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安全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理念,将会从根上改变人类在事故治理和预防上的被动局面。但是,我们知道任何新技术新思想都不是凭空创造的,都需要以已经存在的部分作为基石,本质安全思想也毫不例外,它的出现反映出人类在事故预防技术及思想上的脆弱性以及对安全性的渴求。面对着频繁发生的空难、海难、矿难以及大量难以预测和预防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山体滑坡、泥石流及雪崩等,人们期盼着找到一种有效途径,从此可以一劳永逸的预防甚至是杜绝事故,于是人们在安全管理实践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大量事故成因理论,如人为失误论、骨牌论、综合论等等,试图从源头入手,对事故进行预防和治理。似乎每一种理论都很美好,但现实世界的事故及灾难仍然漫不经心的发生,对人类的种种美好愿望和殷切期盼显得如此漠不关心。究竟是现有的理论存在欠缺还是事故本身就具有不可预测性和预防性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出现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吗面对种种疑惑,本文将从本质安全概念的诠释入手,对本质安全管理理论体系进行必要的梳理。
1 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由来及本质安全的诠释
1.1 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由来
本质安全概念的提出距今已过半个世纪,最初该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界,主要是指电气系统具备防止可能导致可燃物质燃烧所需能量释放的安全性(the safety of electrical systems in preventing energy release which might cause flammable substances to ignite)。在本质安全概念明确提出之前,就有与此概念非常接近的概念,也就是所谓“可靠性”。如美国航空委员会在1939年提出飞机事故率的概念和要求,这有可能是最早的可靠性概念;1944年纳粹德国试制v-2火箭时提出了最早有关系统可靠性概念,即火箭可靠度是所有元器件可靠度的乘积。
国内本质安全研究开展的并不晚,其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关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研究,但在学术上明确提出本质安全概念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此后本质安全研究如雨后春笋,有大量学术论文发表,其中有相当数量是针对本质安全定义的,几乎在每个研究本质安全的行业都有自己对本质安全含义的界定。
1.2 本质安全概念的诠释
目前,国内在本质安全定义上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在外文文献中,与本质安全意思比较接近的关键词就有三个,如“intrinsic safety”、“inherent safety”和“essential safety”。在英文辞典中“intrinsic safety”是作为一个固定词组使用的,表示“原有安全度”,近似于我们所说的“本质安全”。另外,在中文中“本质”本来就有“原有”的意思。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将“本质安全”翻译成英文时,还是用“intrinsic safety”。
与英文中表达“本质安全”意思用到三个不同词组不同,中文表达“本质安全”只有一个词组,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在该项研究中已经形成共识。在整理和收集国内相关行业给本质安全下的定义后,我们发现虽然大家都使用同一个词组,但是不同行业所提的本质安全范畴却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是相去甚远,引起种种误解。目前国内比较重视本质安全研究的几个行业,如交通、电力、石油和煤炭业等,都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本质安全定义:
在我国交通体系中,本质安全化理论认为由于受生活环境、作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自由度增大,可靠性比机械差,因此要实现交通安全,必须有某种即使存在人为失误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机制和物质条件,使之达到“本质的安全化”。
在我国电力行业中,对本质安全是这样界定的:本质安全可以分解为两大目标:即“零工时损失,零责任事故,零安全违章”长远目标与“人、设备、环境和谐统一”终极目标。
我国石油行业对本质安全最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所谓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追求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
在我国煤炭行业中所说的“本质安全”,其实是指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即,煤矿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这就是“本质安全”。
上述关于本质安全的定义大多是从系统自身及其构成要素的零缺陷上来阐述本质安全的,对于技术系统来说是合适的。由于技术系统的构成元素间的关系是线性的、确定的,系统的本质安全性等于所有元器件本质安全性的乘积,只要能够保证所有元器件的本质安全性,整个技术系统也就是本质安全的。但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各个行业所涉及的系统都不是单纯的技术系统,而是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其构成要素(个人、物、信息、文化)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自组织性,系统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系统的大部分构成要素是一种智能体,客观地讲,这些智能体是无法达到本质安全性的,对于这些智能体来说,安全性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概念,会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得到提升。虽然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构成要素也许永远达不到本质安全性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无法达到本质安全性。这里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对于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系统的本质安全性并不代表系统的构成要素是本质安全的,由于系统自身及其要素都具有一定的容错性和自组织性,只要在保证系统的构成元素是相对可靠的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系统的和谐交互机制使系统获得本质安全性。
由此可见,上述关于本质安全的定义,从客观上来说还停留在关于本质安全的表层意思理解,也就是所谓的外在本质安全,虽然也提到系统和谐、系统可靠性、人的观念变化、人的自由度、及事故超前预防,但还没有触及到本质安全的核心内容,即本质安全的和谐交互性,系统本质安全是通过微观层面的和谐交互以达到系统整体的和谐所取得的,本质安全形成应该是由外而内的,最终通过文化交互的和谐性而达到系统的内在本质安全性。
根据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社会技术系统事故正是成因于其内外部交互作用的不和谐性。因此我们针对以上定义的缺陷,可以从系统的交互机制人手来定义本质安全。所谓本质安全是指运用组织架构设计、技术、管理、规范及文化等手段在保障人、物及环境的可靠前提下,通过合理配置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交互作用、规范交互作用及文化交互作用的耦合关系,实现系统的内外在和谐性,从而达到设备可靠、管理全面、系统安全及安全文化深入人心,最终实现对可控事故的长效预防。
由该定义可见,系统本质安全实现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系统必须具备内在可靠性。即要达到内在安全性,能够抵抗一定的系统性扰动,也就是说能够应付系统内部交互作用波动引起的系统内部不和谐性。其次,系统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引起的环境性扰动,即要具备抵御系统与外部交互作用的不和谐性能力。第三,本质安全的必须能够合理配置系统内外部交互作用的耦合关系,实现系统和谐,这将涉及到技术创新、规范制度、法律完善、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第四,本质安全概念体现了事故成因的整体交互机制,因此,事故预防应该从系统整体入手,最终实现全方位的系统安全。由此可见,本质安全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也是一个具有一定相对性的概念,它会随着技术进步、管理理论创新而演化;它是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最终达到对可控事故的长效预防;其主要措施是理顺系统内外部交互关系,提高系统和谐性;实现方式是对事故进行超前管理,从源头上预防事故。
2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的时代意义
与一般领域的管理理论类似,安全管理理论也是十分芜杂,但大部分安全管理理论只不过是普通管理理论的简单翻版,唯一不同之处是添加了“安全”二字。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安全问题曾出不穷,传统的安全管理理论越来越凸现缺少应对复杂快变组织环境有效机制,在时间上显得滞后,在处理问题方式上缺少新意,往往是根据事故后的经验总结所得出的教训来防止事故重演。但是由于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系统内外部交互作用的非线性和初值敏感性,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事故往往不会是已发生事故的简单重现,固然事故主因相同,但仍然存在微小偏差。而在复杂系统内,正是这些微小偏差经过多次放大,最终破坏了系统和谐性,导致了事故,也许每次都是同样的事故,却不是完全一样的成因。由于事故成因的敏感性和非完全复制性,又怎么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来有效预防事故呢由此可见,基于职能分工和经验判断的安全管理理论已经难以应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安全管理理论在对复杂系统事故预防上缺少应有的有效性,人们显得一筹莫展,期盼着有一种“好”理论的出现从此可以将人们从受制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问题,转变为可以自由有效的解决安全问题,也就是从事故预防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这时本质安全出现了,人们对它寄予莫大期望。
固然,当前本质安全管理理论还很稚嫩,那么它的出现能否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在事故预防上的被动局面能否实现绝对的系统安全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它的出现仍然具有划时代意义。首先。它给人们带来了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使得人们认识到事故不是必然存在的,只是偶然发生的,不发生事故才是必然的,即使是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事故也是可以绝对预防的,只不过这种绝对是指对系统可控事故的长效预防。其次,该理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事故预防模式的认识,从过去建立在功能分割和经验判断基础之上的事故预防模式转变为从系统和谐及系统整体交互作用的匹配性来重新思考复杂系统安全问题的控制模式。
由于过去建立在功能分割基础之上的事故预防模式过分强调职能分工和经验判断在预防事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系统层层分解,试图从事故源头入手,将事故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但由于缺乏有效系统集成技术,虽然能够找到事故源头,但仍然缺乏对事故成因的整体认识,最终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把握事故成因的整体交互机制,最终还是难以有效预防事故。
3 本质安全的实现机制及分类标准
3.1 本质安全的研究范畴及实现机制
