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安全管理
栏目

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基本概念(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25 热度:72

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基本概念

第1篇 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基本概念

1.安全

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免遭不可承受的发生事故的危险)

2.本质安全

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包括两种安全功能:

(1)失误一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

(2)故障一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3.安全生产管理

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第2篇 构建五化安全管理体系,打造本质安全矿井

余吾煤业公司自投产以来,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逐渐形成了以“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检修、表格化控制、标准化作业、和谐化生活”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起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下集约高效安全生产模式,实现了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集约高效发展。

1、规范化管理。就是把管理内容制定成层次不同的规范,实现管理的流程化。管理的实质就是执行规范、落实规范和不断完善规范的过程。规范化管理使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和程序更加明确。即使管理人员发生变化,但各项工作仍会高效运转,而不会进入简单的重复阶段。

2、程序化检修。检修到位是发挥现代化生产装备的前提,实现程序化检修,就是把检修内容编制成程序,作业人员严格按程序化的程序、内容和标准进行检修作业,从而把作业人员的随意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通过程序化检修,不仅保证检修作业像电脑程序一样快捷准确,而且要确保检修作业过程的安全。

3、表格化控制。表格化控制是规范化管理和程序化检修的具体操作体现,是程序化检修的延伸和拓展,是程序和规范的实物载体。表格化控制覆盖到所有工作单元,各工作单元通过一张表格,实现工作程序和规范管理的现场确认。

4、标准化作业。标准化作业是以控制人的行为为主的管理方法,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标准化包括作业程序标准化、动作标准化和工作质量标准化。标准化作业,就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确保现场的安全生产环境。

5、和谐化生活。这里指广义的生活,包括工作、学习和业余生活。岗位不同,工种不同,能力不同,但享有平等工作、和谐沟通的权利相同。在对立、矛盾中建立统一。实现人性化工作氛围,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一、“五化”安全管理体系意义

“五化”管理是余吾煤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实践的结晶。“五化”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互相支撑,为同类型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下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

“五化”各有侧重点。规范化管理侧重于管理层面;程序化检修侧重于设备层面;标准化作业侧重于操作层面;表格化控制侧重于流程控制;和谐化生活侧重于员工的整体素质。

“五化”落脚点相同。煤炭生产的五要素“人机料法环”。真正不安全的因素是人,源头不安全因素也可以追溯到人。因为干部不按规范管理,工人不按标准作业,所以导致事故发生,这是煤炭企业事故多发的真正原因。

“五化”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无论是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检修、表格化控制,还是标准化作业、和谐化生活 ,“五化”都是在控制人,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只要把“人”的不安全因素消灭掉,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实,生产环境自然就安全了,工程质量自然会提高,经营效益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五化”相辅相成。规范化管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其它几项工作才有开展的可能;程序化检修是保障,只设备安全了,员工才有安全的环境;表格化控制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检修和标准化作业的重要载体和控制手段;和谐化生活既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又是提升队组整体素质和企业发展环境的重要管理方法。同时,和谐化生活还是其它几项工作的衍生物,只要做到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检修、表格化控制、标准化作业,企业自然就和谐了。

二、“五化”安全管理体系具体内涵

一、规范化管理

(一)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涵。

1、管理流程化。通过对瓦斯异常、打钻抽采、地质勘探、机电检修、辅助运输等工作流程进行详细分解和细化,使各级干部对各项工作的目标、流程更加明晰。针对每一项具体工作,各级干部都要知道应该怎样干,何时干,并通过相关部门的监督把关,避免工作的脱节,提高干部的执行力,保证变化条件下特殊情况的有效应对。

2、大超前管理。超前管理,为安全生产管理创造最佳条件。 一是超前预测。把某段时间内可能遇到的地质条件、变体条件、特殊条件预测出来;二是超前预防。制定措施,提前采取措施,超前预防;三是 超前预备。根据采取措施所用材料、设备、配件提前准备好;四是 超前预算:把采取措施所需的费用进行预算,做到“先有预算,后有开支”;五是 超前准备。对现场条件进行充分分析、考虑,周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六是超前执行。将可以提前采取的措施先期执行,并保证措施执行到位。

3、层次化管理。通过流程化管理和大超前管理,各单位一把手可以从日常繁重和琐碎的工作中摆脱出来。这时,他们的主要任务,一是多创新、多思考,集成新的管理思路;二是培养后备干部,为矿井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各单位一把手要给后备干部肩上压担子,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八小时内管理有效,八小时外管理可控”。这样即有利于主要领导集中精力办大事,又有利于干部培养和成长。

(二)规范化管理主要方式

主要包括:开复工管理流程化、隐患处理流程化、瓦斯涌出异常区管理流程化、通风系统调整流程化、风机切换流程化、预警应急流程化、地质构造异常区流程化、超前探可视化、“三走到、三必到”可视化、大超前管理流程化等。

比如,针对瓦斯异常区域,制订了瓦斯异常停复产流程表。一是对瓦斯异常区域进行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测定,凡新掘巷道开口前或存在瓦斯动力现象的区域均要进行采掘前瓦斯含量及压力测定,测定值要符合规定值方可施工;二是采取掘进前正头施工掘进预抽孔,保留预抽钻孔超前掘进进尺20米的方式,在施工完毕后,预抽7-15天,如果抽采效果符合要求,按照8米循环进行掘进。如果不符合规定,就实施瓦斯排放钻孔,如此确保掘进安全。

比如,地测防治水方面,制订了地质异常区流程化管理规定,推行超前探可视化管理,采用涂料预留钻孔标记,确保超前探的可靠性,实行以来,没有发生无计划遭遇地质构造而制约生产的事故,保障了生产工作正常进行。

二、程序化检修

(一)程序化检修具体内涵

程序化检修主要分检修过程的程序化和检修周期程序化两部分。

1、检修过程程序化。要规范停电操作、开关闭锁、检修前检查、现场监护、验收签字、送电操作等程序,使检修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安全可靠,真正做到规范检修、规范操作、安全检修。

2、检修周期程序化。要根据所用设备情况,完善机电设备的班检、日检、旬检及月检制度,明确“什么设备什么时候检修、什么时候检修什么设备”。要编制检修作业“程序卡”,具体明确检修时间、检修项目、遗留问题处理情况、备品备件数量等内容。机电工下井按“程序卡”和“工作票”作业,杜绝漏检、重检和假检,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程序化检修的具体方式

机电程序化检修作业要按照完善制度、持卡上岗、规范程序、落实责任四个环节来开展工作。

完善制度。各队组根据机电设备的不同,完善机电设备的日检、旬检及月检内容,并规范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台帐、双测双绘情况,要求内容详细,细化到当班检修的具体内容,以此规范机电设备检修作业的程序和内容。

持卡上岗。各队组根据日检、旬检及月检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检修作业程序卡。程序卡从内容上要有检修班日检、旬检及月检情况的详细检查、检修内容,检修班接班后,各段段长或检修人员,要对所包设备进行运行中的检查,将所查问题记录在检修程序卡中,停机后逐一进行处理,作业完成后由跟班队干验收确认后签字生效,对当班未处理的问题要写清原因。

规范程序。各队组检修过程中严格按照程序卡作业,作业现场必须做到停机前检修人员持卡检查,停机后持卡检修,检修过程中停、送电操作规范,检修完成后逐项验收。要求相关作业人员现场填写必须规范,现场签字严禁代签,检修内容全面、详实,检修程序卡每日要装订成册。

落实责任。针对机电检修中暴露出的问题,机电部门要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并监督实施,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

第3篇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设本质安全矿山

安全是矿山永恒的主题,建设本质安全矿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根本保障,是当前和今后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企业通过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健全矿山安全管理制度、推动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可有效防止各类生产事故发生,对建设本质安全矿山具有重要意义。

1.本质安全矿山特征

本质安全矿山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生产事故发生,这是矿山本质安全工作的目标。其具体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的本质安全。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质,任何情况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杜绝人为失误,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

(2)设备的本质安全。设备的本质安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求机器设备具有故障检测和安全防护功能,安全可靠性高;另一方面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不存在安全隐患,达到本质安全管理标准。

(3)环境的本质安全。生产环境应符合安全规程和标准的要求,且作业环境整洁卫生。

(4)管理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应包括完备的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措施体系、保障管理标准和管理保障体系。确保管理标准完善,管理措施到位,监督保障体系和预警系统科学合理,实现矿山的本质安全。

