,中江县双龙镇一村民家发生火灾,房内两人被大火困,黄忠凯冲进火场将两人救出,又返回房中冒着随时都有爆炸危险将两个煤气罐抱出,防止了爆炸事故的发生。2017年6月15日,中江县凯江镇公园路一公交车失火冒烟,黄忠凯及时协助驾驶员将车成功停下扑灭火源,成功营救了几十名乘客;2019年10月5日,在家中休假的黄忠凯得知中江县玉兴镇忘云村两个儿童一直无户籍,他顾不上休假,驱车找到两名儿童,协调户籍管理部门为他们上门办理了户口登记,解决了两孩子父母多年发愁却无力解决的问题,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黄忠凯多次立功受奖。
时光荏苒。68年后的今天,学习践行“不立功不下战场”精神,不仅是黄忠凯的自觉行动,也成为中江县公安局民警的学习风尚,每逢新警到岗、党员转正,他们先要观看电影《黄继光》、阅读书籍《特级英雄黄继光》、瞻仰黄继光雕像,日积月累,尊崇英雄、珍视荣誉的火焰被点燃,当战斗英雄、做强警标兵,成为每名党员民警的共同追求。
2020年年初,四级警长黄斌在抓捕毒贩中,不慎划破胳膊,他忍着剧痛完成抓捕任务,直到返回单位才包扎伤口。新特警队员刘鑫在参加抓捕逃犯时,不小心摔倒在泥坑。短暂的昏迷后,他迅速爬了起来。“决不能给队友拖后腿,一定要抓住逃犯。”刘鑫忍痛与战友成功将4名嫌疑人抓获。
“今天,由‘不立功不下战场’浸润的英雄文化,已经植入一代代英雄传人的血脉,在黄继光精神的感召下,中江县公安局的每一名民警都时刻保持着冲锋的姿态,积极践行训词精神,全力维护英雄故乡安宁,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中江县公安局负责人说。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94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31位用户喜欢。
“面对黄继光老班长铜像,我庄严宣誓:高擎英雄旗帜,传承英雄精神;扎实刻苦训练,锻造过硬本领……”近日,空降兵某旅全体新兵列队,在特级英雄黄继光铜像前庄严宣誓。
1962年,为纪念黄继光牺牲10周年,根据黄继光母亲和战友回忆,用弹壳熔铸塑造成了这尊半身铜像。上高原、下海岛、进戈壁……黄继光的铜像伴随部队“全时待战、全域到达”的征程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黄继光精神也成为一代代官兵的精神底色。
黄继光是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战士,后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
在写给母亲的家信中,黄继光表示一定要杀敌立功,为家人为祖国争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再不拿下高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带领两名战士攻坚。
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发现,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条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一名战士不幸牺牲,另外一名身负重伤,黄继光左臂也挂了彩,但依然顽强地匍匐前进。
距敌火力点只有不到10米了!黄继光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志愿军的冲锋再次受阻。
这时,已经多处负伤的黄继光斜侧着身躯,爬到地堡死角,身子向上一挺,奋力扑上去,用胸膛堵住了敌人冒着火舌的枪口,壮烈牺牲,年仅21岁。
“敌人的机枪声瞬间哑了。”亲眼看着黄继光牺牲的时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82迫击炮连指导员高晋文回忆。战友们喊着“为黄继光报仇”,冲了上去,一举夺取了高地。
战后,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
“黄继光!”
“到!”
这是黄继光生前所在连每晚例行的点名,每当点到黄继光时,全连官兵都齐声答“到”,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英雄的精神始终指引着我们,我们都是黄继光的传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一切任务,战胜一切来犯之敌。”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政治委员王志国说。
多年来,黄继光生前所在连始终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被空军授予“空降兵模范六连”“抗洪抢险先锋连”“黄继光英雄连”荣誉称号,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空降兵连”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4次、二等功12次、三等功21次。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2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00位用户喜欢。
1952年10月14日,侵略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战役开始。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侵略军心窝的一把钢刀。在仅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在这样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有无数像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和南朝鲜伪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他随营参谋长来到六连。六连接连攻占3处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零号阵地有美军的集团火力点,要攻上山头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连续派出3批爆破组,但爆破手都在中途伤亡了。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这个火力点,夺取零号主峰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六连伤亡很大,能够参加攻击的只有几个人了。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令他带领2名战士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冲了上去,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2名战士1名牺牲,1名负重伤,他也多处负伤。
美军照明弹将阵地照得如同白昼,几个火力点交叉扫射,封锁道路。他毫不畏惧,趁手榴弹爆炸烟雾,拖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匍匐前行。接近美军中心火力点时,用力甩出最后1颗手雷。手雷在离美军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美军火力点被炸掉半边,美军的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声震昏了。就在部队发起冲锋时,美军火力点内残存的机枪又吼叫起来,向志愿军冲锋部队疯狂扫射,部队攻击再次受阻。这时,黄继光醒来了,但他弹药用尽,他便忍着重伤剧痛,艰难地爬到地堡射孔,毅然跃身而起,张开双臂,向火力点直扑上去,用胸膛堵住美军正在喷射的枪口,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冲锋扫清了道路,自己壮烈牺牲。在黄继光精神感召下,部队迅速攻占了上甘岭高地,全歼守卫的美军2个营约1200多人。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战后,根据黄继光生前意愿,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10月,他的家乡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黄继光纪念馆”。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万福来和黄继光,一位生于河南,一位长在四川。两人相识时,万福来25岁,黄继光20岁。抗美援朝的硝烟,让这两位“最可爱的人”在朝鲜战场命运交会,谱写出各自的英雄赞歌。
1926年11月,万福来出生于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临淇镇南园村一个贫农家庭,不到16岁就参加革命,开始在林县县委做交通员,随后来到临淇第四区工委,部队进入林县临淇镇,又为部队首长送信、做向导。1946年3月,他报名参军,成为一名侦察兵,此后在郑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云贵川剿匪、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中接连立功。
“在一次执行安全保卫和通讯联络任务时,父亲被任命为六连连长,从而入朝作战。”万爱军告诉记者。
1951年4月中旬,万福来随部队抵达朝鲜北部,在新溪与伊川之间集结。也就是这个时候,黄继光来到六连。万福来对黄继光的第一印象是个头不高,很机灵,小伙子挺适合当通信员。
1951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万福来带领全连完成了多次阻击任务,荣立三等功。随后,部队开往谷山地区整训。整训期间,万福来与指导员冯玉庆商量,从6名新兵中挑选黄继光、肖登良、吴三羊3人,进入连部做通信员。此后,黄继光与万福来的接触多起来。
万福来告诉万爱军,黄继光是一个非常本分、工作热情高、积极向上的人,对工作和战斗总是抢着上,总是说“连长,我去”,主动、勇敢、不畏缩。
他的奋不顾身,他的舍生忘死,早有端倪。最初,黄继光被安排在连部从事后勤工作,他想到排里,想出去打仗。见他参战愿望强烈,万福来也带他出去打了几次。有一次战斗中,黄继光见敌军扔来一颗手榴弹,他一下扑到万福来身上,护住连长。万福来教他保护好自己:“这时候只要趴着不动,就啥事没有。”万福来感到,这小伙子很英勇,遇险敢上。
“连长,你不能上”
90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99位用户关注
64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
97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