在交互式安全管理试验中。我们发现对于复杂系统来说隐患出现首先破坏的是系统和谐性,当系统和谐性降低到临界点时,事故就会接踵而来。正是存在于系统内外部的动态交互机制和谐性决定了系统的安全性,事故正是由于系统内外部交互作用不和谐性的耦合作用结果,也即系统内部交互作用的波动引起的系统性偏差所造成的系统内部不和谐性与系统与外部交互作用的波动引起的外生偏差所造成的系统外部不和谐性的耦合作用结果。因此,本质安全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范畴是如何消减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内外部不和谐性,使系统和谐性始终处在临界点之上,从而使系统保持内外在本质安全性。此外,系统和谐临界点(也即系统和谐预警点)的存在也为系统安全预警提供了定量依据,将本质安全管理理论推进到一个可操作层面。
在本质安全管理实践中,消减社会技术系统不这主要取决于系统及其构成部分的复杂性。①对于复杂程度低的系统,以确定性控制和优化为主导;②随着系统复杂性增加,人在系统运行中的主导作用则越来越明显,这时消减系统不和谐性则以对人的不确定性规避(human-nondeterminacy mitigating)为主导(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不和谐性消减模式
3.2 本质安全的演化模式及分类标准
从本质安全的实现机制中可以看到,本质安全实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和谐性实现过程,也是人类对事故成因认识水平上逐步提高过程。客观地讲,人类对事故成因的认识主要经历了以下三次历史性的跨越,它为本质安全管理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次跨越:技术致因论。在这次跨越中,人们从事故“不可抗力”说转变为事故技术致因说,认为事故成因于技术本身的不可靠性。由于一种技术本身就有缺陷,因此,应用该技术制造的机械也会不可靠,人们在使用这类机械则时常会造成安全事故。这个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采用可靠技术设计安全可靠的机械设备,从而消除机械运转故障导致的事故。
第2次跨越:行为失误论。在这次跨越中,人们对事故成因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认为事故是由于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耦合结果,人为错误起主导作用,即操作者的行为失误和认识缺陷是事故的主因。因此,这个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如何改变和规范人的行为问题,主要措施是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立法来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各国针对高危行业制订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
第3次跨越:系统不和谐性耦合论。在这次跨越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文化及安全文化研究的蓬勃发展,研究者和实践者认识到处于高危行业的员工执行任务时并不是孤立的,只是单纯与工具、设备及仪表等技术因素打交道,实际情况是他们是以团队形式相互协作来完成任务,会受到情绪化和社会化因素影响,安全文化扎根于每个人心中,影响每个人的安全观念、行为,系统安全性最终取决于系统内外部交互作用和谐性的耦合结果。技术的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管理和法制措施尽管可以实现较高层次的规范安全,但要实现根本的安全,最终出路还在于实现系统和谐。从此人类对安全的认识进入到本质安全阶段(文化安全)。
对应于人类对事故成因认识的三次跨越,本质安全也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ⅰ型本质安全阶段,即基本安全阶段。处于该层次的本质安全主要指标是技术、设备可靠,环境安全。主要解决程序性偏差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ⅱ型本质安全阶段,即规范安全阶段。处于该层次的本质安全主要指标是达到行为规范、技术规范、管理规范、法律规范,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人应该满足以下要求:具有内在的安全意识;具备合格的安全技能;在自觉的安全意识引导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安全技能,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安全的完成规定的任务。主要解决的是程序性偏差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ⅲ型本质安全阶段,即文化安全阶段。处于该层次的本质安全主要指标是实现人的安全理念、生产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的高度和谐,是系统始终处于和谐临界点之上,安全文化如同看不见的手引导个体、组织系统迈向本质安全。主要解决的是系统性偏差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由此可见,本质安全应该是基本安全、规范安全及文化安全三者和谐整合,其中包含着非常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与社会发展规律类似,本质安全的发展也遵从有低级到高级的历程,其中或许有所反复和跨越,但一个系统要实现本质安全一般都要经历基本安全和规范安全阶段,否则本质安全只能是一空中楼阁。
第2篇 试析企业安全管理中本质安全理论的运用
无论是在社会发展的哪一阶段,安全管理都是生产企业相当重视的内容,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以生产企业为例,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产品生产,可能会涉及到较多人员、设备和材料,在这些生产因素中,任何一方出现安全问题都将严重影响企业的顺利生产运营,因此必须要保证安全生产作业。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要在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中运用本质安全理论,对安全生产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以降低安全隐患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对企业进行更加安全的生产管理,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创收提供保障。
一、本质安全理论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管理体系层面
要想达到对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首先要对本质安全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本质安全理论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两点:一是要保证生产设备以及技术工艺等相关方面不发生安全事故,二是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还要能确保顺利的完成生产任务。基于上述两点要求,可见本质安全管理所具有的功能正是当前企业所需要的,在当前的生产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实现一体化的安全生产体系,将安全管理功能更加有效的发挥出来。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不具备相当丰富的经验,是很难做到上述要求的,因此,笔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阐释了本质安全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首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这一部分中主要包含了以下两点内容,一是规章制度的建立方面,二是操作规程的具体完善方面,这两点都是对安全管理的进一步约束,使其能够朝着更加健全与完善的方向发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各项工作进行具体的细化,以此实现安全发展的目标。例如在安全职责分管的过程中,员工要清楚的认识到工作的具体职责是什么,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安全管理方案的编制,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有条不紊的进行相应的操作,以顺利的完成生产任务。另外,操作规范的确定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员工的地位非常重要,员工需要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具有清醒的意识,每一环节中员工都要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是实现企业顺利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不同环节中本质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式。
2、作业人员层面
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也是本质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企业要从安全生产的意识出发,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并且要引导员工之间做到及时的沟通,相互协作,以此来实现生产的顺利进行,并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安全管理,鼓励员工相互之间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存有安全隐患的不规范行为。在出现安全隐患时,也可以相互提醒,互相帮助,以此来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高度的安全意识是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只有每一位企业员工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当然,企业也要积极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举措和安全制度,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3、机械设备层面
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材料,由于当前的机械设备结构较为复杂,若操作不当,极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为此,在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同样也不能忽视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一般来说,对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防护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减少对操作人员的不良影响。基于这种情况下,加强设备的安全设计,可以实现本质安全生产的目的。同时还要落实机械设备规范操作制度,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要求操作机械设备,确保安全生产。
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而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是责任,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离不开完整有效的责任保障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建立层层负责制,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人头上。首先,实行部门主管负责制,一般来讲,部门的“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安全建设问题负主要责任。其次,建立部门分管负责制,突出部门特色和专业技能优势,通过加强专业指导、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来规范岗位操作,降低技术风险。最后,建立岗位专业负责制,对产品的生产管理流程进行跟踪记录和及时反馈,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在建立企业安全制度保障后,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事故第一责任人,严格执行本单位制定的安全责任追究的规定,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把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实处。