实现管理的本质安全,有利于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制度保障了设备和环境的安全,管理像一条绳索将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实现安全最大化。

2.本质安全管理目标

矿山本质安全管理目标是通过以预防为核心的,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活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现场无隐患、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和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生产事故发生的的矿山本质安全目标。

3.强化安全管理途径

矿山是高危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强化安全管理:

(1)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严密安全防范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制定矿山发展规划和营销策略、制定安全生产规划与思路时,应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地位;要制定评价标准和工作目标,促进矿山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彻底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要认真总结生产事故的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强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要从生产经营工作的现场与实际出发,坚持安全工作预防为主,坚持防患于未然,坚持安全理论与现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详尽、切实的安全措施,使安全工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要创新安全管理机制,严格遵守“矿长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的原则,实行矿长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使干部和全体职工都重视和支持;要加强安全教育的建章立制,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方法和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推广,使之发挥动心入脑的作用。

健全规章制度,形成严密安全防范体系,从管理规范上保证安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夯实基础,从规范管理上堵塞漏洞,使安全规章制度在现场发挥有效的约束作用。

(2)强化职工队伍责任意识,夯实基础队伍。

强化职工队伍责任意识,夯实基础队伍,一要加强基层干部的责任心教育,严肃整治只讲生产不讲安全、视安全工作为儿戏的坏风气,努力使每一位基层干部安全工作责任意识到位;二要强化遵章指挥意识,基层干部是安全生产过程的直接指挥者和管理者,基层干部必须带头掌握规程措施,熟悉管理制度,并加强学习和考试,考试不及格就不能上岗,同时也要把规程、措施贯彻到每一个工人;三要强化现场把关意识,矿山安全工作重在现场,一方面基层带班干部努力提高工人遵章作业意识,带班干部要把住重点人物关,对那些经常有违章行为的人,要盯紧盯牢盯实,使其没有违章作业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要经常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使每位职工熟悉、掌握各种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在工作中必须不折不扣严格加以执行,把住现场安全生产的重点环节、关键部位,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四要形成以带班干部为主的安全责任体系,改变过去以工人为主的安全责任体系管理模式,加大对干部的处罚力度,工人违章,带班干部也要受到牵连和处罚,干部肩上有担子、有压力,迫使带班干部不得不抓好安全工作,形成“干部尽心竭力抓安全,工人一心一意保安全”的安全生产新局面。

(3)严格把关,全力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排除。

事故隐患排查及消除的关键是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排查处理。根据生产具体情况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事故隐患排查制度,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尤其是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首先事故隐患排查的关键是抓现场管理,矿山作业现场事故隐患排查应遵守的原则是:不安全不生产;事故隐患未彻底处理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生产过程中出现事故隐患,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事故隐患整改;交班时事故隐患未处理彻底,必须向下一个班交待清楚。

其次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防范事故发生。现场管理者责任心的强弱及其拥有的安全技术水平高低决定重大事故隐患是否带来危害,因此,提高现场安全管理者的安全技术水平是关键,同时排查重大事故隐患要快速,做到资金、材料设备、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再者,增强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文化建设。人是引发事故隐患的最活跃因素,所以消除事故隐患首先要抓住人为这个关键,不断强化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教育,增强人的安全责任心。

(4)加大安全教育与培训力度,增加员工安全意识。

加大安全教育与培训力度,增加员工安全意识,一要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包括:安全生产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法制教育就是对员工进行安全法规、方针、政策、法纪、事故案例教育;道德教育就是让员工在工作中逐步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希望为他人服务的情感,当别人受到伤害时能及时抢救,当他人违章时能及时制止,并能及时提醒他人预防为主;集体荣誉感教育就是让员工关心集体的荣誉、企业的兴衰,把自己在生产中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紧密联系起来;安全责任感教育就是让员工充分认识自我在家庭、企业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认识到安全不仅是矿山企业生产的需要,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安全需要。

二是加强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安全管理层次。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有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等教育。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法或工艺流程,生产技术过程和作业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知识,工人在生产中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产品的结构、性能、质量和规格等;一般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就是工作环境中的危险设备和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比较专门和深入,包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以及根据这些技术知识和经验制定的各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教育。通过加强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教育,员工安全素养提高,无形中矿山安全管理层次也得到提高。

安全生产不仅是你的责任、他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建设本质安全矿山,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我们要以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坚实的步伐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管理使人员、设备、环境出于安全状态之中,安全就会与我们常在。

第4篇 突出人本管理探索企业职工本质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煤矿生产作为一个高危行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煤矿企业以安全管理为重点,运用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在管理问题的新观点,突出人本管理,积极探索实现本质安全的途径,将会极大的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杜绝重大责任事故,达到实现安全本质型生产得目标。

一、人本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人是组织拥有的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本管理是指以人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愿景为引导的一整套模式。人本管理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突出人本管理是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决定》的指导思想突出了人民利益的问题,目标和主要任务围绕的核心问题也是人民利益,同时又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突出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煤矿企业作为一个市场的一分子,安全是生产的基础、稳定的基础、发展的基础,煤矿各种威胁安全生产的因素比较多,有些不可预知和不可抗拒的危险因素客观存在,而煤矿生产经营如果没有安全基础作保障,就什么都谈不上。现实也证明,一个煤矿一旦安全出了问题,生产经营秩序都会被打乱,员工情绪压抑,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和效益就会受影响和损失。

3、突出人本管理是员工需求的需要,按现代管理学关于人的定义中分为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自我实现的人,但无论是哪种人,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第一的需要就是吃穿住,吃饱肚子第一需要满足时,需求就能变为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安全不好,经济效益受影响,员工因工受伤,个人收入受损,这些对员工个人需求就会造成影响。

二、本质安全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本质安全”的内涵就是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把事故降低到最低甚至是实现零事故,从而得出结论:煤矿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其基本特征:一是人得安全可靠性。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在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

三、预防途径

1、强化本质安全的理念教育,做到三个转变。探索由“领导教育式”转为“朋友谈心式”,由“教育职工学安全规程”转为“自己首先学安全规程”,由“只讲大道理”转为“大、小道理都要讲”。宣传“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安全是第一效益,安全是第一福利的安全文化理念。坚持和完善日常的班前安全教育10分钟和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日制度,严格安全活动的考勤和考核,丰富安全教育内容,采取多媒体、隐患预想、考问讲解、现身说法、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

2、改进培训方法,做到系统、专题、现场三个结合。一是对班组长、技术骨干层采用系统教育培训,通过管理理论管理方法,激励应用《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系列教育培训,达到理论上更具体,更详细,更完整,岗位技能和操作,管理技巧更熟悉,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二是为适应某一特定时期和特定环节的需要,采取了有目的的针对性专题培训法。解决高难度、新工序流程中的安全、生产、技术的急需问题。三是现场实习法。把培训放在现场,对新引进的大功率运输设备,由高级技师对照实物讲解,并让技术骨干看操作效果,克服了理论上理解不透,空洞说教的缺陷。

3、应用激励理论,增强“三性”。运用学者德鲁克在“目标学管理”理论中指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重要的是使他们发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乐趣和价值,能从工作的完成中享受到一种满足感”。工作中,通过培训课上有奖问答,设立安全规程、技术措施现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奖、技术能手奖等方式调动职工自觉接受安全技术培训得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4、推行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创新,建立安全民主机制。以落实煤矿rmdc管理法和零点责任目标管理发为重点,坚持巩固和创新结合,深化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扩大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内涵,从整个生产现场管理等每个环节都按工作规则和标准化要求实施考核,力争每个岗位,每个工种达到程序化标准。同时,以学习应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为契机,应用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得华.戴明的“凡是精细的管理,一定是标准化的管理,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化的管理,科学管理就是力图使每一个管理环节的数量化”的质量管理思想,对工作面全系统绞车进行了数字编号,件车配备了信号牌,井上调度室、井下家俱房绘制了工作进程图。初步实现了工作管理数字化、图表化的要求。

第5篇 推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创建煤矿生产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是一个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的重大课题。不绷紧这根弦,稍有放松,就可能酿成千古恨。但安全生产又不是成年累月的专项检查与整治所能彻底解决的,这就需要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需要我们在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应用现代系统安全管理方法。本文通过与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对比来揭示我们推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基本上是纵向分科、单向业务保安、事后追查处理、侧重操作者责任安全、与生产脱节、凭经验和感觉处理安全问题、从宏观方面查找危险因素,其特点主要是依靠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凭经验,靠强制人管人,工作以“事后”为主。这种管理方法虽能总结事故教训,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促进安全生产,但有其局限性、事后性和表面性。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方法是把系统科学引入安全工作领域,它是从性能、经费、时间等整体出发,针对系统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实施综合性安全分析、评价、预测可能性的事故,采取措施,以获得最佳的安全生产综合指标。其主要特点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系列化、整体化、横向综合化,运用现代新科技和系统工程原理、方法来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完善系统,“事前”为主。它是从危险源的识别人手,通过对系统本身的分析、预测、评价去认识问题,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控制危险因素,使系统优化,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1)从安全的属性看:传统管理方法中,安全附属于生产,是为了生产才要安全。所以必然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导致发生重大事故。我们曾在现场调查中发现,区队长、班组长中较普遍地存在以产量为主。质量、安全为辅的思想,他们对当班当日的产量一般对答如流,但对质量标准、安全规定、作业规程要求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究其原因,他们对于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早巳超过了对安全的重视,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特别强调“安全指导生产,安全第一”,它要求一切经济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把安全第一作为本企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每个人的行为准则,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意味着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企业好坏的一项基本的内容指标,并具有否决权。

(2)从管理类型看: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主要类型是事后追查----事故分析型。当前在煤矿生产执行层、管理层中仍存在“干煤矿事故难免”的错误认识,工人也认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遇到偶然性事故是难免的,等到事故发生之后,才对事故加以分析,虽收到“亡羊补牢”之效,但其损失是巨大的,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与它不同的是现代系统管理方法的主要类型是事先预测型----安全评价型。从事故的特征看,似乎是防不胜防,无规律可言,无法控制的。其实不然,事故的普遍规律是存在的,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事故的发生均取决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和管理这四因素的制约。据此可以进行安全预测预控,即依据历史资料和调研资料对事故隐患进行事先分析估计,确定事故发生之前的潜在危险,对危险性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制定消除或控制危险的管理措施,最终通过落实敲帮问顶制度、加强设备检查制度、确保安全运行制度、强化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等来实现安全生产,实现传统“出了事再说”到现代的“有把握再干”的转变。一些已经应用了这一“事先预测型”方法的企业,提出了“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把工作关口前移,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从而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安全工作成绩。这一切说明安全生产向零进军是能够实现的,再辅以通过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企业以压力、动力及活力,鼓励各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促使企业上等级、上水平,使煤矿生产实现本质安全。

(3)从管理实质看:传统安全管理方法是一种“强制安全--被动的事故管理—治表之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人、机、环、法是4个主要因素,但环境与条件是客观因素,而主要的主观因素是人,法规、规程的贯彻与实施靠人,设备的操作使用靠人,生产管理也靠人,所以人是决定的因素,“人的素质问题”也就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最重要问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三违”现象往往屡禁不止,各种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不断发生,恶性重大事故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属于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事物不做过多过细的分析,常见的是给以经济或行政上的处罚而不了了之。而现代系统管理方法则追求“本质安全化--主动的条件管理--治本之道”,也就是培养安全工作中的“自控人”。安全工作最根本的任务是激发每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唤起人内在的安全意识,培养出大量的“自控人”,即企业内所从事劳动的人员应具有熟练的劳动技能,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制度,有强烈的自我安全思想意识,在突发事件中有应变自救能力,能出色完成本职任务。为此,这种方法要求把培养“自控人”的工作和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在企业内部抓人的行为和安全意识的标准化工作。用以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除了提高人的素质之外,系统管理方法还要求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安全投入,以科技手段促进安全,改善工作环境,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要求正确处理好投入与安全、生产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求对安全技措项目,要以计划、资金、技术方案、组织措施等各方面予以落实,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

(4)从工作重点看: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是以抓好已发生事故的统计分析,即事物本身为重点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事故,且事故纷繁复杂。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是靠经验直观地判断事故本身来采取预防措施,这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盲目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安全问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事先了解与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必要且关键的一环。其次,当事故发生时,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对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科学地、系统地分析和评价,采取预防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或把事故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

当然传统与现代两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们在机能、具体做法等方面有许多不同,我们今后应继续研究探讨。但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系统安全管理方法风靡世界已20多年,而我们煤矿企业对它的研究和应用还很肤浅,特别是在具体工作中总是或多或少受到传统管理方法的制约。所以只有不断加强使用现代系统安全管理方法,才能促使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第6篇 高突老化矿井本质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平顶山煤业集团四矿于1958年建成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后经多次技术改造,矿井实际生产能力达到280万吨,是平煤集团主力矿井之一。投产至今,由单一水平生产变为多水平生产,由原来的低瓦斯矿井变为突出矿井,近年来,随着采深的延伸、开采强度的加大,安全生产管理难度日益显现。特别是客观上面临着“三高六难”(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通风难、运输难、提升难、供风难、供水难、行人难),严重制约着安全生产。面对这一现实,平煤集团四矿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积极探索富有四矿特色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以安全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保证、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一通三防”和防突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周期一直保持集团公司生产矿领先水平。特别是2004年以来,百万吨死亡率为零,荣获了河南省煤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被推荐为全国煤炭行业安全思想教育先进集体。具体做法是:

1、以人为本,夯实安全思想基础,构建和谐人文安全环境

大量的事故统计资料表明,85%的事故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贯穿于安全的所有方面。只有人人遵章守纪,才能保证安全。只有人人按章作业,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平煤集团四矿坚持把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做为基础工作来抓,从职工的思想实际入手,扎实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活动,努力实现安全思想人人达标。实际工作中,主要是结合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努力打造安全文化和平安文化,做到了经常性教育常抓不懈、典型性教育警钟常鸣、针对性教育重点突出、主题性教育寓教于乐、情感性教育贴近生活。配套建立了矿对战线、战线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职工的四级安全思想教育包保责任制、安全谈话制度和井下单位职工身心调试网络。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查找安全思想隐患、反三违、反事故”大讨论以及安全演讲、牌板展、知识竞赛等活动,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建立了矿队两级安全教育“三台”(警示台、闪光台、曝光台),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案例教育职工,用身边人、身边事警示职工。组织严重“三违”人员及往年工亡家属组成报告团,深入基层巡回演讲,对职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认真吸取瓦斯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教训,深入开展“一通三防”和防突管理等专题系列教育活动,提高职工防治重大安全事故的思想意识。结合安全工作各个时期不同重点,每季度选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内容鲜明的安全文艺演出和老职工“传经送宝”活动,利用小品、豫剧合唱、快板、三句半等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在井口设立了矿长、党委书记安全嘱语,引导职工珍惜生命,关注安全。通过安全思想教育的深入开展,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三违”现象显著减少,工伤事故率显著下降。

2、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构建和谐人、机、物环境

煤矿安全生产是由若干个生产系统组成的,只有保证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实现安全生产才能有把握。平煤集团四矿从当初年设计能力60万吨到2000年前的180万吨,再到目前的280万吨,产量上可以说上了两个大台阶。但随着产量的跨越式增长,客观上也给生产系统带来诸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井下供水能力不足、压风能力急待提高、通风系统急待优化、地面排矸系统和工业广场改造等工作急待加强。针对这些制约瓶颈问题,去年以来,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进行了一系列井上下生产环节适应性改造,全面改造和优化通风、供水、供电、压风、提升、运输等生产系统,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和职工的工作环境,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基础保证。

3、健全机制,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构建和谐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需要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平煤集团四矿形成了以“四抓四严一追究”为主线的安全管理体系。

一是抓超前,严把安全技术措施关。强化业务保安,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对安全工作中的突出性重点问题、苗头性隐患问题、关键性技术问题、反复性难点问题,超前完善制定防范措施,并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

二是抓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严把安全奖惩考核关。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完善了各级干部和各工种人员安全责任制、职能部门业务保安责任制及相关配套考核办法,与安全奖惩挂钩考核,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尤其是狠抓班组长、区队长和业务保安科室三个环节,进一步明确责任,分级进行安全抵押,加大奖惩和考核力度,依靠机制建设,使安全岗位责任制真正落实到现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减少了事故隐患和零星事故的发生。

三是抓重点和薄弱环节,严把现场管理关。坚持把“一通三防”做为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治理瓦斯就是解放生产力,治好瓦斯就是发展生产力”、“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坚持以瓦斯抽放为根本,以通风为基础,以局部通风为关键,以监测监控为保障,上设备、上措施、上手段,并逐渐由措施型向工程型转变,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大巷修工作力度,搞好通风降阻,满足生产需要。针对顶板管理、巷道贯通、采面安装、搬家等重点工作,强化现场措施的检查和落实,狠抓重大事故防治。