三、吸收借鉴国外安全管理经验
国外开始工业化的进程比我国早了近百年,对于如何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探索也比我们要早得多,因此,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美国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挥保险费率的调节作用,因而多数美国企业都非常重视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把“零事故”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日本则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培养企业的安全文化,并且以制度形式贯穿于每日的工作程序中,时刻提醒职工注意安全。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每日的安全工作都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让职工意识到安全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重要,是不能忽视的。德国企业往往成立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监管人员,且监管范围和监管职责明确,企业定期对监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逐渐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专家型的安全监管队伍。总的来看,国外对于我国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借鉴经验有很多,例如树立牢固的安全理念,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监管体系等,这些都是我国企业值得学习借鉴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中的本质安全管理就是要做到管理体系、作业人员、机械设备等各个环节本质安全化,只有我们强化以上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吸收国外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构建本质安全生产体系,才能够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最终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管理目标。
第3篇 班组如何开展本质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是生产过程人性化管理的要求,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要实现本质安全最基层的生产组织是班组,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因为班组是一个企业的细胞,是生产经营的最小单位,是生产经营任务的直接完成者,班组也是避免和控制事故的前沿阵地。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深入到班组的安全建设,是大幅度降低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班组开展本质安全管理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班组长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班组长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其自身素质和管理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也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文化的创建工作。做好班组长的选拔培养工作。一是要把好“人口”关,通过公开竞争和择优选聘等方式将最合适的人选到最适合的岗位;二是要把好“充电”关,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建立班组长长效培训教育机制;将工作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将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他们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的实践技能和安全素质。只有舞好舞活班组长这个“龙头”,才能带动班组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安全教育,拓宽安全知识面,提高安全技能,增强职工安全意识,严防生产安全事故。
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的缺陷、思想和情绪因素、利益与管理原因、生产环境影响。这些不安全行为对安全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就是对这些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2、强化安全管理;3、科学的选用人员,做到人机最佳匹配;4、改善作业环境;5、做好思想和情绪调解工作。从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中可以看出,“习惯性违章”人为因素占事故发生率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安全生产,杜绝人的不规范行为、控制物不安全状态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控制消除各类事故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优胜劣汰的驱动机制。弘扬先进,鞭策后进。做好思想观念、职业道德等价值取向的“破”与“立”,做好典型带路、整体推进。三是持之以恒搞好全员教育。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学习培训体系,坚持用先进的知识武装人;用典型的事例教育人;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人;用总体的目标激励人。四是树立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观念。做到在内容上创新,使创建活动更具科学性;在方法上创新,使创建活动更具操作性;在目标上创新,使创建活动更具针对性;在观念上创新,使创建活动更具时代性。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安全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或融入到每一个职工,从而促使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使安全管理人人参与,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
三、切实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步伐,促进企业安全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班组安全文化既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细胞”。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必要补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积极营造浓郁的安全文化,为职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就是企业谋求发展和创效的根本保证,有着安全文化底蕴的企业文化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重视搞好安全文化能极大地促进安全管理,而安全管理的水平又决定着安全文化的开展是否具有成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生命价值是安全文化的核心。
安全文化的创建工作可分为理念系统、感觉系统、行为系统等,首先要将安全理念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和认可,其次,从感觉上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最后是将这些安全文化理念融入制度之中,形成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的内容渗透到员工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员工自觉行为。员工在这种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将生命和健康作为最终的追求目标,另外要认识到创建本质安全文化的真正内涵和重要作用,从安全生产、企业管理和发展创效等显而易见的成效上,可以看出切实搞好基层班组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明智的抉择。
四、加强班组人员管理,制定并完善奖罚制度。
制定公平合理奖罚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不可忽视的。推行厂队对班组、班组对员工的两级考核,考核结果的优劣与工资挂钩。确保了班组人员在立足岗位的基础上,做安全生产文明职工,态度更积极主动。对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建立以安全管理体系为核心,强化企业安全监督体制,结合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健康标准为内容的分级管理模式,推行从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总结、检查、评审的全过程安全评价,就能强化班组安全管理体系的规范管理,提高班组措施落实的执行力度和员工按照标准操作,从而杜绝“三违”现象,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班组的本质化管理。
第4篇 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风电场生产现场管理,积极推动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建设,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生产是将已知的风险控制在生产可接受的范围内,本质安全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不断降低风险。本质安全创建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集团公司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第三条 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创建工作是一个有层次、分阶段、循序推进的过程。创建工作的探索阶段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风电场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发展阶段是通过完善体系运行机制和管控平台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突破阶段是通过流程化、轨道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促使风电场安全文化的落地生根。通过创建工作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 '人员无伤害、设备无缺陷、系统无障碍、管理无漏洞,人机环和谐统一'的长远目标。
第四条 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创建工作依据阶段性工作目标进行规划,在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前提下,进行阶段性评审。通过阶段性评审后,在总结前一阶段的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开展创建工作,循序渐进推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五条 风电场属于风力发电企业的基本生产单元,重点是现场管理。评价风电场本质安全建设的水平,核心指标是现场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水平。
第六条 集团公司对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实施分级管理。
第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上市公司、分公司、省发电公司及其所属风电陆地风电场,海上风电场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管理职责分工
第八条 集团公司职责