四是抓基础,严把安全质量关。认真组织开展“本质安全质量标准化年”活动,坚持把安全质量达标做为强化安全管理,实现矿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分系统、分专业,定目标、定措施、定规划,确保有提高,创水平。在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突出“本质”这一要求,切实抓好“两基一线”(开掘工程这一前期基础、巷修这一后续基础,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这一主线),做到了点、线、面全面提高,确保安全基础稳固,生产系统优化。

“一追究”就是认真落实安全职责,追究安全责任。对重大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责任者,严格执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责、权、利”相结合,该重奖的重奖,该重罚的重罚,过真的,来实的。通过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认真执行,落实了各级安全责任,促进了安全工作的健康开展。

4、群防群治,夯实安全检查基础,构建和谐齐抓共管环境

不断探索群防群管群治新途径,坚持做到纪检管“党”、行政管“长”、保卫管“防”、团委管“岗”、工会管“网”、女工管“帮”,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女工委、安检科等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做到齐抓共管。在日常工作中,突出四个重点:突出安全薄弱环节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全隐患;突出作业现场的安全动态检查,保证和督促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突出干部作风转变,抓好干部现场安全管理;突出责任心和责任感,狠反“三违”和不规范作业。为确保工作成效,我们建立了群防群管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考核奖罚机制等,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5、以科技为支撑,夯实安全技术管理基础,构建和谐科技兴安环境

近年来,平煤集团四矿坚持“科技兴安”工作思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工作中,一是搞好科技攻关,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如推广保护层开采新方法,有效释放了煤层的瓦斯和压力,实现了安全高效回采。针对巷道压力大,变形速度快的问题,与湖南科技大学共同合作,积极探索深部围岩支护新方法,保证了安全运输和通风。二是以实施“人才兴安”战略为带动,构建安全管理技术人才支持平台。采取倾斜政策积极吸纳引进专业人才,并在内部建立了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安全管理人员三个人才库。结合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专业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努力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三是全面开展安全岗位达标活动,全员全过程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现场应变能力。

总之,煤矿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矿情并采取对应的措施和办法,才能确保矿井实现长治久安。我们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初步摸索出了一条高突老化矿井本质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安全绩效比较显著,保证了企业安全工作实现了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第7篇 实施369系统管理着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煤矿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问题,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形成,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煤炭行业的安全工作开展。

山西潞安集团是一个以煤为基础,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综合发展的大型能化企业集团。长期以来,潞安集团在安全管理上实行的主要是“六大管理体系”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这套管理办法对集团公司“八五”、“九五”时期的安全生产和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十五”以后,潞安集团在构建长效安全机制,建设本质型安全矿井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安全生产格局和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2005年,潞安集团在认真总结过去好的办法基础上,大胆借鉴兄弟单位成功经验,结合近年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摸索和实践,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安全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是“三大理念”,即“源头治理、文化建塑和系统管理”;管理体系是“369”安全系统管理,即、“三大支撑体系、六大保证系统和九项否决机制”。

潞安集团在推动本质安全企业建设,实现安全稳定发展方面的基本做法是:

一、坚持源头治理,构建安全生产环境,从根本上确保了安全生产的发展基石

强化源头管理,做好事前预防,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围绕源头治理抓安全理念,潞安集团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坚持推广使用高可靠性、重型化先进适用装备,本质安全型企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是煤矿实现源头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可靠保障。潞安集团坚持把大力推广、引进、使用高可靠性、大功率、高强度、重型化设备,作为提高矿井整体防灾抗灾能力,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手段。“十五”以来,累计投入安全资金20多亿元,先后上马了一批先进适用的生产装备,取得了455项重点科技成果。

加强了采掘主导及其配套技术攻关,建成了高效、快捷运输模式,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遵循装备无人值守、远程操作要求,高标准推进了自动化矿井建设;自动化矿井模式的形成,减少了用人,提高了效率,促进了安全高效生产;突出重大事故预防,加大安全防控技术攻关,保证了安全与稳产。

(二)优化矿井设计,本质安全型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创建本质型安全企业,必须在源头上强化矿井的优化和设计。潞安集团针对新老不同矿区,因地制宜推进集约高效矿井建设。在老矿区,坚持“无人则安”原则,通过积极调整生产布局和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了一井一面或一井两面的高产高效模式;在新矿区,充分发挥装备先进、设施完善和资源赋存充足优势,放大采区设置,简化系统环节,稳步推进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在忻州、左权和吕梁等整合矿井地区,大力实施矿井技术改造,简化生产系统,优化采煤工艺,快速提升了集约化规模生产能力。

系统设置的完善是源头安全的关键。潞安集团针对高瓦斯矿井、高瓦斯采区及瓦斯涌出量较大的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在采掘设计上,全部设计布置了瓦斯专用巷道。

(三)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本质安全型企业基础更加扎实。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培训是主要手段。

其一,强化内部培养。潞安集团拥有国家一级安培中心、雄厚的师资队伍和精良的培训设施,并与德国鲁尔集团培训中心实现了联合办学。着重加强了新工人管理培训,制定严格的《新工人管理办法》,从源头上使人为的不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

其二,加大外部引进工作。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实行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采矿工程、机电等煤矿紧缺专业人才。职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从根本上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二、强化文化建塑,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从思想、观念上激活了安全管理的软环境

坚持超越安全抓安全理念,就是要通过安全理念、安全素质、安全氛围、安全环境、后勤生活保障,形成全新安全价值观,实现全方位人性化管理。在超越安全抓安全方面,潞安集团的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人性化”管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解决好职工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获得职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煤炭企业促进安全工作不断发展的关键。潞安集团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关注健康,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创建优美舒适生活环境,作为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重要基础工作扎实推动。

潞安集团坚持亲情感化、爱心暖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亲情管理。在各基层单位会议室,都悬挂着每位员工的安全“全家福”照片,让员工在下井前的岗前宣誓仪式上举手宣誓,以牢记亲人的嘱托,在岗一分钟,安全60秒;广泛开展日瞩丈夫一句话、致父亲一封信、工亡家属现身说教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安全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实施“三违”罚款“红包”返还制度,将员工第一次“三违”罚款暂由财务部门代为保管,年底本人无“三违”,以“红包”的形式发给其妻子;建立职工生日档案,为其发放生日午餐卡,使职工在感受温暖中体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努力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一是加大安全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和透明度。2006年职工人均收入达到4.3万元,其中,安全所占工资比例已经达到30%;二是着力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从2001 年至今,累计安排了8700多名职工子女就业,矿区实现了无下岗、无适龄男青年待业、无特困户;三是提高补充养老保险和公积金标准,足额提取“五大保险”;四是改善矿区职工生活环境,投资一亿多元建设了一批高档小区和职工文化活动场所;五是按照国家最高标准,大幅提高井下职工的津贴和福利待遇。

在企业发展快、投向较多的情况下,持续不断加大投入,改善职工工作条件。如:通过对各矿辅助运输系统进行提升改造;井下采区以上皮带运输机全部安装自动喷雾洒水灭尘,为职工创造了一个健康卫生舒服的工作环境;定期组织对井下员工进行体检,连续7年未发生一例新增矽肺病病例,充分体现了安全就是职工的最大福利。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安全发展氛围。

潞安集团充分发挥文化导向作用,全面建塑企业安全文化,为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和思想基础。

潞安集团适时提炼、创新,先后确立了“从零开始,向零奋斗”安全目标追求理念、“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永远第一”安全意识理念、“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员工的最大的福利”安全价值理念,以及“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安全行为理念、“一切事故都可以消除,任何疏漏都会造成事故”事故预防理念。这些独具潞安特色的安全理念,既是潞安以往长期安全生产实践的积淀和安全文化底蕴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安全文化的提升。

自2003年以来,面对煤炭市场回暖,各类煤炭企业都把精力集中在开足马力组织生产的新形势,潞安集团不为所动摇,要求各生产矿井须坚持“科学合理,正规有序”的原则,从而为公司建立稳定的安全生产秩序打下了良好基础。

加大安全文化建塑。建立了安全文化综合评价体系,把安全文化体系所涉及到的各部门工作,同时纳入到本质安全矿井和党委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中;把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