(一)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等;
(二) 组织制订、修编集团公司创建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管理办法及评审标准;
(三) 监督、检查集团公司系统内各分子公司创建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的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各分子公司本质安全型风电场进行抽查;
(四) 对各分子公司申报的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性评审,对符合条件的风电场应授予'本质安全型风电场'荣誉称号;
(五) 对已授予荣誉称号的本质安全型风电场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不合格的风电场予以考核;
(六) 研究并修订本质安全型风电场评审标准的改进和完善。
第九条 分、子公司职责
(一) 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管理办法,制定本公司创建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实施细则,并按要求组织实施;
(二)认真做好集团公司专家对风电场的评审工作,组织、协调所属风电公司的迎检准备工作,确保专家评审工作顺利进行;
(三)组织、协调和指导所属风电公司开展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的评审工作,对评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四)对评审符合条件的风电场,负责向集团公司申报。
第十条 风电公司的主要职责
(一) 认真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分子公司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管理办法,编制风电公司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实施细则;
(二)认真做好分子公司对风电场的评审、抽查工作,安排好风电场的准备迎检工作,确保评审、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5篇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
1. 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有学习记录。
2. 定期组织员工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提高员工的危险源辨识水平。
3.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试。
4. 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矿及公司组织的本安体系知识竞赛。
5. 编制各个岗位的危险源辨识卡,下发给员工,要求下井携带,便于员工能够随时学习。
6. 对于员工回答危险源辨识情况,班组考核上给与奖罚。
7. 每个月月底严格按照《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标准》整理内业资料,随时迎接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
8. 迎接好集团公司的季度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
第6篇 突出人本管理探索企业职工本质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煤矿生产作为一个高危行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煤矿企业以安全管理为重点,运用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在管理问题的新观点,突出人本管理,积极探索实现本质安全的途径,将会极大的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杜绝重大责任事故,达到实现安全本质型生产得目标。
一、人本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人是组织拥有的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本管理是指以人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愿景为引导的一整套模式。人本管理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突出人本管理是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决定》的指导思想突出了人民利益的问题,目标和主要任务围绕的核心问题也是人民利益,同时又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突出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煤矿企业作为一个市场的一分子,安全是生产的基础、稳定的基础、发展的基础,煤矿各种威胁安全生产的因素比较多,有些不可预知和不可抗拒的危险因素客观存在,而煤矿生产经营如果没有安全基础作保障,就什么都谈不上。现实也证明,一个煤矿一旦安全出了问题,生产经营秩序都会被打乱,员工情绪压抑,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和效益就会受影响和损失。
3、突出人本管理是员工需求的需要,按现代管理学关于人的定义中分为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自我实现的人,但无论是哪种人,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第一的需要就是吃穿住,吃饱肚子第一需要满足时,需求就能变为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安全不好,经济效益受影响,员工因工受伤,个人收入受损,这些对员工个人需求就会造成影响。
二、本质安全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本质安全”的内涵就是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把事故降低到最低甚至是实现零事故,从而得出结论:煤矿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其基本特征:一是人得安全可靠性。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在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
三、预防途径
1、强化本质安全的理念教育,做到三个转变。探索由“领导教育式”转为“朋友谈心式”,由“教育职工学安全规程”转为“自己首先学安全规程”,由“只讲大道理”转为“大、小道理都要讲”。宣传“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安全是第一效益,安全是第一福利的安全文化理念。坚持和完善日常的班前安全教育10分钟和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日制度,严格安全活动的考勤和考核,丰富安全教育内容,采取多媒体、隐患预想、考问讲解、现身说法、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
2、改进培训方法,做到系统、专题、现场三个结合。一是对班组长、技术骨干层采用系统教育培训,通过管理理论管理方法,激励应用《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系列教育培训,达到理论上更具体,更详细,更完整,岗位技能和操作,管理技巧更熟悉,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二是为适应某一特定时期和特定环节的需要,采取了有目的的针对性专题培训法。解决高难度、新工序流程中的安全、生产、技术的急需问题。三是现场实习法。把培训放在现场,对新引进的大功率运输设备,由高级技师对照实物讲解,并让技术骨干看操作效果,克服了理论上理解不透,空洞说教的缺陷。
3、应用激励理论,增强“三性”。运用学者德鲁克在“目标学管理”理论中指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重要的是使他们发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乐趣和价值,能从工作的完成中享受到一种满足感”。工作中,通过培训课上有奖问答,设立安全规程、技术措施现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奖、技术能手奖等方式调动职工自觉接受安全技术培训得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4、推行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创新,建立安全民主机制。以落实煤矿rmdc管理法和零点责任目标管理发为重点,坚持巩固和创新结合,深化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扩大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内涵,从整个生产现场管理等每个环节都按工作规则和标准化要求实施考核,力争每个岗位,每个工种达到程序化标准。同时,以学习应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为契机,应用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得华.戴明的“凡是精细的管理,一定是标准化的管理,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化的管理,科学管理就是力图使每一个管理环节的数量化”的质量管理思想,对工作面全系统绞车进行了数字编号,件车配备了信号牌,井上调度室、井下家俱房绘制了工作进程图。初步实现了工作管理数字化、图表化的要求。
第7篇 高突老化矿井本质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平顶山煤业集团四矿于1958年建成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后经多次技术改造,矿井实际生产能力达到280万吨,是平煤集团主力矿井之一。投产至今,由单一水平生产变为多水平生产,由原来的低瓦斯矿井变为突出矿井,近年来,随着采深的延伸、开采强度的加大,安全生产管理难度日益显现。特别是客观上面临着“三高六难”(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通风难、运输难、提升难、供风难、供水难、行人难),严重制约着安全生产。面对这一现实,平煤集团四矿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积极探索富有四矿特色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以安全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保证、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一通三防”和防突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周期一直保持集团公司生产矿领先水平。特别是2004年以来,百万吨死亡率为零,荣获了河南省煤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被推荐为全国煤炭行业安全思想教育先进集体。具体做法是:
1、以人为本,夯实安全思想基础,构建和谐人文安全环境
大量的事故统计资料表明,85%的事故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贯穿于安全的所有方面。只有人人遵章守纪,才能保证安全。只有人人按章作业,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平煤集团四矿坚持把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做为基础工作来抓,从职工的思想实际入手,扎实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活动,努力实现安全思想人人达标。实际工作中,主要是结合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努力打造安全文化和平安文化,做到了经常性教育常抓不懈、典型性教育警钟常鸣、针对性教育重点突出、主题性教育寓教于乐、情感性教育贴近生活。配套建立了矿对战线、战线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职工的四级安全思想教育包保责任制、安全谈话制度和井下单位职工身心调试网络。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查找安全思想隐患、反三违、反事故”大讨论以及安全演讲、牌板展、知识竞赛等活动,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建立了矿队两级安全教育“三台”(警示台、闪光台、曝光台),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案例教育职工,用身边人、身边事警示职工。组织严重“三违”人员及往年工亡家属组成报告团,深入基层巡回演讲,对职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认真吸取瓦斯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教训,深入开展“一通三防”和防突管理等专题系列教育活动,提高职工防治重大安全事故的思想意识。结合安全工作各个时期不同重点,每季度选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内容鲜明的安全文艺演出和老职工“传经送宝”活动,利用小品、豫剧合唱、快板、三句半等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在井口设立了矿长、党委书记安全嘱语,引导职工珍惜生命,关注安全。通过安全思想教育的深入开展,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三违”现象显著减少,工伤事故率显著下降。