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形式。积极推广安全文化广场、安全文化长廊、井下文化走廊等成功经验,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广泛营造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社会氛围;持续开展“三不伤害”、安全寄语、事故案例、安全承诺签名、工亡家属现身说教等宣传教育,常年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艺演出、安全漫画展、安全劳动趣味大赛、安全隐患预警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的群众性安全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

三、完善系统管理,构建安全发展新秩序,从机制上推动了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只有坚持系统管理抓安全,构建较为完善、闭合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一)创建“369”系统管理,提升本质安全企业管理水平。构建完整、顺畅的管理体系,是实现系统管理有效运转的体制保障。“369”系统管理体系是潞安集团对原有六大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大支撑体系:以安全文化组织建设、安全宣传教育、职工队伍素质、职业卫生健康、群众安全文化、生活后勤服务为重点的“安全文化体系”;以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调度、监测监控、煤炭洗选各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为核心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以安全监督管理、安全行为控制、重大事故预控、事故应急救援为重点的“安全监管体系”。

六大保证系统:安全文化建塑保证系统、安全质量管理保证系统、安全监督管理保证系统、安全行为控制保证系统、重大事故预控保证系统、事故应急救援保证系统。

九项否决机制:安全目标否决、安全重点工作否决、安全风险否决,以及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否决。

“369”系统管理,覆盖了现有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是适应公司对安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需要的一个创新。

(二)坚持从严管理,强化抓好安全工作的执行力,是确保系统管理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潞安集团这些年在安全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很重要原因就是真正把安全理念和思路落实到行动上。

1、严格制度,安全制度法制化。近年来,共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267项,并将各项制度整编成册。2007年,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又制定和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18项安全生产制度。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目标责任体系。每年初,公司领导与各矿矿长、各业务处室负责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各矿又将指标分解到业务科室和生产队组,然后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员工人人写出“安全保证承诺书”。

3、坚持重奖重罚,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转。

潞安集团坚持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安全责任奖罚机制。公司每年都要拿出近3000万元作为安全奖励资金,专门用于落实安全责任的奖罚。

潞安集团着重加大了对安全安全责任追究力度。凡是发生的各类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进行分析、追查和处理。

潞安集团强化执行力,完善责任处罚机制,推动了各级安全责任的严格落实,确保了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转。

潞安集团通过创新安全理念,创造性地实施新的管理标准,努力构建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年以来的6年间,百万吨死亡率0.057,达到世界采煤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特别是2002、2003、2006年实现了事故为“零”;被授予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八年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连胜杯”,获此殊荣的企业,山西省、全煤系统仅潞安一家。

潞安集团安全工作的实践表明,尽管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要素和不确定因素众多,但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源头治理抓安全、超越安全抓安全、系统管理抓安全”理念,并将三者紧密链结、有机融合,持之以恒、狠抓落实,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才能持久健康地向前发展。

第8篇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安全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理念,将会从根上改变人类在事故治理和预防上的被动局面。但是,我们知道任何新技术新思想都不是凭空创造的,都需要以已经存在的部分作为基石,本质安全思想也毫不例外,它的出现反映出人类在事故预防技术及思想上的脆弱性以及对安全性的渴求。面对着频繁发生的空难、海难、矿难以及大量难以预测和预防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山体滑坡、泥石流及雪崩等,人们期盼着找到一种有效途径,从此可以一劳永逸的预防甚至是杜绝事故,于是人们在安全管理实践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大量事故成因理论,如人为失误论、骨牌论、综合论等等,试图从源头入手,对事故进行预防和治理。似乎每一种理论都很美好,但现实世界的事故及灾难仍然漫不经心的发生,对人类的种种美好愿望和殷切期盼显得如此漠不关心。究竟是现有的理论存在欠缺还是事故本身就具有不可预测性和预防性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出现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吗面对种种疑惑,本文将从本质安全概念的诠释入手,对本质安全管理理论体系进行必要的梳理。

1 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由来及本质安全的诠释

1.1 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由来

本质安全概念的提出距今已过半个世纪,最初该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界,主要是指电气系统具备防止可能导致可燃物质燃烧所需能量释放的安全性(the safety of electrical systems in preventing energy release which might cause flammable substances to ignite)。在本质安全概念明确提出之前,就有与此概念非常接近的概念,也就是所谓“可靠性”。如美国航空委员会在1939年提出飞机事故率的概念和要求,这有可能是最早的可靠性概念;1944年纳粹德国试制v-2火箭时提出了最早有关系统可靠性概念,即火箭可靠度是所有元器件可靠度的乘积。

国内本质安全研究开展的并不晚,其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关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研究,但在学术上明确提出本质安全概念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此后本质安全研究如雨后春笋,有大量学术论文发表,其中有相当数量是针对本质安全定义的,几乎在每个研究本质安全的行业都有自己对本质安全含义的界定。

1.2 本质安全概念的诠释

目前,国内在本质安全定义上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在外文文献中,与本质安全意思比较接近的关键词就有三个,如“intrinsic safety”、“inherent safety”和“essential safety”。在英文辞典中“intrinsic safety”是作为一个固定词组使用的,表示“原有安全度”,近似于我们所说的“本质安全”。另外,在中文中“本质”本来就有“原有”的意思。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将“本质安全”翻译成英文时,还是用“intrinsic safety”。

与英文中表达“本质安全”意思用到三个不同词组不同,中文表达“本质安全”只有一个词组,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在该项研究中已经形成共识。在整理和收集国内相关行业给本质安全下的定义后,我们发现虽然大家都使用同一个词组,但是不同行业所提的本质安全范畴却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是相去甚远,引起种种误解。目前国内比较重视本质安全研究的几个行业,如交通、电力、石油和煤炭业等,都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本质安全定义:

在我国交通体系中,本质安全化理论认为由于受生活环境、作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自由度增大,可靠性比机械差,因此要实现交通安全,必须有某种即使存在人为失误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机制和物质条件,使之达到“本质的安全化”。

在我国电力行业中,对本质安全是这样界定的:本质安全可以分解为两大目标:即“零工时损失,零责任事故,零安全违章”长远目标与“人、设备、环境和谐统一”终极目标。

我国石油行业对本质安全最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所谓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追求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

在我国煤炭行业中所说的“本质安全”,其实是指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即,煤矿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这就是“本质安全”。

上述关于本质安全的定义大多是从系统自身及其构成要素的零缺陷上来阐述本质安全的,对于技术系统来说是合适的。由于技术系统的构成元素间的关系是线性的、确定的,系统的本质安全性等于所有元器件本质安全性的乘积,只要能够保证所有元器件的本质安全性,整个技术系统也就是本质安全的。但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各个行业所涉及的系统都不是单纯的技术系统,而是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其构成要素(个人、物、信息、文化)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自组织性,系统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系统的大部分构成要素是一种智能体,客观地讲,这些智能体是无法达到本质安全性的,对于这些智能体来说,安全性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概念,会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得到提升。虽然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构成要素也许永远达不到本质安全性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无法达到本质安全性。这里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对于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系统的本质安全性并不代表系统的构成要素是本质安全的,由于系统自身及其要素都具有一定的容错性和自组织性,只要在保证系统的构成元素是相对可靠的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系统的和谐交互机制使系统获得本质安全性。

由此可见,上述关于本质安全的定义,从客观上来说还停留在关于本质安全的表层意思理解,也就是所谓的外在本质安全,虽然也提到系统和谐、系统可靠性、人的观念变化、人的自由度、及事故超前预防,但还没有触及到本质安全的核心内容,即本质安全的和谐交互性,系统本质安全是通过微观层面的和谐交互以达到系统整体的和谐所取得的,本质安全形成应该是由外而内的,最终通过文化交互的和谐性而达到系统的内在本质安全性。

根据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社会技术系统事故正是成因于其内外部交互作用的不和谐性。因此我们针对以上定义的缺陷,可以从系统的交互机制人手来定义本质安全。所谓本质安全是指运用组织架构设计、技术、管理、规范及文化等手段在保障人、物及环境的可靠前提下,通过合理配置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交互作用、规范交互作用及文化交互作用的耦合关系,实现系统的内外在和谐性,从而达到设备可靠、管理全面、系统安全及安全文化深入人心,最终实现对可控事故的长效预防。