2、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构建和谐人、机、物环境
煤矿安全生产是由若干个生产系统组成的,只有保证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实现安全生产才能有把握。平煤集团四矿从当初年设计能力60万吨到2000年前的180万吨,再到目前的280万吨,产量上可以说上了两个大台阶。但随着产量的跨越式增长,客观上也给生产系统带来诸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井下供水能力不足、压风能力急待提高、通风系统急待优化、地面排矸系统和工业广场改造等工作急待加强。针对这些制约瓶颈问题,去年以来,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进行了一系列井上下生产环节适应性改造,全面改造和优化通风、供水、供电、压风、提升、运输等生产系统,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和职工的工作环境,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基础保证。
3、健全机制,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构建和谐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需要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平煤集团四矿形成了以“四抓四严一追究”为主线的安全管理体系。
一是抓超前,严把安全技术措施关。强化业务保安,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对安全工作中的突出性重点问题、苗头性隐患问题、关键性技术问题、反复性难点问题,超前完善制定防范措施,并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
二是抓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严把安全奖惩考核关。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完善了各级干部和各工种人员安全责任制、职能部门业务保安责任制及相关配套考核办法,与安全奖惩挂钩考核,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尤其是狠抓班组长、区队长和业务保安科室三个环节,进一步明确责任,分级进行安全抵押,加大奖惩和考核力度,依靠机制建设,使安全岗位责任制真正落实到现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减少了事故隐患和零星事故的发生。
三是抓重点和薄弱环节,严把现场管理关。坚持把“一通三防”做为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治理瓦斯就是解放生产力,治好瓦斯就是发展生产力”、“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坚持以瓦斯抽放为根本,以通风为基础,以局部通风为关键,以监测监控为保障,上设备、上措施、上手段,并逐渐由措施型向工程型转变,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大巷修工作力度,搞好通风降阻,满足生产需要。针对顶板管理、巷道贯通、采面安装、搬家等重点工作,强化现场措施的检查和落实,狠抓重大事故防治。
四是抓基础,严把安全质量关。认真组织开展“本质安全质量标准化年”活动,坚持把安全质量达标做为强化安全管理,实现矿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分系统、分专业,定目标、定措施、定规划,确保有提高,创水平。在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突出“本质”这一要求,切实抓好“两基一线”(开掘工程这一前期基础、巷修这一后续基础,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这一主线),做到了点、线、面全面提高,确保安全基础稳固,生产系统优化。
“一追究”就是认真落实安全职责,追究安全责任。对重大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责任者,严格执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责、权、利”相结合,该重奖的重奖,该重罚的重罚,过真的,来实的。通过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认真执行,落实了各级安全责任,促进了安全工作的健康开展。
4、群防群治,夯实安全检查基础,构建和谐齐抓共管环境
不断探索群防群管群治新途径,坚持做到纪检管“党”、行政管“长”、保卫管“防”、团委管“岗”、工会管“网”、女工管“帮”,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女工委、安检科等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做到齐抓共管。在日常工作中,突出四个重点:突出安全薄弱环节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全隐患;突出作业现场的安全动态检查,保证和督促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突出干部作风转变,抓好干部现场安全管理;突出责任心和责任感,狠反“三违”和不规范作业。为确保工作成效,我们建立了群防群管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考核奖罚机制等,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5、以科技为支撑,夯实安全技术管理基础,构建和谐科技兴安环境
近年来,平煤集团四矿坚持“科技兴安”工作思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工作中,一是搞好科技攻关,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如推广保护层开采新方法,有效释放了煤层的瓦斯和压力,实现了安全高效回采。针对巷道压力大,变形速度快的问题,与湖南科技大学共同合作,积极探索深部围岩支护新方法,保证了安全运输和通风。二是以实施“人才兴安”战略为带动,构建安全管理技术人才支持平台。采取倾斜政策积极吸纳引进专业人才,并在内部建立了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安全管理人员三个人才库。结合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专业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努力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三是全面开展安全岗位达标活动,全员全过程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现场应变能力。
总之,煤矿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矿情并采取对应的措施和办法,才能确保矿井实现长治久安。我们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初步摸索出了一条高突老化矿井本质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安全绩效比较显著,保证了企业安全工作实现了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第8篇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设本质安全矿山
安全是矿山永恒的主题,建设本质安全矿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根本保障,是当前和今后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企业通过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健全矿山安全管理制度、推动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可有效防止各类生产事故发生,对建设本质安全矿山具有重要意义。
1.本质安全矿山特征
本质安全矿山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生产事故发生,这是矿山本质安全工作的目标。其具体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的本质安全。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质,任何情况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杜绝人为失误,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
(2)设备的本质安全。设备的本质安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求机器设备具有故障检测和安全防护功能,安全可靠性高;另一方面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不存在安全隐患,达到本质安全管理标准。
(3)环境的本质安全。生产环境应符合安全规程和标准的要求,且作业环境整洁卫生。
(4)管理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应包括完备的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措施体系、保障管理标准和管理保障体系。确保管理标准完善,管理措施到位,监督保障体系和预警系统科学合理,实现矿山的本质安全。
实现管理的本质安全,有利于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制度保障了设备和环境的安全,管理像一条绳索将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实现安全最大化。
2.本质安全管理目标
矿山本质安全管理目标是通过以预防为核心的,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活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现场无隐患、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和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生产事故发生的的矿山本质安全目标。
3.强化安全管理途径
矿山是高危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强化安全管理:
(1)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严密安全防范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制定矿山发展规划和营销策略、制定安全生产规划与思路时,应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地位;要制定评价标准和工作目标,促进矿山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彻底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要认真总结生产事故的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强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要从生产经营工作的现场与实际出发,坚持安全工作预防为主,坚持防患于未然,坚持安全理论与现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详尽、切实的安全措施,使安全工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要创新安全管理机制,严格遵守“矿长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的原则,实行矿长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使干部和全体职工都重视和支持;要加强安全教育的建章立制,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方法和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推广,使之发挥动心入脑的作用。
健全规章制度,形成严密安全防范体系,从管理规范上保证安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夯实基础,从规范管理上堵塞漏洞,使安全规章制度在现场发挥有效的约束作用。
(2)强化职工队伍责任意识,夯实基础队伍。
强化职工队伍责任意识,夯实基础队伍,一要加强基层干部的责任心教育,严肃整治只讲生产不讲安全、视安全工作为儿戏的坏风气,努力使每一位基层干部安全工作责任意识到位;二要强化遵章指挥意识,基层干部是安全生产过程的直接指挥者和管理者,基层干部必须带头掌握规程措施,熟悉管理制度,并加强学习和考试,考试不及格就不能上岗,同时也要把规程、措施贯彻到每一个工人;三要强化现场把关意识,矿山安全工作重在现场,一方面基层带班干部努力提高工人遵章作业意识,带班干部要把住重点人物关,对那些经常有违章行为的人,要盯紧盯牢盯实,使其没有违章作业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要经常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使每位职工熟悉、掌握各种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在工作中必须不折不扣严格加以执行,把住现场安全生产的重点环节、关键部位,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四要形成以带班干部为主的安全责任体系,改变过去以工人为主的安全责任体系管理模式,加大对干部的处罚力度,工人违章,带班干部也要受到牵连和处罚,干部肩上有担子、有压力,迫使带班干部不得不抓好安全工作,形成“干部尽心竭力抓安全,工人一心一意保安全”的安全生产新局面。
(3)严格把关,全力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排除。
事故隐患排查及消除的关键是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排查处理。根据生产具体情况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事故隐患排查制度,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尤其是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首先事故隐患排查的关键是抓现场管理,矿山作业现场事故隐患排查应遵守的原则是:不安全不生产;事故隐患未彻底处理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生产过程中出现事故隐患,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事故隐患整改;交班时事故隐患未处理彻底,必须向下一个班交待清楚。
其次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防范事故发生。现场管理者责任心的强弱及其拥有的安全技术水平高低决定重大事故隐患是否带来危害,因此,提高现场安全管理者的安全技术水平是关键,同时排查重大事故隐患要快速,做到资金、材料设备、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再者,增强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文化建设。人是引发事故隐患的最活跃因素,所以消除事故隐患首先要抓住人为这个关键,不断强化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教育,增强人的安全责任心。
(4)加大安全教育与培训力度,增加员工安全意识。
加大安全教育与培训力度,增加员工安全意识,一要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包括:安全生产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法制教育就是对员工进行安全法规、方针、政策、法纪、事故案例教育;道德教育就是让员工在工作中逐步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希望为他人服务的情感,当别人受到伤害时能及时抢救,当他人违章时能及时制止,并能及时提醒他人预防为主;集体荣誉感教育就是让员工关心集体的荣誉、企业的兴衰,把自己在生产中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紧密联系起来;安全责任感教育就是让员工充分认识自我在家庭、企业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认识到安全不仅是矿山企业生产的需要,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安全需要。
二是加强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安全管理层次。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有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等教育。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法或工艺流程,生产技术过程和作业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知识,工人在生产中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产品的结构、性能、质量和规格等;一般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就是工作环境中的危险设备和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比较专门和深入,包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以及根据这些技术知识和经验制定的各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教育。通过加强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教育,员工安全素养提高,无形中矿山安全管理层次也得到提高。
安全生产不仅是你的责任、他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建设本质安全矿山,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我们要以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坚实的步伐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管理使人员、设备、环境出于安全状态之中,安全就会与我们常在。
第9篇 3+3管理模式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安全管理模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把伤亡减少到最少。
为了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煤矿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略,可以借鉴实施以“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塑造本质安全人;岗位无隐患、操作无事故、管理无缺陷,打造本质安全岗;安全管理市场化、安全装备现代化、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本质安全工种”为内容的“3+3”安全管理新模式,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首先要塑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人。人在安全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打造安全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想安全
包括自我提醒、自主保安、自觉遵章。教育员工树立“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他人不保险”的理念,坚持自主保安权利,坚持安全举报,坚持违章人员警示制度,让员工时时心系安全。
会安全
包括懂规程、有技能、会操作。培训员工做到一看(环境是否安全)、二想(规程怎样要求)、三思(如何进行操作)、四干(确保安全才干),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管理制度。
能安全
包括创造安全环境、改善安全环境、保障安全环境。做到班前讲安全,现场排隐患,干部遵章指挥,职工遵章作业;搞好文明生产,加强综合治理,改善现场安全环境,加大安全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杜绝人、机(物)的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环境。
其次要打造岗位无隐患、操作无失误、管理无缺陷的本质安全岗,具体包括下面三点。
岗位无隐患
通过超前预想、预警、预防,及时消除岗位隐患。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人着想,为自己着想,实现对安全预测的动态弥补。对预报反映的安全隐患,根据潜在危害程度,进行预警,强化思想上的安全警惕性和行为上的规范性。对井下顶板、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制定实施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落实相关措施,精心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准确排除现场安全隐患。
操作无失误
严格执行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要求。从思想上强化标准化意识,学好标准和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标准化的规定及有关规章制度,工作中按标准要求规范安全行为;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和各项规范性标准,做到干活懂标准,操作有要求,养成自觉遵守标准作业的习惯。
管理无缺陷
要求执行认真、检查严格、管理精细。做到坚持24小时复命制,以严明的纪律、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提高执行能力;坚持各项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严格执法,强化现场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在安全管理细节上做到“精”、“细”、“严”,在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安全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精细化运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实现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还要建设管理市场化、装备现代化、教育制度化的本质安全工种,也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管理市场化
要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安全创新奖励、安全风险抵押等经济杠杆,实施安全隐患买卖交易、安全监察市场化、安全风险抵押、有偿安全建议等方式,增强安全责任,消除事故隐患,超前搞好安全。
装备现代化
通过设备更新升级、建立信息平台、建立安全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设备更新升级。
教育制度化
通过全员学习、分级培训、重点培养等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规范操作技术、安全知识等教育培训。通过“每班一问,每周一题,每周一次家庭作业,每旬一讲座,每旬一帮教,每月一考”等多种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保互保能力,建设“采、掘、机、运、通”五大本质安全型工种。
第10篇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露天矿设备维修企业中的应用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设备维修中心的生命工程,是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关键所在。2023年以来,设备维修中心围绕落实集团公司“本安体系全面实施年”活动主线,以强化本安意识、提升本安管理、构建本安机制、打造本安企业为总体思路,每季度开展一个安全主题活动,不断创新本质安全文化理念,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为推进“科学发展,再造神化,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战略目标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经过全体职工的努力,2023年度安全、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情况