由该定义可见,系统本质安全实现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系统必须具备内在可靠性。即要达到内在安全性,能够抵抗一定的系统性扰动,也就是说能够应付系统内部交互作用波动引起的系统内部不和谐性。其次,系统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引起的环境性扰动,即要具备抵御系统与外部交互作用的不和谐性能力。第三,本质安全的必须能够合理配置系统内外部交互作用的耦合关系,实现系统和谐,这将涉及到技术创新、规范制度、法律完善、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第四,本质安全概念体现了事故成因的整体交互机制,因此,事故预防应该从系统整体入手,最终实现全方位的系统安全。由此可见,本质安全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也是一个具有一定相对性的概念,它会随着技术进步、管理理论创新而演化;它是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最终达到对可控事故的长效预防;其主要措施是理顺系统内外部交互关系,提高系统和谐性;实现方式是对事故进行超前管理,从源头上预防事故。

2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的时代意义

与一般领域的管理理论类似,安全管理理论也是十分芜杂,但大部分安全管理理论只不过是普通管理理论的简单翻版,唯一不同之处是添加了“安全”二字。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安全问题曾出不穷,传统的安全管理理论越来越凸现缺少应对复杂快变组织环境有效机制,在时间上显得滞后,在处理问题方式上缺少新意,往往是根据事故后的经验总结所得出的教训来防止事故重演。但是由于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系统内外部交互作用的非线性和初值敏感性,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事故往往不会是已发生事故的简单重现,固然事故主因相同,但仍然存在微小偏差。而在复杂系统内,正是这些微小偏差经过多次放大,最终破坏了系统和谐性,导致了事故,也许每次都是同样的事故,却不是完全一样的成因。由于事故成因的敏感性和非完全复制性,又怎么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来有效预防事故呢由此可见,基于职能分工和经验判断的安全管理理论已经难以应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安全管理理论在对复杂系统事故预防上缺少应有的有效性,人们显得一筹莫展,期盼着有一种“好”理论的出现从此可以将人们从受制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问题,转变为可以自由有效的解决安全问题,也就是从事故预防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这时本质安全出现了,人们对它寄予莫大期望。

固然,当前本质安全管理理论还很稚嫩,那么它的出现能否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在事故预防上的被动局面能否实现绝对的系统安全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它的出现仍然具有划时代意义。首先。它给人们带来了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使得人们认识到事故不是必然存在的,只是偶然发生的,不发生事故才是必然的,即使是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事故也是可以绝对预防的,只不过这种绝对是指对系统可控事故的长效预防。其次,该理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事故预防模式的认识,从过去建立在功能分割和经验判断基础之上的事故预防模式转变为从系统和谐及系统整体交互作用的匹配性来重新思考复杂系统安全问题的控制模式。

由于过去建立在功能分割基础之上的事故预防模式过分强调职能分工和经验判断在预防事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系统层层分解,试图从事故源头入手,将事故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但由于缺乏有效系统集成技术,虽然能够找到事故源头,但仍然缺乏对事故成因的整体认识,最终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把握事故成因的整体交互机制,最终还是难以有效预防事故。

3 本质安全的实现机制及分类标准

3.1 本质安全的研究范畴及实现机制

在交互式安全管理试验中。我们发现对于复杂系统来说隐患出现首先破坏的是系统和谐性,当系统和谐性降低到临界点时,事故就会接踵而来。正是存在于系统内外部的动态交互机制和谐性决定了系统的安全性,事故正是由于系统内外部交互作用不和谐性的耦合作用结果,也即系统内部交互作用的波动引起的系统性偏差所造成的系统内部不和谐性与系统与外部交互作用的波动引起的外生偏差所造成的系统外部不和谐性的耦合作用结果。因此,本质安全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范畴是如何消减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内外部不和谐性,使系统和谐性始终处在临界点之上,从而使系统保持内外在本质安全性。此外,系统和谐临界点(也即系统和谐预警点)的存在也为系统安全预警提供了定量依据,将本质安全管理理论推进到一个可操作层面。

在本质安全管理实践中,消减社会技术系统不这主要取决于系统及其构成部分的复杂性。①对于复杂程度低的系统,以确定性控制和优化为主导;②随着系统复杂性增加,人在系统运行中的主导作用则越来越明显,这时消减系统不和谐性则以对人的不确定性规避(human-nondeterminacy mitigating)为主导(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不和谐性消减模式

3.2 本质安全的演化模式及分类标准

从本质安全的实现机制中可以看到,本质安全实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和谐性实现过程,也是人类对事故成因认识水平上逐步提高过程。客观地讲,人类对事故成因的认识主要经历了以下三次历史性的跨越,它为本质安全管理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次跨越:技术致因论。在这次跨越中,人们从事故“不可抗力”说转变为事故技术致因说,认为事故成因于技术本身的不可靠性。由于一种技术本身就有缺陷,因此,应用该技术制造的机械也会不可靠,人们在使用这类机械则时常会造成安全事故。这个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采用可靠技术设计安全可靠的机械设备,从而消除机械运转故障导致的事故。

第2次跨越:行为失误论。在这次跨越中,人们对事故成因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认为事故是由于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耦合结果,人为错误起主导作用,即操作者的行为失误和认识缺陷是事故的主因。因此,这个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如何改变和规范人的行为问题,主要措施是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立法来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各国针对高危行业制订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

第3次跨越:系统不和谐性耦合论。在这次跨越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文化及安全文化研究的蓬勃发展,研究者和实践者认识到处于高危行业的员工执行任务时并不是孤立的,只是单纯与工具、设备及仪表等技术因素打交道,实际情况是他们是以团队形式相互协作来完成任务,会受到情绪化和社会化因素影响,安全文化扎根于每个人心中,影响每个人的安全观念、行为,系统安全性最终取决于系统内外部交互作用和谐性的耦合结果。技术的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管理和法制措施尽管可以实现较高层次的规范安全,但要实现根本的安全,最终出路还在于实现系统和谐。从此人类对安全的认识进入到本质安全阶段(文化安全)。

对应于人类对事故成因认识的三次跨越,本质安全也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ⅰ型本质安全阶段,即基本安全阶段。处于该层次的本质安全主要指标是技术、设备可靠,环境安全。主要解决程序性偏差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ⅱ型本质安全阶段,即规范安全阶段。处于该层次的本质安全主要指标是达到行为规范、技术规范、管理规范、法律规范,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人应该满足以下要求:具有内在的安全意识;具备合格的安全技能;在自觉的安全意识引导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安全技能,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安全的完成规定的任务。主要解决的是程序性偏差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ⅲ型本质安全阶段,即文化安全阶段。处于该层次的本质安全主要指标是实现人的安全理念、生产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的高度和谐,是系统始终处于和谐临界点之上,安全文化如同看不见的手引导个体、组织系统迈向本质安全。主要解决的是系统性偏差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由此可见,本质安全应该是基本安全、规范安全及文化安全三者和谐整合,其中包含着非常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与社会发展规律类似,本质安全的发展也遵从有低级到高级的历程,其中或许有所反复和跨越,但一个系统要实现本质安全一般都要经历基本安全和规范安全阶段,否则本质安全只能是一空中楼阁。

第9篇 设备部本质安全管理理念范本

设备部本质安全围绕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处置、持续改进四个环节,针对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要素,从全员安全生产理念的培养、制度的建设、管理的严密、设备的健康、系统的完善、技术的支持、人员的保障、环境的和谐等同步开展工作,真正转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一)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无漏洞。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达到“目标明确、标准完善、流程清晰、偏差控制、绩效评价、持续改进”的要求,实现管理无漏洞的目标。

(二)建立管控平台,对工作动态监控、绩效评价。遵循“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表格化、表格信息化、流程轨道化、信息实时化”的工作思路,从规范各生产管理要素的基本台账、记录、定期例行工作入手,把“三大标准”、四个责任,与体系要素的流程、节点控制有机结合,做到“四个凡事”。通过对要素管理流程的轨道化设计,实现管理过程的偏差控制,实现精细管理、精确定位、精准考核。

(三)组织对维护单位员工进行培训,从技术角度上控制安全,从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岗位技能培训入手,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落地生根,实现人员无伤害,本质大安全。

(四)定期开展安全学习活动,目前的班组安全学习比较常见的是周安全活动日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安全简报或事故通报等,照本宣科,单调乏味,这种学习多数是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设备部要求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彻底摆脱纸上谈兵、脱离生产实际的学习模式,首先要形成讲安全的风气,营造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同时把安全教育工作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促使职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对于事故通报、安全简报、安全指示的学习,不能形而上学,不为学习而学习,一定要联系职工的思想实际和本岗位的生产实际,进行举一反三的讨论分析这样才能使安全学习真正起到提高员工素质的作用,通过安全学习剖析问题所在,通过安全学习的个人发言,激发人员思考安全问题,从而达到我要安全。

(五)深入开展“缺陷分析”活动,建立问题库、裂化分析库、隐患库等一系列控制措施,实现设备无缺陷、系统无故障。从设备、系统的设计、选型开始,切实提高设备、系统的完整性、协调性、可靠性;进一步深化点检定修、标准化检修,切实推动岗位分析、专业分析和异常分析活动,规范dcs报警点管理、开展sis点检,从劣化趋势和倾向管理入手,把设备缺陷彻底消除。实施科技兴安,不断提高技术监控水平,为实现设备无缺陷、系统无障碍奠定基础。

(六)深入开展“文明生产上水平”活动,实现“人机环境和谐统一”。通过体系的正常运行,不断提高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落实安全设施标准化,不断改善劳动作业环境,消除现场影响人身安全与健康的因素,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实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

(七)通过安全学习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安全行为在工作中多表现为冒险、蛮干、思想麻痹、习惯性违章等,很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对于生产电这种高危特殊产品的行业,应该靠不断强化安全教育来实现安全意识的转变,完善自我保护意识。在现场作业中,老员工应指导和教育年轻的员工注意并避开方方面面的危险点,保证自身的安全。做任何工作之前,应先检查是否存在危险,三思而后行。从习惯性安全检查到反习惯性违章作业,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安全意识便能根深蒂固,得到永久的巩固并提高,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八)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为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围绕集团公司“务实和谐、同心跨越”的企业精神,“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理念,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作为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创建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九)做好自查自评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日常生产中的危险,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加强对日常生产工作中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要求职工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职工根据自己的责任范围,科学地、客观地按照自查项目表逐项进行,对配电设施、生产设备、安全工器具进行查评、填表,并对查评结果进行总结,对总结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以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做到预先发现各种隐患,达到减少和消灭事故的目的。

(十)严格工作票管理,工作票是检修作业的生命票,任何检修作业都必须办理工作票,对于检修人员来说,办理工作票还是一种自我保护,可是很多检修作业人员无法认识到这一点,总是急着干活,认为办理工作票很麻烦,心里想着本来在半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通过办理工作票而需要1.5小时,这种理念直接导致了安全问题发生,给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的隐患。为扭转现状,点检员作为工作票签发人和责备的主人,现场检查的第一要务就是工作票、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第10篇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风险管理手册》主要包含:风险概述、工作任务(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评估、危险源监测(预警)、(升降)级管理等内容。

2、风险管理主要运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机理分析法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确定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检测(预警)和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3、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辨识危险源,首先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单位(所有)的工作任务及每项任务的具体(工序),辨识出现有工作条件下所有工作任务中存在或潜在的(人、机、环、管)四类危险源。

4、利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风险值),并将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

5、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

6、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期)、动态和(实施)监测,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实际频率按照5个等级进行预警,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对危险源进行再次(评价),对危险源进行增减或升降级调整,从而实现风险的(闭环)管理。

7、运用事故机理分析法对常见的13类事故进行事故机理分析,分析出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找出控制事故的关键因素和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或应急预案,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达到(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事故机理分析法和系统评估是对工作任务分析法风险评估的补充完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划×,每题3分,共24分)

1、组织保障是为了顺利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应该设立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的人员准入和培训机制、良好的安全文化体系等。(√ )

2、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是风险。(× )

3、基于本质安全的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包括采购、保管、使用、检查、维修、保养、报废。(√ )

4、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对保障制度没有要求。(× )

5、煤矿应该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安全记录,用以证实其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果,特殊情况可以例外。(× )

6、风险评估另外一层含义是危险源根据动态信息检测对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以确定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范围和程度,进而进行风险预警和预控。(√ )

7、组织保障是为了顺利实施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应该设立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的人员准入和培训机制、良好的安全文化体系等。(√ )

8、对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应进行监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价和考核,以确保管理体系能够达到本质安全管理的要求。(√ )

三、简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

1、什么是本质安全文化

答: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

2、什么是本质安全管理

答: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第11篇 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我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和健康发展,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切实把安全生产与员工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全体员工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实现我矿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目标,现制定“白芨沟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 我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目标是:实现神华集团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三级矿井;消灭轻伤以上人身事故;消灭各类重大及以上非伤亡事故;消灭a类“三违”,b类c类“三违”逐年下降;最终实现安全管理零缺陷、工程质量零次品、安全检查零死角、设备运行零故障、员工操作零“三违”、安全生产零事故的本质安全管理目标。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矿属各单位、科室。

第四条 本办法施行的依据是《神华集团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分标准》(以下简称“神华标准”)和神宁集团公司相关文件。

第五条 矿成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副总,机关各科室科长,基层各生产单位、辅助生产单位、地面生产服务单位队(科、厂)长 。

领导小组下设考核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主 任: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

采掘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职 责:负责综一队、综二队、综掘队、掘一队、掘二队、准备队及全矿地测防治水专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评价、考核。

2.机电运输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职 责:负责机电队、运一队、运二队、运转队、选煤厂、机安队、汽车队、通讯队及全矿机电运输专业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评价、考核。

3.通防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职 责:负责通风一队、瓦抽队、灭火队、救护队及全矿通防专业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评价、考核。

4.卡布梁采区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生产科、机电科、通风科、安监二站、调度室相关人员。

职 责:负责采一队、采二队、掘三队、机运队、综合服务队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评价、考核。

5.职业健康和环境卫生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人力资源科、企管科、工会、供应科、物业公司有关人员。

职 责:负责全矿职业健康和环境卫生系统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评价、考核。

6.安全文化建设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文化宣传科、职工培训科、武保科有关人员。

职 责:负责全矿安全文化建设系统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评价、考核。

7.综合管理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职 责:负责对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检查、评价、考核与管理。

第六条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考评分为五级(满分100分)。

一级:得分90分以上(含90分);

二级:得分80分以上(含80分);

三级:得分70分以上(含70分);

四级:得分60分以上(含60分);

非本质安全矿井:60分以下。

第七条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按“神华标准”五大部分(二级指标)28个系统(三级指标)207个元素(四级指标)962个五级指标检查评级。

第八条 神宁集团公司对矿按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结构工资两部分考核。其中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按“神华标准”5大项全面考核,满分100分,由集团公司安监局每季度检查考核一次。安全结构工资按“神华标准”第4大项“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144个元素)”考核,满分60分,由驻矿安监处每月检查考核一次。

第九条 “神华标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分。

考核评价时直接对照五级指标进行检查,根据五级指标检查结果计算四级指标得分,四级指标得分之和为最终结果。具体打分方法为:

1 若四级指标下包含1-2个五级指标,任何一个五级指标不满足时,该四级指标得0分;五级指标全部满足时,四级指标得设计分值。

2 若四级指标包含2个以上五级指标,任何一个五级指标不满足,该四级指标得设计分的50%;两个以上(含两个)五级指标不满足时,该四级指标得0分。

第十条 矿安全结构工资检查评分。

安全结构工资按“神华标准”第四大项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144个元素),分井下现场检查和地面内业检查两部分。矿已把所有五级指标分解到各科室和基层单位,各科室及基层单位进一步落实责任,把指标分解到人。

1.安全结构工资井下现场检查评分

1.1 井下现场检查分采掘(包括地测防治水)专业、机运专业、通防专业归口检查。

生产科(地测科协助)、机电科、通风科按照职能对业务范围内的所有基层单位制定有针对性地现场检查表,经专业副总审核、分管矿领导签发,统一印制执行。

1.2 矿对基层井下现场本质安全管理检查每旬不少于一次。由安监科组织,矿领导、各副总、各生产科室参加。生产科室每检查组不得少于一人,按照检查表对专业范围内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评分。各科室的检查问题和评分结果于翌日10:00时前以五定表形式报安监科,安监科汇总作为矿每旬检查结果。

1.3 职能科室对专业范围内基层单位井下现场本质安全管理检查每旬不少于一次。由生产科、机电科、通风科分口组织,安监科、地测科、调度室等相关科室参加。生产科、机电科、通风科分口评分,于次旬3日前将检查问题和评分结果以五定表形式报安监科,作为专业每旬检查结果。