(一)实施全员本质安全素质培训
维修中心认真开 展一季度“强化本安意识,危险源再辨识、再学习、再实践”安全主题活动,各车间围绕主题,结合自身实际,详细制定学习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并组织各岗位员工及外委队伍人员1600多人进行了本安知识考试,对有效开展危险源辨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了提升各级对本安体系的执行力,做好本质安全管理的考核工作,中心于3月23日,组织了管理人员本安体系知识的考试。各车间、部室、外委单位管理人员共120余人参加,提高了管理层的风险管控能力。
一季度,中心组织全员进行危险源再辨识、风险评估、危险点分析、控制措施落实工作,对新增设备(l-1350、mt5500、mt4400、ex3600-6)和新增任务(轮胎修补)进行了危险源辨识,进一步梳理细化了检修工序,补充完善了管理标准,使每项检修任务都对应有本安标准工作单;风险管理表经完善后,工作任务由原来527项增加至556项;危险源由原来2254个降低到2249个,进一步完善了本安体系。通过认真组织开展安全主题活动,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有效提升了全员的本质安全素质,大力推进了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二)建立本质安全考核体系
为使本安体系运行与安全质量标准及现行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更好地融合,今年初,设备维修中心制定了《本质安全管理考核办法》,将安全质量标准化纳入本安体系单轨考核。
《本安考核办法》由现场考核、指标考核、内业考核和文明生产考核四部分构成。考核兑现分单位和个人两项,其中对单位的考核实行百分制,各项所占比例分别为50分、15分、15分、20分,按四项考核合计得分兑现单位安全结构工资;现场考核中检查出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作为对个人的安全考核,核定分数12分,按不安全行为的风险等级进行考核,包括对责任人和直接管理人员进行预警、处罚;根据累计扣分情况进行下岗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对个人安全生产奖的考核兑现。
《设备维修中心本质安全管理考核办法》整合了安全日常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包括文明生产)、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结构工资考核、安全生产奖及各类风险抵押考核兑现等各项工作,以本质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文明生产为管理主体,以员工标准化作业为落脚点,继续实行车间、班组、员工的三级考核制度。运用本质安全管理信息平台,保障本安体系的有效运作,形成了具有维修特色的安全考核评价体系。《办法》紧紧围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目标责任、管理制度、车间班组、教育培训、监督检查五个体系建设,维修中心安全生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三)贯彻23号文件精神,提升本安执行力
维修中心对照23号文件,结合实际下发了《设备维修中心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了4个方面15项问题。各车间、部门、外委单位逐项比照,查找出12项突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五定”原则立即整改,于10月31日前将这些重大隐患逐个消除。维修中心党政始终把安全生产做为“天字号”工程来抓,为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制定了《设备维 修中心领导现场带班制度》,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各级领导每月现场带班次数都在11个以上,当班期间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生产条件相对复杂、工作人员比较集中地点的加强检查巡视,全面掌握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切实做到“谁带班,谁负责”;车间管理人员靠前指挥、跟班作业,严防死守关键检修环节;安监人员每天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防微杜渐及时遏制事故苗头;群监员、青安岗员查隐患,反违章,齐心协力保安全。有效保证了中心安全工作责任到位、领导到位、监督到位、措施到位。
(四)实施“两会两单一挂牌”,强化现场风险预控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风险预控,设备维修中心实行的“两会两单一挂牌”制度,是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让所有的员工都按标准执行,本着“统一流程,规范作业,结合实际,持续完善”的指导思想,确保现场作业“四清楚四到位”,即任务清楚、程序清楚、危险源清楚、安全措施清楚,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执行到位、监督到位,将本质安全管理的核心内涵全面贯彻到日常检修工作中。
车间管理人员和安监人员跟班检修,全过程监控“两会两单一挂牌”的执行情况。员工通过执行这项制度,有效地将本安体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五)实施不安全行为人员管控
维修中心90%的危险源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我中心把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控做为现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作业环节(如多设备、多工种联合作业),各级管理人员、安监员跟班监察。对新上岗、转岗、经常出错、喜欢冒险等易出现不安全行为的职工,重点监控,确保其安全。班组长随时了解掌握本班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身体状况,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随时检查班组人员的作业行为,提醒注意事项,对不安全行为,现场予以纠正,对情节严重的,进行责任追究,给予经济处罚。
1-11月不安全行为人员统计表
不安全行为人员 | 预警级别 | 扣分标准 | 处罚标准 |
17人 | 轻警 | 1-2分 | 扣季度安全奖 |
12人 | 低警 | 3-5分 | 扣季度安全奖及一定比例安全结构工资 |
2人 | 中警 | 6-7分 | 扣季度安全奖及一定比例安全结构工资,离岗培训三天,培训期间不核发奖金 |
2人 | 重警 | 8-9分 | 扣季度安全奖及一定比例安全结构工资,离岗培训一周,培训期间不核发奖金 |
1人 | 巨警 | 10分以上 | 扣季度安全奖及一定比例安全结构工资,离岗培训两周,培训期间不核发奖金 |
因不安全行为在中心本安信息系统上预警的有34人,共计扣罚安全奖3100元 |
通过管控,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已由09年108人次,下降到目前的34人次,同比下降69%,违章现象明显减少。
(六)加强外委队伍监管
1、2023年以来,维修中心进一步加强外委单位安全管理,从技术、资质、管理人员配备、从业人员培训、责任制落实和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本安管理考核等方面,对外委施工队伍进行了严格全面的专项检查。中心的所有外包、外委工程都做到先签订安全协议,具备工程开工条件,才允许施工,所有施工人员经过安全培训,全部挂牌上岗。
2、下大力气对外委队伍和基建工程进行现场规范和监管。二、三季度,中心进场施工单位多,严重影响制约了我们正常检修的秩序和效率,给车间安全生产带来许多隐患。为确保安全生产,车间合理组织生产,协调与施工单位交叉作业的矛盾,尽量避免重叠作业,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检查,及时制止了多起严重违章现象。对组装场地的云海、英伦、原驰公司大修现场进行了检查治理,规范了焊修作业,整顿了擅自使用消防设施的违章现象,有效改善了现场的文明施工状况。
3、对外委单位的本安“二级考核”进行规范,突出现场的日常动态监督检查和考核,加强班组对个人的日常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提升检修质量和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七)加大隐患排查与治理力度
维修中心按照“排查要认真、整改要坚决、成效要显著、管理上水平”的总体要求,采取隐患排查、整改、复查、考核 “闭环管理” 的工作方式,各车间找准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加强夜间和节假日的安全监管,加强机动车的安全运行管理,加强联合作业任务的危险源管控。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重点检查、反复检查,对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整治,做到全面、细致,底数清、情况明、不留盲区和死角,对查出的危险源和隐患严格管控、及时整治。
结合国务院23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活动,维修中心排查出12项重大安全问题,于10月31日前全部整改完成。通过日常检查及季节性安全大检查,1-11月各车间共查出安全隐患563项,已全部进行整改,有效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第11篇 设备部本质安全管理理念范本
设备部本质安全围绕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处置、持续改进四个环节,针对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要素,从全员安全生产理念的培养、制度的建设、管理的严密、设备的健康、系统的完善、技术的支持、人员的保障、环境的和谐等同步开展工作,真正转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一)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无漏洞。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达到“目标明确、标准完善、流程清晰、偏差控制、绩效评价、持续改进”的要求,实现管理无漏洞的目标。
(二)建立管控平台,对工作动态监控、绩效评价。遵循“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表格化、表格信息化、流程轨道化、信息实时化”的工作思路,从规范各生产管理要素的基本台账、记录、定期例行工作入手,把“三大标准”、四个责任,与体系要素的流程、节点控制有机结合,做到“四个凡事”。通过对要素管理流程的轨道化设计,实现管理过程的偏差控制,实现精细管理、精确定位、精准考核。
(三)组织对维护单位员工进行培训,从技术角度上控制安全,从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岗位技能培训入手,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落地生根,实现人员无伤害,本质大安全。
(四)定期开展安全学习活动,目前的班组安全学习比较常见的是周安全活动日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安全简报或事故通报等,照本宣科,单调乏味,这种学习多数是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设备部要求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彻底摆脱纸上谈兵、脱离生产实际的学习模式,首先要形成讲安全的风气,营造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同时把安全教育工作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促使职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对于事故通报、安全简报、安全指示的学习,不能形而上学,不为学习而学习,一定要联系职工的思想实际和本岗位的生产实际,进行举一反三的讨论分析这样才能使安全学习真正起到提高员工素质的作用,通过安全学习剖析问题所在,通过安全学习的个人发言,激发人员思考安全问题,从而达到我要安全。
(五)深入开展“缺陷分析”活动,建立问题库、裂化分析库、隐患库等一系列控制措施,实现设备无缺陷、系统无故障。从设备、系统的设计、选型开始,切实提高设备、系统的完整性、协调性、可靠性;进一步深化点检定修、标准化检修,切实推动岗位分析、专业分析和异常分析活动,规范dcs报警点管理、开展sis点检,从劣化趋势和倾向管理入手,把设备缺陷彻底消除。实施科技兴安,不断提高技术监控水平,为实现设备无缺陷、系统无障碍奠定基础。
(六)深入开展“文明生产上水平”活动,实现“人机环境和谐统一”。通过体系的正常运行,不断提高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落实安全设施标准化,不断改善劳动作业环境,消除现场影响人身安全与健康的因素,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实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