1.4 对基层单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井下现场检查考评以矿检查和专业检查结果为定级依据,满分100分,其中矿检查占60分,专业检查占40分。计算公式:现场检查得分=(矿检查得分之和/矿检查次数)× 0.6 +(专业检查得分之和/专业检查次数)× 0.4。矿旬检出现一次非本质安全等级其考评结果定为非本质安全等级,其最高得分不得大于或等于60分。

2.安全结构工资地面内业检查

2.1 矿对各基层单位安全结构工资内业检查按“神华标准”第4大项“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144个元素)”中内业资料和“神华标准”第一大项、第二大项、第三大项、第五大项相关内容同时检查。

2.2 安全结构工资内业检查每月进行一次,由安监科组织生产科、地测科、机电科、通风科、调度室等职能科室参加,分专业进行。

2.3 安全结构工资内业检查以受检单位被检查项目设计分值之和为满分。计算公式:内业检查得分=(实际得分/被检查项目设计分值之和)×100。

3. 基层单位安全结构工资得分满分100分,以现场检查得分和地面内业得分为依据。其中现场检查得分占60%,地面内业得分占40%。计算公式:安全结构工资得分=(现场检查得分×60%)+(内业检查得分×40%)。

4.安全结构工资考核加减分规定

4.1 发生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取消事故责任单位安全结构工资;发生轻伤事故一人次,扣事故责任单位20分;发生轻伤事故二人次及以上,取消事故责任单位安全结构工资;发生轻微伤一人次,根据事故情节和受伤程度扣事故责任单位3-8分,累计累扣。

4.2 发生非人身事故,对事故责任单位按事故情节、损失大小和事故追查结果确定事故等级,参照人身事故扣分。

4.3 对采掘生产单位、辅助生产单位按管理难度制定难度系数。

采掘生产单位:综一队和3个圆班组掘进队1.1;其余采煤队和2个圆班组掘进队1.05;其他采掘生产单位1.0。

辅助生产单位:通风一队、机电队、运输二队、瓦抽队1.1;运输一队、通风二队、运转队、机运队、选煤厂、机安队1.05;其他辅助生产单位1.0。

第十一条 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评分办法

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评分分矿自检和上级检查两部分。神华集团公司每年对我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验收一次,神宁集团公司每季度检查考核一次,矿自检实行月检查、季考核。

1.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自检

1.1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自检每月检查一次,享受结构工资的单位,其结构工资月度考评结果即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月度考评结果。

1.2 不享受安全结构工资的单位,由安监科组织,相关科室参加,按“神华标准”每月检查一次,其得分即为月度考评结果。

1.3 各单位每季度3个月得分的加权平均分即为该单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季度考评结果。

2.上级对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

上级对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考核结果,作为矿考核各职能科室和各基层单位的重要依据。矿按上级检查出的问题和扣分原因,对责任单位和监管单位直接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 矿设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奖励基金,专项用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奖励。

第十三条 奖励基金资金来源

1.矿按吨煤提留自用的安全奖;

2.矿按工资总额提留自用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奖;

3.矿从计件工资(效益奖)支付的原安全质量抵押金;

4.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罚款。

第十四条 安全结构工资考核结算

享受安全结构工资的单位,其结构工资考核结果为结算安全结构工资的依据。

1.按我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目标,结算安全结构工资的基准分为70分。得分达到70分,按得分结果结算安全结构工资;得分在70分以上,每超1分加发安全结构工资3%,低于70分,每少1分减发安全结构工资3%;得分在60分以下,取消安全结构工资结算资格。

2. 享受安全结构工资的单位从计件工资(效益奖)支付的原安全质量抵押金,作为本质安全管理抵押。

2.1 本质安全管理抵押标准为:采掘生产单位100元/人、辅助生产单位60元/人。

2.2本质安全管理抵押支付的条件为:得分结果达到本安三级,全额返还抵押金;得分结果达到本安二级及以上,按抵押金额给予奖励;得分结果达到本安四级,减发抵押金额50%;得分结果为非本质安全等级,取消兑现抵押金。

第十五条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奖励。

为鼓励全矿员工推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积极性,矿设立每月50000元的专项奖励资金。

1.全矿生产单位、辅助生产单位按月度综合考评结果,各取前2名进行奖励。其标准为:采掘单位第一名集体奖励10000元,党政技1000元/人;第二名集体奖励8000元,党政技800元/人。辅助生产单位第一名集体奖励6000元,党政技800元/人;第二名集体奖励4000元,党政技600元/人。

2.专业科室按上级月度考核结果,对专业第一名奖励5000元,专业第二名奖励3000元。专业达到规划等级,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全月检查考核工作,从安全结构工资中给予适当考核奖励。

3.其他单位科室,由考核办公室按月考核,矿季度奖励。其标准为:第一名集体奖励3000元,党政技800元/人;第二名集体奖励2000元,党政技600元/人。

第十六条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处罚。

为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对达不到规划等级,推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1.对上级检查,达不到规划等级的责任基层单位,集体罚款10000元,党政技罚款1000元/人;对责任专业科室罚款3000元,科长罚款600元。

2.对上级检查出的问题,凡是人为因素落实不力、管理不善者,由考核办公室提出处罚意见,报领导小组批准进行责任追究并通报全矿。

3.矿检查综合考评达不到规划等级的责任单位集体罚款6000元,党政技罚款500元/人;矿检查综合考评为非本质安全的单位集体罚款10000元,党政技罚款1000元/人。

4.矿查出的安全隐患和员工不安全行为执行“关于印发《白芨沟煤矿安全问题及隐患管理办法(试行)》及《白芨沟煤矿井下巷道文明生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神宁白矿〔2008〕261号)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奖罚资金的管理、使用。

1.各专业科室日常本质安全管理罚款由科室开具处罚通知单报人力资源科,由人力资源科扣款;矿检查

第12篇 3+3管理模式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安全管理模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把伤亡减少到最少。

为了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煤矿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略,可以借鉴实施以“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塑造本质安全人;岗位无隐患、操作无事故、管理无缺陷,打造本质安全岗;安全管理市场化、安全装备现代化、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本质安全工种”为内容的“3+3”安全管理新模式,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首先要塑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人。人在安全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打造安全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想安全

包括自我提醒、自主保安、自觉遵章。教育员工树立“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他人不保险”的理念,坚持自主保安权利,坚持安全举报,坚持违章人员警示制度,让员工时时心系安全。

会安全

包括懂规程、有技能、会操作。培训员工做到一看(环境是否安全)、二想(规程怎样要求)、三思(如何进行操作)、四干(确保安全才干),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管理制度。

能安全

包括创造安全环境、改善安全环境、保障安全环境。做到班前讲安全,现场排隐患,干部遵章指挥,职工遵章作业;搞好文明生产,加强综合治理,改善现场安全环境,加大安全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杜绝人、机(物)的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环境。

其次要打造岗位无隐患、操作无失误、管理无缺陷的本质安全岗,具体包括下面三点。

岗位无隐患

通过超前预想、预警、预防,及时消除岗位隐患。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人着想,为自己着想,实现对安全预测的动态弥补。对预报反映的安全隐患,根据潜在危害程度,进行预警,强化思想上的安全警惕性和行为上的规范性。对井下顶板、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制定实施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落实相关措施,精心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准确排除现场安全隐患。

操作无失误

严格执行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要求。从思想上强化标准化意识,学好标准和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标准化的规定及有关规章制度,工作中按标准要求规范安全行为;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和各项规范性标准,做到干活懂标准,操作有要求,养成自觉遵守标准作业的习惯。

管理无缺陷

要求执行认真、检查严格、管理精细。做到坚持24小时复命制,以严明的纪律、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提高执行能力;坚持各项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严格执法,强化现场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在安全管理细节上做到“精”、“细”、“严”,在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安全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精细化运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实现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还要建设管理市场化、装备现代化、教育制度化的本质安全工种,也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管理市场化

要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安全创新奖励、安全风险抵押等经济杠杆,实施安全隐患买卖交易、安全监察市场化、安全风险抵押、有偿安全建议等方式,增强安全责任,消除事故隐患,超前搞好安全。

装备现代化

通过设备更新升级、建立信息平台、建立安全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设备更新升级。

教育制度化

通过全员学习、分级培训、重点培养等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规范操作技术、安全知识等教育培训。通过“每班一问,每周一题,每周一次家庭作业,每旬一讲座,每旬一帮教,每月一考”等多种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保互保能力,建设“采、掘、机、运、通”五大本质安全型工种。

《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基本概念(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