(七)通过安全学习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安全行为在工作中多表现为冒险、蛮干、思想麻痹、习惯性违章等,很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对于生产电这种高危特殊产品的行业,应该靠不断强化安全教育来实现安全意识的转变,完善自我保护意识。在现场作业中,老员工应指导和教育年轻的员工注意并避开方方面面的危险点,保证自身的安全。做任何工作之前,应先检查是否存在危险,三思而后行。从习惯性安全检查到反习惯性违章作业,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安全意识便能根深蒂固,得到永久的巩固并提高,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八)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为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围绕集团公司“务实和谐、同心跨越”的企业精神,“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理念,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作为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创建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九)做好自查自评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日常生产中的危险,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加强对日常生产工作中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要求职工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职工根据自己的责任范围,科学地、客观地按照自查项目表逐项进行,对配电设施、生产设备、安全工器具进行查评、填表,并对查评结果进行总结,对总结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以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做到预先发现各种隐患,达到减少和消灭事故的目的。
(十)严格工作票管理,工作票是检修作业的生命票,任何检修作业都必须办理工作票,对于检修人员来说,办理工作票还是一种自我保护,可是很多检修作业人员无法认识到这一点,总是急着干活,认为办理工作票很麻烦,心里想着本来在半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通过办理工作票而需要1.5小时,这种理念直接导致了安全问题发生,给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的隐患。为扭转现状,点检员作为工作票签发人和责备的主人,现场检查的第一要务就是工作票、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第12篇 强化班组建设创新区队管理打造本质安全型区队
梅花井煤矿综采二队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打赢硬仗的综采机械化队伍。全队有员工121人,下设两个生产班,一个检修班。全队有党员15名,占全队职工总数的13%;全队有管理人员9人,大专以上学历22人,占全队人数的18%,高中以上同等学历员工54人。技师2名,高级工4名,中级工38人,占全队人数的31%,全队在24°平均倾角的112202综采工作面,累计生产原煤66万吨,消灭了碰手碰脚及以上事故,为实现本质安全型区队夯实了基础。
一、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夯实区队基础管理。
为不断将班组建设工作更深入开展,队党政领导着重在班组建设建章立制方面下功夫,以“6+2”安全管理法为基础,从安全、质量、任务、成本、文化建设、民主管理等方面制定《区队对班组日考核评分细则》。由当班跟班队干按照细则对班组进行逐项考核评分,并填写《区队对班组日考核评分表》;以安全、质量、任务、成本、工作态度、团结协作、遵章守纪、学习培训等制定《班组对员工日考核评分细则》。由班组长按照细则对员工进行逐项评分,并填写《班组对员工日考核评分表》,员工考核得分由本人签字认可,员工日考核得分汇总后与员工月度工资奖金挂钩。健全和完善《班组管理办法》。充分结合综采机械化高标准要求制定区队、班组、个人“三级”愿景目标,形成以区队愿景为目标,以班组愿景为核心,以个人愿景为支撑的“三级”愿景目标体系。通过制定区队、班组和员工个人的三级愿景和思想发动,使班组和员工个人真正情系矿区企业发展,围绕各自愿景自觉行主人事,尽主人责,实现以员工个人愿景支持班组愿景,以班组愿景支持区队愿景,最终实现打造本质安全型区队目标。
二、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首先强化班组“领头雁”管理,在选用班组“领头雁”时严把关口,以思想好、作风硬、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为标准,通过推荐、公选、竞岗,使选用出的班组长具备“盯安全、盯质量、盯过程”和“严要求、严管理、严执行”的素质,并将一些有技术特长的员工安排的重要工作岗位,充分挖掘员工潜力和创造力,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班组建设热情,让他们为全队班组建设发挥中流砥柱作用。队里每月及时召开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会议,安排管理人员分班组对员工进行思想动态分析,排除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行为,重点加强“四新”人员和后进员工的管理,主要采取思想帮教和技术传帮,灌输100-1=0的安全管理理念,教育员工从安全生产 “一个都不能少”的安全文化中体现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区队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三、突出危险源辨识和风险预控工作,把“6+2”安全管理法和“手指口述”操作法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
综采二队结合112202综采工作面机械化程度高,工种多、操作工序繁杂等诸多因素,为了确保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班前会、周五员工安全活动会,对员工进行煤矿“三大”规程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与此同时,组织全队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对综采工作面的各道工序进行危险源辨识、科学确认,让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尤其在危险源辨识讨论工作中,队班子成员、班组长每晚利两个小时进行辨识讨论,最后确定危险源 553项,其中有关人的不安全因素有392项。经过队管理人员在每天的班前会上给员工进行讲用,科学确认,仔细安排,为该队的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在作业现场强力推行“6+2”现场安全管理法和“手指口述”法操作,切实抓好人、设备、环境等方面的风险排查,消除各类危险源达到安全作业的标准。在工作面坚持执行“班组长一人负责制”,防范了责任在落实中打折扣和推诿扯皮现象。
四、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为了将班组打造成学习型、创新型、本安型班组,队里在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还在抓好安全文化方面做文章。要充分利用区队愿景、班组愿景、员工个人愿景及亲情寄语等,制作成文化牌板悬挂在会议室、工作面等场所,教育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同时,安排各类先进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并与一些技术素质低的员工“结对子”,不断提升全员操作素质。还开展职工家属恳谈会、班组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激励员工提高责任意识。
五、实施班组竞赛,加强民主管理,实现闭环管理
该队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绩效考评会,着重对各班组安全生产、评先树优、班组材料核算、员工绩效考核、班组长测评等进行一次点评,找出不足,加以改正。对各班组推出的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进行全队推广,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奖励,将队务及时公开,保持透明度,让员工共同为区队管理建言献策。通过积极开展班组建设,实施班组竞赛,把任务分解到班组,把责任落实到员工,把设备承包给个人,将设备完好与责任人的奖金挂钩,做到勤检查、勤检修,实行闭环管理。把奖金分配与当班管理人员和员工安全质量量化评分挂钩,对所有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每日对各班组、员工进行评优及考核,真正做到日清日结,极大的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综采队班组建设的健康发展。区队对班组日考核得分月底汇总后,评出优秀班组和最差班组;结合优秀班组评出“优秀班组长”、“优秀员工”和“岗位能手”,区队进行奖励,在工资奖金分配方面,拉开了优秀班组和最差班组的收入差距,从而形成班组之间良性竞争,推动全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极大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我队抓好各项工作,起到了良好地推动作用,使班组建设更加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创新区队管理,激励全员创先争优
该队组织各班组紧紧围绕“实现首季开门红”、“百日安全生产无事故”等活动,组织员工开展以班组“无隐患、无事故、无三违”以及“比安全、比质量、比产量、比技术、比贡献”为内容的班组升级达标竞赛活动,队里专门制定了合理化建议奖、敬业奉献奖、进步最快奖等奖项,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仅实行班组材料核算一项工作,全队就节支达32.68万元,极大的激发了全员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在集团公司技能大赛上能取得名次的人员进行重奖,激励员工学知识、练技能,不断提升员工队伍整体水平。
七、树立“精品”意识,激发班组活力,提升区队综合管理水平
思路决定出路,意识改变行动。为了打造“动态达标”的精品工程,实现工作面精品创建的常态化,该队制定了《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措施》,在各班组员工中大范围、多层面的开展动员部署,落实班组长现场管控责任,把抓好现场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作为班组长的第一要务,在班组长中树立起打造质量标准化精品是硬任务、硬道理的意识,保证现场盯抓不走形式;开展班组劳动竞赛活动,该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班组劳动竞赛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开展了以“比操作赛安全、比产量赛任务、比标准赛质量、比出勤赛纪律、比劳动赛业绩”为内容的班组劳动竞赛活动,每月互评出一个优胜班组,并给予2000元的奖励,以此提高班组“干精品、创一流”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全面开展“精品工程”创建活动,本着“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向纵深发展,在2023年第一季度集团公司精品工程验收中,最高分位居宁东矿区第一。
2023年1-4月份,在倾角大、底板滑、战线长、环节多、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的条件下,3个班组,121名员工攻坚克难、顽强拼搏,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在2.4米的采高、26°的倾角下,四个月累计产煤66万余吨,“强化班组建设 创新区队管理”为梅花井矿的班组建设竖起了一个标杆,为梅花井矿的精品创建树立了一个样板工程,更为梅花井矿建设“人本化、数字化、园林式国内一流安全高效矿井”的愿景目标伫立起一座引领精神的灯塔。
梅花井煤矿综采二队
二0一一年四月
72位用户关注
81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17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
89位用户关注
17位用户关注
89位用户关注
95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